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87|回复: 100

[小说故事] 烂煮东周3:春秋小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 08: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北游 于 2012-3-1 08:48 编辑

前面讲完了“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下面还得继续讲郑庄公。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的故事开始有点乱套了,不大好讲,《东周列国志》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好多地方颠倒混淆、时序错乱,错误太多,不能完全按照它来。这时候突出的人物就是郑庄公,好多重要事件都和他有直接和间接地关联,他可以作为一条线给串起来。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一位不得了的人物,他开创了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的先河。下面就来说说郑庄公春秋小霸的这些事儿,这段儿的故事纷纭复杂,彼此交错关联,所以里面会穿插很多其它故事,密度大了点儿,我尽量根据《左传》和《史记》把故事梳理明白,按故事发生的顺序来说,做到源流明晰。当然大家读的时候也得稍微有点耐心哈。

  
一、郑卫交恶
二、周郑交质
三、周郑交恶
四、宋郑结怨
五、州吁之乱
六、诸侯伐郑
七、大义灭亲
八、郑宋交攻
九、朝王碰壁
十、归祊于鲁
十一、联盟克敌
十二、大破北戎
十三、势不两立
十四、克敌取戴
十五、考叔之死
十六、败息伐宋
十七、隐公遇害
十八、华督之乱
十九、繻葛之战
二十、破戎称霸

评分

参与人数 5名望 +37 銀子 +55 功勛 +47 收起 理由
渔如是 + 18 + 18 + 18 祝万紫千红。
佛学国学 + 6 期待
古越中兴 + 16
雪狼 + 7 + 19 + 7
青竹大哥 + 6 + 18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8: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北游 于 2012-3-1 09:12 编辑

一、郑卫交恶
公元前722年,即周平王四十九年、《春秋》鲁隐公元年、郑庄公二十二年,郑庄公打趴了弟弟共叔段,叔段父子被殴得鼻青脸肿之后,都逃走了:叔段跑到了共国,儿子公孙滑跑到了卫国。叔段跑到了共国之后,貌似比较老实,估计是被哥哥揍怕了,也认识到了这位哥哥是个不好惹的主儿,自己再怎么折腾都不是对手,而且年龄也大了,没力气再闹,所以只好忍气吞声蹲在共一直到死。
不过叔段在共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他在这里交了一个好朋友,叫州吁,是卫国公子,这个下面咱们还要说到。
可是他儿子公孙滑年轻气盛,咽不下这口鸟气,想想在郑国那么大家业瞬间就没了,被追得连拖鞋都跑掉了才逃得一条性命,对庄公这个大伯恨之入骨,此仇不报,枉为人子。所以他到卫桓公面前哭诉:“郑伯寤生不是东西,为了个人恩怨,设局害我们父子。对亲弟弟下这么狠手,连俺奶奶也软禁了,天底下有这么衣冠禽兽的人吗?求您帮帮我,给点儿兵马,去把俺的奶奶救出来,把家产夺回来,让俺们父子回家。”
卫桓公原来就收了叔段的财物,曾经答应他举大事的时候帮忙来着,可是也没想到叔段这么不经打,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干挺了,老觉得欠了叔段一个人情。这次经公孙滑这么一哭一求,就答应了:“啊啊,郑伯这事儿办得的确很不道德,好吧,我给你军队去揍他。”
鲁隐公元年十月,公孙滑带着卫国给军队伐郑,直奔最近的廩延,这里原来就是叔段的势力范围。
卫师到了廩延,围起来攻打,公孙滑带着一帮旧部冲锋在前,攻击猛烈。
廩延是个小城,守将知道抵挡不住,派出使者飞奔到新郑去求援。
郑庄公接到急报,急忙召集群臣商量该怎么。
公子吕一心想打仗,就说:“俗话说‘斩草留根,逢春再发’,公孙滑逃走已经算他走运,还不思悔改,反而领来卫师打我们。请君上给我军队,看我怎么扁死他。”
祭仲说:“先别说打的事儿好吧。卫是咱们的同姓,自家兄弟,不好随便就动手。这是卫侯不了解大叔段是怎么在郑国造*反叛乱的,所以才起兵帮助公孙滑,公孙滑也是打着救祖母的旗号忽悠人,好多人同情他们。依臣愚见,不如给卫侯写封信,说明原因,卫侯必抽兵回国。公孙滑没了卫军的支持,不用费劲就能搞定他。”
庄公捋着胡子直点头:“嗯,爱卿这法儿好。”
于是就让祭仲主笔写了一封信,派了使者火速送到卫国。
卫桓公拿到信,打开来看,上面写的大致内容就是一番辩解:
家门不幸,俺们兄弟相残,实在很不好意思。可是有人在网上造我的谣,说我给弟弟段封地、他建军队、搞分*裂也不管不问是我在搞阴谋,那是天大的冤枉。其实是段恃宠作乱,是他心怀不良、行为不端。您想啊,寡人得以国家为重,得守住这份家业,所以不得不除掉他。俺老妈姜氏,溺爱叔段,也是心怀不轨,我才把她迁居到城颍,可是我也觉得这么做不好,已自决定将迎归奉养。公孙滑这个逆贼隐瞒他父亲的罪过,投奔到您那里,您被他欺骗了,现在卫师正在攻打敝国的廩延。仔细想想咱也没得罪您,希望您配合俺诛除乱贼的做法,咱们毕竟是亲戚,别伤了唇齿之谊。
