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漫谈学问研究

发布者: 质文刚柔 | 发布时间: 2021-5-5 05:05| 查看数: 17713| 评论数: 785|帖子模式

一、研究学问的同时,关注而研究现实的社会问题。洞明学问真蕴,与思辨现实问题同步进行。带着现实问题去思考学问的义理逻辑,“心官与耳目均用”,这才是真正研究学问。“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学问之事”。所以方有学问研究效应的“学愈博而思愈远”。研究二千数百年前的老子道学,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难道可以脱离对现实社会天道观的思辨?所以我才提出思辨问题:现实社会的天道观,该是老子的道法自然?还是从孔子性与天道的逻辑阶段开出,距今四百年船山学理的人道率循天道?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有学问研究效应的“学愈博而思愈远”。纯理论研究的盘根究底钻牛角尖,终然是所谓有系统性的精致研究又如何?能否理据其时代逻辑,与同时代的孔子性与天道作逻辑比较,与性与天道的逻辑后续,荀子的精于物物道,《易传》循物理事则的三道三才,作逻辑比较,尽求符合老子的逻辑原真?能否理据二千年余年的历史逻辑原真理路,及文理的社会效应,再度证实老子的逻辑原真?能否从现实社会应用的思辨道,真实还原于老子的逻辑原真?离开时代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社会事实逻辑的思辨道,无论谈资如何天花乱坠,毕竟是假的,皓首穷经的纯理论研究,犹若井月水花而已。带着现实问题研究问题,研究学问目的,对现实疑难问题的解惑。“致知之功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致知在格物’,以耳目资心之用使有所循也,非耳目全操心之权而心可废也”。离开时代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社会事实逻辑的思辨道,去研究老子道学,难道“不是耳目全操心之权而心可废也”。对现实疑难问题的解惑,“思愈困而学必勤”,难道不是“以耳目资心之用使有所循也”,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一叶知秋,从船山论理的学问道与思辨道,便知船山学理性质的理性实学!反之,说距今四百年的船山学理,不如二千数百年前的老子道学“高明”,不是愚者陋见?

最新评论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5-5 07:32:00
知行之事,格物至知在格物,不按天道自然四季冷暖之变去造光热之需,怎能有今日四季果腹之食呢?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6 04:53:48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5-5 07:32
知行之事,格物至知在格物,不按天道自然四季冷暖之变去造光热之需,怎能有今日四季果腹之食呢?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蔘S?拿髦?省薄O壬?衔?形奚婕疤斓雷匀坏乃募纠渑?寇髯犹岢鼍?谖镎叩奈镂锏溃?欠裢??缡牵肯壬?纯窜髯拥摹短炻燮?钒桑∪耸卵蕴斓母魉酒渲埃?枷爰已芯康奶斓拦郏?胱匀豢蒲д哐芯刻斓匚镂锏母拍钍遣痪∠嗤???ɡ献拥姥В?舶?ㄍ瞥缋献拥姥У南执??嗽谀凇W匀豢蒲д哐芯看?车奶斓匚镂铮?翘斓匾跹簦?镏手柿系囊跹粑逍校?枷爰抑匦难芯咳说缆恃?斓赖娜耸滦男裕?澜ㄒ跹舻母杖嵛闹省O壬?绱俗硇挠谔斓雷匀坏乃募纠渑???按?车淖匀豢蒲В?蜓芯看?车闹幸窖В??鲜实摹?/align]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5-6 06:51:21
请翰林学士将3楼贴白話直言,以解我之无知。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6 15:31:25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蔘S?拿髦?省薄O壬?衔?形奚婕疤斓雷匀坏乃募纠渑?寇髯犹岢鼍?谖镎叩奈镂锏溃?欠裢??缡牵肯壬?纯窜髯拥摹短炻燮?钒桑∪耸卵蕴斓母魉酒渲埃?枷爰已芯康奶斓拦郏?胱匀豢蒲д哐芯刻斓匚镂锏母拍钍遣换嵯嗤???ɡ献拥姥В?舶?ㄍ瞥缋献拥姥У南执??嗽谀凇W匀豢蒲д哐芯看?车奶斓匚镂锸翘斓匾跹簦?镏手柿系囊跹粑逍校?枷爰抑匦难芯咳说缆恃?斓赖娜耸滦男裕?澜ㄒ跹舻母杖嵛闹省O壬?绱俗硇挠谔斓雷匀坏乃募纠渑???按?车淖匀豢蒲В?蜓芯看?车闹幸窖В??鲜实摹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6 15:32:17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21-5-6 15:36 编辑

