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ofkings

均質社會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3: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二·四·歷史典籍:西方僞史:希利尼人
摘要:
一·Hellenics:古希臘?還是希利尼。
二·希利尼人的起源。
三·《新約》中的希利尼人。
四·以色列人和猶太人的歷史及其區別。
五·以色列人使用的文字和古代拼音文字演化的關係。
六·以色列人的逃亡和埃及的希利尼人。
七·托勒密王朝。
八·希利尼人創立基督教。
九·《新約》:羅馬教會的春秋筆法。
十·拜占庭帝國。
·Hellenics:古希臘?還是希利尼。
Hellenics,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的《新約》中,中文譯作,希利尼人;在之後的《新約》中,被替換成,Greeks,中文譯作,希臘人。
希臘,英語,Greece;希臘共和國,英語,The Hellenic Republic。
由此看來,似乎,希利尼,和,希臘,是同一個概念。
但,這只是一個移花接木的把戲。
Hellenics,希利尼,對應的概念是,古希臘。
古希臘,顧名思義,當然是,古代的希臘。
但實際上,古希臘,幾乎和今天的希臘,不存在太多的關聯。
古希臘人,並不生活在古代的希臘,而是起源于黎凡特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
古代的黎凡特地區,大致相當于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諸國之和。
或者說,是連接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地區。
古希臘人,實際上應該是對前基督教和早期基督教信眾的稱呼。
所謂前基督教,是指在耶穌之前,信奉上帝,卻不被猶太教宗承認的宗教。
而對于基督教,在猶太教宗看來,至今仍然是邪魔外道。
前基督教的信眾,開始是離散的以色列人。
之後,前基督教也向其他民族傳播。
耶穌基督應該是一個古希臘人。
耶穌死後,基督教建立。
有一支古希臘人來到羅馬,把基督教傳播到歐洲,之後建立了羅馬教皇國。
而大部分古希臘人則留在其原駐地:黎凡特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之後了建立拜占庭帝國。
中世紀後期,隨著基督教在其東方土地的逐漸喪失,以及拜占庭帝國最終的陷落。
一部分生活在黎凡特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信奉基督教的古希臘人,被當地穆斯林所同化。
一部分則退到今天的希臘,和當地人融合,形成今天的希臘。
由于西方僞史把古希臘這個概念搞得面目全非。
因此,只能用音譯詞,希利尼,來正本清源。
西方僞史又編造出一個亞歷山大大帝。
于是又搞出來,泛希臘化世界,這個名詞。
古希臘僞史所謂的,泛希臘化世界,子虛烏有。
而泛希利尼化世界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泛希利尼化世界,和古希臘僞史所謂的泛希臘化世界,對比:
泛希利尼化世界,要遠小于所謂的泛希臘化世界的地域範圍。
泛希利尼化世界是指除去歐洲之外,基督教早期傳播的區域,和虛構的亞歷山大大帝毫無關係。
當然,泛希利尼化世界的中心也不可能在今天的希臘,而是在黎凡特地區。
泛希利尼化世界主要包括:黎凡特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安納托利亞。
今天的希臘或許也在其中,不過只是一個邊緣區域而已。
·希利尼人的起源。
按照《創世記》的記載,雅各,即以色列,之子,約瑟,來到埃及。
隨後,其父,及其兄弟,也都來到埃及,進而形成以色列十二支派。
最終,以色列民族在埃及孕育成型。
之後,摩西在上帝耶和華的指引之下,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西方學者根據《出埃及記》推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445年。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候,應該還有很多部眾因爲各種原因滯留在埃及。
這應當就是最早的希利尼人。
離開埃及的以色列人來到其應許之地,迦南。
迦南,是黎凡特地區的一部分。
黎凡特地區,歷來就是四戰之地。
彼時,黎凡特地區以北,是赫梯王國;黎凡特地區以南,是古埃及。
赫梯王國和古埃及,爲爭奪黎凡特地區的控制權,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在約公元前1274年,雙方爆發卡迭石戰役。
卡迭石,今稱泰勒奈比曼德,在敘利亞霍姆斯附近,大馬士革東北。
約公元前1274年5月,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國王穆瓦塔里二世,在卡迭石展開會戰,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約公元前1258年,赫梯國王穆瓦塔里二世病逝,哈杜西勒三世繼位。
隨後,兩國締結埃及、赫梯和約,又稱銀板和約。
銀板和約,號稱世界上第一部和平條約。
从其內容看來,銀板和約是一部平等條約。
公元前1274年,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的一百七十一年。
古埃及孕育了以色列民族。
再經過大約兩個世紀,由以色列的遺民,在古埃及,又孕育出一個民族:希利尼人。
而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希利尼人強大起來,有能力爲埃及法老出兵征戰。
卡迭石戰役期間,如果古埃及法老曾派遣一支海軍部隊,迂迴到赫梯王國的後方,攻擊其本土,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推測。
而組成這支海軍部隊的,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希利尼人。
由此,《奧德賽》中描述奧德修斯經過四十年才回到其故土,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應當是《荷馬史詩》真實的歷史背景。
換言之,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特洛伊戰爭。
那麼特洛伊戰爭是何時發生的呢?
維基百科的說法:按希羅多德的推測,特洛伊戰爭進行的年代約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而根據Mor Pchum的記載,希臘人攻陷特洛伊的時間應在公元前1290至前1298年間。近代某些學者將破城時間估放在公元前1370年左右。希臘學者厄拉托塞奈斯(生于前275年)的考證和提法得到一批學人的贊同,他的定取是公元前1193至前1184年。①
先拋開僞史、僞書、僞作者,這些問題不談,綜合維基百科的說法,特洛伊戰爭可能發生的時間在公元前1370年至前1184年之間。
在約公元前1274年,赫梯王國和古埃及爆發卡迭石戰役。
恰在其中。
卡迭石戰役,是古埃及對赫梯王國的戰爭。
而特洛伊戰爭,是卡迭石戰役的一個分戰場。
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戰爭,从歷史學的角度來看,是希利尼人對赫梯王國的戰爭。
今天,在埃及出土了很多用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書寫在莎草紙上的文獻。
據報道,在俄克喜林庫斯出土了《荷馬史詩》的殘篇。
如果這些莎草紙文獻能夠確實證明荷馬以及《荷馬史詩》的存在。
那麼,首先得到證明的應該是,荷馬是一個生活在古埃及的希利尼人,而不是西方磚家所謂的生活在古代希臘的古希臘人。
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升,追隨古埃及法老的希利尼人遠征赫梯王國,這一推測的可信性。
在真實的歷史中,赫梯王國和古埃及之間的戰爭,雙方相持不下。
即使有一支迂迴到赫梯王國後方的部隊,也應該沒有取得什麼決定性的戰果。
而在《荷馬史詩》中,古希臘,即希利尼,聯軍,取得大勝,摧毀了特洛伊城。
史詩畢竟就是史詩。
偉大統帥金日成,可以凭藉一己之力打敗美帝的入侵。
歷史都可以明目張膽地僞造,何況史詩。
·《新約》中的希利尼人。
西方磚家認爲,《新約》中的希利尼人是指希臘化的猶太人。
實際上,《新約》中的希利尼人應該是未受割禮的以色列人。
或者說,是信仰上帝,卻不被猶太教教宗承認的以色列人。
《加拉太書》2:3:但與我同去的提多,雖是希利尼人,也沒有勉強他受割禮。
《歌羅西書》3:11: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爲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
《使徒行傳》16. 1: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猶太婦人的兒子,他父親卻是希利尼人。……16.3:保羅要帶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利尼人,就給他行了割禮。
希利尼人和猶太人一樣,都信奉上帝。
《羅馬書》10:12: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沒有分別。因爲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
希利尼人分爲不同的種族,其中一支是敘利亞腓尼基人。
《馬可福音》7:26:這婦人是希利尼人,屬敘利亞的腓尼基族。她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他的女兒。(and the woman was a Hellenics, Syrophenician by race), and asked him that hewould cast the demon out of her daughter.
希利尼人應該還有其他族群,例如在埃及、安納托利亞的族群。
前基督教廣泛吸收各族的信徒,當然也包括猶太人。
而希利尼語,應該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語言。
《使徒行傳》6:1: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爲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
順便提一句,《新約》中沒有提到希臘。
《塔纳赫》/《舊約》中同樣也沒有提到希臘。
新版《舊約》中的希臘,在老版《舊約》中,作,雅完。
雅完是諾亞的孫子,雅弗的兒子。
《創世記》10:1:挪亞的兒子閃、含、雅弗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他們都生了兒子。10:2:雅弗的兒子是歌篾、瑪各、瑪代、雅完、土巴、米設、提拉。……10:5 這些人的後代是各海島的居民,他們按照個澤德語言、家族、國家,分散居住在各自的土地上。
這些人,是指雅弗的子孫。
雅完怎麼就變成希臘了呢?
《聖經》的注釋:
雅弗,Japheth。雅弗的希臘文寫法是,Iapetos,是希臘傳統中希臘人的先祖。
雅完,Javan。雅完是希臘族Hellenic,居于小亞西亞西部的伊奧尼亞人的先祖。
難道說《希臘神話》和《塔纳赫》/《舊約》傳說完美合體了嗎?
無恥磚家的注釋。
實際上,這不過是西方磚家在注釋《舊約》的時候,耍的一個小把戲。
在《塔纳赫》/《舊約》中,並不存在Hellenic,和希臘。
新版《舊約》根據這個注釋,就敢把雅完改成希臘,移花接木而已。
不知道西方磚家是如何編造的這個注釋。
但一般認爲,《創世記》是摩西所作。
摩西死于公元前1405年。
難道說,摩西在寫《創世記》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後世有個希臘了?
不愧爲先知,又是一個偉大的預言,令我等凡人佩服不已。
扯吧……
但是,以色列人在創立猶太教之前,以及在創立猶太教期間,一直以來就有多神信仰。
在《塔纳赫》/《舊約》中,可以多次看到,耶和華一直在和以色列人的多神信仰鬥爭。
而今天的所謂的希臘神話,早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但如果說當時以色列人的多神信仰,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希臘神話的雛形,也並非是什麼奇談怪論。
·以色列人和猶太人的歷史及其區別。
雅各,Jacob,亞伯拉罕之孫,以撒之子,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先祖即出自其十二子。
《創世記》32:28:那人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爲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
那人,指上帝。
以色列,意爲,與神角力取勝者。
1948年,以色列國建國,也是用以色列這個名字,以涵蓋以色列的全部支派。
猶大支派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也可以說是其中最有實力的支派。
以色列最爲著名的大衛王,及其子,所羅門王,即出自猶大支派。
公元前1050年,便雅憫支派的掃羅成爲以色列的國王,標誌以色列聯合王國建立。
公元前966年,所羅門王興建第一聖殿。
所羅門王死後,公元前931年,以色列聯合王國分裂成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
耶羅波安建立以色列王國,或稱,北國以色列。
《列王記上》12:20:以色列眾人聽見耶羅波安回來了,就打發人去請他到會眾面前,立他作以色列眾人的王。除了猶大支派以外,沒有順从大衛家的。
所羅門王的兒子羅波安,成爲以色列聯合王國分裂之後的,猶大王國,或稱,南國猶大,的君主。
《列王記上》14:21: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作猶大王。
公元前722年,北國以色列滅亡。
《列王記下》17:6: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他把他們安置在哈臘、哈博一帶(歌散河),並瑪代人的眾城邑。
按照西方磚家的說法,北國以色列人,也即以色列的十個支派,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此後以色列的歷史,就是猶大支派的歷史。
公元前586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滅亡南國猶大,第一聖殿被毀。
《歷代志下》36:17:所以,耶和華使迦勒底人的王來攻擊他們,在他們聖殿里用刀殺了他們的壯丁,不憐恤他們的少男處女,老人白叟。耶和華將他們都交在迦勒底王手里。
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古列允許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
《以斯拉記》1:1: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爲要應驗借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1:2: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爲他建造殿宇。
公元前516年,第二聖殿完工。
按照西方僞史的說法,公元66-70年,猶太人爆發反對羅馬人的起義,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攻破。
第二聖殿被毀,只留下西墻,即今天的哭墻。
猶太人流落到世界各地。
這段僞史出自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的《猶太古史》和《猶太戰紀》。
猶大和猶太,同義。
猶大,Judah,是希伯來文;猶太,Judae,是猶大的古希臘文和拉丁文譯名。
《塔纳赫》/《舊約》大部分是以希伯來文寫成,因此是,猶大,Judah。
《新約》大部分是以古希臘文寫成,因此是,猶太,Judae。
至于出賣耶穌的是,Judas,中文爲什麼翻譯成,猶大,實在令人費解。
·以色列人使用的文字和古代拼音文字演化的關係。
古埃及聖書體字是一種意音字母文字,是今天所有字母文字的鼻祖。
原始迦南字母,出現于公元前十五世紀左右。
迦南,是一個古代地區名稱,大致相當于今天的以色列、西岸和加沙,以及臨近的黎巴嫩和叙利亞的臨海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間點與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很接近。
西方學者根據《出埃及記》推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445年。
歷史的巧合嗎?
腓尼基字母,出現于公元前十一世紀左右。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來。
實際上,迦南和腓尼基是指同一個區域。
迦南,在閃米特語中意爲,紫紅,緣于當地出產的一種紫紅色染料。迦南,在古希臘語中被意譯成,腓尼基(Phoenicia)。
《塔纳赫》/《舊約》大部分是以希伯來文、少部分以亞蘭文寫成。
《新約》少部分以亞蘭文、大部分是以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寫成。
《馬太福音》是用亞蘭文寫成。
亞蘭,Aram,又譯作:阿拉米、阿蘭、阿拉姆、阿拉美。
磚家們,你們還要怎麼翻譯?
由此看出,古代以色列人先後使用的文字分別是:希伯來文、亞蘭文。
最早的基督徒先後使用的文字分別是:亞蘭文、古希臘文。
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
在耶路撒冷周邊,是希利尼人的聚居區,猶太人散居期間。
《約翰福音》7:35:猶太人就彼此對問說,這人要往那里去,叫我們找不著呢。難道他要往散住希利尼中的猶太人那里去教訓希利尼人麼。
希利尼人的語言是希利尼語,希利尼人的文字是希利尼文。
另外,按照語言學家的說法:古希臘文,出自東希臘文;現代希臘文,出自西希臘文。拉丁文,也出自西希臘文;而西里爾文的前身,格拉哥里文,則出自東希臘文。②
由此推演,古希臘文和俄文同源,而現代希臘文和拉丁文同源。
希利尼文,即古希臘文,似乎和現代希臘文,並不是演進的關係。
·以色列人的逃亡和埃及的希利尼人。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候,應該還有很多部眾因爲各種原因滯留在埃及。
這應當就是最早的希利尼人。
公元前722年,北國以色列滅亡。
《列王記下》17:6: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他把他們安置在哈臘、哈博一帶(歌散河),並瑪代人的眾城邑。
瑪代,Medes,即米底,在伊朗高原西北部。
按照西方磚家的說法,北國以色列人,也即以色列的十個支派,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北國以色列在滅亡之前,連年征戰,人民逃亡不足爲奇。
因爲與亞述爲敵,當然不會往東跑。
逃亡的方向,一是向北,進入安納托利亞;一是向南,來到埃及。
公元前586年,南國猶大滅亡,有大量猶太人逃亡埃及。
《列王記下》25:26:于是眾民,無論大小,連眾軍長;因爲懼怕迦勒底人,都起身往埃及去了。
通過對,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Elephantine papyruses),的研究發現,在公元前525年之前,以色列人已經在埃勒凡廷定居。
埃勒凡廷是埃及東南部的一個島,位于尼羅河上,在第一大瀑布下,是古代保衛埃及南部邊疆的軍事要塞。
1903年,德國考古隊在埃勒凡廷處發現了一些公元前五世紀前的亞蘭文莎草紙文書。
此後,不斷有新的亞蘭文莎草紙文書在此出土。
通過國內學者③對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的研究,有一些事實值得注意:
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所記載的歷史事件,起于公元前495年,止于公元前400年。
在公元前525年之前,以色列人已經在埃勒凡廷定居,使用亞蘭文。
埃勒凡廷是一個軍事要塞,以色列人作爲波斯人的僱傭兵駐扎于此,並形成社區。使用波斯王年紀年。
埃勒凡廷的以色列人,自稱,猶太人,Yehudi;將其社區稱爲,猶太人的軍隊。
埃及以色列人崇拜上帝,爲其建築神廟。但同時也崇拜異教神祗。
埃及以色列人可以和異教徒通婚。
在埃及有很多以色列人定居點,除埃勒凡廷外,還有米格多、孟菲斯等。
埃及以色列人的經濟活動包括貸款業務。
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並不認同埃勒凡廷的以色列人。
公元前410年,埃及人破壞了埃勒凡廷以色列人的神廟。
埃及以色列人和希利尼人有很多相似之處。
希利尼人應該是未受割禮的以色列人。
《歌羅西書》3:11: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爲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
希利尼人和猶太人一樣,都信奉上帝。
《羅馬書》10:12: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沒有分別。因爲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
當然,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提供了更多的細節。
由此,可以推論: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滯留在埃及的以色列人形成希利尼人。
此後,由于戰亂或者饑荒,陸續有以色列人流落到埃及,加入希利尼人的族群。
希利尼人在信仰上帝的同時,也信仰多神教。
因此,不行割禮,也不被猶太教教宗所承認。
埃及以色列人是希利尼人的前身,只是還沒有說希利尼語而已。
·托勒密王朝。
爲了逃避希律王的迫害,耶穌的養父,約瑟,爲什麼要舉家逃亡埃及呢?
因爲,當時的古埃及,是一個基督教,準確地說,前基督教,國家。
按照現行通史的說法,在耶穌誕生之前,古埃及被托勒密王朝統治。
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前30年。
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說法,公元前30年,埃及艷后克里奧佩特拉兵敗自殺,托勒密王朝覆滅。
詳見莎士比亞的八卦,《安東尼和克里奧佩特拉》,凱撒、安東尼等和埃及艷后緋聞不斷……
羅塞塔石碑證明了托勒密王朝的存在。
羅塞塔石碑,推斷制作于公元前196年,以聖書體、世俗體、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等三種文字,鍥刻下當時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的詔書。
法國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法語: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通過與古希臘文碑文對照,識別了聖書體碑文中,托勒密,一詞。
正是以此爲突破口,最終,破解了聖書體字。
从文字學的角度來說,羅塞塔石碑不可能是後世僞造的贗品。
如果說,在十九世紀初,就有人破解了古埃及聖書體字,再來僞造出羅塞塔石碑。
並非絕對不可能,但果真如此,古埃及聖書體字又是如何被破解的呢?
還是少一些陰终摪伞?/align]
羅塞塔石碑,確鑿無疑地證明了托勒密王朝的存在。
那麼,是否也可以由此推導,古希臘僞史中的古希臘城邦、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都是真實的存在呢?
當然不能。
从文字學的角度來看,古希臘僞史要想證明其真實存在,首先必須證明古希臘文于公元前,在今日希臘本土的存在。
用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書寫的文書,在埃及和以色列被大量出土。
而希臘,既然號稱是古希臘文的發源地,竟然沒有找到隻字片紙。
西方磚家大言不慚,希臘氣候濕潤,不適合文字載體,莎草紙或者羊皮卷,的保存。
但是,在埃及和以色列大量出土的古代文獻,很多是保存在密封的陶罐中的。
公元前的希臘,沒有陶罐?
退一步說,即使沒有莎草紙或羊皮卷保存下來,石碑鍥刻也沒有嗎?
