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张无屮

[原创] 孔子代言中国文化,老子代言中国哲学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3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老时代的物质生产力现状,“天道远,人道迩”,孔老的自然观,同属无为自然。跑离生产力决定因素的社会存在,还有孔老的逻辑原真?孔老同是无为自然而顺应天道,历史的客观事实。你不认知的自然事物,只有认知了方有作为吧!这又是古易天地人同与《易传》天地人参的历史逻辑差距,漠视历史逻辑差距,还有古易与《易传》的逻辑原真?孔子无为自然,非三道三才循物理事则的天地人参,何必以《易传》逻辑强套在孔子身上,乱了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不是存在决定思维吗?孔老殊途是人道,老子言人心复古,返回执古道纪的心性质朴,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孔子人心不古,主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完善人道弥补天道缺失。同时代孔老的无为自然观,便有后人的历史逻辑传续。决定性,不是物质生产力条件限定的存在音容天?顺乎物则的“容有迹而音无方”;疑乎人心的“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主导性,不是形上導神理明诚与神参明钦的存在理势天?我真不想与你究真。上次文贴与《思问录内篇》义理我解最后文贴同时发出,同一思路,若看后心存不服,今天我开始发出文贴;船山《老子衍》义理我解,看看二千年后的船山,如何反其道,以儒学经典义理去注解二千年前的老子自然观。若再无悟觉,死抱二千数百年前的老子学不放,孺子不可教也,你真的不是研究学问的材料!
人类思维科学永远文明向前,确保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化,焉会止步于二千数百年前。止步,文明向前?
终然,人类思维存在曲折反复过程,存在谬误、浮明时代,有哲学圆圈三阶段的文明向前。
哲学圆圈三阶段,既是理势自然,也是理势必然,理势必然适全理势自然的文明向前。
当第一个哲学圆圈完成,尚未能进入思维科学中,第二个哲学圆圈接续出现。事不过三,哲学圆圈终归完美完成,文明向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6 05: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合国学与SHZY理论之间的裂隙,这个问题我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也是国人以为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软肋所在,就是儒家为主流思想的实质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道家是消极避世、佛家根基是出世修行的,似乎传统意义的国学 和当今的先进文化是有着裂隙的,我也知道弥合的桥梁所在,一是消除对道家《道德经》的误解;二 是哲学的方法*论应该是不受社会制度的变迁所左右的,如德法结合的理念(西方治国理念的高低两条线,主要是法制与宗教的结合)是不受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SHZY等形式左右的,纯粹的方法是对事不对人的。由此,可以结合SHZY理论而使古老的哲学焕发新的活力。德法治国在SHZY制度条件下,德法结合只会更彻底,更有效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5 05: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夫唯弗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06: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三易为《连山》、《归藏》,《周易》,借用自然界现象谈人与事,《易传》传承。《连山》之意为:人的命运如连绵起伏的群山,起起伏伏,有高有低;《归藏》取义于万物藏匿于大地;《周易》则是一部蕴含天地万物的著作,《易传》言天施地受的天尊地卑,道器层次的“易与天地准”,有尊卑在位的人事简能。《连山》以艮为首卦,《归藏》以坤为首卦,《周易》以乾为首卦,《易传》言乾坤合道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大中而上下应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1 05: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炼的是诸子百家的共识,是求同存异的结果,百家都可以融入到我的哲学体系之中,不会有明显矛盾的地方。这才符合哲学的一般规律这个基础内涵。
2:看我的观点,要将自己的东西先提炼升华一下,也要到纯方法的层次来理解,如仁义不能和理智信在一起,在一起那是素质,是广义的德;仁义作为方法要回归本意,仁主动对别人好,义是对多数人好。
道,学不学自愿;德,做榜样吸引你;仁,对你好;义,大家对你好,就是造成舆论压力,劝你好;礼,要求对人好,并形成规矩;法,强制;兵,武力强治。
3:我一再说,我不是要压制某一学说,而是要提炼出特色来,串成一个系统,提高整体品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1 07: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质是出发奌,要公正廉明,否则是设圈套,骗庶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2 07: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后世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有影响力有三家:一是老子道学,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无为,从先秦重心于无为自然,到汉初重心是无为之治,落幕是宋后无为人生的历史逻辑演变路;二是杨朱私己墨学兼爱交相利,理论湮灭后,在后来乱世的杨墨通行,杨朱的实惠私己,墨学的利益抱团;三是法家主君主专制的大一统,从秦王朝法家专制妄为的二世短命,到汉唐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宋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满清赤裸裸的法家专制回朝。法家法术势专制理论的逻辑演变路。不要说诸子百家,对后世有影响力的三家,如何提炼共识?求同存异?融入到你的哲学体系之中?我倒想见识?对于道家的共识,先生主修,叙论很多,能否简练浓缩更明瞭?杨墨的共识是什么?法家的共识又是什么?三家共同融入你的哲学体系之中,体证又是什么,能否详尽叙论?
我也赞同在诸子百家中提炼共识。任何学派的思想体系。都不会全盘皆错,矛盾基础理论的对立统一,传统哲学言一物两体,是非参半得一失一,荀子所说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解蔽诸子百家蔽于一曲的“非”一面,集成其可以成为共识的“是”一面,融入儒家体系中,不是成共识的人文化成,深刻人文化成的理论成果,唯物辩证的哲学人文。认真研读荀子的《解蔽篇》和《非十二子》,解蔽老庄道法自然的“蔽于天而不知人”,共识该是合于天而通于人,荀子物物道与物欲观的顺天而制天,船山顺天应人的理势言天,“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荀子解蔽墨学其中有: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用者质也,“蔽于用”,即过于质;“不知文”,不及文。质胜文的心性质野。共识不是孔子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船山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解蔽法家法术势,蔽于法治不知礼治,共识是礼法合治;蔽于术而不知诚行,共识是儒术诚行;蔽于势而不知理,荀子言王义霸信,船山则言天有贞一之理,势有相乘之几,共识是顺天应人的理势言天。所以,荀子解蔽诸子学和集成诸子学,不是提炼共识?求同存异?融入到荀子的人文体系,融入船山的哲学体系中。提炼共识,成就主流学派。若不能成就提炼共识的主流学派,诸子百家争鸣是失败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05: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7-12 07:54
进入后世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有影响力有三家:一是老子道学,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三无为,从先秦重心于无为自 ...

