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我们都说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同样也是经历了“多元一体”的过程。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或者说并不准确! 我们的研究认为中华民族是经历了一体到多元,再到一体的过程(一体---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同样也是经历了一体到多元,再到一体的过程(一体---多元---一体)。 田野考古发现:由于冰期和新仙女木事件,距今20000-11000年期间,长江以北地区人迹罕见。距今1.32万年前后,长江以北出现过数个古人类文化遗迹,他们在新仙女木事件中不知所踪! 全新世开始(1.15万年)之后,长江以北地区开始出现人类活动遗址!地质学和冰川学的研究发现,末次冰期盛冰期的极盛期出现在距今1.8万年前。在此之前(距今约2.4万年),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消失! 结合百年来田野考古,我们发现距今20000-13200年期间,长江以北地区人迹难觅。距今1.32万年前后,长江以北地区出现几处人类遗迹和几处人类遗址。 三处人类遗迹:1、大地湾遗址第五层早期;2、吉县柿子滩;3、安阳小南海洞穴。三处人类遗迹:1、临淄赵家徐姚遗址;2、吉林后套木嘎一期;3、黑龙江小南山一期。 我们不排除还有其它的遗迹或遗址。上述三处遗迹没有发现陶器,也没有农业遗迹。三处遗址均发现陶片,但是没有发现农业遗迹。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获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们认为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吉林后套木嘎一期、黑龙江小南山一期族群是我们现代人类的先祖。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人群可能来自澧阳平原宋家岗一带。吉林后套木嘎一期族群亦可能和临淄赵家徐姚遗址人同源不同支。黑龙江小南山一期族群可能来自远东地区或日本岛。上述三处遗迹和三处遗址族群在新仙女木事件中不知所踪! 距今11000-10000年期间,长江以北地区出现十几处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11000-8300年期间,中华大地出现六个一级考古文化源点,并以此形成后来的考古文化谱系。这六个一级考古文化源点是:(1)以上山文化为源头的江浙文化考古文化谱系; (2)以彭头山文化为源头的两湖考古文化谱系; (3)以贾湖-裴李岗文化我源头的中原考古文化谱系; (4)以后李文化为源头的东夷考古文化谱系; (5)以大地湾文化我源头的陕甘考古文化谱系; (6)以小河西-兴隆洼文化为源头的东北地区考古文化谱系。 上述六大考古文化谱系奠定了中华民族起源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开始从一体走向多元! 分子人类学的检测显示,中华人类的基因父系染色体主要为C、D、N、O、 R、 Q、 E、J 。 父系C、D、N、O接近当今中国人的95%。他们的根都在华南局部地区。只有占%左右的R、 Q、 E、J来自北线。 结合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我们认为,中华56个民族原本同源同根(所谓夷狄蛮戎只是后来分布占据的地理位置不同),走过从一体到多元,再从多元到一体的过程!同样中华文明也是走过从一体到多元,再到一体的过程! 为什么中原既不是“根”也不是“源”! 附图:8000年前中华民族分布图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 ... 0&_wb_client_=1 |
通常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作为中原人我感到自豪! 然而从学术和实事求是的角度,对中华文明、中华民族追根溯源,我们发现,中原既不是“根”也不是“源”!这麽说,有点离经叛道,可能要遭很多人的唾骂!然而,这是早已被淹没了的事实! 历时十多年,行程十多万公里,考察数百考古文化遗址,参阅和研究上千份考古报告,拜访上百位专家学者,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拟合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才是中华之根、中华之源! 中原,地处中国版图中心,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范围相当于今河南省及其毗邻地区,包括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江苏北部等大片区域。 历史上,中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是汉民族祖居地,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也被称作中国、中土、中夏。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华夏有史以来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广袤地区有夏代、商代、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夏国、商国、葛国、孟涂氏国等几十个夏商周时期诸侯国属地。 历史上的中原大地长期是政治角逐、政权更迭、政体演变的大舞台,发生了难以数计的重大历史事件,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文化。在众多的海内外华人心目中,黄帝是公认的先祖,建立了国家治理的雏形。从尧、舜、禹的禅让制到夏、商、周的世袭制,完成了部落联盟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变。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纷争、交往与联盟等政治行为,不断地推动社会政体的发展,开启了封建社会的先河! 