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知北游

[小说故事] 烂煮东周3:春秋小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8: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州吁之乱
前面说过,共叔段被郑庄公击败后逃到了共国,在共国结交了一个好朋友,就是卫公子州吁。那么,这个州吁是什么人呢?
当初,卫庄公取了齐庄公的女儿庄姜,庄姜也是当时齐庄公的东宫太子得臣(未即位就死掉了)的妹妹。庄姜是个出名的大美*女,而且非常贤德,可惜美中不足,她不能生孩子,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大的悲哀,为此卫国人专门作了一首诗《硕人》来感叹这事儿。一国之君没有子女,关系到国家命运,得想办法解决。
庄姜对卫庄公说:“我这不孕不育的毛病看来是没法治了,那些打广告治不孕不育的医院大多不靠谱儿,吃了那么多药也没用。为了卫国的国祚社稷,君上还是再娶个夫人吧。”
卫庄公听从了庄姜的建议,又到陈国娶了个夫人,叫厉妫;陈国国君陈桓公按照当时的惯例,嫁一个还得陪送一个,叫做“媵”,连厉妫的妹妹也一起嫁给了卫庄公,叫戴妫。厉妫给庄公生了一个儿子叫孝伯,可惜没长成*人就夭折了;戴妫生了一个儿子,叫完。大概起的这名儿不吉利,戴妫生了完之后不久,一病不起,很快就完了。
公子完没了母亲,庄姜就把他抱过来,当作自己的亲儿子抚养,这样公子完就等于是正室夫人所生的嫡子,拥有合法的君位继承权。
不过卫庄公也不是只有这个一个儿子,他还有个儿子叫晋,就是咱们在上面第一节中说到的公子晋,书上没说是哪位夫人生的,只说他是“桓公(即公子完)弟”;另外,庄公宠幸一个史书不记其名的嬖妾,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州吁。因为州吁是嬖妾所生,是庶子,身份地位远远不能和公子完相提并论。还有就是这主儿生性暴戾凶悍,好勇斗狠,从小就打架斗殴、惹是生非的,庄姜非常厌恶他。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08: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州吁长大了之后,特别喜欢打仗,经常带人和周边的一些国家打打杀杀,当然都是在边境闹的小矛盾,没有大碍,卫庄公也不加禁止。因为他非常宠爱这个庶子,觉得这个儿子是个人物,将来会有出息。既然喜欢打仗,干脆就发挥他的特长,让他当了卫国司马,主管军事,掌握国家军队。
大夫石碏一看,这事儿势头不对,就苦口婆心地劝说卫庄公:“君上啊,臣听说如果真的疼爱儿子,就应该用道义和规矩来好好教育他,不要让他学习歪门邪道。骄、奢、淫、泆,都是自然生长的邪*恶行径,这四样东西的产生,都是因为溺爱过分了。如果君上想立州吁为太子,就赶快确定下来。如果还没确定,不清不楚的,必定成为祸患。如果说打算立公子完为太子,也应该早早确定,如果不提早确定,州吁必定会因为受宠而制造祸端。受宠而不骄傲、骄傲而能收敛、收敛而不遗憾、遗憾而能自重的人,世上太少了啊。而且低贱妨碍尊贵、年少凌驾年长、疏远离间亲密、新友离间旧友、小国欺负大国、淫邪破坏道义,这就是所谓的‘六逆’;国君讲究道义、臣子奉行君命、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母、兄长爱护弟弟、弟弟尊敬兄长,这就是所谓的‘六顺’。如果弃顺而效逆,这就是快速产生祸患的原因。作为人民的君主,不是坚决铲除祸患反而让它加速产生,恐怕不合适吧!”
石碏这一番话里,好多都是至理名言,哲理深奥,很有教育意义,完全可以录下来上《百家讲坛》的。可卫庄公不以为然,不肯听。
石碏只好叹气:“卫国的祸患就在眼前了。”
最让石碏恼怒的是,自己的儿子石厚竟然和州吁成了好朋友,铁杆死党,二人形影不离,到处游荡。石厚虽然无德,却因为自小跟着石碏左右,耳濡目染,竟然也见闻渊博,脑子灵活,当了州吁的狗头军师,专门给州吁出馊主意、想损办法。州吁打架斗殴、惹是生非,都有石厚掺和在里面,把石碏气得又打又骂又关禁闭,可是石厚根本就不听。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08: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平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36年),卫庄公去世,群臣拥立公子完即位,就是前面说的卫桓公。这时候大夫石碏年龄太大,体力不支,又有老病,没法天天上朝议事,就告老回家,离休了。不过桓公有时候遇到重大政务问题,还会来咨询。
卫桓公即位之后,由于他性子慢,也有点懦弱,州吁不把他放在眼里,更加骄横跋扈起来,经常违抗卫桓公的命令,甚至敢当众顶撞;拿了国库的财物大肆挥霍,在石厚的帮助下,笼络收买了一大批狐朋狗友,有不少都成了州吁的死党,一天到晚上网泡吧、吃喝嫖赌,买高级时装开豪华跑车,骄奢淫逸,无所不为。
折腾了两年,卫桓公被州吁弄得受不了了,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想整整州吁,不知道该怎么弄,就偷偷去问石碏:“州吁这么搞,寡人实在受不了啦,老爱卿您说该怎么办?”
石碏毫不犹豫地说:“毒蛇伤手,壮士断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州吁本来就是卫国的一个祸根,如果不铲除他,将来必定对君上不利。”石碏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必须立刻杀掉州吁。
可是卫桓公还是没有底气对州吁下杀手,只是在朝堂上宣布:“免除州吁的一切职务,回家反省。”这就是《史记•卫康叔世家》里说的“桓公绌之(州吁)”,“绌”通“黜”,罢黜之义。
州吁一听这话,吓了一跳,想想自己这些年搞得也的确不像话,以为卫桓公罢免自己之后下一步就要动刀子,慌了,考虑再三,决定离开卫国避难,带了一帮死党连夜逃走,不知去向。这一年是周平王三十八年,卫桓公二年,即公元前733年。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6: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722年,共叔段被郑庄公一顿痛殴,鼻青脸肿地跑到了共国避难。正在外面四处游荡的州吁听说了,非常仰慕叔段不择手段“争取个人*权利”的行为,竟然主动跑来共国和叔段交朋友,两个人惺惺惜惺惺,糗蛋爱糗蛋,成了死党,可能还拜了把子。
一次两个人凑在一起喝闷酒,唠得热乎。
叔段问:“兄从卫国出来十多年了,就没想到回卫国去?”