百家学说只是道德学说的一个部分,道德仁义礼法兵才是一个有特色的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3 10: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先生的道德学说,不会是孔儒的道德理性吧!“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该是老子的道德经意蕴?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的德者得也?还是百家学说提炼共识的道德学说?杨朱私己,墨学的兼爱交相利,法家的法术势理论,属于那种道德学说的一个部分,如何提炼共识?
儒家人道是仁义礼智信,张先生的道德学说是仁义礼法兵。仁义礼是属人道的道德观念,礼义是言行规范,礼治是治理至善者自觉心性,文理益质载道的仁礼忠恕。法治是政導的法律制度,治理不善至者违法乱礼的人与事,建立礼义规范的社会秩序。兵是“效忠”政治施政,百姓安居乐业的的安定政局,也是抵御外来侵略的军事力量。看来张先生是集文政一体的形上導为道德学说,是否君师一体,治学一统为大一统集权的君主专制?儒家人道的仁义礼智信,智与信都有道器层次的不同意蕴。形下器道的知,仁礼本体知识体系的循物理两大事则;形上道的智识体系,智内神外的仁智同用智为先,辩识人才和善用人才的智慧应用,“审微以定命之谓神。”形上導效应落实的极深通志,研几成务,“形气存乎神理”的“数数之,类应之”。形下器道的信,诚明忠恕;形上導的信,明诚明钦的天下仁恕。张先生的道德学说,不需要形下器道的知,形上導的智?也不需要形下器道和形上導的信?你认为的道德学说是这样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1: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7-13 10:08
张先生的道德学说,不会是孔儒的道德理性吧!“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

先生的发言,再次印证了您确实根本就没看过我的观点。只凭想象辩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3 13: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宇居士 于 2021-7-13 13:58 编辑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7-13 05:18
百家学说只是道德学说的一个部分,道德仁义礼法兵才是一个有特色的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无屮老弟的学究气太重了,本来学识很丰富,头脑很灵活,写起文章来也是长篇大论。可就是不能把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认死理儿。自己认准一个看法,先去四处寻找其成立的依据,而不是先去论证其正确合理性。于是就有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结论和建议。不过不能否认无屮老弟真的很有才。

    孔子能跟老子相提并论吗?孔子儒学和老子学说分别传承自不同的文明,老子学说传承自“古之善为道者”,也就是说,在中华远古时期,有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而孔子儒学则传承自蜥蜴人的地外文明。据说孔子本人就有蜥蜴人的血统,长得难看之极。

    老子提倡简单生活,老百姓只要过上“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无忧无虑,就是理想生活。而孔子是要把社会置于君主的绝对控制下,鼓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能不亡。所谓的仁义礼智信都是骗人的玩意儿,早就被老子批驳得体无完肤了。所以把孔子儒学跟老子学说融合在一起是根本不可能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3 16: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7-13 11:55
先生的发言,再次印证了您确实根本就没看过我的观点。只凭想象辩论。

