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七秩龄童

古四分历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中华历法的成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0 10: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33# 七秩龄童

就先生所举历数而言,起于BC655寅正七月朔(鲁历九月朔)戊申日,止于BC525寅正六月晦(鲁历九月晦)癸酉。期间积朔月1608月(先生表上数字相加为1607),积日47485天(先生表上数字相加为47495天?),如添上零天0.53,由以1608除47485.53,得29.5308天,正是中国古四分法所求出的一朔望月之长的天数。

首先,本人表中数字经Excel自动求和复核,与先生数字一致,即积朔月1608月,积日47485天。
其次,本人表格所要说的就是虽然鲁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与古四分法一致。但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则与古四分法完全不同。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如果表中18次日食之间不能符合古四分法,那么整体符合古四分法是没有意义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13: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2-6-10 13:47 编辑
纯从数理言之,将一岁分为立冬、仲冬、立春、仲春、立夏、仲夏、立秋、仲秋八个节气与中国传统八卦的分为八爻相链接,有道理。但要肯定夏商之际就知道将一岁分为廿四节气,需要文字或实际纪录为证;但至今为止还只寻到季节有“春”“秋”二字,只知道殷人将一年分为春、秋两季, 气象卜辞能够证明殷历岁末岁首的交接是在夏季,尚处在观象授时的历史阶段,还没有掌握朔、气、闰的真正规律。; ...
七秩龄童 发表于 2011-12-18 16:43


从甲骨文来看,有一组图案值得研究:
1.jpg
这五个图的意思个人认为是:
1、虫交秋;2、鱼交夏;3、犬交冬;4、雀交春;5、至秋交冬。
所以我认为,殷商时期的人已经粗略知道掌握四季,而殷历岁首是在冬季,请看:
2.jpg
这里有一月、二月(冬交犬)、七月(夏交鱼)、八月(夏交虫)。尤其是有连续的“七月交鱼”和“八月交虫”,确定这两个月就可以卡住一年四季。

上述纯属个人见解,不对之处还请老先生指点{: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5: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七秩龄童 于 2012-6-10 15:29 编辑

     伊人学兄引甲骨文组图拜读了,容思索!
     WALHYH学兄说:“本人表中数字经Excel自动求和复核,与先生数字一致,即积朔月1608月,积日47485天”。历数与四分法合拍,有此尽够了。古四分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还有待两百多年时间。至于日食,从来不是,也不必是历法必要内容。春秋时人们对日食的认知水平远落后于历法。先生所列最末一次日食,连时间究竟是寅正六月甲戌(此月无甲戌),还是寅正六月晦日癸酉(8.21.525.BC).都还争议莫衷一是呢。所以不能凭日食断历法的性质己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16: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2-6-11 00:38 编辑

36# 七秩龄童
正因为“春秋时人们对日食的认知水平远落后于历法”,所以“凭日食断历法的性质”才是可靠的,因为古人无法在这上面作假。
而且,从BC655寅正七月朔(鲁历九月朔)戊申日,至BC525寅正六月晦(鲁历九月晦)癸酉,如果鲁历月序不错,则鲁国尚未使用四分历。
顺便提一句,从《春秋经》历日可知,自定公十二年(498.BC)至哀公十五年(480.BC)正好19年,在这其间己经置闰7次。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历法的置闰方法已经完全符合“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则,并且有着一定的规律。即,前十年四闰,每五年二闰;后九年三闰,每三年一闰。也就是说,鲁国是在春秋末期使用四分历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1 11: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4-8-31 11:57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11-11-8 20:55
可作如是想:前此若有此“朔”字,则“胐”字就无立足之地了!

这一点,倒未必。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 ...

查西周金文,确未曾见过“朔”字,但见过两例以“逆”代“朔”的用法,只不过不是用来表时间,而是表“朔方”即“北方”的。其中一则,似见于五祀卫鼎。“东逆”,即东北。还有一例,我忘了是哪一个器,似说分封田土事,说到其人之田边界在某田之“逆”,即某田之北。
现在”朔“通”北“,金文中”逆“通”北“。引申一下,即金文中”逆“通”朔“,但确未见金文中的时间或月相”逆“通”朔“的。但古代文献中反映中,”朔“日出现很早。
现在,很矛盾,是否刘歆校书时,改了很多如《尚书》中的月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4: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七秩龄童 于 2014-9-1 14:53 编辑
秦伊人 发表于 2012-6-10 13:39
从甲骨文来看,有一组图案值得研究:

这五个图的意思个人认为是:


    请伊人学兄具体介绍五片甲骨的来源、所在年代,逐一分析每一骨片文字图象的具体意义。并请供给(或复制)原文清晰的笔画图形。谢谢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 23: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秩龄童 发表于 2014-9-1 14:52
请伊人学兄具体介绍五片甲骨的来源、所在年代,逐一分析每一骨片文字图象的具体意义。并请供给(或 ...