从夏朝到宋代3000多年间,中原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成为政治文明的巅峰与辉煌! 没有人否认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二十多年来,国家层面一直在进行“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旨在让更多人知道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截止2024年,文明探源工程已经进行了五个阶段。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迄今为止,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仍在进行,中华文明究竟何时何地如何起源,中华民族如何兴起仍在研究之中! 百年来的田野考古发现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华文明远不止五千年! 我们认为,探源工程所说的“中华文明五千年”说的是“国家文明”五千年。国家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特别是对中华文明来说,早在国家出现之前,我们的文明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田野考古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文明探源必须要以考古遗迹作为基础,同时结合冰川学、气候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还要拟合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对此,我们的研究发现,距今20000-11000期间,长江以北地区人迹罕见。 距今11000-10000年期间长江以北地区开始出现人迹。已经发现的十几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陶器和石磨盘。他们代表着原始工业、和原始农业的发生,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源起! 对这些人迹的追踪,我们发现,他们的根在华南的局部地区。湖南道县、广西桂林、柳州、来宾,广东云浮、罗定、英德一带是中华远古先民的大本营。 对上述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 1、距今4.35-3.7万年前后开始,云贵高原西南部和西江流域成为中华现代人类的早期生发地。 2、距今3.7-1.1万年期间,广西、广东、湖南三省的交汇地区开始成为中华远古先民的繁衍中心、大本营和祖源地。即:中华之根、中华之源! 进一步拟合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我们发现: 1、桂林、道县以及元江上游等局部地区成为长江以北地区先民的祖源地(父系染色体O2); 2、柳州、来宾、云浮、罗定、英德(珠江流域)成为百越人的祖源地(父系染色体O1为主)! 附图:中华先民祖源地N、0人群分离图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 ... 1&_wb_client_=1 |
四合院 20分钟前 关注 (一)华南有个中华远古大本营 详细梳理百年来田野考古遗址、遗迹,我们发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今的版图上,原本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曾在末次冰期盛冰期的数千年里杳无人迹,新仙女事件再次造成长江以北人迹消失长达1300多年。直到大约距今11500年前全新世开始之后的数百年里,长江以北才再次出现人迹! 新仙女木事件中,生活在华南局部地区的中华远古先民躲过了寒冷事件成为幸存者!这些地区主要有西江流域局部;广东云浮、罗定、英德;广西桂林、柳州、来宾;湖南道县、澧阳平原;江西万年等。 这些地区的古人类同根同源! 根据田野考古发现,距今1.1万年前,湖南道县;广西桂林、柳州、来宾、梧州;广东云浮、英德一带逐步成为中华先民的祖源地。我们将其称为“中华远古大本营”。 综合分析百年来的田野考古遗址,我们进一步看到,大约距今4-1万年期间,“中华远古大本营”一带的古人类遗址遗迹最多,全国其它任何地方都无法与之相比!尤其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全国同类发现之冠!只有他们成为我们现代中华人类的先祖及文明的开启者、传播者和文化创造者! 进一步分析研究初步弄清,西江流域是百越人和东南亚人的主要祖源地;漓水流域的桂林和沅水流域是华夏民族及其东北亚人的主要祖源地! (二)桂林是中华之根、文明之源! 在中华文明探源过程中,我们把桂林看成是中华之根、文明之源!这是我们在历时二十年、行程近十余万公里、考察和研究了数百个重要考古遗址后得出的结论。 如今,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以俊俏的山峰、瑰丽的岩洞、清澈的江河闻名于世。桂林山川奇特、风景秀丽,典型的岩溶地貌,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桂林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优越的地理位置极其适合古人类生存。桂林全市辖六个城区和11个县。全市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秀峰、叠彩、高新(七星)、 象山、雁山区、临桂区和灵川、兴安、全州、灌阳、资源、永福、阳朔、荔浦、平乐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 根据有关调查,桂林已经发现洞穴300多处。截止2019年底,共发现远古人类遗迹洞穴169处。其中城区89处。 旧石器时代晚期及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遗址其它任何地方都望其项背。考古发掘的宝积岩、大岩、庙岩、父子岩、甑皮岩等遗址显示距今37000-6600年远古人群的变化。 桂林最早的洞穴遗址是宝积岩遗址,距今37000年左右。它与柳州白莲洞、来宾麒麟山遗址基本处于同时期,当为父系O3(桂林)、O1(柳州)、O2(来宾)的分蘖地。 桂林史前洞穴遗址除了宝积岩之外,可以分为三大集群:大岩集群、庙岩集群、甑皮岩集群。庙岩出土桂林最早的陶片,这里同时出土有原始陶器和早期种植稻的遗迹。轿子岩(D洞)发现有象征农业标志的石磨盘! 桂林是距今2-1万年期间史前遗址最多的地区,中华现代人类的主根所在及文明之源! |
