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曲水流觞

[对联楹联] 【佳联赏析】添加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挽王湘绮
  廿一史林苑争传,若论系出文中,魏晋六朝无汉学;
  四十载云龙相逐,敢曰耻居王后,江河万古愧唐贤。(叶德辉)
  【王俨思评】上半推崇王在学术上之成就。下半“耻居王后”即初唐四杰中杨炯语“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江河万古愧唐贤”用杜甫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在推崇王氏之同时,亦表现出自己身份,不卑不亢,可谓得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9: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挽刘半农
  十载奏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
  【史 鹏评】刘半农赴法留学时,在轮船上写了一首怀念祖国的诗——“教我如何不想他”,后来作者为之谱曲,遂成风靡一时的名曲。此联对仗工稳,于通俗易懂之词中,道出了十年合作,一往情深的真挚友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9: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挽林母
  未免有情,夫婿痛添双鬓雪;
  其何能忍,老姑衰似一灯风。(熊国屏)
  【熊东遨评】逝者为人如何,联中无只字提及。笔落处但见生者心碎神怆,情不能已。此反衬法也,正显出林母生前佐婿孝姑之贤德。“双鬓雪”表夫婿,见贤卿独去我何堪之惨;“一灯风”状老姑,有黄梅不落青梅落之悲。上联正说,下联反说,俱恰到好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9: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杯”征联大赛综述(高中昌)
  
  一等奖
  执政为民,守法奉公官底线,前车有鉴可看清?褒贬千秋誉,正邪百姓秤;
  洁身葆节,防微杜渐史箴言,后事之师曾记否?贪廉一念间,荣辱两重天。(福建 邱镇疆)
  本联以“执政为民”起笔,引领全篇,虽属政*治熟语,但其提纲挈领,兼居高临下之势,不显得分毫庸弱。“守法奉公官底线”紧承其后从而荡开联路;“前车有鉴”乃承上启下之笔,为“百姓秤”做了铺垫。行联似曲涧回湍,成自然之势。下联则以人生小我行笔,特别摘取“治史箴言”与“为官底线”之句入联相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两语之出,虽非同处,但两千多年来,人们愿意择而联用,是因其言辞简约,喻义隽永;作者引来分缀于上下联中,既能联意相承,又各具其独*立的内涵,不能不令人赞美。再将“贪廉一念间,荣辱两重天”置于联尾,犹似两记硕大的感叹号,既是自叹,又是警人。虽是引用之语,有圭璧相配,尽可为本联生色。总观全联,纵分萦带,联意相衔,遣词错落有致,行笔宛而贯通,且各自首尾呼应,清晰明了。既有婉言忠告,又有当头棒喝,这也正是其真情之所在。唯“百姓秤”作为“尾三仄”入联,实为其憾,经评委斟酌再三,因其为广用名词,入联来难避其忌,故而带着稍许遗憾推之榜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9: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杯”征联大赛综述(高中昌)
  
  二等奖
  风骨写人生,秉正不邪,百事澄明心境阔;
  清廉知品格,鞠躬尽瘁,一官归去口碑香。(山西 乔中兴)
  褒扬操守是常见之题材,在太原乔中兴先生笔下,却写得清超脱俗。上联修为于内,“风骨”起兴,“人生”随之出焉!“秉正不邪”乃人生准则,准则在握,自可“百事澄明”,“澄明”二字,直入心境。下联则经营于外,“清廉”领衔,“品格”至也。“鞠躬尽瘁”为品格之高标,联尾一个“香”字,回应全联,着墨不多却无所不至。上下联各有侧重而又相互关联;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有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郁郁真气,昭然其间。尤其明快朴素的语境,清新健康的情调,更使该联特色颇具。擢为二等,信不谬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9: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杯”征联大赛综述(高中昌)
  
