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83|回复: 0

從真空不頑空說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9 16: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欣磬 于 2011-11-12 16:31 编辑




真空:破除一切妄想,看破實有的空性本質,迴歸法身空性的原貌。
頑空:將萬事萬物都當作妄想而拋棄,愚頑的去認識空性,其實是對空性的妄想。

      更通俗的來說,實有就是一切你可感知的事物,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感知的媒介,你能感到了,就是你感受到的。但這個感受本身是抽象的,這種抽象就是佛家所講的“空性”的。

      人活著就必然不停的動,那麼這個動的動力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生命”。有生命身體就是活的,沒有生命人就死了。生命是抽象的,生死是可見的。抽象的生命就是法身,也就是我們的法性所駐。這就是拈花一笑的緣故,佛陀拈花,眾人看到的是佛陀在拈花,佛陀只是在說我在動,迦葉一笑,就是說我明白了,而其他人還在苦苦思索佛陀為何拈花,那動作有何深意?

      人為什麼能動呢?是你的生命/法身在驅動你。法身是我們生命自有本來的面貌,也就是說生命是一個抽象的真實存在,但是,當生命變成了,它就從抽象的真實存在,變成了一個有標籤某人,他/她就有了“角色”,從這一刻開始,人就開始被“染色”了——被語言、生活環境、習慣、立場、風俗、公序等等染色塑造成了一個“我”,也產生了“我”站在各種“立場”上的“判斷”,在“立場”“判斷”過程中,人就產生喜怒哀樂愁慮等等情緒,在情緒的繼續染色後,徹底迷失了,完全和“法身”脫離了,動就不以“法身”為主,而是以“我”為主,依此來說“我”和“法身”就脫離了。

      因為“法身”的需求只是呼吸、吃喝、睡眠,一切行為也是為此而動,進一步還有的就是繁衍,並沒有更多。法身在精神上就是維持皮囊,用生命/法身去感受生命/法身,也可以說是世俗所見的“心”,如果眾生能做到將心比心,自然就都能在大自然中和諧相處了,反之就是迷失法身了。

      法身的原來面貌是什麼呢?法身/生命和飛花、石子是一樣,都是來自宇宙的抽象能量和元素,這些元素在能量的驅動下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排列組合,因而形成了千變萬化的“色相”,比如H2O,當它們都是元素的時候,人看不到,但,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不可獲取,不可感知,當它們變成水後,人就叫它們為水,而不是叫氫和氧了。氫和氧就是水的皮囊,氫、氧、地球和月球的動力關係以及所有形成、搬運水的“動”就是水的生命,它們的總和就是水的法身,而水是沒有“我”的,因此它是大自然。

      整個大自然法則的動,對我們人來說都是披著有形皮囊的抽象元素的動,而人要認識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並不容易,因為人已經遠離了法身,被染色了。所以佛家講一花一葉一世界”“恒河沙,眾生平等也就是這個緣故,外形的不同只是色相外皮,而法性法身是無處不在的,不能用一個去框定一切,因為那不是一切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抽象的真實存在,不是簡單的眼耳鼻舌身和頭腦中看”到的色相

      這個抽象的元素需要一些基本維持皮囊的東西,因為動和動的主體就是法身和皮囊的關係,皮囊要生存下去就要吃飯睡覺上廁所,不斷絕皮囊的存在就要繁衍後代。

       也就是說法身所需:基本的是呼吸、吃喝、睡覺,再有的就是繁衍。

     “我”和“法身”的脫離過程,是之前說的“染色”過程,這個過程中用來染色的筆就是“我”對“我”這個角色的繪製,在此期間,貪嗔癡就成為如何繪製的一個很強大的“設計師”——當人有了貪嗔癡後,對就有了強大的執著,會在法身基本需求上增加量,呼吸、睡眠往往被人忽視,而吃喝、男女則成為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吃→吃飽→吃好→更好→吃別人吃不到的→吃得要有面子→想請人辦事我得先請客吃飯→我能過得更好→趕緊吃還得去見×總→吃飯太浪費時間!我還得去工作→我這都是為了這個家啊!讓你們吃得好住得好!→酒是好東西人是王8O!→……如此,人就被染上了名聲、利益、尊卑、榮辱、愛恨、情仇甚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等等,這就是迷失法身後的樣子。

       生命本不苦,是不苦不甜無色無味的大自然,什麼讓生命變苦了呢?是人的妄想,有些人的苦是別人給的,有些人的苦是自找的,有些人自己苦就不讓別人過得好,有些人為了自己不苦就要人人苦,榨出血肉去養肥貪圖名利享樂的人,大自然人間就從順天應人的和諧社會變成眾生飽受折磨的永苦地獄了……

      佛要人學佛的目的就是讓人明白,法性自身是讓人真正自由的狀態,如何擺脫那些苦,讓苦盡呢?那就把染色洗掉,這個過程就是修行,或者說是做減法,把在生命基本訴求以上的東西減下去,也就是佛家講的“放下”,如此才能獲得自由,苦盡並自然無哀傷地面對皮囊的生老病死之表相變化,明白皮囊的生死如同日出日落,只是一個表相,而法身常在,生命不息永動。

      學佛有一個比較大的誤區,就是想成佛,而不是去成為佛陀所領悟的“大寂靜”。

      佛在世間法的終極目標不是讓人都成為佛,而是讓人有了佛陀那覺者的心、眼、意、慧,它們都是向宇宙大智慧萬物之源始的,而佛只是教導眾生的一個媒介、導師。所以佛陀曾說:我以手指日月,而眾生看我手,不看日月。

      為何要說苦集滅道呢?苦盡入滅,苦盡就是洗乾淨回到法身空性的原貌,達到自在自然自由,入滅就是煩惱和皮囊都沒有了,或煩惱斷絕,生命尚未脫離肉身,但心已經走入大寂靜的世界,這樣則可以用肉身幫助眾生,直到皮囊不可用時自然離開,若發慈悲也可再來,繼續幫助眾生,後者就是鳳凰涅槃重生救苦了。

      佛陀所說“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就是離苦得樂的方法:

諸行無常:觀察世界上一切不停變化之無常的永動,從中認識一切相都是眼耳鼻舌身口意的感覺,其內在都是真實存在又抽象/空性的法身/生命/動。

諸法無我:世界上的一切法身都是沒有“我”的,“我”只是“法身/生命”被生命所存在的環境中
的“色相”和依此產生的“貪嗔癡”共同“畫”出來的又一個色相。

涅槃寂靜:當人的心在法身中,去除了一切染色,回到生命原狀後,皮囊色相的生死就成為了自然
中的自然、自由中的自由了——自來處來向去處去了。

      所以很多寺廟的門上都掛著“當思來處”四個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