卫桓公看了,左思右想,也觉得有点不大对劲儿,就下令让卫师撤退回国。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8: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卫桓公没想到,他派的使者未到,公孙滑已经把廪延给攻克了,杀进了城内。
廩延的败军逃回新郑,向郑庄公报告。
郑庄公顿时怒火攻心:“T*M*D!卫侯太不给老子面子了。好吧,你不仁,别怪老子不义。”立刻命令公子吕和高渠弥出动战车二百乘,来争廪延。
等公子吕、高渠弥带兵到达廩延的时候,卫师已经接到了卫桓公的命令,撤退了,城里只剩下公孙滑和他的一些旧部。
公孙滑一听公子吕带着二百乘的郑师打来,就怕了,以前他们父子被公子吕揍得够惨,一朝被蛇咬,三年怕绳子,知道这次也顶不住,为了性命还得走人,一怒之下,放了一把大火,把廩延城烧成一片白地,然后也撤退回卫国。
公子吕没了敌人,也无奈,回新郑向庄公复命。
庄公听说公孙滑把廩延给烧了,更火了,于是决定向卫国开战。但是当时诸侯还不能随便向另一个诸侯国开战的,必须经过周天子的同意。就象现在,一个国家要打另一个国家就得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通过,否则就是入侵,是非法。
这个难不住郑庄公,他是周卿士,权倾朝野,周平王也得买他的账。他立刻去见周平王,大骂卫桓公不仁不义,不讲同姓的关系,竟然为虎作伥,帮助恐怖分子公孙滑搞恐怖活动,破坏和谐社会,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得给点颜色看看。
周平王不敢得罪郑庄公,就同意了。为了表示自己支持反恐行动,还下令周的王师和西虢的军队帮助郑庄公。郑庄公还嫌局面不够大,又派人到邾国去要军队。邾国是鲁的附庸,觉得自己势力不够,也不能随便出兵,就派人私自去贿赂鲁国的大夫公子豫,让他劝鲁隐公出兵。鲁隐公不想蹚这滩浑水,不同意;公子豫觉得已经收了邾国的礼物,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决定自己带一支军队出发帮助郑,就出发了,和郑国、邾国在翼这个地方会盟,联合伐卫。这事儿因为没经过鲁隐公的同意,所以《春秋》里也没记载,左丘明的《左传》里记载了这件事儿。
准备了将近一年,到了第二年九月,郑庄公打着王命的旗号,带着联合国*军队伐卫。联军撞钟击鼓,奏着军乐,一路攻入了卫国的南部边境的一些城邑,烧杀剽掠了一番,然后驻扎在那里不走。为什么不攻打卫国国都?因为那时候还没这习惯,郑庄公这次伐卫,也只是为了报复,主要目的是向卫国晃拳头示*威:你丫敢找老子的麻烦,我就让你知道厉害!
卫桓公得到军情报告,也有点怕了,和众臣商量怎么对付。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8: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大臣建议说:“水来土掩,兵至将迎,有什么可商量的?我们也可以发兵去揍他们。”
有的大臣就反对:“够呛!他们人多势众,咱们打不过,到了那里得被扁得满地爬……”
群臣唧唧歪歪,争论了半天也没拿出个可行的主意。有人建议去问问已经离休在家的老大夫石碏(què),那老儿点子多。
卫桓公急忙命弟弟公子晋去宣。
公子晋来到大夫石碏家里,听到石碏老头子正在骂人:“侮辱我先王,篡改我历史,无耻无聊,岂有此理!”拐棍儿把地板捣得咚咚作响。
公子晋很诧异,低声问石碏的儿子石厚:“老大夫平日里文质彬彬,此番为何粗口骂人?岂非有失学者和君子风度?”
石厚一边打游戏一边说:“没什么,最近他经常这样儿,都是看电视剧看的。”
“哪部?”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武王伐纣》。”
“不错嘛,是歌颂我先王功烈的题材。”
“是哩,神剧啊!俺们那伙兄弟都认为很好看、很精彩。只有俺老爸乱骂,说胡编乱造。”
“剧里说什么?”
“那剧说有个几千年后的无赖毛头小子,无意间穿越到商周之交,落地的时候咣当砸死个人,一看,是武王发,那小子便冒充而取代之。”
“啊?!”
“他用带过来的机枪、大炮、飞机、坦克在牧野打败了殷纣王,又往朝歌发射核弹,将纣王烧死在鹿台之内。”
“天哪!”
“那小子还霸占了苏妲己,致使她怀了双胞胎,生产艰难,只好带她穿越回去作剖腹产,没想到路过秦朝的时候生下一个,叫赵政;路过唐朝的时候生下一个,叫李渊……”
“放屁!赵政、李渊出生那会儿还没秦朝和唐朝……简直是瞎扯淡、胡说八道,那编剧、导演脑子里全是狗油……”
“看看,您也骂上了不是?请注意风度。”
“啊……咳咳,sorry,现在的电视剧真让人抓狂。算了,赶紧说正事儿。”
公子晋急忙过去参见石碏,劝说老头儿别看那烂剧了,君上有急事相商。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 08: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雪狼,你太不厚道了,为何每一项评分都比青竹高那么“1”点,诚心让青竹难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9: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多少,一律严重感谢!
