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47|回复: 5

[宗教学] 一处不立 处处能立 解读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7 08: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处不立    处处能立
* |! Z8 }, [3 U! s" @! v% t* R3 ?* N                                                                 高旷
9 s1 L6 p2 h, L* E          摘要:一处不立  处处能立,亦即,任何角度都不立,任何角度都能立,这也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另一种表达,这更是佛教智慧在语言文字上的哲学表述,目的是解决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即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5 M5 `0 F4 P8 V* R+ m, K' L/ a5 w
        1      源泉
" t, ]! J! l& ~      《金刚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5 H& U  d9 v: H. Z4 B/ I  l
        2      脉续; g* x2 p/ C6 N% n" s+ l
       东晋僧肇《不真空论》:故经云,甚奇世尊,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立处即真也。然则道远乎哉,触事而真。
" R1 s  q4 {6 F- c8 J      香严禅师悟道时说:去年贫,无立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
' m  Y4 G" z8 @! n      3   解读+ B( T5 K5 t( ^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具体的生命意识体及群体,不管是人或者非人(其形态、智慧高于人或低于人),怎么思维、怎样表达、有着怎样的行为,都有其具体的时空环境,亦即存、活环境(立足处和立场);他或他们的见、闻、觉、知、识,以及他们建立的各种体系(包括所谓的科学、哲学、宗教、文化、道德、法律典章制度等等),都是建立在他与他们各自生存功能基础上的,都是有局限性的,都不可能是普适的与无限的,都是相对的。
. g2 k) o4 _, }: T6 f* ~        任何立场、立足点、出发点,都不过是身见、隅见、角度见、立场见、边见、建立见、乃至于是诽谤见;因为有所立,必有所对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知、所得等等,都是有所立;无所立,即绝对,显现一切,照明一切,明澈一切。( Q/ E) M5 p9 Q9 M# T& u
        一处不立是本体、本质、是空性、是总相智、是无相智慧;处处能立是本体起用、是作用、是现象、是别相智、是器世间智。7 l* d5 T6 e# B% O1 R- I, M; f
        说有说无,说对说错,执是执非,执虚执实,表功责过等等,是一种立;有无之间、对错之间、虚实之间、是非之间等等矛盾之间的所谓中间(统一),也是一种立;凡所有言、有思、有想、有为、有相都是一种立!0 S9 T3 ^( E6 ^% F
        夫唯不立(身、语、意皆不立),则知一切想当然(唯心)的立处;夫唯能契时当机的立(入),才能与(迷)立者沟通,助其智慧、解脱于不立(迷、痴、执)!
& w2 X0 t: R* G, p  N         长期面对什么,什么就是你的真实(广告效应);长期面对偏见、错误,很难相信正见、正确;相反也是如此。当习惯性思维和行为成模式继而就会发展成为定而不可疑(移)的定式,直至成为定性的东西,成为一种定境(俗定)。人们日常的思想与行为绝大程度上服从于当下的感官觉受,间接的、客观的、科学的实践与理论对他影响不是根深蒂固的。错觉千遍成真理,尽管从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并不究竟真实,但是,人们无时无刻不浸淫其中,作茧自缚实属必然《重新解构佛教的藏识之说》。! S6 [: w3 _8 g* j9 v; Q0 i4 g
          4证明
0 N7 S; H% Y; D& h! l5 e       4.1不同的生命意识体,迥异的感觉世界(世界观)9 r9 N# b8 {& T2 H
        米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通过实验证实,在狗的眼里世界只呈现黄-蓝-灰三种颜色。狗看不到人类眼里的绿、黄、橙。这三种颜色在狗眼里显现的是不同的黄*色。而蓝绿色在狗眼里是则是灰色,蓝色、紫色成了深蓝色。
! Y/ K/ X( @" U: E' I        研究还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猫等,它们几乎不会分辨彩色。环境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基本颜色,它们看到的是一个黑白灰的世界!人由于多了一种视锥细胞,看到的世界比其它哺乳类动物要绚丽许多。7 q8 B1 q4 X& g* N8 p! ?$ D! ^
        然而,我们人类眼睛里看到的世界并不是最绚丽的。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活着的许多鸟类,它们眼中的圆锥细胞比人类多得多,它们可看到至少5种光谱带。它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远比人类更加色彩丰富斑斓的世界。2 F( I6 u9 Z, j1 }; Y
        例如,蜂鸟,还有其他一些鸟类,它们能够看到许多人类看不到的光线。这些光线被人类称之为紫外线和红外线。
) A, i( _* }. F- K& ]        再如,鸽子能够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擅长分辨色彩的动物。鸽子还有一种本领,就是能够感知磁力线。它们就是凭着对大地磁力线的分布“相貌”的记忆,一路循迹,千里归家。
0 R) L/ I& V# T: A1 L; D        还有,蝙蝠对超声波的听觉,双髻鲨对电场的感觉等等。类似的例子还非常多。( [+ f& ~. P1 e8 W* e5 F4 E6 A( ~
        佛经载,龙看到的水是漂亮的宫殿,地狱的渴鬼看到的水是脓血!/ b! [1 Q9 Z! ~5 a, g
        再想想您身边患有色盲症的同事、朋友或家人,您很可能为您没意识到:世界的样子在不同族类生灵(生命意识体)的眼中会有这样大的差异,而感到吃惊。& W) e, N) u: m* C! }$ A
        但,事实就是如此,不同的生命意识体对“世界”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感知功能,就有怎样的“世界”,什么样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真实的、正确的、客观的!立处即真嘛!
