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漫谈贾至,岑参,王维,杜甫【早朝大明宫】唱和诗

发布者: 长路三万 | 发布时间: 2022-4-22 17:11| 查看数: 7770| 评论数: 110|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2 22:54:19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2-5-13 10:08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1 21:25
王维晚年有一首诗,【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

王维入狱时间大约三个月,这一段时间对于王维来说,可以说是度日如年。虽然关押在杨国忠旧宅,比较监狱好一点,但是审问官员的冷脸,狱卒的叱责,为了减轻罪责的求情,这些事都让思想敏感的王维铭心刻骨。王维精通【史记】。周勃入狱,被狱吏侵辱。周勃向狱吏行贿千金,狱吏给他出主意证明无罪。周勃出狱后感叹: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从陷贼到入狱,这一段经历是王维心中无法忘却的耻辱和痛苦。虽然王维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但是起重要作用的还是他弟弟的求情,才让他免于治罪,只是降职使用。比起那些杀身成仁的忠臣义士,王维自己也知道愧对。这一点,在(与魏居士书)中可以猜测出。而无论如何,这些令王维伤心的往事,始终是无法忘却的。所以说王维只能在佛经中麻醉自己。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5 00:00:59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2 22:54
王维入狱时间大约三个月,这一段时间对于王维来说,可以说是度日如年。虽然关押在杨国忠旧宅,比较监狱好 ...

从青年时期对仕途理想满怀热情,经过仕途坎坷打击,王维在仕途中经历的挫折,有些事情是在他不由自主而且无法逃避的情况下发生的。就像有张无形的网,困着但是又无从寻找。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生活只能来源于仕途俸禄。因此,王维在回到朝廷任职以后,就采取了明哲保身远离朝政的生活方式,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山,二者结合,既保全自身,又保全仕途。
因为王维诗名和仕途,唐史有传,但是传记简略的记载,掩盖了王维一生经历坎坷的事件详细本质。中国历史有个特点,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因为王维被后人称为“诗佛”,所以,王维的经历就被简略带过,后世学者只看到恬淡空灵田园风光的王维诗篇,忽略了王维思想深处也有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
二十一岁入仕到六十一岁去世,四十年间,入仕罢官,十五年困守,二十年仕途谨慎,最后五年生活剧变,晚年这首诗,道出了王维的心事。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5 23:51:32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5 00:00
从青年时期对仕途理想满怀热情,经过仕途坎坷打击,王维在仕途中经历的挫折,有些事情是在他不由自主而且 ...

开元九年,王维初入仕途,任太乐丞。【新唐书王维传】只是简单一句,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坐累,意思是受连累。什么原因?没有说。同时代的野史小说【集异记】记载,是因为舞黄狮子事。【旧唐书刘子玄传】记载,开元九年,刘子玄的长子刘贶担任太乐令,犯事配流。由此可见,王维和刘贶,犯得是同一件事。可是,史书同样没有说明,刘贶犯的事是什么事。这大概率是为刘子玄和刘贶父子讳,因为刘贶后来又被玄宗任用还是史官。引起注意的是,犯事一样,王维的处分是贬官,原因是受连累,而刘贶的处分则是配流,是罪犯流放。(和李白一样。现在有学者竟然说李白被贬官后遇赦,实在是低级错误。)从这里可以猜测出,这件事,刘贶是主犯。王维应该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刘贶教唆着参与了此事。所以,【唐语林】记载,王维被人嗾令舞《黄狮子》。唐语林是宋代人编撰,这个可能就是推测。而刘贶嗾令王维参与了此事以后,可能接着又让人揭发了王维,引起执政来查办此事。结果查清事实真相,就把刘贶治了罪,而王维也受了连累。
刘贶当时是太乐令正职,王维是太乐丞副职。刘贶为什么要这么坑王维?可以猜测,是刘贶妒贤嫉能,害怕王维会顶了他的职位。史书记载,刘子玄和刘贶父子都是以史学特长,对音乐诗歌,比起王维就差远了。而王维的诗歌音乐才能,在当时就已经名满京城。所以,王维入仕第一个官职,就是太乐丞。应该是才尽其能。可叹的是,刚刚做官,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同僚上司坑丢了官。这才是官场险恶的第一个教训。
刘贶不仅是坑了王维,连带着坑了他爹刘子玄。他爹知道了这事,着急了,跑到执政那里,不知道是求情还是讲理,结果是执政把他爹告到玄宗那里,玄宗大怒,把他爹立刻贬官为安州司马,可怜他爹六十岁的人,刚刚到安州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不过,后来玄宗还是重新委任刘贶担任史官,说明他父子在史学界还是有点能力,只是不够德才兼备吧。
只是王维无辜受连累,丢了官,一直闲居了十五年。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7 01:22:57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5 23:51
开元九年,王维初入仕途,任太乐丞。【新唐书王维传】只是简单一句,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坐累,意思是受 ...