回望朔回归先生:发在三楼的贴,面目全非,也许被“妖魔化”了。再发也没用,对不住了。一句话,思想家研究天道观的循物理事则,与自然科学者研究的天地物物。不尽相同。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7 04:34:54
二、既然要通过时代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社会事实逻辑的思辨道,去证论思想家文理的逻辑原真,那么,学问道与思辨道的辩证方法与目标:会通古今义理。会通古今义理的逻辑前提,非止步于形下器道的天道观或人道观,而是形上文政導理道定所于存在音容天的道体论,从中见证传统儒学的主流学派性质,这就是荀子礼三本的理道所以然:“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舜(圣神導)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仁义行义,非行仁义也”。因于孔儒的发展系统,对孔儒经典的理解,不能止步于孔孟仁礼体系的开拓阶段,“克己复礼为仁”,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还有续后荀易礼仁体系的完成阶段。以礼义的行为规范,质正仁心,质实仁义,视礼义的行为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孔孟仁礼体系的开拓阶段,荀易礼仁体系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完成阶段。完善孔儒经典的发展系统,方可见证传统儒学理论理性的历史逻辑原真理路。“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学与船山学,其理论逻辑的道问学,更多从荀易开出。荀子的物物道,开出张载的神化理论。形上導的“一故神”,“性性为能存神”;形下器道的“二故化”,“物物为能过化”。“希横渠之正学”,乃船山道器合一理道定所的道体论。船山的道建阴阳,“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也是从《易传》循物理事则的三道三才开出。荀子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提升到更高的逻辑阶段:究利害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的“相因之微”,出自义利之际的“其为别亦大”。不同思维境悟的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古今之通义,便有不同的文理效应,从中见证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三阶段。
(1)孔儒直觉思维的肯定阶段,其道体论模式是:“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通于人”的仁礼忠恕,“未合于天”的天下仁恕;“成于事”,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亏于道”,失道于象数天理,事物循序渐进的天则中正,失去人道率循天道的性灵至当。直觉思维性质的孔孟仁礼阶段,走到荀易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礼仁阶段,其道体论的“一人之正义”,研究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心性唯物的共由理道。从孔子的性与天道,孟子“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便有精于物者的物物道。《易传》循物理事则的三道三才,其价值观的继善成性,乃日新盛德的大业富有。荀易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阶段,依然属于直觉思维阶段,却生长着思维辩证的哲学萌芽。荀子解蔽诸子学,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扬弃诸子学的蔽于一曲,弃其非的闇乎大理,取其是而纳入儒学体系中,施以民本理道的改造,集成诸子学而完善发展孔儒体系。《易传》易学的天地人参,适应了精于物物的物质生产力现状和发展走势,传承创新了《易经》天地人同的易学。仁义人道融入礼体的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人事与心性合一,心性内外的仁礼本体。正视人为与自然的事物矛盾,自然而然产生思维辩证的哲学萌芽:“相因之微”,出自心性质文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便有人事刚柔因果事实的事物矛盾:“刚柔相成而险阻生”,“刚柔相推而吉凶生”。荀易思维辩证的哲学萌芽,出自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阶段,还未进入到论理道建阴阳的刚柔文质,实践实证的理论精深阶段,透过利害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的“相因之微”,道体论的精微四义,论理义利性质的“其为别亦大”。时代逻辑局限性的“一人之正义”,限定了孔儒直觉思维性质。虽有思维辩证的哲学萌芽,却是止步于礼义言行规范为实践实证基础理论。其道德定律是:治世通行,乱世遣落,直觉思维性质的文理效应,道体论的“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传统儒学的肯定阶段。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7 04:36:14
(2)传统儒学的否定阶段,真实落具在唐宋变革时代的负面走向。盛唐过后的物质经济繁荣,带来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物质生产力可以停滞,已开启的物欲需求增长的情与欲,能停滞止步不前?止步不前,极易引发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上溢而下漏的贫富分化。物欲需求正向的情与欲,正向是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屈伸物欲顺乎天;负向难道不是宋明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文理的社会心性效应:治世的宋明理学道德文史通行,钟摆惯性,乱世道佛文史与杨墨流俗质野的并存通行。宋明理学的人道异化,带来儒家天道观的异化,再不是精于物物的循物理事则,而是儒道合流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与人事当然,天地之性限定气质之性的理一分殊,事物定理的唯心教条;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逻辑同道于道德固化的存天理去人欲。宋明理学的道德人生,与道家的无为人生,佛门的幻化人生,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其人生观的共同性质:与世浮沉。
汉唐独尊儒术的君主专制生长期,在宋后专制衰落期的制度下滑,阳儒阴法质变为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君主专制衰落期的制度下滑,带来社会负面有三:一是汉唐的有道伐无道,再不是讨伐残贼一夫的人民正义,而是乱臣贼子所为;二是汉唐先进文化汉族统治者执政的王朝正常陵替,质变为与落后文化夷族统治者轮流执政的汉夷王朝两度陵替,也是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继续下滑,秦暴的法治回潮,满清极度专制的君师一体,治学一统。三是适应君主专制的制度下滑,儒道佛的文史浮明,空谈心性的极重而必改,百姓日用皆道的负面走向: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在满清极度专制时代,心性下滑成民族劣根性;帝国列强入侵时代,成睡熟的雄獅。心性下滑起点,唐宋变革负向。专制政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也是文理的专制性质: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与人事当然,其道体论是:“合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守其常而不知变,而不能芚愚之化”。宋明理学唯心教条的文史浮明,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8 04:56:49
(3)传统儒学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盛唐过后的物质经济繁荣,带来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物质生产力可以停滞,已开启的物欲需求情与欲,只能继续文明向前,物欲屈伸以顺乎天。天有贞一之理的民所共由理道,美好生活的共同富裕。如何释放始奏人的心性活力去发展物质经济?“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然而,“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正视“道心惟微”的心性隐患,出自政治造命、人事言天的天命之谓性,如何改善汉唐独尊儒术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人事制度,使之适应唐宋变革顺乎物则的天命之谓性。正视“人心惟危”的心性隐患,防避情欲开启给社会带来负面现象,杨朱的私己实惠与墨学兼爱相利的利益抱团,成然心性乱世的流俗质野:情淫欲滥的礼崩乐坏,鬼域伎俩的奸诈人心。要求“文理繁,情用省”的“礼之隆”,起到文以益质,引领社会心性潮流的文理效应:健顺五常实践理性的刚柔文质。顺乎物则的天下走势,“为天地立心”;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健顺五常礼治规范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为生民立命”。要求汉唐独尊儒术的形上文政導与时俱进,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唐宋变革正向。