回七老先生:

  上面的甲骨文是晚生在《甲骨文合集》中剪贴的,其中一个“交”字与他人认识不一样,容晚生细说。

第一例,在《合集》8554有:
      08554.JPG
胡厚宣的释文是:
8554.JPG

而秦伊人的释文是:癸酉卜,宾贞,七日己卯……(从癸酉至己卯整七日)

第二例,在《合集》18793有:
18793.JPG
胡厚宣的释文:
1 8793.JPG

而秦伊人的释文为:癸亥卜,史贞,旬亡呙,一日甲子……
(癸亥至于甲子只一日,用“交”字,表示传递、交接、过程之意。)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 00: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交”字用法在甲骨文还有数例,即伊人所谓“交犬”、“交雀”、“交鱼”、“交虫”。

而这些所“交”动物,与月份有关,如“交犬”在一、二月,《合集》3123:
3123.JPG



又如“交鱼”在七月,《合集》18813:
18813.JPG

再如“交虫”在八月,
8.JPG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 0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4-9-2 00:36 编辑

上述不同物种的出现,是与月份有关(只是事例还不多),而月份与季节有关,所以上述“交”字或是季节交替的象形字。

在甲骨文里,“虫”字表示秋,如《合集》33229(告秋),《合集》7343(今秋)。

33229.JPG 7343.JPG

“虫”在四月到十月之间出现:《怀特》0022(四月)、《合集》28207(十月)。
0022.JPG    28207.JPG

明确说二月“虫不至”,《合集》24225:
24225.JPG

所以,可以认为,用“虫”表示的季节确实包括秋季,也明确不会在冬季。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 17: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4-9-2 17:10 编辑

伊人兄讀書有道,涉獵甚廣,方有自身見識與運用!

淺龍插一句:帛書《六十四卦》亦有“朔”、“朢”古文字出現,早於西周之初。

04 —— 【履】?卦之 “九四,禮虎尾,朔朔,終吉。”

61 —— 【中復】卦之 “六 四,月既朢,馬(象)必亡,无咎”等...


伊人兄之分析有古作物、古魚、古鳥、古蟲成熟交配之道理。佩服!在下受教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 21: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4-9-2 17:01
伊人兄讀書有道,涉獵甚廣,方有自身見識與運用!

淺龍插一句:帛書《六十四卦》亦有“朔”、“朢”古文 ...


谢浅龙兄点题 “成熟交配之道 ” {: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 21: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犬、鱼、虫、雀,或是甲骨文对四季的物种描述对象,虫和雀是重点。

再说说“雀”,在甲骨文里燕雀有许多,并且和月份对应:
《合集》10058(三月);《合集》5284(七月);《合集》5280、5281(八月);《怀特》0389(十一月)。
10058.JPG 5284.JPG 5281.JPG 389.JPG

燕雀活动的月份在三至十一月,和虫的活动月份有很大的重合,有虫就有雀。但是虫、雀不在一、二月活动。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 22: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4-9-2 23:25 编辑

  上述甲骨文是殷商后期出现“物候历”的一点线索,现在有学者正在研究甲骨文中的“四风”与“四季”的关系,其实物候与四季的关系更直接。伊人只是开始一点点探索,望七秩老先生及各位网友指教。{: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七秩龄童 于 2014-9-3 09:09 编辑

谢谢指教,容领会。
将先生有释文的骨片制卡如下请欣赏。
骨文文合集释文卡08554.jpg
骨文文合集释文卡.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09: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七秩龄童 于 2014-9-3 09:58 编辑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4-9-2 17:01
伊人兄讀書有道,涉獵甚廣,方有自身見識與運用!

淺龍插一句:帛書《六十四卦》亦有“朔”、“朢”古文 ...


       淺龍学兄好。先生引帛书《六十四卦》出现的“朔、望”二字中,望字出现得早,甲骨文即有,虽本与月相无关,而帛书《六十四卦》文“既望”为月相用字无误。但说“帛书《六十四卦》为周初”之著作,则要请烦劳先生,给予确切的证明。
     [用鼠标按左键可见清晰图象]
望字从甲骨至标准体的衍变过程.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3 17: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秩龄童 发表于 2014-9-3 09:48
淺龍学兄好。先生引帛书《六十四卦》出现的“朔、望”二字中,望字出现得早,甲骨文即有,虽本与 ...

七秩龄童先生好!

淺龍此次發言僅配合伊人兄根據辨識甲骨文而我依先秦古帛書《六十四卦》中記載物候方面的古字物證而反證甲骨文中關於古字“朔”識的確切關注點。且也在《甲骨文獻集成》第14冊 一六一頁《朔字探源》中有與您的文章中心議題相吻合之內容。但因古時代的現代人類早有對“朔”、“朢”月相根據當時的地理與氣候變化之條件有所認知,且也在高原認知天象更加容易,因此才有帛書“禮虎尾 朔朔 終吉”等字樣的記載,且古“朔”字義以北而背=》面南迎合月球受陽光面在方向上有一致性的物候慣例;而“朢”甲骨字義就更加如此了,且不再詳述。

如果今日我們的科考考古界能有如同西方科考考古界發明一種能把東亞古代地理、古氣候數據輸入軟件並恢復於古時代地理、氣候原貌時,一切遠古字義皆可一目了然!但還得有讀書有道之高人加以提醒,方能解腦中之疑。