: r8 r7 U! T& a9 |- k( H' D        就是这么有趣,不仅仅是人类在为“世界”立法(世界是怎样怎样的),其它生命意识体也概莫能外!岂不知,都是盲人摸象的结论,原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迷)此山中。$ l. i6 R! T1 G$ l; m
      禅宗六祖:“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g9 q9 d, v8 r/ w' h
        4.2科学认识论、物理技术、感性思维等证明人类的“世界”也是一厢情愿的客观
9 v0 ?/ s3 A0 _       4.2.1 器官认识论
  q! p. t2 m0 F; ~, N% v. U      人类的心灵如同被关在黑屋子里,每时每刻只能通过5个洞接触外部世界。这5个洞分别叫着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是谓五官。五官是心灵通向外部世界的渠道和桥梁。通过这个渠道,人类接受到外部世界的信息,感知到外部世界的存在。但感知首先会受到那5个洞的局限。人类的五官当中,通过视觉接受到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我们共同来看看人类的眼睛是如何看到外面世界的。0 m( \7 Q/ I0 t( @5 Y& F
        眼睛视网膜接收了“物体”发出或反射的不同频率的光波﹙电磁波﹚,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受到光线的作用,迅速将光作用转换成电脉冲信号,电脉冲信号再通过双极细胞传递到视神经神经节细胞,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外膝体,再由外膝体传递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这些承载着外界事物信息的电脉冲信号还要经过非常复杂的加工。
0 a2 g. `- w' |        它们首先被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别按照不同的性质被送到多个脑区级联加工。最后大脑还再次要将再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再经过极其复杂的处理,最后,我们的大脑里终于呈现出所见到的多彩多姿人类世界!其实,在大脑传来传去的其实只是一大堆电脉冲信号!
1 ~& _* V0 F. A& h+ @1 u        还有,人类的大脑其实也并不怎么忠实于眼睛“看到”的“外部世界”。从眼睛结构图上可看到,在视觉神经连接视网膜之处有一盲点,理论上,光波落到此处时,将会有部分看不到。可是,落入盲点的那部分外人眼仍然“看”到了。还有,眼睛的视野具有高分辨率和色彩识别能力的部分,其实仅处于视网膜中心周围大约一度的狭窄视角,眼睛真正看得最清晰的只有我们认为自己看到的内容的10%!这个真实情况与人眼实际感觉到的实在相差太远!
$ ~; u" F3 P+ R" z  P8 e3 Y. g0 V        那么我们怎样得到的我们的“正常”感觉的呢?
" Q0 x. f6 ]8 |, K/ v        原来,视觉其余90%的内容都是靠大脑的信息加工得出的“推论”!这些“推论”基于:a我们刚刚看到过什么;b在以前类似的场景中我们看到过什么;c怎样的信息取舍和利用方式更“合理”。这就是说,大脑会按照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来加工看到的信息!这是人们多半没有意识到的事情。- l4 i9 S# B5 e* A
        很显然,人类所看到世界的过程其实是大脑建立一个心理图像的过程,以眼睛为代表的感官在感觉外界景象的过程早已掺入了主观的因素,不仅掺入了主观的“加工”,而且掺入了主观的“材料”。
/ B  c" Y* }4 a3 [1 Q9 a3 c         我们再看声音感觉的形成:一定频段(20——20000赫兹之间)的空气波动——自然界中一种信息(信号),经过人的耳神经系统处理后,再经人脑的解释,使人产生了声音的概念。
( P  A  c. W+ U        气味感的形成也是如此,自然界的物质主要是由十几种元素所构成,而这些元素本身并没有气味。那么,人通过口鼻感知到的各种气味是从那里来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人脑创造出了各种气味,其机制、机理与形成颜色和声音的机理相同——气味形成于人脑对自然界中某些特定信息的解释。
' @6 P; V+ ^7 Q  m0 ^' t        还有,粪便散发的信息被人类反映为唯恐避之不及的“臭臊”,而却被蝇类反映为趋之若鹜的“香气”。这说明,不同生命体对同一自然物的解读(即便都是不客观的)也不会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足以说明,生命意识体生活在各自固定的程序世界里。
7 }' ?+ s- N6 a; c3 Y        通过以上种种极易被人们忽视的科学常识,我们可以看到,其一,人类传感器接收信号(信息)的幅度比较狭窄;人类凭现有的感官水平,是不可能接收到自然界的全面、全体信息的。其二,人就像是被“预先编程的智能生物机器”,这就是说,人对自然界中各种信息的解释是被预先相对设定的。生命体所感知的自然物全然不是如实的自然物本身,不仅如此,即便是相同的自然物,不同的生命体对它的解读(意识分别)也完全不同。
, T4 b5 c& U; |6 @. H$ a) q        至此,我们还能肯定眼前的世界是客观、真实的吗?人类因眼、耳、口、鼻、舌、神经末梢已以及大脑等的有限功能,才得以过滤和加工成当前的人类感性世界。耳若能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眼若能看见红外线(某些动物可以)和紫外线,其他器官也能超越自身功能,则人类生活在另一种状态,当前的世界被加工成另外一个模样。9 t1 h* i4 G( k  `& I7 m
        尽管,人类世界从人类角度(感功立处)上是那么的真实逼真;但从绝对意义上不过是隅(愚)见或边见;之所以,人人都认为彼此所认知的世界是一样和真实,是因为人人的感官和意识功能基本相同;彼彼皆是人类(不自觉)为自然“立法”的结果。
+ z8 n/ v# M) P$ C1 X( d1 S+ ~, t       4.2.2物理世界科技论$ a+ f- M% T5 B. ^$ d
        从现有的物理科学技术证实,原子是构成当下世界的基本微粒。从这个层面上来观待世界:日月星辰、高山大地、深海浅溪、高楼低房、车辆船舶、各种动物、各色植物、各类器物,乃至于父母儿女、亲朋好友、你与配偶等等,都是原子的聚集与离散,没有本质的不同,却有惊人的趋同。
- f0 K8 ^: U9 d6 Y8 [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物理科学视野下的原子世界,那是一种彼我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的混沌状态;一种性自平等,无平等者(没有评判者)的状态,这无疑也是一种“客观世界”。