形上文政導的神導德政,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与能力,应验在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会通古今通义,非直觉思维的一人之正义,非唯心教条的一时大义,而是人类社会的共由理道,有着不可易变,与时深化的义理逻辑:会通古今义理。会通古今义理的天道观,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事则于诚者天道,即格物致知的天人诚道,物质经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心性唯物;会通古今义理的人道观,“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天人诚信道与天人诚道的文明同道,心性辩证;地道观的实践实证地曰示,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础理论是礼义规范的健顺五常,精深理论是究利害因果事实所以之理的“相因之微”,取决于“其为别亦大”的义利矛盾性质。经世治用,社会发展的历史演变循序:“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今日无他年之道”,物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限定着社会发展阶段的质文心性本质。人情物理逻辑事实的存在音容天,铺成经世治用历史演变的原真理路。当物质经济发展,执政者有了享受物质特权的条件,事不过三的禅让制,经尧舜两帝后到禹登基,便进入三代有道伐无道的吊伐时代。当汉唐专制生长期的经世致用阶段,经过两度周期,有道伐无道的王朝正常陵替,即短命的秦朝→统治时代较长的汉朝→第一次大动乱期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由第一个周期,转入第二个周期:短命的隋朝→盛唐辉煌→第二次大动乱期的五代十国。两度周期,创造出盛唐经济文化的辉煌。然而,物欲需求增长,引发物欲屈伸顺乎天,顺乎物则的天下走势,形上文政導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成然历史转折关键的唐宋变革正负向。正向是更高复归孔儒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孔儒仁礼德政质变为神導德政,有道伐无道的人民正义时代成过去式,进入到“为万世开太平”的清明时代;孔子的礼有损益时代,进入到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时代。真真正正进入形上導精义入神的顶层设计,防避于“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的心性隐患,“大质体之”而质实鬼神,“大文昭之”的“明有礼乐”,仁恕天下的清明时代。孔儒直觉思维的实践实证基础理论阶段,也进入到思辨哲学的实践实证精深理论阶段。前阶段有人性的善恶之辨,荀子“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性恶伪善;“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文史与质野两极向的繁杂心性,方有荀子解蔽诸子学,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后阶段则有船山道体论精微四义之一:“是非善恶,义判于几”。换言之,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更多是属于人事言天的环境造人,有人性的善与恶;道心环境造就质文心性的三类型。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出自是非理蔽。实明的理,古今义理会通,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唯物辩证:与浮明的蔽,一时之大义,否定阶段的唯心教条。“是非善恶,义判于几”,引发出哲学圆圈三阶段。事物矛盾的“极重而必改”,文史浮明的空谈心性,“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的事物定理,文理效应必然引发出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治世通行的道德人生,钟摆惯性成乱世的无为人生、幻化人生,以及礼崩乐坏的质野人生。宋后衰落期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因果所得,文史质野的善性与性恶,都是违逆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天下礼乐,引发出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论理私蔽大患的两阶段,承前的荀子,启后船山的脉理传承。荀子言物物道,船山言道体论;荀子言礼义调理的物欲观,船山言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荀子言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船山言神参明钦導向实践理性的“富有而不吝于施”;荀子言“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船山言神理明诚導引理气诚明的“日新而不用其故”;……前有荀学理性实学的人文化成,后有船山哲学的人文化成。前后两阶段的脉理传承,说荀学、船山学不如老子学“高明”,庸者陋见也!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8 04:59:02
(4)孔儒的肯定阶段。人文化成天下的意蕴是仁礼忠恕;张载、船山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人文化成天下的意蕴是天下仁恕,逻辑连接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哲学义理。用现代话语说法;建设宜人生存的社会环境。换言之,治理社会的官员阶层,若心思化在个人谋生,“君子喻于义”阶层,层次错位为“小人喻于利”阶层了;医生职业者,若将心思化在个人谋生,“医者父母心”的传统美誉随之消失;教师职业者,若将心思化在个人谋生,“为人师表”的传统美誉随之消失。其他行业可以类推。“小人喻于利”阶层,若将心思完全化在个人谋生,缺失心性自觉的礼义规范,势必堕落为私己实惠的“自扫门前雪”。也许有人会提出商品经济有市场调节功能,其实,遵循商品经济规律文明同道于人道完善的现代社会,与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传统社会同类,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都是礼义言行规范的健顺五常,古今义理不可易变。现代社会的道体论,顺乎物则终奏以物的天、人两要素:完善国家干预经济的顶层设计为条件,市场自身调节功能的中奏以天;建立礼义言行规范为自觉心性基础上,释放活力的始奏以人。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就是要建立礼义规范的社会秩序。“君子喻于义”的礼义规范,“医者父母心”的礼义规范,“为人师表”的礼义规范,“小人喻于利”的礼义规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礼义规范。消除违反礼义规范的心性危微,礼义明分的仁心统同。船山学理彰显光大:“大文昭之,明有礼乐;大质体之,幽有鬼神”。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船山学理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理论通用于传统与现代,难道不是对中华文化的伟大贡献,孔儒肯定阶段的更高复归。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5-8 08:52:55
易经之道,是天地人參。人参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互利共盈。儒道君臣只讲三纲不讲五常,朝代不能持久。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8 17:03:07
回望朔回归:读小学时曾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后来时变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研究国学后,我还是信用孔子的忠恕之道,忠于己的人性自然的情与欲,推己及他人也有情与欲;忠于己的伦理需要,爱父母及妻儿,推己及他人也有伦理需要,爱父母及妻儿。忠恕之道的推而广之,仁者爱人境界。仁心忠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义忠恕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人际和谐,还是通行孔子的忠恕之道;天下和谐,孔子忠恕之道的文理效应,道德定律的治世通行,乱世遗落。所以有船山仁恕天下理念,以己的明诚笃志的仁心大用,推己及天下民生的庶物人伦。“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到了商品经济社会,人际和谐,依然通行的是孔子的忠恕之道;船山的仁恕天下,该创新为:须有安排的于天理达人欲,更天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须有安排的于天理达人欲,更天转折,国家干预经济的顶层设计;须有安排的于人欲见天理,公平合理的社会原则,出自分工与分配的礼义明分。这是我的见解,请指正。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9 08:40:28
