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1|回复: 14

[品读经典] 《论语》中道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7 22: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华之本体 于 2011-11-17 22:13 编辑

《论语》中道学【上】

                                                                                  申自强

•       (申自强,论语中道讲学发起人、中华礼仪复兴实践者。1950年生于河南郑州,当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杂*志总编辑、武汉云深书院院长、北京孔庙国子监礼仪主持等。现任湖南华圣教育国学教授。文*革期间从国民性批判转入学习儒学,2001年成《孔学与天信仰》,2002年识中道,成新本《论语》,开始民间讲学与兴礼实践。2006年以来,行走国内15省300余学校、单位、社区,实践“论语中道”讲学和“人生十礼”传播。提出“两普教育”主张。主张“小学普论”、“社学普礼”,奠定中华文化国基。)



寻找文明的源头智慧,创造人类新文化

•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人类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雅斯贝尔斯定律

•       “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88年《巴黎宣言》

•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

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的时候,也正面临新飞跃的起点,飞跃与危机并存。超越危机,实现飞跃的唯一方法是,从文明源头寻找文明再生的元素,寻找文明飞跃的依据,获得文明发展的源泉动力,实现危机到飞跃的转变。

中世纪的欧洲,从古希腊文明找到飞跃的依据和动力,超越神权,为人文、理性、科学的现代文明开源奠基。当代世界从古中国寻找和谐、节制、礼让的天人之道,为物质、金钱、欲*望、争赛的现代化社会,再造形上文化,将创造保合万邦、万类共处、天下和谐的人类大同文明。



道:中国文明的源头智慧

•       中国文明的源头是“道”。天地万类易变,人类社会进步,先人以道象表述。

•       孔子记道象,在《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子用道象,象说道之源流,象说人类认识世界的三道认知顺序:位两仪思维、二位四象思维、三位八象思维。

•       中华文化道源头,提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天人轨迹和大道程序,为人类提供道思维的方法*论。

•       由道象,寻找文明源头,寻找文明遗传基因和生长密码,接通现代,开通未来,社会循道发展,度过人类穷竭物欲的文明危机,文明发展进入新层面。



发现《论语》

•       申自强经由“天人书”《周易》的乾坤二门,乾坤中三道,发现新《论语》。发现《论语》三道思维,见一方文化故土。用二位思维,发现礼德价值观。用三位思维,发现中道方法*论。重构《论语》,为小学“普论”备可行之方。整合礼育内容,约为“人生十礼”、“小学生礼育”,为社会“普礼”备可行之方。

•       运用“得言生象,得象生意”法,读《论语》章句,生乾坤象,得进退意。《论语》章句与一位两仪道、二位四象道、三位八象道合道。《论语》是三道学,《论语》是中道学。

•       《论语》是道象于人类社会变易的记录。阴阳二象成《论语》,乾坤中三道成《论语》。

•       《论语》句分乾坤,章成中道,是开给世人的医行为药方。

•       学者用道思维读《论语》,可明一位替换道,二位对出道,三位偕行道。三道互容互包互通,延伸扩展,生无限象,得无极意。



道象三位说

•       道象思维象示如下:

•       •      一位道思维。两仪认知。天阳地阴,整体分二,一位单出替换。所见是一,独一唯一。一则变。

•             ▅▅ ▅▅    ▅▅▅▅▅       

•        

•       •    二位道思维:四象认知。阴阳乾坤,二位对出,偶行序变。所见是二,成双成对。二则生。

•             ▅▅ ▅▅       ▅▅ ▅▅      ▅▅▅▅▅     ▅▅▅▅▅   

•             ▅▅ ▅▅       ▅▅▅▅▅        ▅▅▅▅▅     ▅▅  ▅▅   

•        

•       •    三位道思维:八象认知。天地人,乾坤中,三位分出,中通偕行。所见是三,必三出,有中位。三则定。

•             阳长阴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阴长阳消:

•            ▅▅▅▅▅      ▅▅▅▅▅      ▅▅▅▅▅      ▅▅▅▅▅

•             ▅▅▅▅▅      ▅▅▅▅▅      ▅▅  ▅▅     ▅▅  ▅▅

•             ▅▅▅▅▅      ▅▅ ▅▅      ▅▅▅▅▅      ▅▅  ▅▅
       中道一二三位,亦三二一位。一通二三,三二亦一。一不滞二,三不改一。各行其道,兼通并包。得阴阳简明象,会无穷无尽意。

东方道思维与西方逻辑思维并经合道,相补相济。



道图三位说

•       周敦颐画太极图,以图说道,图说道思维。

    【太极图  略】

•       一位道思维:

•                 太极线出,两仪分立。

•                 两一相易,昼夜相替,

•                 改朝换代,新来旧弃。

•       二位道思维:

•                 对出对立,生生不息。

•                 争斗淘汰,复归于一。

•                 乾坤目出,均衡变易。

•                 乾位坤目,坤位乾目。

•                 居乾用坤,居坤用乾。

•       三位道思维:

•                 中交带出,三位有中。

•                 中分中交,中隔中通。

•                 中和均衡,三立偕行。

【道图中间S线应为阴阳虚实相间的中道带。】



二象一图三字,解释《论语》章句
二象:阴象、阳象。

       ▅▅ ▅▅  ▅▅▅▅▅

一图:太极图。

【太极图  略】

      