  二等奖
  夫讲廉,妻助廉,子承廉,争当两袖清风使;
  国惩腐,企防腐,家拒腐,成就一身正气官。(山西 马慧明)
  行联处着重突出“贪廉”二字,故而一叠再叠,并分别以三个各具特色的动字前缀,使本来处于宾语位置的“贪”与“廉”自华其彩采。上联“讲廉、助廉、承廉”用语和婉,重在人性的揄扬;下联“惩腐、防腐、拒腐”遣词肃穆,重在社会性的延伸。于谋篇则采用先分后总之手法;上下联三个主谓宾结构的小句,既并列又递进,并于联尾的“清风使”、“正气官”因果承袭,自成体系。立意则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分而不散,总而有致,是为佳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9: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杯”征联大赛综述(高中昌)
  
  三等奖
  官品如空谷幽兰,经春寥冬寂,愿留清气千般雅;
  政风似远山红叶,历夏曝秋霜,不改痴心一片丹。(山西 陈小春)
  “空谷幽兰”向来被文士们多方引喻,是人品高雅之象征。陈女士在以廉政为题材的楹联中,别出心裁将其引而扬之;更以“远山红叶”拈来与之相对,从意境到字词,工稳缜密,天造地设。须知“远山红叶”正是从播遍全国的歌颂原巴江县纪委书*记王瑛的电视剧调引而来,从而使其盈然新意不绝于全篇。两个引喻稳置联中,各自承前启后,述因论果,其真挚之情确似从肺腑中流露出来。唯上联尾之“千般雅”三字似有词不达意之憾,择取其优,选为三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0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杯”征联大赛综述(高中昌)
  
  三等奖
  民心是秤,党心是砣,公正作星衡政绩;
  明月为章,清风铺纸,廉洁揿印做青天。(河南 朱其亮)
  此联不用典故,不加藻饰,更没有人云亦云,而是酌事而取类,引喻而生采,展开一路笔墨。俗语说得好“百姓心中有杆秤”,这里“民心是秤”斩钉截铁,稳居联首。随后“党心”“政绩”皆为“民心”所设。尤其各自所属的位置,再联系其关系所在,更显示出作者查理入微,感受细腻的创意本能。下联所引用的“明月”“清风”乃至“青天”,这些无一不是人们心目中最具清正廉明的象征。尾句“廉洁揿印”极具形象,于上联“公正作星”共为返虚转实之笔。用物以比理,理定而词谐,全篇喻事自然,比兴得体,真可谓“咀嚼无滓,久而知味”之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1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杯”征联大赛综述(高中昌)
  
  三等奖
  担肩头大任,臻天下长春,莫使锤镰丢本色;
  盈袖底清风,壮胸中正气,愿将岁月付人民。(山东 张贵祥)
  该联贵在立意,以十分充沛的感情,一气呵成之笔势,使郁勃之气,慷慨之音充溢全联。其上联以“担”字为领,贯气于先。更以“臻天下长春,莫使锤镰丢本色”为己任,蓄力在后。此任可谓大矣!下联以“盈”字开笔,“清风”起兴,壮引胸中“正气”,“愿将岁月付人民”一语明的。全联用语大气磅礴,干净利落,真气、正气无处不在。无穷余味溢于言外,是为佳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1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杯”征联大赛综述(高中昌)
  
  三等奖
  巴山红叶女儿身,丹忱凝毅魄;
  铁骨柔情家国志,大爱铸丰碑。(山西 李靖)
  在本次征联中,各地联家纷纷以古今廉政典型命题赐作,其中陈女士为巴江县已故纪委书*记王瑛同志撰联,获得三等奖。联中巧用熔裁之笔,单比寥寥十余字,兴比赋俱到,且文字绮丽,意蕴沉潜。尤其能较好地应用大落差手法,上联情归“毅魄”可表其壮;下联笔驻“丰碑”堪呈其伟。试看如此壮伟之慨,竟由一个小小“女儿身”演化而来,而且做到首尾周密,表里一体,诚然独到之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17: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省纪念关公诞辰1850周年全球华人征联大赛获奖联点评 
  一等奖
  帝也嫌轻,圣也嫌轻,忠勇难量,横天一义山河小;
  古而推重,今而推重,时空不限,悬史千秋日月同。(湖北 曹克定)]
评:既称“一等奖”,便以“一等奖”严要求“度量”之。古今诗词通病之一,是言“善恶不美丑”往往趋极端,以此联贯之,似乎也能挂“孔子”之名。
    其二,联过于工对,而结构不紧凑,如削减为:
    帝圣嫌轻,忠勇难量,横天一义山河小;
  古今推重,时空不限,悬史千秋日月同。
    其意境照样成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1: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粹网对联区循环赛第三轮第二场评选结果及点评(赣鄱哪吒)
  