{:soso_e113:}
{: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 09: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自决定将重新迎归奉养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09: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把“重新”去掉。{: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 09: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是:
“已自决定”什么意思呢?
“将重新迎归奉养”是否缺了个宾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0: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老妈姜氏,溺爱叔段,也是心怀不轨,我才把她迁居到城颍,可是我也觉得这么做不好,已自决定将迎归奉养。”
此句承上省略宾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 1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感觉语法很奇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5: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雪狼
多看看明清小说,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碏拄着拐棍儿来到朝堂,见过卫桓公和群臣,了解了一番情况,说:“郑伯来打我们是打着王命的旗号来的,我们去打他们就等于是和周天子对抗。而且这次乱子的起因是我们帮助公孙滑先伐郑的缘故,本来就理亏,怎么好再去回手?去年郑伯不是给君上写信了吗?这次咱们也给他写封信,承认错误。我想郑伯也不是真的想灭了我们,他肯定会退兵的。”
石碏是卫国的元老重臣,见多识广,足智多谋,说话很有分量。
卫桓公立刻说:“老大夫这法儿好,就这么定了。”
马上叫来史官秉笔,由石碏口述,代替卫桓公写了一封信给郑庄公送去,大概是说:我误听了公孙滑的谎言,认为郑伯您杀弟囚母,行为不道,所以才帮助他兴师伐郑。等我看了您的书信知道真*相之后,就立刻下令从廩延撤兵了。现在想想那做法实在是很对不住,后悔莫及。如果您愿意,我可以把公孙滑绑了送给您,以恢复郑、卫的友好关系。
郑庄公看了书信,觉得达到了目的,见好就收,说:“卫国既然已经服罪,那就这样了。撤兵!”
联军就这么撤出了卫国。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0: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公的老妈姜氏这时候已经在颍考叔的努力下被庄公迎回了都城新郑奉养,听说庄公兴师伐卫,还听说卫君也答应要把公孙滑遣返回国,精神高度紧张,知道公孙滑一回来定死不能活,公孙滑要是被杀,叔段之后就绝了,那可太悲惨了。于是急忙跑去向庄公哀求说:“求你看在先君你老爸武公的份儿上,给你那侄子公孙滑留条活路吧,也算你积的阴德。”
庄公碍着姜氏的面子,又想到现在卫君肯定不会再支持公孙滑,公孙滑孤立无援,也闹不起什么事儿来,就答应了。给卫桓公回信说:谨奉您的教诲撤兵了,同意咱们言归于好。至于遣返公孙滑的事儿,就不必了。公孙滑虽然有罪,可我弟弟段只有这个独苗儿,遣返回来我也不好处理,还是希望让他留在贵国,以延续段的香火吧。  
卫桓公接到郑庄公的来信,再想想自己这闲事管得也实在窝囊,果然不再支持公孙滑,公孙滑再也没折腾什么事儿,最终老死于卫。
郑、卫这番互相攻伐,弄得双方都老大不痛快,关系一直不好。但是郑庄公却靠这个树立了威信。
那时候信息并不闭塞,诸侯国之间都有“告事”制度,就是某国发生了某件大事,会派使者去告知别的诸侯国,其他诸侯国接到报告,都会在自己的国家大事记上写上一笔,因此建立了一个“列国诸侯信息网”,各国一有大事,诸侯们一般都会知道。看看《春秋》,虽然是鲁国的大事记,但是里面也写了不少其他诸侯国的史实。
诸侯知道了郑庄公伐卫的事儿,明白郑庄公在朝廷的影响巨大,不好惹,都存着三分的敬畏,为庄公以后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 10: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兄辛苦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 14: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剧笑崩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08: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周郑交质
郑庄公本来是东周的卿士,也就是国务卿、总理大臣,按理说应该呆在周朝廷里帮助处理政务的。但是自他即位为郑伯以来,共叔段的事儿让他寝食不安,要时时防备,所以一直呆在郑国。后来叔段叛乱、郑卫交恶一系列事件,让他频频露脸,爆红电视、网络,可也让他疲于奔命,根本没时间去朝见天子,更没空去帮助平王搭理什么政务。时间长了,周平王就有意见,觉得庄公这个卿士可有可无。
到了公元前721年,也就是周平王五十年,有一天,西虢的国君虢公忌父到成周来朝见平王,和平王聊了很久,谈了一些他治理天下、料理政务的看法,非常合乎平王的心意,两个人聊得热络。
平王认为忌父是个可用之人,就对他说:“自郑武公帮助朕东迁立下大功,朕命为卿士,到今天的郑伯寤生,一直把持着卿士这个位置。可是郑伯当卿士这么多年了,也不见他来朝帮助理政,只是让朕答应他这个条件,同意他那个要求,他这个卿士有什么用处?现在朕真的很需要人帮忙啊,所以想请爱卿来暂且接替郑伯,帮助搭理政务,希望你不要推辞。”
平王这么说是有自己的想法,他看到庄公这个卿士的权利太大,往往独断独行,说一不二,权威比自己还大,这让自己这个天子往哪里摆?所以他想分散一下庄公的权利,让虢公来承担一部分,就是古书上说的“贰”。
虢公忌父一听,心里就一哆嗦:这是想罢了郑伯寤生让我来代替他,本来这是件好事,可是现在郑伯权势强大,诸侯震惧,这时候罢了他我来接替,岂不是捅马蜂窝?这是自己找麻烦,断断不能答应。于是推辞说:“郑伯不来,是因为他国中有事啊。臣若代替他,郑伯不仅会怨恨微臣,还会怨及大王。这可是紧要的大事,关系国家稳定,臣是断断不敢这么做。请大王收回成命。”
不管平王怎么劝说,虢公忌父就是不肯答应,再三谢辞,然后就回西虢去了。
本来这是平王和虢公的私人谈话,不成想立刻就让郑庄公知道了。原来,庄公虽然人不在成周,可他早在成周建立了地下组织,搞了一大帮子特工,连王宫里的寝宰(太监)、宫女里都有不少他的耳目,成周有一点风吹草动,庄公那里都知道。平王和虢公的谈话让一个宫女听了去,立刻写了密信送到地下交通站,交通站不敢怠慢,星夜把情报送到了庄公手里。
庄公拿过密信来一看,勃然大怒:好啊!想罢了我啊,胆子够大的。好吧,我这就去问问,看看天子怎么说。要是弄得咱家不高兴,也绝不让你痛快!