三字:乾、坤、中。

       ▅▅▅▅▅

            ▅▅ ▅▅ 

       ▅▅▅▅▅



道象新说

•       道二象。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象两一两异。初,人类懵懂未开,以阴阳二象记尽世间一切。

•       阴阳分合合分,而成宇宙,而成天地,而成乾坤,而成万物,而成万类,而成*人类社会,而成*人类社会万事万象。今,人类智能大开,人间万事不外阴阳二象。

•       人类文明知道用道,有三个层面:一位两仪,先后相替而行。二位对出,相生相争而行。三位中分,中通相偕而行。三层面相包相有,兼容依存。

•       昔者天地之道大明,人类之力未彰。乾坤之德大显,人道中位微明。中有位而无象,中假借于阴阳二象。人未明中,行于好坏善恶敌我对立两端。社会在一位替换二位对立层面运行,所行之道一二一。

•       今者科学昌明,人类智能巨大,与天地乾坤争,始也不及,终也大过。唯明中道,调控节制自我。人居中位,节而制之以中,此其时也。

•       大哉!孔子道之象,阴阳二象而乾坤中三位,继既往之小康,开未来之大同。

•        

太极图新说

•       道三体,天地人。德三位,乾坤中。

•       天居乾位,地居坤位,人居中位。其道不同,其德有别。天道乾德大五:大刚健,大有恒,大启始,大公正,大自主。地道坤德大五:大承载,大厚丰,大生成,大美情,大随从。人道居中两取。人在天地间,居中位,行中道,有中德,作中行。人德中,取自天地乾坤,各有取而不能尽有。宇内三善美:天善地善人善,乾美坤美中美。

•       中是一条线,一条路,一条道,一条分隔穿越交换调控公共带,位于天地道乾坤德之中。

•       天地人相礼。各有位不越,遵道而行。皆行而不过,有礼守德。一则守恒,一则交通。天地有交,而生万类。人合乾坤,而生文明。

•       天地互礼,人顾乾坤。乾体坤心,坤体乾心。有居乾守乾,要在不越;有居乾用坤,要在有礼。有居坤守坤,要在不失;有居坤用乾,要在合礼。

•       礼德敬,敬天敬地,敬乾敬坤,敬人敬己,敬万事万物万类。曰:“无不敬”。

    大哉!周子道之图,乾坤中三德三位,通文脉而续文命!
《论语》中道学【中】


  道解《论语》章句

    《论语》立言,象道、记述、评议三类。皆生道之象,得道之意。象道之言,一句一道象,一章成中道。汉字有象形、会意,《论语》章句有象道、会意,学者知之。《论语》是医行为之方,调人乾坤,合于中行,使人不病,学者知之。

    读《论语》口诀:得言生象,得象生意。象则阴阳,意则进退。联出无穷,对出无尽。

    选《论语》中道八类,各八章,生象生意解释。学者闻一知十,可以明《论语》五百章矣!



论语中道歌

•       一位中道,一出相生。

•       二位中道,对出互动。

•       三位中道,三出偕行。

•       中位中道,中通中衡。

•       一位中道,居乾用坤。

•       一位中道,居坤用乾。

•       一位中道,闻一知二。

一位中道,一以贯之。


章句1:一位中道,一出相生

•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4.23)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5.21)

•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13.16)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4.11)

•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6.26)

•       【注:章末标《论语》篇次章次。】

•        

1.1

•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4.23)

•       释言:孔子说:“君子达于形上,小人达于形下。”

•           按:君子司群,小人司己。君子善群,小人善己。位置不同,分工有异。小人,犹下级。阴阳乾坤,上下大小,先动从动,君子小人,皆两仪之谓,居位生用而善,无善恶敌我褒贬之意。

•       生象:一阳一阴之象,一乾位一坤位之象。两仪两一两异思维,一位全道思维。

•       得意:各守其位,各尽其用,而有上下相顾,乾坤相通。

1.2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       释言:孔子说:“君子明于道义,小人明于实利。”

•           按:两仪思维。君子、小人分工不同,作用不同,各谋其道,达成均衡。君子张义,众人利在其中。小人求利,群体义在其中。全体谋义,全体谋利,不可。全体反悖,君子谋利,小人谋义,不可。各守其位,各尽其责,各生其用,而能相交相通,则社会均衡发展。

•       生象:一句乾上虚象,一句坤下实象。

•       得意:判断己位,先明于守位,再明于通两。

1.3

•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5.21)

•       释言:孔子说:“做人做事,君子向自己求,小人向别人求。”

•       生象:君子乾位,以己心为源为本为先。小人坤位,以他人为源为本为先。

•       得意:先明己位在乾在坤,在乾位求于己,在坤位求于人,而后贯通。君子自治而后安群,小人他治而后利群。

1.4

•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13.16)

•       释言:孔子说:“君子安泰无骄,小人骄无安泰。”

•           按:泰,安,大,宽,稳。骄,动,薄,躁,狭。君子之仪大器大度主沉静,小人之仪小器小度主躁动。

•       生象:一大一小,一静一动,一稳一躁。

•       得意:自己判断,相宜而行。

1.5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

•       释言:孔子说:“君子有不同而致和,小人无不同而致不和。”。

•           按:和:如天地万类,发声而成天籁。如多乐器演奏,相和(hè)而成韵律。君子尚异,有异,节度,故能相和。小人尚同,无异,无节度,故不能和。和因不同而生,不和因相同而生。成大同者有大异。