    一等奖:凉月
  
  逸世自酣觞!倾明月千尊,不呼尘客
  遇春惟托醉,披秋霜一袄,还上陶家
  
  点评:写菊之作多如牛毛,即要与它花有别,还要不落俗套,并非易事。读此联神姿清逸,不多析而人自醉,颇见风流手段。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同样的菊元素,巧妙重组,赋菊格与天地交流,与独有的人文契合,其脉简约而绵长,其味缓缓见香,其性超拔而含蓄,其意斩钉截铁。本联精雕细刻,上联重意,下联重字,有别而相合。发动时直指人心,收尾时回味无穷。对仗上见机心,比如尘与陶相对。是为佳作。唯有一问,遇春惟托醉,惟否?不过用艺术的角度理解,时节只是一个符号。
  
  二等奖二名:
  
  作者:黑风寨牛丑
  
  初开见骨
  一怒杀秋
  
  点评:“我花开后百花杀”属黄巢所吟,其时代烙印很深,用意在于反抗精神。本联的重点在于下联,此杀若彼杀乎?黄句是杀花,本句是杀秋,短联中重在一字见精神,秋的意象宏大。沿此脉络,可以推导出菊之生命力旺盛。怒字用的很传神,心为之一振。所谓初开见骨,同样铁骨铮铮,和下联彼此呼应。按理秋花皆有骨,杀秋则赋于菊之独有魅力和地位是也。短联很难写,往往让人不知所云何物,或是内容干瘪。而写菊重在精神的表现。看了本联不由生出多说何用之感。
  
  作者:玉笛流香
  
  不意惹春风,知己谁同?想李易安情伤梦草,柔襟更比黄花瘦
  何尝输素志,孤标兀自,效陶元亮寄酒田篱,姿骨犹甘寒蕊清
  
  点评:短联不好写,难在内敛而有爆发性。中长联同样不好写,难在要避免繁冗气滞。再看本联,属五四七七句式,按理后两分句应尽量避免字数相等。然实际读时,一气呵成,并无滞感。联长之症多炫耀才笔,好的中长联是心动意到,字多少仅为手段,从内容上看本联还是增删不得。总体上还是条理分明,上联重在以菊为载体,述凄婉哀怨之情,下联则是脱俗出世情怀。两处拉入皆为常用,然因了作者用词上的情绪化而合情合理了。只是本联细节处理不够充分,输素声近,对仗随意,梦草于李清照之出处我不太明了,下联效字也将所述洁者转为五柳,是为含糊。而在结句上也导致逻辑有些混乱等等。好在本联在风格上与它联不同,驾驭也算得当。
  
  三等奖三名:
  
  作者:水之右
  
  一径金黄杀百色
  半篱清气傲三秋
  
  点评:本联同样是从杀字上投入感情,不同的是实写分明,这突现了作者对菊表现的犹豫心态,过虚怕游离,过实怕无意趣。优点在于主题鲜明,逼人眼球,但是很难入心。也正是实写的事倍功半所致。
  