立刻下令备车出发,来到成周拜见了周平王,到了成周洛邑的郏鄏王城,正赶上下雷暴雨,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20: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公意气,志在平王.宫内女卧,特务原始.虢公忠国,周郑交质.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20: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好{:soso_e182:}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武王伐纣》。”
/ s3 e& l( W& e5 a“不错嘛,是歌颂我先王功烈的题材。”
( U; v. D* b% i8 ^“是哩,神剧啊!俺们那伙兄弟都认为很好看、很精彩。只有俺老爸乱骂,说胡编乱造。”
  f2 @* n6 w; H# }- Q“剧里说什么?”' s8 X) R6 D8 y) q) V
“那剧说有个几千年后的无赖毛头小子,无意间穿越到商周之交,落地的时候咣当砸死个人,一看,是武王发,那小子便冒充而取代之。”
$ v9 y# U9 O9 U  e, e8 i“啊?!”9 \% G8 {$ h) f& m$ I2 m5 ~$ C
“他用带过来的机枪、大炮、飞机、坦克在牧野打败了殷纣王,又往朝歌发射核弹,将纣王烧死在鹿台之内。”
6 }% h- c; f% d“天哪!”
$ Q& ], n0 D, w3 U7 @( G“那小子还霸占了苏妲己,致使她怀了双胞胎,生产艰难,只好带她穿越回去作剖腹产,没想到路过秦朝的时候生下一个,叫赵政;路过唐朝的时候生下一个,叫李渊……”6 Z+ N- g3 t8 n) p" j0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08: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公也不管这个,照旧求见平王,直奔主题:“臣蒙大王圣恩,父子相继秉政。可臣的确无德无*能,白白地占着卿士这个职位,我想把卿士的官职还给大王,回郑国去安心守卫先人留下来的家业。”
平王心里一惊,立刻明白自己和虢公的谈话泄露了,心里老大不自在。一道闪电亮过,照出了庄公阴沉拉长的脸,就象外面的天空。
轰隆隆的雷声滚过,平王的心开始抖了,就说:“啊这个这个这个这个……,主要是爱卿好久不来帮朕理政,朕心里空落落的。今天见爱卿来了,正高兴得要命呢,爱卿何故出此言语?”
庄公心里想,靠,你学蛐蛐儿叫也没用,想对付老子,没那么容易。就说:“臣国中有逆弟之变、叛侄之乱,所以旷班日子很久。现在事情料理的也差不多了,就星夜赶来朝见大王。在路上听说传言,说大王有委政虢公之意。臣也明白才能赶不上虢公的万分之一,怎么敢尸位素餐,那样可就是臣下的罪过了。”
平王一听庄公说及虢公的事儿,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忍了忍,勉强说:“啊,朕和爱卿分别的日子太长了,也知道爱卿国中有事,忙不开,可朕这里事儿也够多的啊,需要人帮助搭理,所以也就是想请虢公权且帮着代管几天,等爱卿事情处理完了回来。虢公再三辞让,朕也没办法,就让他回国了。看看,事情就是这样,爱卿还疑虑什么呢?”
庄公想,想忽悠我?没门儿!就算你说的是真的,那不也是要分散我的权利?靠,你越这么说我越不鸟你这茬儿。就说:“国政是大王的国政,不是微臣一家的政务。用谁不用谁,都是大王您说了算。虢公有才能,能够帮助大王料理国政,微臣理当避位。不然,诸侯群臣必定以为臣为贪于权势,不知进退。请大王明察!”他这意思很明白:你想罢了我就明说,还得给我个说法儿。现在给我说这些都是废话,我压根儿不信。
平王知道目前情况下这主儿得罪不得,无可奈何:“爱卿父子有大功于国,故相继付以大政,至今也有四十余年,君臣关系融洽。现在爱卿对朕有疑心,朕何以自明?”