•       生象:生两一两异之象。

•       得意:人有不同而致和,无不同而致不和。社会同异两仪均衡,则相促相进。

1.6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

•       释言:孔子说:“君子周全而不紧密,小人紧密而不周全。”

•           按:周,疏间周全,顾大瞻远。比,紧密相连,攀比比附。

•       生象:两种不同人格,事异象异。

•       得意:天地有万物,人间有万象。己安相安,自得自乐。周、比,皆世象,反成辅成,天下大和。

1.7

•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1)

•       释言:孔子说:“君子想德,小人想土。君子想法,小人想惠。”

•           按:君子上达,求于形上,故心想德行,勿犯法律。小人下达,求于形下,故心想土地,怀恩惠实惠。两一两异,社会两全。

•       生象:两一两异之象。

•       得意:所怀不同,位固当然。不越不犯,天下大安。

1.8

•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6.26)

•       释言:孔子说:“君子用文博学,用礼规约,就可以不离君子之道了。”

•           按:后天开发知识技能,要博而学文。本性引发诚敬德行,要约而节礼。博约、文礼,一位两仪思维与二位对出思维并经合道。学,学校、社会之教育学成。礼,社学、风俗之伦理化成。

•       生象:二位对出之象。

•       得意:博约相成,文礼相得,兼有并进。



章句2:二位中道,对出互动

•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7)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17)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1.8)

•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7.2)

•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4.24)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

•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7.2)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2.1

•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7)

•       释言:孔子温和而含严厉,威重而无苛暴,恭敬而且安祥。

•       生象:春,温而厉。冬厉夏威,合成春温。夏,威而不猛。夏炎不过,守威不猛。秋,恭而安。夏炎冬寒,交成秋肃安守。春象坤乾,夏象乾乾,秋象乾坤,皆合中象。

•       得意:孔子仪象如此,做人如此,做事如此。与天地阴阳乾坤合其仪象,与春夏秋冬四时合其德行。

2.2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7)

•       释言:孔子说:“内质超过外文,就是旷野之人。外文超过内质,就是庙堂之史。内外文质兼胜并美,就是君子。”

•       生象:文是一象,质是一象。野是一象,史是一象。两一两异对出。一出有偏,对出成中。

•       得意:君子文质兼备,两全其美。

2.3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1.8)

•       释言:孔子说:“君子不重就不会有威。但威不可过,重不可固。过则成暴,固则生害。要用学新来纠过改固。”

•       生象:威、重,是一象,君子之位使然。新、改是一象,君子之学使然。两象对出。

•       得意:威重不及则进之,威重过度则改之。学以新之,使两均衡。

2.4

•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7.2)

•       释言:孔子说:“人的先天本性使人相近趋同,人的后天习性使人相远趋异。”

•       生象:性,生一象;习,生一象。近,生一象;远,生一象。二象异。

•       得意:人类性近,故能合同。人类习远,故要生别。性习相生,远近相得,两相彬彬,社会均衡发展。倘趋于一同,则生机消失。倘分道扬异,必相远致争致斗,人类罹难。既保有人性大近,又保有人习大远,中道谐调,相近相远,均平均衡,不致极一,同能容异,远能通近,近不致合一,远不致对立,则天下缤纷太平。

2.5

•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4.24)

•       释言:孔子说:“古时之人求学,是为了完成自己。今时之人学习,是为了完成他人。”

•           按:为, wéi,兼词,兼是词动词。为了,完成,满足,实现,表达,皆其义。

•       生象:为己一象,为人一象,对出两异之象。

•       得意:不是古对今错,也不是今对古错。为己、为人两有两能,古学、今学两有两行,是中道全道。学者既能作为己之学,也能作为人之学,有人为己,有人为人,如此最中最好。

2.6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

•       释言:孔子说:“温故且能知新,可以以斯言斯人为师。”

•       生象:温故、知新,生两异象,生对出象。

•       得意:温故、知新,有先后、对出、因果关系。万物能生,在于温故,不是无中生有,不能无中生新。冰冷故、火热故、消灭故,故皆不能生。温故才能故生。温故生故,保持原样,重复照抄,意义不大,温故生新才有意义。知新生新不是把故全变了,而

《论语》中道学【下】


章句5:一位中道,居乾用坤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16.7)

•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16.8)

•       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19)

•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4.13)

•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3.7)

•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8.1)

•       (汤王)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20.1)

(武王曰):“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20.1)

5.1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16.7)

•       释言: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年青春期,心志未成熟,戒贪色;成*人成年期,力量正充沛,戒争斗;老年老成期,力衰逐实利,戒贪得。”

•       生象:人有乾上之心,君子心居上位,行能自我抑止,作坤下行。皆抑乾行坤得中之象。生太极图中正象。

•       得意:人类少年期青春文明,古希腊情美之,今世张扬之。人类成年期成*人文明,古罗马竞技之,今人光大之。欧洲老年期老成文明,欧美资本之,今人追逐之。皆宜有所戒抑,中道而行。唯童年期礼敬文明,今世绝续,不能为后三文明生中行。需张扬童年礼敬文明,为后三奠基。童年期亦有所戒,戒坤而不乾,不许长大。应与年俱进,童真奠基,通青通成达老,则四年期文明彬彬矣。

