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江南达者

[书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长河浪黑罢棹归

同写江岸景,《长河浪黑罢棹归》相对偏重实际生活。画境当近黄昏,山崖隐微映照

着金黄夕阳,暮霭已在沟壑滩岩间弥漫。坡路所示远方,临泉傍林立座小小房儿,所

谓“罢棹”之人,当已是濯足吟歌、静待荆妻拾弄卖剩之鱼小饮三杯了。而所罢之“

棹”则摇荡于沙头,几只渔鹰亦闲聚一旁,似欲嬉玩那方当汇入河中之溪水。河中之

浪果“黑”否?吾不知之。然风浪之内,总不及家中那般安稳罢?

30 长河浪黑罢棹归.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隔涧已有梅花红

山水如吾《隔涧已有梅花红》,自已带相当文学抒情性了。此当为民俗与人情之发挥,径写自然环境中阿哥阿妹隔水相呼情景。画面效果似亦旖旎神奇而耐人寻味。——厚实浓艳若油画笔触挥扫出的涧崖间,清溪回荡流出,沿岸草树皆在爽风劲拂之下。近前密荫内泊舟,船头坐着殷切攀话的小哥儿;隔水便是阿妹亦在含情脉脉地挥手……问题是:孰为彼此心中的“梅花”?画中梅林却在阿哥这面。咳,那曲路尽头,赭黄泥屋上方,有悬崖咋越看越象是张含笑人脸?若依“万物有灵”之说,那,恐怕便该是冥中类似“月老”般的角色罢?

31 隔涧已有梅花红.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二、问君何乐甚?饮犊归霜晨。

吾心“牧犊情结”,永远若隐还显。君不见此晓云依依之青苍高岭下,有牧者悠然自

得踏歌而返,一头行将成年的犊子似颇通人性地紧步其后,亦摇头摆尾,分明其乐已

甚?……此便是吾意念间至为恬淡祥和的人生境界。呵呵,那古洞出泉、烟云缭绕、

倚松傍桥之所在,真正乃是吾辈之心灵家园也。茅橼篷窗虽陋,却也穿风透气、清飒

无尘。——“问君何乐甚?饮犊归霜晨。”此题句已极言其淡泊乐事,余者休要赘述

了!

32 问君何乐甚?饮犊归霜晨。.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三、百年依旧山

“百年依旧山——九四开年启笔,是慨叹,亦有不满”,此余昔日言及兹画之语也。言已尽其意,此仅阐释之:沉厚环复以至拥塞之山,群树随风撼摇。石岩脚下,陋院跟前,一翁负手似叹息而入。陂田内有壮夫停锄回首翘望。浅塘间懒懒浮鹅,对山却有个醒目的赫色庙子……这日子是将永远继续下去,抑或是已孕育着激变的因素了?

33 百年依旧山.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四、积墨山水

1994年确为余前期艺事之重要年代,故此将把玩评品多幅画作以与品玩后期作品方

式衔接。此反观当时总势,其间一面为惶惑寻觅新路,一面却不惜勉力紧挽“传统之

根”,乃至于此中苦苦挣扎。如这题作“积墨山水”之画,赫黛山石苍润厚重,峰壑

溪滩一应景物皴染具体;简易渡头,深远道旁,小姑娘背书包轻步走向黄墙小院,恐

怕正是散学归来了……题款作:“子庄简淡而神完气满;宾虹繁复而秩序井然。二公

俱臻化境。余宗宾虹而兼蓄子庄,当有所获。”语有意焉。

34 积墨山水.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五、苍崖农舍

自知技法犹在先辈大师浓荫笼罩之下,若画境再一味循常,己艺岂能生之?故尔亦每

在实感中发掘画材。此《苍崖农舍》即体现这等思路。画面色墨皆极浓厚饱满,虽只

以近景为主,却也层次分明,笔意顺畅。老崖下置一农家瓦屋,其格局倒与当年咱知

青小屋相仿。檐下有散乱草禾,屋顶晾晒椒菽类物事;畜圈家禽、斜倚农具及忙活老

妪一应俱如乡间常见。崖上悬泉,下泻成溪,有平桥曲路通达此院。而且那曲回的石

板小路还由屋后延伸向远方去了。——这,当也正是我辈徘徊此闭塞山凹后终将亦会

别去而另觅它山的艺路罢?