由于未能从会通古今通义于经世治用的哲理高度去解读船山学,船山学理晦涩难懂。明晰了孔子仁礼忠恕人文意蕴,真正读懂船山仁恕天下的哲理逻辑。明晰荀学逻辑的物物道、物欲观、王制理想,与“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真正读懂了船山的道体论、人道理欲观,神参明钦与神理明诚。明晰《易传》“易与天地准”的天地人参,真正读懂船山神導德政的天地神参;明晰《易传》三道三才的仁礼本体,循物理事则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真正读懂船山“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审微而定命之谓神”的“天尊地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明晰《易传》的刚柔地道的乾刚健与坤柔顺,“情伪相感以利害生”的人事险阻与吉凶,真正读懂船山的道建阴阳“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然而,孔儒仁礼忠恕的道德理性被形上教条道德固化,“名定而实辨”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伦关系,初度异化是汉儒的三纲五常,极度异化就是忠君报国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尊卑在位的天命之谓性,极度异化为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有诸己之谓信”的“可欲之谓善”,极度异化为“存天理,去人欲”;性与天道的仁礼忠恕,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极度异化为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道问学学问道的“致知而尽谁乎道体之细”,“不以一毫私欲自累”;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道问学学问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极度异化为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尊德性学问道的“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不以一毫私意自蔽”。……荀学被宋明理学摒弃出孔儒经典之外,《易传》的“神无方而易无方”,继善成善的富有盛德,被同化在相隔八百年的古经文本中,失去了孔儒经典的易学文明。因而还原于《易经》文本与《易传》文本不同性质的历史逻辑原真,加以区分开来,定义为传承创新的易学关系,也许是以后易学研究要做的事。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9 08:41:14
以汉儒与宋儒解读的孔儒经典,民本儒学异变为专制儒学;以宋明理学为儒学氛围去解读传统儒学,理论失真于孔儒经典的通经正经,引发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理论失真于孔儒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未能从会通古今通义于经世治用的哲理高度去解读船山学,船山学理晦涩难懂。被满清极度专制而荒芜的船山学理,始终未能被世人解读理会,依然未能昭明天下。孔儒经典清浊同流,不见真迹。有谁会“为往圣继绝学”?谁会持有中华文化的危机意识?谁会从会通古今通义于经世治用的哲理高度去解读船山学?谁能承续启蒙先躯萧萐父的学术研究路?现代的学术文化研究,迫切需要研究的是,古今社会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建设适应商品经济社会的现代文化体系。专心致志于寻根复古二千数百年前的老子道学与诸子学,能实现文化接轨?能寻找到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能建设适应商品经济社会的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社会需要什么?人际和谐,需要孔儒的仁礼忠恕,不是吗?还原孔儒的理论原真,完善孔儒经典的通经明经;现代社会需要什么?天下和谐,需要传承创新船山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须有安排的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需要神導德政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维护公平合理的社会原则,礼义明分的仁心统同,建设宜人生存的社会环境。需要从会通古今通义于经世治用的哲理高度去解读船山学,“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船山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中奏以天理道定所的社会效应,一是始奏人心性活力释放,顺乎物则的终奏物。“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道生余情的个性张扬,“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应对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二是人、天、物道体均衡发展的自然之化。事物循序渐进的象数天理,“因已然以观自然”的象之理,道体论自然之化的自然而然;“期必然以符自然”的数之理,会通古今义理的理势必然,“一故神”的“性性为能存神”;适全于理势自然,“二故化”的“物物为能过化”。“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理势必然适全理势自然的古今义理会通,防止一时大义的弊症,钟摆惯性的“极重而必改”,导致事物运程不必要的曲折反复,不必要的哲学圆圈三阶段,应对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
孔儒肯定阶段的人际和谐,性与天道的仁礼忠恕;船山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天下和谐,道体论的天下仁恕。两个阶段的义理会通,有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两大学问道。从会通古今通义于经世治用的哲理高度去解读船山学,科学研究和精深解读两大学问道的古今义理会通。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0 08:20:09
学问研究,从来都不是纯学术的研究,所以有思维与存在的哲学基本问题,有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带着现实问题去研究学问,“学问为主,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学问之事”。带着现实问题去研究老子道学、诸子学,以及汉儒与宋儒,儒道佛互补,带着现实问题去研究孔儒经典的人际和谐理论,研究为往圣继绝学的天下仁恕理论,张载学与船山学,方可真切了解各家学说的文理效应,真切了解理论理性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带着现实问题,佛道儒思潮流行,生活儒学的倡导,社会分配不公的贫富分化,人心不古的文化心性下滑,归结在一个理论问题上: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理道定所的理,文理的社会效应,道心的文化环境,定夺人心的质文心性三类型:中庸质文,文史与质野。“为天地立心”,神理明诚引领理气诚明的中庸质文。政道的社会效应,政治造命与人事言天的天命之谓性,定夺气质之性的清浊与善恶。“为生民立命”,神参明钦導领实践理性的刚柔文质。定位,易简定命的道器两层次有清浊之分。清者乃君子喻于义层次的乾易知职能,浊者是小人喻于义层次的坤简能职能。清浊同流,是层次分明的易简理得?还是层次错位?君子喻于义层次沦落为小人喻于义层次,立心于争名夺利的个人谋生路?清浊层次错位引发善恶的因果事实,“情伪相感而利害生”的心性质文。定性,道器两层次的刚柔文质,刚柔定性。乾易知职能的刚健职责:令下必从的刚正气质,君子自强不息的乾健精神。乾易知职能的持恒,乾刚正气质的守护,必要保持君子自强不息的乾健精神。坤简能职能的柔顺职责,尽心于简能,竭力于柔顺,效法乾道变化的柔得尊位动也刚,“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刚柔定性的道器层次,是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还是由人事错位问题引发,由理道定所问题引发的刚柔杂居?因“情伪相感而利害生”的心性质文,便有人事刚柔的因果事实:“刚柔相接而险阻生,刚柔相推而吉凶生”。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0 08:21:00