•       【注:人类文明四年期说,取自黑格尔。】

5.2

•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16.8)

•       释言:孔子说:“君子有三敬畏,坤从天命,坤从大人,坤从圣人之言。小人不知而无畏无敬,不畏天命,狎戏大人,批侮圣人的话。”

•       生象:君子三畏,生太极乾体坤目图。小人三不畏,生太极坤位忘体张目图。

•       得意:君子中德,有体用心,有居乾用坤。小人一端之德,用心忘体,用体忘心,皆无所忌惮。

5.3

•       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19)

•       释言:鲁定公问:“国君用臣,臣事国君,怎么做?”孔子答道:“君用礼道规范自己,不越位不侵下,则臣下用礼德规范自己,以中道事上。”

•           按:忠,中德。乾坤兼用,有顺有犯,以义为上。

•       生象:太极图象。

•       得意:礼是谦下之德。君居乾用坤,臣居坤用中。忠,乾坤二德。有从有不从,有顺有不顺。有用乾,有用坤。

5.4

•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4.13)

•       释言:孔子说:“有国者能用礼让之道治国,此外还需什么?不能以礼让治国,有礼又有何用?”

•       生象:太极图乾位下行,乾体坤目。

•       得意:乾体自己平衡自己,再与坤体两平。

5.5

•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3.7)

•       释言:孔子说:“君子没有争。一定要争,以礼相较。其争如射礼,揖让而升至堂上,决射,揖让而下至庭院,揖让而饮酒。其争以礼,是君子之争。”

•       生象:君子争胜,处乾场。行礼守礼规礼则,有坤德坤行。

•       得意:古中国礼仪文明是童年文明,尚敬尚让,民风童年,人心童年,成敬让社会。礼道双向相让。后单向相让,悖礼道,“让”失中,走向反面。又全体趋另一,走向争道。争道礼道必双出,均衡如太极图,方开万世之太平。

5.6

•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8.1)

•       释言:孔子说:“泰伯,他有至德呀。以天下三番相让,民无言语称颂他。”

•           按:泰伯,周开国之君古公亶父之长子,让君位给三弟季历而避至吴地。三让,古公君位一传至季历,再传至周文王姬昌,三传至周武王姬发,伐纣灭殷而有天下。

•       生象:泰伯居长子储君之位,而三让君位,大坤厚之德。

•       得意:中国童年文明时期,尚礼让之风。至春秋时代,民犹称道之。

5.7

•       (汤王)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20.1)

•       释言:汤伐夏桀,告天说:“我是小子履,谨敢用黑牡祭天,谨敢昭告于伟大天帝:有罪不敢宽赦。天帝之臣夏桀之罪不能隐蔽,明在天帝之心。我自己有罪,请天帝无责于万方。万方有罪,请天帝罪责于商汤。”

•       生象:汤王居天子之位,对天帝行坤礼,对万方施坤德。

•       得意:君王敬畏上天,广施万方,为万方承罪担责。

5.8

•       (武王曰):“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20.1)

•       释言:武王伐纣,说:“周有大赏赐,让善人富贵。周室虽有亲族之人,不如仁人更重要。百姓万民有罪过,罪过在我一个人。”

•       生象:武王乾位,坤目坤心。

•       得意:乾位谦下,为民承过。



章句6:一位中道,居坤用乾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29)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9.26)

•       子曰:“事父母,几谏,现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4.18)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14.22)

•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14.38)

•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8)

•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6.1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29)

•       释言:孔子说:“岁月严寒,而后知松柏还没有凋落。”

•       生象:松柏听天时而历冬夏,居坤位而能行乾德。不畏严寒,经冬不凋。

•       得意:松柏,为历代志士仁人楷。

6.2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9.26)

•       释言:孔子说:“三军统帅可夺,匹夫之志不可失。”

•       生象:太极图之阴阳眼。坤体乾目。

•       得意:居坤用乾,乾心一以贯之。

6.3

•       子曰:“事父母,几谏,现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4.18)

•       释言:孔子说:“做事于父母,父母有错,一开始就要提出不同意见,或婉言指出。让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不从父母不对之处。同时要敬父母,不违父母正言,辛劳而不抱怨。”

•           按:几,事物刚出现。又,作“婉言”。从,下顺上曰“从”。父母依儿女不用“从”。

•       生象:太极图之坤位乾目,坤体乾心。

•       得意:儿女居坤位,用乾心。有自主,有主动。现代平等人格。

6.4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       释言: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心宏大,行刚毅,担重任,大远行。以仁道为己任,不是任重吗?死而后已,不是道远吗?”

•       生象:太极图相推运转之象。坤位乾心,乾位坤心,推动社会发展。

•       得意:得士心士志士道。

6.5

•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14.22)

•       释言:子路问做事于国君。孔子说:“不要违心欺己,不要违心欺君。直道事君,常冒犯之。”

•           按:子路刚直,明直道,孔子鼓励。

•       生象:太极图,坤体乾心。乾心引领坤体,推乾而动。

•       得意:坚持正确意见,坚守心中真理。

6.6

•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14.38)

•       释言:子路夜宿于鲁城石门,司门者问:“您何来?”子路答:“自孔氏。”司门说:“是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呀!”

