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江南达者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序——此文图集只发博客或个人空间,不发向论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0: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27、小侄儿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自己知青生涯的另一记忆,是那年春节回家,家中已添了一个
小侄儿。忽然之间,自己一下子也跟着“升辈”了,这兴奋,
想来一般人也都是能够理解的。当时尤其觉得好玩的是,这小
小人儿,用乡下的话语形容,那可是“精灵得怪”:无论是其
动作、表情以及稍后开始的语言,都让人觉着有趣至极。譬如
说吧,打从他开口叫我,就对我“说不”(把“叔”叫成了“
不”,或干脆叫“不不”);而诸如此类的谐音之趣,因年代
久远,确也记不那么清了。但另有一点,则在我心头是挥之不
去。那是他颇能说些话之后,其实不过也就三四岁吧,一次,
不知怎么大人们闲谈,谈及他姑姑新参加工作,与本单位上下
级相处的事,有话正好递到了他嘴边。他居然一本正经地“指
导”他姑姑说:“嗨,你见了你们领导都不会笑,还想当先进
?我说你莫消再当了!”虽说这恰如俗语所谓“暴牙齿咬虱子
”,但谁想到偏偏会咬得如此“精准”,也就不能不当场令人
捧腹而事后使人长铭于心了。随着年岁的增长,侄儿由《三国
》、《水浒》及一切“泛武将”而逐渐迷上了汽车,乃至于后
者就成了其终生的爱好,并一度还成其为谋生的手段。有鉴于
他对常人闻所未闻的各种车辆都是那样的熟悉了解,我曾经还
笑劝过他,是否也如我写《中西画品录》般,来写写这“车品
录”。不过,即使他对车辆有如此的真知与深知,但苦于没有
相应的背景条件,又能怎么样呢,自打“入世”之后,他终于
放弃了他曾经为之苦苦坚守的理想,还是成了一个与汽车行业
全不相干的公司的雇员。唉,这也是现实人生啊。题外之话休
絮,随本文出示的侄儿幼时的油画像,是我借用了他的照片画
成的;——道理很简单:这家伙,当时,怎可能有片刻不乱动
呀!
27、小侄儿.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20: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1、白云巴山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正在乡中放眼一派迷茫、深感已是走投无路的时候,
人生的轨迹,忽因一事彻底改变了。距生产队百里之
外的本区完中,因其美术教员被照顾家庭关系调去达
州,校方闻我画名,故尔要我前去“长期代课”,还
说,若有机会,就让我“转正”。本来,作为重庆知
青来说,一般都是决不愿意留在当地就业的,但我不
同,因为当时可以说已是别无选择了——考美院的事
,曾那般的沸沸扬扬,最终却空耗了当地的“推荐名
额”,所以当地权威人士明言:决不再推我这已然暴
光的“黑五类子女”。于是,我在1976年3月一个春
雪霏霏的日子,背着一个大背篼,里边装着我的全副
行囊,步行百里山路,心怀忐忑地去该校报到。到校
后,我却并未能够马上开始新的粉笔生涯,因为那前
任美术教员还要等到学期结束才走,而依本校惯例,
则是要让所有新来者都去走走“兼学别样”的“五·
七道路”的。本校在离区镇二十来里外的地方(其实
就是我来此经过的路边一处高山之上),办有一所全
地区都闻名的农场,师生们的学农劳动,那是真叫一
热火朝天、无休无止。我成为驻场人员后,便每日随
同一月一轮前来锻炼的师生们一道,参加各类劳动,
而且还按规定,自备了一套基本的工具。当时,干活
本身对我来说倒算不了什么,只是,那份极左——或
莫如说矫情——的种种做法,真的让人是难以忍受。
当然,那些事都既烦人也琐屑,这儿就懒得再说它了
。另有一点对于我来说,却是相当的具体:几年的乡
村生活,长期毛毛草草的吃食,早已让我有了一副阔
大的肠胃,而眼下突然叫我来跟着吃这点儿定量饭,
且经常都还没一点菜蔬,更不消说肉食,所以,可以
说,那整个阶段,我真是感觉自始至终一直都饿着。
咳,当时那无论是肌体还是精神方面的苦痛,岂是一
点儿短短的文字便可以说清!这不过是提请读者诸君
在观画的时候有所联想而已。这儿所出示的画,是一
次我趁两个劳动班级轮换的间隙,在农场周边的山野
作的一幅油画写生。诸君不妨设想,在这片云光幽澹
的山乡,曾有过吾人多少无奈的煎熬与苦斗。本来我