35 苍崖农舍.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六、秋犹未尽

《秋犹未尽》径写当年落户之地景象,稍事穿凿而已。此是咱生产队长家院子,傍坡

临池,亦如常情座落于山湾。远处主山号曰“马鞍”,是全队制高点;“照山守青”

时,咱每每高卧于顶,畅沐天风而放吟唐诗宋词,心则于旷达间窃戚然焉。其实画中

山梁上枯树下小坟旁那手执短棍的蓝衣人便是咱,不知是正要去守山,还是那年大病

初瘉,正在那厢试腿……哦,那冲天而起的飞鸟,你们可寄托着青年达某奋飞的心愿

?抑或是,你们正要南去达某久别的故园?

36 秋犹未尽.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七、石垭残照入我梦

此画中所言“石垭”,虽非是自家落户之地,而仅是巴山中咱任乡学先生时所邻之处

,却同样为咱心之永怀。咳,那曲山环水、草滩野田之间,曾留下过咱多少写生漫游

的足迹与生命本身的激*情!记得咱亦曾借用过一句流行歌词来抒发对它的情怀——“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是的,此时偕同隐微的牧歌,它又杳然入

咱梦中来了,带着它那沉郁幽丽的残照,带着它那落叶腐草牛粪炊烟的淳厚气息与当

年咱失落在那儿的烂漫青春……于是,咱便怔怔地操起了这画笔……

37 石垭残照入我梦.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八、守此群鸡度华年

亦时想将山水中引入多方面之人生感怀。如这《守此群鸡度华年》,通幅作黑沉雄厚

苍山野岭,本为标准意义之山水图,偏平桥溪屋近前刻意点一饲鸡女子,且题咏曰:

“也曾炼石学补天,也曾戎装扮儿男;青丝未白鬓先老,守此群鸡度华年。”额外生

发之意,已不言而喻。余今已未必首肯此等创作方式,至少是不欲提倡;唯觉偶作尝

试,亦无不可。请诸君自家判断。

38 守此群鸡度华年.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九、崖岭沉厚图

照样是在画中点人禽,《崖岭沉厚图》蕴意则澹然平和,归山水“正途”。此亦为力

求画面效果“浑厚华滋”时期之作品,也采用传统立轴形式。图写高岭脚下背湾之处

,溪中有牧鸭人怡然洒脱逍遥于此之情景。景物皴写烘染与摆布穿插皆属平实而中规

中矩,除有淡白屋、异色树与苍墨老岭形成对比外,并无更多特点。唯那“鸭篷子”

却也暗寄自家怅然之思。此不妨从自家的回忆录《逝去的岁月……》中引用一段文字

,以供品画参考——

……七五年,我差点儿当上了“鸭篷子”。我羡慕那种走四方而且保证有吃的的日子

。当然我也知道那很苦。但苦这时对于我来说的确已经算不了什么。然而这件事最后

终于因为队里拿不出本钱来买鸭娃而被取消了……

39 崖岭沉厚图.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巴船出峡图

《巴船出峡图》另开境界。图中高峡断壁兀突摩天,崖下回折狭江急泻而出,出峡舟

子竭力控船,情势当不容懈怠……而画之左下方回水浅平处,则有小艇从容静泊,恰

与激流中之船形成鲜明对照。题诗曰:“巴船出峡疾如箭,巴人把舵曲似弓。不是巴

人性谨慎,只为滩险难放松。”颇可明画意。

40 巴船出峡图.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一、荒庄小艇

观《荒庄小艇》一画,当知彼时于宾虹、可染诸贤所拓艺途上致力之甚。此画之景为

余独自漫游大江南岸于重庆黄山背岭临江一带所得,略作处理,尺寸极小而似有大幅

巨幛气象。画中野岭高峻,山石草树勾皴染点效果完整,水岸边三五间茅橼瓦舍疏落

凄清散布于杂木葭苇掩映之下,加以一叶小舟寂然而返,通幅意境于沉郁苍厚间又显

荒落萧条。今品画思之,其内蕴当为达某之心最终蜕变前夕之真实写照,而其外技,

似亦可为达某今日画法非无由来作一佐证。

41 荒庄小艇.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二、万仞崖下江涛急

同为漫游江滨所得,《万仞崖下江涛急》却颇具现世之生活情调。画上款题“长江铜

锣峡所见”,下款率意为句曰:“万仞崖下江涛急,一叶扁舟浪里轻。渔翁起罾频频

喜,渔妇把舵面面均。”言已表明渔家自得日子与画者旁观感受。画取立幅,高崖齐

天,岩泉草树次递以降,远作小屋一角,示以画中人所居。近前则峡促水急,礁灯惹

眼,渔家夫妇如文所言从容劳作,而八*九只渔鹰亦欣欣然踊跃向前,为这峡江捕鱼之

画面增添气势。画者虽是于画外袖手以作旁观了,然而其意其情,当是已融入画中。

只看读画人闲读此画之际,其心境又是若何?