“回?他娘的怎么回?”州吁瞪着眼睛说:“回去了完那个兔崽子非杀了我不可。不过咱家倒是真佩服你的胆识,搞得那么大,差点儿就成功了……”
“唉唉,那些事儿不能再提,”叔段仰脖儿喝下一杯,咂咂嘴:“我是运气不好,吃糖饼烫了后脑勺,放大屁崩了脚后跟,倒霉透顶。现在就是一条丧家狗,在郑国的势力全完了,不能再想回去的事儿。可是兄在卫国的势力没有什么损害啊,就不想想法儿回去?”
“我倒是做梦都想回去,可是有什么法儿可想?”州吁问:“请兄明示。”
“嘿嘿,明示谈不上。兄难道没想想兄的先君武公是怎么当上卫君的?”
“啊,武公……”州吁端着酒杯愣了一阵,顿时恍然大悟了。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8 22: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卫厘侯在位的时候,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名馀,一个名和。馀是长子,被立为太子。卫厘侯和郑国的武姜一样的毛病,不喜欢老大而喜欢老二公子和。可是他也知道没法儿立和为太子,为了安抚公子和“受伤的心灵”,就赏赐给他大量的财物。公子和很有心眼,他利用老爸给的财物广收门客,训练了一批死士,图谋不轨。
周宣王四十三年,卫厘侯死了,群臣拥立公子馀为卫君,然后给卫厘侯发丧。公子和命令杀手埋伏在厘侯墓旁,伺机行事。
公子馀带着群臣把厘侯的尸体和陪葬品放进墓里,祭祀了一番之后,正准备封闭墓穴,埋伏在四周的杀手跳出来发动突袭。卫国的臣民们吓得四散逃命,只有很少的一些卫士保护着公子馀,可是人少力微,低档不住,慌不择路,逃进了厘侯的墓道里。杀手们不依不饶,继续猛攻。
公子馀眼看着卫士都被砍倒,杀手将至眼前,他倒有点血性,不想死在杀手的剑下,就自己横剑抹脖子自杀而死。等卫国的军队赶来救援,一切都结束了。
卫国人把公子馀安葬在卫厘侯的墓旁,给他个谥号为“恭”(《史记》作“共”)。古代君主死了,继承君位的新君都是以第二年为元年,才算正儿八经地即位为君。公子馀虽然被拥立为卫君,可还没到第二年就被杀,不能算正式的卫君,所以史书里只称他为“恭伯馀”。
恭伯馀一死,群臣只好拥立公子和作了卫君,就是卫武公——卫武公就是用这手段干掉了自己的哥哥,当上了卫君。后来卫武公曾在平王朝任大司徒,这个在《烽火戏诸侯》里已经讲过。
当然,有人也认为《史记》里的这段记载不可信,比如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就说:“和杀恭伯代立,此说盖非也。按:季札美康叔、武公之德;又《国语》称‘武公年九十五矣,犹箴诫於国,恭恪于朝,倚几有诵,至于没身,谓之叡圣’;又《诗》著卫世子恭伯蚤卒,不云被杀。若武公杀兄而立,岂可以为训而形之于国史乎?盖太史公采杂说而为此记耳。”
其实这个辩解也没什么说服力,怎么夺得君位是一回事,是否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又是一回事。唐代李世民为了夺权逼父杀兄,不耽误他成为一代明君;明代燕王朱棣夺得皇位的手段更加血腥暴力,也不耽误他创造出“永乐盛世”。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般若 + 3 润笔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8: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共叔段给州吁说这个事儿,一下子给州吁提了醒:“啊呀,我他娘的白在外面漂了这么久,怎么就没想到这事儿呢?”州吁大喜,拍着叔段的肩膀说:“兄弟,谢谢你提醒,真是太棒了!我这就去准备。等我杀回卫国之后,一定想办法帮助你杀回郑国,干掉你那狠心贼哥哥,郑伯之位就是你的,我说话算数!”
州吁立刻命一些心腹回到卫国,首先去找石厚。
当初州吁出奔的时候,石厚一心想跟着一起跑的,回家收拾东西,结果让老爸石碏知道了,明白他要跟着州吁跑,一声令下,让家臣獳(nòu,又音 rú)羊肩带领家丁把石厚捆起来扔进地窖里关起来,任凭石厚又嚎又叫又闹,只是不理。十多天以后才放出来,州吁已经跑得没影儿了,去向不明。石厚无可奈何,只好蹲在家里打网络游戏、上成*人网站,无聊透顶,每天都象只斗败的公鸡,没精打采的。现在他一听说是州吁派人来找自己共谋大事,顿时像打了鸡血,呼地来了精神儿。
州吁向石厚传达了自己的计划:先把以前的那些死党重新召集起来,同时去卫国的军队找一些州吁的旧部,因为以前州吁当过卫国司马,卫师里还有一些他的党羽,通知这些人准备共同举事。这期间州吁多次潜回卫国和石厚、党羽们见面,安排谋划。安插耳目打听卫桓公的一举一动,好找机会下手。
公元前719年,也就是周桓王元年春天,按照惯例,周桓王要举行正式的登基大典,各国诸侯都要来参加典礼,朝贺参见新王,自然卫桓公也得前往。
这事儿让石厚知道了,让人给州吁送信,说卫桓公要去成周,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州吁大喜,立刻潜回卫国,将所有的党羽集结起来,埋伏在卫国西城门外的树林,这里是去成周的必经之路。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般若 + 3 加油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0: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十七日戊申这天,卫桓公带着一帮子臣僚,在四乘战车的护卫下,果然出了西城门向成周进发。走了十几里,进入了树林,就听见一声呐喊,从两边冲出来一千多人,领头的正是州吁和石厚,都全身披挂,拿着武器。石厚带一拨儿把卫国群臣圈起来,州吁带一拨儿和护卫的士兵厮杀。那些士兵本来人少,寡不敌众,很快被杀散了。
州吁冲到卫桓公的大辇前,打开车门把卫桓公拖下来,剑架在脖子上:“哈哈哈!完兄,久违了!”
“啊,州吁!你、你要干什么?”
“干什么?咱觉得你起的这名儿很好,叫‘完’,嘿嘿,现在我就让你名符其实。”
“唉!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卫桓公长叹一声:“都是寡人不听老大夫石碏之言,心慈手软,没有杀掉你,终于造成这种祸殃……”
“少废话!你还是到地底下去买后悔药吧!”州吁劈胸一剑,把卫桓公刺了个透心通,当场毙命。
州吁对卫国群臣说:“都看清楚,卫侯完真的完了,现在我州吁就是卫国国君,谁要是不顺从,杀无赦!”