•           按:孔子周流天下,颠沛造次,讲学演礼,规义劝仁。列国以为不可而不为,孔子道可而为之。夫子之道,两千五百年后,待今世而行。

•       生象:太极图坤体乾心乾行之象。

•       得意:孔子中道救人世。

6.7

•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8)

•       释言:叶公向子路问孔子如何,子路不答。事后孔子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这样说:‘他做人呀,发愤求道,忘了自己的食物;求道得乐,忘了自己的忧愁;连老之将至,他也忘了。’就这样说吧!”

•       生象:居大坤厚,用大乾健之象。

•       得意:志士仁人,向孔夫子学习。

6.8

•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       释言:颜回、子路侍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言尔志?”子路说:“我的心愿是,车、马、衣、轻裘和朋友共享,用坏了也无遗憾。”颜渊说:“我的心愿是:不自夸其善,不施劳他人。”子路说:“想听夫子志向。”孔子说:“愿天下老者得安,朋友得信,少者都得到关怀。”

•       生象:太极图。大乾体,大坤心。大坤体,大乾心。

•       得意:子路是豪侠,是共*产者先驱。颜渊是仁德君王,是现代文明人先驱。孔夫子是人类精神领袖,道德领袖,救世普爱天下。2500年前,孔夫子有此四海之志,伟哉大哉!愿孔夫子心愿,早日在人间实现。



章句7:一位中道,闻一知二

•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5.9)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15)

•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19.20)

•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欤?抑与之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1.10)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6)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1.2)

•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6.3)

•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曰:“尊五美,摒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0.2)

7.1

•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5.9)

•       释言: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超过谁?”子贡回答:“我怎敢希望超过颜回?颜回得一,以一知十。我得一,以一知二。”孔子说:“你不如他呀。我同意你不如他。”

•       生象:道象三位思维,道图三位思维。子贡在二位,颜回在三位。

•       得意:以一知二,知异知同,联生对生,虽多皆对出,还是二位。知二是量变。知三有中位,是质变。知三就是知十。

7.2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5 )

•       释言:子贡说:“贫时无谄媚,富时无骄横,我都做到了,如何?”孔子说:“你做到了‘可’呀!还未达到贫而快乐,富而好礼好施好回报的阶段。”子贡说:“《诗》上说:‘如精切细磋加工象牙,如精琢细磨制作玉器。’这就是夫子说的吗?”孔子说:“赐呀,已经可以和你言说《诗》的微言大义了!你告往知来呀!”

•           按:此为子贡闻一知二一例。

•       生象:生道象。闻阴爻,知阳爻。闻一位,知二位。知同同,知同异。

•       得意: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真人真性即达。贫而乐,富而好礼,学而能之,修而成之。两个不同层次。子贡智者,闻一知二,列人类先知。

7.3

•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 19.20 )

•       释言:子贡说:“殷纣王的恶事,不像人们说的那么严重。所以君子厌恶居于河之下流,天下的恶事都流归那里了。”

•           按:此为子贡闻一知二另一例。《礼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皆两面观。恶,皆过于中道而成恶。

•       生象:太极图两仪象,中道线。小过小错,大过大恶。

•       得意:太极图中线过即过,中线错即错。

7.4

•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欤?抑与之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1.10)

•       释言:陈亢问子贡:“夫子到一个国家,一定会与闻其国政事。是自己求得,还是别人给予?”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而得到。夫子之求得,大概异于别人之求得。”

•       按:子贡心知有二,没有说出。

•       生象:温、良、恭、俭、让,皆坤厚象。

•       得意:子贡所言是一,是孔子的坤象。孔子另有乾象,合为中道象。

7.5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6 )

•       释言:鲁国贵族孟武伯向孔子问孝。孔子说:“父母唯儿女之疾是忧。”

•       按:此章书讲父母之慈,引出儿女之孝。

•       生象:父母对儿女,居乾位,用坤心。

•       得意:闻一知二。闻父母慈,知儿女孝,父慈子孝成礼道。知十,知父母对儿女凡事皆忧心,儿女要认真努力,让父母放心。

7.6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1.2)

•       释言:有子说:“其人孝悌,却好犯上的,很少。不好犯上,而好作乱的,没有。君子务于根本,本立则道生。孝悌之德,是行仁的根本啊!”