  作者:一壶淡酒
  
  一盏清香,若入壶天,唯至东篱采
  几分孤傲,为留秋梦,不随黄叶飞
  
  点评:表面上看即已采之,再道孤傲,存理却不合理。然因了是从东篱采来,早赋以素洁特性,也就让人想通。
  
  作者:七彩虹
  
  正悲风肃煞之时,倩谁敢抱寒心一点朝天*怒
  当感露凝霜所际,独尔能教素彩千般遍地香
  
  点评:本联讲究意节,洒脱率性,非俗笔可纵之,并且用字传神,意韵也极有冲击力,唯一就是对仗上随意,不然名次我看可以更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3: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粹网对联区循环赛第三轮第一场评选结果及点评(对句版)
  
  出句:亦曲亦禅,江上清波弹月色【杨柳疯】
    简释:本出句属意境类,取自然界常见的夜景画面,无特定的季节限*制。前后分句虚实结合,联中关键字“弹”,将“曲,禅,江上清波,夜空月色”串联起来,使前后分句形成合理而完整的关联,场景亦因此变得生动和艺术化。曾有语说自然界的那些美妙的声音是天籁;亦有语说万物皆种,以不同形式相禅;禅乃悟也,静也,......禅是天地万物;出句中亦曲亦禅即取意于此。“亦曲亦禅”,并列结构;“清波弹月色”,拟人手法,“江上,月色”,环境地点与时间范畴。整句由听觉到视觉逐步递进,曲的优美,禅的高深提升了清波弹月的场景内涵,画面美,音乐美及意境美兼而有之。
  

  题外话:当你在欣赏自然景致的时候能加以领悟和想象,你就会得出与单纯看风景不一样的体味。就此出句而言,你也许会发现原来江水不仅仅是一种流动的载体,它还可以是乐者,禅者,原来月色并不是一种看得见却抓不住的光线,它还可以用来弹奏,抒情。而用水波弹月色,演绎出曲与禅的效果与意境的,却并非是技艺精湛,手法高超的人类艺术家,而是有鬼斧神工之能的大自然。
  
  第一名:
  对句:如诗如画,楼中玉笛落梅花 [汉唐月]
  前分句赞美之词实乃烂熟之语,然切后分句之景象,或难它选。楼之一位置,所选甚好,所谓近水楼台也。全句承接到位,对仗工整,用典无痕。玉笛吹梅,可以是他人,亦可以是自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使全联的画面,意境相辅相成,更臻完美。

  第二名:
  对句:似真似幻,桥边玉笛落梅花 [剪雪为诗]
  对句:含情含景,楼中玉笛落梅花 [江湖客]
  两个句子一起评吧:这两句抒情落脚点与第一名对句不约而同,真乃英雄所见。玉笛落梅花的美是不变的,所不同处在取景与入景的地点,在心的感觉与联想,美就美在似真似幻,含情含景,虚实相间,玩味无穷。后一句中“景”字嫌累赘。

  第三名:
  对句:如诗如画,风中绿柳绘春光 [淡烟疏柳]
  前分句自不必说,后分句移景上岸,风字见视觉宽阔。以柳对波,各展其才,春江月夜,“花”字未提毋须提。对仗亦工,憾处无人,全联皆自然之力,手法嫌与上联雷同。
  
  对句:乐山乐水,林中高士卧琴台 [净苑一荷]
  前分句自对,后分句见雅见隐士风,琴台古来甚多,何妨一卧以绝尘嚣。此句以意胜。
  
  对句:如诗如赋,风中玉笛和涛声 [叶子]
  后分句景致亦见美,语句流畅,玉笛和声,承接到位,对仗也工。所憾处诗赋太近,涛与出句中波亦嫌近,未能宕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3: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山门联
  红树青山,斜阳古道;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佚名)
  上联集宋代欧阳修《半乐亭游春》句“红树青山日欲斜”和元代马致远《天净沙》句“古道西风瘦马”,下联集李白《山中问答》句“桃花流水杏然去”和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神仙居有“十洞天”,“三十六小风光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全联由八个名词组成。此地青山郁郁,桃树葱葱,流水潺潺,确是神仙居住的宝地。对桃花源做了准确、到位的艺术概括,古朴典雅,韵味无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4: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穷林桥
  水流花放;
  路转峰回。(无名氏)
  
