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3|回复: 0

[文章发布] 神机军师:复兴人物:赵秋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2 06: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圣贤论道的夙愿


    今年4 月22 日-25 日,中青网国学网上青少年国学院的国学讲坛栏目先后发布了由国学复兴文化论坛网友赵秋成主持《赵秋成汉熹平石经简论之:汉代的经术与博士》的五期讲座。
    本期人物就与大家一起分享赵秋成先生研究背后的故事。

走上国学之路

    赵秋成走上国学之路的历程颇有些戏剧性。
    1974 年处于WG中的中国又迎来一场新的批判运动。1973 年7 月,M在对王洪文、张春桥的谈话中指出,林彪同国民党一样,都是“尊孔犯法”的。随后江*青一伙接过M提出的这个口号,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直至周恩来。从1974 年年初至同年6 月,这场“批林批孔”运动遂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历时半年左右。在这场运动风波很快波及到了辽宁省沈阳市,十多岁的赵秋成感受到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但也由此对遭到批判的“孔子”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在他看来,毛主*席为自己的两个女儿取名为李敏、李讷,而“讷”、“敏”二字则来自于《论语•里仁》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化孔夫子的名言而为爱女的名字,不也正是表明M对孔子的肯定和欣赏吗?并且毛主*席还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直接引入《论语》中的原句而写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借以抒发时光在流逝、社会在进步和应奋发跃进的豪情壮志,再次表明M对孔夫子其人其语的赏识之情。那么“孔子其人其思想又究竟错在哪里?”为了一探其中矛盾究竟,赵秋成开始四处搜寻与孔子有关的书目,想要跟这个被批判的先圣聊聊,看看他究竟错在哪里。也由此,在不知不觉间,赵秋成走上了国学之路。

钻研《周易》


    1971 年底,湖南长沙驻军在一个名叫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建造地下医院的施工中经常遇到了一连串诡异的事件。经过考古队科学考察后,最终确认这些现象是由一座神秘的古墓造成的。在随后的三年的考古挖掘中,科考队挖掘了古墓1 号、2 号和3号墓,并最终确认这是一座汉代的古墓,并出土的大量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的文物文献,填补了不少研究空白。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在漫如烟海的马王堆文物文献中,最令赵秋成赶到激动的是帛书《周易》的出土。帛书《周易》用隶书写在整幅帛上,内容可以分为《经》文和《传》文。经*文即《六十四卦》,与现行传本对比,不仅卦名不同,而且卦序、卦辞和爻辞也有差异,可称为别本《周易》。

    马王堆《周易》卦序简单,应该是较早的本子,其抄写时间应在汉文帝初年。帛书《易传》大都是不曾流传下来的佚书,记述孔子和弟*子讨论卦、爻辞含义的情况。帛书《周易》的编排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它经*文在最前面,随后分说经*文,再通论大义,又于论说外记事,最后是传《易》经师的言论。从《周易》的产生及其早期的应用来看它是一部占卜用的筮书,后来经过儒家对它进行哲学上的解释,使它成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典籍,也可以说是东方哲学最古老的一部经典。它对于宇宙、人生、精神、物质等问题的原理进行了探求及演绎。长期以来,它被尊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因此,《周易》中所蕴含的思维模式、人生哲学及其所推演的象数理论,都深深地影响甚至支配了中国乃至中国文化圈内各国人士的思想习惯及人生态度。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上,它也深具哲学指导的角色。《周易》在中国文化史上所占有的地位是罕与伦比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对孔子的思想的研究中,赵秋成慢慢把精力集中在了对于“五经”的研究上。而作为“五经”之首的《易》,则成为赵秋成最喜爱的书籍。通过这本书,他找到了一条跟古代圣贤对话的媒介,而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出土,无疑拉近了他与古人对话的距离。