當然沒有,也不可能有,除非僞造。
詳見拙作《碑銘鍥刻》。
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根本就不是發源于今日希臘本土,而是發源于古埃及。
羅塞塔石碑只能證明,在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存在。
而且,是以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爲官方文字。
之所以說,希利尼文,是托勒密王朝的官方文字:
因爲,羅塞塔石碑上鍥刻的是托勒密王朝法老的詔書。
其上有三種文字,其中,聖書體、世俗體,是古埃及前代王朝的官方文字。
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應該就是托勒密王朝的官方文字。
亞蘭文,雖然也是當時通行的文字,但不會用在法老的詔書中。
如此,方才順理成章。
既然,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是托勒密王朝的官方文字。
而希利尼文,是前基督教和早期基督教使用的宗教語言,之後被東正教一直使用至今。
那麼,托勒密王朝,就是一個前基督教國家。
《以賽亞書》19:18:當那日,埃及地必有五城的人說迦南的方言,又指著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有一城必稱爲“滅亡城”。
因此,耶穌的養父,約瑟,才會舉家逃亡埃及。
所謂,前基督教。
是指,在耶穌基督之前,信仰上帝,而又不是猶太教徒的人。
基督教,並非一夜之間,耶穌基督振臂一呼就創立的。
而是在耶穌基督之前,就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
·希利尼人創立基督教。
猶太教是以色列人的宗教。
在北國以色列滅亡之後,猶太教就成了猶太人獨有的宗教。
但基督教是開放的宗教,不分人種、不分貴賤,只要信奉基督。
《歌羅西書》3:11: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爲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
逃亡到埃及的以色列人,即希利尼人,仍然信奉上帝;但入鄉隨俗,也信奉異教神祗。
而且希利尼人未行割禮。
因此,希利尼人的宗教信仰得不到耶路撒冷傳統猶太教教宗的認可。
而此時,又突然冒出來一個聖子耶穌……
按照西方僞史的說法,公元前二世紀中叶到公元前63年,統治猶太國的是哈斯蒙尼王朝,或稱,馬加比王朝。
哈斯蒙尼王朝,是自公元前586年,猶大國滅亡後的第一個獨立的猶太國家。
公元前63年,羅馬軍隊攻入耶路撒冷,哈斯蒙尼王朝滅亡。
在耶穌出生時,統治猶太國的是羅馬任命的希律王。
但是,在《新約》卻找不到任何希律王和羅馬的關聯。
耶穌出生在猶太的伯利恒。
《馬太福音》2:1: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恒。
按照《馬太福音》的說法,先知預言,耶穌將成爲猶太王,希律王就要加害耶穌。
于是,約瑟,即馬利亞的丈夫,就帶著馬利亞和耶穌,逃亡埃及。
希律王死後,約瑟帶著馬利亞和耶穌返回以色列,住在拿撒勒。
《馬太福音》2:23 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爲拿撒勒人的話了。
拿撒勒在以色列北部,拿撒勒人,當然不是猶太人。
拿撒勒人,應該屬于以色列人,或者說,很有可能屬于希利尼人。
耶穌,自稱是耶和華之子,被冠以,猶太王,之名,這是正統猶太教教宗所無法忍受的。
《約翰福音》19:7:猶太人回答說,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爲神的兒子。
耶穌之死和什麼,彼拉多、該撒、羅馬人,統統無關。
耶穌生前是前基督教的精神領袖,也是希利尼人的領袖。
但是,聖子、猶太王等等,觸動了猶太教的根基。
因此,猶太教宗殺死耶穌,是順理成章的。
既然猶太人殺死了耶穌,作爲報復,猶太人被希利尼人驅離迦南地,流散各地。
這是希利尼人和猶太人之間的衝突,是基督教和猶太教的衝突,與羅馬人無關。
耶穌之死,標誌著基督教的建立。
自此,基督教傳教士的足跡逐漸遍佈世界各地,傳播基督福音。
·《新約》:羅馬教會的春秋筆法。
在基督教傳教的早期,並沒有一部標準版本的《新約》。
于是基督的信徒開始撰寫有利于傳播基督教的各種文書。
除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新約》之外,還有大量的次經和僞經。
那麼,是誰編纂的《新約》呢?
答案是:羅馬教會。
耶穌死後,基督教向南傳播,進入埃及;向東傳播,進入兩河流域、波斯;向北傳播,進入安納托利亞、希臘、意大利。
彼時的希臘和意大利,可以看作是黎凡特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殖民地。
雖然不是蠻荒之地,但也只是文明的邊緣地帶。
在世界進入近代之前,亞非文明都要遠比歐洲文明先進。
只可能是亞非向歐洲殖民,怎麼可能有反向殖民的道理?
古希臘、古羅馬,不過是西方磚家編造出來的荒誕不經的僞史而已。
當然,在意大利,絕不可能找到公元前的,包含拉丁文字的考古文物/文獻的。
而在埃及,發現了汗牛充棟的莎草紙文獻,有埃及本土文字書寫的文獻,包括:聖書體、僧侶體、科普特文、希利尼文等;也有外來文字書寫的文獻,包括:亞蘭文等。
而所謂的古羅馬,號稱曾經占領埃及數百年,凱撒、安東尼等還和埃及艷后緋聞不斷。
詳見莎士比亞的八卦,《安東尼和克里奧佩特拉》……
但是,莎草紙文獻中,爲什麼竟然沒有,哪怕一件,拉丁文的文獻呢?
請西方學界,在證明所謂的古羅馬帝國的存在之前,先去證明,在公元前拉丁文的存在。
當然,現在僞造也還來得及……
龐貝古城,人類考古史上最大的笑話,沒有之一。
經過意大利,翻越阿爾卑斯山,一路向西,就是歐洲大陸。
从公元後,一直到法蘭克王國建立之前,歐洲大陸就是一片蠻荒之地。
此時的羅馬教會,就是基督教世界西部盡頭的教會。
蠻族人日耳曼人的南遷,和基督教向歐洲的傳播,最終締造了法蘭克王國。
公元486年,克洛維一世建立法蘭克王國。
公元496年,克洛維一世皈依基督教。
之前基督教的傳播,不管是向南還是向東,都是在民間的傳播。
至于經書,則由傳教士來選擇。
此時,既然基督教已經成了法蘭克王國的國教。
那麼,羅馬教會就必須拿出一本標準版的經書。
《新約》就此誕生。
既然由羅馬教會來編纂《新約》,自然要在其中凸顯羅馬的影響力。
但是,羅馬帝國畢竟是子虛烏有的。
法蘭克人可以不了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可以不了解古埃及,甚至可以不了解黎凡特。
但是,作爲近鄰,法蘭克人不可能不了解羅馬。
這就是爲什麼在約瑟夫斯的僞書《猶太古史》和《猶太戰紀》中,羅馬帝國、皇帝、凱撒、行省等等,可以滿天飛。而在《新約》中,卻不見蹤影。
當然,所有這些關于古羅馬的僞書,應該要比《新約》,晚出很多。
都爾教會主教格雷戈里(公元539年-594年)的《法蘭克人史》,是一部由教會保存並傳承下來的史書。
《法蘭克人史》可以稱爲歐洲歷史上的第一部史書。
大抵也是公元1000年之前,歐洲唯一的一部基本真實的史書。
但是,《法蘭克人史》被認爲存在嚴重的缺陷,因其沒有記述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歷史。
天大的笑話……
格雷戈里主教大人如何去記述他沒有見過的東西?
可見,在格雷戈里的有生之年,羅馬教會還沒有開始古希臘、古羅馬僞史的編造。
于是乎,孔大聖人的初秋筆法,在羅馬就有了傳人。
孔大聖人可以含笑于九泉了。
《使徒行傳》22:25:剛用皮條捆上,保羅對旁邊站著的百夫長說:“人是羅馬人,又沒有定罪,你們就鞭打他,有這個例嗎?”22:26:百夫長聽見這話,就去見千夫長,告訴他說:“你要做什麼?這人是羅馬人。”22:27:千夫長就來問保羅說:“你告訴我,你是羅馬人嗎?”保羅說:“是。”22:28:千夫長說:“我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籍。”保羅說:“我生來就是。”22:29:于是那些要拷問保羅的人就離開他去了。千夫長既知道他是羅馬人,又因爲捆綁了他,也害怕了。
保羅應該是到過羅馬,但那時候的羅馬,是文明世界的盡頭。
《使徒行傳》這段話表面上看,說的是,羅馬的民籍是最難獲得的。
而其中的暗指則是,羅馬就是世界的中心。
在《新約》中,羅馬教會對《使徒行傳》的改動應該是最大的。
我們也可以作另一種解讀。
羅馬,其本義應該是:天國,即前基督教國家。
拜占庭帝國自始至終都自稱爲,羅馬帝國。
詳見拙作《宗教集權》。
作僞終究是作僞,一不小心就會露出破綻。
《約翰福音》19:19: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19:20: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爲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三樣文字寫的。
寫一個牌子,爲什麼要用三種文字?在刻羅塞塔石碑嗎?
好吧,有人不嫌麻煩,就三種文字吧。
當然,一定要有拉丁文,一定要凸顯羅馬的領導地位。
貌似越抹越黑……
按照《新約》的記載,希利尼文是當時的通行文字。
但是,爲什麼會有希伯來文呢?希伯來文是書寫經書的文字?
公元前後,書寫經書的文字是,亞蘭文。
《塔纳赫》/《舊約》的一小部分是用亞蘭文書寫的。
《新約》最早的《馬太福音》,也是用亞蘭文書寫的。
露餡了吧……
·拜占庭帝國。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軍隊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
但是,拜占庭帝國是何時建立,如何建立的,其身陷西方僞史,已經很難說清了。
當然,拜占庭帝國和所謂的羅馬帝國毫無關聯。
所謂的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更是文藝復興之後,羅馬教會杜撰出來的僞史。
拜占庭,是一個基督教國家。
基督教,可以說是由希利尼人創立的。
而希利尼人的活動區域,埃及、黎凡特地區,安納托利亞,也曾是拜占庭的國土。
也就是真正的泛希利尼世界。
而且,希利尼人曾經取得過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
今天在埃及出土的莎草紙文獻,應該就是希利尼人傑作的一部分。
而希利尼人的大部分文書,應該是匯聚到了君士坦丁堡。
按照英國歷史學家吉本的說法,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公元1304年-1374年)五十歲時,一位拜占庭的朋友送給他一部《荷馬史詩》的抄本,然而他看不懂古希臘語原文,就請乔万尼·薄伽丘(公元1313年-1375年),譯出了《荷馬史詩》的散文本。
當然,君士坦丁堡應該還有更多的希利尼文獻。
而且,拜占庭版本的《荷馬史詩》,肯定不同于今天的版本。
當然,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覆滅,這些文獻都不知所蹤了……
參考文獻:
①維基百科,特洛伊戰爭詞條。
②維基百科,字母系統詞條。
③袁指揮《論古埃及埃勒凡塔的猶太社區》,《古代文明》,2011年1月,第5卷,第1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3: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二·五·歷史典籍:西方僞史:愛琴文明
摘要:
一·時間地點。
二·線性文字。
三·歐洲文明的發端。
四·特洛伊城。
五·費斯托斯圓盤。
六·建造歷史遺跡。
·時間地點。
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被西方磚家認定是歐洲文明的發端。
克里特文明的中心在克里特島。
克里特島位于希臘半島南方的地中海中,是希臘第一大島。
在希臘神話中,米諾斯是克里特之王,宙斯與歐羅巴之子。
因此,克里特文明又被稱爲米諾斯文明。
《BBC世界史》說:米諾斯文明是第一個歐洲文明(从大約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1160年)。①
看來四大文明古國都要讓位于克里特文明了。
難道BBC吹牛就可以不上稅嗎?
人類文明的標誌只有一個,文字。
克里特文明也有其文字,克里特象形文字和線性文字A。
克里特象形文字,號稱使用時間在大約公元前2000年至前1650年。
線性文字A,號稱使用時間在大約公元前1800年至前1450年。
由此,克里特文明的時間當然也是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1450年之間。
邁錫尼文明以伯羅奔尼薩斯半島的邁錫尼城而得名。
邁錫尼文明从克里特島發展到伯羅奔尼薩斯半島。
邁錫尼文明是克里特文明的延伸。
邁錫尼文明也有其文字,線性文字B,其使用時間在大約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
由此,邁錫尼文明的時間當然也是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之間。
邁錫尼文明所經歷的時期,被西方磚家設定爲《荷馬史詩》所述事件發生的年代。
·線性文字。
愛琴文明共有三種文字,包括:克里特象形文字、線性文字A、線性文字B。
愛琴文明文字的載體是泥板。
這也直接揭示了愛琴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之間的關係。
克里特象形文字、線性文字A,對應克里特文明。
線性文字B,對應邁錫尼文明。
克里特象形文字和線性文字A迄今尚未被破譯。
1952年,英國學者邁克爾·文特里斯(Michael Ventris)成功釋讀出線性文字B。
線性文字B是一種意音文字,準確地說,是一種意音音節文字。
包括:59個音節符号、56個表意符号、29個特殊和未知符号。②
線性文字B的字符大部分來源于線性文字A。
克里特象形文字和線性文字A只在克里特島上使用。
線性文字B的使用地區則包括克里特島和希臘本土的南部地區。
愛琴文明消逝後的所謂的希臘黑暗時代,迄今尚未發現任何線性文字B的實物。
克里特象形文字和線性文字A,至今尚未被破譯。
我以爲,線性文字A是一種規範化的象形文字。
愛琴文明文字的發展過程大體上與楔形文字的發展相吻合。
最早的楔形文字是蘇美爾楔形文字。
蘇美爾楔形文字,屬于象形文字。而蘇美爾楔形文字之後的楔形文字,則屬于意音音節文字。可以稱之爲後楔形文字。
詳見拙作《文字概述》。
克里特象形文字和線性文字A,都是象形文字。
只不過線性文字A類似于蘇美爾楔形文字,是一種規範化的象形文字。
這也就是西方學者無法破譯線性文字A的根本原因。
而線性文字B,是意音音節文字。
·歐洲文明的發端。
《BBC世界史》說:米諾斯文明是第一個歐洲文明(从大約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1160年)。①
西方磚家認定愛琴文明是歐洲文明的發端。
而西方磚家更是竭力鼓吹愛琴文明的獨立起源論。
但起碼从文字證據看來,這不過是西方磚家的意淫而已。
愛琴文明直到大約公元前2000年才出現文字。
而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已經出現文字。
克里特島與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相距並不遙遠。
愛琴文明不過是一個次生文明而已。
那麼,愛琴文明源于何處呢?
首先,愛琴文明不是來源于埃及。
因爲愛琴文明的線性文字B是一種意音音節文字。
而埃及的聖書體字是一種意音拼音文字。
詳見拙作《文字概述》。
線性文字和聖書體字之間的差異,是意音音節文字和意音拼音文字之間的差異。
大致等同于楔形文字和聖書體字之間的差異。
天壤之別。
其次,愛琴文明也不是來源于安納托利亞。
當時,佔據安納托利亞的是赫梯王國。
赫梯人也是安納托利亞最早的原住民。
愛琴文明如果出自赫梯,則其文明的發展應該是自北向南。
赫梯人可以通過達達尼爾海峽,或者博思普魯斯海峽,進入希臘北部。
之後向南進入伯羅奔尼撒半島,最後進入克里特島。
而愛琴文明的發展是自南向北。
而且赫梯人是最早使用冶煉鐵器的民族。
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的冶煉鐵器,是在安納托利亞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發現的銅柄鐵刃匕首,距今約4500年。
大約在公元前1400年,赫梯王國已經進入鐵器時代。
到了公元前1200年,鐵器已經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得到廣泛使用。
而邁錫尼文明是一個青銅文明,並沒有鐵器的應用。
如果邁錫尼文明源自安納托利亞,則應該有大量鐵器的使用。
當時的歐洲尚且是一片蠻荒之地,愛琴文明當然不可能來自歐洲的其他地區。
那麼,愛琴文明的源頭只剩下唯一一個可能的地區,黎凡特地區。
古代的黎凡特地區,大致相當于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諸國之和。
或者說,是連接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地區。
黎凡特地區有一個古老的民族,腓尼基人(Phoenician),其自稱爲迦南人(Canaan)。
腓尼基人是西部閃米特人的西北分支,善于航海和經商。
腓尼基人生活在黎凡特地區的地中海東岸,相當于今天的敘利亞和黎巴嫩沿海一帶。
公元前2000年初,這里先後出現了許多城邦國家,有:推羅、西頓、烏加里特、畢布勒、泰爾等。
善于航海的腓尼基人航行到並不遙遠的克里特島,並建立城邦國家,是一個合理的推論。
由此,歐洲最早的愛琴文明,大概率是出自腓尼基文明。
歐洲,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什麼原生文明。
愛琴文明只是美索不達米亞次生文明的一個延伸而已。
愛琴文明並非原生文明,當然就談不到什麼獨立起源了。
當然,愛琴文明也不是歐洲文明的發端。
至遲到公元前1100年,愛琴文明進入所謂的黑暗時代。
文字、商業、城市、國家等,都消失了。
而之後所謂的古希臘文明,更是徹頭徹尾的僞史。
歐洲再次出現文明,要等到耶穌死後,基督教廣泛傳播之日。
基督教在歐洲傳播的中心是羅馬,希臘只是一個通道。
而且,這已經是公元後的事情了。
愛琴文明和後世的基督教文明毫無關聯。
·特洛伊城。
邁錫尼文明所經歷的時期,被西方磚家設定爲《荷馬史詩》所述事件發生的年代。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主要講述了特洛伊戰爭及戰後的故事。
那麼,特洛伊城,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嗎?
1871年,德國號稱自學成才的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聲稱發現了特洛伊城遺址。
此遺址,共有九個文化層。
1884年,施里曼在自下而上的第二層,發現了所謂的普里阿姆寶藏。
1894年,施里曼的助手竇普菲德認爲,第六層才是特洛伊城遺址,而施里曼發現寶藏的第二層,其年代則要久遠得多。
竇普菲德的論斷未必正確,但起碼年代相近。
由此,即使特洛伊城真的存在過,也已經被施里曼完全破壞掉了。
《荷馬史詩》只是一部史詩。
所謂史詩,實際上和神話傳說並不存在太大的區別,不過是使用了詩化語言的神話傳說而已。
把史詩當作真實的歷史,只能是一種弱智的表現。
在所謂的特洛伊城遺址,沒有出土任何的自證物。
而安納托利亞是赫梯故地,赫梯又是一個文明古國,古城遺址隨處可見。
如果沒有自證物,如何證實此地是特洛伊城?如何證明特洛伊戰爭的存在?
僅凭一部《荷馬史詩》,和由此引發的腦洞大開?
對此,清華大學歷史系已故教授李學勤認爲:世界上考古遺址的屬性不能夠只設想从文字上來證明,很多的遺址就沒有文字的證據。例如考古學先驅德國的施里曼對特洛伊城的發現,到今天爲止,那個遺址也沒有出過特洛伊這個名字。可是所有人都相信,肯定特洛伊就在那幾個地層里面。
這段話出自網絡,但確實符合李學勤大師的邏輯。
西方的僞史派想要證明愛琴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源頭。
想要用《荷馬史詩》來證明古希臘文明發端的存在。
而中國僞史派的領軍人物,李學勤大師,生前一直苦心孤詣地想要證明,夏朝,堯、舜、禹,黃帝、炎帝,的存在,甚至想要證明中國八千年的文明史。
迄今爲止,學術界的主流依然在西方,李學勤大師想要證明中國八千年的文明史,如果能夠得到西方的承認,才是功德圓滿。
可是西方向來就是寬以待己,嚴于律人。
西方學者對于中國商代以前文明自證物的質疑,使得中國僞史派一直無法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自圓其說。
于是李學勤大師采用圍魏救趙之計:中國僞史派率先承認西方僞史。
按照李學勤大師的邏輯:我都承認你的僞史了,你就不好意思再來質疑我了吧。
于是,西方僞史派和中國僞史派一拍即合,達成默契。
在中國僞史派的努力下,西方僞史派已經承認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
雖然距離李學勤大師八千年的文明史還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還有一個前提:歐洲五千六百年的文明史。
學術笑話?
韓國曾有一任總統,公然聲稱韓國有七千年的文明史。
在韓國民間的言論中,韓國从古至今就是宇宙第一強國。
對于韓國民間的說法,我們大可一笑置之。
而韓國總統的公然發聲,則只能是在國際舞台上自毀韓國的形象而已。
在嚴謹的學者看來,李學勤大師主導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已經搞成了一個國際笑話工程。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如李學勤大師所願,李學勤大師證明了中國是一個有八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頭。
那又如何?
爲什麼偉大的文明古國,中國,近代以來一直受到西方的欺凌呢?
難道說近代以來的中國人,都是偉大的中國古人的不肖子孫嗎?基因突變下的廢物?
還是說僞史能夠提升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僞史只能是助長民粹主義,讓雖遠必誅的鼓譟甚囂塵上,百害而無一利。
僞史不過是自欺欺人,所有的謊言終將會被揭穿。
只有真實的歷史才能借鑒過往,預見未來。
我只想知道,已故的李學勤大師,在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自己真正的祖先。
說回正題。
按照《創世記》的記載,雅各,即以色列,之子,約瑟,來到埃及。
隨後,其父,及其兄弟,也都來到埃及,進而形成以色列十二支派。
最終,以色列民族在埃及孕育成型。
之後,摩西在耶和華的指引之下,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西方學者根據《出埃及記》推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445年。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候,應該還有很多部眾因爲各種原因滯留在埃及。
這應當就是最早的希利尼人。
離開埃及的以色列人來到其應許之地,迦南。
迦南,是黎凡特地區的一部分。
黎凡特地區,歷來就是四戰之地。
彼時,黎凡特地區以北,是赫梯王國;黎凡特地區以南,是古埃及。
赫梯王國和古埃及,爲爭奪黎凡特地區的控制權,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在約公元前1274年,雙方爆發卡迭石戰役。
卡迭石,今稱泰勒奈比曼德,在敘利亞霍姆斯附近,大馬士革東北。
約公元前1274年5月,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國王穆瓦塔里二世,在卡迭石展開會戰,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約公元前1258年,赫梯國王穆瓦塔里二世病逝,哈杜西勒三世繼位。隨後,兩國締結埃及、赫梯和約,又稱銀板和約。
銀板和約,號稱世界上第一部和平條約。
从其內容看來,銀板和約是一部平等條約。
公元前1274年,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的一百七十一年。
古埃及孕育了以色列民族。
再經過大約兩個世紀,由以色列的遺民,在古埃及,又孕育出一個民族:希利尼人。
而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希利尼人強大起來,有能力爲埃及法老出兵征戰。
卡迭石戰役期間,如果古埃及法老曾派遣一支海軍部隊,迂迴到赫梯王國的後方,攻擊其本土,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推測。
而組成這支海軍部隊的,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希利尼人。
由此,《奧德賽》中描述奧德修斯經過四十年才回到其故土,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應當是《荷馬史詩》真實的歷史背景。
換言之,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特洛伊戰爭。
那麼特洛伊戰爭是何時發生的呢?