张先生不会忘旧吧!当年张先生誓做领军人物,以紫薇圣人自居,虽然我赞赏先生立志,铁定与先生是争论对手,无论是道家,儒家,摆观点,讲道理,不知不觉多少年,既然是老对手,难道还不知己知彼?先生推崇老子道学,正如此文贴主题:老子代言中国哲学。老子的学历是硕士生,高于儒学大学生的学历,低于佛教博士生的学历,先生不是有类似的比如吗?老子讲道法自然,佛门讲人为因果,事物矛盾体的自然与人为,分立为道佛两教,相依并存。从儒道佛三教鼎立的内则道佛,到儒道佛互补的乱世道佛。张先生的比如,我记忆犹新。我说出这段以往经历,先生还会说:“再次印证了您确实根本就没看过我的观点。只凭想象辩论”。当然,我与张先生是争论对手,不是知心,儒道佛互补的宋明理学,也不是知心,视孔孟程朱一脉相承的铁板一块,将宋明理学的观点当成孔儒的观点来鞭挞,这不仅是张先生,连仇视儒学的佛教徒,也是如此。不是吗?“孔子是要把社会置于君主的绝对控制下”,“什么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能不亡”,这些都是宋明理学的专制文化,帽子强扣在孔子头上。我与先生争论时,也澄清不少孔子的“冤案”,比如中庸的概念,张先生不会忘记吧!张先生会否记住我的“好处”,我不关心,只希望先生能尊重逻辑事实,不要象某些人那样丧心病狂,就好了。先生34楼对《易传》的逻辑表述,虽然不合《易传》原意,先生的表述,已值得我称许了。张先生还赞赏佛教的博士生?佛教传教人生来世,有善恶因果的轮回报应说,虽说一派胡言,却是乱世的心灵鸡汤。现在更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不仅是前世佛教人生来世的轮回报应,而且是整个人类种族的来世轮回,因前世的人类文明湮没,重返从猿到人的蜕变,经洪荒→禅让→王制分封→君主大一统专制的文明再造。我们这一代人是否也会因地球毁灭,成为下一个文明再造的祖先?前世佛教传教天道事物循环往复的生驻异灭,“青出于蓝胜于蓝”,是整个人类种族的生驻异灭,危言耸听恐怖乎?其中,“老子学说传承自‘古之善为道者’”,命中注定要代言中国哲学。孔子代言中国文化也不够格,“而孔子儒学则传承自蜥蜴人的地外文明。据说孔子本人就有蜥蜴人的血统,长得难看之极”。此类狠毒言论,不知出自前世那类的“精灵鬼怪”,来世造孽!此“精灵鬼怪”对张先生评价很高,“真的很有才”,张先生是否感觉荣幸?“所谓的仁义礼智信都是骗人的玩意儿,早就被老子批驳得体无完肤了。所以把孔子儒学跟老子学说融合在一起是根本不可能的”。张先生是否心系此歪理,同其邪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05: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宇居士 发表于 2021-7-13 13:00
无屮老弟的学究气太重了,本来学识很丰富,头脑很灵活,写起文章来也是长篇大论。可就是不能把所学的 ...

[tr][/tr]
道德学说的应用

1:高低结合

道德学说是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社会的总思路, 一种学说能否成为治国方针,也要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考察。一个中心就是 百家学说都是在为治国理正提供参考,这是主流意识。两个基本点 一要有合理性,就是要符合民意;二要有可行性,就是要使绝大多数民众能够遵守。《群书治要·傅子》 “明君必顺善制而后致治,非善制之能独治也,必须良佐有以行之也。”所以,圣人治国一般都有高低两条线,高标准属于需要提倡的理想状态,而低标准则是要严格遵守的现实标准,两者结合共同构成治理方针的主体。杨朱的“人人为我,天下大治” ;墨子的“兼爱非攻”;问题就出在可行性上,属于理想治国,而庄子发展为“相忘于江湖”,则是属于空想了。法家的“法”虽然可以保证秩序,但是缺少和谐的人情味,道家“以正治国”就明确提出了“德法”结合的高低两条线,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需要。道学的实质就是低姿态,高实力,以服务式隐性人性化管理来赢得民心,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
儒家则是在高低两条线上,做的都不够彻底。儒学的管理实质是“仁和礼”,仁是理想的高线,而最依靠的是礼教,也就是门第出身,鲁迅等国学大家反对儒学的根本也是在此,腐儒的“腐”多半也源于此。儒家之所以成为治国理论,风光了2000多年的主要原因,除了人伦道德(六艺)的基础作用之外,还在于它保存了一套完整的官僚体制和礼仪等级的型式,每个封建王朝 都要用这副架子或空壳来实施自己的统治,而具体统治思想用不用儒家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圣人治国策略一般有高低两条线,是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策略,也有采取单项策略治理的时候,不过是临时的短期行为,如在开拓初期就是以道主,无暇顾及其余,衣食足而知廉耻嘛。还比如在战争末期,一切资源为了生存而战,就只是“兵”的策略了。

一般情况下,在道德仁义礼法兵系统中,共有多少种两两组合的状况呢?道德、道仁,道义、道礼、道法、道兵;德仁、德义、德礼、德法、德兵;仁义、仁礼、仁法、仁兵;义礼、义法、义兵;礼法、礼兵和法兵,记有21种组合。考虑情况有反复的实际问题,如道法治国高低两条线是长期策略,而翻过来法道就是依法治国、以道为辅,属于道法治国的初级阶段的具体策略问题。再比如,日本和平时期是“仁兵”组合,而到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就是“兵仁”组合了,军事为主,“大东亚共荣圈”假仁假义为辅。