在初入仕途受挫的痛苦经历之后,王维也经历了家庭生活的痛苦,就是王维妻子的早逝。唐书王维传,关于王维妻子,只有一句,妻亡不再娶。她的姓氏名字,家族出身,娶日亡年,都没有记载。现代学者编著王维年谱,也只是大概推测,大约亡于王维三十一岁,开元十九年。因此,有关王维丧妻的痛苦,史书既阙如,只能凭借王维妻亡不再娶,进行推测了。
王维娶妻之年,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应该是在王维进士及第以后,即是王维二十岁开元八年。进士及第春风得意回乡光宗耀祖,王维又是一表人才玉树临风,王氏又是名门世家,河东大族,如此,王维妻子的家庭,按照中国传统的门当户对理念,至少也是官宦之家书香门第。新婚之后,次年王维就离家赴任,但是,谁也想不到,王维刚上任就被贬官到济州。这对于王维妻子,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此后,王维和妻子离多聚少,又没有孩子,王维在济州又是前途渺茫,因此,王维妻子可能就抑郁成疾。王维和妻子相聚时,难免会谈及仕途生活,王维自然感到愧对妻子而又无可奈何。如此当妻子病重离世,王维就无意再娶。此时的王维,虽然母亲信佛但是不一定会支持儿子不再娶,而王维虽然失意,对政治还没有彻底失望。此时的丧妻不娶,大概是愧对妻子的痛苦,与四十岁以后不再娶的原因是追求平淡生活和佛经思想影响,还是有区别的。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7 14:09:13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2-5-17 17:03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7 01:22
在初入仕途受挫的痛苦经历之后,王维也经历了家庭生活的痛苦,就是王维妻子的早逝。唐书王维传,关于王维 ...

现代人的痛苦观,好像只有人的生死和钱的有无这两者的组合。古人的痛苦观,大概是生离死别。王维眼看着妻子病重去世,而又无能为力。这个痛苦可想而知。
唐代诗人曾经有过催人泪下的悼亡诗。王维诗集却没有。但是王维诗集是他弟弟收集整理,上奏朝廷时说过,王维诗作尚虑零落。如此推测,王维是否为妻子写过悼亡诗,难以肯定。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8 23:13:59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7 14:09
现代人的痛苦观,好像只有人的生死和钱的有无这两者的组合。古人的痛苦观,大概是生离死别。王维眼看着妻 ...

王维在济州任职时间不长。可以猜测,因为司仓参军这个小官实在是太无聊了。大约二、三年时间就离职了。后人编辑王右丞年谱,对于王维在济州直到任右拾遗这一段时间,几乎是只有年号。这一段时间王维的诗作,有隐居的自我安慰,仕途不得意的愤懑,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
史书记载简略近乎空白。
王维经过十几年赋闲在家,还是通过张九龄提携,再度入仕。
那么,可以想象,王维在这十几年来,就没有寻找入仕的门路吗?或者是寻找过但是没有结果呢?
王维家庭是官宦世家。可以说,做官入仕,是王维生活的唯一出路。归隐山林躬耕田园效法陶渊明,只是一种心灵寄托而已。士农工商,既不会也不干。
如此推测,这一段时间里,王维的生活经历,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没有痛苦的感觉?
如此就可以理解,当王维再度入仕以后,经历更多坎坷,始终是明哲保身远离朝政,通过他的文学功底和诗歌才华,清廉职守同时文字应酬,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下保全自身。但是,无论如何,他不会辞官归隐。
史书记载,王维是扈从不及,失身陷贼。这是为尊者讳的说法。扈从不及,意思是追赶不上。可是,玄宗逃跑时,王维根本不知道,而且百官中不止他一个。以后又重新任职,尽管思想深处还是痛苦,但是仍然不敢离开仕途,如同与魏居士书解释。魏居士离开仕途,那生活是王维无法接受的。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8 23:23:45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8 23:13
王维在济州任职时间不长。可以猜测,因为司仓参军这个小官实在是太无聊了。大约二、三年时间就离职了。后 ...