为什么唐宋变革的文理正向,出现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理论研究?宋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在士大夫群的化学心性反应:外则儒术的政治人事,内则道佛心性的虚无与幻化。还有士大夫社会责任感的乾易知职能与乾刚正职责,君子自强不息的乾健精神也消磨殆尽;难得糊涂的官官相护,“君子喻于义”的精粹荡然无存,同时也发生官场腐败的层次错位,小人禽兽引发流俗质野的心性错乱。忠君报国的政制恶果:视汉唐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所为,不再是人民正义。汉唐的王朝正常陵替终结,走向汉夷王朝两度陵替的宋明衰落路。文理主统地位的宋明理学,遏阻物欲需求增长,“一时大义”的釜底抽薪,倡扬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教条。人道理欲观的异化,同时也是天道观的异化。理在气先的事物定理,人事当然的以理杀人,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宋明理学协同道佛,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文史浮明空谈心性的极重而必改,百姓日用皆道的正负向。负面是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心性下滑恶果是满清极度专制时代的民族劣根性,帝国列强入侵时代是睡熟的雄狮。宋明衰落路的社会心性下滑,既是儒道佛的文理效应,也是唐宋负向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宋明衰落期的社会心性现状,决定了张载、船山必要研究理道定所的环境造人。
唐宋变革正向的文理重要理论之一,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船山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自此以后,研究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环境造人,都应该成为理论理性必要研究的社会心性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带着现实问题去研究学问,就是带着现实社会理道定所定位定性所存有的心性问题,研究学问。其中,哲学人文从义理的抽象性质去研究,承担着理论抽象的指导作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则从不同学科的实践应用,实用性的义理逻辑及应用数据,承担着理论应用(具体)的实践实证。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1 04:22:26
带着现实问题研究学问,是学人的天职。终然,社会给学人的权利极有限,却不能断了这根弦。研究孔子质文心性三类型: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违FZ庸理则的两极向:过于质不及文(质胜文)的心性质野,过于文不及质(文胜质)的心性文史。带着现实社会的心性问题,带着社会人生的心性历程,去解读孔子的质文心性学,难道没有震撼感?没有引发思绪万千?这是研究人的本质理论,孔儒的独家“专利”。老子道学研究道法自然三无为,不需要研究质文心性学;诸子各家有各自的论说中心,不用研究质文心性学;佛门论说空境实相的幻化人生,与质文心性学断缘;宋明理学连中庸质文与善性文史都分不清,文史浮明的宋明理学,名义是研究孔儒的中庸质文,实则是研究文史心性。朱熹的解读是:“文质不可相胜”,所以,“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当不期然而然矣”。出自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便有成德的“不期然而然”,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性善文史的存天理去人欲,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只有孔子儒学伸扬礼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真正立足于民所共由理道的人文化成天下,才会研究质文心性三类型;只有真正的孔儒脉理传承,才会研究仁礼本体的刚柔文质。带着现实问题去研究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方能真正从心性因果事实的所以然之理,解读出人的本质属性。若有此悟觉,也就不会推崇诸子学,推崇老子道学,排斥孔子儒学,认为荀子与船山都不及老子“高明”。带着现实问题去研究学问,方真正解读出不同学派的理论逻辑及文理效应,真正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意蕴。失去带着现实问题去研究学问的学人宗旨,任何学说只能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各有所见的莫衷一是!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1 04:23:58
三、会通古今义理的通经正经接着讲,有藏往知来的学问道与思辨道。藏往知来之间,关乎到对现实社会认知的体用中庸。形上導乃政治造命的人事言天,神参明钦導领实践理性的健顺五常,“为生民立命”;引领社会心性潮流的文理效应,神理明诚導引理气诚明的文以益质礼载道,“为天地立心”。形下器道的仁礼本体,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人道率循天道的天人诚信道,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事物运程的元亨利贞。价值目标是:天人继善的成之者性,“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会通古今义理的通经正经,有藏往之学的学问道与思辨道。“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学问之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愈博而思愈远”。学的是通经正经的学问道,思的循物理事则的格物致知,物质经济发展轨迹的“容有迹而音无方”,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文明同步的心性唯物;思的是承前启后心性文化演变的原真轨迹,“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心性危微隐患显然的“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人道率循天道的心性辩证。思的是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包括哲学圆圈三阶段的原真理路,真真正正悟道圣希天的境界: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逻辑,“天治者,神以依”的礼法合治。天有贞一之理,“理有屈伸以顺乎天”;政治人事有相乘之几,“势有轻重以应乎人”,理势必然适全的理势自然;思的是“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的“理势言天”;思的是形上導的受命→造命→俟命的因果三程序,思究的是千秋功罪的后人评说,藏往之学以史为鉴的通经正经。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2 04:49:35
会通古今义理的通经正经接着讲,有知来之学的学问道与思辨道。“致知之功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致知在格物’,以耳目资心之用使有所循也”。带着社会问题去研究学问,“学愈博而思愈远”的藏往之学;带着社会疑难问题去思辨学问的义理精深,“思愈困而学必勤”的知来之学,学思辩证,主要有三方面。
(1)藏往知来之间的社会实学,太极理道的体用中庸;知来的理性实学,无极而太极,实函斯活的大中涵化。张载的大中理念:“极其大而后中可求,中可得面后大可有”。船山的实函斯活:“仁则活之理赅而存焉,仁则活之体赅而存焉,仁则活之用赅而存焉,然而必于实也”。这就是船山所说人事言天各正性命的体用相函;“函之所至,无不至焉;与函相得,无不浃焉;函之所透,不容已而透矣,然后活矣”。“用以备体,体以致用”,事物运程的元与亨;“先此之理,待此而叙;先此之体,待此而固;先此之用,待此而兴”。“大中即寓其间”的事物元亨利贞运程。“蕴之乃以絪緼之”的理绪,“性情以动静异几”;“流之乃以条理之”的理绪,“始终以循环异时”;“浑之乃以发挥之”的理绪,“体用以德业异迹”,实函斯活的体用相函。
(2)事物循序渐进的象数天理。象之理的“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顺应人情物理的“因已然而观自然”,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不可违逆的事物客观规律。数之理的“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人道率循天道的“期必然以符自然”,“循理而应乎事物”,“内圣外王之道尽”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健顺五常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也是道建阴阳“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象生数,“易兼常变”的“易全用而无择”,“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数成象,“礼惟贞常”,“礼慎用而有则”,“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生生不息的数生象与象生数的“新故相资新其故”,理势必然适全的理势自然,“人也,天也,物也,皆自然之化”,象数互生显然的道体论:事物循序渐进的象数天理。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2 04:50:41