42 万仞崖下江涛急.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1: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三、依旧南山春草绿

南山此时已成常游之地。岁岁年年,叶落花开,皆令将届中年之吾心慨然有感。《依

旧南山春草绿》一画即写此情,且另题下句“又见一年杏花红”。画境为背山一角,

野岭出云,红杏绕屋,松崖泉石间绿草依稀,浅草内一当龄女子牵黄牯垂首而行,似

亦为春思所困。画作色墨浓艳,物象具体且复塑形结实,虽犹在传统章法覆罩下,而

恣纵笔势,却已见日后“妄为”之端倪。又因其时达心尚未蜕出,特念故园“松鹤岗

”(参看《红尘心蜕》第一部《嘉陵之波》),故尔落款每书“松岗旧主”;目今观

之,窃笑而已。

43 依旧南山春草绿.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四、晞发正可向春风

世事阴差阳错,不知怎的咱却在一家老军工厂扎根落户了。当时周边未涉“开发”,

地接农乡,山林旧院,比比皆是。咱每漫游于此,多得画题。此《晞发正可向春风》

即写高高桐花树下红衣女散发沐风恬然小趣。画之色墨效果燥润工放与浓淡虚实并举

,总体趋势已向率意,然因毕竟撷至生活,倒不似传统文士荒率之笔。吸引视线之处

,除晞发女外,近前浅池中一群嬉戏红鲤,亦堪称生动活泼,为画面平添了几分意趣

。咳,真的,当时欣然向春风者,又岂止区区一晞发女哉!