所以,道德仁义礼法兵7种,加42种共计有49种不同的情况,也就有49种方法。道德学说系统中由“道”到“兵”是治心为主,向治体为主的转变过程,也是内因与外因转化的过程。“礼”是转变的节点,所以《道德经》讲:“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道德仁义礼法兵每个关键字都代表一个哲学理念,考察一下关键字在历史中出现的痕迹,就可以看出哲学史的足迹。这样看的话,过去所谓的哲学史只是资料史而已。
用这套《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可以透视实质,并且可以辨别是否为偏激、甚至是极端思想的标准。一般的如道道、仁仁、兵兵等重复的组合就是极端思想;差距较小的组合,如道德、仁义、法兵等就属于偏激思想了;比较好的组合,是包容度比较大的,兼具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案,如道义、道法、德法等。佛学思想不适合治国理正的原因,就是属于差距较小的道德组合的原因。

2:应用实例






属鸡,69年,喜欢韩愈【早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因此以无屮为名。
管理回复 补充 支持 反对
[url=]评分[/url]



张无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33
主题
21
精华
1万
积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11:19:07 | 只看该作者


2:应用实例

简单说道、德、仁、义、礼、法、兵的理解,道就是做不做好事自愿;德就是做好事不留名;仁就是号召做好事;义就是舆论监督做好事;礼就是领导或长辈要求做好事;法就是规定做好事;兵就是强制做好事。可见每一个字就是一个管理层次,核心就是以民为本,可以透视管理的实质。我们可以从几个国家的管理理论实质、社会制度、宗教特征结合起来,用这个理论体系来分析几个实用的例子:

美国基本上是道+法+资本主义+上帝教的综合管理,道德经讲,道有“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的特性,简单说就是跟着问题的感觉走,突出的是探索创新的能力,善于开创新的领域,资本主义制度也适合个人发展的最大化,竞争法制也健全,天主教的德化教育弥补一部分心灵的慰藉,确实是个人奋斗的天堂。不过,成功的个人是极少的一部人而社会是多数人构成的,人情的弱化,分配的不公,所以矛盾必会由此产生。


我国目前是德+法+SHZY+宗教自由的综合管理,道是跟着问题走,个人可以,小集团也可以,国家这样就不行了。德是道的作品,是道的效果,也就是道实践之后验证的就是“德”,是实践出真知的理论成果,政治经济学也论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SHZY制度下的优越性,过度竞争就是垄断,活力适度可控就是全面科学管理,德法结合是长治久安之计。当全民创新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候,是我国以道治国时期来临的时候,也会是上帝创造第一自然界,生物科技创造第二自然界来临的时候。


日本表面上是仁+兵+资本主义+武士道的综合管理,实质上按老子《道德经》的说法“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来看,日本“仁”顶多只取了“下仁”的伪善做法,只是自我标榜的借口而已,这一点从日本黑社会的性质可以看出来,“义”的核心应用就是黑社会性质严重,墨子贵义是一个借鉴。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关键是日本总觉得自己受到的待遇不公,所以也就时不时的出点手。可见日本儒学的片面取舍,兵+武士道崇尚实力的军国主义,结合起来是拿着刀讲仁义,是有实力的小人政治,这从其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及其获得的评价中,可以得到佐证。


印度是道+礼+资本主义+佛教的综合管理模式,一方面是理论层次的松散管理,精神层面靠自修约束,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种姓门第观念,所以印度社会表现出的严重的两极分化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原因的。


其他的,道德学说核心就是以民为本,可以透视我们民族5000年以上治理社会的思想实质。从原始SHZY探索创新为主的三皇五帝【皇道时期】,其实质是“道义”的结合,是禅让制的基础;到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原则的夏商【帝道时期】,实质是“德礼乐”的结合;再到周朝以“仁礼乐”管理原则的【王道】,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王霸交替结合 ,仁就是推荐自认为好的东西,只推荐而不干涉就是【王道】;干涉就是【霸道】,是综合国力支持下的霸权主义,王霸只一步之遥;最后到战国时期以军国主义为主的【霸道】,其实质是“法兵”组合,耕战结合。之后的社会历史,基本是王道、霸道的交替。综合起来说,皇道侧重意识形态层次,帝道侧重道德素质,王道侧重管理方法,霸道侧重实力对比。

比如战国时代的兴衰成败,诸侯争霸,也可以用道德学说这个体系,用三才分析法来全面分析理解,“义”作为主要的管理策略,应用的可能的是墨家的侠义之举。不过,我看“义”怎么也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做得好的多半是侠客,会帮政府的忙,但是政府不会领情,因为侠客以第三方裁判的角度出场,至少会分散政府的威信。做的不好的,就是黑社会,更是政府不容。如今是法治社会,更不能凭意气用事。所以,墨家不久,也是有道理的。秦国二世而竭,兵+法结合太钢易折。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逆也"。抓住了要害,文化是最终的原因。儒学仁+礼+封建社会,容易僵化失去活力,文学繁盛难掩治国理念不全的硬伤,等等等等。算是抛砖引玉吧。