6 ~  ?$ ?* \6 Q1 e1 U        但是,感性状态下的世界可不是这样,有世界,有家国,有政治,有经济,有宗教,有文明,有古今,有形色,有物质,有意识,有对错,有好坏,有是非,有生灭等等。总之,感性世界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剪不断理还乱。9 _8 y4 C) x! E7 T# \1 d, C
        这就出现了矛盾:如果认定世界的多元、多样化(感性)是完全正确的,就等于否认科学的研究结论与理性特质;如果认定世界的无别异性(科学)是完全正确的,就等于承认人类感知的虚妄与唯心。5 P( s- [  s9 P7 M$ \
        如此一来,我们将何去何从,以何为究竟真实?1 Y9 k- E3 t! D! N" ?3 Z% m
        有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以上物理科学至少证明了一个事实:人类对眼前世界的感知与解读,是相对之见,是一隅之见,甚而是一种偏见,至少不会是遍见,更不是绝对正确之见、智慧之见。
% d. r% i7 V$ N3 V. l1 B       4.2.3时空论
$ r2 }' v7 E5 ?* |        我们通常都认为,头顶青天脚踏大地,太阳、月亮以及其他星球都高悬于天上,天上无限好!然而,当我们登上月球或是其他星球,或是漫步太空,就会发现:原来地球也在天上!这就是说,我们也在天上住!而且一直是这样!这个提法,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接受,但是事实如此;天地未始有异,因人渐进的认识能力和智慧有异,而根本究竟无异。& h& {* M# ?3 `; Q$ B; C: R: H
        又,人立于大地,在方位上有前后上下左右。若人向前移动十米,则原是人前面的十米空间,因为人位置的变异,成为人后面的空间,前变后;同理,当其人向右移动万米,则原是人右边的万米空间,变成了人左边的空间,右变左;同理,反向也是如此,上下也是如此。
# Z& u7 N5 E: i8 t  {# A        由此可见,空间本身并没有前后上下左右,甚而内外,而是因为有了(以我为中心)人的参与,才有了空间名称和方位变化,若没有人(意识)的参与,空间方位如如不变,以至于没有方位;空间无相、无名,因人而名、相杂陈。从绝对真实意义上讲,人是空间方位和名称的臆造者!1 A: W, w1 R6 l0 ~( Z4 k* e2 P
        再说时间,不论是一秒、一分钟或一小时,一个月或一年,都只不过是客体(都是相对的)的变化而已,除此之外,并不存在所谓的时间。我们只能通过世上万物的变化来判定时间,譬如根据气候的变化过程,而建立起春夏秋冬的时间概念等等。这种物相、客体(相对)变化的过程,我们称之谓时间。9 @2 v9 H& n1 h2 V: f
        时间只不过是客体(相对)运动、变化的界定,是意识体(相对)的感觉;日出月落、花开实结,本身没有时间可得,只是客体(相对)的流变;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指出,空间、时间未必能被看作是一种可以离开实际客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物理客体不是在空间之中,而是这些客体有着空间的广延。. u9 x3 s8 F3 B- M9 C
        真正意义上讲,时间和空间只不过是意识体(人或者非人)的相对感觉而已,甚而说是一种意识与概念。  x8 Q' I# S$ J. z6 z4 \% q) C( u
        爱因斯坦说:时间、空间、物质,只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幻觉!6 N$ L. o% p3 E' w* _- o& y
       4.2.4人类的感性思维0 h2 P/ O" Z+ F5 ?7 k8 r0 V
        作为具体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因受历史时期、宗教信仰、人种、种族、国度、政治制度、经济地位、知识结构、从事行业、生活区域、风土人情、特殊的个人经历等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观待物、事、理的角度和立足点几乎完全不同,甚至水火不容。; Y4 r2 V& U)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发生在米国的一件小事,学校里,小学生问老师,上帝是否真实的存在,这位老师给学生以否定的答案,结果,招致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强烈不满,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这个事件如果是发生在中国,假设老师给这个问题以肯定的回答,同样也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 o$ \8 L6 Q5 M$ [& r) `        二十世纪,人类存在两大极端对立的意识形态,即SHZY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至今余殃未尽!观其根本,也不过是各执一思想、一立场而已,都不过是立处即真,非立处即假、即非、即坏而已,都是想当然(唯心)罢了!当然,站在人类群体与个体利益的立场上,社会制度当然有优劣之分。, H0 f. Q" J: Q; r
        还有,人类很大程度上总是站在人类自身益害的立场上来衡量物、事、理的好坏,这个层面上的是非、对错、善恶、美丑是不根本客观的,是有选择性,是有角度的,是有立场的!这种思维与行为方式,不能说不正确,至少是不完全正确,或者说是相对正确,相对于人类正确而已!
1 Z4 G% c) P; s( @2 `% ?1 p        人们常说青蛙是益虫。其实,青蛙何曾是益虫,它只不过是地球生物圈生物链中的一环或一节而已!只是因为它们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都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庄稼,如此已!$ N; p6 z1 p. h! y
        益虫者益谁?益人类而已!与昆虫何益?不仅无益,且是大敌大害!
" |; u, x- @( P8 I, A        其实,人类也只不过是地球生物链中,最为强势的一链而已。人类之于其它生物,以及对于地球本身而言,未必不是不折不扣的敌人和破坏者!
( Y, g/ X% e1 g3 X, Y9 B1 h$ Q        人类的感性思维看似有理有据有序、头头是道,但是如果深究起来,也是捉襟见肘、不能自圆其说,不堪一击!