(继续) 华南有个中华远古大本营 为什么桂林是中华之根、文明之源? (一)华南有个中华远古大本营 详细梳理百年来田野考古遗址、遗迹,我们发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今的版图上,原本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曾在末次冰期盛冰期的数千年里杳无人迹,新仙女事件再次造成长江以北人迹消失长达1300多年。直到大约距今11500年前全新世开始之后的数百年里,长江以北才再次出现人迹! 新仙女木事件中,生活在华南局部地区的中华远古先民躲过了寒冷事件成为幸存者!这些地区主要有西江流域局部;广东云浮、罗定、英德;广西桂林、柳州、来宾;湖南道县、澧阳平原;江西万年等。这些地区的古人类同根同源! 根据田野考古发现,距今1.1万年前,湖南道县;广西桂林、柳州、来宾、梧州;广东云浮、英德一带逐步成为中华先民的祖源地。我们将其称为“中华远古大本营”。 综合分析百年来的田野考古遗址,我们进一步看到,大约距今4-1万年期间,“中华远古大本营”一带的古人类遗址遗迹最多,全国其它任何地方都无法与之相比!尤其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全国同类发现之冠!只有他们成为我们现代中华人类的先祖及文明的开启者、传播者和文化创造者! 进一步分析研究初步弄清,西江流域是百越人和东南亚人的主要祖源地;漓水流域的桂林和沅水流域是华夏民族及其东北亚人的主要祖源地! (二)桂林是中华之根、文明之源! 在中华文明探源过程中,我们把桂林看成是中华之根、文明之源!这是我们在历时二十年、行程近十余万公里、考察和研究了数百个重要考古遗址后得出的结论。 如今,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以俊俏的山峰、瑰丽的岩洞、清澈的江河闻名于世。 桂林山川奇特、风景秀丽,典型的岩溶地貌,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桂林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优越的地理位置极其适合古人类生存。 桂林全市辖六个城区和11个县。全市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 (秀峰、叠彩、高新(七星)、 象山、雁山区、临桂区和灵川、兴安、全州、灌阳、资源、永福、阳朔、荔浦、平乐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 根据有关调查,桂林已经发现洞穴300多处。截止2019年底,共发现远古人类遗迹洞穴169处。其中城区89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及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遗址其它任何地方都望其项背。考古发掘的宝积岩、大岩、庙岩、父子岩、甑皮岩等遗址显示距今37000-6600年远古人群的变化。 桂林最早的洞穴遗址是宝积岩遗址,距今37000年左右。它与柳州白莲洞、来宾麒麟山遗址基本处于同时期,当为父系O3(桂林)、O1(柳州)、O2(来宾)的分蘖地。 桂林史前洞穴遗址除了宝积岩之外,可以分为三大集群:大岩集群、庙岩集群、甑皮岩集群。庙岩出土桂林最早的陶片,这里同时出土有原始陶器和早期种植稻的遗迹。轿子岩(D洞)发现有象征农业标志的石磨盘! 桂林是距今2-1万年期间史前遗址最多的地区,中华现代人类的主根所在及文明之源! 附图:华南有个中华远古大本营 1,近13万年来冰川型海平面变动曲线(曲线根据赤道太平洋岩芯氧同位素测得十字是新几内亚和巴巴多斯的古海面位置) 2,中华远古人类繁衍 大本营(以广西桂林地区为中心) 3,地球学报:桂林一带37.0 ka B P以来平均气溫、降用量变化曲线(37000年来桂林地区气候变化) 4,肇庆、罗定、云浮地区远古人分布图 5,中华远古文化大本营 (中华远古祖源地父系) 附图链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x/m/ ... 1&_wb_client_=1 |
续上 中华远古先民是如何到达北方的? 三合堂文化传播 2024-05-21 09:45河南 听文章:让阅读更简单 对早期文明的探寻,我们发现,由于冰期和新仙女木事件,距今1.1万年前,黄河乃至长江以北人迹难觅。幸存下来的中华先民主要蜗居在西江流域。漓水流域的桂林最为集中。当时的总人数最多可能只有两千人(四、五十处遗址)。 全新世开始之后,气温上升,人口开始增加。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人类开始迁徙。 迄今为止,长江以北考古发现的距今10000年前后的早期陶器遗址十二、三处。长江以南地区主要是金衢地区的上山文化遗址。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上山文化遗址分布 长江以南除了江苏溧水神仙洞遗址外,其它十几处主要是上山文化遗址。这些遗址都出土了陶器和石磨盘、石磨棒。石磨盘、石磨棒是农业生产工具,代表着农业的兴起。 在人迹罕见,差不多的相同时期里,这些遗址同时出土陶器和石磨盘、石磨棒,标志这些原始人群同根同源,陶器和石磨盘、石磨棒成为我们识别中华远古先民开启文明之门和文化内涵同源的典型标志! 通过对遗址特征的研究可知,现代人类的先祖从1.1万年前后开始的大迁徙,他们的根(或着说源头)是在华南的大本营桂林、道县及澧阳平原一带。从遗址的分布,我们基本可以描绘出远古人类迁徙的路径。 距今11000年之后迁徙路线 大迁徙主要有两条路线:岭北东线和岭北中线。岭北东线也可以说是岭北中线的第一条支线。 岭北东线:桂林-道州-衡阳盆地-新余-鹰潭-上饶-江浙金衢。 岭北中线:桂林-怀化-澧阳平原-荆襄-南阳盆地-贾湖-磁山-北京-内蒙兴隆洼。 距今11000开始的远古人类大迁徙 附图:https://weibo.com/ttarticle/x/m/ ... 9&_wb_client_=1 |