維基百科的說法:按希羅多德的推測,特洛伊戰爭進行的年代約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而根據Mor Pchum的記載,希臘人攻陷特洛伊的時間應在公元前1290至前1298年間。近代某些學者將破城時間估放在公元前1370年左右。希臘學者厄拉托塞奈斯(生于前275年)的考證和提法得到一批學人的贊同,他的定取是公元前1193至前1184年。③
先拋開僞史、僞書、僞作者,這些問題不談,綜合維基百科的說法,特洛伊戰爭可能發生的時間在公元前1370年至前1184年之間。
在約公元前1274年,赫梯王國和古埃及爆發卡迭石戰役。
恰在其中。
卡迭石戰役,是古埃及對對赫梯王國的戰爭。
而特洛伊戰爭,是卡迭石戰役的一個分戰場。
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戰爭,从歷史學的角度來看,是希利尼人對赫梯王國的戰爭。
今天,在埃及出土了很多用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書寫在莎草紙上的文獻。
據報道,在俄克喜林庫斯出土了《荷馬史詩》的殘篇。
如果這些莎草紙文獻能夠確實證明荷馬以及《荷馬史詩》的存在。
那麼,首先得到證明的應該是,荷馬是一個生活在古埃及的希利尼人,而不是西方磚家所謂的生活在古代希臘的古希臘人。
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升,追隨古埃及法老的希利尼人遠征赫梯王國,這一推測的可信性。
在真實的歷史中,赫梯王國和古埃及之間的戰爭,雙方相持不下。
即使有一支迂迴到赫梯王國後方的部隊,也應該沒有取得什麼決定性的戰果。
而在《荷馬史詩》中,希臘,即希利尼,聯軍,取得大勝,摧毀了特洛伊城。
史詩畢竟就是史詩。
偉大統帥金日成,可以凭藉一己之力打敗美帝的入侵。
歷史都可以明目張膽地僞造,何況史詩。
·費斯托斯圓盤
費斯托斯圓盤直徑爲6.5英寸,是一個泥土燒制的圓盤。
1908年,費斯托斯圓盤在克里特島費斯托斯皇宮遺址被發現,現存于希臘伊拉克里翁考古博物館。有磚家認定,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十七世紀。
盤上共有45種,共計241個符號。
分別表示人物、動物、身體器官以及各種物體,還有一些船的圖案。
然而,由于未在歷史同期發現過任何與此類似的文物,考古學家無法對其內容做出有意義的分析。其來歷、含義和用途至今仍是一個謎。
《自由時報》2008年7月13日報道,《又見假古物,費斯托斯圓盤是個大騙局》。④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英國《泰晤士報》12日報道,考古學界最知名的謎團之一、古希臘米諾斯文明的費斯托斯圓盤(Phaistos Disc),日前遭一名美國學者踢爆根本是個假貨。
費斯托斯圓盤上的45個神秘符號,被視爲是四千年前的詩作、經文、魔力碑文、樂章,甚至是人類最古老的標點符號,但該古物自一百年前出土以來,始終無人能解讀圓盤上的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專門研究僞造古文物的美國專家艾森伯格博士說,這些符號根本沒啥意義,因爲費斯托斯圓盤是個大騙局。
艾森伯格聲稱,鏤刻著無人能解的符號的費斯托斯圓盤,並非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約一千七百年的古物,而是義大利考古學家裴涅爾自行打造、並成功蒙騙多名學者的贗品。1908年,裴涅爾在希臘克里特島的米諾斯王朝的費斯托斯宮殿,“發現”了費斯托斯圓盤。艾森伯格指出,裴涅爾渴望找到能令同僚眼睛一亮的古物,而且是比英國考古學家艾文斯發現的米諾斯王朝最重要遺址——克諾索斯宮殿,還厲害的古物。
艾森伯格認爲,裴涅爾所想出的辦法,就是自己創造一個鏤刻著無法解讀的象形文字的“古物”。倘若真是如此,裴涅爾顯然遂其所願。艾文斯對此欣喜若狂,還針對裴涅爾的發現發表分析文章。過去一百年來,無數學者企圖解讀費斯托斯圓盤上的符號,考古學家認爲這些符號攸關从希臘到埃及等古文明。
爲美國財政部與蓋提美術館進行古物鑑定的艾森伯格還說,僞造者的漏洞在于使用紅土制造了一個切邊切得太乾淨的“圓餅”,以及不該把圓盤燒得如此完美。艾森伯格說,米諾斯時代的泥板不會刻意燒過,只會不小心被燒到,“裴涅爾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此外,費斯托斯圓盤的兩面都有一些由四、五個小點組成的長條狀符號,曾有學者將此稱爲“使用自然標點符號的最古老範例”。但艾森伯格認爲,這不過是裴涅爾想誤導學者的另一詭計,是僞造者常用的伎倆。
希臘當局已拒絕讓艾森伯格在展示箱以外的地方檢視費斯托斯圓盤,理由是該古物過于脆弱不宜搬摺V灰??没?镜目茖W年代檢驗法光發熱檢驗,就能證明艾森伯格所言是否屬實,但希臘當局已拒絕讓圓盤受檢。此外,義大利朱庇特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知名的古代青銅雕像“母狼”(She-wolf),最近也被專家踢爆其實是約十三世紀的作品,並非館方宣稱的公元前五世紀伊特魯里亞時代的古物。
不作評論,還是讓西方磚家去自證清白吧。
·建造歷史遺跡。
摘自《BBC世界史》⑤。
至少以我們的標準衡量,克諾索斯王宮有著一定的年頭。它的建造日期可以追溯到1905年到1930年之間——不是公元前,而是公元後。一位考古學家認爲,這是克里特島上第一批鋼筋混凝土建築。與莫斯科紅場的列寧墓和勒·柯布西耶設計的現代建築一樣,克諾索斯宮也飽受非議。如今,日益擴張的城市正逐漸蠶食這片遺跡。但凱茜·吉爾發現,克諾索斯王宮恰好適合這種局面:“今天,全希臘到處都是爛尾的現代主義廢墟,低矮醜陋,‘瘦骨嶙峋’,幾乎沒有攀爬的餘地。”
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文思爵士終其一生都致力于重建一座半真半假的青銅時代王宮——其中充斥著各種仿古畫。克諾索斯王宮是由一位希臘當地的古物學家發現的,並于19世紀70年代開始發掘。伊文思受過良好的古典學教育,其从事造紙生意的家庭非常有錢。在克里特島从奧斯曼帝國獨立後,伊文思就買下了整個王宮遺址。伊文思的朋友德國考古學家海因裡希·施裡曼在1871年發現了特洛伊城遺址(但不慎毀掉了其中一部分)。與他這位朋友一樣,伊文思也把自己視爲溝通古今世界的橋樑。他認爲,古典時代更質樸、更高尚,喚醒這段記憶有助于抹去骯髒的工業社會給現代歐洲留下的污點。正如吉爾所言,精神的渴望爲伊文思注入動力,令他神采奕奕,希望在現代世界中“重現異教文化的魅力”。
爲實現夢想,伊文思首先用木料和石膏加固嚴重受損的建築物。隨後,他又逐步哂眯陆?l明的具有柔韌性的鋼筋混凝土改造這些建築。从某種程度上說,伊文思重新構想的克諾索斯王宮建築群精確、合理。不過,也有專家認爲,這些建築只是現代人的臆想。伊文思正在尋找一處安靜祥和、沒有性禁忌的天堂。在克里特島,他沒有發現任何軍事要塞存在的證據。不久之後,他委派了一批現代藝術家去“潤色”那些古老的壁畫。但這些人的工作太過徹底,簡直是在創作全新的畫作。有一對瑞士裔的法國人父子,他們的名字都叫埃米爾·吉耶隆。這對父子創作了許多仿古畫,但這些作品完全沒有事實依據,與米諾斯文明相去甚遠。儘管如此,這些仿古畫在世界各地一再被复製,而他們的造假工作从未中斷。
根據伊文思的臆想,這些仿古畫加入了非洲黑人戰士的形象。他們受米諾斯人的雇傭,侵入希臘本土。伊文思經常把希臘人與日爾曼人的窮兵黷武聯繫在一起。精明的觀察者一定感覺事有蹊蹺。在參觀伊拉克利翁博物館展出的畫作時,英國小說家伊芙琳·沃寫下了自己的疑惑:“這些畫家將精准重現米諾斯文明的狂熱與偏好《時尚》封面的癖好混在一起了。”即使是“米諾斯”這個名字也源于伊文思的信念,他認爲這座宮殿是著名的米諾斯王迷宮的原址。在這裡,古典神話英雄提修斯殺死了半牛半人的怪物米諾陶洛斯。這則神話將米諾斯王安置在克里特島,而米諾陶洛斯在迷宮中會吞食雅典的童男童女。這個故事聽起來實在有些血腥。至于米諾斯人如何稱呼自己,我們已不得而知。
不作評論……
參考文獻:
①《BBC世界史·第一部·走出熱帶走向冰原·回到公牛時代》
②維基百科,線形文字B詞條。
③維基百科,特洛伊戰爭詞條。
⑤安德魯·瑪爾《BBC世界史·第一部·走出熱帶,走向冰原·回到公牛時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二·六·歷史典籍:西方僞史:奴隸社會
只有顛撲不破的事實,沒有邏輯完美的謊言。
摘要
一·氏族基礎。
二·對奴隸的需求。
三·奴隸的來源。
四·由社會心理學來看奴隸社會。
五·奴隸的管理和逃亡。
六·爲什麼要編造古希臘奴隸社會這一謊言。
七·古希臘僞史的模板。
之所以認定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歷史是僞史,最爲重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爲其考古發掘沒有找到任何自證物,也不是因爲其傳世文獻來歷不明。
最爲重要的原因是,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初期階段,不可能存在所謂的奴隸社會,更不可能存在所謂的民主社會。
·氏族基礎。
人類社會發展初期經歷的三個階段是:氏族社會、城邦社會、封建社會。
氏族社會,由互不統屬的氏族和氏族聯盟組成的社會。氏族社會就是原始社會。
城邦社會,由王權統治的氏族聯盟進化爲城邦,進而形成城邦社會。
封建社會,由一個王權統治多個城邦,進而形成封建社會。
氏族社會、城邦社會、封建社會,這三個社會形態,其社會基本單位都是,氏族。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初期階段,一個人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人類只能聚族而居,共同面對自然界和其他人類的挑戰,由此形成氏族。
氏族之間結成聯盟,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力量,由此形成氏族聯盟。
在氏族聯盟中出現王權,也就形成了,城邦。
按照西方僞史的說法,古希臘社會是一個城邦社會。
城邦社會,決定了其氏族基礎。
因此,絕不可能出現奴隸社會,或者民主社會。
奴隸社會?
所謂奴隸社會,就是社會生產勞動和財富創造主要由奴隸來完成的人類社會。
奴隸主擁有奴隸,奴隸沒有人身自由,且必須工作,沒有報酬。
有學者指出,社會生產勞動的70%要由奴隸來完成的社會,才能被稱爲奴隸社會。
奴隸社會這種社會形態絕不可能在城邦社會中出現。
事實上,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確實曾經出現過一個奴隸社會,那就是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前的美國南方社會。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對比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前的美國南方社會,和所謂的古希臘城邦社會,可以直觀地看到西方僞史的拙劣之處。
·對奴隸的需求。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
美國最早的開拓者,是在罪惡的資本驅動下,以掠奪外部財富,獲取高額回報爲目的,而建立起的組織結構完善的大規模武裝海盜集團。
美國建國之後,南方各州對奴隸的需求,是罪惡的資本對高額利潤的追求 。
此時的美國已經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準確地說,是分權工業社會。
美國南方各州,地廣人稀,土地肥沃。
白人移民來到美國後,可以以低廉的價格獲得大片土地,卻苦于無人耕種。
由于農業技術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白人移民的耕作不僅僅是爲了解決溫飽問題。
因此,白人移民的土地,就像資本家的工廠一樣,成爲其資本。
白人移民搖身一變,成爲農場主,準確地說,是農業資本家。
工廠必須有工人,土地必須要有農民。
沒有正當途徑可以僱傭到農民,只能購買奴隸。
這是美國南方各州對奴隸需求的根本原因。
僞史中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當然不是資本主義國家,當然沒有罪惡的資本。
如果古希臘人在兩千多年前就創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那麼,憑藉其制度優勢,古希臘在公元之前就可以完成統一全世界的豐功偉績了。
當然,這只是如果,不過是僞史胡扯而已。
所謂的古希臘只是一個以氏族爲基礎的城邦社會。
作爲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城邦社會,沒有人可以脫離生產勞動。
在中國,文王,作爲城邦社會的君王,尚且要从事體力勞動。
《尚書·周書·無逸》云: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服者,《爾雅·釋詁》云:事也。
康功田功者,曾咔?唬嚎倒φ撸?^平易道路之事。田功者,謂服田力穡之事。
也就是說,文王親爲卑下之事,平整道路、耕種田地。
另一方面,作爲城邦社會的君王,其管理的人口有限。
因此,君王、貴族和庶民之間的關係相對要親近得多。
帝王手中的權利越大,其與庶民之間的距離也越遙遠,這是被人類歷史所證明的。
在武王克商之前,夏/周人曾經征服了很多氏族。
但是,从來沒有把這些被征服氏族當作奴隸的事情發生。
或者,把這些氏族拆分,以分解融入自己的氏族。
或者,將其整體納入自己的氏族聯盟。
城邦社會不但沒有對奴隸的需求,反倒有對奴隸排斥的因素。
在城邦社會,氏族與氏族之間,氏族聯盟與氏族聯盟之間,經常爆發戰爭。
大量蓄奴,無疑是在自家埋下一顆巨型定時炸彈。
《BBC世界史·爲戰爭一辯·希臘奇跡》說:據估算,每名自由的雅典男公民大約擁有兩名奴隸。
《BBC世界史·爲戰爭一辯·希臘奇跡》說:在農業勞動中,雅典人也非常依賴奴隸。歷史學家色諾芬曾提到,在斯巴達人入侵期間,有大約兩萬名奴隸从農田中逃跑。
僞史的說法是經不住推敲的。
每個雅典男性公民擁有兩名奴隸,那麼,兩名奴隸殺死一名公民,雅典就會在一瞬間灰飛煙滅……
·奴隸的來源。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前的美國南方各州大量使用黑奴。
當時,美國本土有大量的印第安人,美國奴隸主爲什麼不使用印第安人做奴隸,而是使用不遠萬里由非洲邅淼摹⑾鄬?r格昂貴的黑奴呢?
事實上,美國奴隸主不是沒有打印第安人的主意,只是做不到而已。
美國的土地,本來就是印第安人的土地,印第安人才是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美國奴隸主可以把印第安人抓來,但印第安人可以逃跑,逃回自己的部落。
美國奴隸主想要抓捕逃跑的印第安人,實在是非常困難。
即使印第安人最後幾乎被屠戮殆盡,也絕不做奴隸。
再來看古希臘僞史中編造的奴隸的來源:一是債務奴隸,一是戰俘和掠奪人口。
債務奴隸。
在《漢謨拉比法典》中就有很多相關債務奴隸的條文,換言之,債務奴隸古已有之。
但是,債務奴隸畢竟數量非常有限,不可能成爲奴隸社會中奴隸的主要來源。
戰俘和掠奪人口。
按照古希臘僞史的描述,愛琴海是古希臘的內海。
安納托利亞高原愛琴海沿岸的部分地區也屬于古希臘,並在此與波斯帝國接壤。
古希臘獲取戰俘和掠奪人口的地區,包括愛琴海以北和黑海以西,今天巴爾幹半島的大片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臘獲取戰俘和掠奪人口的地區,並不包括愛琴海以東地區,也即不包括安納托利亞高原。
道理很簡單,安納托利亞高原當時屬于波斯帝國。
如果說古希臘在這一地區獲取戰俘並且掠奪人口,那麼,古希臘僞史中的希波戰爭就變成了波斯的反奴役戰爭,古希臘僞史作者怎麼可能把這個道德制高點讓給波斯人呢?
另外,在著名的僞史,希羅多德的《希波戰爭史》中,並沒有把波斯帝國描述爲奴隸制國家。
因爲在古希臘僞史作者眼中,奴隸制是民主制的基礎,古希臘民主制是古希臘戰勝波斯帝國的制度保障。
奴隸制和民主制的專利,怎麼可能和波斯人共享呢?
等等,歷史課本上不是說,奴隸社會是人類社會的必經階段嗎?
波斯帝國是個例外嗎?
愛琴海以北和黑海以西,今天巴爾幹半島的大片區域,被古希臘僞史作者稱爲馬其頓、色雷斯、伊利里亞。
是緊鄰古希臘的地區。
馬其頓、色雷斯、伊利里亞,也被古希臘僞史作者描述爲奴隸制國家,但是其文明程度較低,因此,這些地方的人可以被抓來作爲奴隸。
而波斯帝國的人,文明程度很高,不可以被抓來作爲奴隸。
這也是古希臘僞史作者的完美邏輯嗎?
然而,距離家鄉近在咫尺,馬其頓奴隸、色雷斯奴隸、伊利里亞奴隸,難道不會逃跑嗎?
難道說,作爲白人奴隸,他們的反抗精神甚至還不如美國黑奴?
與誓死不做奴隸的北美印第安人相比,更是有著天壤之別。
當然,古希臘人、馬其頓人、色雷斯人、伊利里亞人,都是古希臘僞史作者編造出來的故事中的人物。
古希臘僞史子虛烏有。
·由社會心理學來看奴隸社會。
可以从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一個個人,會做他認爲正確,而別人認爲錯誤的事情。
一個罪犯,未必會承認他有罪。
即使罪犯意識到這是罪行,也會爲其犯下的罪行尋找各種藉口。
只是,罪行終究還是罪行。
如果,一個群體都不認爲罪行就是罪行,這就是一個犯罪團夥。
如果,一個國家都不認爲罪行就是罪行,這就是二戰時候的德國。
這也是納粹德國覆滅的根本原因。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前的美國南方社會,其奴隸制之所以能夠建立,思想根源在于白人至上主義。
白人至上主義的宣傳,不僅使得白人相信,白人天生就比黑人高貴;也迫使黑人相信,黑人天生就比白人低賤。
由此建立起,一個種族奴役另一個種族,即白人奴役黑人,的社會心理學基礎。
只是,罪行終究還是罪行。
美國北方的白人終于看不下去了,于是有了美國南北戰爭。
于是美國南方的奴隸制度最終覆滅。
再來看所謂的古希臘的奴隸社會。
所謂的古希臘人使用的奴隸是馬其頓人、色雷斯人、伊利里亞人。
這些人和所謂的古希臘人一樣,都是白人。
从體質人類學的角度來講,都應該屬于同一個民族,只是不同的氏族而已。
即使在宗教信仰、文化傳統上,也不會存在太大的差異。
馬其頓人、色雷斯人、伊利里亞人,即使作爲奴隸進入所謂的古希臘社會,也會很快變得和所謂的古希臘人難以區分。
因此,所謂的古希臘也就無法象美國南方各州那樣,建立起白人奴役黑人的社會心理學基礎。
·奴隸的管理和逃亡。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前的美國南方社會,其奴隸制之所以能夠建立,其核心是一個種族對另一個種族的奴役。
換言之,是白人對黑人的奴役。
既然存在白人奴役黑人的社會心理學基礎,白人對于黑奴的管理就變得簡單易行。
而且,當時的美國已經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即分權工業社會。
相對于農業社會而言,其管理黑奴的技術手段已經非常先進。
雖然,黑奴逃亡事件時有發生,但畢竟還是個案,無法从根本上動搖奴隸制基礎。
在美國的小說電影中,有很多關于白奴成功逃亡的描寫。
所謂白奴,並不是白人奴隸,而是白人奴隸主和黑奴所生的混血兒。
經過幾代混血,从外貌上已經看不出和白人的差別。
白人警察可以隨意查驗在外行走的黑奴的身份證明,但是對于貌似白人的白奴,就無計可施了。
這樣,白奴逃到美國北方,甚至加拿大,獲取合法身份後,再回去設法營救其他黑奴。
再來看所謂的古希臘的奴隸社會。
所謂的古希臘人的奴隸是,馬其頓人、色雷斯人、伊利里亞人。
馬其頓人、色雷斯人、伊利里亞人,在體質人類學上,與所謂的古希臘人並不存在差異。
所謂的古希臘奴隸只需要偷走主人的衣服,甚至是主人的身份證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逃亡。
那時候又沒有照相術,當然可以隨意使用主人的身份證明。
馬其頓、色雷斯、伊利里亞,距離並不遙遠,逃亡成功的幾率應該很高。
如此,國將不國矣……
·爲什麼要編造古希臘奴隸社會這一謊言。
今天通过僞史看到的古希腊公民,生活得瀟灑自如:寫詩歌、寫戲劇;研究哲學、研究自然科學;熱衷于集會、喜歡演講……
所謂的古希腊公民就是不从事生產活動。
當然,有沒有這些閒暇活動並不重要,關鍵是,要把所謂的古希臘造就成一個民主社會。
僞史作者之所以把所謂的古希臘描述成奴隸社會,就是爲了把所謂的古希臘抬升爲民主社會。
僞史作者認爲:奴隸制是民主制的基礎,沒有奴隸制就不可能有民主制。
如果沒有奴隸,所謂的古希臘人連飯都吃不飽,哪有時間去寫詩歌戲劇呢?