开元年间号称盛世。王维在这十几年里求仕无门。想想王维心里能好受吗?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1 00:55:46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8 23:23
开元年间号称盛世。王维在这十几年里求仕无门。想想王维心里能好受吗?

开元二十三年,王维得到张九龄提携,被任命为左拾遗,这是从太乐丞任上罢官至此十三年,王维再度入仕。王维对张九龄很感激,献诗给张九龄,表达了他对政治的热情和有所作为的希望。
但是,朝政的现实,在王维的政治热情刚刚兴起时,又给了他当头一棒。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失势罢相,李林甫执政。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被贬官荆州长史。王维在左拾遗位上还没有坐热乎,李林甫就给他穿了个小鞋,任命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慰问劳军。这个任命,看起来还是冠冕堂皇合情合理,符合制度。但是,当王维刚刚到达凉州,紧接着朝廷又发来公文,任命他为河西节度判官,身份从天使变成了幕僚。这就相当于把他赶出了朝廷,变相的贬官。王维此时的心情,只有他自己明白。
当张九龄被贬官时,王维给他写了一首诗,表示自己也将要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可是他只是说说而已。大概他心里明白,要是他真的辞官归隐,以后再想做官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当朝廷新的任命到达时,他还是毫无怨言地接受了任命。史书记载王维这一段历史,只是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过去了。但是在当时,王维和李林甫都心里明白,这是在借题发挥,找个理由敲打敲打王维。王维只能是逆来顺受不然的话就更麻烦的事还在后头。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2 23:59:09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1 00:55
开元二十三年,王维得到张九龄提携,被任命为左拾遗,这是从太乐丞任上罢官至此十三年,王维再度入仕。王 ...

王维出塞,有诗【使至塞上】,为后人传颂之名篇。此诗首联,有两个版本: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这两个版本,孰是孰非?并无实据。因为这是两个全句,所以,不存在单字错讹的可能。由此可以猜测,这两句都是王维所做,大概就是,当此诗经过回朝廷办事的公务人员传回之时,王维觉得不妥,从而改为后者,表明心迹,表示自己忠于王命,也是给李相国看的。不然的话,按照前者,用典属国苏武之典故,再加以塞外空阔苍凉之景,容易被理解为有些怨言,引起不测。
到了凉州,节度判官的任命到达以后,王维的心情就明显心事重重了。王维有诗【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王维在凉州诗作,有些诗题下有自注。此篇没有注明时间地点。恐怕是王维写成后不愿公开而且不注明诗题,自行保存带回家。
此篇诗作,内容广泛,思想复杂,显示出王维心事烦乱忧虑。
此诗十句,每两句叙述一人一事。
少年从军,城头观星,夜不能寐,心事重重。
明月临关,戍卒吹笛,静夜传音,思乡情切。
老将出巡,闻笛驻马,头白戍边,泪流满面。
汉代李广,百战无功,麾下偏将,有人封侯。
苏武出使,头白归朝,节旄落尽,任典属国。

这些事本来关系并不紧密。王维能在一首诗里把这些历史典故和当时人物紧密结合,并且以苏武典故结尾,显示出王维思绪深远和对自己的前途难以明言的忧虑,害怕自己会像苏武一样终老边关。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4 00:54:22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2 23:59
王维出塞,有诗【使至塞上】,为后人传颂之名篇。此诗首联,有两个版本: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衔 ...