谁最早迎来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 三合堂文化传播 2024-05-22 20:23 距今11000年前后,蜗居在中华远古祖源地的先民开始大迁徙,当时的人很少,估计一、两千人,远古先民迁徙的方向主要是向北,路径是岭北中线。岭北东线是第一条支线。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岭北中线、岭北东线 岭北东线留下的遗迹就是考古学上的上山文化。上山文化以最早发现的上山遗址命名。 2000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蒋乐平研究员发现了上山遗址。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境内,面积2万多平方米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浦江博物馆联合对上山遗址进行第1期发掘。上山遗址发现了居址、墓葬、环壕等遗迹出土的文物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 。上山遗址发现了夹炭红衣陶片,上面有稻谷的痕迹。 2006年5月25日,上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18日,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上山文化遗址分布 截止2022年,总共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1处。主要分布在金华和衢州。上山文化遗址部分进行了考古发掘。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上山文化分早、中、晚三大期。 上山文化早期1万年左右(最早的距今11400年);中期9000年左右;晚期8400年左右。 上山遗址分布于河谷盆地边缘的山前台地,遗址普遍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定居聚落。上山遗址中期出现了有规律的排柱式房址,早期也出现了较多柱洞遗迹和带沟槽基础的房址。 上山文化分期及年代 上山文化遗址按照年代可以划分为:早期、早中期、早中晚期、中期、中晚期几种类型。上山文化遗址是中华先民留下的最早遗址群(惟一)。上山文化人来自来自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也有的来自道县、桂林。他们同根同源。 上山文化跨度三千年。说明早期受到人口瓶颈的制约。 上山文化不但有陶器、而且发现了1万年前的栽培稻遗存。上山文化展现的是中华远古的一段史前文明。改写了中华文明的历史! 上山文化遗址聚落群,主要分布在以金衢盆地为中心的钱塘江上游及附近地区。上山文化分布最密集的是永康和义乌,义乌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有六、七处。义乌桥头遗址还出土了九千年前的彩陶。 小黄山遗址 上山文化最东边的一个遗址是嵊州小黄山遗址。这是一个贯穿早中晚始终的遗址,也是上山文化遗址面积最大的一个遗址。我们认为,嵊州小黄山人最早迎来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 小黄山遗址出土石磨盘 上山文化遗址的共同点是都有陶器和石磨盘。也就是说,他们有了原始工业,也有了原始农业。具有了人类文明起源的两个标志。 我们的研究认为: 1、上山文化距今11400-8400年,这是唯一的一个贯穿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遗址群。我们将其称之为上山时代。 2、以上山文化为源头的江浙文化考古文化有一个完整的谱系!上山文化是唯一的一个贯穿中华文明起源始终的考古文化谱系! 上山时代 附图:https://weibo.com/ttarticle/x/m/ ... 9&_wb_client_=1 |
有关《中华文明探源》的视频 《中华文明探源》一(缺) 《中华文明探源》二(缺) 《中华文明探源》三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 ... ;apptime=1716096303 《中华文明探源》四 64 饕声缘(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OyeHIY6waGAou5K http://xhslink.com/kAVx8J,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中华文明探源》五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 ... ;apptime=1716286941 《中华文明探源》六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 ... ;apptime=1716325186 《中华文明探源》七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 ... ;apptime=1716459811 |
《中华文明探源》一(补缺) 创建时间:2024年5月26日(星期天) 上午9:23 | 分类:未分类 | 字数:91 | 另存为... | 打印 | 添加到日历 《中华文明探源》一 【紫城探源详解(1)中华之源#中华文明探源】https://mr.baidu.com/r/1jMsyBRFsaY?f=cp&u=abe81e18fd362c17 |
中华文明演进的七个不同阶段 2024-05-26 19:33河南 听文章:让阅读更简单 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国家层面进行了“夏商周断代”、“中华文明探源”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工程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先生认为: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依据田野考古和分子人类学等的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认为,中华现代人类连续不断的历史仅有4-5万年;文明演进的历史有1.1万年;文化兴起生发的历史有7000-8000年;国家文明的历史有五千多年! 我们的研究还认为,中华现代人类的根在珠江流域,中华现代人类在桂林、柳州、来宾一带有一个远古祖源地!中华文明并非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是一个从一元到多元,再到一元的过程(一元-多元-一元)!