•       生象:子弟居坤位,对父兄行坤从之道。

•       得意:礼道双向,有施有报。孝悌的前提是父慈兄友。有子之言,显子孝弟悌,隐父慈兄友。此言后为君主所用,单向强调孝慈。今人知一知二,以双向礼道读之。

7.7

•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6.3)

•       释言:鲁哀公问:“弟*子谁是好学生?”孔子回答说:“颜回是好学生。怒气不迁于别人,犯一次过错,就不犯相同的过错,也不犯相反的过错。不幸他寿短死了。现在已经没有,我没听说过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       生象:迁怒,怒于此,迁于彼。贰过,反一之过。犯错于左,为避左错,改犯右错。

•       得意:两千五百年后,国人国民性迁怒贰过照常,不及于颜回。需提升思维之道,免既往之过错。

7.8

•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曰:“尊五美,摒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0.2)

•       释言:子张向孔子问道:“如何就可以从政了?”孔子说:“扬五美,去四恶,就可以从政了。”子张说:“什么是五美?”孔子说:“君子为政,惠民而政不浪费,劳民而民不抱怨,官有欲而好名不贪,政泰和而官无骄横,官有威而政不苛暴。”

•       生象:太极图,五美皆循中为政,不离中道。

•       得意:惠劳欲泰威,皆循中而行,一而不二,一而不过。



章句8:一位中道,一以贯之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15)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对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15.3)

•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

•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2.1)

•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2.4)

•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14.42)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22)

8.1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15)

•       释言:孔子说:“曾参呀!我道一,一以贯二,一以贯十贯百。”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了。门人问曾子: “夫子之道何谓?”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两字。”

•           按:忠是中道,含乾坤二德,有从有不从。恕是礼道,坤一之德,唯宽恕。忠道事君,恕道待人。事君有直犯,待人常宽恕。

•       生象:道一,或坤或乾,皆贯通另一。

•       得意:认识道一,居乾贯坤,居坤贯乾。道一以贯之。

•       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对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15.3)

•       释言:孔子对子贡说:“端木赐呀,你以为我是博学多记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是这样?”孔子说:“不是这样。我一,以贯通二,贯通十百。”

•           按:子贡闻一知二,听夫子言,知有二意,答“然”复“非”。“予一”,我一。

•       生象:以一,贯通道象之一位二象,二位四象,三位八象,无尽无穷。

•       得意:认识我一,居乾贯坤,居坤贯乾。我一以贯之。

8.2

•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18)

•       释言:孔子说:“君子做事,以义为实。以礼做事,以逊行事,以信成事。”

•           按:义,贯穿于礼行、逊出、信成整个过程。《论语》有:义以为质、义以为上、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然后取、义之与比、务民之义、行义以达其道、行其义也、使民也义。义,利而合理,中宜公道。今谓正义、公义、公正、公道。义,合道是一,有利是一。

•       生象:义举,乾象。礼行,坤象。逊出,坤象。信守,坤象。信,立以为中,出言者守,听言者听,皆从之。

•       得意:君子行义事,必得利,利必合义。义利两顾两宜两全。义,贯穿于行事。义居乾位,不可改变,行义事以坤德。做事,义一以贯之。

8.3

•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

•       释言:孔子说:“士有志,志于道。若耻恶衣恶食,不足与之议事。”

•           按:士有志向,志向是求道求真理。志处乾位,贯穿万事一生,不可改变。如果以穿恶衣吃恶食为耻,这样的士是不可以共事论道的。士,君子人格的初级阶段。

•       生象:志,乾象,贯通后来。

•       得意:乾志不变。志一以贯之。

8.4

•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2.1)

•       释言: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以合于礼,就是行仁。一日克己合于礼,天下归于仁态。行仁出由于自己,难道出由于他人?”

•           按:礼是克己合伦之德。仁是人我之伦。礼德坤,仁德坤。这是见一。行仁由自己,不由他人。这是见二。独*立、自由、自主、民*主、平等、人*权,皆可由此“由己”本源成长出来。可惜后来没有开发好。

•       生象:礼、仁,皆坤象坤德。仁德,坤从于他人。仁,由己而生,以己为乾。

得意:由己一以贯之。

8.5

•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       释言:子路说:“卫君等着您管理卫国,您将以何事为先?”孔子说:“一定先正名了。”子路说:“有这样的吗?您迂阔呀!怎么正?”孔子说:“野人呀仲由!君子于其所不知,就缺而不论。名不正就会言不顺,言不顺就会事不成,事不成就会礼乐不兴,礼乐不行就会刑罚不中正,刑罚不中正就会人民手脚无可放置。所以君子正名了,名正必可言正,言正必可行正。君子于其言,是不可以苟且的。”

•       生象:生正名之大初象。名居大乾之位,乾正而坤正,四时昼夜顺。

•       得意:今之名有乱有悖,致人心世事不顺不成。中华文明之名谓何?礼文明,群体文明。立群体、立个体互为阴阳。何以自弃?礼道双向变单,二道缺一,自己走向反面。致之者谁?君权。今难推倒之君权已逝,易新生之礼道建之易如反掌。奈何不先正名复名?正名一以贯之。

8.6

•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2.4)

•       释言:司马牛问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惧怕。”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惧怕,这就是君子吗?”孔子说:“君子内省自己,行事无愧无病,有何忧惧?”

•       生象:君子乾象。

•       得意:君子以己为本,为正,为中,自行其是,自审是非对错,行义以达其道。内省一以贯之。

8.7

•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14.42)

•       释言:子路问君子。孔子说:“以敬心修己。”子路说:“这就够了吗?”孔子说:“用修己以安他人。”子路说:“这就够了吗?”孔子说:“用修己以安天下百姓。修己以安天下百姓,尧、舜尚且担心没有做到。”

•       按:百姓,一百个姓氏。今犹各人种各民族各姓氏。

•       生象:君子居乾贯坤,贯十贯百。安人以下,皆坤德乾行。

•       得意:君子修己以贯。修己一以贯之,敬一以贯之。

8.8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22)

•       释言: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是否可行。马拉的大车没有輗,牛拉的小车没有軏,车何以行之呢?”