(3)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性灵天则。顺应的人情,乃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性内的“以性发情”,情外的“以情充性”,性内情外的心性内外,也是情内物外的心物内外。“道生余情”而精于物物的天理达人欲;“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合天下情理的人欲见天理。人道率循天道的精于物物,顺应人情的性情相需功贞情,“性性为能存神”的性灵至当。顺应的物理,“循理而应乎事物”的物有其理,理有事则,即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事则于诚者天道的天人诚道。天道观的事物运程元亨利贞,实质就是性与天道的天人诚道。顺应的物理,就是天道观,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顺应的礼数,事物循序渐进的象数天理,也是道建阴阳“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事物、人事、心性三大要素的仁礼本体,人道率循天道的人事(刚柔)与心性(质文)。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
顺应人情的性情相需,心性能动部分的诚之者人之道,率循天道的人道,道体论的始奏以人;顺应物理的始终相成,心性时空部分的诚者天道,道体论的终奏以物;顺应数者的体用相函,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心性应用部分的仁礼本体,道体论的中奏以天。性情相需的以性贞情,性为情节;始终相成的“始以建中。终乎大始”;体用相函的用以备体,体以致用。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性情以动静异几,始终以循环异时,体用以德业异迹”。
(4)船山提出形下器道的存在的音容天,音是心音,心物范畴的“心”意蕴;容,事物内容,心物范畴的“物”意蕴。继往之学的心物规律,静态观的经济人心,经济限定人心的顺乎物则,格物致知的天人诚道,心性唯物;开来之学的心物规律,动态的人心经济。人心动态,限定着经济动态的“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唯物的心性辩证。后人赞扬的康乾盛世,出自经济人心的静态观,若从前因思辨,成为满清顺民心性的自扫门前雪,造就了所谓的康乾盛世。若是人民正义在的有道伐无道,焉会俯首听命为满清法家暴政的顺民?与秦暴法治时代人民正义不一样的顺民心性。可惜的是,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的顺民心性已成气候。无休止的治乱世循环,儒道佛互补时代的心性文化恶果。再从后果探究,人心动态限定着经济动态,从民族劣根性成然的睡熟雄狮,帝国列强入侵,到日本侵华战争,国破家亡,还有自扫门前雪的生存天地?睡熟雄狮醒来了!若从前因后果的心性文化历史,还会为康乾盛世唱赞歌?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2 04:51:22
(5)再谈谈儒家的人性论,普遍人热议孟子性善与荀子的性恶伪善,视之谓对立的人性论。我绝对不赞同。孟子之所以提出性善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挑战的是杨朱私己实惠,墨学兼爱相利的利益抱团,非对立于荀子的性恶伪善。所以孟子是人文性善对立于杨墨的性恶质野。荀子之所以提出性恶伪善,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的“类之本”,防止人的欲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的性恶行为;“使物必不屈于欲”,精于物物的“生之本”。“生之本”与“类之本”并行不悖的顺天而制天,性恶伪善。挑战的是引发奸诈心性时代的法家法术势理论。人性自然的性恶,心性人文的伪善。荀子的性恶伪善,非对立于孟子的性善论,对立的是法家法术势理论引发的社会心性效应:奸诈人心的质野心性。性善与伪善,都是具有人文性质的人性论,都是对立于流俗质野。孟子对立杨墨,人文性善与性恶质野;荀子挑战法家理论效应的奸诈人心,人性自然的性恶,与心性人文的伪善。研究人性论矛盾体的人文性善与质野性恶,人性自然性恶与心性伪善,都是属于藏往之学,静态的人性论。走向开来之学的动态人性论,《易传》的继善成性。动态人性论的继善成性,“天命不止为己性已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表明:只有天人继善的“富有之谓大业”,方有人文性善或人文伪善,成之者性的“日新之谓盛德”。理据于经济现状决定心性现状的人性论,天人诚道的格物致知,天道元亨利贞的继善成性。理据于心性动向决定经济走向的人性论,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事物运程贞元亨利的成性继善。从藏往开来的学思辩证而言,经济决定人心,元亨利贞的继善成性,天人诚道格物致知的承前藏往;心性动向决定经济走向,贞元亨利的成性继善,人道率循天道的启后知来,心性文化承前与启后的社会经济。商品经济社会的人性论,科学技术创新的经济发展,乃心性动态决定经济走向,贞元亨利的成性继善,人道率循天道的知来之学,即心性文化承前与启后的社会经济。带着现实问题,研究人性论古今演变的最后归属:人道率循天道,贞元亨利的成性继善。同时也是:元亨利贞的继善成性,与贞元亨利的成性继善之间的循环往复,人文性善或人文伪善的人性论。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5-12 06:19:10
认识到事物的自然性具有两面性即矛盾性,以道德为规范,去恶从善,善莫大焉!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3 02:05:52
明晰儒学事物范畴的意涵,分三层次去理解。
(1)形下器道的基本矛盾层次,人为与自然的事物矛盾。理解儒学事物矛盾的范畴意涵,不同于老子道法的自然意涵。事物范畴,由事与物两范畴凝结,物理与事则,现代话语说事物客观规律,儒家言循物理事则。事物运行,便有人事组合的人事刚柔,人有心性质文。所以本体论三要素:事物、人事与心性。主体人的人事心性,道建阴阳的刚柔文质,率循于客观事物的运程,方有事物矛盾的两面性:相成与相反。相成,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即循物理事则的人为与自然;相反,违反事物的客观规律,即逆道物理事则的人为与自然。矛盾相成与相反的人为与自然。立事能动者是质文心性人,“情伪相感而利害生”的人为能动,便有因果事实:人事刚柔的险阻与吉凶的事物自然。形下器道本体论的事物基本矛盾:自然与人为。
(2)形上层次導向的事物自然,理势言天,理有屈伸与顺逆,势有轻重成可否,理势自然的事物运程。理有物欲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的中庸质文心性人。顺天应人,理势必然适全的理势自然:神理明诚引领理气诚明的中庸质文,神参明钦導引实践理性的健顺(乾刚健与坤柔顺)五常(仁义礼智信)。“一故神”的“性性为能存神”,“二故化”的“物物为能过化”,性灵天则的神化理念:“理化,天也;事物,人也。无以知天,于事物知之尔。知事物者,心也;心者,性之灵,天之则”。顺天应人的理势言天,導向的事物自然,“心者,性之灵,天之则”。
(3)道器层次的事物自然,存在理势天導领存在音(始奏以人)容(终奏以物)天的中奏以天(社会条件限定),既是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也是事物循序渐进的象数天理,象之理的“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因已然以观自然”;数之理的“健顺五常。天以令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实践理性的性命、理气两体理一,“期必然以符自然”的礼易常变。象生数而“观自然”,数成象再生象的“符自然”,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事物健顺运行:“观自然而符自然”,事物循序渐进的象数天理。
事物的运行道,非老子三无为的道法自然,而是“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的三道三才。刚柔地道有实践实证,基础理论是礼义言行规范的健顺五常;精深理论,思辨出“其为别亦大”的义利矛盾性质: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古今之通义,定夺为利害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的“相因之微”。阴阳天道,格物致知的天人诚道,逻辑详尽: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事则于诚者天道的天人诚道。孟子有仁义行与非行仁义之分,《易传》的价值观分类,有天道物物的富有大业,人道诚信的日新盛德。天人诚道的格物致知,不具道德性质仁义行的善性和德性,具有非行仁义的天人继善,物质经济发展之“德”,物欲需求增长之“德”,“生人之用曰利”的精于物物之“德”。德者得也,得到是天道物物的富有大业。人道率循天道的天人诚信道,致知在格物,方有道德性质仁义行的善性和德性,“立人之道曰义”的日新盛德之“德”。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同样得到天道物物的富有大业之“德”。日新盛德之“德”,与富有大业之“德”,双德的富有盛德,也是天人继善与成之者性的双德丰收,天道元亨运程的利贞双收获。