  山鸟似犹啼往事;
  桃花依旧笑春风。(吴恭亨 集)
  两副联描写穷林桥的美景画面,活波生动。“似犹”和“依旧”二语令人抚今追昔,幽情顿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4: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入菊圃门联
  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
  欲寻彭泽宰,问田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夏受祺)
  忙煞,即忙坏。彭泽宰,指陶渊明,因其做过江西彭泽县令,故名。此为一副正话反说对联。表面看去,是在责怪武陵渔人多事,不该发现桃花源洞口,致使古今许多游人向此间奔来,实则极力赞扬桃花源的美景佳致,联技高人一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4: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方竹亭
  乘兴访仙家,带得黄尘入幽谷;
  不须询甲子,笑呼村酒醉桃花。(李元燮 张敬之 集句)
  上联首句为清代桃源唐祺《游桃川》诗句,桃花源素称“神仙窟宅”。后句为元萨都刺的诗句。游人乘兴来此该问仙家,遗憾的是把外界的尘土也带进幽谷来了。不须向山里人问什么年月,因为他们没有日历,只有笑着准备家酿,就在这桃林里买醉赏花吧,幽默浪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09: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遇仙桥
  开口说神仙,是耶?非耶?其信然耶?难为外人道也;
  源头寻古洞,秦欤?汉欤?将近代欤?欲呼渔子问之。(刘再青)
  “是耶”八字,出自唐代韩愈《祭十二郎文》。韩愈听说十二郎死讯,顿生怀疑。信然,随便说的。“难为”句,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即不要向外张扬,只在洞里知之即可。“秦欤”八字,出自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即对古战场的时间提出疑问,此指桃源古洞起源时间。联语以一问一答形式,用两个“耶”字,两个“欤”字,贴切,绝妙。提出问题让人遐想,谈论桃源仙境的神仙生活是对的还是不对的?秦人古洞是秦代的、汉代的、还是近代的?都没有答案。神话是虚构的,而真实是客观存在的。末句“欲呼渔子问之”与前面“难为外人道也”互对,珠联璧合,无愧名士手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09: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水源亭
  洞辟几时,问桃花而不语;
  亭蹲一角,对潭水以怀情。(李维昺)
  以拟人手法,一语双关。桃源洞辟于何时,问桃花不语,得不出答案。水源亭蹲在洞口一角里,面对泉水,引出无限幽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09: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秦人古洞
  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今古,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无名氏)
  该联说古道今,大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之慨。不信神仙说别具一格,和毛的诗词“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有异曲同工之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09: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延至馆
  非一个渔夫到来漏言,不知刘项,宁知魏晋;
  原诸公贵人相对饮酒,但话君臣,莫话桃花。(吴恭亨)
  渔夫漏言,《桃花源记》载:(洞中人)问今是何世?“渔人一一具言所闻”。刘项,指楚汉之争的刘邦和项羽。魏晋,指魏朝和晋朝。话君臣,议论为君做官之道。联语借渔夫给秦人介绍洞外的变化,他们连刘邦项羽争夺天下都不知道,怎么会知道外面的魏晋?来此饮酒之人,只说君臣大节,而不要议论桃花源的神仙故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1: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桃花源对联”共八幅,其中“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阅成今古,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一联,描述桃花源生活景致,诗意盎然,颇得深临其境之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1: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桃花观
  秦时明月;
  洞口桃花。(杨瑞鳢)
  上句出自唐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下句出自《集韵增广》“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此地的月、花是写实,写桃花源的美景良辰。写景与用典,已到了难解难分的地步,化典为画面,引人入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1: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蹑风,探月亭
  山若有情当识我;
  水如无意莫回头。(唐杰书)
  此为流水对。桃花源的山若有神灵,应当认识我这个热爱山水的游客。桃花源的水若有情意,就不会随山漂绕而直流不回头了。诗情画意,惹人遐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1: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曲水流觞 于 2012-2-1 11:04 编辑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探月亭
  月明松下房栊静;
  春到人间草木知。(杨瑞鳢)
  此为集唐代诗人王维《桃花行》和宋代张拭《立春偶成》诗句而成。明月之夜,松林下的探月亭特别幽静。每逢春回大地,首先感应者是草木,争相发芽生长。此时此地,“桃源仙境”果然不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1: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桃花观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间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罗润璋)
  卅六洞指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神仙所居住的名山有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渊明记,指陶渊明《桃花源记》。辋川行,在陕西兰田。辋指唐代诗人王维故乡。行,指王维《桃花行》诗。太白序,指李白的《奉钱十七翁、卅四翁寻桃源洞序》。昌黎歌,指韩愈的《桃源图》诗。渔耶?樵耶?隐耶?仙耶?即发现桃源洞口的,是渔人?还是樵人?居住于桃花源的,是隐士?还是仙人?提出了疑问。
  五百年,指秦统一六国至晋太元中已有六百多年历史。鹿亡秦,以鹿比帝位。后也把争夺天下叫“逐鹿中原”。秦朝灭亡,巨鹿之战是关键一役,“鹿亡秦”或与此相关。蛇兴汉,指刘邦斩蛇起义,后灭秦败楚而得天下。鼎争魏,指魏、蜀、吴三国鼎立,争夺天下。瓜分晋,指西晋传至第二代,发生“八王之乱”,先后建立十多个小国家,将晋瓜分。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指历史上兴废盛衰,无数人为之或颂扬,或讴歌,或悲叹,或落泪。联语博大精深,以史评事,历数朝代兴亡盛衰,感慨良深,在桃花源人看来,不免为桃花所讥笑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9: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集贤祠
  磨镌六代斯文在;
  歌呼四山明月生。(麻维绪)
  磨镌,磨刻很深。六代,指唐、五代、宋、元、明、清。桃花源石刻,最早起于唐代。斯文,指《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均有石刻。经历六个朝代,桃花源许多文物都消失了,而《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却千古常新。真是歌咏呼啸,四山生辉,意境高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9: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问路桥
  桃花流水杳然去;
  赢颠刘蹶了不闻。(吴恭亨)
  上句出自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下句出自韩愈《桃源图》中诗句。赢是秦朝的姓,刘是汉朝的姓。赢颠刘蹶,指秦汉的灭亡。了不闻,什么也没听到。眼见的只是桃花随流水杳然而去,至于秦汉的改朝换代,桃花洞里是没人知晓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9: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对联赏析(唐意诚)
  