3:德法与道法交替上升的渠道
德法治国是基于传统哲学基础上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SHZY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的概括理解。我们党在马列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创新完善了德法治国的丰富内涵,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建设,一是以孔子道德为基础的SHZY道德建设,主要是改革开放到十六大时期的阶段;二是从孔子道德向老子自然道德的转化和发展,孔子道德中的个人修养是为人处事的根本,老子道德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核心就是以民为本。 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是以老子自然道德为基础的德法治国理论的高级成果。
德法治国的成熟标志就是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特点就是实践,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道法治国是道德学说中的顶极学说,是治国理论顶层设计,“道法治国”是即“五位一体”之后的又一个热词。
理解“道法治国”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道的平台要素管理法;二是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是跨入“以道治国”的标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07: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健是公私间故。以公为主的方向,人济关系是最大的难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4 16: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俩可能是都固执己见的原因,没受对方影响所以跟没看差不多”。张先生此说中肯,我与张先生分别主修儒道两家。我主修的儒学,从孔子论理学到船山的二千多年儒学史,既是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也是传统儒学哲学圆圈三阶段的原真理路。研究儒学史,深深感悟,只有深刻明晰范畴意涵,才能透彻理解义理逻辑。我研究传统文化基本的理论*功夫,明晰范畴意涵和范畴体系。张先生主修的老子道学,包括《阴符经》在内,更多以现代逻辑去解读,脱节于范畴意涵去苦思冥想。张先生所说的高低结合,低位是现实标准,不就是先生所误解的中庸范畴?“以实言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的太极理道;高位是理想状态,不就是大中涵化的无极而太极?如张载所说:“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张先生主修老子道学,道法自然焉有大中概念,中庸范畴,焉有“无有不极”的太极理道,“无有一极”的无极而太极。只有自造一个高低结合概念,难为张先生了!
道德仁义礼法兵系统中的两两组合,道德,道者路也,德者得也。道之德,德之道,得到什么?离不开民生的天下义与利。“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义利矛盾相反两极向,“出义入利,人道不立;出利入害,人用不生”,所以要研究实践实证的精深理论:“义利之际,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道德学说研究,难道可以不研究事物本质的义利矛盾?再说道仁,道义、道礼;德仁、德义、德礼;仁义、仁礼的八对组合,都是围绕着仁、义、礼三概念发生的组合。义出于仁的仁义范畴,合宜;义出于礼的礼义范畴,路也。仁义合宜与礼义路也的两组概念,却弄出八对两两组合,张先生不认为太繁锁吗?从形下器道言仁礼,仁内礼外的仁礼心性,克己复礼为仁,有仁礼心性的忠恕之道;礼外仁内的礼仁心性,视礼义言行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形上導便有智神明诚的天下仁恕;有仁礼本体的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便有形上導的道体论,有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两大学问道。研究道德学说管理社会的总思路,不关乎道器层次?不关乎形上導的文政两方面?不关乎形下器道的中庸质文心性学,心统性情与实践理性两方面的刚柔文质?形上導文政,形下器道的心统性情与实践理性,道器层次都彰显在道德仁义礼法兵系统中?
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道,有不同的德,有不同的仁,有不同的礼。国情不一,文化差异,这是评说的逻辑前提。张先生何必将道、德、仁,礼,套用为美道,中德、日仁,印礼,还视为应用实例,合理吗?可行吗?
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文理的心性反应和社会效应。我的见解是否引起张先生重视,再不应该是:“没受对方影响所以跟没看差不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7 07: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道德,道即路也,实践活动和探究创新,体证在理之道!德者得也,无非是天下义利之德(得),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之德(得)。走的是什么路,就该得到什么!得到什么,便知走的是什么路。道德,有义利本质矛盾的利害因果事实。道德范畴,连接民所共由的理道范畴。从形上導角度,理就是义理,道就是势。理有顺逆,势成可否,理成势者的文理效应;势有可否,理成顺逆,势成理者的政治效应。从形下器道而言,理是事物的客观规律,道是事物的运程。事物客观规律的顺逆,定夺事物运程的险阻与吉凶,从事物运程的险阻与吉凶,便知事物客观规律的顺逆。理之道,理论指导实践的道;道之理,心性的实践活动,必然受到事物客观规律限制。即使是老子三无为的道法自然,难道没有事物客观规律限制?不承认,不等于没有?所以,在物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无为自然时代,孔孟的性与天道,不会与老子道法自然发生冲突。当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到荀子顺天而制的精于物物时代,便有学术争鸣的思想冲突了。
仁内礼外,仁心的内在把持,出自道德理性的共由理之道,所以有仁礼心性的克己复礼为仁;礼义的言行规范,出自道德理性的共由道之理,所以有礼义言行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仁内礼外,连接忠恕之道,忠于己,人性自然的物欲需求,心性实然的实践实证。忠于己,有社会人生需要的客观事实。若无我,一片空白,如何推己及人?也是一片空白了。所以,儒家的庶物人伦道,老吾老,幼吾幼的推己及人,从亲亲为仁的伦理基础,达成爱人范围延伸到天下义利的道德境界,方有仁心忠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方有礼义忠恕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理道、仁礼、忠恕都是事物的矛盾体,有对立统一的矛盾基础理论,传统哲学言一物两体。有矛盾相成与相反的正负走向。矛盾相反,言道不言理,孔子论理学的前社会时代,古三易的天地人同,与孔子论理学的性与天道殊异,老子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言理不言道,老子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转换成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天理浑然,言理不言道;道法自然,言道不言理,都是儒道合流,“蔽于天而不知人”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克己复礼为仁的仁礼心性,礼义言行规范为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礼仁心性,仁内礼外的心性对流。形上教条主道德内修的宋明理学,不需要礼义言行规范为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礼仁心性。道德内修的仁即礼也,礼即仁也,仁心忠恕,致良知的存天理;礼义忠恕,致良能的去人欲。宋明理学是从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和人事当然去解读忠恕意涵。“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万物各得其所”的人事当然。“尽己之谓忠”的天理浑然,“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以己及物”的“忠者天道”,也是中庸意涵的中为心体,“忠者体”,“不以一毫私意自蔽”。“推己之谓恕”的人事当然,“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推己及物”的“恕者人道”,也是中庸意涵的庸守常,“恕为用”,“不以一毫私欲自累”。舍弃了人性自然的物欲需求,忠于己,只有存天理的一片空白;舍弃了心性实然的实践实证基础理论,恕的推己及人,只有去人欲的一片空白。有忠道无恕道,无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抑情遏欲的文史时代行的通;质野心性时代成傻子笑柄了。唯我无他人,杨朱私己,不拔一毛利天下,墨学兼爱相利的利益抱团,质野心性时代通行无阻,文史心性时代遭千人唾骂灰溜溜。