如果沒有時間集會演說,怎麼可能搞出來民主社會呢?
這倒是古希臘僞史作者一個合理的邏輯。
但是,即使真的存在,所謂的古希臘也僅僅是一個城邦國家。
而且,在公元前500年前後,从世界範圍來看,人類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依然非常落後。
與中國文明相比,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古埃及文明規模有限。
雖然有各自的具體原因,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無法發展壯大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土地無法承載大量的人口。
即使是進入封建社會的中國,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依然不高。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三》云: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按照孟二聖人的說法,百畝之田,才能使得一個數口之家不至忍饑挨餓。
《BBC世界史·爲戰爭一辯·希臘奇跡》說:雅典人並不生產糧食,他們通過開採銀礦來購買穀物。因此,雅典引入了大批奴隸來開採銀礦。有資料顯示,雅典曾一次就引入了十五萬奴隸。
人類世界的早期文明,無一例外,全部是農業文明。
古希臘僞史作者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別出心裁,編造出古希臘商業文明。
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即使所謂的古希臘人手里拿著大把黃金,其周邊國家和地區,又有誰有能力生產出供養幾十萬人消耗的富餘的糧食呢?
如果在當時,真的有這麼一個國家能夠大量生產糧食,又何必賣給古希臘人?
要知道,更多的糧食就可以供養更多的人口。
更多的人口,就是更強的實力。
有了實力,就可以贏得戰爭。
和所謂的古希臘人交易糧食?把他們的銀礦搶來就好了,豈不一勞永逸?
爲了證明一個謊言,就要編造另一個謊言。
但是,如果一個謊言建立在另一個謊言的基礎之上,一旦其中任意一個邏輯環節出現斷鏈,就會發生多米諾骨牌式的崩塌。
況且古希臘僞史,又豈止一個邏輯環節出現斷鏈呢?
·古希臘僞史的模板。
根據種種跡象判斷,最早的古希臘僞史的作者,生活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早期。
甚至可以直接指出,最早的古希臘僞史的編纂者就是威尼斯人。
詳見拙作《集權商業》。
最早的古希臘僞史的編纂者就是威尼斯人。
古希臘僞史中的雅典,借指威尼斯共和國;斯巴達,則是借指拜占庭帝國。
具體細節或者稍有出入,但大體吻合。
古希臘僞史,可說是一套政治幻想小說,威尼斯人以此托古建制。
僞托古希臘,借以建立其在當時獨一無二的共和國政體。
威尼斯共和國是一個集權商業國家。
而所謂的古希臘城邦的代表,雅典,也被描述爲一個商業國家。
但是,雅典,不可能是一個商業國家。
威尼斯共和國之所以能夠成爲一個商業國家,是由于其處于黑暗的中世紀。
彼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爲其成爲一個商業國家創造了極爲有利的條件。
威尼斯共和國長期掌控亞得里亞海,與拜占庭帝國、古埃及、黎凡特地區,都可以開展直航貿易。
威尼斯共和國既是穆斯林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之間的中間節點,也是基督教世界內部天主教世界和東正教世界之間的中間節點。
當然,這個中間節點並非獨一無二,因此,才會有熱那亞、比薩、阿馬爾菲等所謂的海洋共和國。
反觀公元前的雅典,希臘半島至多也只是文明世界的邊緣。
所謂的古希臘人,要把亞洲的奢侈品,賣給歐洲的野蠻人嗎?
沒有兩端巨大的需求,所謂的雅典人自己來創造市場嗎?怎麼創造?
簡直是癡人說夢。
所謂的雅典,根本就不具備建立一個商業國家的基礎。
不過是威尼斯人編造出來的僞書而已。
反觀中國,也有類似的僞書。
這就是《十三經》中的《周禮》。
《周禮》當然不可能出自周公。
武王和周公建立的是封建社會,而《周禮》中的很多場景與封建社會毫無關係。
王莽爲了托古改制,于是授意劉歆編纂《周禮》,使之成爲其改革的藍本。
《周禮》所述,完全是對集權農業社會的構想。
胡適之稱王莽是一千九百年前的社會主義者,這是一個非常準確的評價。
然而時至今日,仍然有磚家把王莽當作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
悲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3: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一·西方正史:文明之初
摘要:
一·穿越千年:公元1000年。
二·穿越千年:公元元年。
三·穿越千年:公元前1000年。
四·以出土文獻構建的歷史。
五·王權神權並立與私有制。
六·人類歷史早期社會形態的演進。
七·氾濫的西方僞史說。
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
公元2000年,是一個新的千年的開始。
那麼,此前一千年的公元1000年,世界是個什麼樣子呢?
·穿越千年:公元1000年。
公元1000年,宋真宗趙恆咸平三年。
遼聖宗耶律隆緒統合十八年。
記載當時中國歷史的官方正史有《宋史》和《遼史》。
其他的正史和野史則是汗牛充棟。
公元1000年,阿拉伯帝國哈里發卡迪爾在位。
拜占庭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巴西爾二世在位。
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王朝皇帝奧托三世在位。
記載當時阿拉伯帝國的史籍有約成書于1231年,伊本·艾西爾的《歷史大全》。
阿拉伯帝國的第一部史籍,是泰伯里所著,約成書于公元九世紀末的《歷代民族與帝王史》。
《歷代民族與帝王史》和《歷史大全》提供了阿拉伯視角的世界史版本。
可惜的是,這兩本書都沒有中譯本。
記載拜占庭帝國早期歷史的史籍,有普羅柯比的《秘史》和《戰史》,但這兩本書基本可以判定爲僞書。
至于記載公元1000年拜占庭帝國的史籍,大概只有愛德華·吉本在1776年之後陸續出版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一書了。
只是,這是一部大部分基于僞書的僞書。
當然,其中記載的拜占庭帝國後期的歷史,還是有很多史實的成分。
而記載公元1000年神聖羅馬帝國的史籍缺缺,難道我們只能去閱讀詹姆斯·布賴斯在1864年出版的《神聖羅馬帝國》一書嗎?
公元1000年,時值歐洲黑暗的中世紀,竟然連一本史書都保存不下來嗎?
·穿越千年:公元元年。
回溯一千年,公元元年,漢孝平帝劉衎元始元年。
記載當時中國歷史的官方正史有《漢書》。
由于造紙術尚未出現,能夠流傳下來的,記載當時歷史的史籍很少,且多殘缺不全。
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漢孝平帝顯得默默無聞,毫無存在感可言。
但他的年號卻很有意思,元始。
元始元年,即,公元元年,與世界同步。
公元元年,按照《新約》的說法,是耶穌基督誕生之後的第一年。
公元元年,所謂的羅馬帝國首位元首屋大維在位。
此時,所謂的羅馬帝國號稱空前強大,所謂的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出來的所謂的托勒密王國、塞琉古王國、安提克王國,皆已成爲所謂的羅馬帝國的行省。
換言之,从埃及到黎凡特,从安納托利亞到兩河流域,都已成爲所謂的羅馬帝國的國土。
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
可惜,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歷史都是僞史。
所謂的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皆是子虛烏有。
意淫而已。
根據我的不完全統計。
所謂的古希臘史籍,總計:12,190千字。
所謂的古羅馬史籍,總計:7,658千字。
古希臘、古羅馬史籍,號稱佚失很多,即使保留到今天的,很多也沒有中文版。
而與古希臘大約同期的中國先秦史籍,總計:1,577千字。
這是一個相當準確的數字。
不覺得觸目驚心嗎?
詳見拙作《西方僞史》。
·穿越千年:公元前1000年。
再回溯一千年,公元前1000年,大約是周康王釗十一年。
十一年還值得商榷,但是其時,周康王在位是可以肯定的。
詳見拙作《周初紀年》。
記載當時中國歷史的史籍,只有一部《古本竹書紀年》比較準確。
嚴格地說,《古本竹書紀年》並不是一部傳世史籍,而是一部出土文獻。
由于有《春秋》以及《春秋》三傳,中國春秋時期的歷史記載還是比較完整的。
但之前的西周史,則出現了很多空白。
《尚書·周書》,只是記載了周朝的開國史。
《古本竹書紀年》應該記載了很多西周的歷史。
《古本竹書紀年》本就是晉朝時候的出土文獻,在宋朝時再度散失。
我們只能通過史籍對《古本竹書紀年》的引用,約略得知一些西周零散的史實。
公元前1000年,以色列王國大衛王在位。
當然,這只是《塔纳赫》/《舊約》的記載。
近來,在以色列的考古中,發現了大致同期的宮殿型建築。
于是,西方磚家眾口一詞,歡呼發現了所羅門王的宮殿。
但是,按照歐美學界的標準,自證物何在?
特別是在當時當地,文字已經非常普及的情況下。
原始迦南字母,出現于公元前十五世紀左右。
迦南,是一個古代地區名稱,大致相當于今天的以色列、西岸和加沙,以及臨近的黎巴嫩和叙利亞的臨海部分。
按照《塔纳赫》/《舊約》的說法,猶太民族是在埃及孕育產生的。
歐美學者根據《出埃及記》推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445年。
值得注意的是,原始迦南字母出現的時間,與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間很接近。
由此,大略可以推知,猶太人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字母文字,原始迦南文字。
猶太祭司使用原始迦南文字,在公元前十五世紀左右,開始編纂《塔纳赫》/《舊約》中最初的章節,《摩西五經》。
二十世紀中期,威廉·奧爾布賴特等學者推斷,僧侶體經原始迦南字母發展成迦南字母。歐美學界普遍認爲,原始西奈字母是以僧侶體作範本,並利用截頭表音法來記錄閃米特語的輔音音素文字,是閃米特字母的始祖。①
宗教極大地促進了文字的發展。
而在此後四五百年才建成的第一聖殿,如果竟然沒有銘文,或者其他包含文字的自證物,又該如何證明這是所羅門王的宮殿呢?
再來看看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的情況。
曼涅托,一位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紀末至前三世紀初的古埃及歷史學家和祭司,以古希臘文著《埃及史》三卷。
《埃及史》現已失傳,但後世的所謂的古希臘學者大量引用了曼涅托的著述。
所謂的古希臘史籍本就是僞書,僞書中的引文,又怎麼可能不是僞書呢?
因此,在公元前1000年,只能說古埃及處于某個王朝的某位法老的統治之下。
至于是哪個王朝、哪個法老,以目前所知的文獻,排除僞書之後,是很難搞清楚的。
最後看看公元前1000年,美索不達米亞的情況。
按照現在通行的說法,當時的兩河流域處在中亞述帝國和新亞述帝國統治的空檔期。
我們對亞述帝國的了解,一部分來自于《塔纳赫》/《舊約》。
還有一部分,則來自于狄奧多羅斯等所謂的古希臘歷史學家的著作。
不過,所謂的古希臘史籍本就是僞書。
當然,不能說這些記述毫無價值,但至少是價值非常有限。
·以出土文獻構建的歷史。
還需要再向前回溯千年嗎?
如果中國歷史再回溯一千年,只剩下些神話傳說而已。
在公元前2000年,兩河流域處在阿卡德人的統治之下。
在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處在蘇美爾人的統治之下。
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仍然處于某個王朝的某位法老的統治之下。
對于伊斯蘭教出現之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歷史,迄今所知了了。
因爲,不論是美索不達米亞,還是古埃及,根本就找不到傳世文獻。
然而,作爲文字的載體,埃及的莎草紙、美索不達米亞的泥板,都有五千年的歷史。
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之所以找不到傳世文獻,並非是缺乏文字載體的緣故。
我們今天看到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所謂的傳世文獻,都是出自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僞書。
當然,不能說這些記述毫無價值,但至少是價值非常有限。
爲什麼見不到當地人自己撰寫的史籍呢?
从公元前1000年開始,一直回溯到公元前3000年,西方文明史都是完全屬于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時代。
有兩個主要的原因,導致了和古埃及傳世文獻的缺失。
一是民族的消亡。
以美索不達米亞爲例,兩河流域曾經的統治者,亞述人,在今天伊拉克人口中的佔比低于5%。
而更早的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則已經融入其他民族,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作爲其後兩河流域的主體民族,阿拉伯人會去傳播其他民族的歷史嗎?
一是宗教信仰的改變,特別是一神教對多神教的毀滅性的衝擊。
換言之,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傳世文獻的缺失,最爲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異教的入侵和統治。
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早期的宗教都是多神教。
也就是說,在其文明的早期,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都是多神教的屬地。
然而,這兩個文明在公元後,先後受到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衝擊,最終多神教被完全顛覆,繼而導致其傳世文獻蕩然無存。
基督教和穆斯林教都是一神教。
希望一個佔據統治地位的一神教,包容和傳播在其之前的多神教異教的文化和歷史,顯然是不現實的。
其後,在基督教出現之後,到伊斯蘭教出現之前,這段時期的歷史,又被西方僞史篡改得面目全非。
由此,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在伊斯蘭教出現之前的歷史,絕大部分要依靠出土文獻來構建。
然而,依靠出土文獻來構建歷史,談何容易?
舉一個例子,中國商代的歷史。
中國商代歷史,並非完全沒有傳世文獻,只是除了商末的部分,其余的都極不可靠而已。
然而,商代的出土文獻至少並不匱乏。
甲骨卜辭碎片超過十五萬片,還有很多青銅銘文。
但是,我們今天對商代的了解,不過一鱗半爪而已。
我們不但對商代知之甚少,對其錯誤認知反而很多。
錯誤認知至少有三。
一是,大部分史書,把,商,稱之爲,殷商。
甲骨文中雖有,殷,字,但商人只稱其國爲,商。
商人从來都是自稱,商人;商人从未自稱過,殷人。
殷,是周人對商的稱呼。
商周之際,後起的小邦周最終征服了大邑商。
作爲勝利者,周人如何稱呼商人,後世自是無需置喙。
但是,商人和周人,都是今天中國人的祖先。
對于先人,一定要使用敬稱。
殷人,是一個不敬的稱呼,並非因爲殷字的本義不好。
這就如同今天,中國人不允許被日本人稱爲支那人一樣。
磚家把商人稱爲殷人,是對祖先的大不敬,實是大逆不道。
一是,在我們今天的教科書上,仍然把商代定義爲奴隸社會。
又是一個政治正確的標準錯誤答案。
當然,還有以郭逆沫若爲首的御用文人及其徒子徒孫無恥的推波助瀾。
只是,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奴隸社會,就是在人類文明早期發展史上也是不存在奴隸社會的。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之前的美國南方社會,確實是一個奴隸社會。
但那只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個異類,而並非規律。
詳見拙作《奴隸社會》。
馬克思,是偉大的革命導師;但馬克思,也是也一個人。
只要是人,就會犯錯誤,而且這個錯誤還是源自西方僞史的誘導,自是情有可原。
然而,實事求是,是我黨的思想路線,這是原則。
那麼,是偉大革命導師的面子重要,還是我黨的原則重要?
至于那些跳樑小丑般的磚家,不談也罷。
一是,認爲商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商,不過是一個城邦國家而已。
詳見拙作《前人得失》。
即使上述錯誤認知能夠得到修正,我們今天對商代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
西周史尚且不清不楚,何談商代。
希望完全依靠出土文獻來構建歷史?
還是洗洗睡吧。
·王權神權並立與私有制。
在中國商代後期,大邑商的王權顛覆了神權。
由此,開啟了中國宗教世俗化的時代。
但在西方,有史以來,就是王權神權並立。
自然是談不到宗教世俗化,即使是宗教平等都很難實現。
但王權神權並立,卻帶來一個好處,即,私有制。
中國的封建社會,周朝,在大部分時間里,實行的都是公有制。
準確地說,是名義公有制。
《詩經·小雅·北山之什·北山》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禮記·禮摺吩疲捍蟮乐?幸玻?煜聽懝??/align]
然而,不知有私,何談爲公?
不過是打著爲公的幌子,中飽私囊而已。
在人類文明之前的原始社會,即實行公有制。
這是一種最原始的制度,當然也是最落後的制度。
公有制是在人類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時候產生的。
彼時的人類個體,無法獨立生存,只能抱團取暖。
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由于王權神權分治,進而產生了私有制。
但是,因爲古籍的缺失,私有制產生的具體年代已經很難確定了。
只是大概的推論,在城邦社會後期、封建社會之前,私有制已經產生了。
《漢謨拉比法典》是一部維護私有制的法典。
古埃及的私有制,在《塔纳赫》/《舊約》中可以找到證據。
《創世記》47:20:于是,約瑟爲法老買了埃及所有的地,埃及人因被饑荒所迫,各都賣了自己的田地。那地就都歸了法老。
《創世記》47:22:惟有祭司的地,約瑟沒有買,因爲祭司有从法老所得的常俸。他們吃法老所給的常俸,所以他們不賣自己的地。
而在多數情況下,神權是不容王權侵犯的。
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很早就出現了私有制,大概有超過四千年的歷史。
在封建社會之前,私有制就已經產生了。
·人類歷史早期社會形態的演進。
按照我們今天歷史課本的說法,人類歷史早期社會形態的演進是這樣的:
原始社會、城邦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當然,在人類文明早期發展史上並不存在奴隸社會。
奴隸社會,只是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僞史臆造出來的。
當然,歐美學界並不認爲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歷史是僞史。
歐美學界堅信,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當時就是處于奴隸社會階段。
那麼,歐美學界又是如何認定與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同期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所處的社會形態呢?
在其文明之初,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都經歷過城邦社會,這點中外學界並無異議。
喬治·威爾斯、卡爾頓·海斯認爲:蘇美爾人創造了城市,建起12個城市國家,其中最大的國家擁有5萬居民。②
那麼,在城邦社會之後呢?
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爲:埃及文明的類型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類型形成對照,是一種帝國文明,而非城市文明。③
不要被帝國這個名稱嚇到。
所謂帝國,不過就是君主制強國。
那麼,埃及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帝國呢?
海斯、穆恩、韋藍等認爲:埃及的政府:中央政府的最高統治者是國王。法律由國王制定,當法庭處理不了的案件向他上訴時,他是最高審判者。他指揮軍隊,領導官吏。地方政府則由大約四十名諾馬克管理,每個諾馬克就是當地的州長。州長需要徵收糧食和牲畜作爲賦稅送到都城孟菲斯交給國王。同時州長也審理案件,指揮本州的民兵,主持祭祀本地的神祇。④
這個描述,已經和秦始皇開啟的集權社會很接近了。
美索不達米亞又是什麼情況呢?
喬治·威爾斯、卡爾頓·海斯談到:當阿卡德帝國進入後期,中央集權也行將瓦解。①
換言之,按照這個說法,阿卡德帝國在前期就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
接下來,就該國內的磚家粉墨登場了。
吳曉群認爲:在古王國時期,埃及逐漸確立了以官僚體制爲基礎的、君主獨裁的專制統治。
真是簡約而準確,不得不說,西方磚家也難望其項背。
官僚體制?君主獨裁?專制統治?
磚家們真是要把秦朝搬去了古埃及,所以中國的夏朝自然也是在古埃及了。
中國在秦始皇之後進入集權社會,準確地說,集權農業社會。
由此,開啟了中國領先世界一千多年的歷史。
中國凭什麼領先世界?
答曰:制度優勢。
先來看看西方的封建社會和中國的封建社會的區別。
在中國,王權顛覆了神權,封建的模式是宗法制度之下的一家一地一國。
宗法制度,即宗族家法制度。
一家一地一國,即把一家封于一地,形成一國,家長即是一國的君主。
在西方,由于王權神權並立,進而產生私有制,具有人身依附關係的家族模式不復存在。
其封建模式也轉變爲沒有人身依附關係的農莊模式。
古埃及的一個州,包括在一定區域內的N個農莊,如同中世紀英國的一個郡。
古埃及有州長,就如同中世紀英國的郡長,是由擁有當地農莊的高級封建貴族充任的。
平時,封建貴族豢養私人武裝。
戰時,由州長或郡長組織這些私人武裝爲法老或國王出戰。
我們再來看看分權農業社會的封建社會和集權農業社會的區別。
封建社會是分封制,而集權農業社會是選官制。
封建社會的所謂官僚,實際上都是封建貴族。
而中國集權農業社會下郡縣制的官僚,都是流官。
古埃及的州長、中世紀英國的郡長,都是封建貴族,而絕非流官。
因此,古埃及和中世紀的英國,都是封建國家,而絕非集權國家。
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都是分權農業社會下的封建社會。
如果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能夠在四千多年前,即比中國提前兩千年,進入集權社會,那麼,即使其不能統一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但至少美索不達米亞、黎凡特地區和古埃及是可以統一起來的。
由封建社會演進到集權社會,要經歷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當然還沒有演進到集權社會。
那麼,西方磚家爲什麼不承認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經歷過奴隸社會呢?
道理很簡單,按照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僞史的說法,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社會是一個奴隸社會,同時也是一個民主社會。
奴隸社會是民主社會的基礎。
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如果經歷了奴隸社會,是不是也該發展出民主社會呢?
但是,在西方磚家看來,民主社會是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的專利。
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民主制度,是西方現代民主制度的根源,這個根源當然一定是要出自歐洲的。
由此,西方磚家斷定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當然不可能出現民主社會,也就當然不曾經歷過奴隸社會。
那麼,人類由原始社會發展到城邦社會,再發展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這個規律呢?