44 晞发正可向春风.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五、达人独钓浅山溪

恐怕正因有感于生存环境罢,“灵感”一来,便得如此这般一个画题——《达人独钓

浅山溪》。应该说这是一个深刻而又简明的哲理性命题了。读者诸君当皆眼明心睿,

不消达某还就此来饶舌,故尔仅就画面本身略谈几句。那画中人造像取自“朦胧诗人

”顾城(此前正研读彼之诗作及生平)。其此时正倾身欲钓于山泉滞潴处,侧旁是歪

斜小屋连同一二晾晒于屋顶之简单吃食。画境却明快流动,且刻意在人前点缀艳红之

树,暗示出于此间确可怡然自乐之主题。画法则以破毫随意而为,——也许照人看来

,它已是过于随意了……

45 达人独钓浅山溪.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六、文峰当起文峰塔

文友结伴游山,自是上上乐事。甲戍秋日,余即邀此一友,闲游于寻常间自家取景写

生之去处。友与余交厚,往从亦密,仅因觅食行道有异而少作此逍遥游。此感余日常

所近苍松白云、老岭荒塔,大叹,因之意趣洋洋,野兴愈增。时细雨方霁,黛山若洗

,幽鸟偶鸣于深林之内,峰壑凹处皆汇涓涓泉流,周遭静寂一如童话世界。余与友畅

谈文事及人生,良多感慨。归以志游,忆及清谈豪意,兼思塔名,不由穿凿画境,遂

为此《文峰当起文峰塔》。

46 文峰当起文峰塔.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七、巴山青如黛 渝水碧若丝

其时余心已当蜕生关口,画意亦每脱前人羁绊,即其画法本身,亦渐趋于恣意任行。

此《巴山青如黛 渝水碧若丝》一画,意在颂赞巴渝山水清幽秀丽,自不待言。手法

则尝试以大刀阔斧般笔墨径写完密森厚之景。画非实境,会意而已。目今观之,其山

环水转、野林丰茂之所在,倒也可居可游。唯那岸畔舟子作瞻望或吆喝状,不知是在

邀呼山院友人,还只是独自逸性勃发,正傲啸于此空寂林泉之间?反正那几只鹅儿是

已为其声所感了……

47 巴山青如黛 渝水碧若丝.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八、天寒树云深

此画所蕴却颇有意思。题曰:“水横家山远,天寒树云深。移舟傍野火,避雨不求人

。”堪称把个自家“又臭又硬死德性”暴露无遗。画写溪山寒雨中,一人泊艇于村道

旁野岩洞内独自生火烘衣,近处分明却便是人家。唉,离群索居之人自是有其道理了

,只不知此画中人又是在尘世间有过怎样的挫折?以山水画寄托此类曲折含义,似也

算是一种“探索创新”吧。

48 天寒树云深.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九、秋山如苍牯

咳,这是一头疲惫的牛:皮毛萧疏,肌腱松懈,整个伏卧于夕阳黄昏,如在静穆地品

咂体味着自家业已越过了高峰期的生命……画中并未直接出现将残的太阳,但那飘浮

在高天的芙蓉般的暮云与山崖间的桔色光照,已示明一日之时段;而枯树红叶与新扎

谷垛,则点出了一年的季节。危岩上,山泉懒懒地从石梁间落下,轻漱着可见或不可

见的竹树;荒落简陋的小院前,一老者——似翁,更似妪——肩上挑负着小小包袱,

步履蹒跚地走回。哦,这劳累一生的人,是否也已到了他(她)生命中的秋天?每观

咱这《秋山如苍牯》一画,心中都不觉隐然会想到这些。画儿本身以羊毫笔扫厾而出

,有点软,不过倒也同其意相吻。后来仍以此题为画,其多了一份“正规感”,而那

种“生动之凄凉”味儿,却不见了。于此实亦可悟得画作之独一无二性质。观者可参

看之。(后者为98年之作)

49-1秋山如苍牯.jpg

49-2秋山如苍牯.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行将归尘世,回首望青山。

《行将归尘世,回首望青山。》正题为“秋游罢归图”,自觉远不如副题好,此便干

脆令其“正副易位”了。所志仍为那日与文友漫游重庆南山之事,唯亦借助文思而使

之生发较高一筹的意境。画中山色苍茫,分明是连晚霞都已散去了。画儿下角,山之

出口处,平桥仄涧,群树参差,余与友已将步出这片给予了我等竟日快乐的清幽山野

,而余本人犹正恋恋不舍地抬头回望……曲盘石径所示上方有幢白色的老式房子。那

,或许便正是咱中华传统文士们心灵之家园?