那些臣子一看卫君被杀,州吁凶悍得要命,知道现在反对就是送死,也没用处,都敛声闭气不敢做声,唯唯听命而已。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般若 + 3 好看有知识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08: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州吁带着人马冲进了卫国都城朝歌,命令石厚带着士兵去挨家挨户地找卫国的大臣都来朝堂,不肯来的就杀。
等群臣聚齐,州吁就宣布:卫侯完在路上得病暴毙,临死的时候留下遗嘱,让自己为卫君,自己也就当仁不让了。
卫国群臣见事已至此,都已无可奈何,只能默认。
州吁知道卫桓公还有个弟弟公子晋,留着他是个隐患,命石厚带人去杀他。可是没找到人,一问,已经跑掉了。
原来,被杀散的卫国士兵火急跑回都城向群臣报告情况,蹲在家里的老臣石碏也知道了,顿足捶胸,放声大哭:“君上不听老夫之言,至有今日之祸!我那个孽畜儿子,为虎作伥,竟然跟着犯下这等滔天逆罪,让我死了以后如何到地下去面见先君啊!”
痛哭完了,想到州吁回卫,必定要杀公子晋,就立刻派家臣獳羊肩去告诉公子晋:快跑!跑晚了就没命了!
公子晋心里也明白,带了家眷随从仓皇而走,出了朝歌逃到了邢国避难去了。邢国也是姬姓国,侯爵,是周成王的时候把周公旦的一个儿子封在那里,在今天的河北邢台。
州吁当了卫君之后,任命石厚为上大夫。石厚小人得志,洋洋得意,回家向他老爸石碏炫耀,把石碏气得差点背过气去,破口大骂,连电视机都砸了,说要和石厚断绝父子关系。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20: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诸侯伐郑
州吁即位几天以后,就听见外面沸沸扬扬,说自己是弑君篡位,卫国人都不喜欢自己,毛了,又气又恼,可又不知道怎么办,就把上大夫石厚叫来商量对策。
州吁说:“你也听到了,不光是卫国臣民不喜欢寡人,连诸侯们都说寡人弑君篡位。你说说,该怎么办才能让诸侯承认,让国人听话?”
“啊,君上,如果想在诸侯中建立威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仗,揍服几个国家,诸侯不服也得服了。”石厚说。
“打仗?哈哈,老子喜欢的就是这个,那还不容易?可是,打谁?”
石厚说:“说来咱的邻国都没有什么嫌隙。只有郑国,当年讨公孙滑之乱,曾来攻伐,先君庄公服罪求免,这可是我们的国耻啊。君上如果想用兵,那就非郑不可。”
“对啊!”州吁一拍大腿:“当初在共的时候,寡人也答应过大叔段,等寡人回国即位,要帮他杀回郑国夺权的,寡人说话要算数,就伐郑了。”
“既然这样决定了,臣下这就去调集兵马。”
“等等,这事儿有点难办啊!”州吁好歹还有点脑子,说:“齐、郑有石门之盟,二国结连为友好国家,咱们要是伐郑,齐国必定要来救援,郑、齐都是大国,咱们打一个还勉强,要是对付两个,根本就是自找难看。”
石厚奏道:“当今周室的异姓之国,惟宋称公为大。君上要伐郑,可以派使者到宋国、陈国和蔡国,求他们出兵相助,这样咱们四个国家打一个郑国,还怕打不赢?”
州吁说:“陈、蔡这两个小国,向来都向着周王的。郑与周最近也闹崩了,陈、蔡一定知道,让他们来帮助伐郑,不愁他们不来。可是宋是大国,未必买咱的帐啊。”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2: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厚摆摆手,胸有成竹地说:“君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听我老爸石碏说过,过去宋穆公受位于其兄宣公,穆公将死的时候,要报答兄长的恩德,不立亲儿子公子冯而立了宣公的儿子公子与夷。公子冯埋怨父亲而嫉恨与夷,出奔于郑。郑伯寤生收留了他,还答应要起兵帮助公子冯杀回宋国夺权,宋公与夷因为这事儿早和郑国结下仇怨了。现在咱们联合他们伐郑,正中其怀,只要说明情况,他们一定会来。”
“哈哈,爱卿所言甚善!”州吁高兴地说:“就这么办,寡人立刻派人去陈、蔡,可是宋国有点难搞,谁去合适?”
“微臣推荐一个人,”石厚说:“有个人叫宁翊,口才非常好,上大学的时候就当过十佳辩手,还会多国外语,后来考CCTV主持人落选了,跑到卫国来。把事儿给他说说,让他去,一定会成功。”——这里得说明白一点,“宁翊”是《列国志》里记载的人物,这个人在书上查不到。如果这个人真的是宁氏的话,则应该是卫武公的后代。根据《世本》的说法是“宁氏,出自卫武公子季亹(wěi,一音mén),食采于宁(在今河南的修武),因以为氏。武公生公子季亹,亹生顷叔(《元和姓纂》的说法是顷叔是季亹的弟弟),顷叔生文仲跪,跪生穆仲静,静生庄子速,速生武子俞,俞生成子相,相生惠子殖,殖生悼子喜。”如果这时候真派的是一个姓宁的去的,应该是宁顷或宁跪,而不是什么宁翊。不过这里为了讲故事,暂时取了《列国志》的这个说法,反正故事里总得有个人去宋对吧。
宁翊领受了州吁的命令,来到宋国,见到宋殇公,说明来意。
宋殇公皱着眉头问:“先生说说,寡人为啥要伐郑?”
“宋公请听我说,”宁翊清清嗓子,捋捋舌头,就开始了:“郑伯寤生是个无道的混蛋,诛弟囚母,这个恶行路人皆知了。公孙滑好不容易逃得性命跑到鄙国,可郑伯还不依不饶,带军队来伐我们。先君畏惧其强势,只好谢罪请服。现在我们君上要雪先君之耻,因为与贵国同仇,所以来寻求帮助。”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08: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殇公说:“不是吧?寡人和郑国没有什么冤仇,先生说‘同仇’,同什么仇?您说话有点过了吧?”
宁翊往两边看了看:“请宋公屏退左右,我才能都说出来。”
殇公即麾去左右,侧席问道:“先生有什么说的?”
宁翊问:“宋公之位,是从谁那里得来的?”
殇公说:“是寡人的叔叔穆公传给我的呗,这个大家都知道。”
“是啊,父死子继,古之常理。穆公虽有尧舜之心,可无奈公子冯每以失位为恨,身居邻国,其心须臾未尝忘宋也。郑接纳了公子冯,他们的交情已经很深厚了,一旦郑国支持冯兴师攻宋,宋国人感穆公之恩,不忘其子,内外生变,宋公您的君位可就危险了!今日之举,名曰伐郑,其实是为了给宋公您去除心腹之患的。宋公如果愿意主领此事,我们卫国所有的军队都会出动,加上鲁、陈、蔡三国之兵,一齐效劳,消灭个郑国就象捏死个虱子那么容易!”