ab11bc 发表于 2021-5-13 11:49:06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3 02:05
明晰儒学事物范畴的意涵,分三层次去理解。
(1)形下器道的基本矛盾层次,人为与自然的事物矛盾。理解儒 ...




哎、哎~~~!!!
这位楼主朋友



别,今天
张三的理论,符合我的情趣,就拿来炫一把
明天
李四的理论,符合我的口味,又拿来酷一把
这样炫来酷去,所有理论,全都成了,无根的浮萍,失去存在的价值


21051301(柔01).jpg



就依你发言中提到的那个“形”来说
那个“形”与《太极图说》的“万物”有关系吗
如果有关系!
那个“形”与“阴阳二气”是种什么关系




换个思维方式说
儒家道家,都在描述客观事物发展变化,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
道家;是站在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
儒家;是站在影响客观发展事物变化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





所以
你的那个“本体三要素”、“心者,性之灵,天之则”
是在不理解儒家、道家关系的情况下
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理解,不是本质!
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是道家所说的规律
掌握这个规律,并为大多数人服务,就是最大的善




请仔细参阅思考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3 13:04:06
我研究的是道建阴阳,你研究的是阴阳五行,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共同语言。既然如此,你可以独立开主题,论说自己见解,何必在我的主题贴发贴?我是不会与你对话!因为我深知,与你对话毫无结果,浪费时间与精力而已。
ab11bc 发表于 2021-5-13 22:27:08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3 13:04
我研究的是道建阴阳,你研究的是阴阳五行,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共同语言。既然如此,你可以独立开主题,论 ...




唉,你真的认为,我乐意搭理你啊!!!

不是因为
你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你可真的十分清楚
你所形成的思想体系,能否经得起实践实验的检核,你可有把握没有
你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如何与其他文化思想体系融合,你可有心理准备
所以这些,在这个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华文化,以何种面貌出现于全人类面前
你可考虑清楚


也许,你可能考虑清楚!
但我担心,你的连篇累牍,会影响那些,对中华文化不是那么精通的人,他们误入歧途,对中华文化断章取义产生误解


中华文化,是具有科学实践实验基础的思想理论体系!