王维诗【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后人注解和现代理解都认为是将军立功朝廷赏赐。这是对此诗的误解。实际上就是王维在凉州军中,熟悉了军中的某些内幕和边境形势,产生了难以明言的感慨。前四句写胡人,后四句写唐军。将士登城渡河而赏赐却给了霍去病,其原因不言而喻。另外还深深含有对自己能不能回朝有没有人可以提携的忧虑。唐人以汉喻唐是常见写法。用霍去病比喻崔希逸,明显不合适,二者地位,战功,朝廷关系,差得多了。而且,王维说是朝廷派来宣慰,实际上是李林甫授意,按照王维的地位官职,赏赐的权力不会太多。由此可见,此诗和【陇头吟】的含义相同。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5 00:33:57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4 00:54
王维诗【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维在凉州军中任职时期,忧虑的心事,只能藏在心里,无法对人明言。所以,即就是诉诸诗作,也是极为隐晦。
大约过了一年左右吧,崔希逸被朝廷调回内地,任命为河南尹。按照惯例,主帅调任,幕僚也会离职,王维也离开凉州回到长安。幕僚离任,史书记载都没有,因为这个事儿实在是不够资格入史书。就像后来岑参离职从安西回到长安一样。王维传也没有记载王维是如何回到长安的。实际情况就是,朝廷并没有发出公文调令或者皇帝旨意(更不可能),你自己自行离任回家。
不过,王维的情况有点特殊。他赴任凉州时,是朝廷任命的监察御史,去宣慰劳军。如此,现在他回到长安,就可以直接先去朝廷报到,说自己现在完成任务回来了。那么,可以想象,他回来首先要去拜见的,肯定是李林甫相国。见了相国,肯定是说,属下蒙相国重任,在凉州一年,现在完成任务,回朝复命,请相国上奏朝廷,重新安排工作,如此云云。相国看到王维如此行为言辞,自然也是客气官腔几句。(至于有没有其他那什么就不能妄自揣测)王维的才华是人人皆知的。李林甫对于王维也是希望为己所用。于是,王维又重新任职为左补阙,还是言官。
李林甫对言官发表过警示不要多事多言。此后,王维也按照要求去做。于是,王维在此后的仕途中,就成了圆滑本分的官员,做好本职工作,写一些应制颂圣诗篇和官场应酬诗篇,不参与朝政。下朝以后,隐居辋川别墅,和友人游山玩水写一些山水田园诗篇。
王维的文学才华出众,他的诗篇为人佩服传颂,成为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如此生活一直到安史之乱发生,王维才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政治漩涡之中。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5 00:48:57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5 00:33
王维在凉州军中任职时期,忧虑的心事,只能藏在心里,无法对人明言。所以,即就是诉诸诗作,也是极为隐晦 ...

王维在仕途中的思想行为,发生如此巨大变化,从其自身说,决定于他的出身,地位,理想,从社会环境来说,是经过朝政险恶的多次教训,终于造就了田园诗人和诗佛的王维。在文学史上,现代学者只注重于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而对于其思想复杂的含义往往忽视,可以理解也可以叹息。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5 23:48:22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5 00:48
王维在仕途中的思想行为,发生如此巨大变化,从其自身说,决定于他的出身,地位,理想,从社会环境来说, ...

现代唐诗学者都为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篇所显示的恬淡祥和的田园风光和自然风光所倾倒。但是,仍然有学者从历史角度认为王维的诗歌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是脱节的,也就是说,这些诗歌是王维逃避现实的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盛唐时期的末期天宝年间,伴随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等艺术形式也得到充分发挥。但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政治腐败也达到极限,在对于民间疾苦和政治腐败极为关心的诗人如杜甫,李白,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他们的诗歌中对这些现象都有直接的叙述。在这一点和王维的诗歌成了鲜明对比。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在不同的人生轨迹和追求之下,二者的诗歌走上不同风格。
通过这些分析,虽然是有些事在诗后,但是却有些事在诗前。在更广阔的观察范围内,对于四位诗人的唱和诗,就可能会得到另外一种与现行理解完全不同的解释。
吟罢低眉,月光如水。。。。。。。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6 00:45:27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2-5-26 14:43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5 23:48
现代唐诗学者都为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篇所显示的恬淡祥和的田园风光和自然风光所倾倒。但是,仍然有学者从历 ...