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从一元到多元 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田野考古成果,特别是结合分子人类学对于新人(我们现代人类)的概念,我们的研究发现,全新世开始之后(距今11000年),蜗居在南方远古祖源地(新仙女木事件中幸存)的中华现代人类的先祖,开启了文明的进程,他们开始沿着岭北中线向北迁徙,其迁徙过程和文明演进过程大约经历了七个不同的阶段。 中华文明演进七个阶段 这七个不同的演进阶段分别是:远古文明、上古文明、古国文明、王国与王朝文明、王朝(帝国)文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 (1)、远古文明: 距今11000-7000年(四千年孕育期) (2)、上古文明: 距今7000-5000年 (3)、古国、方国文明: 距今5000-4000年 (4)、王国、王朝文明: 距今4000-先秦(王国文明与王朝文明并存) (5)、王朝文明(帝国文明): 秦朝---鸦片战争 (6)、工业文明: 鸦片战争---20世纪末 (7)、现代文明: 20世纪末至今 中华文明演进七个阶段及标志 全文链接: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 ... m%22%3A%22bjh%22%7D |
考察彭头山文化遗址 彭头山文化:澧阳平原的早期文化! 澧阳平原的新石器时代可以追溯到至少距今13000年前。 在澧县宋家岗,曾经发现了形态相当古老的陶片,碳-14测年,距今13000年。在临澧县的竹马、八十垱遗址都发现了类似的陶片。 继之而来的新石器文化是彭头山文化。彭头山文化的上限为距今约11000年,下限为距今8300年,这是考古正式命名的湖南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彭头山文化 距今约:11000-8300年 彭头山文化三个类型:彭头山类型 城背溪类型 黄家园类型 彭头山文化18处遗址:彭头山遗址、澧县八十垱、临澧杉龙岗遗址、城头山遗址、杉龙岗遗址、鸡叫城遗址、宋家岗遗址、苗儿岗遗址;宜都城背溪(若干处) 澧阳平原是远古人类北上的第一个驻足点。从而他们所留下的文化遗址往往带有驿站性质!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彭头山文化有十七、八处。其中彭头山与八十垱两处重要聚落遗址经过正式发掘。 考古发掘显示,彭头山文化时期,人类已经开始了稳定的定居生活,人们在河流附近的岗地上营建房屋,房子多为圆形,非常简陋,属于窝棚之类! 八十垱遗址发现了人工开挖的早期环壕,它与自然河道贯通,这种垣壕起护卫的作用,是聚落稳定持续发展的保障。 在八十垱的壕沟和河道里还发现了大量的水稻,这些水稻具有栽培稻的基本特征。 陶器、农业、定居正是远古人类迈开文明步伐的重要标志! |
两湖平原包括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 我们把彭头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南方支点。在澧阳平原星罗棋布的史前遗址群中,彭头山不是最出名的,也不是年代最久远的。追溯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它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辉! 在彭头山,考古人员捕捉到了9000年前人类的生活轨迹,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聚落。考古人认为,彭头山人不断向北方扩张,一直将势力范围扩充到那条世界著名的、汹涌澎湃的大江岸边。并在那里形成了“城背溪类型”,有学者将其命名为“城背溪文化”。与此同时,他们还向南扩张到达了洞庭湖沿岸,形成了“黄家园类型”。 我们认为,“城背溪文化”和“黄家园类型”并非真正是彭头山文化人自身的扩张,很有可能是来自大本营(或上山文化人)的后继者。 C-14测定彭头山文化为距今9100-8200年,如果算上彭头山文化早期的宋家岗遗址、临澧竹马遗址,上限距今应该超过1.1万年。 澧阳平原的早中期文化人有的直接来自远古大本营,有的是岭北东线的上山人、跨湖桥人,他们转道回来曾在那里驻留或歇脚,也有的是从云贵高原经沅水流域转道而来人的歇脚点。 在洞庭湖地区,以彭头山文化为源头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已经形成,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已经为它们列出了谱系: 彭头山文化(城背溪类型、黄家园类型)→ 皂市下层文化→ 汤家岗文化→ 大溪文化→ 油子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 石家河文化→ 商周文化。 以彭头山文化为源头的洞庭湖平原的考古文化谱系,反映着这一地区古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 |
补/《中华文明探源》二 60 饕声缘(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7cBDSteL3JNRCl6 😆 http://xhslink.com/KWrF8K,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中华文明探源(8) 23 饕声缘(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FAMCiHx6f7sB6y1 http://xhslink.com/cCAG8K,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中华文明探源(9) 37 饕声缘(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BQiz6zz9h0iQrUA http://xhslink.com/Ly4G8K,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中华文明探源(10) 41 饕声缘(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9ECV2JDVTHSTHOe http://xhslink.com/fY1D8K,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中华文明探源(11) 