矛盾相成走势,形上導的“一故神”,“性性为能存神”的性灵至当,势成理者的“势有轻重以应乎人”,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形上神導的理道定所,形下器道的“二故化”,“物物为能过化”的天则中正,理成势者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顺天的“天命不止为己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两体理一,形上神導理势言天的两体理一,成就形下器道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体理一。还源于理道矛盾体的逻辑原真,民所共由的理之道与道之理,止于至善,“无有不极”的太极理道;至善无止境,无有一极的无极而太极。还源于仁礼矛盾体的逻辑原真,仁内礼外的心性对流,即要重视道德建设的仁心统同,“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也要重视道德实践效应的礼义明分,“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仁恕天下理道定所的仁礼忠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立心立命的仁礼本体,“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还源于忠恕矛盾体的逻辑原真,“其为道不远”的忠恕之道。仁心忠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义调理物欲需求的理欲矛盾,“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礼义忠恕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坚执天人诚道循物理事则的易简定命与刚柔定性,维护人事机制机会平等原则的理性实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7 07: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儒家的天人理道,是范畴之间普遍联系,不可分割成总体结构的范畴体系和义理体系。研究儒学有心得体会者,都会清楚这个道理。若将范畴体系拆分,象送东西那样送出,象美道、中德、日仁、印礼那样,绝不是主修的儒学者所为。主修道学的道法自然,言道不言理,即不存有矛盾基础理论的对立统一,传统哲学的一物两体;也不存有“一故神”与“二故化”,矛盾辩证的对立统一规律,传统哲学的两体理一;道法自然的三无为,随顺自然的与世浮沉,正所谓“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宋明理学的天理浑然,何妨不是老子道学的道法自然?宋明理学人事当然的道德人生,何妨不是与世浮沉的无为人生?辩证法的哲学意蕴是什么,是智辩于人而神察用人的事物(质文)本质矛盾,“审微而定命之谓神”的心性辩证,离开心性辩证的辨人与用人,依据于事物的自然现象,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根本不是研究事物的本质矛盾,不是研究心性内外的辩证法。切不可将事物的自然现象混同于事物的本质矛盾,将老子道法自然称为辩证法,矮化了辩证法了。传统哲学的辩证法是什么?人为与自然矛盾辩证的两体理一,如象数天理的辩证法,象之理的“因已然以观自然”,数之理的“期必然以符自然”,辩证法的因已然而符自然。道体论的辩证法又是什么,中奏以天的社会限定,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释放,顺乎物则终奏物的存在音容天,音容之间本质矛盾的两体理一;存在理势天成就的“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理势之间本质矛盾的两体理一。形上導的理势,形下器道的音容,道器层次理想状态的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8 04: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论,不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道者,路也,形下器道的民所共由理之道,道之理。方法*论,不是理道的矛盾辩证?象数天理的“因已然以观自然,期必然以符自然”。形上導的理势言天,理成势者和势成理者,方法*论,不是理势的矛盾辩证?理势必然适全的理势自然。形上神導的道体论,人也、天也、物也的自然之化,不是探索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自然之化?不要认为只有道家讲自然,儒家不讲自然,儒家讲的是人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规律,真正的辩证法。道家的道法自然,乃纯粹自然的随任自然,所以才有荀子解蔽:“蔽于天而不知人”。探究创新是人,实践创新是人,心性的文化素质: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实践的文化素质,理气诚明的实践理性。¨
道的方法*论,言道不言理,不成理道矛盾体的道,何言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法?老子道法自然的道,若要说方法*论,文化性质,执古道纪的天地人同;实践性质:有无相生的三无为。若说执古道纪的文化素质:心性质朴;有无相生的实践素质:少私寡欲,绝巧弃利,绝学无忧。
儒道方法*论和素质的比较,我更多以船山学理言述传统儒家学说。对于老子道学,只能从《阴符经》,儒道合流及儒道佛互补的逻辑角度去“提升”老子道学,从三无为的逻辑演变循序去理解老子道学。有比较方有鉴别,一比较,不是有大吃一惊的感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8 0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长篇大论,还是结构层次不够分明的原因。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界限不清楚,也就是一般说的“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你从一开始就是这样,自然就框定了视野了。
建议:1看看我的《中华传统哲学创新》,看看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界限,
2看看黑格尔的逻辑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8 13: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哲学言本体论,传统儒学的哲学人文言体用,“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体用以德业异迹”。本体论(体用)有三大元素:事物、人事(刚柔)与心性(质文)。“刚柔文质,道原并建(事物运程),大中即寓其间(德者得也)。本体论的形下器道认识论:理气诚明。诚明,诚是诚意与正心。诚意,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事则于诚者天者的天人诚道;正心,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人道率循天道。能够做到诚意正心就是明。理气,性命条件下的理在气中,“气以理生化乎质”,有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有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形上導的认识论:神理明诚。神理的极深通志,“一故神”的“性性为能存神”;神理的研几成务,“二故化”的“物物为能过化”。明诚,睿明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船山的本体认识论,传承《易传》极深通志,研几成务的理性逻辑,提高到理论的更高阶段:“形气存乎神理,则可以数数之,类应之”。
儒学本体论的体与用,大与中,德与业;形下器道的理与气,诚与明;形上導的认识论,神与理,明与诚,都是两两组合,不是一物两体的对立统一,就是神化两体理一的对立统一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难道不是神化两体理一的矛盾辩证法?
恕我直言,传统儒学完整的范畴体系和义理体系,老子道学都没有,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要儒学的范畴体系和义理体系干什么?起什么作用?二千数百年前无为自然时代的老子道学,焉有西方商品经济时代的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陈述义理的范畴体系。张先生以西方哲学逻辑重新解释和套解老子道学,只能落得个中不中,西不西,不伦不类的尴尬地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2 03: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张先生往来有好几年了,对张先生的一声“唉”,似懂,不知是否真懂?
我主儒学,张先生主道学,往来争论不止不休,似是无缘,却又是不断顿地争论下去。有比较方有鉴别,有两类人真是耻于往来。一是人品学风不正,性格乖戾,尽管他会认识自己错了,本属平常事。却视为耻辱事,依然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当理屈词穷时,依然要摆出理不饶人的居高临下,言语更加尖酸刻薄。这类人最害命的是不老实,避开断交为宜;二是知识本是浅陋,却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常以口号或号召当义理,以理压人。对于这类人,也是避开断交为宜。奇怪的是,与张先生多年争论无休止,还是一如往常,能说无缘却有缘。不同学派争论是一回事,愿意往来讨论下去又是另一回事。请问张先生,我所说的无缘却有缘,你怎样看?你认为是什么一回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05: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7-22 03:06
与张先生往来有好几年了,对张先生的一声“唉”,似懂,不知是否真懂?
我主儒学,张先生主道学,往来争论 ...