四位诗人的人生命运仕途坎坷的经历,与其雍容华丽的台阁体颂圣诗篇,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年代,形成极大的反差对映,值得叹息。在当时,他们谁也想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结局和他们的理想追求差距是如此巨大。
数千年以来,中国人的文人士子,以读书入仕为终极目的和最高荣誉。受此影响,后世对于进入仕途的诗人,多称谓其官职,以示尊敬,哪怕是官职很小。岑参称为岑嘉州,杜甫称为杜工部,王维称为王右丞,李白称为李翰林,即使是王昌龄只当过县尉,也称为王江宁。贾岛只当了个长江主簿,也称为贾长江。如果没有官职,就只能直呼其名,李商隐在幕府奔波一生,只能称为李义山或者玉溪生。令人奇怪的是,贾至最终做到礼部侍郎京兆尹,后人却没有称为贾京兆或者贾礼部,猜想起来,大约后人能够如此称谓诗人,是因为敬重其诗篇的成就和人品德行吧?
后人的敬重称谓,并不能掩盖诗人真实的仕途经历的坎坷和窝囊。
王维的右丞刚刚两年就去世。岑参的嘉州刺史刚一年就被排挤罢官。杜工部一生没有跨进工部衙门。李翰林在翰林院里恐怕连一张办公桌都没有。倘若有知,不知道是作何感想?
即使如此,这种风气绵延至今。各行各业,凡是有个一官半职,都以称呼官职为荣。就算是没有官职的优伶戏子,也都敢冠以老师的尊称,令释疑解惑的师表情何以堪啊。。。。
扯得太远了。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7 00:15:16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6 00:45
四位诗人的人生命运仕途坎坷的经历,与其雍容华丽的台阁体颂圣诗篇,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年代,形成极大的反 ...

中国古典的古体诗,写作难度最大的当属七律诗。不仅要求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要求符合韵书,此外,最难以掌握的,就是首联起题,而尾联要求总结首联之意,并且从此引申出新的思想意境,让读者感到回味无穷,方是上品。在【唐诗三百首】里收录的七律诗,基本上都有这个特点,说明蘅塘退士眼光独到,可以说是品诗高手。而四位诗人唱和之作,就收录了岑参,王维的诗,一方面说明蘅塘退士对岑参,王维诗的艺术性高度肯定,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对杜甫诗的思想性,或者说对四位诗人诗作的思想性的认识,还是不足于艺术性认识。并非他一人,后世诸多学者注解这一组唱和诗,都是从艺术性着眼,评论其文辞雍容,切题与否,也有从时事角度来看的但是很少。也是文人受时代环境限制,不可苛责于古人。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9 00:30:27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7 00:15
中国古典的古体诗,写作难度最大的当属七律诗。不仅要求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要求符合韵书,此外 ...

揭出四位诗人令人痛苦的经历,哪壶不开提哪壶,实在是有失君子之风。但是却对于准确理解诗人诗作有着重要作用。诗人一生追求政治理想和坎坷经历,诉诸诗作,并非都是恬淡祥和,温文尔雅,雍容华丽,也有不平,失望,忧虑。四位诗人,杜甫的经历,后人研究文章多而且详细。现代学者关于杜甫的行迹经历,结合杜甫诗,因为杜甫诗数量多而且后人注解详细,杜甫的事迹材料也考证详细而准确,所以,杜甫诗的思想意义几乎都是清楚明白很少有疑问。但是,此篇唱和诗却是有些疑问影响对此诗的理解。
详细叙述其他三人经历坎坷,对于重新理解或者说解释唱和诗的意义,就显得必不可少。如此大大的唠叨,看起来有点啰嗦。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9 00:38:43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9 00:30
揭出四位诗人令人痛苦的经历,哪壶不开提哪壶,实在是有失君子之风。但是却对于准确理解诗人诗作有着重要 ...

在当时的战争动乱年代,何以还能产生如此雍容华丽的台阁体颂圣诗篇,这个原因和乾元元年春天的时代背景有重要关系。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1 00:24:34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29 00:38
在当时的战争动乱年代,何以还能产生如此雍容华丽的台阁体颂圣诗篇,这个原因和乾元元年春天的时代背景有 ...

乾元元年春天,是安史之乱发生的第四个年头。
这时,唐军对叛军的战争形势处于胶着状态,并且暂时占优势。上一年(至德二年)十月,唐军收复两京。十二月唐玄宗从蜀郡回到长安。王维等陷贼官员被押解回到长安治罪。贾至,岑参,杜甫都随肃宗一起回到长安。
至德三年春天二月,改元乾元元年。因此,四位诗人的唱和诗应该是做于乾元元年二月或者三月。
这一段时间,唐朝廷处于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战争形势占上风。朝廷上基本都是乐观的气氛和议论。这就是四位诗人唱和诗产生的环境原因。
但是,就在这种环境下,天宝年间的腐败政治又开始恢复。宦官李辅国和肃宗张皇后勾结,开始专权干政。【唐书】和【通鉴】记载了这一段史实。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1 00:37:29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1 00:24
乾元元年春天,是安史之乱发生的第四个年头。
这时,唐军对叛军的战争形势处于胶着状态,并且暂时占优势 ...