郑庄公翻翻眼皮,不说话。
平王有点象求援似的看看两侧的群臣。可群臣畏惧郑庄公的威势,都在坐席上低头屏气,不敢做声,有的干脆在装着打瞌睡。只是听见宫廷外雷声隆隆,大雨潇潇,闪耀的电光照着宫廷里那两排象泥塑一样的群臣。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8: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王被*逼急了,说了气话:“好吧,爱卿既然不相信朕,那么朕就让太子狐到郑国去当人质,你说可以吧?”——“质”是抵押的意思,“人质”就是以人为抵押品。古代交换人质,都是双方有很重要的盟约,怕一方违背,所以才交质,而且都是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办这事儿。周王乃天子,天下之王,诸侯都是他的臣子,哪里有君主和臣子交质的?这简直就是瞎扯淡!平王也是被庄公逼急了,才说了这样的气话。
庄公心里想,嘿!想弄我难看啊?好,既然这么说了,也行啊,但我得客气客气。急忙再拜推辞:“从政罢政,是臣下的职务问题,哪里有天子委质于臣之礼?恐天下以为微臣在要挟君王,那臣可就当万死了!”
平王心里想:算你明白。就看看朝堂上的群臣,问:“诸位爱卿意下如何?”——他这么问,是希望群臣都来反对这事儿,然后自己顺水推舟,收回成命就算完。
可他没想到,群臣一看庄公气焰嚣张,咄咄逼人,平王被*逼得给孙子似的,更对庄公惧悚了,嘤嘤嗡嗡一阵议论之后,竟然共同作出了一个极其坑爹的公议:“依臣等公议,王不委质于郑,无以释郑伯之疑;若独委质,又使郑伯背离臣子之义。莫若君臣交质,两释猜忌,方可全上下之恩。”
平王一听,差点儿吐*血,呆了半晌,才说:“那、那么好吧。郑伯以为如何?”
这个公议正合郑庄公的心思,也就痛快地说:“既然各位同僚公议,大王也赞成,微臣也只得从命了。”
平王掐着自己的大腿叫苦,心想:“你妹啊!你们这帮子白痴,可坑死我了。”可是话已经说到这里还有什么办法?
郑庄公从王宫里出来,对着眼前的暴风雨深深地吸了口冷丝丝、潮乎乎的空气:“娘的,这才叫痛快!”
庄公就派人先把自己的大儿子公子忽拉来成周,作为郑国的人质;周平王也只好下令,让太子狐也到郑做为周天子的人质——这件事就是“周郑交质”。
“周郑交质”是周朝自建国以来没发生过的糗事儿,它让天子的威严尽失,脸面扫地,君臣之仪成空。《左传》在评价这件事时,借君子之口说了这么段评语:
诚信不是发自内心的,盟约抵押也没用。互相坦诚谅解行事,用礼教加以约束,虽然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假如有真诚的信用,从山涧、溪流、池塘、沙洲上采集来的东西,比如浮萍、白蒿、蕴藻之类的野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低洼处沟渠中的水,这些非常低贱的东西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如果按礼法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呢?所以《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等诗篇,都是昭示忠信的。
这段评语就是从诚信的角度出发加以评论,诚信必须发自内心,否则光嘴上喊要诚信、要诚信,喊一百万句也等于零。周平王和郑庄公互相不信任,互相许愿却谁也不信谁,不得不用这种交质的方式来求得平衡。这件事看上去不怎么起眼,但这是周朝王权崩溃的开始,礼崩乐坏的时候也就此开始。所以,作为天子或一国之君,办任何事情都得想想会有什么影响,否则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8 收起 理由
青竹大哥 + 18 润笔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8: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北游 于 2012-3-5 11:30 编辑

三,周郑交恶
自周郑交质以后,郑庄公继续留周辅政,也没出什么事。但是平王自觉得窝囊透顶,一想起这事儿就蛋疼,蛋疼完了是胃疼,胃疼完了是心疼,心疼完了浑身都疼,没多久就一病不起。
到了公元前720年,即周平王五十一年春三月庚戌这天,病榻上的周平王一口气儿没上来,驾崩了,共在位51年。
平王死了,太子王子狐得回成周即位。这时候是郑庄公和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暂时代理朝政,下令郑把王子狐释放回周,周这里也把公子忽释放回郑。
可是王子狐不知道是在郑国受到了虐*待还是听说老爸死了悲伤过度,到了成周之后还没来得及即位就病倒了,在病榻上哼哼歪歪地挣扎了几天之后,也是一口气儿没上来,挂了。
王子狐一死,根据周的宗法制度,就该他儿子即位。还好,这时候王子狐的大儿子林早已成年,所以诸侯群臣拥立他当了周王,就是周桓王。
诸侯知道平王爷儿俩一起死了,新王即位,按照制度都得到成周,奔丧的奔丧、祝贺的祝贺,热闹了一番。
虢公忌父先来到成周,给这一切活动当司仪,进退周旋均合乎法度礼数,搞得井井有条,诸侯群臣大加赞赏。
周桓王即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把郑庄公从周朝廷里踢回郑国去。他对于父亲王子狐为质于郑的事情很不满,尤其是王子狐从郑国回来就死了,这更是让他耿耿于怀,怀疑郑人对老爸暗下黑手。同时他看到郑庄公长久地把持朝政,心里又急又怕,所以下决心要拔掉这个眼中钉。
这一天,他把周公黑肩单独叫来商量,说:“郑伯曾经把朕的老爸弄到郑国去当人质,这样想来郑伯必定看不起朕,君臣之间恐怕难以和睦相处了。”
周公问:“大王想怎么办?”