對于歐美學界來說,歐洲歷史當然是人類發展的普遍規律,至于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就不必深究了吧。
既然歐美學界都不承認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經歷過奴隸社會,那麼,中國的磚家們,中國爲什麼一定要經歷奴隸社會呢?
歐洲歷史就如此高大上嗎?
那麼,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究竟處于什麼社會形態呢?
答案很簡單:封建社會。
在中國,商代盤庚遷殷之前,是原始社會。
盤庚遷殷之後,中國進入城邦社會。
兩周八百年,是中國的封建社會。
原始社會、城邦社會、封建社會,統稱:分權農業社會。
秦始皇統一中國,由此進入集權農業社會。
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在經歷了城邦社會之後,當然是進入了封建社會。
只是時間很長,長達四千多年的封建社會。
雖然經歷過形態上的變化,但終究沒有脫離封建社會。
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歷史都是徹頭徹尾的僞史,卻被歐美學界奉爲圭臬。
因此,歐洲進入真正的城邦社會的時間非常難以界定。
但是,既然歐美學界都不關心的問題,何勞我等外人操心?
歐洲當然沒有經歷過子虛烏有的奴隸社會。
公元481年,法蘭克王國的建立,標誌著歐洲進入封建社會。
準確地說,歐洲文明不過是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文明的分支而已。
·氾濫的西方僞史說。
既然古希臘、古羅馬歷史都是僞史,由此推論,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歷史是不是也是僞史呢?
在民粹論者眼中,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歷史當然也是僞史,走出非洲的學說當然也是假的。
難道說中國人才是地球上最早的人類,中國人走出中國,再回過頭來痛毆中國人嗎?
民粹論者的邏輯實在是難以理解。
而與民粹論者探討學術問題完全是浪費時間。
中國歷史有真正的歷史,同樣也存在著僞史。
西方歷史有真正的歷史,同樣也存在著僞史。
古希臘、古羅馬歷史都是僞史,但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歷史絕非僞史。
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歷史絕非僞史。
證據很多,有出土文物的證據,出土文獻的證據。
可以說汗牛充棟,數不勝數。
埃及曾有一份四千五百年前的莎草紙文獻在中國巡迴展出。
難道也是僞造的?
近來,國內竟然有磚家認爲金字塔是十九世紀之後建成的。
這大概已經不是在探討學術問題了吧?
莎士比亞《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安東尼:他們都是這樣的,閣下。他們用金字塔做標準,測量尼羅河水位的高低,由此判斷年歲的豐歉。
莎士比亞,生于公元1564年,卒于公元1616年。
如果金字塔是十九世紀之後建成的,莎士比亞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制造僞史,不管中國的,還是西方的造僞者,都有著充足的動機。
如果不了解其動機,是無法破案的。
而作案動機牽強的推理小說,只能是一部三流作品,泯然眾人矣。
參考資料:
①維基百科中文版,青銅中期文化時期字母,詞條。
②喬治·威爾斯、卡爾頓·海斯,《全球通史·第二章·人類文明的起源和早期文明·兩河流域的文明》。
③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第7版·修訂版·第二編·歐亞大陸的古典文明(公元500年之前)·第3章·最初的歐亞大陸文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000年)》。
④海斯、穆恩、韋藍,《全球通史·第四章·近東諸國的藝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3: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二·西方正史:歐羅巴人
摘要:
一·諾亞的三個兒子。
二·歐羅巴人化身爲雅利安人。
三·雅利安人的生存空間。
四·歐洲的居民。
五·語言學上的佐證。
六·歐羅巴洲。
·諾亞的三個兒子。
認識西方,就要先認識西方人。
認識西方人,就要从西方人的角度,而不僅僅是从體質人類學的角度。
按照《塔纳赫》/《舊約》的說法,西方人都是諾亞的子孫。
《創世記》10:1:挪亞生了三個兒子,就是閃、含、雅弗。
閃、含、雅弗,在《塔纳赫》/《舊約》中,是三個人的名字。
後用作三個族群的名稱,即:閃米特人、含米特人、雅弗人。
又用作三個語言學的名稱,即:閃米特語族、含米特語族、雅弗語系。
閃米特語族、含米特語族,屬于,亞非語系;雅弗語系。一般多稱爲,印歐語系。
閃的子孫,後世稱之爲,閃米特人。
我們熟知的閃米特人,東支有: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
西支有:猶太人、阿拉伯人。
古代閃米特人主要分布在:兩河流域、黎凡特地區、阿拉伯半島。
含的子孫,後世稱之爲,含米特人。
我們熟知的含米特人有:古埃及人、科普特人。科普特人,意爲,埃及的基督徒。
古代含米特人主要分布在:古埃及。
雅弗的子孫,後世稱之爲,雅弗人。
我們熟知的雅弗人有:波斯人、印度人。
古代雅弗人主要分布在:伊朗高原、古印度。
在西方書籍中,直接把,雅弗,稱爲,雅利安人,的祖先。
雅弗、雅利安,這兩個詞,在中文中看似很接近。
但在西文中,雅弗(Japheth )、雅利安(Aryan),卻相去甚遠。
雅利安(Aryan),這個詞,實際上源自古波斯。
波斯民族史詩《列王紀》中提到,法里東三分天下:羅馬,封給其長子薩勒姆;土蘭與中國,封給其次子土爾;伊朗,封給其三子伊拉治。①
《列王紀》中文版譯者認爲:伊朗一詞可能是从雅利安衍變而來。②
在波斯最古老的文獻《阿維斯陀》中,已經明確使用Airya / Airyan作爲其族群名稱。
或許,猶太人認爲,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就是,雅弗人。
而波斯人自稱爲,雅利安人。
由此,後世將,雅弗(Japheth )、雅利安(Aryan),這兩個詞,作爲同義詞混用。
既然是,閃、含、雅弗,的子孫;閃、含、雅弗,又是諾亞的兒子;由此,閃米特人、含米特人、雅弗人/雅利安人,可以被稱之爲諾亞族人。
總結一下,按照《塔纳赫》/《舊約》的說法:
閃米特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分布在兩河流域;猶太人,分布在黎凡特地區;阿拉伯人,分布在阿拉伯半島。
含米特人:古埃及人,分布在古埃及。
雅弗人/雅利安人:波斯人,分布在伊朗高原;印度人,分布在古印度。
·歐羅巴人化身爲雅利安人。
猶太教的《聖經》是《塔纳赫》,基督教也將其奉爲經典,稱之爲《舊約》。
猶太祭司在公元前十五世紀左右,開始編纂《塔纳赫》/《舊約》中最初的章節,《摩西五經》。
按照《創世記》的說法,諾亞族人全部生活在亞洲和非洲。
因爲在公元前十五世紀左右,歐洲本就是蠻荒之地,至多是生活著一群野蠻人。
那麼,歐羅巴人是从何而來的呢?
歐羅巴人,以及閃米特人、含米特人、雅利安人,一樣,指的都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一個民族的集群。
而且,从很大程度上來說,民族,只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體質人類學上的概念。
隨著基督教的傳播,皈依之後的歐羅巴人,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基督教作爲一個異族的宗教來信奉。
因此,歐羅巴人就必須要使自己成爲上帝的子民。
通過雅弗的次子,瑪各,雅利安人和歐羅巴人被聯繫起來。
《創世記》10:2:雅弗的兒子是歌篾、瑪各、瑪代、雅完、土巴、米設、提拉。
瑪各(Magog),或譯作,瑪歌革。
維基百科英文版,Magog詞條,有這樣一段話:
JohannesMagnus (1488–1544) stated that Magog migrated to Scandinavia (via Finland) 88years after the flood, and that his five sons were Suenno (ancestor of theSwedes), Gethar (or Gog, ancestor of the Goths), Ubbo (who later ruled theSwedes and built Old Uppsala), Thor, and German.③
約翰內斯·馬格努斯(公元1488年-1544年)指出,大洪水之後的第八十八年,瑪各(通過芬蘭)遷居到斯堪的納維亞,他的五個兒子分別是Suenno(瑞典人的祖先)、Gethar(或Gog,哥特人的祖先)、Ubbo(後來成爲瑞典人的君主並建立了烏普薩拉舊城)、Thor和German。
Thor,雷神索爾?瑪各化身奧丁神?
German,日耳曼,當然就是德國人的祖先了。
約翰內斯·馬格努斯(1488年-1544年)是瑞典最後一任天主教大主教,也是一位神學家、系譜學家和歷史學家。
《塔纳赫》/《舊約》中,並沒有關于瑪各子孫的記錄。
然而,一個中世紀北歐地區的基督教主教,去續寫《塔纳赫》/《舊約》,貌似也談不上有什麼說服力。
當然,馬格努斯,何許人也,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這套理論。
諾亞的兒子是雅弗,雅弗的兒子是瑪各,瑪各的五個兒子是北歐人的祖先。
正是由此,雅利安人和歐羅巴人,至少是和北部歐羅巴人,的聯繫建立起來了。
歐美學界把閃米特語族、含米特語族,劃入,亞非語系。
亞非語系還包括其他很多語族。例如:柏柏爾語族、乍得語族等。
柏柏爾人,拉丁語:Barbari,意思是,野蠻人。
歐美學界把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使用是語言,和野蠻人、黑人使用的語言,劃入同一個語族。
也許是文化落後的野蠻人、黑人學習了古埃及人的語言。
不予置評吧。
同時,歐美學界卻把雅弗人,也就是雅利安人,使用的語言,劃爲一個獨立的語系,即印歐語系。
換言之,只有伊朗人、印度人、歐羅巴人,使用的語言屬于印歐語系。
閃米特人、含米特人,都是語族;雅弗人,卻是語系。
這樣劃分不太厚道吧?
那麼,歐美學界爲什麼不提雅弗語系,或者雅利安語系,而要使用印歐語系這個詞呢?
這是因爲二戰時,希特勒把雅利安這個詞搞臭了。
實際上,按照歐美學界的定義,印歐語系就是雅弗語系,就是雅利安語系。
歐羅巴人的語言屬于印歐語系,也就是屬于雅利安語系。
所以,歐羅巴人就是雅利安人。
這就是歐美學界的邏輯。
·雅利安人的生存空間。
二戰時期,希特勒叫囂要奪取雅利安人的生存空間。
先來看看納粹人類學家的邏輯。
《創世記》9:27:願神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里,又願迦南作他的奴僕。
英文:Let God enlarge Japheth, and let him dwellin the tents of Shem, And let Canaan be his bondman.
納粹人類學家可以如此解讀這段經文:上帝指示雅利安人擴張,占據閃米特人的土地。
而猶太人正是閃米特人的一支。
按照納粹人類學家的說法,雅利安人是人類最高貴的種族。
維基百科中文版,雅利安人詞條,有這樣一段話:
約瑟夫-亞瑟·高比諾、豪斯頓·張伯倫等學者對“雅利安人”的概念進行了擴大,“雅利安人”的概念被从印度-雅利安人擴大到原始印歐人。④他們認爲原始印歐人是金髮碧眼的北歐人,之後擴散並征服了各其它人種,建立文明。
納粹人類學家認爲,原始雅利安人本就是金髮碧眼的人。
爲了證明這一點,納粹德國曾派人到伊朗,甚至中國的西藏,大費周章,去尋找所謂的原始雅利安人。
而移居到北歐的雅利安人,也就是日耳曼人,則完全保留了原始雅利安人的血脈。
至于伊朗人、印度人,雖然也是雅利安人,但由于和當地劣等民族混血的緣故,其血脈遠不及日耳曼人純正。
納粹的這套理論在今天看來,完全不值一駁。
然而在二戰前,這套理論卻在英美等國的高層,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只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爲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卻完全和純正雅利安血統的金髮碧眼無緣。
不得不說,非常遺憾。
·歐洲的居民。
日耳曼人,是今天歐洲的主要居民之一。
現代研究表明,日耳曼人源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實際上,日耳曼人的前身就是,維京人。
只不過,維京,這個名稱,出現得較晚而已。
可以說,能夠繁衍至今的最早的歐洲的居民就是,維京人。
因此,維京人,可以看作是歐洲的土著居民。
我們可以从體質人類學的角度,或者換一個更直接的說法,从肉眼可見的角度,來推導歐洲民族的變遷。
在史前時期,一支走出非洲的智人,直接或是輾轉,跨越歐洲大陸,來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在適應當地生活環境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產生出金髮碧眼、高鼻深目等一系列特征,最終形成維京人。
其後,維京人中的一支向南遷徙,形成了日耳曼人。
同時,維京人中的一支向東遷徙,形成了斯拉夫人。
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其祖先的體質人類學特征。
不得不說,从體質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金髮碧眼的維京人和黑髮褐眸的雅利安人,實在是扯不上什麼瓜葛。
之後,日耳曼人繼續向南遷徙,與來自亞洲的諾亞族人相遇,經過民族融合,形成凱爾特人。
从遷徙途徑來分析,這支諾亞族人應當以閃米特人爲主,或許包括部分雅利安人。
當然,也不能排除雅利安人跨過閃米特人控制的地域,大舉進入歐洲的可能。
諾亞族人是世界上最早進入文明時代的人類族群。
而與日耳曼人融合形成凱爾特人的諾亞族人,其進入歐洲的時間,應該是在歐洲的史前時期。
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記載,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被稱爲歐洲的三大蠻族。
這三個名稱,也都是最早出現在古羅馬僞史的記載中。
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說法,古羅馬活躍的時期,大致是在公元前後五百年之間。
由此推算,凱爾特人的形成,可能是在這個時間段內,或更有可能是在之前。
但是,既然古羅馬史籍都是僞史,凱爾特人形成的時期當然是歐洲的史前時期。
凱爾特人的典型特征,紅髮,可以看作是日耳曼人和諾亞族人民族融合的直接證據。
而在這次民族融合中,日耳曼人的數量無疑是占據絕對優勢的,如此才可能產生,紅髮,這個典型特征。
由維京人和諾亞族人融合產生的凱爾特人,曾經一度活躍在从小亞細亞到英倫三島的廣闊地區。
凱爾特語中的高盧語,在古代,曾經是一種从土耳其到意大利,最終延伸到法國的普遍使用的語言。
能夠繁衍至今的凱爾特人,只剩下:愛爾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英格蘭的康沃爾人和法國的布列塔尼人。
凱爾特人的衰落,主要是由于諾亞族人的再次西進。
在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之後,準確的時間是在公元後,从基督教開始廣泛傳播之時,直到基督教完全被逐出亞洲的一千多年中,諾亞族人再次大舉進入歐洲,並和當地民族融合,形成了拉丁人。
這支諾亞族人應當仍然以閃米特人爲主,或許包括小部分的雅利安人、含米特人。
凱爾特人、拉丁人,都是混血的民族。
日耳曼人和諾亞族人融合,形成凱爾特人。
凱爾特人和諾亞族人融合,形成拉丁人。
維京人,是一個歷史上的名詞,其後與日耳曼人混爲一體。
至此,歐洲的主要族群宣告形成,包括: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拉丁人。
我們來看看今天歐洲諸國族群頭髮的顏色。
北歐諸國,以維京人爲主,金髮。
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國,以日耳曼人爲主,金髮。
東歐諸國,以斯拉夫人爲主,金髮。
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以拉丁人爲主,黑髮。
在英倫三島中,英格蘭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可以說是維京海盜的直系後裔,是日耳曼人的一支,金髮;愛爾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是凱爾特人,約有8%的人是紅髮。
巴爾幹半島諸國,大體上以斯拉夫人爲主,不過卻是一個民族大熔爐,因此髮色各異。
總體來說,从安納托利亞高原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从黑髮逐漸過渡到金髮。
·語言學上的佐證。
我們還可以从語言學上來佐證歐洲人族群的劃分。
今天歐洲使用的主要語言,基本上都屬于印歐語系的五個語族:羅曼語族、日耳曼語族、凱爾特語族、斯拉夫語族、希臘語族。
羅曼語族,也稱拉丁語族,是拉丁人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加泰羅尼亞語等。
日耳曼語族,是日耳曼人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德語、英語、荷蘭語、瑞典語、丹麥語、挪威語、南非語、意地緒語、冰島語等。
凱爾特語族,是凱爾特人使用的語言,現存的語言有:威爾士語、愛爾蘭語、蘇格蘭蓋爾語、康沃爾語、布列塔尼語等。
斯拉夫語族,是斯拉夫人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俄羅斯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波蘭語、捷克語、斯洛伐克語、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斯洛文尼亞語、保加利亞語、馬其頓語。
希臘語族,是希臘人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希臘語。
公元後,基督教傳播進入歐洲。
此時的基督徒,基本上都是古希臘人。
當然這個古希臘人,並不生活在古代希臘的人。
古希臘人,並不生活在古代的希臘,而是在黎凡特地區、古埃及和兩河流域。
詳見拙作《希利尼人》。
由此,爲了避免概念混淆,我們把古希臘人稱爲希利尼人。
彼時,歐洲的主要族群有三個,即: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
彼時的凱爾特人,居住在在从小亞細亞到英倫三島的廣闊地區。
凱爾特人和希利尼人融合,形成拉丁人。
凱爾特語和希利尼語融合,形成拉丁語。
相對于希利尼人,凱爾特人的文化相對落後。
歐美語言學家也承認,拉丁語和古希臘語,即希利尼語,非常接近。
公元496年,法蘭克國王克洛維皈依天主教。
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
克洛維皈依天主教,是日耳曼人皈依天主教的開始。
天主教在歐洲傳播,使用的是拉丁語。
因此,拉丁語對日耳曼人語言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英語、德語,都是借用拉丁字母來書寫其語言。
但日耳曼人的語言依然保持了其祖先的,也就是維京語的特點。
今天的英語、德語,仍然是和瑞典語、丹麥語、挪威語等,一同屬于日耳曼語族。
大約在公元987年年末或988年年初,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也稱弗拉基米爾一世,受洗成爲東正教教徒。
這是斯拉夫人皈依東正教的開始。
東正教在歐洲傳播,使用的是古希臘語,即希利尼語。
斯拉夫語族,當然也受到了希利尼語很大的影響。
伴隨著拜占庭帝國的不斷衰落,和最終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東正教的勢力在亞洲基本上被掃除乾淨。
亞洲的東正教教徒不得不陸續逃往歐洲。
而希臘,正是這些亞洲東正教教徒在歐洲的第一個落腳點。
這是現代希臘人真正的由來。
當然,也就隨之產生了現代希臘語。
按照歐美語言學家的說法,和古希臘語,即希利尼語,以及拉丁語,相比,現代希臘語更接近斯拉夫語。
道理很簡單,現代希臘語、斯拉夫語,都是東正教的語言,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國。
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後,拜占庭帝國曾經的國土,全部被置于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
之後,希臘又被奧斯曼帝國殖民統治了三百多年。
因此,从體質人類學的角度來說,希臘人更接近土耳其人。
而从語言學的角度來說,現代希臘語更接近斯拉夫語。
·歐羅巴洲。
歐羅巴人,當然是指居住在歐羅巴洲的人。
那麼,歐羅巴洲,這個概念,何時產生,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按照常識,地球有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洲與洲之間邊界的劃分,一般都有板塊構造學說,或者地理學上的依據。
然而,亞洲和歐洲之間的分界線與板塊構造學說,或者地理學無關,完全是一條人造的分界線。
各大洲之間的陸上分界線有三條:
亞洲和非洲之間的分界線,蘇伊士吆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3: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西方正史:宗教集權
摘要:
一·封建的模式。
二·宗教的類別。
三·耶穌基督是猶太人。
四·托勒密王朝。
五·以色列人的逃亡和埃及的希利尼人。
六·羅馬。
七·第二聖殿。
八·宗教文明圈。
从宗教的發展進程來看,一神教優于多神教,但仍不及世俗社會,也就是沒有宗教的社會。這是一個宗教由分權到集權,最終宗教消失的進程。
从政權的發展進程來看,郡縣制優于封建制,但仍不及均質社會,也就是沒有政權的社會。這是一個政權由分權到集權,最終政權消失的進程。
均質社會,是人類未來社會的終極模式。
迄今爲止的人類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走向集權的歷史。
·封建的模式。
在中國,王權很早就顛覆了神權。
之後,是王權由封建逐步走向集權。
之後,就是集權的中國,相對于分權的西方,大幅度、全方位的領先。
而在西方歷史上,神權一直與王權並立。
从某種角度來說,是神權一直在壓制王權。
中國的封建社會,是遙遠的兩周八百年,是王權封建。
歐洲的封建社會,是所謂的黑暗的中世紀,是神權封建。
然而,人類社會最早的封建社會,是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封建社會。
只不過年代過于久遠,我們只能通過散見的出土文物/文獻,管中窺豹而已。
實際上,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封建社會也是神權封建。
其與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的最大不同在于:
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封建社會是多神教神權封建。
歐洲中世紀的封建是一神教神權封建。
·宗教的類別。
宗教大體上可以劃分爲多神教和一神教。
在人類早期歷史上出現的,都是多神教。
但是,多神教有其明顯的缺陷。
在這個多神教勢力所及的地區:
不同的國家可以尊奉不同的主神。
不同的城市可以尊奉不同的主神。
不同的神廟可以尊奉不同的主神。
行使神旨的祭司由此進入不同的神的陣營。
普羅大眾也由此進入不同的神的陣營。
人類的矛盾直接轉化爲神祇的矛盾。
人類的衝突直接轉化爲神祇的衝突。
人類的戰爭直接轉化爲神祇的戰爭。
是爲神權分權。
一神教則是對神權的集權。
相對于多神教,一神教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不同的氏族、城市、國家,可以聚集在同一面旗幟下,爲共同的信仰戰鬥。
猶太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
然而,由古及今,猶太教都是一個封閉的宗教,並不對猶太人之外的人群傳播。
雖然以色列先民先後建立了以色列國和猶太國,但都只能說是當時的地區小國。
基督教源出于猶太教。
而基督教的出現,則徹底地改變了西方世界。
·耶穌基督是猶太人。
按照基督教的說法,上帝之子,耶穌,創立了基督教。
在基督教的《新約》中,明確記載了耶穌是猶太人。
《馬太福音》完整地記述了从亞伯拉罕到耶穌的家譜。
在《羅馬書》中,更是明確地指出,耶穌出自以色列人。
《羅馬書》9:4:他們是以色列人。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9:5:列祖就是他們的祖宗。按肉體說,基督也是从他們出來的,他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阿們。
聖母馬利亞感應聖靈,在猶太的伯利恆,生下耶穌。
之後,爲了逃避希律王的迫害,耶穌的養父,約瑟,舉家逃亡埃及。
希律王死後,耶穌回到以色列,傳播基督教。
之後,觸怒了猶太教宗。
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按照《新約》的記載,是猶太人假手羅馬人殺害了耶穌。
《約翰福音》19:7:猶太人回答說,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爲神的兒子。
基督教把猶太教的《塔纳赫》拿來,作爲基督教的《舊約》。
可以理解爲,基督教的上帝就是猶太教的上帝。
猶太教是猶太人的宗教,猶太教的上帝當然就是猶太人的上帝。
換言之,基督教尊奉的上帝,是猶太人的上帝。
聖父耶和華是猶太人的上帝。
聖子耶穌也是出自猶太人。
聖靈當然也是猶太人的聖靈。
从這個角度來說,基督教可以看作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
但是,猶太教並不承認基督教這一分支。
因爲猶太教根本不承認耶穌基督是上帝之子,當然也就不承認基督教所謂的三位一體。
·托勒密王朝。
爲了逃避希律王的迫害,耶穌的養父,約瑟,爲什麼要舉家逃亡埃及呢?