•           按:輗、軏,皆连接马拉和车行的部件,曰“信”。无信则只有马拉,没有车行。

生象:天地皆有大恒,示以大信大中。信,立以为中。出者守信,听者信之。

得意:信一以贯之。



昨日欧洲文艺复兴,明日中国文化复兴

•       天道一位设教,天地阴阳二位设教,天地人乾坤中三位设教。

•       儒学本中道,乃全道。道出于阴阳,一阴一阳谓之。为道则天地人乾坤中三道三极,为礼则双向对等各得其位。儒学,道、德而已。道是方法*论,德是价值观。道发为德,礼即是道。有位双向,合于阴阳。

•       礼德双向二位,一则化成君子个体价值,一则化成民众群体价值。君权单主,三位之道变二,互礼之德变一,其道其德去半。道统既绝,礼德既坏,道体德心犹存,遇西方自由平等民*主人*权个体价值,道统礼德中隐存的一极被激活,乾坤反复,成二十世纪之社会剧变。

•       革*命党举自由民*主大旗,合士君子之个体独*立价值;举均富共*产大旗,合民众之群体共存价值。一则源出于个体价值,一则源出于群体价值。合于道统,得于人心,终成今日中国。

•       新世纪中国,复兴中道礼德文化,道一扩而至三,礼一变而成双向。言凤凰涅槃,言推陈出新,言化腐朽为神奇,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言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即所言。与西洋文明通经合道,重组阴阳,建设乾坤和谐可持续发展世界,起步于中华文化复兴。

•       昨日欧洲文艺复兴,明日中国文化复兴,同源于人类“轴心文明”,一则源于古希腊,一则源于古中国。信无疑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7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中大概有二十多个“道”字,但都和老子的“道”含义相去甚远。除了“朝闻道”的“道”释不清究竟什么所指之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08: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

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的时候,也正面临新飞跃的起点,飞跃与危机并存。超越危机,实现飞跃的唯一方法是,从文明源头寻找文明再生的元素,寻找文明飞跃的依据,获得文明发展的源泉动力,实现危机到飞跃的转变。

中世纪的欧洲,从古希腊文明找到飞跃的依据和动力,超越神权,为人文、理性、科学的现代文明开源奠基。当代世界从古中国寻找和谐、节制、礼让的天人之道,为物质、金钱、欲*望、争赛的现代化社会,再造形上文化,将创造保合万邦、万类共处、天下和谐的人类大同文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08: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申自强
《论语》中道学:

道三体,天地人。德三位,乾坤中。
==================
形上三元,中介本位;(形上三元为: 精神、物质、中介)(横向排列)
形下三元,实践本位;(形下三元为: 理性、生命、实践)(纵向排列)
文化三元,政*治本位。(文化三元为:宗教、经济、政*治)(交错排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9 01: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  “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
>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88年《巴黎宣言》

我在网上搜这段文字的原出处,实在找不到。基本只有中文文章或华裔作者的英文文章引用这段话,所有网页都不是某正式组织的官方网站。并且各处引用有出入,如有些说是7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宣言”有译为Declaration也有译为Proclamation的。这些不一致使我怀疑这段话的真实性。七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在一起非常不容易,这样的盛事为什么鲜有报道(除中国人的以外)?

> 当代世界从古中国寻找和谐、节制、礼让的天人之道

我不如“中华之本体”兄乐观!西方国家,甚至华语以外的东方国家,愿意“从古中国寻找和谐、节制、礼让的天人之道”的恐怕还没有。就拿汉语对外教学来说,虽然学生比以前多了不少,但在国外愿意选汉语作外语学习的学生除了华裔儿童,就没有多少了,比学西、法、日语的学生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7: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yong321 兄:
民可与乐成,不可与某始。
历史既然由过去(已然)、现在(实然)、未来(未然)三维度构成,那么未来就不会是前者的简单复制堆积。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关键是练就一副有先见的慧眼。
如印度哲人辨喜就曾预言,中国文化必将像“凤凰一样”获得新生,担负起“综合西方和东方”的伟大使命,这与“五、四”后梁漱溟的观点惊人地一致。
梁漱溟“以中国文化为中道,认为它可以克服西方文化的外向性和物质性以及印度文化的内向性和虚无性。这是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知识与价值——成中英新儒学论著辑要》)
而汤因比也曾预言说,中华民族的经验,中国文明中的人道主义、合理主义、和平主义、世界主义使“中国人……在被人们认为是不可缺少的和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过程中,可能要发挥主导作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12: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也认为儒家思想应当在未来的世界文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我在5楼所说只是提醒,网上常常读到的关于中国文化现在如何被其他国家重视和尊敬,可能给国人带来了过分的自信。我想说两点:

1. 我们听到的好话全来自学者或政要。假如大家关注一下网上非中文的论坛,甚至脸书(Facebook)上的普通人的留言,就会注意到对中国甚至中国文化不友好的人不在少数。