在这一段时间里,岑参和杜甫的诗作比较多一点,诗的内容,在闲适中有时显示出一些无奈,提示出朝廷政治经济的困境和对自身的影响,可以和唱和诗互相对映。而贾至,王维的诗作因为其个人原因,比较少一点。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1 01:16:32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1 00:37
在这一段时间里,岑参和杜甫的诗作比较多一点,诗的内容,在闲适中有时显示出一些无奈,提示出朝廷政治经 ...

行文至此,逐步进入正题了。
贾至原唱,诗题是早朝大明宫。
这个早朝大明宫的意义,是全体官员参加的集体朝会,其意义是一个仪式,只是在重要节日或者重大事件宣布时举行,所以要在大明宫举行,就如同故宫的太和殿一般。平时官员的上朝办公,与此不同,是按时上下班,地点是在各自衙门的所在地。朝会是要拜见皇帝,上朝办公省部领导可能见皇帝,一般官员就照章办公。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4 21:40:04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1 01:16
行文至此,逐步进入正题了。
贾至原唱,诗题是早朝大明宫。
这个早朝大明宫的意义,是全体官员参加的集 ...

贾至原唱: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贾至原唱,首联点题早朝,二联写宫殿,三联写百官,尾联颂圣结全诗。
从格律诗的要求看,对仗平仄,用词绮丽,颂圣皇恩,都是合适的。但是后人评点,却认为是最末。其原因,就是认为诗句平淡无奇,没有警句。但是这却是台阁体颂圣诗篇的特色。贾至此诗的特点,实际上是颂圣的表达过于直白,有悖于诗人含蓄敦厚之旨。尾联颂圣,近乎于直白,谢主隆恩吾皇万岁。
贾至原唱,却被后人评点为末位,如果是当时,贾至面子上可能会过不去,但是在当时却是相反,被诸位和诗大大地恭维。
现代著名学者施蛰存先生说,贾至此诗是描写皇帝复辟后宫廷中早朝的气象,这里是犯了一个低级错误。皇帝复辟意思是退位以后又重新上位,与唐军收复两京重新回朝廷的情形不合。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4 22:16:58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4 21:40
贾至原唱: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贾至诗题,点明这次早朝大明宫是百官都去参加的仪式性朝会。朝会结束后贾至和同僚回到办公之处,诗意兴起,写出此篇诗作,当时也是有点得意,拿给诸位同僚观看。从此处可以猜测,贾至在朝廷回京后是受到重用的,心情比较得意。朝廷中书省和门下省虽然是两个部门,但是其中属下官员应该是在一起办公,所以贾至才能把诗篇送给两省僚友观看。
两省僚友肯定是不止他们四位,所以,施蛰存先生猜测可能还有其他人的和诗,有点道理。
如此推想,当时诸位同僚共同传观贾至此诗,会是个什么场景?
毫无疑问,应该是交口称赞,同声夸奖,好诗佳作,才高八斗,上品诗文,如此等等。。。。
但是他们心里会是个什么意思?今日没有证据当然不能妄猜。
因为贾至在肃宗即位时有功,当时所处地位,正是得到皇帝信任朝廷重用之时,朝廷诏命文书都是贾至经手,此时诸位同僚自然是夸赞之词,当然也会不会有巴结之意呢?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4 22:49:33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4 22:16
贾至诗题,点明这次早朝大明宫是百官都去参加的仪式性朝会。朝会结束后贾至和同僚回到办公之处,诗意兴起 ...

接下来,岑参,杜甫,王维的和诗,是如何产生的?
可以想象发挥,当时诸位僚友共同附和夸赞之余,肯定有人提议,今日贾阁老如此佳作,诸位向来负有诗名,何不各做和诗一首,以成诗坛佳话?
因为四位诗人都有文集传世,各人之诗收入集中,和诗也就随之收入附录。现行王维,杜甫诗集都附录和诗。贾至诗集失传,此诗在全唐诗中,所以不见附录和诗。其他僚友是否有和诗,因为没有文集传世,证据不足,不能妄猜。岑参,王维,杜甫的和诗得以传世,也足以推测当时和诗场景。
贾至原唱,是经过构思创作,费了一点心思。而三位诗人唱和,却是临场发挥,即兴创作。如此而言,遣辞构思,是不是就有可能受到当时自身所处环境和心理活动影响呢?设身处地,诗人的诗意如何?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4 23:01:48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4 22:49
接下来,岑参,杜甫,王维的和诗,是如何产生的?
可以想象发挥,当时诸位僚友共同附和夸赞之余,肯定有 ...