也曾作有农场景观的速写画儿,但当时录入电脑的时
候,多半是嫌其简单草率而舍弃了,现在一时也想不
起原稿尚在何处,也就只好付之厥如。待什么时候翻
找出来,再示与大家。
1、白云巴山.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9: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2、“驻场”人员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这儿出示一幅自家当时的油画像与一幅同事的二人速
写性素描,借以让观者看看那时的不同脸孔。先说自
己。虽说当时终归是年轻稚气,但毕竟已在乡下栽过
跟头,见识过了世态炎凉,更主要又是多少也对时代
社会有了些认识,所以,相对而言,看上去总还可算
是比较老成持重的。那段时间,因所处在高寒之地,
成天都把旧袄穿着,与人也没过多的话,只忍饥耐劳
地埋头做着自己份内的事,倒也藉此颇得众人点头认
可。顺带说一句:当地人对重庆知青的成见那是极深
的,认为这都是一群“天棒”,少有富于理性或奉公
守法者。正因如此,我看得出,大家都在默默地审视
着我。时间渐长,人们自然而然有机会见到我的画艺
,同时,还在我在他们中画速写什么的时候,与我有
了一些一般性的交流了解。当然,我肯定也在观察着
所有同我接触的人,包括他们的外表和内心。说实在
话,由于时代、地域及具体经历等各方面特定因素,
我觉得这些人都是相当鲜活且个性化的。比如说这画
中二同事,左边的这个,是一名随班参加劳动锻炼的
科任教员。其为人,照现今的说法,是有些“二”;
无论在同事和学生中,都或明或暗,被人当做活宝对
待。不过,其人对人也无甚危害性可言,而且是自得
其乐地生活在自己的相对封闭的世界里,偶尔还使人
觉着可爱。画中右边这个,因是生物专业出身,所以
对于当时办农场来说,天然便已具有了“顾问”的身
份,至少,我觉得,他本人一向是这样自居的。而事
实上他经常都是待在场里,算是那儿的“常驻人口”
吧。这人为人活泛,机敏,对时事颇为关注,有时还
能说出一些有预见性的话来。在单位上,他虽与方方
面面都和善相处,但因更喜欢靠近领导,提得出些所
谓“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说,同事们,大抵都因
根据自己的所处,对他这人的评价,差别很大。在这
儿,面对这两人的画像,我想,观众们总不至于认为
,我完全就没有抓住他俩的性格特征吧。呵呵。另外
,关于我自己的那幅画像,补充一点:可能是因为当
时勾勒轮廓赭色的油份太重了些,三十多年过去,暗
部有的地方,已经变淡翻色了,特别是转向背阴处的
那只眼睛,竟象是有点“白内障”什么的样子,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6: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3、老校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在农场期间,遇上了一次规模颇大的全地区“走‘五
·七’道路暨‘学朝农’(当时的典型‘朝阳农业学
院’)”现场会。会上,我为农场画的几幅大画引起
了来宾们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主宾——地区教育局
长——有关我当年报考美院一事的联想。这“老大”
当即半开玩笑地对本县文教局长说:“这人才在你们
县,你们不留住他,我可要招走啦!”只为这一句,
啊哈,等到七月初头我下山回校报到时,已然是以本
县“跨系统特招教师”(从文化单位自然减员空缺中
拨来的名额)的身份去的了。闲言休絮。如所示之图
,这学校显得有些老旧,听说是建于“大跃进”时期
。图之左侧,即为本校唯一教学楼之一角;上前方房
屋,则是学校的总务科及食堂。教学之事待日后再说
。这“民以食为天”,还是就先说食堂吧。其中与我
关系最是密切的所谓“小食堂”(教工食堂),其管
理制度比较有趣:不作兴用饭菜票,都是每顿饭吃罢
,自己在墙上的名单表中,翻过一块预设的小牌,就
算是认帐了,到时便由学校统一从工资内扣钱。说到
这个话题,有件小事,呵呵,咱也不嫌琐细,更不怕
丢面子了,一定说与读者诸君知晓。当时咱的薪水,
是从二十块零五角大洋拿起。平时伙食费大约扣除一
半,也算是还有另一半可供杂用。但当时真的是“左
”得可爱: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杂*志,那是全校
教师人人必须得订的,且是连问也不会问你,直接便