(待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3 21: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鸟类的迁徙期,鱼类的回流期,兽类的发情期,昆虫鸣叫期。

燕归、鱼回、蝉鸣、虎交,这些现象是物候历法的依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3 21: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归(春)、鱼回(夏)、蝉鸣(秋)、虎交(冬),与“四时”对应。所谓“不时不食”,夏食鱼,冬食肉,合时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3 22: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4-9-5 15:51 编辑

但说‘帛书《六十四卦》为周初’之著作,则要请烦劳先生,给予确切的证明。”

回答七秩齡童先生的這一問題其實不難,而難在要有時間把它寫出來,還要“確切的證明”對吧?嘿嘿。

疑問一:先周族人有自己的族屬文字嗎?
假設有:為何滅了商人之後不啟用自己族屬的文字去替代商族人的文字?
假設无:那麼會繼續沿用商人“卜辭生字”系統,使得新王朝的政令可以通行天下。但將近千年的大周王朝卻事與願違地“天子”政令行不通、稅收不上、諸侯割據、甲骨文字變異、揮霍資源...使其夏邦後裔、周族俘虜的馬夫只有在艱辛地崛起之後,統一了中原,建立了大秦帝國後,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完善了稅收制度,從而導致苛捐猛如虎的局面,僅存在3~50年的大秦帝國被後來者推*翻...

言歸正傳:

帛書體《六十四卦》古文字,變異於先秦統一六國之(趙、楚)古文字;接近商代的甲骨文字。也就是說在實習殷商甲骨文字基本概念之後也將會基本辨識帛書體《六十四卦》之內容。如若完全讀懂帛書《六十四卦》之內容也將基本通曉古時代的地理、氣候、物種與之今日之物候在地理方位上有著明顯的不同。這里當提示一下:所謂今日中國之中原的地理地貌在距今一萬年前至四千年前;也就是說大水災之前是不存在的,那時的所謂中原地貌是山巒起伏、森林茂密、物種繁多、“資源”茂盛,只有在大水災過後,山巒塌陷、水土流失導致海退現象,形成了今日之中原的地理地貌,也使得後周時代挺進中原的大潮流不可阻擋的大趨勢,使得周人天子足不出戶牖而不滿各諸侯國割據地方資源的原因之源。而帛書體《六十四卦》完全記載了水災之時才開始形成夏與商邦族,包括先周人在內的物候與人事,商滅周起後的一切事物一概无記錄。

注:古老的東亞海退地理水紋線記錄共有四次,最後一次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前,與西方《聖經》中記載發生大洪水的時間一致。而帛書體《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鍵】中所記載的也正是大洪水時古現代人的見證  —— “浸龍勿用”至“抗龍有[母上心下]”到“見羣龍无首 吉”。其內容用今日漢語解說:大洪水浸泡了(或淹沒了)疊起的山巒,在激流的洪水倒影中的山脊與山頭,象龍身一樣在洪水中施行著;直到山脊與山頭在摧枯拉朽的大洪水中徹底垮塌為止。七萬多年前從今日之非洲出走的現代人,沿著海岸線進入了南亞與東亞,那時最後一次的冰河時期將近結束,所以有一部分非裔族群傳承著仰韶文化在今日之江蘇近海一帶地域生存著,後被洪水吞沒,而近秦嶺與高原一帶的非裔族群“君子終日鍵鍵 夕泥若厲无咎”地爬上了高原,存活率很低。據西方科考團隊用現代科技手段推測,在最近一次全球大洪水過後的人科存活全球不過萬人!也因此在帛書體《六十四卦》的第二卦【婦】:“婦之非人”開始講述了跑到高原上的東亞人類怎樣與不同邦族繁衍生息的教授過程,以至於形成了大夏這個以夏蟲為稱號的萬邦“社會”...後又有怎樣與亞州人接觸的【乖】卦,內容中透露著先周人的登場。這裡出現的先周人所指的是從南西伯利亞進入高原一帶的高加索與東北亞的混血人種(非指今日之周姓族群),這與我今日科考考古《鄯善的洋海》
所提供的資訊經境外科考團隊與人類學專家有所認同,當時的先周人族有同於賽人(斯基泰)血緣關係,包括族徽與青銅小刀具和中亞才有的古植物種子、毛織品與編織圖案等。因此斷定西周之初的周人不懂甲骨文字,即使這部史前巨著藏於周室,也只有同時代的老萊子(老子)看得懂所記載的內容。

说“帛书《六十四卦》为周初”之著作 —— 也僅為淺龍因用甲骨文知識閱讀了帛書體《六十四卦》的個人分析,只有“臭味相同者”、方法一致者,才有可能進入相互辨識幫助切磋,寫這一段與七秩齡童先生的讚美宏篇無關。但淺龍看到伊人兄提示的甲骨文中物候應用深感驕傲!{:soso_e183:}

讀書有道  美學機要

應邀插入“私貨”,敬請讀者不必煩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