因爲,當時的古埃及,是一個基督教,準確地說,前基督教,國家。
按照現行通史的說法,在耶穌誕生之前,古埃及被托勒密王朝統治。
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前30年。
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說法,公元前30年,埃及艷后克里奧佩特拉兵敗自殺,托勒密王朝覆滅。
詳見莎士比亞的八卦,《安東尼和克里奧佩特拉》,凱撒、安東尼等和埃及艷后緋聞不斷……
羅塞塔石碑證明了托勒密王朝的存在。
羅塞塔石碑,推斷制作于公元前196年,以聖書體、世俗體、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等三種文字,鍥刻下當時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的詔書。
法國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法語: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通過與古希臘文碑文對照發現,識別了聖書體碑文中,托勒密,一詞。
正是以此爲突破口,最終,破解了聖書體字。
从文字學的角度來說,羅塞塔石碑不可能是後世僞造的贗品。
如果說,在十九世紀初,就有人破解了古埃及聖書體字,再來僞造出羅塞塔石碑。
並非絕對不可能,但果真如此,古埃及聖書體字又是如何被破解的呢?
還是少一些陰终摪伞?/align]
羅塞塔石碑,確鑿無疑地證明了托勒密王朝的存在。
那麼,是否也可以由此推導,古希臘僞史中的古希臘城邦、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都是真實的存在呢?
當然不能。
从文字學的角度來看,古希臘僞史要想證明其真實存在,首先必須證明古希臘文于公元前,在今日希臘本土的存在。
用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書寫的文書,在埃及和以色列被大量出土。
而希臘,既然號稱是古希臘文的發源地,竟然沒有找到隻字片紙。
西方磚家大言不慚,希臘氣候濕潤,不適合文字載體,莎草紙或者羊皮卷,的保存。
但是,在埃及和以色列大量出土的古代文獻,很多是保存在密封的陶罐中的。
公元前的希臘,沒有陶罐?
退一步說,即使沒有莎草紙或羊皮卷保存下來,石碑鍥刻也沒有嗎?
當然沒有,也不可能有,除非僞造。
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根本就不是源于今日希臘本土,而是源于古埃及。
羅塞塔石碑只能證明,在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存在。
而且,是以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爲官方文字。
之所以說,希利尼文,是托勒密王朝的官方文字:
最重要的原因是,羅塞塔石碑上鍥刻的是托勒密王朝法老的詔書。
其上有三種文字,其中,聖書體、世俗體,是古埃及前代王朝的官方文字。
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應該就是托勒密王朝的官方文字。
亞蘭文,雖然也是當時通行的文字,但不會用在法老的詔書中。
如此,方才順理成章。
既然,古希臘文,即希利尼文,是托勒密王朝的官方文字。
而希利尼文,是前基督教和早期基督教使用的宗教語言,之後被東正教一直使用至今。
那麼,托勒密王朝,就是一個前基督教國家。
《以賽亞書》19:18:當那日,埃及地必有五城的人說迦南的方言,又指著萬軍之耶和華起誓,有一城必稱爲“滅亡城”。
這是《塔纳赫》/《舊約》中的預言:埃及將被上帝的子民統治。
托勒密王朝,一個前基督教國家的出現,使得預言成真。
因此,耶穌的養父,約瑟,才會舉家逃亡埃及。
所謂,前基督教。
是指,在耶穌基督之前,信仰上帝,而又不是猶太教徒的人。
基督教,並非一夜之間,耶穌基督振臂一呼就創立的。
而是在耶穌基督之前,就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
·以色列人的逃亡和埃及的希利尼人。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時候,應該還有很多部眾因爲各種原因滯留在埃及。
這應當就是最早的希利尼人。
公元前722年,北國以色列滅亡。
《列王記下》17:6: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馬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他把他們安置在哈臘、哈博一帶(歌散河),並瑪代人的眾城邑。
按照西方磚家的說法,北國以色列人,也即以色列的十個支派,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瑪代,Medes,即米底,在伊朗高原西北部。
北國以色列在滅亡之前,連年征戰,人民逃亡不足爲奇。
因爲與亞述爲敵,當然不會往東跑。
逃亡的方向,一是向北,進入安納托利亞;一是向南,來到埃及。
公元前586年,南國猶大滅亡,有大量猶太人逃亡埃及。
《列王記下》25:26:于是眾民,無論大小,連眾軍長;因爲懼怕迦勒底人,都起身往埃及去了。
通過對,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Elephantine papyruses),的研究發現,在公元前525年之前,以色列人已經在埃勒凡廷定居。
埃勒凡廷是埃及東南部的一個島,位于尼羅河上,在第一大瀑布下,是古代保衛埃及南部邊疆的軍事要塞。
1903年,德國考古隊在埃勒凡廷處發現了一些公元前五世紀前的亞蘭文莎草紙文書。
此後,不斷有新的亞蘭文莎草紙文書在此出土。
通過國內學者①對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的研究,有一些事實值得注意:
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所記載的歷史事件,起于公元前495年,止于公元前400年。
在公元前525年之前,以色列人已經在埃勒凡廷定居,使用亞蘭文。
埃勒凡廷是一個軍事要塞,以色列人作爲波斯人的僱傭兵駐扎于此,並形成社區。使用波斯王年紀年。
埃勒凡廷的以色列人,自稱,猶太人,Yehudi;將其社區稱爲,猶太人的軍隊。
埃及以色列人崇拜上帝,爲其建築神廟。但同時也崇拜異教神祗。
埃及以色列人可以和異教徒通婚。
在埃及有很多以色列人定居點,除埃勒凡廷外,還有米格多、孟菲斯等。
埃及以色列人的經濟活動包括貸款業務。
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並不認同埃勒凡廷的以色列人。
公元前410年,埃及人破壞了埃勒凡廷以色列人的神廟。
埃及以色列人和希利尼人有很多相似之處。
希利尼人應該是未受割禮的以色列人。
《歌羅西書》3:11: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爲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
希利尼人和猶太人一樣,都信奉上帝。
《羅馬書》10:12: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沒有分別。因爲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
當然,埃勒凡廷莎草紙文書提供了更多的細節。
由此,可以推論: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滯留在埃及的以色列人形成希利尼人。
此後,由于戰亂或者饑荒,陸續有以色列人流落到埃及,加入希利尼人的族群。
希利尼人在信仰上帝的同時,也信仰多神教。
因此,不行割禮,也不被猶太教教宗所承認。
埃及以色列人是希利尼人的前身,只是還沒有說希利尼語而已。
六·羅馬。
按照基督教研究者的說法,耶穌生活年代的猶太國,只是一個附庸國,其宗主國是所謂的古羅馬帝國。
《使徒行傳》22:25:剛用皮條捆上,保羅對旁邊站著的百夫長說:“人是羅馬人,又沒有定罪,你們就鞭打他,有這個例嗎?”22:26:百夫長聽見這話,就去見千夫長,告訴他說:“你要做什麼?這人是羅馬人。”22:27:千夫長就來問保羅說:“你告訴我,你是羅馬人嗎?”保羅說:“是。”22:28:千夫長說:“我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籍。”保羅說:“我生來就是。”22:29:于是那些要拷問保羅的人就離開他去了。千夫長既知道他是羅馬人,又因爲捆綁了他,也害怕了。
《新約》用這段話,來體現古羅馬人的高貴。
然而,所謂的古羅馬帝國,只存在于僞史之中。
从文字學的角度來看,古羅馬僞史要想證明其真實存在,首先必須證明拉丁文于公元前,在今日意大利本土的存在。
當然,在意大利,絕不可能找到公元前的,包含拉丁文字的考古文物/文獻的。
而在埃及,發現了汗牛充棟的莎草紙文獻,有埃及本土文字書寫的文獻,包括:聖書體、僧侶體、科普特文、希利尼文等;也有外來文字書寫的文獻,包括:亞蘭文等。
而所謂的古羅馬,號稱曾經占領埃及數百年,凱撒、安東尼等還和埃及艷后緋聞不斷。
詳見莎士比亞的八卦,《安東尼和克里奧佩特拉》……
但是,莎草紙文獻中,爲什麼竟然沒有,哪怕一件,拉丁文的文獻呢?
請西方學界,在證明所謂的古羅馬帝國的存在之前,先去證明,在公元前拉丁文的存在。
當然,現在僞造也還來得及……
龐貝古城,人類考古史上最大的笑話,沒有之一。
在真實的歷史上,確實存在過一個羅馬帝國,不過這個羅馬帝國和亞平寧半島上的羅馬城幾乎毫無關係。
這個羅馬帝國在西方僞史中被稱爲東羅馬帝國,後世稱之爲拜占庭帝國。
所謂的古羅馬帝國,只存在于僞史中,那麼,當然也就不存在什麼,古羅馬帝國分裂爲東西羅馬帝國,之事了。
拜占庭帝國自始至終都自稱爲,羅馬帝國。
稱其爲拜占庭帝國,只是爲了與僞史中的古羅馬帝國區分開,這實在是一種無奈。
按照西方僞史的說法,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其帝國四分五裂。
經過多次戰爭後,最終分裂爲三大王國,即馬其頓王國、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朝,以及其他一些小國。
這些國家大多在政治、文化、風俗上,或多或少地受到古希臘文明的影響,被稱爲希臘化國家。
泛希臘化時代持續了三百年,之後,先後被羅馬共和國消滅。
公元前30年屋大維率軍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覆滅,希臘化時代至此結束。
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說法,公元395年,古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在其臨終之前,將帝國東西兩部分予兩個兒子繼承。
由此,公元395年,拜占庭帝國建立。
雖然是僞史,但拜占庭帝國建立的時間絕不會早到公元前後。
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說法,羅馬(意大利語,Roma),這個名字,來自羅馬城的建立者,羅慕路斯(拉丁語,Romulus)。
既然古羅馬歷史是不折不扣的僞史,那麼,當然也就不存在什麼羅慕路斯,也不存在什麼羅馬共和國。
如果,羅馬,這個詞,並非地名,而是一個名詞呢?
奧古斯都、凱撒,在拜占庭帝國時期,意爲皇帝、副皇帝。
古羅馬人,奧古斯都、凱撒,在真實的歷史中根本就不存在。
不過是僞史作者根據這兩個稱謂附會出來的人物而已。
《馬太福音》20:21:耶穌說:這樣,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新約》中的凱撒,應該也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皇帝。
羅馬,同樣被僞史附會成一個地名。
其本義應該是:天國,即前基督教國家。
猶太國的宗主國是,羅馬。
換言之,羅馬是一個前基督教國家。
泛希臘化時代,是西方僞史編造的謊言。
但是,泛希利尼化時代,卻是真實存在的。
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是泛希利尼化時代最重要的兩個國家。
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說法,塞琉古王朝,公元前312年-前64年;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前30年。
塞琉古王朝,領土一度包括美索不達米亞;托勒密王朝,在古埃及。
在耶穌誕生之前,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先後成爲羅馬共和國的行省。
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說法,在塞琉古王朝覆滅之前,猶太人即在其統治之下。
公元前167年-前160年,猶太人曾爆發反抗塞琉古王朝統治的馬加比起義,並取得相對獨立。
既然古羅馬歷史是不折不扣的僞史,那麼,塞琉古王朝當然也就不是亡于所謂的羅馬共和國。
拋開僞史的臆造,直至公元前後,塞琉古王朝應該依然存在。
《新約》中的羅馬,即前基督教國家,應該就是指塞琉古王朝。
之後,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最終形成了拜占庭帝國。
只是其細節已經不得而知了。
·第二聖殿。
反猶思想,並非出現在歐洲黑暗的中世紀。
反猶思想的歷史根源在基督教創立之初。
按照《新約》的記載,是猶太人假手羅馬人殺害了耶穌。
《約翰福音》19:7:猶太人回答說,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爲神的兒子。
在基督徒看來,猶太教宗不僅不承認其上帝信仰,而且假手羅馬人殺害了耶穌。
既然古羅馬歷史是徹頭徹尾的僞史,那麼,古羅馬人就和耶穌之死毫無關聯。
猶太國真正的宗主國,應該是塞琉古王朝。
但是,既然塞琉古王朝是一個前基督教國家,道義上並沒有爲了維護猶太教而去殺死一個基督徒的義務。
實際上,應該是猶太教宗無法容忍耶穌自稱上帝之子,親手殺死了耶穌。
根本沒有假手他人的必要。
猶太教宗殺死了耶穌,這是猶太教和基督教之間矛盾的根本。
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說法,公元66-70年,猶太人爆發反對古羅馬帝國的起義,耶路撒冷被古羅馬大軍攻破。
第二聖殿被毀,只留下西墻,即今天的哭墻。
猶太人流落到世界各地。
這段僞史出自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的《猶太古史》和《猶太戰紀》。
既然古羅馬歷史是徹頭徹尾的僞史,那麼,古羅馬人就和第二聖殿被毀毫無關聯。
猶太國真正的宗主國,應該是塞琉古王朝。
毀掉第二聖殿的罪魁禍首應當就是,塞琉古王朝,這個前基督教國家。
雖然此時,耶穌已死,基督教已經創立。
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基督教國家,拜占庭帝國,尚未建立。
所以,此時的塞琉古王朝,依然應當被稱爲前基督教國家。
毀掉第二聖殿,是猶太教與基督教之間宗教仇恨的表現。
猶太教宗殺害了耶穌,而基督教徒毀掉了第二聖殿。
猶太教與基督教之間,淵源極深,仇恨也極深。
八·宗教文明圈。
伊斯蘭教是在基督教的影響之下產生的。
从這個角度來說,伊斯蘭教也可以說是源出于基督教。
基督教源出于猶太教,基督教與猶太教之間,兩千多年來勢同水火。
伊斯蘭教源出于基督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間,一千多年來勢同水火。
基督教優于猶太教,在于基督教是一個對所有人開放的宗教。
伊斯蘭教優于基督教,在于伊斯蘭教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政體。
阿拉伯帝國實行的是政教合一的政體。
奧斯曼帝國實行的是政教合一的政體。
蘇丹受到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擁戴,奧斯曼社會所有成員要忠沼谔K丹。蘇丹的哈里發地位是塞爾柱時期就得到承認的。土耳其穆斯林效忠于蘇丹,因爲蘇丹是早期的貝伊、後來的君主,他的合法地位首先得到本民族土耳其人的認可。蘇丹作爲所有臣民的世俗領袖和穆斯林宗教領袖,他有能力領導這個帝國,有能力把帝國臣民凝聚在一起。與其說蘇丹是一個積極的、擁有全權的管理者,還不如說他是一個把奧斯曼社會各種各樣的成分凝聚在一起的象徵。②
阿拉伯帝國四大哈里發時代之後,伊斯蘭教發生的教派分裂,嚴重地削弱了其政教合一政體的優勢。
但相對于政教分離的基督教世界而言,依然佔據著相當大的比較優勢。
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一直在攻擊基督教世界。
拜占庭帝國的衰落直至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基督教逐漸被逐出亞洲。
奧斯曼帝國更是一度把東南歐變成了穆斯林世界。
而基督教歐洲在文藝復興之後的崛起,並不是依靠宗教上的優勢,而是依靠工業優勢。
从宗教的角度,今天的世界大體上可以分爲以下四個大的文明圈:
基督教文明圈。
伊斯蘭教文明圈。
印度教文明圈。
世俗文明圈。
印度教是唯一擁有世界影響的多神教。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埃及人、波斯人信仰的多神教,多數早已失傳。
黑非洲、澳洲、美洲,其土著的多神教,也只能在倖存的土著人之間傳播。
印度教能夠流傳至今,並非是因爲印度教是一個強大的多神教。
而是由于印度一直以來就受到外來民族的統治。
實際上,印度教本身就是雅利安人帶來的外來宗教。
雅利安人、蒙古人、英國人的統治,使得印度教能夠延續至今而已。
从宗教的發展進程來看,一神教優于多神教,但仍不及世俗社會,也就是沒有宗教的社會。這是一個宗教由分權到集權,最終宗教消失的進程。
這是中國文明之所以強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詳見拙作《中國宗教》。
參考資料:
①袁指揮《論古埃及埃勒凡塔的猶太社區》,《古代文明》,2011年1月,第5卷,第1期。
②P.164-165, Shaw S. History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Modern Turkey,Vol. 1.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轉引自王三義《奧斯曼帝國的制度建模構及管理式》,《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年第2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3: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一·西方正史:宗教集權:大秦初探
摘要:
一·中西地名對照。
二·《史記》中的黎軒。
三·《魏略》中的大秦。
四·古羅馬僞史的鐵證。
五·安息、大秦和中國的友好往來。
                                                     
中國史籍中經常出現大秦這個國家的名稱。
在唐朝的史籍中,大秦是指拜占庭帝國,毋庸置疑。
拜占庭帝國,自始至終,一直自稱,羅馬帝國。
換言之,拜占庭帝國,即真正的羅馬帝國,是確鑿無疑的。
而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說法,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是由古羅馬帝國分裂而來。
于是,國內學者以爲,在唐朝之前的史籍中提到的大秦,就是古羅馬帝國。
然而,所謂的古羅馬歷史是不折不扣的僞史,當然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古羅馬帝國。
中國古籍當然不可能爲西方僞史背書。
那麼,在唐朝之前的史籍中提到的大秦,到底是哪個國家呢?