11041101(简览01).jpg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4 01:22:36
我主张学友们都带着现实生活的事实逻辑去研究学问,学友们都经历过经济实体人生或其他实体人生,有所感觉吧!实体三大要素不是事物、人事与心性吗?再见证船山的论语:“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刚柔文质”。“道原并建”的客体与主体,“阴阳与道为体”的阴阳天道,仁礼本体的客体基础;“道建阴阳以居”的刚柔地道,仁礼本体的主体能动。“大中即寓其间”,循序渐进的事物运程。刚柔的人事范畴,文质的心性范畴。研究船山的心性质文,追溯到孔子心性质文的三类型:正向的中庸质文,负向两极的文史与质野。不同性质的心性质文三类型,便有不同性质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引发出不同程度,人事刚柔的险阻和吉凶,显然在事物运程中。研究船山的人事刚柔,追溯到《易传》的三道三才。阴阳天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级能结构,乾易知与坤简能的人事职能,循物理事则的易简定命;刚柔地道心性能动结构,乾刚健与坤柔顺的人事职责,循物理事则的刚柔定性。循物理两大事则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为什么船山言刚柔文质,不言易简文质?除了易简客体与刚柔主体的主客区分外,更重要的是,荀易倡导礼义言行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推动事物运行的实践实证,靠的是礼义的规范行为,不是满口的仁义道德。船山论理象数天理的数之理:“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天命之谓性的各正性命,礼义规范是健顺五常。五常,仁义礼智信的仁义人道;健顺,乃易简定命为条件的刚柔健顺。为什么不言刚柔五常,言健顺五常?健,自强不息的乾健精神,有效保证着乾易知职能的“青春长驻”,乾刚正职责的令下必从。正因为乾易知职能与乾刚正职责的乾道变化,方使坤道的柔顺效法,柔得尊位动也刚,“上下而大中而应之,曰大有”。这就是船山承续先圣的义理逻辑,会通古今通义成然的人事刚柔概念与健顺五常概念。再说到形上導向的理势言天,“心者,性之灵,天之则”。神理明诚引领理气诚明的“性之灵”,神参明钦導领实践理性的“天之则”,上承张载的“一故神”,“性性为能存神”,即船山的“性之灵”;“二故化”,“物物为能过化”,有船山的“天之则”。再追溯到《易传》的易学逻辑,极深通志,不是彰显“性之灵”,研几成务,不是要探究“天之则”。有心研究者,请参阅船山《张子正蒙注》的《神化篇》和《中正篇》。既然我提出船山学理是建设现代文化体系的基础理论,是古今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提倡学友们带着现实生活的事实逻辑去研究船山学理,研究传统儒学的经典学问。提倡以张载学,《易传》易学,四书荀学的孔儒经典,会通古今义理去解读船山学理。
最近读了习主席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也思考着有专家无大师的问题症结。专家,思考的是应对现实问题,往往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一时之大义,弄成事物矛盾“极重而必改”的钟摆惯性,导致思维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曲折反复,出现不必要的哲学圆圈三阶段。大师,真正从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去思考问题,“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有天下仁恕的人道理欲观;“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有道体论的“人也,天也,物也,皆自然之化”。船山学理就是传统儒学大师级人物的学问道,沿着船山走过的文化研究路,通经正经接着讲,为现代儒学大师级人物的学术研究路,提供宜人生存的学术环境。
ab11bc 发表于 2021-5-14 15:34:56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5-14 15:40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4 01:22
我主张学友们都带着现实生活的事实逻辑去研究学问,学友们都经历过经济实体人生或其他实体人生,有所感觉吧 ...





这位朋友真聪明



21051301(柔02).jpg



我说;你对其理论来源,是否清楚
就用:孔夫子的心性理论来糊弄人(小心,此心性,产生蝴蝶效应)





如果孔夫子当年,能够准确的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他还用去请教老子吗
他去请教老子,就说明他心中有许多疑虑
他把许多疑虑,归纳为礼
老子,最终用牙齿与舌头,说明了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
也就是;刚柔




其实;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诸多因素组成
这个“诸多因素”就包含有刚柔



如果,转换成现代语言,就更容易表达清楚;
就是;站在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角度,来表述!


21051301(柔03).jpg




请注意,这里用了“规律”这个用词
规律;就是物理学的公式!就是包含一切影响客观事物变化的因素


就是;F(客观事物变化)=f(刚、柔、人事、心性、xyz。。。。)



而这个;f(刚、柔、人事、心性、xyz。。。。)中的“刚、柔、人事、心性、xyz。。。。”,受谁的控制啊?



受“阴阳五行”的控制
这就是为什么把握了“阴阳五行”变化,也就把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  根本原因



也就是中华先祖说的
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



好好想想!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4 18:20:37
知道我为什么不想与你这类人对话吗?因为你是天底下最无知的人:最自以为是的人;最喜欢装腔作态,以教训人的口吻说话的人;是脸皮最厚,死缠烂打,最恬不知耻的人。明白告诉你:事物客观的自然规律,不是天掉下来,而是需要主体人在劳作中研究和遵循,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性与天道,研究和遵循的目的,就是荀子精于物物道,船山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促进物质经济发展,就是创新自然和再造自然的事物过程。物质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故相资新其故。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的人工智能时代,难道还会止步还原于小农经济社会,天施地受的天地阴阳,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物质质料时代?还是受阴阳五行控制的时代?天大的笑话!即使二千数百年前的老子,知道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也会石头化水,改变其观念,也不会坚执三无为的道法自然观。而你这个现代人,竟成古老化石!当年荀子所说:“天地者,生之本”,发展物质经济的百姓日用伦常,有着古今会通而不可易变的义理逻辑,就是天人诚道的循物理事则,即现代话语:主体人遵循的事物客观规律。离开人事心性本体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两大事则,谁去“循物理而应乎事物”?你想与不想,与我何干?还会硬要人“好好想想”,不知天高地厚!
孔子应对人心不古的春秋时代,有许多疑虑,最正常不过了。请教老子,听其说一番人心复古的道法自然观,有何不可?还要究执,小儿见识!兼听则明,请教不是盲从,老子说道法自然,孔子说性与天道,儒道殊异的天道观。孔子的性与天道,后儒传续,《中庸》的诚者天道与诚之者人之道,荀子顺天而制天的精于物物道,《易传》循物理事则的三道三才,船山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老子道法自然的三无为,后世传续:从老子时代的重心是无为自然,汉初时代重心是无为政治,到宋后儒道佛互补时代,重心是难得糊涂,与世浮沉的无为人生。这就是儒道天道观的世间命运变化。历史如明镜,还说明不了问题?你要做古老化石,你自己的事,不要再缠我!这是我最基本要求!我不想为你的纠缠而浪费时间与精力,请你不要再脸皮厚了。
ab11bc 发表于 2021-5-14 18:59:56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5-14 18:20
知道我为什么不想与你这类人对话吗?因为你是天底下最无知的人:最自以为是的人;最喜欢装腔作态,以教训人 ...




21051301(柔05).jpg






既然,自然规律,不是天上掉下来

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和遵循?不研究和遵循,他行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