宁翊的这番话一下子说到了宋殇公的心眼里,宋殇公原有忌怕公子冯之心,想想打趴了郑国就可以除掉这个心腹之患,何乐而不为?于是就答应了。
宁翊大喜,和宋殇公约定了时间,然后回卫国去向州吁复命。
大司马孔父嘉听说了,急忙来向宋殇公进谏:“君上,卫国使者的花言巧语听不得!如果现在咱们说郑伯杀弟囚母是罪,那么州吁弑兄篡位就不是罪吗?名不正则言不顺,出师无名,没有好结果,希望君上好好考虑。”
殇公说:“这件事寡人已经答应了卫使,不能更改了。”
四国凑在一起一商量,宋公爵尊,推为盟主。让卫国的石厚打先锋,州吁引兵断后,多方征集粮草,犒劳四国*军队。
四国共出动战车一千乘,一声呐喊冲进郑国,一路上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杀到了郑国都城新郑,将新郑东门围得水泄不通,但是围而不攻。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般若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7 07: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庄公得知了消息,和群臣商量对策,群臣有的说要打,有的说要讲和,争论不休。
郑庄公心里恼火万分,表面还是装作不急不忙,捋着胡子笑着说:“你们都别争了,看着他们来势汹汹的,其实是乌合之众,没啥可怕的。州吁刚刚篡位,不得民心,所以托言旧怨,借兵三国,欲立威以压众,想在诸侯中间立点名头。陈、蔡与郑向来没什么仇怨,皆无必战之意;只有宋国为了公子冯的事儿,是实心协助。所以先不理他们,让他们闹一阵,闹够了就走了!”
于是,郑国城头的守军和城外四国的军队就这么对峙着,互相晃拳头、竖中指、吐口水、问候对方的母亲,可是谁也不出手。这样整整对峙了五天,郑国也不出战。四国也没办法,最后一商量,就各自班师回去了。
这一次联合伐郑虽然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战果,却在诸侯中震动巨大,因为它开创了一个先例,就是几个诸侯国联合起来讨伐一个诸侯国,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让诸侯们都开了窍:原来诸国相争不光能单打独斗,还可以群殴,这办法可太好了哎!于是纷纷效仿,之后便经常会发生由一个诸侯发起、多个诸侯参与去讨伐一个诸侯的事儿,今天你拉几个来伐我,明天我拉几个去攻你,大家都乐此不疲。
从此以后,东方的诸侯国就分成了两大股势力:一股是郑、齐,一股是宋、陈、蔡、卫,两股势力互相对抗。
这件事被挂到诸侯信息网上,鲁隐公也知道了,很吃惊,问大臣众仲:“爱卿,你认为卫国的州吁真的能成大事吗?”
众仲比较有见识,有长远眼光,回答说:“臣听说要用仁德谐和民众,没听说用战乱的。用战乱来谐和民众,就象梳理丝线却越弄越乱。那个州吁,喜欢炫耀武力,行事残忍。喜欢武力就不会得到众人的支持,行事残忍就不会有人亲近他。这样众叛亲离,什么事情都难以办成。战争这东西,就象火一样,你玩不好就会烧死自己。州吁弑其君,使用其人民也残酷,这就是不树立美德而想靠战乱来成事,必定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2銀子 +23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20
般若 + 3 写的越来越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08: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庄公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这次宋国作盟主联合三国伐郑,把东门围困了五天,这对郑庄公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难以释怀,岂能干休。四国撤兵没多久,郑庄公就出兵伐宋,为的就是报被围东门之仇。双方一番激战,胜负不分。郑师在宋国境内抢掠了一番之后,班师回国。
庄公的目的就是告诉宋国:“我是有仇必报,惹了我没好处。”所以在宋殇公屁*股上踢一脚就走人。
宋殇公更恼了:“靠!不服气是吧?好,我也不客气,再揍你丫的!”
这年秋天,宋国再次出面,联合卫、陈、蔡再次伐郑。
这次石厚给宋殇公出主意:“当今异姓之国,惟宋称公为大;同姓之国,惟鲁称叔父为尊。咱们要成就大事,最好能求得鲁国的支持。”
宋殇公说:“够呛!鲁国是郑的同姓,又没有什么冤仇,他们怎么肯出兵帮咱们。”
“这么办,”石厚说:“现在鲁国的国事都掌握在公子翚(音挥,《史记》作“挥”,字羽父)手里,公子翚兵权在手,视鲁君如无物。如果咱们用财物重重地贿赂公子翚,和他搞好关系,让鲁出兵就非常容易。所以派使者先去贿赂公子翚,然后再找鲁侯请求军队。”
“嗯,你说得对。就这么办,派人去鲁国贿赂公子翚。”宋殇公同意了。
宋国的使者到了鲁国,把带来的众多财物先给公子翚。公子翚是鲁惠公的弟弟,现在是鲁国的执政大臣。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般若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7: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鲁惠公(名弗湟,一作“弗皇”、“弗生”)的正室夫人没生儿子,惠公的一个贱妾叫声子,生了一个儿子叫息(《世本》作“息姑”)。息长大成*人之后,惠公给他从宋国娶了个媳妇。这个媳妇是宋武公的第二个女儿,生下来的时候,右手里有象文字一样的掌纹,写着“鲁夫人”,所以鲁国来求亲,宋武公就把这个女儿嫁过来。惠公一看这个儿媳妇,长得貌若天仙,美得让人魂飞魄散,不由分说,强夺过来当成了自己的老婆,宠幸无比。
——这个说法是《史记•鲁周公世家》的明文,但是司马贞《史记索隐》坚决不信,认为鲁惠公是个有道德的人,不会象卫宣公那样干出抢儿媳妇这种事儿,太史公是根据野史的记载,有污蔑之嫌。他也不看看当时他的老大唐玄宗干的啥事儿,这么说岂不等于说玄宗没道德?胆儿够大的。
没多久,这个宋女就给惠公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允(《世本》作“轨”,此从《史记》)。后来惠公干脆宣布宋女为夫人,这样公子允就成了鲁惠公的合法继承人,被立为世子。
鲁惠公在位四十六年去世,按照宗法制度该公子允继位,但公子允年龄幼小,鲁国群臣商量了一番,最后统一决定先拥立惠公的长子息摄政,所以古书上都不说是即位,这样做就是为了缓冲一下,等公子允长大成*人之后,再把君位还给他,学习先君周公旦摄政然后再归政成王的故事。息死后得谥号“隐”,所以历史上称之为“鲁隐公”,《春秋》记事就是从他开始的。
鲁隐公摄政后,为人倒是安稳,也没有什么野心,就等着公子允长大自己移交权力。可鲁人还不放心,又让惠公的弟弟公子翚辅政,一起料理国政,其实公子翚基本上大权独揽,不大买鲁隐公的帐。
宋国使者见过公子翚之后,就去朝见鲁隐公,请求派兵支援。鲁隐公听从了众仲的劝告,一口回绝了。可是公子翚因为接受了宋国的贿赂,主张出兵,虽然鲁隐公没同意,他仍然带着鲁国*军队出发,来和宋、卫、陈、蔡的军队会合,然后一起伐郑。
宋国的这位使者能搞定这件事,可算是有本事,但是古书上没写他的名字,《左传》里只说“宋公使来乞师”,杜预的注解说:来请求军队的人不写人名,是因为他不是卿这一级的官员,所以不记载。因为根据《左传》的记事原则,国与国之间往来的事情,只有卿这一级的官员才会写名字。《列国志》里也没编,所以这里也不写。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8 銀子 +20 收起 理由
佛学国学 + 8 + 20 写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9: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北游 于 2012-4-1 08:52 编辑

消息传到新郑,郑庄公已经摸透敌人的目的了,就对公子吕说:“你带两个师的徒兵(步兵)去迎击他们,记住,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不要恋战。”
“啊,君上,为什么?”公子吕不明白:“打仗就是为了打赢,干啥不求赢反求败?”