答案是,托勒密王朝,試論證之。
·中西地名對照。
安息,西方史籍稱之爲,帕提亞帝國。在今伊朗一帶。
條支,又稱條枝,西方史籍稱之爲,塞琉古王朝。其曾一度佔據:安納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阿富汗,等廣大地區。
大秦,又稱黎軒、犁靳,西方史籍稱之爲,托勒密王朝。在埃及。
西海,即印度洋。
·《史記》中的黎軒。
中國最早記載,大秦,的史籍應該是《史記》。
但在《史記》中,並沒有出現,大秦,這個稱謂,而是稱其爲,黎軒。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第六十三》云:安息……其西則條枝,北有奄蔡、黎軒。
《史記索隐》云:《漢書》作,犁靳。《續漢書》:一名,大秦。按:三國並臨西海。《後漢書》云:西海環其國,惟西北通陸道。
《史記索隱》說,安息、條枝,即條支、大秦,並臨西海。
西海,當是印度洋。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第六十三》云:初,漢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將二萬騎迎于東界。東界去王都數千里。行比至,過數十城,人民相屬甚多。漢使還,而後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黎軒善眩人。
張騫出使西域之際,其下屬使節曾來到安息。
安息,地望在今伊朗一帶。
西方史籍稱之爲,帕提亞帝國。
帕提亞帝國,按照西方史籍的說法,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第六十三》云: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數千里。
安息,《史記正義》引《地理志》云:安息國京西萬一千二百里。自西關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蠻國,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賓國,从斯賓南行度河,又西南行至于羅國九百六十里,安息西界極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國。
安息以西,是條支,其中心在敘利亞。
西方史籍稱之爲,塞琉古王朝。
塞琉古王朝,按照西方僞史的說法,公元前312年-前64年。其曾一度佔據:安納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阿富汗,等廣大地區。
張騫出使西域,在公元前139年-前115年之間。
張騫下屬使節最遠曾到達安息,安息使節旋即隨漢使回訪中國,並帶來了黎軒人,即大秦人。
但是,關于黎軒,即大秦,的地望,《史記》中記載有誤。
黎軒並不在安息、條支以北。
張騫下屬使節雖然曾來到安息,並把黎軒人帶回中國。
但是帶回來的黎軒人,當屬伶人一類,應該沒有什麼地理知識,也許還存在語言交流的障礙。
張騫下屬使節並沒有把黎軒的地望搞清楚,黎軒不可能在安息和條支的北方。
司馬遷只是一個記錄者而已。
後世的史籍糾正了《史記》的錯誤。
三·《魏略》中的大秦。
《魏略》系三國時魏國郎中魚豢所撰。
《魏略》中最晚記有魏嘉平六年事。
因此,《魏略》應該是在嘉平六年,即公元254年,或之後不久,成書。
原書已佚失,今有《魏略輯本》。
裴鬆之註《三國志》時,大量引用了《魏略》。
《魏略》應該是最早記載,大秦,的中國史籍。
《後漢書》所記載的,大秦,與《魏略》大同小異,而《魏略》的記載更爲詳盡。
或者兩書使用的是相同的原始資料。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裴鬆之註引《魏略》云:大秦國一號犁靬,在安息、條支西,大海之西,从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遇風利二月到,風遲或一歲,無風或三歲。其國在海西,故俗謂之海西。
所謂,大海之西,當是指,紅海之西。
紅海,是印度洋的一部分。
紅海之西,也即印度洋之西。
安谷城,是幼發拉底河入海口附近的港口。
彼時,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尚未合流,分別通過兩個入海口流入大海。
安息曾佔據幼發拉底河東岸,因此,幼發拉底河成爲安息與條支的邊界。
所謂,直截海西,是指,繞過陸地,直截海西。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裴鬆之註引《魏略》云:从安息繞海北到其國。
从安息出發,繞過阿拉伯半島,進入紅海,北上來到大秦。
大概在蘇伊士附近登陸。
《後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第七十八》云:自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蠻國。从阿蠻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賓國。从斯賓南行度河,又西南至于羅國九百六十里,安息西界極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其土多海西珍奇異物焉。
這是《後漢書》中記載的安息和大秦的位置關係。
所謂,自此南乘海,當是先向南,繞過阿拉伯半島,之後向西北。
·古羅馬僞史的鐵證。
《魏略》云:大秦國一號犁靬,在安息、條支西,大海之西。
在安息、條支西,大海之西。
埃及,以及所謂的古羅馬帝國,都符合這個條件。
《魏略》云:从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
《後漢書》云:……安息西界極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
彼時,蘇伊士吆由形撮_通,从安息直截海西,南乘海,只能來到埃及,而無法抵達意大利。
難道還要繞過好望角嗎?
因此,大秦不可能是所谓的古罗马帝国,大秦只能是托勒密王朝,確定無疑。
那麼,爲什麼不走陸路,通過阿拉伯半島和西奈進入埃及呢?
其一,是要經過阿拉伯半島上的大片沙漠。
其二,更爲重要的是,陸路應該是控制在條支,即塞琉古王朝手中,或者是條支與大秦、或者是安息與條支,之間有戰事,以致無法由陸路進入大秦。
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後,塞琉古王朝與托勒密王朝爭奪黎凡特地區,導致其東部領土大部喪失。
安息,即帕提亞帝國,于公元前247年建國。
其後,條支與大秦、安息與條支,之間,依然戰事不斷。
安息,最早是條支的屬國;之後,條支,成了安息的屬國。
這當然是戰爭的結果。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第六十三》云:條枝在安息西數千里,臨西海。……人眾甚多,往往有小君長,而安息役屬之,以爲外國。
這段記載的原始資料來自張騫。
張騫出使西域,在公元前139年-公元115年之間。
在此期間,安息役屬于條支,也就是說,安息是條支的屬國。
《史記》中記載了安息是條支的屬國,大可補充西方歷史資料的不足。
《魏略》中對大秦地望的記載,要比《史記》準確。
其關鍵在于原始資料。
《史記》的資料來源是張騫。
張騫屬下使節曾來到安息。
《後漢書》、《魏略》的資料來源是班超。
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曾來到條支。
甘英雖未能出使大秦,但既然身負使命,那麼,前往大秦的路途,肯定是已經打探清楚了的。
《後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第七十八》云: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條支。臨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齎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英聞之乃止。
甘英回國之後的報告,應該就是《後漢書》、《魏略》等所使用的原始資料。
然而,从安息前往大秦,繞過阿拉伯半島的水路,都是近岸航行,即使當地人航海技術落後,善風三月,遲風二歲,也過于誇張。
這是船人忽悠甘英,還是甘英因未能出使大秦,而以此忽悠班超呢?
漢和帝永元九年,即公元97年。
條支,即塞琉古王朝;大秦,即托勒密王朝。
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說法,塞琉古王朝,公元前312年-前64年;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前30年。
在耶穌誕生之前,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先後成爲羅馬共和國的行省。
如果,大秦是所謂的古羅馬帝國,那麼,按照古羅馬僞史的說法,此時的條支不是已經成爲帝國的一個行省了嗎?
而條支,即塞琉古王朝,被所謂的古羅馬帝國吞併,中國史籍竟然沒有隻言片語提及,可能嗎?
如果塞琉古王朝,真的被所謂的古羅馬帝國吞併。那麼甘英出使大秦,不管這個大秦是托勒密王朝,還是亞平寧半島上的羅馬城,都應該是从條支前往,怎麼可能从安息前往呢?
如果是从條支前往羅馬城,水陸交通皆順暢,不可能出現走水路,善風三月,之說。
因此,大秦絕不可能是所謂的古羅馬帝國,大秦只能是托勒密王朝。
因此,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古羅馬帝國。
這還不是問題的重點,重點在于,既然古羅馬帝國不存在,那麼,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當然也不可能先後成爲其行省。
从《魏略·西戎傳》、《後漢書·西域傳》的記載來看,絲毫沒有這兩國是所謂的古羅馬帝國行省的跡象。
如果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是所謂的古羅馬帝國的行省,那麼,从塞琉古王朝前往托勒密王朝,陸路相通。
甘英已經來到條支,豈不是應該很容易就出使大秦了嗎?何必去走水路。
西方僞史,純屬意淫。如被揭穿,概不負責。
中國的學者還要拿祖宗留下來的史籍爲西方僞史背書。
如有牴牾,還要責怪中國史籍記載錯了。
一群不肖子孫。
到漢和帝永元九年,即公元97年。
條支,即塞琉古王朝;大秦,即托勒密王朝。
這兩個國家,並沒有成爲哪國的行省,依然存在。
甘英能夠順利抵達條支,在于此時的條支,已經成了安息的屬國。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裴鬆之註引《魏略》云:前世謬以爲條支在大秦西,今其實在東。前世又謬以爲強于安息,今更役屬之,號爲安息西界。
大秦的地望,《魏略》確實比《史記》的記載準確。
但是,前世以爲條支強于安息不謬,張騫下屬使節出使安息的時候,安息就是條支的屬國。
到甘英出使之時,條支已經成爲安息的屬國。
時勢易也。
那麼,甘英既然已經來到條支,爲什麼不能直接出使大秦呢?
只有一個可能,條支與大秦,兩國處于戰爭狀態,陸路不通。
因此,甘英只能由安息走海路前往大秦。
這是中國史籍中包含的西方正史,西方真實的歷史。
那麼,在唐朝的史籍中,大秦即拜占庭帝國,毋庸置疑。
爲什麼在漢朝的史籍中,大秦卻是托勒密王朝呢?
不要再去毫無根據地責怪中國史籍又記載錯了。
道理很簡單,由此,我們可以推知:
托勒密王朝,正是拜占庭帝國的前身。
大秦,在中國漢朝的時候是托勒密王朝,在唐朝的時候發展成爲拜占庭帝國。
从古羅馬帝國分裂出東西羅馬帝國?那是徹頭徹尾的僞史。
如果僅凭西方的史料,托勒密王朝和拜占庭帝國之間的聯繫幾乎沒有。
只能是依靠邏輯推理。
但中國史籍中的,大秦,將托勒密王朝和拜占庭帝國,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國家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我們的祖先,作爲西方世界的旁觀者,絕對沒有僞造西方歷史的興趣。
托勒密王朝,正是拜占庭帝國的前身。
由此不再是推理,而是一個確鑿的事實。
作爲中國的史學研究者是一種幸撸?覀冋娴囊?兄x我們的先人。
感謝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的系統完備的史籍。
事實上,想要能夠戳穿西方僞史的鐵證少之又少。
羅塞塔石碑是一個有力的證據。
在莎草紙文獻中也有一些蛛絲馬跡。
但這些證據都不及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史籍。
由此,可以組成一條完整的證據鏈。
令西方僞史原形畢露。
·安息、大秦和中國的友好往來。
把資料簡單羅列一下。
與安息的交往: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第六十三》云:初,漢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將二萬騎迎于東界。東界去王都數千里。行比至,過數十城,人民相屬甚多。漢使還,而後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黎軒善眩人。
《後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第七十八》云: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滿屈复獻師子及條支大鳥,時謂之安息雀。
漢和帝永元十三年,即公元101年。
與大秦的交往:
《後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云:永甯元年,撣國王雍由調复遣使者詣闕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又善跳丸,數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撣國西南通大秦。明年元會,安帝作樂于庭,封雍由調爲漢大都尉,賜印綬、金銀、彩繒各有差也。
漢安帝永甯元年,即公元120年。
撣國,在今上緬甸。
《後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第七十八》云: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漢桓帝延熹九年,即公元166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23: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西方正史:集權商業
摘要:
一·威尼斯共和國簡史。
二·威尼斯共和國的政體。
三·威尼斯共和國的宗教。
四·均質基礎。
五·威尼斯的均質基礎。
六·均質基礎對比。
七·托古建制。
八·僞造歷史的動機和提綱。
九·海上共和國。
十·文藝复興。
十一·僭主政治。
十二·集權民主。
十三·威尼斯衰落原因論。
十四·威尼斯對後世的影響。
十五·附記。
伊斯蘭教的創立,發展出了政教合一的政體。
在歐洲所謂的黑暗的中世紀,政教合一的穆斯林世界,相對于政教分離的基督教世界,無疑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阿拉伯帝國的一支偏師,摩爾人,攻掠並佔據伊比利亞半島,已經使得基督教文明命懸一線。
而奧斯曼帝國對基督教世界的持續進攻,不但消滅了拜占庭帝國,更使得東南歐成爲穆斯林的世界。
那麼,基督教文明是靠什麼鹹魚翻身,打敗了伊斯蘭文明,並最終主導了世界文明的發展的呢?
或曰,宗教革命;或曰,工業革命;或曰,資產階級革命。
但這都不是最根本的動因。
最根本的動因,是威尼斯共和國誕生的,世界上最早的資產階級,及由其創建的,集權商業社會,所帶來的一系列的影響。
這些影響,通過亞平寧半島上的諸多共和國擴散到整個歐洲。
由此,歐洲的基督教國家雖然至今仍然無法轉變爲集權社會,但是卻把商業社會發展到了工業社會。
並且凭借分權工業社會的優勢,一舉戰勝了分權農業社會的伊斯蘭文明。
威尼斯共和國是一個商業國家。
迄今爲止,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
其中並沒有商業社會。
工業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商業社會。
因爲,如果沒有商業貿易支撐,工業產品賣不出去,工業社會就無法成立了。
物物交換,可以看作是商業的原始形態,在原始社會已經出現。
但是,在工業社會之前,商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
威尼斯共和國時期的世界,尚處于農業社會階段。
威尼斯地處歐亞貿易的交匯點,這個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威尼斯的商業社會形態。
然而,一個農業國家,特別是農業大國,很難以商業立國。
換言之,由農業社會轉化爲商業社會,只可能在一個小的區域發生。
商業社會這一形態並不具有地理上的廣泛性。
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後期,擁有了大片的陸上領土和海外領地。
其陸上領土和海外領地的居民,人口超過二百萬。
然而,其陸上領土和海外領地,直至威尼斯共和國滅亡,依然處于農業社會,而沒有轉化爲商業社會。
威尼斯共和國還是一個集權國家。
其集權政體的形成,可以說完全出于偶然。
一群海上難民創造的輝煌歷史。
·威尼斯共和國簡史。
file:///C:/Users/WANGYU~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威尼斯共和國海外領地及佔據時間
大約在公元五世紀後期,亞得里亞海北岸的居民,爲了逃避兵禍,開始進入亞得里亞海北部近岸的瀉湖區。
威尼斯于八世紀初獲得自治權,其第三任也是第一位有歷史記載的總督奧爾索·伊帕托(拉丁語:UrsusHypatus),最終被拜占庭皇帝列奧三世承認,並授予其Hypatos的稱號,意爲執政官。由此,伊帕托成爲其後代的姓氏。
公元810年,威尼斯城建成。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威尼斯共和國逐漸成爲海洋強國,控制了地中海,並由此掌控了歐洲與北非、亞洲的貿易。
海上貿易,即商業,使得威尼斯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資產階級。
威尼斯共和國第四十一任總督,恩里科·丹多洛,統帥威尼斯海軍,參加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威尼斯共和國獲得了拜占庭帝國八分之三的領土,包括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部、克里特島、優卑亞島等東地中海的眾多島嶼,建立起地中海的海上霸權。
在約公元1280年至1380年間,威尼斯共和國與其海上死敵熱那亞共和國,戰事不斷。在1380年的基奧賈戰爭中,威尼斯共和國最終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由此,威尼斯共和國得以獨佔東方貿易和利潤最高的香料貿易,並贏得了公元1380年至1499年近百年的全盛時期。
十五世紀末,美洲新大陸被發現,繞過好望角前往東方的航路被開通。
1517年,奧斯曼帝國征服了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傳統的東西方通道完全被奧斯曼人控制。自此,國際貿易逐步从地中海沿岸轉向大西洋沿岸,威尼斯開始衰落。
直到十八世紀初,威尼斯共和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不時爆發戰爭,雖然勝負參半,但威尼斯重要的海外領地,包括:克里特島、塞浦路斯島等,逐漸落入奧斯曼人手中。
1797年,拿破崙·波拿巴率領的法軍入侵威尼斯。
1797年5月12日,經威尼斯共和國大議會投票決定,無條件投降。
1797年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簽署《卡普福米奧條約》(Treaty of CampoFormio),威尼斯共和國被法奧兩國瓜分。
1866年,脫離奧地利,加入撒丁尼亞王國主導的義大利王國。
共和制的威尼斯,並入意大利王國,真是一個歷史的玩笑。
·威尼斯共和國的政體。
威尼斯共和國的權力機構在各個歷史時期並不完全相同。
公民大會(The General Assembly),是早期威尼斯共和國名義上的最高權力機構。
公民大會的前身是威尼斯形成初期的各定居點代表大會。
早期的威尼斯爲了方便管理,各居民點的代表于公元697年在赫拉克萊阿(Heraklea)第一次召開了威尼斯公民大會。
公民大會的主要職能是正式批准法律生效,以及提名總督選舉委員會的人選。
公民大會及其職能在十五世紀初被大議會所取代。
大議會(The General Council),从十三世紀開始就成爲威尼斯共和國的權力中心,其職能包括:選舉任命政府各部門官員,決議通過法律、法規和頒布特赦。
1297年,威尼斯大議會決定其成員資格由特定家族世襲,由此正式確立起威尼斯的商業貴族統治制度。
貴族,一般而言,都是指封建貴族。
威尼斯人用,貴族,這個稱號,授予其商業精英。
威尼斯的貴族,爲了和封建貴族區別,可以稱之爲,商業貴族。
元老院(The Senate),是威尼斯共和國的決策機關。
元老院由大議會選舉出的六十名成員,以及來自不同政府機關的成員組成。
其主要職能是:起草有關商業的法律法規、向國外派駐大使、管理威尼斯的商船和艦隊。
威尼斯共和國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外交使節制度,在外國常駐使臣,以斡旋貿易問題。
元老院制定的政策和政府人事任命,均須獲得大議會2 /3、3 /4,甚至5 /6的多數票才能通過。
威尼斯共和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是總督。
威尼斯總督,威尼斯語,Doxe de Venexia;義大利語,Doge di Venezia。
威尼斯語,Doxe,來自拉丁語,Dux,意爲,領導人,與一般意義上的,總督,不同。
最初,總督由拜占庭帝國任命,从十一世紀起,从共和國的貴族中選舉產生,終身任職。
1172年,設立了一個專門的提名委員會,來管理和監督總督的選舉, 同時限制總督權力。 總督不再擁有行政決定權, 任何事務必須交由大議會和總督委員會討論,通過後方能實行。這種對總督權力的限制在之後的兩個世紀里不斷得到加強。
威尼斯共和國的政體,是人類歷史上最接近于均質社會的政體。
·威尼斯共和國的宗教。
威尼斯大主教由元老院提名,由總督向羅馬教皇推薦。
羅馬教皇具有否決權,但是不能另行推薦候選人。
威尼斯大主教的任命流程,和今天我國天主教大主教的任命流程基本相同。
羅馬教皇不能安插親信擔任威尼斯的大主教,从而干預其國內事務。
威尼斯共和國有六十個到七十個教區,各教區主教由本區居民推選,之後由威尼斯大主教任命。
威尼斯共和國宗教體系的本質是,政權高于神權,且神權不得干政。
當時,歐洲各國皈依天主教的流程大體是:國王受洗皈依天主教,之後羅馬教皇向該國及其各個教區派遣各級主教。
但是,對于中世紀封建社會的歐洲而言,威尼斯人無異于是法外之地的化外之民。
雖然威尼斯公民多數是天主教徒,但是威尼斯共和國以商業立國。
威尼斯曾經長期壟斷東方香料貿易,而香料貿易的供貨方,只能是穆斯林。
對于威尼斯人而言,穆斯林是異教徒,但更爲重要的是,穆斯林也是貿易夥伴。
由此,威尼斯共和國成爲第一個實現宗教和解與信仰自由的西方國家。
威尼斯共和國名義上是一個天主教國家,但完全不受羅馬教廷控制。
幾百年來,與羅馬教廷衝突不斷。
羅馬教皇曾經幾次下令,將全體威尼斯公民逐出教會。
只是,對于威尼斯人來說,這些驅逐令,不過是一些大額罰單。
交了罰款,教皇就會轉怒爲喜,收回成命。
與基督教的贖罪券沒有什麼不同。
·均質基礎。
中國的封建社會,兩周八百年,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
其大體的社會結構是:周王、諸侯國君、氏族首領、庶民。
兩個層級之間,是緊密的从屬關係。
西方的封建社會,要复雜一些。
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由于王權神權分治,進而產生了私有制。
因此,氏族基礎解體。
而私有制使得兩個層級之間的从屬關係相對減弱。
在教宗和國王之下,大大小小的世俗和宗教的封建貴族團塊分割。
但仍然可以看作是一個复雜的金字塔結構。
中國从秦始皇開始,進入集權社會。
商鞅變法,把家族變成家庭。
使平民成爲社會結構的均質基礎。
這是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根本動因。
到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經過一千多年的時間,終于掃除了門閥世家,這些封建貴族勢力的殘余。
由此,中國進入了完全的集權農業社會。
中國的集權社會,以平民爲均質基礎。
由于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平民基本等同于農民。
官員最終出自平民,不可世襲繼承。
官僚體系,而非封建貴族,是集權農業社會皇權的保障。
均質社會,是人類未來社會的終極模式。
集權社會,距離均質社會僅有一步之遙。
均質社會,是一個沒有常設政府機構的,即去中心化的集權社會。
·威尼斯的均質基礎。
威尼斯誕生的過程,使其天然具備了均質基礎,即集權基因。
威尼斯共和國,可以說是一個由海上難民締造的國家。
大約在公元五世紀後期,亞得里亞海北岸的居民,爲了逃避兵禍,開始進入亞得里亞海北部近岸的瀉湖區。
最開始的居住地,是瀉湖區外圍
的小島。
但這些小島仍然會遭到大型戰船的攻擊。
爲了抵禦外敵入侵,這些海上難民逃到了大型戰船無法進入的瀉湖中心區。
在蘆葦茂密的溗畢^打下木樁,建起了威尼斯城。
公元810年,威尼斯城建成,時值歐洲黑暗的中世紀。
歐洲的封建社會,是一個分權農業社會。
但威尼斯是一個建立在木樁上的城市,根本沒有土地。
沒有土地,自然無法封建,當然更談不上農業。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最早的威尼斯人以販賣海鹽爲生。
每一個威尼斯男人,都可以兼具水手和商人的雙重身份。
按照威尼斯商人的習慣,商船上的每一個水手都可以自帶一部分貨物。
由此,船主、船長和水手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簡單的僱傭關係,而發展成一種合夥人的關係。
至遲到公元十二世紀,威尼斯已經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合資公司。
威尼斯的商船模式大概就是合資公司的模板。
封建社會,不管是西方的,還是中國的,最重要的關係是人身依附關係。
小封建主對大封建主的人身依附,農奴對封建主的人身依附。
俄國直到十月革命之前,其農村仍然處于封建社會。
列夫·托爾斯泰在其《戰爭與和平》中,對當時俄國農奴的悲慘生活有著詳盡的描述。
威尼斯沒有封建主,自然也沒有農奴。
威尼斯人一般都兼具水手和商人的雙重身份。
船主和船長,是一種僱傭關係;船長和水手,也是一種僱傭關係。
僱傭關係,是一種契約關係。
當然,在大海上的船長和水手,更是一種同舟共濟的合作關係。
而作爲商人而言,則是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商人之間,是既有合作,也有競爭的關係。
當然,在商人之間,更是一種契約關係。
但不管是契約關係、合作關係,還是競爭關係,在威尼斯,並不存在人身依附關係。
每一個威尼斯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商人。
是爲威尼斯的均質基礎。
威尼斯共和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一個集權社會。
準確地說,集權商業社會。
·均質基礎對比。
威尼斯共和國,是一個集權商業社會。
始皇帝之後,直到清帝退位的中國,是一個集權農業社會。
二者之間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均質基礎上。
每一個威尼斯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商人。
是爲威尼斯的均質基礎。
而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農民。
是爲中國的均質基礎。
作爲商人,必須要有文化,否則如何經商。
作爲農民,沒必要有文化,即使文字獄橫行,依然可以有康乾盛世。
根源在于,中國的均質基礎,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商鞅變法,本就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改革。
之後,中國集權農業社會的歷代君主,都有兩件要務:一是,重農抑商;一是,抑制土地兼併。
以此,來保證集權社會的均質基礎。
中國的精英政治同時導致了民主的缺失。
而威尼斯的均質基礎,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威尼斯的締造者,是一群海上難民。
即使是一個封建貴族,居住在威尼斯,既然遠離其封地,也就失去了號令他人的根本。
每一個威尼斯男人,都可以兼具水手和商人的雙重身份。
作爲水手和商人,威尼斯人之間的關係是契約關係、合作關係,競爭關係。
在威尼斯,並不存在人身依附關係。
沒有絕對的領導者,由此產生自下而上的民主政體。
是爲威尼斯共和國民主政治的基礎。
·托古建制。
西方學界普遍認爲,威尼斯共和國的行政構架接近所謂的古羅馬共和時期,而國家性質更接近所謂的古希臘的城邦。
然而,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歷史,都是不折不扣的僞史。
早期的威尼斯爲了方便管理,各居民點的代表于公元697年在赫拉克萊阿(Heraklea)第一次召開了威尼斯人民代表大會。
換言之,威尼斯人在公元七世紀之前,已經開始了其民主政體的構架。
如果說威尼斯的共和國的政體源自于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
那麼,按照西方僞史的說法,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早在公元六世紀之前,就已經消失殆盡了。
回溯一下這段西方僞史的記載,以拆穿其謊言。
公元409年,西哥特人入侵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國。
公元52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公元482年-565年),關閉柏拉圖學園,將其中七位知名學者放逐到波斯。
此時,西羅馬帝國早已落入蠻族之手。
而在東羅馬帝國,按照西方僞史的說法,拜查士丁尼所賜,此前所有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就此全部消失。
是爲查士丁尼版的焚書坑儒。
如果說,威尼斯人手中沒有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那麼,威尼斯人又如何模仿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呢?