50、行将归尘世,回首望青山。.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一、五月风清

1995年前,吾画多深黑压抑。有94年末二首带题记之小诗,可充分说明此时心态。

一曰:“卅年习画极苦。今画中已见苍润之气;然犹嫌其累赘,且依稀有他人之影。

识之思之,终听其便。——已觉霜风染秋林,犹嫌碧溪水不清。苦待鱼儿来触网,任

它扁舟浪里横。”二曰:“九四冬,画境忽显疏朗,喜而题之。——今夜露新白,草

屋秋未深。沙藕初结子,尝鲜待我寻。”而此所附《五月风清》一画,则为95年开

年之作。画面无论文或图的穿插关系自然皆值得推敲,但其开阔奔放、明快疏朗的意

境当时则极令人兴奋,甚至自感其已预示了一个新时期的到来。故尔虽此画仅列入其

年作品“副册”内,在此亦公之于众,请读者诸君与吾共品彼时之快。也是:看那在

晴光下乐颠颠疯跑于清浅水滨之牛,可知其果是在漫长的劳作生涯中太苦累了……

51、五月风清.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二、岸危一舟安

其时亦非是断然远离传统章法。如这《岸危一舟安》,仍取立轴形式,远山近水,层

次分明。景欲切题,布危崖百丈,石岸磊然;近岸小舟,稳稳安安飘然轻返。崖岸间

林树萧疏,屋舍明洁,整个境界平和清朗。题前另有“出句”曰:“云疏万树繁”,

——今观其“繁”字,除非将灌、苔杂类一总算之,方称。

52、岸危一舟安.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三、白云古道

《白云古道》一画,亦立轴山水,因源自真景,且力求于法度上创新,故尔面目与前

画迥然各别。此取材巴渝“黄桷古道”上段:云山幽恬清丽,群树疏落参差,曲回石

径绕峰插岭,远近房舍及点景人物皆历历在目。画似略有庞杂感,然若有真游此山以

实历其境者观之会意,又不知当是作何感觉……

53、白云古道.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四、白云生我家

观此画,并细品题咏“白云生我家”,想必倒可使人悠然心会。画中之“家”,中景

悬泉石岩上那小小房儿,其间亦并非浓云缭绕,仅有淡薄轻烟逸出而已。烟云至前景

临池草路间渐浓;盘屈高松之下,一人洒脱而行。此即所谓“我”也。自然,此“我

”倒并不一定便是我达某;——是谁?或是你,或是他,是一切怀此白云心之超然人

士。呵呵呵呵。

54、白云生我家.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五、败柳·鲜桃·万木春

不知何时起,已有“破坏性实验画技”之倾向。此时更热衷于兹。每每率意挑取墨色

,全用点戳刷扫之笔,或中锋或侧锋,或疾或徐,唯凭感觉表达自家心中意象或者情

绪。此《败柳·鲜桃·万木春》即堪称典型之例。题曰:“败柳尚余一枝嫩,
鲜桃新启万木春。”画写山村一隅,秃岗小院方塘之前,老柳抽枝,新桃艳绽,蕉树

蒲草俱呈葱茏甦生景象,二顽童欣然戏滚水之牛,远处一乡姑则悠悠然缓步行来了…

…此确是天地间婉春之莅临,亦是达某长久处于严冬般凛冽状态之心那一种只可名之

曰“灿然的释放”。不如此,便不不可判然有别于人而确立一己面目;不如此,便不

可挣开沉重镣铐以真正步入自由艺境。   

55、败柳·鲜桃·万木春.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7: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六、悲凉落寞二月溪

其实一心始终在寂寞甚至是苍凉之境中苦苦寻觅。此《悲凉落寞二月溪》即写这般意

境。兀突高岗仅点数苔,岗下原野辽阔,草麦萧疏。纵横阡陌及岗前石径皆通向临溪

小院。溪水潺湲曲回,斜生花树下系一舟,宛似在如泣幽声中轻轻摇荡。野田阡陌间

一子踽踽独行,那肯定是达者寻觅游荡之魂了。——只不知其是否已觉有得?而落款

则为达某极少使用之“巴渝子”一名。此中亦含十分有趣之故事,唯恕时下达某暂且

秘而不宣。

56、悲凉落寞二月溪。.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20 功勛 +5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 20 + 5 历历壮观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3 21: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画双璧也就是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19: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先生赞。
这儿干脆随意来接着发点后面的算了……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三百九十五、磁器口
重庆磁器口,其名非但著称于巴渝之地,即使外地人,亦
多闻之。吟味其名,先时必当是为磁器集散之内河口岸,
只今河运已为陆运所取代,故尔其商运价值已失,然则“
历史文化性”旋即彰显焉。近年来彼处培修古镇,发掘故
物,尤经官府与商家大肆炒作,已渐成为本市不可或缺的
游览休闲之地,每逢星期与节假时日,真真好生热闹。吾
此画却取自其背静江湾,满街繁华景象俱略去了,唯岸头
那丛楼一角,与水中有两艘分明经过装扮的泊船,犹可令
人推知此决非郊江野渡。话虽如此,此地毕竟又还算嘉陵
江重庆一段原生滋味较浓者。那草坡沙岸、老树石桥,在
晴淡云天下次第伸延于光雾迷离的远方,端是惹人幽思遐
想。——咳,回想当日初知画中石桥下溪流却来自歌乐山
方向,且正为那自小熟悉的红糟房荔枝河时,心中那份难
言的亲切感受呦……
395、磁器口.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7: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三百九十六、翠湖廊桥
昔曾言,江南山麓有片临湖的高档别墅群落,曰“翠湖山
庄”。这所谓“翠湖”上,却有座木质廊桥横架于下水口
,湖面清澄流水,摇波漾影,越苔石堤坎飞漱下滩,给这
片幽静的绿野,平添了一份欣然的生气。那廊桥亦乃吾人
忆恋之地。好几次,曾与同怀淡泊之志的友人携小酒慢饮
于桥廊间,共赏湖山晴雨之色,畅叙浮生种种离合悲欢感
遇,那情致,真真使人回味无穷。此画即以疏阔放纵之笔
,略写斯地全景。另有一题作“翠湖后山”之画,手法相
对密实,写出湖后坡岭曲环蓊郁意蕴。特将两画一并示之
,以便读者诸君了解此湖山概貌。
396-1翠湖廊桥.jpg
396-2翠湖后山.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