从你工资中将钱扣了,还免费为你服务,一订便给你
订上一年。记得好象就是我刚“上任”的那个学期的
第二或第三学月,扣了伙食钱和这“精神食粮费”,
恰又遇上学校本意是想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按人头虚
凑股子买上了一只架子猪,说是待过年时杀了好分给
大家,结果那猪买来没多久就死了,而钱当然照样还
得摊在每个人头上。如此这样一来,我永远都记得:
扣除了诸般费用,当月我就只领到了二角五分钱的工
资。从概念上说,这,可供我寄回一封平安家书(八
分钱邮费),买两包“经济牌”香烟(也是八分钱一
包)勉强过过瘾——当时我不幸还从乡下带来并保持
有抽烟的嗜好,——另外,也就还可有一分钱的节余
了。当然,毕竟万幸。常言道: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我衣兜里还有这文钱,怎么可能会被谁逼死呢!于是
,我就在这环境中生活了下去。诸君面对这画,其余
一切细节,不妨尽可随意想象。
3、老校.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4、校门外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这儿却找到了一幅当时画的校门外景色速写稿。虽着
笔简淡,但仍然不难从中看出当地的实际面目。也不
知旁人看后作何感觉了,照我自己看来,这画中的一
切,均是那般的亲切而富含生命的灵性。那远景高插
云天的形貌逶迤回环而跌宕有致的大山,那因坡势而
成的交汇的溪河,以及沿河的公路,连同河上两座形
态各异的小石桥,还有那星散于田野间的茅棚瓦舍,
都无一不令我仿佛又身临其境。我似乎竟隐隐地闻到
了干朗空气中飘浮着的带有畜圈味的泥腥气息……哦
,曾经是怎样与我难解难分的地方!那公路和乡野小
径上,都有过多少我的曾两度清晰(关于这点,以后
我会说到)而今则都久已被磨灭的足迹。这景色本身
确实也非常平淡;可却平淡得是那样的让我魂牵梦萦
。最近,我在“谷歌地球”上细细地搜索过这一带,
而且也准确地找到了这个具体的地点。这儿自然是山
形依旧,且是一般的人文景观变化也并不大。唯一惹
眼的是,我看到在这画幅右侧之外的某一处,有了一
个很大很规范的平坝,我想,大约那是因为学校拓展
了,新辟了一个足球场吧。
4、校门外.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15: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5、场外清溪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自打在学校安顿下来,就赶紧恢复了自己的绘画活动
。自然,这只能是在课余时间内进行。有鉴于这具体
情况,当时便安排好了:平时里一般只是作素描、速
写和国画的笔墨训练,周日才画一画油画。而后者主
要也就是附近的风景写生居多。咳,那时为了选景,
可以说是跑遍了当地的山山水水。这儿先就从场镇边
的一幅画说起吧。这场镇因是区府所在地,规模已比
从前的公社大了许多。整个街道,特别是其中的老街
部分,主要都是沿着那条溪河修建。这画中所示,便
为溪水刚流出场镇的那一带。还在当年乡居时,因每
次长途跋涉来到这区上,首先便正好看到这个场景,
所以早就想要画画它。这画是画在一幅未绷框的布面
上,底子只刷了一两层牛皮胶,大概是因布料不纯,
带有化学纤维的缘故,整体早已变皱了,不过大体上
还是可以看清画上的景物。因为从来都有三二村妇村
姑蹲在溪中那几块跳礅石上淘菜洗衣什么的,所以画
里当然也就点缀上了她们。我最是记得,这溪水虽是
经过了街镇居民区,但总体说来,还是相当清澈的。
请注意:那跳礅石右侧岸边,即是一口饮水井,井水
仅只是隔着一层石壁浸入的溪水而已。我们学校每当
天旱时,校内的那口井供水不够,也都是在溪边的井
中取水的。从概念上说,我们那儿是溪水的上源,还
未经过场镇,水质应该说还更好一些。
5、场外清溪.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5: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6、室内景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我刚到学校时,除了工资标准外,其他全盘继承了前
任的一切,包括宿舍在内。这宿舍倒真是名符其实,
因其太小,总共恐怕不足六个平方米吧,只能搭上一
张床和一个写字台,仅够一名小教员宿留而已。不过