恢复熹平石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争执,以及“五经”经义上的混乱让赵秋成感到十分不解,他想要寻找更好更一个媒介,去找到实现他与圣贤交流的理想。最终,他把目光锁定在了熹平石经之上。
    东汉熹平四年(175),为了求得诸经*文义有一个遵循标准,避免意义混淆错乱,由议郎蔡邕牵头,与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等人请求朝廷,将《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七经,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体统一书写,作为标准向太学的学生讲授。这一建议,得到了灵帝的批准。于是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石经刻制工程。至光和六年(183)告成,历时九年时间。先后有廿、卅名学者专家参与了这一工作。因始于熹平年间,故称《熹平石经》。这是中国历史上刊刻最早的一部石经,也是我国最早的官定儒学经本。经*文自右至左,每经自为起讫,先表后里,每一经的每篇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占一行。每碑一面约30 至40 行,每行73 字左右,为标准的八分隶书。共刻石48 方,总字数廿余万字左右。立在太学门前。但随着后来的战乱,石经几遭焚毁,早已残缺不全。现存熹平石经残石,现主要收藏于洛阳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西安碑林、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台*湾历史博物院、台*湾中央研究院以及东瀛书道博物馆、藤井有邻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等处。在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马衡努力下,收集到了散落的《熹平石经》的残石 520 件,计存8000 余字,并加以研究。1957 年在相关专家的努力下,马衡先生遗著《汉石经集存》一书出版,汉石经原貌恢复工作成为可能。
    2000 年前后,赵秋成终于在沈阳图书馆里找到了马衡主编的这本《汉石经集存》。他选择了其中的《易》,花费38 元影印下来,从此开始了汉熹平石经《周易》梁丘贺本的恢复工作。
    研究几乎占据了赵秋成工作之外所有的时间,只要一有闲空,赵秋成或到书店、沈阳市图书馆和辽宁省图书馆寻找相关文献资料,或在家中和办公室里阅读考证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六年时间,在马衡的研究基础上,赵秋成最终完成了汉熹平石经梁丘贺本《周易》的恢复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易之本原》(原载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zhaoqiucheng01-1.htm后收入鞠曦先生主编2005 年3 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恒道》第三辑中。)、《〈易林〉作者考辨辑解--兼论焦延
《〈子夏易传〉为〈韩氏易传〉辨》(http://www.confucius2000.com/zhouyi/zxyzwhsyzb.htm)、《关于西汉孟喜古文易的再探讨》(http://www.confucius2000.com/zhouyi/gyxhmxgwydztt.htm)等论文的撰写。
随后,到了2007 年赵秋成开始了对欧阳氏《书经》的恢复工作,但由于资料匮乏,赵秋成的研究很快陷入了困境。此时互联网的迅速推广,拓宽了赵秋成获取资料的途径。2007 年7 月,通过网友帮助,赵秋成在一个网站里找到了70 年代台*湾研究汉魏石经的著名学者屈万里的全集。由此,赵秋成坚定了自己对熹平石经的研究方向,迅速开始了对欧阳氏《书经》恢复。通过屈万里的著作《汉石经尚书集证》,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汉石经《尚书》的辑证,并最终基本完成了对熹平石经的恢复工作。



与圣贤论道
    对于熹平石经五经的恢复,赵秋成也有些遗憾,很多书中的拓片图版不是原来的残石,根本无法目验,而一些可供参考的古书无法在图书馆或书店内找到。所以他打算在今后,对汉熹平石经的恢复进一步丰富完善,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展对汉代今文经*文本及经义研究。在外人眼里,研究古文经学是一个非常枯燥而乏味的事情,而赵秋成却不这么看。在他眼里,通过这些汉代的石经,他可以实现与古代圣贤对话的夙愿,可以与唐、宋诸儒坐而论道。每次对话,都能让他感到无比快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征求未见汉、魏石经拓本!寻求合作伙伴!”是赵秋成的座右铭,也正是对他研究最好的评价。


赵秋成在工作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