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1|回复: 8

[原创] 道易之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 13: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7:43 编辑

愚者以为:道为体,易为用,体用本自然一体两面。体有名,故可言之,用为理、为法,即可演绎。道易乃自然之真和理,人类智慧之源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7:43 编辑

山人兄,这个问题很深奥。
首先我们所认识的“易”,我们所认识的“道”,都是十分模糊的概念。
所以,一旦涉及“道”或“易”的时候,很容易就产生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想象。
我是这样认为的。。。。。。。
如果“道”有一个算式,“易”就是古人对这个算式的应用。
也就是说“易”是古人对“道”算式的建立,这里包括“九宫”的应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7: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长好!在下以为这个话题的思索尤为必要,也是对传统国学理论基石关系的梳理。至于“ ‘易’是古人对‘道’算式的建立”感觉值得商榷,因为“易”比“道”所生产的时间要早很多。作为自然本真的“道”,是文王撰《周易》700年后,才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正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17: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首先发现了分子,然后才发现原子。这不等于分子组成了原子。。。。。。。

“易”与“道”的关系也有点相同,先是发现“可算”,然后想象为什么可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9: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想依道长所言,那似乎更顺理成章,然而历史告诫我们,古人并非为证道而演的易呀!因为那时道还未在哲学高度被提出来,从夏商周考古的文献记载中也看不到这种解释,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注解易经时,在后传十翼中才看到了道的踪迹,我想这与老子的《道德经》的出世恐怕不无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21: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兄“道”的名称只是老子对某一概念的命名,“字之曰道”。
然而这个概念,尽管不是如此清晰,早在皇家的教育里存在了。
只是当时是皇家专利的教育,旁系的学习可能只能得到些许更为模糊解读。

老子是图书馆管理人,自然可以也必须阅读皇家书籍。
尤其在西周迁都洛阳而为东周时所携带的,被抢掠珍宝后所剩下的几十车皇家书籍。
“道为天下裂”,礼乐崩坏后皇家学说流落民间,各家学说皆为其一支发展。

各族文明的起端,都是以“神的启示”而预测可能发生的事件,因何中华“易”却以实景而推算?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是因为有了“道统天下”的概念后才顺理成章的。

所以“道”的概念产生世事“可算”的想象,是地道的无神主义文化。
“言有宗,事有因”这是唯物主义的推理,在道德经里比比皆是,也是“易”的承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3: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3-12-1 21:16
山人兄“道”的名称只是老子对某一概念的命名,“字之曰道”。
然而这个概念,尽管不是如此清晰,早在皇家 ...

正如道长所言,上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大多是围绕太阳月亮等诸神。作为世界观的道的提出和集大成者,非李冉莫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0 20: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多关心身边的事情,只有想深了才追问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所以基本是逆流而追。
老子是从无到有地认证,从物质而生物,从自然现象而人生道德,这是文明的转折点。

由于时代的限制,老子不可能清晰地指出“自然而然”的内在因素,所以才有“强字之曰道”的感叹。
对于今天的书生们,“道”,基本就是迷信。
所以及其量可为宗教,学术是谈不上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22: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非常人能理解呀!说不清,理还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