; C1 K- q) I. i( L: }- R        我们谈点轻松的话题,是关于爱情的。爱情这个东西主要是受四大类激素控制的。在爱情中,人的身体能产生4中化学物质,多巴胺、肾上腺素、苯乙胺和催产素。% h5 n" S% @4 C$ J7 T1 `
        爱情初期,多巴胺正肾上腺素和苯乙胺会大量分泌。多巴胺使人感觉到世界的美好,会对陌生人微笑,正肾上腺素流过大脑时产生的生理效应为心跳加速,手掌出汗,脸颊泛红,甚至食欲不振,失眠心烦等。苯乙胺使人产生一种甜蜜的感觉。4 f- Z5 j; A9 K8 K  B9 c
        热恋的阶段,多巴胺、正肾上腺素、苯乙胺这三种成分会急剧累积,产生极其强烈的快感,此时,人变成了感情的动物,恋爱中的人往往会无视对方的缺点,变得盲目。当然,这几种化学成分的高浓度维持时间一般认为是三年左右。然后,人才会回归到感性与理性平衡的状态,慢慢清醒过来。
) D9 Y" t/ Q/ K, _+ e        几乎人人都想追求爱情,但到头来爱情却是一系列的化学反映的结果,大多数人只能忠实的按照化学反映的顺序来行动。所以,一场爱情的严肃程度充其量像吃过一道美味菜肴或是做过什么刺激的游戏一样,我们从中得到的其实是受动物性控制的快感。
3 A! t, P& ~1 Q# N/ y9 r% f8 e        所以,对于只受化学物质操纵的爱情,其实并不是很高级的东西,只不过是生物意义上的一种本能反应。所以说,爱情这个东西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她只不过是一种促进动物繁衍的最最原始的动力!否则,当没有这种东西时,人类就会自动绝种!$ K# y1 R) W2 o8 W8 r
        因此说,人类的那点感性的、理论性的东西还真未必正确,还真未必靠得住!7 ?* T1 e( |; |( i
        5      证明本命题的两种实践殊途% k7 ]) m" N+ @- e
       仅仅是上面的论述,当然还不足以证明本命题;要真正证明该命题的正确与否,事实上也只有两条路可信:一种是间接的,借力他物式,即科研仪器试验的方法;一种是直接的,自我提升式,即玄学的方法。/ L4 V% c& h, E$ w' M
      5.1 先看间接式,即利用科研仪器和相应的科学理论,延伸或拓展对广度和深度世界的感知与解读,获取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这无疑是人类目前比较通俗的、流行的方法,而且实践证明,这个科学技术的方法也非常有效。
1 ?2 y% h# M: F+ B# b      举例说明,通过物理学发展史,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一直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砖块”。1932年,物理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原子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1964年,米国物理学家马雷。盖尔曼大胆地提出新理论:质子和中子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是由一种更微小的东西——夸克构成的。为了寻找夸克,全世界优秀的物理学家奋斗了20年,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了夸克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至今未找到。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迄今人们所知的300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它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20余种。其中,π±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10-8秒,即π±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它粒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π0介子的寿命是0.84×10-16秒,η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比起π±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要短8~11个数量级。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Δ子、Σ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 R4 Z& P3 M; n; i& f
       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致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10-28秒。如今,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成一个无缝的体——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
. @; n" C  {/ {1 p! J. f: R6 Q      其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
, V8 a2 p, [' K; @: Q     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方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微观与宏观视野,获得了海量的以前所不知道的相对准确信息。' h) _3 {; n0 m: P# n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人类真得能如实获得完全正确的信息呢?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理由有二:a  物理科学的每一次长足发展,都是对以往认知的否定,并且还在不间断的延伸与否定。而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生命来说,存在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生命来说,他获得的信息,在当时、当代可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是相对正确的;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毕竟,人类群体与个体都是具体的、有生灭的。因此说,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唯物主义哲学是完全(全体)正确、真实的不可知论。# x9 U; D9 ^% r" q( H
      b  科学仪器试验际上是借物究物,也根本解决不了人类如实觉知的困局,譬如,无论科技手段如何发达,人类还是看不到如实的紫外线或红外线,听不到超声波或次声波,只能通过技术手段转化(模拟)为人类所能看到的、听到的景况,但那已经不是事实本身;对于人类而言,只能是推理知、想象知、意识知、思维知,而不是真正的如实感知、完全正确的感知!所以,间接式最终还是要回归为人类的感知、立场与意识,而且极易形成断见,这是因为,人“当然无法越过人得感觉和精神”(恩培多克勒),这就说人怎么也离不开人类自利的见闻觉知立场与立足点。! n1 u" |% _. H) m; B' Z: z8 c
       也就是说,从物质、科学意义上,人自利立场与感知能力根本无法突破!更不要说语言文字、概念、公式意义上的那种突破了!更是螺丝壳里做道场!
* L, P! q  r& L* J; G6 P. C" q        5.2 本文命题来自佛(玄)学,那么最好的证明也应该是佛(玄)学,在这里讲重点解读。
' Q+ H4 G. `; L) Y8 h5 ?# `# o3 `0 n        宗教、气功、阴阳家、道家,都可以归结为玄学的意识形态范畴,都认为存在人类意识以外的另类世界,这个观点在佛教分解的最为详细、详尽,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Y: ^3 Q# z5 @5 G; v8 m5 m) w6 e
        佛教认为,“世界”又可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详细划分为三十三层天,我们人类的世界属于欲界;恰恰是佛教的划分,又恰恰是佛教本身所否定的实有;佛教最终认为三界唯心所立,万法唯识分别,一切世界现象(相)都是本体的变现,本体不离现象,现象不离本体。所谓:道不远人,远人非道。5 Q1 ^+ U, L" E  e/ V
那么,怎么能证实、证明、证悟这个现象、事实、道理呢?
: x. z1 N- }( j% B( o) f; I       玄学所提供的方法是,通过无限开发和提升本体功能,直接体察、观察人类常态下所不能觉察的心、物世界,获得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界面的如实信息,最终达到如理、如实、如是,不被任何物、事、理所左右的解脱与智慧目的。
9 G2 L/ |4 r6 q2 p% M        5.2.1玄学的共法5 X0 S. a5 M" Y- r2 i
        5.2.2资粮:也可以说是本钱、前提,什么是玄学的前提呢?那就是修行者必须具备超越一般的德行(善心、善行)。
, v7 P, A  j- W. \4 O       举个故事说明,汉钟离到人间收徒,说自己有“点石成金”之术。人们蜂拥而来求艺,惟独吕洞宾问道:“点石成金之后,金子还会变回石头吗?”汉钟离答:“会,但那是三千年之后的事情了。”吕洞宾摇着头说:“三千年后,有人本想靠着这样的一块金子营生,但金子却变回了石子,那岂不害了人家!这样的法术万万学不得!”。汉钟离暗喜:一般人修仙,须做够八万件善事,此子一念,已经具足八万功德。遂收吕洞宾为徒。
" h) g. W" I0 h! H6 R        大乘佛教要求修行人要真心实意地发宏愿、立大志,并且尽未来际、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地去践行: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据佛经载,利根修行者,初发心已,即成正觉。& q  r" R  q* ]! x: O6 M* F
        这是为什么呢?《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给出了辩证的回答:“……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慈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花果……”
! d+ H( [, l, y- J       这与《道德经》不谋而合: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大福报、大智慧)。
' ?4 I: W/ @) W7 w/ k8 B4 g       5.2.3玄学的另一共法是修定(止)的功夫,这里主要以佛教的方法来说明。5 P! v1 E; i  M; U% X: i  S
在种种修定(止)的方法之中最普遍的方法大略如下:3 G! \/ _9 l- K  F  Z# F: ?