我还是已经比较满意了,毕竟白天有碗现成饭吃,晚
上还通夜都有电啊(在农场时,每为其一到夜间十点
便准时歇机停电所苦)。后来,学校又新修了每间大
约有八平方米左右的教师寝室,且很庆幸的是,说是
我不“烧锅锅舀”(自开小灶伙食),不会弄脏新屋
,所以就分了一间给我。但说来可叹:新建的房,居
然说是就搞不到玻璃来装窗,叫大家自想办法。唉,
想想看啊,连一本地区级单位都无法解决的事,叫我
一外来者个人如何去想这办法?其实也不光是我了,
我看大家都只弄些塑料薄膜来绷在窗上,于是也照此
办理。而且我托人找来的塑料薄膜有一半多是黑色的
,少数才透明。当时我想了想,干脆就一举两得吧:
用透明的绷窗户上半段,光线照样可以投射到我支着
的画架上;黑色的,就用于下边,借此也好挡挡别人
的眼睛,省得被人看见我猫在这儿画画,还得费口费
舌地去回答人家的问题,诸如“怎么不坐班又溜回来
啦”、“为啥画的这些不见突出政*治呀”,等等。当
然,话说回来,总算是一下子有了这么个新窝,这心
头还是相当高兴的;门窗一关,自得其乐啊!咱本人
总还不是“黑五类”,别人一般也还不至于那样找不
到事干,有事无事都会跑到我这儿来寻岔子。——唔
,不拉扯远啦。这儿所出示的两幅画,画中视角分属
我屋子的两端。那幅油画,桌上物件历历可辨,不用
解说了。另一幅用油画棒画成的速写,画的主要是些
我画画的行头,除了露出一角的小床,和那只搁在两
个土木箱上的帆布衣箱。那两只土木箱本来没颜色,
装的也只是些与画画有关的杂物;一次我为学校画完
专栏刊头,见还剩下些已经调开了的水粉颜料,就给
它们涂上去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9: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7、
“体音美”……教研室……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按学校的常规,原本不甚相干的三个学科:体育、音
乐与美术,总是被相提并论的,而且凡事一般也都总
是被安排在一块儿。所以,我一到这学校,就了解并
体验到了这点。不管这三合一的机构称做“教研组”
也好,“教研室”也好,总之也就是个最最基本的“
单位中的单位”了。另外一直还有一项不成文的法规
:体育学科,一般总是这三者中的老大,因此往往这
最小单位的头儿,多半也都是由体育教师在担任。咱
这学校小,三学科的教师,都只各一个,且是音乐与
美术,因课时量的问题,还必须“搭”上一点别的课
程。恐怕还在农场时,校方便已经了解到我的情况,
这时他们很信任地便交了一个年级的地理课给我,而
且那课时数,还并不低于我的本行美术课。于是从此
生活便在这种状态下开展下去。当然,外界所有人对
我身份的认定,都仍只是美术教员,从不把我称作是
某校的地理教员的,充其量,不过就说“他也教地理
”,呵呵。说来呢,至于普通的人怎样认定,毕竟在
其次了;但校方确实也都只是这样认定,其证据,亦
十分确凿,因为我连人带所有关系,的确都只是在这
“体音美”办公室里。我最是记得,咱这“顶头上司
”体育教员,是位临近退休的老者。可能因为职业的
缘故,他呼吸道有些毛病,经常性的有点咳喘,所以
人也不多话,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份内的工作。我这
儿出示的这幅他的速写画像,却是一次他恰好回办公
室来,正闲坐向脚踏风琴,在用单手弹着玩儿。我想
,读者诸君看了这画儿,多少总会联想到咱当时的那
种日常生活环境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一年多后
,咱“知识分子”重新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之时。到那
时,学校敏感地对时局作出反应,并当即对本校各部
门设置作了调整:所有一线教员,都只按“自然科学
”与“社会科学”分类坐班了,“体音美”学科,不
消说只该是并入了“社会科学”大办公室内。哈,不
过即使这样,当时我那身份,也还是有点儿含浑不清
的,因为,本校专职的地理教员,却是坐在“自然科
学”办公室里……但不管怎样吧,后来咱这挺热闹的
“社会科学”办公室,也还是在这心中留下了比较深
刻的记忆。别的不说,单是于内中总可接触到各学科
教师的一些言谈,这对当时的我,也都应该说是颇有
益处。这儿所示的一幅油画,画的便是当时两位语文
教师冬天坐在火炉前商谈相关工作的场景。那地方冬
天很冷,都总是要生焦炭炉子的。最后,请大家注意
画中一个细节:这炉子的有一只腿是断了的,整个不