  桃花源
  别有天地;
  不知岁时。(无名氏)
  仅用八字,就渲染了“世外桃源”的神仙境界,紧扣了《桃花源记》的主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石钟山
  公去山依然,自开落二月梅花、三秋桂子;
  江流石不转,共消磨千年风雨、一色云天。(王永江)
  【王*丹评】当时有几位朋友谈到此联,曾经有言说道,此联后面“二月梅花、三秋桂子”之句当是佳句,但放在此联中,却稍嫌蛇足。湖南刘松山先生曾说,不如直取“江流石不转;公去山依然”为对,意境深渊,余韵不绝。大家都觉得确是妙论,至于格律方面,如此浑然的联,稍作牺牲,可谓瑕不掩瑜。
  此联为题石钟山,石钟山名扬天下,除了本身风光特异之外,与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有莫大关系。苏公以为李渤、郦道元考据简陋,岂知明代罗洪先和清代彭雪琴详细考证以后,却又发现苏公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上联“江流石不转”取自老杜诗,乃是物是人非之叹。放到这里,再结合“公去山依然”,则隐然有自然造化不以人为转移的含义。以苏公的严谨和睿智,却也犯了管中窥豹的毛病。不知苏公知道后人考证结果,又当作何感想?然而全联都不点破,一切在读者意会之中,余韵悠远,正是短联要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