“朕觉得虢公忌父执事有方,恭敬有度,是个料理国政的人才,因此朕想把政务交给他来打理,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哎呀,这个……可有点不好办啊。”周公咧着嘴直摇头:“郑伯为人残忍刻薄,薄情寡义,凶强狭气,的确不是个忠顺之臣。可是我周王室东迁之时,就是晋国和郑国的功劳最大。现在大王您刚即位就急着剥夺了郑伯的权利交给别人,郑伯能罢休吗?肯定要惹是生非,这个大王不可不防啊。”
周桓王想了想,说:“反正朕不能看着他继续在面前跋扈,看着他那样儿朕就想吐,朕是不想坐而受制。即使是不免除他卿士的官职,也必定要赶走他。朕已经下定决心了!”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8 收起 理由
青竹大哥 + 18 润笔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5 08: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正点、很通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1: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的章节错了,不好意思,重新编辑了一下。
{:soso_e127:}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1: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桓王早朝,等诸臣奏事完毕,就对郑庄公说:“郑伯啊,您是先王之旧臣,朕实在不敢将您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委屈在这帮臣子里。而且您郑国经历了那么多事,又为了我爷爷和老爸丧事费心费力,也够辛苦了,朕觉得您还是回郑国去休养一段时间,等精气神回复了再来。来呀,赏给郑伯五盒肾宝和十盒六味地黄丸……”
郑庄公一听,火儿腾地攻上了脑门子,心想:臭小子,你行啊!你爷爷想分散我的权利都没敢做,你倒好,刚即位就给我来了个爽利的,咔嚓一刀把老子裁员了。好好好,你等着我的!
于是对桓王再拜稽首,说:“啊,臣多谢大王洪恩。其实微臣早就该谢政归国的,既然大王这么说,现在微臣就拜辞了。”
说完,就怀着一肚子怒气,愤愤出朝,顺手把肾宝和六味地黄丸扔进了垃圾桶。
一些大臣来相送,他狠狠地说:“这个臭小子不讲良心啊,不值得我辅佐。哼哼,等着吧,我让你过好日子……”
当天就收拾办公室,抱着私人物品盒子驾车回郑国,对着王城恶狠狠地说:“我会回来的……”
周桓王踢走了郑庄公之后,派人去探听郑庄公的口风,得到回报:“郑伯说大王没良心,不值得他辅佐。还说‘我会回来的’。”
桓王一听,心想:哼!你以为你是施瓦辛格还是灰太狼?还想再回来?老子这里早有人选顶替你了,这事儿你就别想。
立刻传旨,将虢公忌父调到周朝廷来,负责打理国政,但是没有任命他为卿士,因为他虽然赶走了郑庄公,却没有罢免他的官职,虢公忌父只是代理国务卿。
郑国群臣一听老大回来了,在世子公子忽的带领下,出城十里来郊迎。不过都不明白郑庄公正在成周呆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回来了,就一齐问原因。
郑庄公怒冲冲地把事情说了一遍,郑国众人都愤愤不平。
大夫高渠弥说:“这算啥事儿?君上两代辅佐周室,功劳最大。何况王子狐到我们这里当人质,我们也从来没亏待过他。现在他把君上开了,起用虢公,世上有这么不仁义的事儿吗?依微臣的主意,干脆点起郑师大军,杀到成周去,把那个昏君杀了,另立贤主。到那时,天下诸侯谁还敢不买郑的帐?”
“爱卿言之有理。”庄公正在火头上,他真的想这么搞。
颍考叔说:“君上,千万不能这么做!君臣之伦,好比母*子。君上都不忍仇恨母亲,怎么能忍心仇恨其君王?微臣的看法是,君上还是忍上年把,然后在到周去朝觐天子,说些好话,周王必定会回心转意。君上千万别因为一朝之愤怒,背上个谋逆罪名,惹得天下人侧目,伤害了先君桓公的死节之义啊。”
“唔,这个嘛,爱卿也言之有理。”庄公点头,心里冷静了一点。
大夫祭仲说:“以臣愚见,二位之言,当兼用之。给他一手来硬的,一手来软的。微臣愿帅兵直抵周疆,就说郑国遭了灾荒,要在温水、洛水之间找点吃的。如果周天子派人来指责,我也有话说。如果他不说什么,那时候君上再入朝也不晚。”
“嗯,好,爱卿的这个主意好。不给周点颜色看看,他也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庄公立刻准奏,命祭仲领了一支由两个师组成的军队去周,见机行事。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08: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祭仲带着军队进入周的边境,来到了温邑,就是今天河南温县西南一带,是周王畿内的一个大夫的采邑。
祭仲对温大夫说:“本国遭了灾荒,没吃的了,奉了郑伯之命,特地来向贵邑求点粮食。”
“啊,要粮食,”温大夫有点懵,他不明白郑这么个大国怎么跑到自己这小城邑来讨饭,何况他也没听说过郑国有遭灾的事儿,就问:“您要多少?”
“不多不多,给一千钟就行。”
“啊呀,一千钟,敝邑哪里来得那么多粮食?”温大夫惊得下巴掉在地上:“再者说了,这里是王畿之内,所有的出产都是周天子的,就是要一粒粮食也得天子下旨才成。请问您可有天子圣谕?”
“没有。”
“那不好意思,在下一粒粮食都不能给您,您还是去别的地方看看吧。送客!”