得不支在一块方硬的石头上。而它的腿断,则是因为
那时的一位短期代课女知青——也就是后来我的妻子
——曾经不小心一脚将其踢翻过。
7-1“体音美”组长.jpg
7-2教研室…….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6: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8、人像二帧
江南达者 童山雷
生活安顿下来后,既已把画技训练当作常规课题,这
究竟该画些什么,自然也就需要计划安排。当年在乡
下时,很少有画相对完整画作的机会,所作大抵是些
草草几笔的速写稿;因此,这时趁有了点课余时间,
就想把从前的稿子都整理一下。不过,纯粹新题材的
画,这时肯定也会同步出现。于是这二者就这样一直
交替进行着。这儿所出示的两张人像,画的既然已是
教育界人士,当然都应是属于新作了。所谓“‘教导
主任’老方”者,即本校直接管辖我辈小教员的那位
中层干部。此人却是我下乡落户那个公社的人,正因
如此,所以我们彼此间毕竟也就多了一个话题。此人
本身性格外向,心眼不多,还有点讲义气的感觉,总
体说来还不算难相处,这一点恐怕从他的面相上都能
够大体看出。本来,同公社出来的,还有另外一位,
但其为人,给人的感觉,却就好象是他肚内转了好些
个弯。而那人另有一点给我印象也颇深。初认识时,
一次在农场同事间“打平伙”喝小酒,我与大家彼此
寻话题说。我问及他有几个孩子,他居然一时回答不
上,还暗自掐了掐指,才对我说,是七个吗,还是八
个(这七或八倒是我自己没记准确了)……彼时彼地
之风习,由此端可见之一斑。可惜的是我没留下那人
的画像了。这儿另外的一幅题作“完小校长”的肖像
,其人到底是当地哪一级哪一所完全小学校的领导,
我也已记不清了。但这画是他找我为他作写生画像之
后凭记忆画成的,这一点我还记得。或许读者诸君都
已看出,相比“老方”,他确实显得儒气多了。但对
于这个人别的方面,我却完全说不出更多的什么,只
好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推测吧。呵呵。
8-1“教导主任”老方.jpg
8-2完小校长.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43 銀子 +40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43 + 40 + 30 傳神!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20: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9、薄暮黄昏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虽是已新到一处安身立命,但那旧日的生息之地,依
然不时又出现在心中,因此偶尔也就以之作为画题。
这幅画描绘的,便是当年乡下与本生产队接界的邻县
边隅一景。因其处在我队的正西面,所以每每拖着疲
乏之躯站在高坡盼望着收工的时候,常见到的,便是
那儿这种残霞落照辉映下的景象。从画中看来,当然
是初春的黄昏时分了:水田还空着,油菜已盛开着花
。在光线渐次变得微弱的树荫之下,隐约可见有农舍
已然是炊烟袅袅。咳,当时不管是哪队,哪社,哪区
,哪县,农村人的生活也都大同小异,总而言之是缺
吃少穿无钱用,且是普遍还没烧的。譬如我们附近这
一带吧,经过当年的“大跃进”后,就都只稀稀拉拉
地剩下那么几棵树,金宝贝似的供着,一年剔上点细
桠枝当柴,分配的时候,大家那可都是“绿眉红眼”
地紧盯着秤……闲话不说远了,还是就说这画境本身
吧。在幅面正中那丛树的后方,翻过缓坡去,有个代
销店,供四乡的人称盐打油什么的,也卖点别的最最
基本的生产生活物资。记得我临离乡的前夕,正是人
生之路颇感山穷水尽之际,时当隆冬,本大队的代销
店煤油恰断货了,只好去隔县的那儿打(这幸好还是
允许的!)。当时天将黑尽,寒风刮面,风中夹带着
雪花或霰子,只见远远的灯影朦胧,又听得狗在暗地
里吠叫,整个景象,端的是有些苍凉凄厉。还记得那
时不知怎的,脑中忽地就联想到了“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的故事……唔,纷繁的人生,有多少可回味的东
西,就这么一个平常的埸景,又勾出了这么些话题来
。——或许读者诸君已经不耐烦听了,驻笔吧。

