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1|回复: 4

利玛窦与徐光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8 12: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利玛窦与徐光启
! X! D" e* M1 l9 H& D沈嘉禄5 V3 n+ |+ Z: Z% K! L
s013rief.jpg
. d5 z' O) t" ?$ X6 f# E! ]0 K; Y  y  利玛窦(1552-1610)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X/ {& o3 v* d4 O: Z2 c' \
  1583年,利玛窦从澳门上岸进入中国大陆,在“鸟语之地”南粤学习汉语,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成功了。他不仅用西方语言写下了为数众多的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的作品,还用汉语写下了大量介绍西方宗教、科学和文化的作品。开启中国人眼界与智慧的,利玛窦无疑是先驱者。
2 d$ f4 ?5 y' F3 ?  利玛窦在南昌、南京和北京生活10多年,与多位有影响的中国士大夫交往,比如戏剧家汤显祖,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江西巡抚陆仲鹤等,但认作生死之交者,应该有徐光启(1562-1633)。  I+ x. G" F8 Y6 W  k. M, t
  徐光启是明朝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曾经作过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在历史叙事中,他头顶的桂冠有:数学家、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 P" Z7 [: P6 G7 k  j2 x$ N  大约是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见到了传教士郭居静,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传教士。不久他又听说耶稣会会长利玛窦精通西洋自然科学,就到处打听他的行踪,但直到1600年才在南京与利玛窦正式见面。
8 v3 Y8 X% r/ o& G' P  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故事,在中外文化、科技交流史上已传为美谈。有一点应该强调,徐光启取得秀才之后,命运并无改善,只能漂到广东当教师,30多岁,灰头土脸一个老童生。后来考上举人,人生也没有大的起色,直到见到利玛窦后,经过彻夜长谈,徐光启的视野大开,人生的转折点来临了。历史学家李天纲教授说过:“利玛窦的性格,仔细、耐心、乐于倾听,又娓娓道来,天生就是一个对话者,所有对话者中,要数徐光启表现最好,是最佳搭档,以致清代学者一直以‘利徐’并称。利玛窦只为徐光启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口,徐光启就还给利玛窦一个无比精彩的新世界。”4 j3 h% K! D% C( U- i/ t  R1 w2 c
  利玛窦动员徐光启入教,这对中国官员来说绝对是“一次艰难的选择”。3年后,徐光启才在南京接受洗礼,全家加入天主教。后来徐光启一直是教会中最为得力的干将。我认为,入教后的徐光启不仅翻译了对后世中国人影响巨大的《灵言蠡勺》、《几何原本》、《泰西水法》、《测量法义》等书,在人格方面也受到深刻影响,比如赫赫有名的潘允端是他的儿女亲家,此公曾任刑部主事、四川右布政使等职,退休后回老家花20多年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豫园,供父母颐养天年。自己也在园中养昆剧班子、写剧本,连县太爷逢年过节整台大戏都得向他借角儿呢。潘家是上海的望族,有房产无数,人称“潘半城”,不差钱。但徐光启从没借过他们的光,相反做学问、搞研究、搞科学实验都亲力亲为,死后“不带一棵草去”。他的祖居“九间楼”如今还在,与我家仅一箭之遥,两层砖木结构,朴实无华,虽然政府在人行道上立了石碑,但租住于此的居民并不当回事,随意搭建,火警连连,前不久连一口明代的井圈都被砸得粉碎。我家附近还有一条小路,名为“桑园街”,据说就是徐光启种桑养蚕的地方。
2 u; E: F- h3 F7 d2 h+ Y  利玛窦与徐光启等中国文人的交往史实,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财富,今天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中外文化交流能在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延续,在此后漫长的300多年里,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心理距离就不会严重疏隔。
! B7 }1 V2 K% q lmdx4035.jpg   T8 `8 p: i6 X$ i, {+ z
- c  K. S% H: E) u, M) T
lmdx4135.jpg
! Y5 o' k+ O* @* m2 @/ c; D