       a观呼吸:观呼吸六妙法门,数、随、止、观、还、净。专注的觉知呼吸,以一念代万念。
' O- O+ k5 c" C       b念佛持咒:可以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和大势至菩萨的忆佛法门的完美结合。c观想法:在藏传佛教中最常见观想修行的法门,以上师相应法和本尊法最为普及。观想佛像的各种细节,需要精神非常集中,观想佛像融入己身,也是淡化“自我”的善巧,观想融入宇宙虚空,即是打破有形概念的方便。* q2 d( ]+ @) R3 L- t( @8 p" W% F
       d身随观(观身触):南传佛教中最提倡此法。修行者在打坐时先观呼吸的出入,等身体有觉受出现时,抓住当下身体最为明显的一个感觉(比如痒、痛、酸、麻、胀、热感、“血气”的流动或跳动感、振动感、气场磁力吸引感等等)仔细专注且如同旁观者一样的观察其生灭,和“感受”一起振颤脉动,仿佛融为一体,逐步你会发现你所观察的对象好似化入了虚空,然后你可再寻找下一个最为明显的身体感觉,如果暂时没有明显的身体觉受,就观察呼吸,直到身体觉受出现。8 `& b* z- m, k$ U5 A1 W
      e参话头:什么是话头?一念升起之前,或一句话从心中冒出之前,就是话头,一旦念已升起,话已冒出,就是话尾了。知道了什么是话头,修行时要看住话头,时时住在话头之前,以此磨练。
# }7 Q9 A8 M; Z# S      f守窍法:修气脉者常采用的方法。比如意守上中下丹田等穴位关窍,修真气、转周天,升拙火,通中脉等等。好处是修气脉身体容易出现“得气”感,这很容易吸引修行者精进修行。弊端一是修气脉是有为法,违反了身体的自然运行规律,意念集中之处,血气必然聚集,血气聚集之处,神经系统必受影响而紊乱,如无过来人指导,修行不得法,必有隐患;弊端二是当你努力修行获得了各种奇妙的气脉感受之后,你基本上没有可能会轻易的放弃你长期努力获得的“成果”,你绝不会为了貌似虚无缥缈的“道”而扔掉已经到手的“救命稻草”,于是“得到”就成为了“见道”的最大障碍。
# ]. o  q" M: T0 D        以上种种方法,其实包括所有修定(止)方法的共性,就是心住一个所缘之上,制心一处,持续专注。
  v2 e1 h3 G: ^! \7 ]        玄学为什么必须修定(止)呢?1 ~) h& z2 m+ B' Z4 Q4 Z
        坐地日行八万里,浑然不觉;毫秒之间念头逾百,懵懂无知。所以《圆觉经》云:……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这里是说,生命意识体的心、体都在不停的变化,以如此变动的“心”来揣度其它,是不可能得到准确的外在信息的。这正如物理学对机械运动的研究,因为一切物质都在运动,假如不预先设定一个不动的物体,您根本无法来确定其它物体是否在运动或静止,也就不能获得相关的准确参数。
" T) A# d5 S+ Z1 M. c6 r; R1 J+ {: v       中国四书中的《大学》也提到这个问题:……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r6 u7 Z" k& z' ]; E3 e       修定(止)更是这个道理。心住所缘、制心一处的修止,仅仅是为了降伏猴心(攀缘心、妄想心),拥有静下来、稳的住、观的清的不被散乱昏沉牵制的能力,比如修止达到了初禅前的欲界定或未到地定的境界,只要当心恢复了柔细、专注和清明的状态,才能进行准确的观察自身及他者心(意识、思维)、物(相)的变化,以及心理的变化对行为的作用,还有外在变化对心理的反作用等等。% O# z1 L4 `, ~
        5.2.4修定(止)的不可思议3 h! O% `  D! Z# H- P  W% |. i
       四禅       a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b有觉有观,内自欢喜,专其一心。无觉无视,三昧念喜,游于二禅。c无复喜念,自守觉知身乐,诸贤圣常所求护喜念,游于三禅。d彼苦乐已灭,无复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
8 o8 R  J% \# g7 f$ r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尘秽,身体柔软。知所从来,忆本所作,自识宿命无数劫事……《增一阿含经》
- O% p9 d+ k4 @- M  t        破除五阴
0 G$ C" C% G0 l! j! `. ^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地。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 m* v( `6 [' G1 ?% g, P+ A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K) |5 w1 O+ K+ T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呓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1 s6 x& o: ?* t9 ]3 }- L' I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监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7 \# \% p0 r4 Z; s4 b/ L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沈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沈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瑠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楞严经》5 E- G" F( r% H9 F6 x$ S
        5.2.5讨论
" q2 d0 r  w1 `       没有如实的实践、修证就没有发言权,即便是给您发言权,也只能是错误的言论,误人误己,断人慧命!