祭仲被碰得鼻子流血,坏怒从温邑出来,看到城邑四周农田麦浪翻滚,都已经成熟,金黄*色一眼看不到头,立刻变怒为喜,笑道:“这些足够吃了,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要求你给我吗?”
立刻下令所有的士兵都准备镰刀等收割器械,抓紧抢收,只用了一天的功夫,五六千人就把温邑四周的麦子全部割光,车拉人扛,吆吆喝喝,扬长而去。
温邑大夫手下不过五百兵卒,人少力寡,站在城头上眼看着郑师抢自己的麦子,也不敢出城去拦,只能赶紧写了紧急文书到成周报告。
祭仲在郑、周的边境上驻扎了几个月,到了深秋了,又出动进入周的境内,到了洛邑大城郊外,看到这里的稻子成熟了,就命令士兵准备好收割工具,到了晚上去偷割。一夜之间将成周的稻子割了个精光,搬运回郑。等成周的士兵发现,一切都晚了。
这件事也被奏知了周桓王,桓王气疯了,破口大骂郑伯是混蛋,是小人,是无赖,是小偷,是垃圾,是三聚氰胺,要立刻起兵讨伐问罪。
——大家不要认为割点庄稼是小事,在过去黎民百姓就靠每年的收成吃饭,农业经济脆弱得很,只要一季庄稼歉收就要挨饿,两季不收就要死人,所以稍微有点水旱蝗灾就会饿殍遍野,造成国家混乱,这种情况可不是小事。
周公黑肩见桓王失去理智,急忙劝说:“大王息怒。郑国祭足(即祭仲)虽然盗取禾麦,仍然属于边境上的小摩擦,郑伯未必得知。因为这么点儿事就和郑国动手,不值得。还是等等吧,也显得天子的宽宏大量。若郑伯心中不安,必然亲来谢罪修好。”
桓王觉得有理,压下火气,忍了。但还是下令周的边境驻军,在与郑国的交界处严加巡逻,防止郑师再来闹乱子,没再计较祭仲来偷粮食的事儿。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16: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大略是《列国志》里的演绎,《左传》里的说法是:“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杜预注:“四月,今二月也;秋,今之夏也。麦、禾皆未熟。言‘取’者,盖芟践之。”也就是说,祭仲带领郑师两次到周境内去取粮食,其实当时的庄稼并没成熟,他们去主要是破坏,将没成熟的庄稼给割倒、践踏一番,让对方不能收获。这种行为就非常恶劣了,纯粹是找茬儿闹*事。
正因为这件事,周、郑的关系彻底搞僵,《左传》里说“周郑交恶”。
按理说郑庄公是个诸侯,要想混得自在,首先得和周天子搞好关系才成,可是郑庄公跋扈惯了,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不鸟他这个茬儿。不过他也知道这么搞是在走一条危险路线,所以得结交几个给力的盟友。
就在周平王五十一年冬天(这时候周平王已经死了,实际在位的是周桓王),郑庄公和齐僖公在石门(在今天山东平阴县北、长青县西南)会盟,主要是为了续约,因为以前郑和齐曾经在卢(在今天长清县西南)这个地方会盟,订立过友好条约。郑庄公知道,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去齐这个盟友,将来这个可能是自己发展势力的有力帮手。
不过这次会盟郑庄公不走运,和齐僖公分手回郑,在庚戌这天经过济水的时候遇到大风,乘坐的车辆和另外三辆车被大风吹翻,掉进济水,幸亏众人奋力抢救,才把庄公等落水人员和车辆给捞上来,可由于抢救不及时,陪乘人员淹死好几个,连御手也淹死了,车辆也有损坏。
“混蛋,这车怎么这么不顶事儿?风一吹就出轨……”水淋淋的郑庄公被冻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大发雷霆。
“唉,君上,这是造车的工匠造的新型车辆,车身轻,跑得又快,没想到这也是毛病,所以被大风一吹就翻了。而且御手疲劳驾驶,驾车打瞌睡,处理不及时……”
“靠!这事儿传出去忒丢人了,”庄公抹着脸上的河水说:“赶紧挖个坑,把破车和死人埋了,别让人知道……”
“要有人问起来君上的车是怎么出的事儿……”
“笨蛋,就说是让雷劈的。”
“是是……”随从官员嘴里答应着,心里想:雷劈你妹!现在是冬天……
可是这事儿还是让人通过微博捅到“诸侯信息网”上去了,诸侯们都幸灾乐祸地在自家的大事记上写上一笔,左丘明在《左传》里也写:“庚戌,郑伯之车偾(fèn)于济”,“偾”就是翻倒的意思。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09: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宋郑结怨
就在这一年,郑庄公做了一件事情又得罪了宋国。
原来,在周平王四十二年(公元前729年)的时候,宋宣公一病不起,觉得自己时日不多,要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宋宣公有个儿子叫与夷,还没成年,宣公觉得让这么小的孩子当国君,恐怕镇不住场面,所以就把弟弟和找来,对他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是天下通用的继承制度,所以寡人决定,我死之后由你来继承宋国的君位。”
和急忙说:“自周建立以来,被承认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已经不怎么使用了,君上还是立太子与夷吧。”再三推辞。
但是宋宣公坚持自己观点,一定要求和即位,否则死不闭眼。
和对哥哥的恩德非常感激,也考虑到宋国的国家稳定问题,就同意了。
宣公死后,和即位,就是宋穆公,史书上也写作“宋缪公”,因为古书中“穆”、“缪”二字通用。
宋穆公享国九年,也生了病,医生看了之后给开药,治头疼的、治心疼的、治胃疼的、治前列腺的、治关节炎的、治月经不调的……,最后连“保胎丸”和“脚气灵”也开了,都不管用,一天重似一天,医生只好说没法治了,得赶快安排后事。于是穆公就把大司马孔父嘉招来,商量继承人的问题。
宋穆公说:“先君宣公不立他的太子与夷而立了寡人,这个恩情寡人致死也不敢忘怀。所以寡人死了之后,你们一定要拥立公子与夷为君。”
孔父嘉说:“君上,您有太子公子冯,那可是您的亲儿子啊,干嘛不立?”
