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39|回复: 1

[中国古代史] 也說子弹库楚帛书中的“田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4 12: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bh1947 于 2011-6-24 12:07 编辑 # Q  m6 B) M1 k, Y' {

, Z9 f; K1 A  X6 i1 T: j

/ @# J3 H5 W* [* W, X6 K也說子弹库楚帛书中的“田漁=”
, \9 N$ j  W* Y! o' s
4d399bban93d477375463&690.jpg
4d399bban93d4f5d1178f&690.jpg
                                                  
                                     [渔]9 c: @: ~2 z5 q0 ^

3 ^7 ^9 {2 ~8 C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乙篇》在讲到庖犧的时候,有段文字作“氒田渔=,……”。李零先生认为读为“氒田渔,渔……”(《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六四页),这是以为重文号“=”重的是“渔”,其实重文号“=”重的是“田渔”,即“田渔=”。这段文字应读为作“氒田渔,田渔……”。. e' A3 P, R  x9 I! Y
裘锡圭先生指出:“秦漢時代的書寫習慣,還有一點應該注意,那就是表示重文的方法。在周代金文裏,重文通常用重文號“=”代替,而且不但單字的重複用重文號,就是兩個以上的詞語以至句子的重複也用重文號。秦漢時代仍然如此(就抄書而言,其實直到唐代都還常常如此)。……知道了古人表示重文的習慣,就可以糾正古書裏與重文有關的一些錯誤。”
* A, o5 b  |& b6 Q8 M
5 _/ z) D/ {) }4 v8 X裘先生说得很有道理。准此,我以为那段文字应读为作“氒田渔,田渔……”。这“氒田渔=”中的第二个“田渔”连下读,还有下文。除此,我尚有一个揣测,那就是这“田渔=”,可能就是“以田以渔”。
3 i. w0 ]9 q2 J+ }6 h! ^5 O8 [# t《易·系辞下》:“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高亨先生在“以佃以渔”下注:“《释文》:‘佃本作田。’《集解》本作田。田佃古通用,猎也,捕鸟兽也。古代捕鸟兽亦常用网罗。渔,捕鱼也。”(《周易大传今注》五○六页)“以佃以渔”,古本作“以田以渔”。即《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乙篇》的“氒田渔=”。
: m6 d+ h/ y$ Y& x. T2 l3 |
7 w4 |+ r! @2 E1 g, D# M“渔”字本从“氵”。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乙篇》中,这“渔”字其左半是“亻”,将“氵”旁写作“亻”旁。而这个由“氵”旁而来的“亻”旁,后来又类化成了“卩”。0 D# R4 l- \+ v  t0 v! I& ~

$ R4 K" V  m2 E! Z0 i% L佑仁先生在《談〈姑成家父〉兩個罕被留意的「魚」字》一文中指出,《姑成家父》简8的所谓“鱼”字,其左半的“亻”旁类化成了“卩”,这个所谓的“鱼”字应是“渔”字。此说可备一家之说。
0 X8 m1 W) A8 f7 T8 Y) {7 }3 z0 L: A8 d/ N' s7 e& J# F8 f
楚简、帛书中常将“氵”旁写作“亻”旁,诸如“溺”、“渔”等字。佑仁先生举出《姑成家父》简10的“溺”字,帛书中的“渔”字。这个由“氵”旁而来的“亻”旁,又类化成了“卩”,《姑成家父》简8的“渔”字左半的“亻”旁便类化成了“卩”。+ T. X7 O, H% y* K" n

2 C  Y$ ]) L7 P, y! A9 {: Q3 D! \我以为,楚帛的字[],所从“人”旁,只是写成“尸”(夷)形的“人”旁,而不是“弓”旁。- ?7 u! r$ I& \

$ f9 Q4 S0 v+ k1 D7 B
5 V- m8 z( K% B9 w7 F& I  B# i3 Z: h附:- Y# h7 T( ^6 n
一、其实重文号“=”重的是“田渔”!“田”与“渔”相连为文,稍后的文献中就有例子。《汉书·律历志下》:太昊帝,《易》曰:“炮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
+ H) h( s' R; z* X; Z
6 v& j2 y, ?" a" s* V二、有人把楚帛的字[],改釋作“從魚從弓,以弓射魚,魚亦聲。” 我以为“把楚帛的字[],改釋作從魚從弓,以弓射魚,魚亦聲,”尚需进一步讨论。楚帛的字[],所从“人”旁与楚帛书中的“伐”、“伥”、“像”三字所从“人”旁一致,而与“亡章弼弼”的“弼”字所从的“弓”旁不类!0 u' h, ], M) s: x8 i$ K! @+ P

. s" j/ N8 Y- ]& j& f" N( A: z+ B三、我以为,“楚簡中「弓」、「人」”并不是“常常根本就是混同了”,只是有些“人”旁与“弓”旁相类而已!还是能区别的!倒是“人”旁与“尸”(夷)旁有时真的相混了!《包山简》中,“作”(上作下又)字,简12作“人”旁,简221的“人”旁类似“尸”。“凥”字,简238作“尸”(夷)旁,简10的“尸”旁类似“人”旁。而这些类似“尸”(夷)旁的“人”旁或者说写成“尸”(夷)旁的“人”旁,只是十分的像“弓”旁,而不是“弓”旁!是写成“尸”(夷)形的“人”旁,还是“弓”旁,在一个具体的字中,可以从它的字形的演变历史中得到判断!
+ M* Z. ]4 b8 l8 i" r# N  t楚帛的字[],所从“人”旁,只是写成“尸”(夷)形的“人”旁,而不是“弓”旁。+ s/ g1 g# P! s3 o; E6 {) O

$ c! Q# L; T* G' x# g+ A说明:1 K2 ~% ?- A( B0 T) V. G, `1 F
楚帛书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宽46.2厘米,中心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段文字,一段13行,一段8行,可分为甲、乙编。四周是作旋转状排列的12段边文,其中每三段居于一方,四方交角用青、赤、白、黑四木相隔,每段各附有一种神怪图形。另外帛书抄写者还用一种朱色填实的方框作为划分章次的标记。全篇共有900多字,考释论著甚多,但各家注释则有差异。甲篇文字最多,作者特别强调“敬天顺时”,上天的神帝被描绘成具有施德降罚本领的命运主宰。所谓“惟天作福,神则格之;惟天作妖,神则惠之。”这种思想显然是战国以来的“五行刑德”思想之所本。乙篇主要是讲神话,但并不是孤立地讲神话,而是与甲篇互为表里,作为甲篇所述神秘思想的背景来讲的。丙编是边文12章,每章代表一个月份,略述该月宜忌,如某月可不可以嫁娶,某月可不可以行师用兵,某月可不可以营筑屋宅等等。各月都附有一种神怪图形。丙篇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阴阳家的“术数”之学,专讲占星、堪舆、卜筮等迷信活动。
9 J/ J. J. X& e  B  @" w$ o, _. C

( G2 m) I6 m- L. u4 w# k2 p+ e! V# y* C( \; S) o" J

0 [) d6 B& C5 E8 |5 f) r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0 13: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楚縑帛書.jpg

1 \) \; b% Y0 ]! }: N% G( b8 ~# C+ ]
貢獻一張清晰一點的圖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