赞成对两类人的看法,不过我不是避开或断交,而是只挑出学术问题讨论,对一些无理的视而不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2 1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儒道有违道法自然,所以反腐无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3 0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7-22 11:06
儒道有违道法自然,所以反腐无穷。

“儒道有违道法自然,所以反腐无穷”,望朔回归先生此说有何依据?
从理论逻辑而言,要读懂道法自然的逻辑真蕴,弄清楚两个范畴意涵。一是道,其实很易读懂。从个体的人生路而言,道者路也,社会人生路,有道理可言吧,道之理。从整体而言,民所共由的理之道,道之理,一物两体的理道矛盾体。以事物规律解读道,还有理的存在空间,人生路有道理可言?焉有民所共由的理道矛盾体?老子的道,“道可道,非常道”,万物变化的易道。执古道纪的易道,有无相生的易道,都是道法自然的“非常道”,对立于孔子论理学的性与天道。以客观事物解读易道,“天地无心而自化”,易道的有无相生,又是三无为的易道。如宋明理学所说,“圣人有心而无为”的易道,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人世客观,不会存在没有理的道,不会存在没有道的理,该要研究理道的矛盾体!道,人类社会的实践路,也是事物的运程。理,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理论理性,成就事物运程的实践理性。
二是自然,在人世间,先生见过没有人为的自然吗?人们实践活动的知与行,形上導的理与势,都留下人为的痕迹。人为与自然就是事物本质的矛盾体,一物两体的矛盾原态。矛盾相成的两体理一,人为顺应自然,人能弘道的有为自然;矛盾相反两极向,妄为自然与无为自然。老子道法自然的三无为,该如何定性?
“反腐无穷”的“相因之微”,出自事物本质深层的义利矛盾。“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出义入利,人道不立;出利入害,人用不生。义利之际,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官场贪腐的逻辑事实,一有历史事实,官场贪腐成常态化,出自唐宋变革的宋后时代,也是宋明理学极力崇扬存理去欲的道德内修。愈崇扬道德内修,愈是严峻局面的“反腐无穷”。二有现存的社会事实,改革开放后出现官场腐败的“反腐无穷”,难道与文革时代的兴无灭资,斗私批修,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钟摆惯性无关?文史浮明的钟摆惯性,乃官场贪腐引发的流俗质野。先生所说的“反腐无穷”,我更多看成是唐宋变革负向在现代社会重演。究其所以然之理,研究唐宋变革正向的张载正蒙,船山学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3 10: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7-22 05:22
赞成对两类人的看法,不过我不是避开或断交,而是只挑出学术问题讨论,对一些无理的视而不见。