三位诗人虽然说是诗名重于当时,流传后世,但是当年的仕途坎坷在其诗篇中有些显示,那么,如何理解和诗呢?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6 00:54:36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4 23:01
三位诗人虽然说是诗名重于当时,流传后世,但是当年的仕途坎坷在其诗篇中有些显示,那么,如何理解和诗呢 ...

推测当时场景,诸位僚友和诗,应该是不分先后顺序而且也无法分。即使当时还有其他人和诗,因为没有流传后世,只能是对传世三位诗人和诗进行评论。
岑参的和诗,最为后世推重,先从此开始。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首联以春天清晨皇宫点题,以和贾至诗早朝之题。二,三联用雍容华丽的词汇,叙述了富丽堂皇的宫殿仪仗和衣冠整齐的百官队列,清晨入宫参加朝会,深入解释早朝大明宫之题目。尾联则是用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的典故,赞颂了贾至首唱。
后人评点岑参和诗为第一,就是因为岑参的和诗紧扣早朝题目没有跑题,而且用二,三两联对仗显示出皇宫的富丽堂皇和早朝的百官气派,同时在格律上完全符合律诗要求。
在尾联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颂贾至的诗篇,岑参在此对贾至的夸赞之词,就有点近乎恭维奉承了。后人评点都认为贾至此诗居末位,说明其诗水平一般,诗句平淡,如此而言,当时在场的诸多僚友诗人,心中会没有鉴别判断,恐怕是说不过去。但是大家伙儿异口同声夸赞贾至此诗,岑参心中也不会不知其原因。因为岑参从回到凤翔由杜甫等友人推荐任职,至此已经有半年时间,对肃宗即位过程原因以及贾至的功劳和地位应该是已经完全明白。既然众位僚友都是如此夸赞恭维,岑参也只能是随波逐流,在诗篇结尾恭维奉承贾至了。岑参用典故非常含蓄地赞颂贾至,说你的诗篇水平太高了,我们想和诗都有点难,如此就勉为其难吧。
岑参如此夸赞恭维贾至,也是因为他刚刚回到朝廷任职,需要和同僚上司融洽关系。所以,岑参的诗篇一方面显示了岑参用词作诗的高超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岑参当时写诗的心理活动。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7 00:29:52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6 00:54
推测当时场景,诸位僚友和诗,应该是不分先后顺序而且也无法分。即使当时还有其他人和诗,因为没有流传后 ...

岑参还有一首台阁体诗作,写作时间与贾至和诗接近。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
色借玉珂迷晓骑,光添银烛晃朝衣。
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此诗也是岑参给一个同僚王员外的台阁体和诗。王员外的诗题是雪后早朝即事,从岑参和诗可以看出,王员外的诗也是台阁体,而岑参的和诗结尾,也只是用阳春白雪的典故含蓄地称赞了王员外的诗作,其恭维程度就远远比不上对贾至的和诗。其原因明显可见,王员外的官职只是一个闲职,和贾至的地位差的远了。
从岑参此诗第三联,“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可以推测,此诗写作时间是下半月,清晨残月,而且是雪后早朝,可以判断岑参此诗早于贾至和诗,并非是有意薄王重贾,而对贾至和诗则是有意恭维了。
这两首诗都是台阁体,诗意都合题意,说明岑参作诗的水平够高。只是因为贾至的地位和诸位僚友的赞颂奉承,杜甫,王维和诗使得四位诗人诗作广泛流传,从这个意义来说,贾至的诗是借了这三位诗人的光,才流传下来。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8 00:20:38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7 00:29
岑参还有一首台阁体诗作,写作时间与贾至和诗接近。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雪后似春归 ...