“嗨嗨,子封你不明白,”郑庄公说:“五国的军队来,各有目的,宋国是为了报仇,卫国是为了立威,他们是真想打仗;鲁国的公子翚是贪图贿赂,办事也不经过鲁君同意,长不了;而陈、蔡的军队主要是为了跟着‘打秋风’,都没有真正想打仗的意思。现在他们人多势众,要想打赢得大费周折。寡人的意思是让他们赢一阵,他们就会觉得打赢了郑国,心理就满足了,就会撤兵。等他们各自走了,咱再一个一个地搞他们。”
“啊,君上英明,臣下明白了。”
公子吕果然点起五千徒兵,和五国*军队列队厮杀。州吁为了显示卫师的势力,奋勇当先打头阵。双方一番激战,郑国的步兵不是对手,大败而走,逃回城中,关闭城门,任凭五国再怎么挑战,只是坚守不出。
于是,宋殇公下令,把郑国的都城外成熟的庄稼统统收割了,然后班师,等于在郑庄公屁*股上回踢了一脚。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6 收起 理由
佛学国学 + 16 很棒并高产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12: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完待续]{:soso_e120:}

宋殇公这一脚,穿越时空,将知北游兄踢懵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8: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一天三懵,懵完再醒……
{: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碏看到使者来了,就躺在床上不动,哼哼唧唧,托言病笃,坚辞不受。
州吁知道石碏是装病不肯来,就问石厚:“爱卿,你老爸不肯入朝,怎么办?是不是寡人得亲自去见他?”
“君上,我老爸是个驴脾气。他已经说不来了,您就是亲自去他也未必相见。这样,我回家去,把君上要问的问题告诉他,看他怎么回答。”
于是,石厚就买了一堆礼物回家见父亲石碏,看到老头儿早不在床上躺着了,正坐在堂下悠闲地喝茶。
石厚笑嘻嘻地凑上前问安:“老爸,我给您买了新电视机,平面液晶带壁挂的……”
石碏冷着脸说:“黄鼠狼子给鸡拜年吧?啥事儿,说吧。”
石厚急忙传达了州吁的敬慕之意,希望父亲能听从召见,去见州吁。
石碏仍然拉长着脸问:“新主相召,是要干什么?”
石厚心急火燎,也不看看老爸的脸色、咂摸咂摸滋味儿,就说:“嘿嘿,也没啥大事儿。只为新君刚刚即位,人心未和,恐君位不定,想求父亲给出个良策。”
石碏心想:你个傻瓜小兔崽子,来找我商量,是茅坑上翻跟头——找死(屎)啊。这些日子老子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才能干掉你们这两个孽畜,还想让我给出主意?这样正好,我给出主意,你们要不死就算我白活!
石碏捋着白胡子,眯起眼睛,脑子在飞速旋转。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般若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09: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喂喂,父亲,有啥主意快说啊。君上那里等我回话呢。”
“唉唉,这个嘛,”石碏咳嗽了两声,闭着眼睛慢慢腾腾地说:“新君即位,要想获得诸侯的承认,光靠打几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禀命于王朝,获得天子的认可,这才是正途。新主州吁若能到王城去觐见周天子,得到天子赏赐的黼黻(fǔ fú)、冠冕、车服之类,奉命为君,诸侯谁敢不认可?国人更有何话说?”
“哎呀呀,父亲果然高明,说得太对了啊!”石厚高兴地大叫,转念一想,这事儿不好办,又问:“但是,父亲您也知道,新君州吁即位有点……那个,又无王命宣召,无故入朝,周天子恐怕不会接见啊,怎么办?”
“所以嘛,必须得先有人引荐,在天子面前疏通一下关系才行。”
“那、那找谁引荐才好?”石厚说。
石碏仍然不紧不慢地说:“陈侯鲍(即陈桓公)吧。陈侯一直忠顺周王,朝见纳贡,从不缺席,天子非常欣赏宠幸他。再加上我国与陈国素来亲近和睦,近来又有借兵之好,如果新主州吁能亲自去陈国拜见陈侯,请陈侯通情于周天子,然后再入觐,有何难哉?”
“哈哈,太好了!多谢父亲,我这就去禀告君上,让他立刻去陈国。”石厚高兴得跳着街舞走了。
石厚把父亲的主意报告给州吁,州吁大喜:“看看,到底是老姜辣啊!还是你老爸有主意,高明!”
当即下令准本金银玉帛等各种礼物,装上大车,自己亲自出马,由上大夫石厚护驾,往陈国进发。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般若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边州吁、石厚一走,这边石碏就跳起来,让人赶快准备笔墨竹简,给陈桓公写信,命心腹火速送往陈国。
陈桓公接到石碏的信,打开看,上面写着:
卫国不幸,天降祸殃,发生了逆贼弑君的惨剧。这虽然是州吁所为,可也有我那个逆子石厚在里面帮忙。这两个乱臣贼子就是谋杀卫君的凶手,如果不除掉,就会被天下人说三道四戳脊梁骨。我年龄大了,力气不济,办不了这事儿。现在他们去贵国请求帮助朝见周天子,其实是我的主意,就是想调虎离山,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希望贵国立刻想办法收拾他们。
  陈桓公看毕,问大夫子鍼:“这件事儿怎么办?”