“不要立公子冯!”穆公伏在病榻上喘着粗气说:“如果是换成你的话,你想想吧,为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立自己的儿子,等死了之后到地下见到先君宣公,他要是问起公子与夷的事儿,怎么回答啊?所以请爱卿一定要拥立与夷为宋君,寡人虽死也没啥可后悔的了。咱们宋国人讲得就是一个仁义,寡人绝对不可以辜负亡兄宣公对我的信任。”
孔父嘉说:“可是群臣也都愿意立公子冯的。”
“断断不可!”穆公摇着头说:“先君宣公觉得寡人还算贤德,让寡人主掌社稷。现在如果丢弃了仁德不把君位让出来,这是违背了先君的仁义之举,怎么还能称得上贤德?发扬光大先君宣公的美德,怎么能不努力去做呢?爱卿千万不要让先君之功德毁于一旦。”
孔父嘉领命出来,把情况对宋国群臣做了通报。群臣听了,也都很感动,觉得穆公真是仁义之君,所以也都不再反对。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2 08: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北游 于 2012-3-12 08:22 编辑

没想到这话传到公子冯耳朵里,公子冯愤愤不平,觉得老爸胳膊肘向外拐,自己是他的亲儿子都不立,要立堂兄弟公子与夷,这算什么老爸?不由得发了一顿牢骚。
这牢骚话就传到了穆公的耳朵里,穆公想:事情不妙,如果继续让冯留在宋,将来必定要和与夷掐起来,那样宋国岂不就乱套了?这还了得!
考虑再三,穆公就在病榻上下令:命公子冯出使郑国,没有君命不许回来。
为什么让公子冯去郑国呢?原来,郑庄公有两个夫人,一个是邓国(曼姓)之女,生了公子忽,就是后来的郑昭公;后来又娶了宋国的雍氏(姞姓)之女,生了公子突,就是后来的郑厉公。而雍氏在宋国世代都是大夫,很受宋君的信任和宠幸,就这点而言,郑、宋是有亲戚,而且雍大夫还是公子冯的老师,所以宋穆公就让公子冯去郑。
公子冯忍者一肚子怨气,带着家眷随从来到了郑国。《左传》和《史记•宋微子世家》里说公子冯是“出居”,因为他是根据老爸穆公的命令去郑的,可实际情况是穆公是为了让他避开公子与夷,免得闹乱子,所以《史记•郑世家》里则说是“奔”。
郑庄公接待了公子冯。公子冯对着庄公发了一通怨气,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对老爸不立自己而立与夷的做法甚为不满。
庄公知道公子冯是雍大夫的学生,大家都是自己人,所以好生抚慰了一阵,对公子冯说:“你别着急,先在郑国住下,等你父亲去世之后,寡人会想办法送你回宋国去即位。”然后命臣下让公子冯在郑国安顿下来,后来让他居住在郑国的城邑长葛(今河南宛陵县北)。
到了八月的庚辰这天,宋穆公死了,宋国群臣在孔父嘉的率领下,果然拥立了宣公的儿子公子与夷为君,就是宋殇公。
《左传》里借君子之口就这件事儿评价说:宋宣公可算是知人善任了,传位给他弟弟成就了自己的仁义之名,但是最终还是他的儿子继续拥有宋国。他的命令也是出于仁义啊。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08: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殇公即位后,郑庄公这里也要实现自己对公子冯的诺言,派出使者到宋国,送去一份国书,大体内容是:“贵国先君穆公让他的儿子公子冯出使蔽国,现在他在郑的日子不短了,我们想把他送回来。”言外之意就是郑的意思是要让公子冯当宋君。
殇公一听,勃然大怒,心想:尼玛啊!这不是来干涉我国内政吗?这是看我不顺眼啊,想让公子冯回来取代我的位置。
殇公气疯了,于是对使者说:“回去告诉郑伯寤生,现在宋国已经有国君了,不需要什么公子冯。当初公子冯出居郑国的时候先君穆公曾经说过,没有君命不许回来。如果他现在回来,就是违抗君命,寡人就杀了他!”
郑庄公一听这话,也恼了:“我靠!老子就是看你不顺眼,咋滴?好,现在不回去就不回去,我总有办法让他回国的。”
这下子,郑和宋的关系就闹崩了,宋殇公气恼地说:“总有一天我得让郑伯寤生知道得罪了宋国、得罪了寡人是个什么下场!”
这边话音没落地,那边机会就来了。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