阳春白雪的典故其涵义有着相对应的两重意思。。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水平太高,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显得与众不同或者说不合群。当年教员曾经有一封信提到此典故,大约是说自己的思想不为多数人理解,但是当他离去不久世界风云竟然验证了他的思想,非我等凡人所能言说罢了。岑参此诗大约是注重于前者之意,而众位僚友心里会是什么样子就不能妄猜了。
王维曾经有一篇台阁体诗作,为后人评点为应制体之式:
奉和圣制从蓬莱宫向兴庆阁道中作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后人评点,王维此诗把皇帝雨中出游玩赏,引用周礼记载赞颂为君王按照时令出巡行政,深得诗人温厚之旨,是应制诗的典范之作。虽然说是暗含规劝皇帝不要过度游乐之意,但是皇帝能不能看懂,就是另一回事了。总之,要规劝皇帝,还要给皇帝留足面子温文尔雅,话不能太明白,才是上乘之作。此诗是王维给玄宗皇帝的和诗,玄宗当时先做一首诗,随从出游的臣下写和诗奉承,这首诗被评为典范模式,蘅塘退士也收录了此诗。和贾至的诗比较,水平就有区别,也就显示出岑参和诗的赞颂奉承程度,有点过了,贾至看了会如何感想?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11 00:37:20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8 00:20
阳春白雪的典故其涵义有着相对应的两重意思。。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水平太高,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显得与众不同 ...

再看王维的和诗。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后人评点认为,王维此诗对宫殿和朝会的气派叙述,优于其他三位诗人。诗的第二联,是历代传颂的名句,显示了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国力强盛,通过对朝会时皇家服饰的豪华显示出大唐财力雄厚和奢华。但是,也有人评点认为,王维此诗虽然说显示了大唐朝会时的气派,但是描写的重点却是衣服,用了四个有关衣服的词汇。而且,律诗要求,诗中应该不能用重字,但是王维在诗中用了两个“衣”字。还有人挑毛病说,诗中有失粘的地方,有点吹毛求疵的意思。
后人这些评论,都是就诗论诗,从王维此诗的字面上来理解评论。如果从王维的仕途坎坷经历过程来理解此诗,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解释。
王维此诗对朝会的气派描写,为什么能高于其他三位诗人?
因为王维相比较三位诗人,是见过大世面的。王维在朝廷任职的时代,是天宝年间。那个时代,是唐朝经济最发达的时期,也是朝廷和官僚生活最浮华奢侈的时代。那个时候的朝会,王维参加了不知多少次。那时候的朝会气派,正是王维此诗描写的情况。那时候,其他三位诗人还没有入仕。天宝十四年,杜甫才刚得到一个参军职位。岑参还在安西担任幕僚。贾至也刚刚进入朝廷任起居舍人。他们都没有见过那个时候的朝会盛况和气派。所以,他们的早朝诗,只能用雍容华丽的词语,显得有些空洞的描述。因为没有生活经历,自然难以写出王维那样的诗句。
那么,这时候王维的和诗,是如何写出来的?实际上,王维此诗,并不是即兴创作,而是凭回忆敷衍写成的。证据就是王维以前创作的应制诗。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11 16:05:41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2-6-11 16:07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11 00:37
再看王维的和诗。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 ...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俨冕旒兮垂衣裳,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礼神遍,灵芝生兮庆云见。唐尧后兮稷卨臣,匝宇宙兮华胥人。尽九服兮皆四邻,乾降瑞兮坤献珍。

【唐明皇实录】记载:开元十七年百官上表,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颁布天下休假庆祝三天。后世以皇帝生日建节从此处开始。到了天宝八年又改称天长节。由此可见,王维此诗应该做于天宝八年以后的一个天长节。玄宗生日,写了一首诗赐给大臣。王维写了这一首颂歌应制,对玄宗的歌颂极尽能事,比贾至强多了。可是那时候杜甫岑参还在熬煎之中。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杨花飞上路,槐色蔭通沟。
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唐六典】记载,刺史以上地方大员,十月至京,参加考核,到元旦日,把本地贡品陈列于殿庭,到了暮春时节,再各回本镇。
王维此诗,就是在送地方大员回本镇时,应制作诗,歌颂地方大员来朝的盛况。
从【唐六典】记载来看,唐朝地方大员来朝,要在京师待半年时间,还要准备贡品,这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11 16:15:17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2-6-11 21:13 编辑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6-11 16:05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俨冕旒兮垂衣裳,金天净兮丽三光 ...

九重阊阖开宫殿开阊阖兮临玉堂
万国衣冠拜冕旒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

有关阊阖,衣冠,冕旒之类的词语,在王维诗篇中还有,不再举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