子鍼说:“卫和陈是一样的诸侯国,不管哪个国家都不允许纵容这种事情。卫发生了这种恶事,就象发生在陈一样。现在他们来陈,是自己送死,不能放过他们。”
陈桓公说:“好。”

州吁和石厚还不知道中了老石碏的恶毒圈套,喜洋洋地带着礼物来到陈国,陈桓公让弟弟公子佗(字五父)按照诸侯的礼仪,郊迎十里,接进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找了家豪华宾馆住下。然后公子佗告诉二人:“我家君上说了,请明天到太庙中相见。”
州吁、石厚见陈侯礼意殷勤,感觉不错,非常高兴。
第二天,陈国在太庙里点起庭燎(大火把),陈桓公立于主位,左傧右相,摆列得甚是整齐,看样好像是在隆重欢迎。
石厚先到,见太庙门口立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为臣不忠,为子不孝者,不许入庙。”
石厚大惊,问大夫子鍼:“立这牌子是啥意思?”
子鍼说:“啊,没什么。这是我陈国先君的遗训,我们君上写在这里,表示不敢忘却。”
石厚放下心来。没多久,州吁驾到,石厚上前导引下车,立于宾位,傧相启请入庙。
州吁佩玉秉圭,正打算鞠躬行礼,只见子鍼立于陈侯之侧,大声喝道:“周天子有命:‘只拿弑君的逆贼州吁、石厚二人,余人俱免。’”
话音刚落,旁边的陈国卫士就扑上来将州吁按倒擒住。
石厚大惊失色,急拔剑抵抗,一时慌忙,剑没出鞘,陈国卫士已经冲到跟前。这厮还会点拳脚武艺,力气也大,徒手格斗,扫堂腿、钩挑子加咬耳朵,被他一连放倒了好几个。太庙中左右厢房里也都埋伏的士兵,一齐冲出来,将石厚绊翻在地,绳捆索绑起来。
州吁和石厚被捆得跟粽子似的,大眼瞪小眼,这时候才明白过来,石碏老头子老奸巨猾,自己上当了。
州吁懊恼地说:“完了完了,中了石碏那个老匹夫的奸计了!”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2銀子 +25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20
般若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9 20: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东周列国记.--未完待续{:soso_e17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4: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北游老师高产啊,加油,看的蛮开心的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9: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车的卫国士兵都被拦在太庙外面,听见里面乱,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陈国卫士将州吁、石厚拿下了,子鍼才出来,把石碏来信对他们宣读一遍,说:“现在州吁、石厚已经被拿下,不关你们的事儿,想活命就赶快滚蛋,否则一同拿了治罪!”
卫国众人才知到州吁、石厚被擒,都是石碏老头儿主谋,假手于陈来干掉二人,天理当然,谁敢再多说话,一哄而散。
陈桓公准备下令把两人立即杀掉。
群臣都说:“杀州吁小可,但是石厚是石碏的亲儿子,咱就这么杀了,万一石碏恨咱们怎么办?不如给卫送信,就说咱这里已经把州吁、石厚拿下了,要怎么处理让他们自己决定,这样他们也没什么话说。”
陈桓公说:“诸位爱卿所言极是。”
于是下令把州吁拉到国都外,关在濮水边上的一个小城邑的监狱里;石厚则看在石碏的面子上,拘押在陈国都城里,给予优待。然后赶紧写信给卫国,让他们派人来处理州吁、石厚。
卫国的群臣接到信,才知道州吁、石厚已经被陈国拿下,都吃惊非小,也真佩服石碏的妙计了。
卫国群臣聚集在朝堂里,一起商量怎么处理。大家都知道让陈抓州吁、石厚是石碏的主意,所以派人来请石碏,想请他做主。没想到石碏拒绝了,不肯来,只带话说让群臣公议决定。
群臣明白,这事儿牵扯到石碏的亲儿子石厚,老头儿这是在故意回避。
群臣商量了一阵,最后做出一个公议:派右宰丑去陈国,杀掉州吁;至于石厚则不表态,让石碏自己处理。
右宰丑领了命令,带人到了陈国的濮邑监狱,以卫国群臣的名义看望州吁,说抓他是石碏和陈侯的诡计,群臣还是拥护他的,这次来就是要为君上进食,也就是送点好吃的给他,然后要接他回卫。州吁大喜过望,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右宰丑命人摆上丰盛的酒菜给州吁吃,州吁这些天都没吃饱肚子,饿疯了,加上心里高兴和右宰丑的苦劝,甩开腮帮子一顿大吃大喝,吃了个肚儿圆,喝了个酩酊醉,歪倒在地。
“君上,现在臣就带您回卫。”右宰丑命人把烂醉的州吁拖出监狱扔到牛车上,拉到城外一刀杀了,割下首级,回卫国复命。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 收起 理由
紫菀香橼 + 2 知北游老师辛苦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08: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群臣见州吁搞定了,就命令人给石碏送信,告诉他:我们已经把州吁给杀了,你儿子石厚还在陈,没做处理,如何处置你自己看着办,我们都同意。
石碏接到信,呆坐在席上沉默了好一阵,之后,他让人把家臣獳羊肩叫来:“州吁已经被斩首了典刑了。石厚还在陈国,老夫现在命令你去陈,你知道该怎么做……”
“主公,使不得啊!”獳羊肩噗通跪下了:“石厚毕竟是您的亲儿子,他虽然参与了作乱,可也是从犯,求您放他一条生路吧。”
石碏闭着眼睛,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紧握的双手有点发抖:“你以为老夫不疼爱亲生儿子吗?他和州吁狼狈为奸,犯下这等滔天逆罪,是不可饶恕的。我设定了这个计谋,就是想除掉他们二人。现在如果只把州吁杀了而留下石厚,以后让老夫有何脸面去面对天下人?”说完,转过脸去对獳羊肩挥挥手。
獳羊肩知道石碏已经下了决心,只好叩头领命而去。看着獳羊肩的背影,石碏两行老泪也滚落下来。
石厚被囚禁在陈国,一天到晚惴惴不安,特别是听说陈国来人到濮去把州吁给杀了,吓疯了,又哭又嚎。可是过了几天,一点动静也没有,陈国人反而好酒好菜供着,也没有打骂虐*待。他突然意识到,这肯定是陈桓公看在老爸石碏的面子上,对自己优待,心里又忽地冒出了希望,认为老爸肯定会救自己,于是稍稍放心。
这天刚吃完午饭,牢门哐啷开了,家臣獳羊肩带着两个家丁走进来。
“啊哈哈,獳羊肩!”石厚狂喜大叫:“我就知道父亲不会放手不管我的!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让你来接我啦,到底是我父亲啊,办事真爽利!”