% F1 Z" M' C7 D, u7 J       不仅如此,即便真正下过修定(止)的功夫,有了某种能力(神奇的功能),也不一定真正明白什么。说个佛门故事,一位主持大和尚圆寂前,传法位与他的一位年轻的弟子。一位年长的游方归来的弟子不服气,与传法弟子理论。年长的弟子说,一炷香燃不尽,他就能随师而去。年轻的弟子说,坐脱立亡(生死自由)则不无(可以),师父之智尚未梦见哉!+ i$ J+ [$ Z* s8 M
        同样,科学技术也是如此,科学技术只是人类的一种技能,利用好了,对人类有益;利用不好,对人类反而是奇害无比。所以说,科学技术不是哲学、智慧。
8 V7 t1 F! `3 r# X        本质、本来、本体到底是什么?4 U7 q, }; Z/ c* o( b! w: T
                内证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表示,  U+ F3 w4 J6 e% h4 g9 c
             息诸诤论胜义谛,超过一切寻思相。
9 _2 B' j0 p! e; f+ f6 w         从第一义佛法的角度来说,山河虚空大地一切都是真心中物,心物一元,色空不二,性空缘起,唯心所现,一切本来圆满,本自具足。非要说个“定”,即是着相,定义了一个境界的概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本就在“大定”之中,只是尚不自知,佛法的修行就是让你认识到本来面目(实相)而已。
6 w# i& b* l! y  N$ r" [  d% _        实相(本质、本体)无法用任何非科学性或科学性的概念来准确描述,只能够亲自体悟。如同你用文学修辞向先天性盲人描述白色是什么,或者用现代科学理论向先天性盲人描述白色是什么,对于此盲人来说,无非是“白色是天上美丽的云彩”或“白色就是爱因斯坦”这样的概念区别而已。因为如果你没有体验过心物一元,你所有的思维都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上,你怎么可能真正理解心物一元?(如同二维生物如何理解三维空间?)任何对本心实相的理解都只能够成为头脑中的概念!所以禅宗才会不立文字,不是不能说文字,而是站在实证角度,一说即概念,概念即陷阱,一切文字如同戏论。所以未有过开悟体验的人对于“无我”、“本心自性”的一切感悟如同痴人说梦。
! o1 ~. c) p" p9 N9 u! ?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楞严经》
% J% ^" @, r; e. t3 T% d- O: p: z6 H        所以说,一处不立,也就是个概念,语言文字而已;并且已经是有所立了!立在哪里?立在人的思维上、哲学上,立在中国大陆汉族文字上!
8 x/ l. p9 o* G         6回归. F2 t$ @$ C, ~; }6 z
        如果是真正明白了一处不可立(执、痴、趣)的道理,也就能明白处处都能立,处处皆般若,处处是法身,处处不迷惑,处处没离本体,处处能转身,处处能下足,处处能着手;处处皆道场,处处可随缘渡众、说法,处处说法只不过是方便,非为戏论诤胜;科学技术的成果,也不仅仅是生活的方便,也可以是启迪智慧的大方便!
4 h5 l, [" `6 S; `        所以,《圆觉经》说:……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9 }/ E" A1 j; k% N( \' W  U
        其它佛经还记载了,菩萨为渡众生,可以化身为任何低等、愚痴、顽劣的生命意识体,为之示现、说法。释迦牟尼佛示现为人,也是如此。1 ~7 J* d5 u( w; F! c! p
        因此可以说,佛、菩萨也是有所立的!立在哪里?立在同体大慈大悲上。因为他们已经如实证明,心、佛、众生无二无别,但怜众生痴迷苦逼、心无所安而为之说出离之法!于本体、本质无所动摇、脱离。2 K  h% ~4 W& V* x
       佛、菩萨为什么能够到任何世界、化现任何生命意识体呢?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本质、本体,而一切现象(相)都是本体的变现,本体不离现象,现象不离本体;所以,佛、菩萨能随心所欲入于各种现象世界、众生群中!目的是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获得终极智慧、解脱!
5 {+ t! e/ U  t- R9 k. E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16: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圣人若知,即是凡夫。
% p5 I; z! E$ U; a
& k% j% x& q/ G$ F6 W* M, R
8 e' w. C8 x* h2 Z8 V" N一切凡夫具备,凡夫不知,凡夫如果知道这个就是,立刻变成圣人;到了圣人悟了道呢?他不会觉得有道,如果圣人还保持一个有道的样子,这个圣人就变成凡夫。悟了道的人,这一悟没有悟的形迹,如果自觉得了道,是圣人,那是乘下来的人、昏人。真圣人、得了道的人,不觉得自己有道,否则,乃盗也。  * G, F! [0 U) Y  S3 R
# F, |( P! i! M1 U. R) b6 B( b

4 {- [/ h1 D! s, h2 w, I——宗镜录略讲 南老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08: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物理学巨大突破--证明神足通、遁术的存在  
+ F* ]: B8 i- S, j4 g$ s) z: W; u3 c
新华社新闻通稿:物理学巨大突破!中国首次实现16公里量子隐态传输2 s0 e8 K+ J, H8 [: ^

" r& M9 E' x: N4 o! y3 j"超时空穿越"示意图 南京日报图片# ?1 ^( u5 W; e/ W3 K
  q' w" c. K/ i, F% Q$ h" F; h7 e
    按:许多高僧大德拥有如意神通,即身体可在瞬间抵达遥远的地方,只是他们绝不会为了名闻利养而随意显露,因此,普通人极少有机会见到。可是,关于这点,许多唯物主义者将之视为神话虚构,因为,现今的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更无法以实验来证实。然而,真正具有智慧的物理学家从不否定任何未知的可能,他们甚至认为一切皆有可能,而从理论上和实验上去探索这些可能。如今,中国科学家首次以实验方法证实,超时空穿越完全可能,未来,物质(注:当然也包括人哦)在瞬间即可远距离传输到另外一个遥远的地方!这是物理学再次向佛学解构的宇宙真*相逼近的微小一步。
' M5 O" z' _5 d! S4 d, t5 M. }  N" q/ K& J2 o9 l& A2 U. t
    本文是新华社发布的新闻通稿,在各种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有广泛转载。标题五花八门,如《我国取得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突破 超时空穿越或实现》(新华社)、《“超时空穿越”神奇场景变现实》(沈阳日报)、《科学家实现"隔空传物"》(新京报)、《我国量子态隐形传输获突破,时空穿越或成真》(北京日报)……百度搜索结果:+ s  v$ U1 y. k2 t' B+ z  z
     新华社合肥6月4日电(记者熊润频)存放着机密文件的保险箱被放入一个特殊装置之后,可以突然消失,并且同一瞬间出现在相距遥远的另一个特定装置中,被人方便地取出。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日前,由中国科大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在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上取得的新突破,可能使这种以往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超时空穿越”神奇场景变为现实。
! i% m! e& o5 F  p) [& {) C/ v& ?) g8 ~
  据联合小组研究成员彭承志教授介绍,作为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
$ g6 U, X/ q* p/ x8 g* M" }1 y