千萬別又扯出個口耳相傳。
難道說,是威尼斯人將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典籍,這些所謂的人類文明的的瑰寶,保存下來了嗎?
那麼,西方僞史又何必費盡心機地編造出一個漏洞百出的譯經邉幽兀縖/align]
僞史是禁不住推敲的。
歷史的真相很簡單,威尼斯的共和國政體,是威尼斯的資產階級獨立創造出來的。
而古希臘、古羅馬僞史,是作爲一個副產品,同時被威尼斯的資產階級制造出來的。
中國新朝皇帝王莽托古改制,以《周禮》爲藍本。
威尼斯的資產階級創建共和國政體,則以古希臘、古羅馬僞史爲藍本。
只不過,《周禮》只有一部,古希臘、古羅馬僞史則是汗牛充棟。
是爲托古建制。
·僞造歷史的動機和提綱。
威尼斯人編造古希臘、古羅馬僞史最大的動機,當然是要證明其政治制度,也就是共和制,的合法性。
歐洲黑暗的中世紀,是一個封建社會,即分權農業社會。
而威尼斯共和國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資產階級,並由其創建出了集權商業社會。
在歐洲黑暗的中世紀,威尼斯共和國的集權商業社會,可以說是鶴立雞群。
威尼斯的資產階級如果被基督教世界看作是異類,不要說商業貿易,恐怕連生存都會有問題。
而一句,曰若稽古,一切麻煩都隨風而逝了。
其次,威尼斯人走的是一條前無來者的路,路在何方,威尼斯人自己也不清楚,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而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和威尼斯一樣,都是地中海周邊的國家,在一個虛擬的模型中,探討如何構建威尼斯自己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權作沙盤演練。
所謂的古希臘城邦,特別是雅典,被威尼斯人描繪成海洋國家;而威尼斯,是一個真正的海洋國家。
所謂的古希臘,把愛琴海變成其內海;而威尼斯,把亞得里亞海變成其內海。
直到十八世紀末威尼斯共和國滅亡,亞得里亞海都被稱作,威尼斯灣(Golfo di Venezia)。
同時,想要編造僞史,首先不能打破當時人們的歷史常識。
而當時基督徒唯一的歷史常識,大概只有一部《新約》。
既然《新約》里面有希臘、羅馬這兩個名詞,于是威尼斯人就以此爲綱,編造出了古希臘城邦、亞歷山大帝國、古羅馬帝國,等等系列僞史。
威尼斯人編造僞史的目的,還要提升基督徒的民族自豪感。
由此,威尼斯人定義了歐洲和歐羅巴人的概念。
詳見拙作《歐羅巴人》。
在所謂的亞歷山大帝國之後,所謂的泛希臘化世界,是歐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的影響。
而基督教產生在所謂的古羅馬帝國的猶太屬國,因此,對于歐洲人來說,基督教並非是外來宗教。
基督教是歐洲人的宗教,歐洲是世界的中心。
故事越編越完美,越編越精彩。
按照顧頡剛的說法,層累造史。
如此精彩的歷史,即使其中包含了大量民主自由的思想,羅馬教廷又能如何?
威尼斯人僞造歷史,在當時是不得已而爲之。
很多古希臘、古羅馬僞史,即使沒有歷史研究的價值,也具有極高的政治學研究的價值。
但是,今天的西方學界,罔顧史實,妄圖以古希臘、古羅馬僞史,來提升歐美白人的存在感,實在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海上共和國。
按照西方史學界的定義,除了威尼斯共和國之外,在中世紀的亞平寧半島上,還有阿馬爾菲共和國、比薩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這四國並稱爲,海上共和國。
這些國家的共同點,就是把海上貿易作爲國家的經濟基礎。
同一時期,在亞平寧半島上,還存在著很多共和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號稱文藝复興旗手的佛羅倫薩共和國。
然而,這些亞平寧半島上的共和國,不過是對威尼斯共和國政體的拙劣的模仿。
根本在于,這些國家並不具備威尼斯共和國的均質基礎。
世界上最早的資產階級,誕生在威尼斯共和國。
對于威尼斯共和國的資產階級而言,其具備了獨一無二的先天優勢。
既然沒有封建貴族的存在,自然就沒有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之間的鬥爭,當然也就不需要進行資產階級革命。
而亞平寧半島上的共和國,無一例外都是陸地上的國家。
在歐洲黑暗的中世紀,既然有土地,當然就有封建貴族。
然而,只要進行大規模的商品貿易,就會產生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既然走上了歷史舞台,當然就會和既有的統治者,封建貴族,進行鬥爭。
在這些亞平寧半島上的共和國,雖然最終並沒有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但是至少是點燃了革命的導火索。
同時,由于鬥爭的需要,世界上最早的政黨產生了。
中世紀的歐洲,由于神權與王權分離,本就不具備均質基礎。
資產階級經過數百年艱苦的鬥爭,最終消滅了封建貴族。
二十世紀之後,西方也大體實現了宗教和解與信仰自由。
但是,多黨制政體顯然是無法形成國家的均質基礎的。
這些亞平寧半島上的共和國,無一例外,都晚于威尼斯共和國出現,早于威尼斯共和國滅亡。
無一例外,都最終被封建勢力所吞噬。
但這些國家,是威尼斯共和國之後,第一批建立起議會民主制的國家。
之後,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逐漸遍佈歐洲。
是爲,革命的火種。
·文藝复興。
按照現在通行的說法,文藝复興是指,在十四到十七世紀,歐洲新興的資產階級引領的思想文化邉印?/align]
十九世紀的西方史學家認爲,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于文藝复興。文藝复興是黑暗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也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和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
按照現在通行的說法,文藝复興的中心在意大利。
文藝复興三傑,但丁·阿利吉耶里(公元1265年-1321年)、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公元1304年-1374年)、喬萬尼·薄伽丘(公元1313年-1375年),都是佛羅倫薩人。
由此,佛羅倫薩共和國,號稱文藝复興的旗手。
但是,仔細推敲一下,幾首歪詩、幾本小說,就可以引領歐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紀嗎?
一個冷笑話而已。
至于說,文藝复興的中心在意大利,更是一個歷史穿越的概念。
1861年,意大利王國建立。
在此之前,亞平寧半島从未統一過。
不要去談什麼古羅馬歷史,那是不折不扣的僞史。
在十四到十七世紀,歐洲新興的資產階級確實開展了一次邉印?/align]
資產階級最早誕生在威尼斯,之後逐漸擴散到亞平寧半島,再擴散到整個歐洲。
因此,這個邉拥闹行脑谕?崴梗??嶂饾u擴散到亞平寧半島,再擴散到整個歐洲。
威尼斯共和國的資產階級,以僞托古希臘人、古羅馬人的方式,傳播其自由民主的思想。
正是這個原因,雖然威尼斯是這次邉拥闹行模??窃谒?^的文藝复興中大名鼎鼎的大師之中,卻找不到一個威尼斯人。
這個邉訉嶋H上就是威尼斯人托古建制的延伸,被稱爲,文藝复興,名實不符。
十一·僭主政治。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威尼斯人編造歷史的目的,是爲了解決現實問題。
因此,現實中出現的問題,可以放到古代史中去討論,當然,這個古代史只能是僞史。
在中國,周公編造了伊尹輔政的僞史。
在威尼斯,則編造出了僭主政治的僞史。
僭主政治,希臘語,Tyrannia。
其本義是,暴政;意譯作,僭主政治。
僭主政治,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奇葩的概念。
僭主政治,按照亞里士多德的定義:這樣,我們就可以說,這一人或少數人或多數人的統治要是旨在照顧全邦共同的利益,則由他或他們所執掌的公務團體就是正宗政體。反之,如果他或他們所執掌的公務團體只照顧自己一人或少數人或平民群眾的私利,那就必然是變態政體。①
按照這個邏輯,古往今來,有多少統治者是不炙嚼?模慷家??x爲僭主政治嗎?
僞史扯淡而已。
實際上,所謂的僭主政治誕生在佛羅倫薩共和國。
公元1434年,科西莫·美第奇在佛羅倫斯建立起僭主政治,成爲佛羅倫斯的無冕之主。
《君主論》的作者,尼可羅·馬基亞維利,公元1469年-1527年。
馬基亞維利也是佛羅倫薩人,出生在美第奇家族建立起僭主政治的三十五年之後。
馬基亞維利不可能不知道僭主政治。
馬基亞維利有一部名著,《論李維》。
是對李維《羅馬史》前十卷的評注。
書中,馬基亞維利將所謂的古羅馬政體和威尼斯共和國的政體,進行了詳細的比較。
當然,馬基亞維利未必不知道所謂的古羅馬史書都是威尼斯人編造出來的。
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馬基亞維利也只能以這種方式來參與威尼斯人發起的研討。
馬基亞維利出生在美第奇家族建立起僭主政治的三十五年之後。
馬基亞維利就生活在美第奇家族的統治之下,因此,不可能不知道所謂的僭主政治。
但是,在馬基亞維利的所有著作中,都沒有提到過僭主政治。
爲什麼?
因爲,有關所謂的古羅馬的所謂的僭主政治的僞史,是威尼斯人在馬基亞維利過世之後才編造出來的。
威尼斯人討論僭主政治,大概是爲了避免在威尼斯共和國,出現一個美第奇家族式的利己主義者的政府。
因此,這種討論要到看到美第奇家族統治的影響之後才能展開。
因此,威尼斯人大概率是在馬基亞維利過世之後,才提出了僭主政治的概念。
因此,馬基亞維利的著作中沒有談到過僭主政治,也就不足爲奇了。
十二·集權民主。
西方社會把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當作其民主制度的根源。
同時,又不承認威尼斯共和國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制度。
因爲,威尼斯共和國實質上是一個集權社會。
殊不知,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民主制度,正是威尼斯人編造出來的。
威尼斯共和國才是西方民主制度的根源。
集權與分權,指的是權利的集中或者分散。
本來都是中性概念。
但是西方政客一定要妖魔化集權的概念,稱之爲,極權、威權。
將希特勒德國和前蘇聯的社會形態定義爲集權社會,是邪惡的社會形態。
而西方的分權社會才是民主社會。
但是,所謂的分權民主,就是一個僞命題,分權根本不可能產生民主。
因爲既然分權,就不可能具備均質基礎。
沒有均質基礎的社會,只能是團塊分離的社會。
團塊分離的社會,只能是各個集團分別秩「髯缘睦?妗?/align]
只有小集體的利益,沒有人考慮國家利益,更不可能去考慮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而是反過來,用國家的權利,來秩⌒〖瘓F,甚至是個人的私利。
按照所謂的亞里士多德對所謂的僭主政治的定義,今天西方所有的政府,哪一個搞的不是僭主政治呢?
威尼斯共和國的政體,是人類歷史上最接近于均質社會的政體。
威尼斯共和國的集權商業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社會形態,也是直到今天西方社會仍然無法比擬的社會形態。
十三·威尼斯衰落原因論。
表面上看,威尼斯的衰落是由于新航路的發現,威尼斯再也無法壟斷利潤豐厚的東方香料貿易。
但是,在新航路開通之際,威尼斯的商船和艦隊,無論从數量上還是从質量上,都要領先于奧斯曼帝國和西班牙王國。
奧斯曼帝國,作爲一個封建國家,死守地中海,並不會讓人驚訝。
而威尼斯共和國竟然也沒有走出地中海,則是令人不解的。
威尼斯共和國由先行者變成先烈,個中原因是值得深思的。
首先,也是決定性的因素,是威尼斯共和國的均質基礎規模過小。
在同一歷史時期,中國和威尼斯都是集權國家。
中國是集權農業社會,威尼斯是集權商業社會。
中國的均質基礎是農民,威尼斯的集權基礎是商人。
農民多數是文盲,而商人精于計算。
从文化素質比較,二者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同期中國的人口是幾千萬,甚至過億。
而威尼斯的公民最多的時候也沒有超過二十萬。
中國以農民爲均質基礎,故而實行精英政治。
而中國的精英階層,大概比威尼斯共和國的總人口都要多得多。
全盛時期的威尼斯共和國擁有大片的海外領地。包括:伯羅奔尼撒半島,克里特島、塞浦路斯島等幾乎所有東地中海島嶼。
同時,爲了徹底解決糧食自給問題,在威尼斯共和國後期,又在亞得里亞海北岸,獲得了大片領土。
其陸上領土和海外領地的居民,人口超過二百萬。
但是,這些居民卻沒有威尼斯共和國的公民權。
杖唬?@些居民都是生活在封建制度之下的農民,要想進行均質化改造,將其轉變爲商業或手工業人口,難度很大。
威尼斯本島的均質化過程,是自然完成的,並沒有人去特意設計規劃。
在威尼斯人編造的古希臘僞史中,所謂的古希臘城邦,在小亞細亞半島上,建立了很多殖民城邦。
但威尼斯人只是在亞得里亞海東岸和東地中海諸島上,建起很很多軍事要塞,而鮮見殖民城市。
也許,古希臘僞史中的殖民城邦,只是威尼斯人對其陸上領土和海外領地的居民,進行均質化改造的一個設計規劃吧。
只是,若要付諸實施,以威尼斯共和國區區二十萬人口,又如何去殖民呢?
在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前後幾百年間,威尼斯共和國一直是基督教歐洲阻擋奧斯曼帝國入侵的海上屏障。
然而,以人口不足二十萬的威尼斯共和國,去對抗幾千萬人口,幅員遼闊的奧斯曼帝國,其最終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雖然,威尼斯也曾取得過類似勒班托海戰那樣的諸多大捷,但是,戰爭的消耗是威尼斯人無論如何也無法承受的。
當東地中海諸島幾乎全部落入奧斯曼人之手的時候,威尼斯人的輝煌落幕了。
其次,威尼斯共和國是一個以商業爲基礎的國家。
商業,追逐利潤;商人,唯利是圖。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威尼斯商人都壟斷了利潤豐厚的東方香料貿易。
香料貿易雖然利潤豐厚,但只是奢侈品市場,而非大眾市場。
威尼斯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卻沒能引發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並非是技術驅動,而是由市場驅動的。
威尼斯商人壟斷的奢侈品市場體量過小,不足以驅動工業革命,只有大眾市場才能完成這一使命。
威尼斯商人最終沒有進入大眾市場,从而引發工業革命,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一旦威尼斯商人進入大眾市場,威尼斯陸上領土和海外領地的居民,就可以順利地開展均質化改造。
而工業革命也將適時而至,从而誕生出一個嶄新的工業化國家。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威尼斯共和國不需要宗教革命,因爲其很早就實現了宗教和解與信仰自由。
威尼斯共和國不需要資產階級革命,因爲其本身就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沒有舊的封建勢力需要打到。
只是沒有能夠進行工業革命,从而進入工業社會,對于威尼斯人而言,是一個無法挽回的遺憾。
十四·威尼斯對後世的影響。
對于中世紀封建社會的歐洲而言,威尼斯人無異于是法外之地的化外之民。
然而,正是這群化外之外卻創造了這個世界的許多第一:
威尼斯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合資公司。
威尼斯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銀行。
換言之,威尼斯人奠定了現代商業的基礎。
由此,世界上最早的資產階級誕生在威尼斯。
威尼斯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議會民主制。
威尼斯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
威尼斯共和國是第一個實現了宗教和解與信仰自由的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上高度獨立。
與之相比,歐洲的宗教革命雖然殘酷而慘烈,卻顯得有些小兒科了。
威尼斯共和國是一個言論相對自由的國家,有高度發達的獨立出版業。
太過露骨的言論寫進僞史里好了,言論托古而得自由。
羅馬天主教審查制度也莫可奈何。
最爲重要的是,威尼斯的資產階級擴散到亞平寧半島,再擴散到整個歐洲。
之後,歐洲的資產階級从無到有,逐漸壯大,消滅了歐洲的封建勢力。
進而走向世界,主導了今天世界的格局。
歐洲的宗教改革、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可以說都是在威尼斯人的引領下完成的。
雖然威尼斯人開創的議會民主制傳播到了歐洲,然而歐洲資產階級卻無法去除其自身分權的基因。
因此,歐洲資產階級創立的分權工業社會,未必比威尼斯人的集權商業社會來得先進。
總而言之,威尼斯人是歐洲資產階級的引路人,而歐洲資產階級卻走上了歧途。
威尼斯共和國創建的集權商業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接近于均質社會的社會形態。
偉大的威尼斯共和國,永垂而不朽。
十五·附記。
西方社會把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當作其民主制度的根源。
而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歷史是不折不扣的僞史。
西方民主制度的真正根源,是威尼斯共和國。
所謂的古希臘、古羅馬民主制度,正是威尼斯人編造出來的。
但是,西方人爲了延長其歷史的長度,爲了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全盤接受了古希臘、古羅馬僞史。
反而對威尼斯共和國的歷史,鮮有研究。
而威尼斯共和國有著相對歐洲國家,完備得多的史籍,還有著高度發達的獨立出版業。
但是,威尼斯共和國的史籍,在西方,完全得不到重視;在國內,則是完全沒有中譯本。
列出幾本參考書:
湯瑪士·麥登《威尼斯共和國·稱霸地中海的海上商業帝國千年史》。
羅傑·克勞利《財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權》。
鹽野七生《海都物語》。
約翰·朱利葉斯·諾里奇《威尼斯史:向海而生的城市共和國》。
雖然,這些書談不上專業書籍,而且這些作者仍然沉溺于古希臘、古羅馬僞史,更是完全不能理解威尼斯共和國的政體……
參考文獻:
①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卷三·章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9 09: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字典简明绝,
均质社会大文章。
本网立了好牌面,
不争不抢最出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9 22: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丁香的歌 发表于 2022-7-9 09:23
先生字典简明绝,
均质社会大文章。
本网立了好牌面,

學兄謬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0 14: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猫字典简明觉,
均质社会大文章。
国学复兴有一笔,
不争不抢棉针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00: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丁香的歌 发表于 2022-7-10 14:05
老猫字典简明觉,
均质社会大文章。
国学复兴有一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12 0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观后,知道什么叫渊博:深而滋润,广而疏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3 00: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丁香的歌 发表于 2022-10-12 08:52
文章观后,知道什么叫渊博:深而滋润,广而疏密。

學兄謬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