56 饕声缘(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TaV308Ug6oHAHyg 😆 http://xhslink.com/DjRD8K,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中华文明探源(12) 57 饕声缘(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9eZUJhOai4zUU5k 😆 http://xhslink.com/gPDsyL,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中华文明探源(13) 37 饕声缘(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WqpM1MPz9U1J53M 😆 http://xhslink.com/1CfdpL,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中华文明探源(14) 89 饕声缘(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Ln1ygZdtXGeZ8c6 😆 http://xhslink.com/uZSryL,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中华文化探源》(15) 33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hc7jHLBmk8wTxnF 😆 http://xhslink.com/BN0EOL,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中华文明探源(16) 35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gfmZetKiIZINd3D 😆 http://xhslink.com/kXX37L,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中华文明探源(17) 28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lhgzhHWmYSgx94N http://xhslink.com/58QCaM,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中华文明探源(18) 51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xVKrzxS3m9MPkS7 http://xhslink.com/LienoM,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中华文明探源(19) 63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O2WpTIz0yoZd9yG http://xhslink.com/cZwnCM,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中华文明探源(20) 64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bt1IfYlrgwwT4dV http://xhslink.com/n1OcEM,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王巍 视频链接 https://m.toutiao.com/is/i62QBd3N/ 对话首席专家王巍,聊聊中华文明探源那些事儿 - 今日头条 王巍,1954年5月出生于吉林长春,中共*党员,考古学家, 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王巍于 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后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 1995年1月获得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7月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7年8月晋升为研究员; 1998年—200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199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2002年当选为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 2006年—201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2011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17年12月任河南大学古代文明中心主任;2022年入选《中国新闻周刊》“年度学者”。王巍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东亚地区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等。 上一篇 下一篇 |
紫城探源详解(1) 10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VSuGquiRMAslr5X http://xhslink.com/a56NkN,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紫城探源详解(2) 50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BCN1SoNlf9VCYl1 http://xhslink.com/eCCRnN,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紫城探源详解(3) 49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S0Z46zDJGCIiqQM http://xhslink.com/NjTsJN,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中华之源》揭开中华文明起源万古之谜! http://www.chinagjss.com/culture/rwfq/2024-06-30/1108.html |
