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通行本周易卦序逻辑研究重要节点

发布者: j_ming | 发布时间: 2025-6-22 09:13| 查看数: 3514| 评论数: 8|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23 19:11 编辑

通行本周易卦序逻辑研究重要节点
J.M.九宫格

ls05.png

通行本《周易》卦序的认定逻辑,本质上是一个精妙融合数理哲学与符号演绎的严谨体系。它以易学数理(象)以及义理的深度交融为依托,从基础概念逐步推演拓展,最终构建起一个逻辑严丝合缝、自成一体的完整体系。

这一体系以卦理对称原理为基石,借助特定演绎法则的逐层推演,形成了一个独特且闭合的自洽符号系统。其核心原则主要涵盖卦理三重对称与数卦相契这两大关键方面。

卦理三重对称原则中,于易平方制式的框架之下,六十四卦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几何对称性。具体而言,所有相错(即阴阳爻完全相反)的卦对呈现出中心点对称的关系;所有相综(即六爻顺序整体颠倒)的卦对则以主对角线为对称轴;而所有覆變(即先六爻颠倒,再阴阳爻变化)的卦对则以副对角线为对称轴。这一原则着重凸显了卦理本身所具有的几何层面的对称特性。这种对称性并非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美感呈现,更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意蕴,体现了宇宙万物之间微妙的平衡与和谐关系。

数卦相契原则着重强调卦理几何与数理几何(例如“0”起始自然数矩阵所具有的“逢9倍7”特性)之间的紧密契合。这种契合确保了卦序在数理层面的合理性,使得卦序不再仅仅是一种符号的简单排列,而是与自然规律和数学原理相互呼应的智慧结晶。通过数理与卦理的动态融合,二者协同作用,构建出一个“三位一体”的序构模型,在多维辩证中完成了对通行本卦序合理性与完备性的最终认定。


该卦序认定体系的逻辑链具有显著的特点,共包含18个关键节点,并被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聚焦于解决特定的问题。

起步阶段,主要引入传统模型以及基本的对称概念,为后续的研究奠定起码的数理基础。这一阶段就如同建造大厦的基石,为整个体系的构建提供基底的支撑。

基础阶段,致力于构建全新的研究范式,突破传统先天图的局限,实现卦理与数理的深度融合。这一阶段是对传统易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卦序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统筹阶段,秉持整体均衡与对称的思维理念,对体系的布局进行整合,并定义宏观结构,以确保体系的整体协调性。这一阶段犹如指挥一场交响乐,让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自洽阶段,通过形态演绎与闭环模型的构建,保障体系内部规则的一致性,避免出现逻辑矛盾。这一阶段是对体系严谨性的严格考验,确保卦序在逻辑上无懈可击。

进阶阶段,进一步深化卦与卦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步形成高维模型,提升体系的深度与广度。这一阶段如同攀登高峰,不断探索卦序背后更深层次的规律。

升华阶段,将多视角(数、象、义理)进行统一,达成体系的完备性,实现从多个维度对卦序的全面解读。这一阶段是对卦序研究的升华,使人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卦序所蕴含的智慧。


最终,该体系凭借严谨的逻辑推演,有力地证明了通行本卦序的合理性与完备性。这一成果以“中华易环”(中式莫比乌斯环)的形式呈现,生动地实现了数、象、义理等多视角的有机统一。“中华易环”不仅仅是一种图形表达,更是对易学智慧的深刻诠释,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为理解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邵雍的先天方图到中华易环的终极形态,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以及对宇宙的深刻洞察。这一卦序认定体系为易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思路,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领略到易学这一古老智慧的魅力与价值。

最新评论

j_ming 发表于 2025-6-22 11:34:54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23 14:38 编辑

节点1:邵雍六十四卦方图相错卦对顺序码关系特征(65互补)

ls12.png
处理:分析邵雍方图中相错卦对(如乾与坤、坎与离)的顺序码(位置编号),发现其和恒为65(64卦总数+1),体现数理互补性。
输出:相错卦对的“65互补”特征,
输入到节点3。
作用:提供初步数理框架,
作为研究卦码系统的切入点
j_ming 发表于 2025-6-23 05:52:09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23 14:39 编辑

节点2:通行本卦序非覆即變卦对序码关系特征(两两相耦,奇在先偶处后,非覆即變)

ls11.png
处理:解析通行本卦序(始于乾、坤,终于既济、未济)的卦对结构:两两耦合(64卦成32对),每对“非覆即變”(覆卦或變卦关系),且奇数序位卦在先、偶数序位卦在后(如乾1、坤2)。
输出:卦序的“非覆即變”耦合规则和奇偶序码特征,
输入到节点3。
作用:定义卦序基本特征,
作为研究序码系统的切入点
递进:节点1的“65互补”与节点2的“奇偶耦合”需整合。
j_ming 发表于 2025-6-23 10:50:42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23 14:39 编辑