“是啊少主公,”獳羊肩阴沉着脸说:“主公这次派小人来,就是要给您一个爽利的。”说着拔出剑来。那两个仆人也扑上来,把石厚反剪了双臂按跪在地上。
石厚突然明白了,放声大叫起来:“别、别杀我啊!我要见我父亲……”
“主命难违!小人把你的头带回去,你就见到了。”獳羊肩手起剑落,“噗”地一下,石厚人头落地。
《左传》在这里借君子之口评价道:“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概意思就是:石碏,是一个真正的忠臣啊!他痛恨州吁,也包括其同党石厚,因此他把两个人一起除掉了,以道义为重而不循亲情(大义灭亲),不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卫国平定了州吁之乱以后,就派人到邢国去,把公子晋迎接回来即位,就是卫宣公。卫宣公以明年为元年,即公元前718年,周桓王二年,《春秋》中鲁隐公五年。直到这年夏天,卫国才埋葬了卫桓公。因为州吁虽然被杀,但是他的党羽还很多,不断惹事生非搞恐怖活动,卫国为了平定这些骚乱,所以才延缓了埋葬卫桓公的时间。
卫国埋葬了卫桓公,还没喘口气儿,郑庄公就来报复了。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 收起 理由
紫菀香橼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8: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郑宋交攻
郑庄公知道前次四国伐郑,把东门围了五天,都是卫国州吁的挑唆和组织,焉能咽得下这口恶气!所以,他趁着卫国内乱刚平、新君即位,就兴兵来讨伐,以报复被围东门之仇。
郑庄公带着三百乘的郑国大军,杀进了卫国的牧邑郊外,这里是个很有名的地方,所谓“牧野”,想当年周武王伐纣,就在这里和纣王的军队决战。
卫宣公听说郑师杀来了,非常惊恐,现在卫国的军队正乱,不好调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急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有大臣给出主意:“卫国的军队里州吁的党羽很多,为了剪除这些党羽,弄得军队很混乱,战斗力不行了,一时难以恢复,郑伯寤生就是瞅准这个空子来找麻烦。咱们可以让南燕国出兵来抵抗郑师。南燕虽然是个小国,可军队齐整,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他们出兵,一定能打败郑师。”
卫宣公同意了,派人到南燕去,要求他们出兵。
南燕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方国,乃黄帝之后伯鯈(音由)所封,姞姓,在今天的河南延津东北,秦汉时期时于其故地设燕县。为了区别于召公的封国燕,所以史书上都称之为“南燕”。南燕由于国家比较小,所以依附于卫。这次卫国让他们出兵抗拒郑师,他们当然服从,立刻派出战车二百乘来到牧野,卫国也派出战车六十乘配合,挡在郑师的前面。
郑庄公本来没把南燕的军队放在眼里,认为那么个小国,不堪一击。他命令祭仲、原繁(原繁是郑武公的庶子,庄公的异母哥哥)、洩驾分别率领左、中、右三军与燕师对阵,双方激战多次,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胜负难分。
郑庄公这才发现遇到了扎手货,南燕的军队战斗力超强,勇悍无比,郑师虽然人数占优,可对砍起来一点便宜占不到,根本没可能击退他们。就这样,双方在牧野对垒了一个来月。
郑庄公郁闷透顶,自己一心要在诸侯中打出个威风来,可现在竟然连南燕这么个芝麻粒大的小国*军队都搞不定,那还混啥玩意儿?
这天,郑国的两位公子曼伯与子元(子元是子封的弟弟)押送粮草来到牧邑,问明了情况。
曼伯说:“想击败燕师,这么个搞法够呛。”
“不这么搞怎么搞?”
子元说:“玩点阴的呗。要是能有人从后面攻击燕师,两面夹击,肯定能获胜。”
“啊?玩阴的?”郑庄公感兴趣了,这个他还真没想过。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8 銀子 +3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8 + 30 有风味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8: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是郑庄公没想过,其他人也很少想这事儿。因为在春秋时期,特别是初期,打仗还是比较讲规矩的,都是双方约好在哪里打仗,然后双方面对面明刀明枪地干。打仗主要靠阵法,战车、士兵都排好队形,指挥官击鼓指挥,战车、士兵都根据鼓点进退,都要符合节奏,所谓“进退应节”;指挥官无论发生了什么情况,都要保证鼓音不绝、不乱,只要保证阵型不乱,就不会输;否则没了鼓声指挥,队形乱了,肯定就输了。宋襄公争霸时“不鼓不成列”,就是不进攻还没列好队形的敌人,结果打败了,好多人笑话宋襄公迂腐,其实当初就那规矩,如果敌人还没列好队形你就进攻,就算打赢了也会被人家看不起,说你“胜之不武”。所以,当时打仗,谁车多、人多、装备好、训练有素谁就占便宜,多胜少、强凌弱是王道,没有什么太多的兵法可言,也想不到使什么“阴招”。
现在郑庄公老是拿不下南燕军队,急了,所以开始想歪主意。
庄公说:“管他阴的阳的,只要能打赢就成!让寡人想想啊……”
郑庄公打开军事地图看了看,立刻下令说:“曼伯、子元,你们带一支军队,偷偷地迂回到北制邑,那里虽然还是郑国的城邑,但是正好在燕师的屁*股后面。咱们约定个时间,前后夹攻,揍扁个孙子的!”
于是,曼伯、子元就带了一支军队,偷偷地来到北制。南燕军队光对付郑师三军了,根本就没想到防备背后的制人。
到了六月初,郑师又来挑战,南燕军队也出兵迎敌,双方又开始了激战,战场就在北制附近。打得正酣,燕师背后起火,曼伯和子元带着制邑的军队从背后杀来,两面夹击,燕师抵挡不住,登时溃败。郑师乘势掩杀,大获全胜。
《左传》上记载这件事就说“六月,郑二公子以制人败燕师于北制。”同时又借君子之口评论说:“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意思是不防备潜在的敌人,是不可以兴兵打仗的。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0 收起 理由
佛学国学 + 20 好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09: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仗打赢,郑庄公大大地出了口恶气。他心里还是对宋曾围东门之事耿耿于怀,总想再找个茬子对付宋国。
没多久,宋国先出手,夺取了邾国的一块田地。邾国恼透了,也知道自己国小力微,打不过宋,于是派使者到郑国,对郑庄公说:“请你们攻打宋国,以消除这两年来被宋攻伐的遗憾,我们邾国愿意给你们做先导。”
郑庄公觉得这是个机会,跑到成周去见周桓王,请求桓王下令伐宋。周桓王虽然很不喜欢郑庄公,但是宋国无故夺人家的田地,自己也不能不管,就同意了。于是,郑庄公就打着王命的旗号,和邾国*军队联合攻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报复。
郑、邾联军攻入宋国,包围了宋的国都,一番猛攻,突破了宋的外城。
宋殇公慌了,急忙派出使者到鲁国请求出兵增援。
鲁隐公听说郑、邾的军队攻进了宋的外城,要再不管宋可能就要被灭国了,打算帮忙,命令鲁师集结,做好准备,然后接见了宋国使者,问:“听说贵国遭到郑、邾的攻伐,现在他们打到哪里了?”