[localimg=180,121]1[/localim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09: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10、秋光农院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当时更多的,还是开始观察、了解与着手表现正面对
的那些景物。因学校座落的位置恰在街镇与乡村的交
界处,所以这乡镇景色,便都成了那时我在风景画方
面主要的题材。这儿出示的这幅《秋光农院》,从作
画日期上看,正是自己在那儿进行野外写生活动的起
始。这实在是一幅再平凡不过的景致,可以说,象这
样的景物,即便是在现今的乡县老公路边,也都能够
一抓一大把。但是,事情的确也就这样:唯其这景色
太常见,所以在时过境迁的情况下,它反而也就越发
足以引起曾经者一种深切的感怀。咳,那艳阳下平直
却又翻舞着、且是明光闪耀的稻田(狭窄的汉渝公路
刚好被其完全挡住了),那同在阳光下尽皆呈现一派
明亮赭黄的竹树、山岗、云彩与行将干涸的塘儿,还
有那以不同材料——粉泥篾墙、老旧木板与当时新出
现的沙砖——建成的房舍和畜圈 ,以及院坝前晾绳上
微微随风飘动的杂色衣被,哪样东西,不是让我看了
,顿觉又回到了三十六年前初秋的某个晴朗的下午?
岁月就这样静静地流逝去了。这幅普通的写生画儿,
也就一直静静地躺卧在我的画箧内,今与本文一同示
与读者,姑且作为昔日的一份档案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7: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11、“陆谷登”
江南达者 童山雷
风景写生毕竟只能在休息日进行。当时作为一项更为
常设性的绘画活动,还是将几年来在乡中画成的人物
速写,整理成*人像素描。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活儿。
凡是没上课并且也将有关任课的差事完成后,咱这人
便“溜”回寝室去,在那幽暗的屋子里画呀画,于是
从前熟知的一些形象,都一一鲜活地出现在了自己的
笔下。比如这儿所谓的“陆谷登”这个人,有关他的
一切,容我先卖上个关子吧,因为我在《乡中苦斗》
那长篇文字中,实在已经为其费墨不少,读者诸君若
有兴趣,不妨在网络论坛中或者本人的“童山雷博客
”内搜索一看。这儿只就其可视的形象与神情而言,
的确是强调了他的“乌红大嘴”(更有书中未特别写
到的那裸露的牙龈)和“涎”与“刁”的性格,自我
感觉还是将其表现得相当到位的。不过,大家可千万
别以为他光只是个“吊儿活甩”(吊儿郎当)的人,
一旦他发起“雷霆之怒”来,也还很算是威风凛凛的
哦!——唔,既然已说了要卖点关子,就不再写下去
了吧,呵呵。

11、“陆谷登”.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7: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达者 于 2013-3-26 17:18 编辑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12、吃。穿。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这儿展示的却是两帧人物动态素描。所表现的,一目了然,都是乡村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凡的人与事。人生必以衣食为至要,这话儿大家都觉得再明白不过,其实,真正充分体现出它含义的,还是在乡下那种最最简朴的日子里。因为,实在的,可以说是一切常见的事儿,都是围绕着这两件大事在转:第一便是吃,第二就数穿。只要守着灶台时,锅内有煮的,灶下有烧的,行动上下,身上的衣着不说体面,起码不至于让别人看了过于鄙视,那嘛,就——“对啦”!有鉴于此,或者说平日里也只是多见于此,所以当时我的速写本上,就勾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人物动作及场景;后来既有了点基本的条件,也就尽量将其整理整理画得完全。这直接且是侃切地以“吃穿”二字为题的画(包括同示的《纳鞋》一画),其标题连同画上的一切,想来都不消再用我费口费舌的还要来介绍了。仅说明一点:因当年这都是整理画在合页本上的,所以有时相互间两页面的炭笔痕便对印上了,其画面感觉,可并不是我有意在玩那种重叠茫浑的效果呦……

[img][/img]
12-1吃。穿。.jpg
12-2纳鞋.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