理会张先生的见解。现在也不是研究学问的天时,人求自保的一团和气。我给张先生的贴,征徇张先生意见是,多年与先生往来争论,我主儒,先生主道,见解不合,争论无停顿。似是无缘却有缘。在论坛中,是否难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4 05: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7-23 10:12
理会张先生的见解。现在也不是研究学问的天时,人求自保的一团和气。我给张先生的贴,征徇张先生意见是, ...

是的,互相促进,我也受益良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4 17: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朔回归 于 2021-7-24 17:41 编辑

历代更迭,都是谐級社会,上梁不正下梁歪,贪腐无穷,民不了生,官逼i民反而改朝换代,就是挙不勝挙的实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6 02: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释社会极易,改造社会极难;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面极易,洞悉社会现实黑暗面的因果所以然之理极难;建立理论体系极易,能如愿得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文理效应极难。如果不明晰三易三难,何必要研究学问道?何必要崇扬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何必要研究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何必要探究古今义理会通的经世治用?
传统文化全程有二个历史的里程碑,一是荀子学,提出君舟民水说和解蔽说。解蔽诸子学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第一次从理论上探究私蔽大患问题,实质也是探究君舟民水说的理论问题。探究礼义调理是治理公私理欲问题,探究“礼之隆”的实践实证基础理论,必要探究“文理繁,情用省”的文理效应,“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解蔽说。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从隋王朝二世亡国的历史教训,对水能载舟覆舟的君舟民水说,认同的刻骨铭心,也认同要防避私蔽大患,真正用于施政清明。一部《贞观政要》表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乃荀学里程碑的历史实证。进入君主专制时代的儒学,崇尚道德内修的去人欲存天理,尊卑定理的以理杀人。尊卑定理的道德内修,还需要探究“礼之隆”的实践实证基础理论?还需要探究“文理繁,情用省”的文理效应?还需要“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解蔽说?还需要探究私蔽大患因果事实的君舟民水说?荀学里程碑消失了。
第二个里程碑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与船山学理,探究的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神導德政; “是非善恶,义判于几”,第二次从理论上探究私蔽大患问题;探究实践实证精深理论的“义利之际,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探究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探究神導德政的理道定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环境造人。为什么出现“贪腐无穷”?难道不需要探究官场环境造就官员心性的环境造人?不需要探究“为天地立心,为官员立命”?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面极易,洞悉社会现实黑暗面的因果所以然之理极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9: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君民舟水说?用于当今时代总有点不那么贴切。
往圣继绝学?根本的法宝就是矛盾分析法,其他的要差一个层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7 01: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21-7-26 19:02
君民舟水说?用于当今时代总有点不那么贴切。
往圣继绝学?根本的法宝就是矛盾分析法,其他的要差一个层次 ...

张先生用心在老子道学,知道荀子有礼三本吗?其中之一:“君师者,治之本”。君师,是特定时代应用性的具体概念,还有一个抽象概念:形上文政導。具体概念是新故相资新其故的与时变化,在现代社会应用君师概念,“有点不那么贴切了”。再说,为什么船山注重研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神導德政?君舟民水说所蕴含的有道伐无道,毕竟不适应唐宋变革所呈现顺乎物则的天下走势,所以方有神導德政的理道定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抽象概念是古今通用,自然经济时代民本政制的形上文政導,走向商品经济时代民主政制的形上文政導,“治之本”的义理逻辑的与时深化。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代成长为活水源流理性实学的孔儒文理,进入君主专制时代沦落为死水腐流,孔儒异化的唯心教条,从汉儒初度异化到宋明理学极度异化,方出现“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希横渠之正学”的船山学理。“为往圣继绝学”,是特定时代的历史概念。我经常性应用,影射视孔孟程朱一脉相承成铁板一块的现代新儒学思潮。表明: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也是传统儒学哲学圆圈三阶段的原真理路。以马哲为理论指导,却不能应用马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证论出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三阶段,还源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这是令人十分沮丧而相当遗憾的文化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