使者心想:靠!你明明知道还问啊,装什么大蒜呢?不由地生气起来,回答说:“啊,还没打到国都呢。”
这下鲁隐公恼了,下令鲁师停止集结,对使者说:“君王命令寡人共同忧虑宋国的危难,现在寡人问战况如何,使者竟然欺骗说‘还没到国都’,这不是寡人想听到的话。”把宋国使者赶走了。
宋殇公听说鲁隐公拒绝救援,破口大骂他不讲交情,不够仁义,发誓从此不鸟鲁国!
好歹郑庄公只是为了报复,还不想灭掉宋国,所以突破宋国外城之后,等于报了被围东门之仇,就撤兵了。
庄公说:“宋公与夷,事儿还没完,我会再回来的……”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30 情节引人入胜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10: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殇公也是咽不下这口恶气,就在当年冬天的十二月份,出动宋师伐郑,包围了长葛。宋师围攻长葛不仅仅是想报复郑国,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抓公子冯。因为郑庄公收留了公子冯之后,让他居住在长葛。
郑庄公听说宋师围攻长葛,就派出军队来救援,宋师见围攻不果,就撤兵了。
郑、宋就这么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地闹,今天你打我一拳,明天我踢你一脚,来来往往,打个不休,但都没有什么重大战果,谁也揍趴不了谁,让诸侯跟着看热闹,成为写微博、Q聊的重要话题。
郑庄公一看,这么闹下去不是势头,就想继续玩阴的,先瓦解宋的联盟。召集大臣们商量,该先从哪国下手。
祭仲说:“为今之计,应该先和陈国修好,再以利结鲁。如果我们能和鲁、陈结成盟友,宋国就势单力孤了。”
庄公认为正确,主动派出使者到鲁国和陈国,要与二国修好结盟。
陈桓公接待了郑国来使,但是一口拒绝了和郑结盟的请求。
公子佗连忙劝陈桓公:“亲近仁德,与邻为善,这是国家最宝贵的东西(原话是“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希望君上同意和郑结盟。”
陈桓公不听,说:“在寡人看来,宋国和卫国才是最厉害的,郑国能做什么?”
坚决拒绝了郑国使者。
郑庄公见去陈的使者被踢回来了,勃然大怒:“娘个×的陈侯,这是给你脸不要脸。好吧,等着我的,早晚给你点厉害看看!”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 21: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鲁国的使者则比较顺利,鲁隐公同意和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缔结友好条约。
原来,鲁隐公当公子的时候,曾经率领军队在狐壤这个地方和郑国打仗,打输了,被郑国俘获,郑人把他囚禁在大夫尹氏家中。鲁隐公就想办法用财物贿赂尹氏,并坚持在尹氏的祭主钟巫神之前祷告,表示自己也崇敬尹氏的神灵,并许诺说,如果自己能归鲁,一定也在鲁国建立钟巫神主,岁时祭祀。尹氏在郑不怎么得志,得到了隐公的许诺之后,就和鲁隐公一齐逃到鲁国。鲁隐公摄政后,果然在鲁设立了钟巫神主,经常去祭祀。但由此也和郑结下了冤仇,所以宋国和郑国对砍,鲁国经常帮忙。
可世上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上次郑、邾联手攻打宋国,攻入外城,宋国到鲁求援,因为使者撒谎,惹恼了鲁隐公,鲁国拒绝出兵相助,因此和宋翻了脸。所以当郑国派使者来说要结盟,立刻就答应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郑庄公派出使臣到鲁国,和鲁国订立了和平条约。
接着,郑庄公就出动军队伐陈,杀入陈国境内,大肆烧杀掳掠,俘获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满载而归,陈国损失惨重。《左传》借君子之口评价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就是说陈桓公这类人的吧!经常干坏事而不知道停止,祸殃随着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虽然要拯救他,能够做到吗?”
陈桓公被郑庄公揍了,哭哭啼啼地跑到宋国,要求宋国给报仇雪恨。
宋殇公说:“你别着急,看我怎么再揍他!”
到了秋天,宋国再次出兵伐郑,仍旧是围攻长葛,这次宋师下手迅速,把长葛给攻占了,公子冯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新郑。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08: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庄公下令回击,要继续伐宋。
大夫洩伯(名驾)急忙劝谏:“君上,算了吧,这样打下去,白白劳师动众的,没有多少收获。微臣的意思是,还是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瓦解宋的联盟,咱们得继续拉拢陈国,让他成为咱们的友邦。”
庄公说:“我倒是想这么弄来着,可是陈侯那混蛋脑子进水,就是不同意。何况上半年咱还到他那里捞了一大票儿,他正恼着呢,怎么能同意和咱修好?”
洩伯说:“这是个机会啊。咱们把抢来的东西还给他,以表达咱们的诚意,我想他会答应的。要是再不答应,咱再想别的办法。”
“嗯嗯,有道理,好吧,就这么办。”郑庄公虽然对外凶强狭气,但是对于臣下的建议向来从善如流。
于是,把这事儿委托给颍考叔去办,把从陈国抢来的人口、财物收拢起来,带着国书来到陈国,求见陈桓公,说明要纳还俘获以表郑国诚意,愿两国修好。
陈桓公拿不定主意了,又把公子佗找来问:“上次没听你的话,让郑来侵伐了一番,宋国也没来帮忙。这次郑国派颍考叔来归还抢走的人口财物,还说要修好,你看是怎么个情况?”
公子佗说:“微臣认为,这次他们又主动来求修好,还归还了人口财物,说明郑伯是真有诚意。咱们和宋一直是盟国,可也没捞到过什么好处。所以这次郑国来求修好,不能再拒绝了。”
陈桓公就接见了颍考叔,同意两国尽释前嫌,等来年和郑结盟。后来,郑庄公的世子公子忽还到陈国娶了老婆妇妫,两国就成了亲家。就这样,郑国通过又打又拉的手段,终于把宋的重要盟友陈扯到了自己这一边——这是郑庄公外交手段的一大胜利。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2名望 +8 銀子 +30 功勛 +10 收起 理由
雪狼 + 20 精品文章
佛学国学 + 8 + 10 + 10 好文章、善知识、有恒心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