紫城探源详解(4) 23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6xiEe9CiBzV3afH http://xhslink.com/nFgT7N,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紫城探源详解(5) 6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eIEmJ3JUkoxFFw9 http://xhslink.com/fhST7N,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紫城探源详解(6) 15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pExeN4CscctvoGN http://xhslink.com/g1dU7N,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紫城探源详解(7) 68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sD1F5IjoI89vZK2 http://xhslink.com/awoU7N,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紫城探源详解(8) 38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3jbmLawzNwtde9u http://xhslink.com/3JQCrO,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紫城探源详解(9) 47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uPVKFnzZ9s6RpbF http://xhslink.com/YhIBrO,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紫城探源详解(10) 62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xtHREOgXjjGyUWV http://xhslink.com/MQ8edP,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紫城探源详解(11) 3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wlTd4QdRFhJrVtg http://xhslink.com/AUJhdP,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紫城探源详解(12) 11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kXLvUXwE6P3G0an http://xhslink.com/dnVhdP,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紫城探源详解(13) 50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FhrcpPEdebVfhrw http://xhslink.com/mdcidP,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紫城探源详解(14) 25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9djeCHKRqcNbVca http://xhslink.com/ximidP,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紫城探源详解(15) 93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lF9nhXYYqeHXpXU http://xhslink.com/0R0KOP,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紫城探源详解(16) 52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RVu1iGJHDOSBBbW http://xhslink.com/aAVmhQ,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紫城探源详解(17) 47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0wq9wtN0r0VAFPi http://xhslink.com/yjUlhQ,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江浙地区的文化谱系(1) 17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2Z3lviO6Su9U1li http://xhslink.com/m8c8IR,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江浙地区的文化谱系(2) 54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OkUOA4TCbTGgxe4 http://xhslink.com/89J8IR,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紫城探源详解(18) 41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oURjZXtbk2645sE http://xhslink.com/M2nElQ,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
江浙地区的文化谱系(3) 78 紫城-赵海均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dbIqOnDW7I26H0F http://xhslink.com/mYyQ0R,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