$ g, a" r9 R& Z) b: c" e! L  “在经典状态下,一个个独*立的光子各自携带信息,通过发送和接收装置进行信息传递。但是在量子状态下,两个纠缠的光子互为一组,互相关联,并且可以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瞬间神秘出现。量子态隐形传输利用的就是量子的这种特性,我们首先把一对携带着信息的纠缠的光子进行拆分,将其中一个光子发送到特定位置,这时,两地之间只需要知道其中一个光子的即时状态,就能准确推测另外一个光子的状态,从而实现类似‘超时空穿越’的通信方式。”彭承志说。 . G$ W, u+ y. |* ?1 ?* S
, N, B2 R0 t1 \- B  E/ F
  据介绍,量子态隐形传输一直是学术界和公众的关注焦点。1997年,奥地利蔡林格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2004年,该小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超时空穿越”距离提高到600米。但由于光纤信道中的损耗和环境的干扰,量子态隐形传输的距离难以大幅度提高。   M( Y3 q* ~! q% X" p

2 F( N9 t% Y* V, ]$ N/ j  2004年,中国科大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在自由空间实现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在自由空间,环境对光量子态的干扰效应极小,而光子一旦穿透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其损耗更是接近于零,这使得自由空间信道比光纤信道在远距离传输方面更具优势。 . x+ w1 k8 |* L) G  |" }

$ R, r7 ]! _# n# K! ]  据悉,该小组早在2005年就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拆分”、发送的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2007年开始,中国科大——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在北京架设了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证实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为未来基于卫星中继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奠定了可靠基础。 3 n% T% m5 T/ \# `

+ e  S8 J' O5 r+ M4 m  据悉,该成果已经发表在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光子学》上,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K3 }8 A: l: ~) V$ F4 K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08: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处不立  处处能立,立处即真  不立更真;有相乃虚  无相是实,即实即虚,俱不可得。
9 Y" u0 G; w4 m: C0 a+ f0 ^0 h0 b, X
. c/ O9 [. z4 B% N
5 ?9 R5 q; M! f! M$ N4 O/ h' `0 w如果真正明白了一处不可立(执、痴、趣)的道理,也就能明白处处皆般若,处处是法身,处处没离本体,处处不迷惑,处处都可立,处处能转身,处处能下足,处处能着手;处处皆道场,处处可随缘渡众、说法,处处说法只不过是方便,非为戏论诤胜;科学技术的成果,也不仅仅是生活的方便,也可以是开启智慧的大方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09: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订版
) u- X8 F% ?0 j$ t# V/ e                                                      【高端哲学】一处不立   处处能立 2 C5 b) |% `: X
                                                高旷
  Q, [4 Z5 M& X( K        同质解读:一处不立   处处能立;亦即任何立场都不立,任何立场都能立;俗语云:以不变应万变,什么山上唱什么戏;佛家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不动;亦即:随缘应物,靡不周全。 这既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另一种极致表达,这更是佛教智慧在语言文字上的哲学表述。   
( z2 z  i: E  V3 t7 h8 d0 ~3 {4 Y" @% g2 f      说明与论证:2 D! l3 L$ R5 D) B, ^0 W0 v
      无可否认,任何一个具体的生命意识体及群体,不管是人或者非人(其形态、智慧高于人或低于人),怎么思维、怎样表达、有着怎样的行为,都有其固化的物理、生理、生化、心理基础,都有其固定的与之相匹配的时间、空间、物相环境,亦即存、活环境(种种状态世界);他以及群体的见、闻、觉、知、识,以及由此而建立的各种上层建筑体系(包括所谓的科学、哲学、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法律、典章、制度等等),都是建立在与他(或他们)各自生理、心理功能特点相适应、相匹配基础上的,都是相对于他或他们的权宜、相对正确而已,都是有局限性的,都是相对的,而不可能是绝对的普适与正确。8 {  Y4 K3 Y' t+ v
     譬如说,我们所识的低等生命与高等生命,因为他们之间的生理、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必然导致他们各自所遵循的生存环境、规律、立场、观点互不兼容;但是,站在他们各自的生存、繁衍的立场上,我们绝不能截然地说谁是谁非,谁对谁错!) S- j0 W; i6 q! z+ H
      这是因为,任何生命意识体的见、闻、觉、识、知都是立处即真(非立处即假)的觉知与反映;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合理的,乃至于说自娱自乐地认为自己是最成熟的、高级的、智慧的!+ s5 F! K8 I! [2 g- {' r/ u& W
     而事实是,任何生命意识体的见、闻、觉、识、知都是偏执的、偏狭的、幼稚的,都是某种偏见、边见、隅见、角度见、立场见,而不是遍见、正见。
5 Z6 e2 F! e7 Z, m" M7 C  O0 x      是以,《佛藏经》云:舍利弗,于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根本,悉断一切诸语言道,如虚空中手无触阂,诸沙门法皆应如是。又,《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有所住,即是非住。亦如,香严禅师悟道时说:“去年贫,无立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        / R' z! W/ |) s, h1 h( h( I
     因为,有所住,即是有所立,已经落入身见、隅见、角度见、立场见、边见、建立见或诽谤见。是以,应无所住(立)。                                       
5 s0 L: z7 _5 |3 y7 d; K     还因为,有所立,必有所对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知、所得等等,都是有所立;无所立,即绝对,显现一切,照明一切,明澈一切。
5 q1 p" m; V1 z' c      一处不立的目的,就是不为任何物、事、理所左右;处处能立的愿望是,能站在任何生命意识体的立场与角度上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救渡他们。& g4 S) m; s; ^; z; K% M$ k, o# b
      一处不立是本体、本质、是空性、是总相智、是无相智慧;处处能立是本体起用、是作用、是现象、是别相智、是器世间智。
5 m  l: k7 Z" y8 S  g" F' {     说有说无,表真论假,执是执非,执虚执实,表功责过等等,也是一种立;有无之间、对错之间、虚实之间、是非之间等等矛盾之间的所谓中间(统一),也是一种立;凡所有思、有想、有言、有为、有相都是一种立!6 R0 V9 |) @' A. v" S9 o; T
     夫唯不立(身、语、意皆不立),则知一切想当然(唯心)的立处;夫唯能契时、当机的立(入),才能与立(迷)者沟通,助其产生大智慧,解脱于不立(迷、痴、执)!