节点3:兼顾相错卦码关系与相综序码关系的特别幻方(规范的65互补形态和奇偶耦合形态)

ls13.png
处理:创建“特别幻方”(数学矩阵),融合节点1的相错关系(65互补)和节点2的“非覆即變”卦耦关系(奇偶序码),实现“卦码-序码”整体均衡形态规范化、一致性。“特别幻方”对折两次形成4阶幻立方,65互补者3×3×3对顶,先奇后偶相邻者3×3×2(4)对顶。
输出:兼顾相错和相综的幻方模型。
作用:解决起步阶段矛盾,输出到后续阶段接受成对子系统的自洽
验证。32对相错卦对是卦码子系统的特征,32对非覆即變卦耦是序码子系统的特征。
关键:此幻方是“数卦相契”的雏形,为突破邵雍范式铺路。

j_ming 发表于 2025-6-24 14:14:27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26 06:30 编辑

节点4、易平方图素图一一王易方先生网络发布(相综小横图坐标系,卦理三重对称,突破邵雍先天图范式)

ls15.png
处理:王易方提出“易平方图”(素图),呈现相综“小横图”作为纵横直角坐标(坤为原点),达成“卦理三重对称”(相错/中心点、相综/主对角线、覆變/副对角线),超越邵雍先天图的单一对称。
输出:素图模型,相综“小横图”直角坐标系下的三重对称。
作用:提供新几何框架,输入到节点5。
j_ming 发表于 2025-6-26 07:17:11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26 10:47 编辑

节点5:位爻系数一一类二进制,阴爻无差别(成就素图契合自然数顺序,凡六0,六爻内敛)

概念阳有六等、阴无差别、六爻内敛、两段倍增。
表达式8/上九;16/九五;32/九四;4/九三;2/九二;1/初九;0/凡六

处理:为易平方素图引入“位爻系数”(爻的数值化),建立卦值、卦码概念:阳爻权数因爻位而异,阴爻无差别皆“0”,卦象契合自然数顺序(0到63),“凡六0”指全阴爻收敛于起点,“六爻内敛”强调卦象内在的和谐性。
输出:数卦契合的系数系统,素图与自然数一一对应。
作用:实现“数卦相契”原则,输入到节点6。
关键六爻内敛、类二进制,实现素图形态与自然数顺序的契合。

j_ming 发表于 2025-6-29 17:31:34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30 10:29 编辑

节点6:数卦相契概念一一“错综覆變”三重对称与“逢九倍七”对应关系的发现

概念:阳有六等、阴无差别、六爻内敛、两段倍增。
表达式:8/上九;16/九五;32/九四;4/九三;2/九二;1/初九;0/凡六

处理:在素图基础上,发现“数卦相契”具体化:在易平方制式下,所有的相综卦对卦值和9的倍数、差7的倍数;所有相错卦对卦值相对63互补;所有的覆變卦对卦值和7的倍数、差9的倍数;所有八个中正卦(主对角线)都是9的倍数;所有八个错综一体卦(副对角线)都是7的倍数。
卦符方阵与卦值方阵三重对称架构完全重合。
输出:数卦相契的量化原则。
作用:为统筹阶段提供核心原理。
递进:节点5的位爻系数使此发现成为可能。


j_ming 发表于 2025-6-30 17:49:34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30 18:06 编辑

节点7:整体均衡思维下的卦理对称一一三轴幻方(三轴架构,经综纬错,主卦居中,乾坤领衔)

ls01.png
处理:将输入图扩展为“三轴幻方”(一纵两横两中心):横轴为纬线(综卦对称轴)、纵轴为经线(错卦对称轴)。16主卦居中(位置对称),确保卦值均衡布局,继承易平方三重对称特性,形成非覆即變卦耦规范的平直走向。
输出:三轴幻方框架,实现“经综纬错”的卦理对称。
作用:提供均衡布局基础,输入到节点8。
关键:呼应节点6的三重对称,但添加空间维度。

j_ming 发表于 4 天前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7 18:15 编辑

节点八:错综覆變与群、联布局一一格局方图(维继三轴幻方框架,兼顾卦理群、联布局,六'四步移守则)

ls15.png

处理:在三轴幻方上,规整“群、联布局”:“群”指卦理群组(易平方图中十字交叉的两个卦联)、“联”指非覆即變齐全的卦对组合。应用“六十四步步移守则”(三轴幻方到周易格局总共移动步数),确保群联相嵌关系与易平方图中一致。
输出:格局方图,整合对称与动态布局。
作用:锚定六十四卦,规范卦序序列的宏观路标(主卦)和微观路径(卦耦),输入到节点9。
递进:节点7的三轴框架被具体化为可操作布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