2. 我曾对所谓黑格尔的话“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起了疑心,由朋友将该问题转到一位黑格尔专家那里,幸运地得到了答复:那句话基本可以肯定是伪造的。 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a715d40100xcm0.html
我深知中国人自上古就有假托名人而著述的习惯,辨伪在他国的史学中从来就不是一件大事,但在中国却是。今天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假托名人往往造成更难收拾的局面。因此,我对诸如七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在一起共赞孔子自然起了疑心。不过,兄所引梁漱溟的话我完全相信,我读过他的书。汤因比的书没有读,但我相信你引他的话。只是,汤在世界史学界并没有太大的名声,维*基*百*科说1960年后他很少被提及,当然我不否认他在美国的百姓和中国的学术界的名声,(而且名声不总是与真正的价值成正比)。

要是哪位朋友能找到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作的《巴黎宣言》的原文,敬请告知,语言不限。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1 12: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读到这个:
http://9woo.net/thread-76058-1-1.html
“是有这么一个会议,是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召集的,参加者共有诺贝尔奖得主75人,议题是‘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但是会议并无什么最后宣言。从报道看,会上根本没有提过孔子。”

还是不过瘾!哪位朋友能找到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开会的任何记录,敬请告知,语言不限。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4: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7# yong321

兄所引梁漱溟的话我完全相信,我读过他的书。汤因比的书没有读,但我相信你引他的话。只是,汤在世界史学界并没有太大的名声,维*基*百*科说1960年后他很少被提及,当然我不否认他在美国的百姓和中国的学术界的名声,(而且名声不总是与真正的价值成正比)。
===============

回复YONG321兄:
      中华复兴,兹事体大,学者专家众说纷纭亦在情理之中。
      在下对此的思考,非三言两语能道明。可参见在兄名下专栏发帖《古希腊,人类史的缩影和预演》。
      恭候指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9: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石:申老师用阴阳乾坤中道来解释《论语》,可谓深有启发、别开生面!
钦佩,学习...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
中国儒教网  http://www.chinarujiao.net
儒教复兴论坛   http:// www.rjfx.net
儒教信徒的心灵家园,聚会天下和谐文化精华,
展现民族灿烂文明,呼唤世界和平与永续发展的思想圣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20: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文别开生面,在下还须细细拜读。
步稀兄国学根底深厚,在下自愧弗如。
然推崇三极中道,与在下之见不谋而合。

•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

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的时候,也正面临新飞跃的起点,飞跃与危机并存。超越危机,实现飞跃的唯一方法是,从文明源头寻找文明再生的元素,寻找文明飞跃的依据,获得文明发展的源泉动力,实现危机到飞跃的转变。

中世纪的欧洲,从古希腊文明找到飞跃的依据和动力,超越神权,为人文、理性、科学的现代文明开源奠基。当代世界从古中国寻找和谐、节制、礼让的天人之道,为物质、金钱、欲*望、争赛的现代化社会,再造形上文化,将创造保合万邦、万类共处、天下和谐的人类大同文明。
•       昔者天地之道大明,人类之力未彰。乾坤之德大显,人道中位微明。中有位而无象,中假借于阴阳二象。人未明中,行于好坏善恶敌我对立两端。社会在一位替换二位对立层面运行,所行之道一二一。

中道一二三位,亦三二一位。一通二三,三二亦一。一不滞二,三不改一。各行其道,兼通并包。得阴阳简明象,会无穷无尽意。
东方道思维与西方逻辑思维并经合道,相补相济。

敬引申自强兄
《论语》中道学:

道三体,天地人。德三位,乾坤中。
==================
形上三元,中介本位;(形上三元为: 精神、物质、中介)(横向排列)
形下三元,实践本位;(形下三元为: 理性、生命、实践)(纵向排列)
文化三元,政*治本位。(文化三元为:宗教、经济、政*治)(交错排列)

再造形上文化。
当代全球危机源于近代西方的实证世界观,即在理论上否认万化之大原,实践上陷入低层次物质崇拜,从而把一个原本生机盎然的世界带入绝境。
为此,当务之急,“先立乎其大者”。大者本体也,当今社会百病丛生,无由根治,原因就在于本体还没有着落。更具体点说,就是国人妄自菲薄的“五四”心态挥之不去,整个文化无本无根。
对此,楼文可谓雪中送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2 18: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是个好课题,其背景印证了"孔子问道于老"的悬案的真实性.《论语》中道学"非一朝一夕"可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19: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古越兄。
屡屡垂顾舍下,足见心有灵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6: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历高,本体节节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08: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历高,本体节节新.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1-23 16:54


      有感于论坛现状,转引刚毅木讷帖:
      我们今天谈复兴传统,还缺乏一种大气。就是缺乏一种整合百家的系统的、完整的并且能够解释我们现实困境与指明出路的理论。我们现在说的儒学,都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莫宗一是,或者支离破碎,只是一些关于儒学观点的探讨和议论,我们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都争论不休。这种现状怎么可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呢?
      要而言之,理论的生命、活力关键在两点:

      第一,现实关怀性。也就是理论是否对人们面临的现实做出解释,对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出回应和提供答案。这就是当前韩寒等青年作家为什么会受到年轻人追捧而一些大学教授知识分子少有人关注的原因。
      第二,系统性完整性。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主要是能够方便人们迅速地理解和掌握理论,消解旧的观念并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也就是说,要有“话语权”,得有一套话语体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