( z4 Q( B0 U* P# }+ t     因为,任何物、事、理都是即之则迷,离则无用。明白此理,就是要能即能离、即边即中、知其是知其非是。一般来说,生命的各种状态都是进得去出不来,提得起放不下,或者是进不去妄谈出,未提起奢言放。譬如,人之为人,某种动物为什么是某种动物,某种生命为什么是某种生命?都是“我执“使然!3 H6 u5 I( d" g) K0 `. W
     只有做到“任何角度都不立”,才可能以获得总相智(空性慧);做到“任何角度都能立”才能获得无量无边的别相智、器世间智;做不到先决的“不立”,就根本做不到“都能立”,所谓空则能盛,虚则能容;其空也无限,其容也无限。
5 D' W. N# d% s      也可以这么说,只有不被任何物、事、理所左右,无所缠缚与掣肘,才能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其它;这对于进入“人”窠臼或是其它窠臼的生命意识体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 B5 Z1 \( J  }5 ?: `1 I#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通过物理实验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猫等,它们几乎不会分辨彩色。环境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基本颜色,它们看到的是一个黑白灰的世界!在狗的眼里世界只呈现黄-蓝-灰三种颜色,狗看不到人类眼里的绿、黄、橙,这三种颜色在狗眼里显现的是不同的黄*色。而蓝绿色在狗眼里是则是灰色,蓝色、紫色成了深蓝色。; U$ I% P3 k& x1 k. d
     研究还证实,人由于多了一种视锥细胞,看到的世界比其它哺乳类动物要绚丽许多。" N2 q  r) H; q+ W" [
     然而,我们人类眼睛里看到的世界并不是最绚丽的。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活着的许多鸟类,它们眼中的圆锥细胞比人类多得多,它们可看到至少5种光谱带。它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远比人类更加色彩丰富斑斓的世界。
' N1 ~" L5 V8 W  h! a     例如,蜂鸟,还有其他一些鸟类,它们能够看到许多人类看不到的光线。这些光线被人类称之为紫外线和红外线。9 S; q3 x7 d+ |! l
     再如,鸽子能够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擅长分辨色彩的动物。鸽子还有一种本领,就是能够感知磁力线。它们就是凭着对大地磁力线的分布“相貌”的记忆,一路循迹,千里归家。  K* R/ X7 t" C
      而实际上,生命所“看到”的东西,只不过是某种波段的光线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在嘲笑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限于井口,岂不知人类的视域井口也就是370-740nm那么大!听域井口也就是20~20000Hz那么狭!   + i( C' E3 W6 k
     再想想您身边患有色盲症的同事、朋友或家人,您很可能为您没意识到:世界的样子在不同族类生灵(生命意识体)的眼中会有这样大的差异,而感到吃惊。
: T9 ?* z% `/ k     但,事实就是如此,不同的生命意识体对“世界”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乃至于说是迥然不同的,甚至于说,同一种生命对相同的信息感知也不尽相同。硫化氢气体对人来说是致命的毒气,但对于某种深海生物来说可以是生命不可或却的“氧气”。粪便的气味对人类来说“臭不可闻”,但对于蝇、猪、狗来说可能是“香气四溢”。
" ]4 L7 H9 J% D# p% ~% l0 x3 x      因而说,有什么样的感知功能,就有怎样的“世界”;什么样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真实的、正确的、客观的!(立处即真)。
' }" }! x0 X+ a4 x$ Q+ }     佛经载,龙看到的水是漂亮的宫殿,地狱的渴鬼看到的水是脓血!
4 K" c; N. X2 c     就是这么有趣,不仅仅是人类在为“世界”立法(世界是怎样怎样的),其它生命意识体也概莫能外!岂不知,都是盲人摸象的结论,成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迷)此山中。; y! X. A8 z6 h+ A
      佛教认为,任何生命境界(种种世界)都是虚妄分别、业力牵引所成,都是智见狭隘、立处即真的结果,人类也不例外。
* z- ?6 e' S- P! c9 t0 W" B  \      现代物理科学理论与实验证明,器世间的一切物质(包括人物)都是能量的集聚。从一切皆是能量的角度上看,没有一切众生与世界,更不要说意识了。(无一人可与语,无一众生可渡)/ M$ R' u+ H+ Z# D% p' l
      但是,从广义相对论上来说,器世间(现象世界)的任何物、事、理,都是相对真实、正确、合理(立处即真)的(我绝不否认这点);但,我同样也不会否认,没有任何物、事、理在绝对层面上是完全真实、正确的;事实上,相对正确与真实也不能说是完全错误。* i' K8 l9 S" U0 ~
      维护自己的生存与繁殖是站在自身角度上看问题,是相对自私的立场;解决与协调种群自身及其种群之间的生存与繁衍(包括人)问题是“政治”立场,受限于局部、局域;而宗教特别是佛教是站在众生(所有生命意识体)利害上看问题,是全部、整体立场,因而是终极智慧的。                 c5 W' E3 ?* {
     如果真正明白了一处不可立(执、痴、趣)的道理,同时也就能明白处处都可立,处处能转身,处处能下足,处处能着手,处处皆道场,处处皆是方便,非是戏论诤胜;科学技术的成果,也不仅仅是生活的方便,也可以是开启智慧的大方便!( R% z4 ?( S! n7 U4 U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4 09: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云客 于 2015-11-5 08:59 编辑 % D! b$ k6 q: V% d3 N

* X! I* A1 N' ]5 C; c: Z( m9 J前半句是指“凡圣不二”!
9 M8 G9 q9 F" e. X) ]后半句“不知”是指“无分别智”!, P* {/ y% j3 y4 n- i% _
但“圣人若知,即是凡夫”?
3 B  k1 R+ L- T* c5 E; ]% v% ?' I(此句怪异:既己是“无所不知”的圣人,又怎会“若知”,而“即是凡夫”?是想说“退转”吗?)
8 y  G# V( N3 V1 k3 t作者可否提供此文出处?) W+ r! p" @, r. t4 b8 G
且就“知”和“不知”的解读,更去本意远矣!
/ O6 p" P0 ~$ M  J6 f" w( J' h但愿是先生临时起意的方便说!/ o9 R7 {2 ^' f5 O# O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