5 \6 n6 ~, m  x4 Y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2: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光启和《几何原本》0 h. ^- P9 Y; \3 e" _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吴淞(今属上海)人。他从万历末年起,经过天启、崇祯各朝,曾作到文渊阁大学士的官职(相当于宰相)。他精通天文历法,是明末改历的主要主持人。他对农学也颇有研究,曾根据前人所著各种农书,附以自己的见解,编写了著名的《农政全书》,全书有六十余卷,共六十多万字。明朝末年,满族的统治阶级从东北关外屡次发动战争,徐光启曾屡次上书论军事,并在通州练新兵,主张采用西方火炮。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的科学家。
' I& x* G1 B* c- ^( G) n  他没有入京做官之前,曾在上海、广东、广西等地教书。在此期间,他曾博览群书,在广东还接触到一些传教士,对他们传入的西方文化开始有所接触。公元1600年,他在南京和利玛窦相识,以后两人又长期同住在北京,经常来往。他和利玛窦两人共同译《几何原本》(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著)一书,1607年译完前六卷。1607年春天,徐光启和利玛窦终于完成了《几何原本》前六卷的翻译。 这一年,徐光启将已经翻译完的前六卷付印。书出版后不久,他的父亲在北京去世,徐光启离开北京回到故乡上海。1607年冬天,帝国都城悄悄发生的这场思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除徐光启和利玛窦之外,中国士大夫杨廷筠、李之藻、叶向高、冯应京、曹于汴、赵可怀、祝宰伯、吴大参等人都参与其中。 1610年5月,在上海为父亲守孝的徐光启收到了利玛窦在北京去世的消息。 1610年11月,利玛窦在北京入土。1610年12月,徐光启结束了三年的守孝生活,回到北京。1611年夏天,闲居在家的徐光启再次拿出了《几何原本》,重新审阅译文,增订修补多处,并再次出版。此时的徐光启已经明白,他恐怕再也没有机会翻译《几何原本》后九卷了。对徐光启而言,不能继续翻译《几何原本》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这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个遗憾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也是国家的遗憾。这个遗憾,直到清朝咸丰年间,英国传教士Alexander Wylie和中国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才将《几何原本》后九卷翻译完后才结束,这时距《几何原本》前六卷出版已经过了整整两百五十年。
5 a' |# w) [2 h; `! O0 K  《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第一部自拉丁文译来的数学著作。在翻译时绝无对照的词表可循,许多译名都从无到有,当时创造的。毫无疑问,这是需要精细研究煞费苦心的。这个译本中的许多译名都十分恰当,不但在我国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还影响了东瀛、朝鲜各国。如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这许多名词都是由这个译本首先定下来的。其中只有极少的几个经后人改定,如“等边三角形”,徐光启当时记作“平边三角形”;“比”,当时译为“比例”;而“比例”则译为“有理的比例”等等。
3 z8 R6 I9 N5 g# `7 g. \7 ]+ v  《几何原本》有严整的逻辑体系,其叙述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九章算术》完全不同。徐光启对《几何原本》区别于中国传统数学的这种特点,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他还充分认识到几何学的重要意义,他说“窃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6 R7 H' v% D. _- B5 j7 t
  清康熙帝时,编辑数学百科全书《数理精蕴》(公元1723年),其中收有《几何原本》一书,但这是根据公元十八世纪法国几何学教科书翻译的,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差别很大。
3 d" c) S1 G" R$ h/ X5 H' N2 ~  到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几何学方成为学校中必修科目之一。到这时才出现了徐光启所预料的“必人人而习之”的情况。
6 p. b+ ]8 u7 d2 l lmdx4235.jpg & D) b: O' |, T$ k1 x) K
lmdx433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2: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光启墓
3 k7 W" A" G6 F3 T' r$ w* _  徐光启墓在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1988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徐光启,上海人, 徐光启墓历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文渊阁大学士。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归葬徐家汇。% X3 Z( `! w. q% p+ h
  徐光启墓的原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7 E: `' H; T  I) \& k
xgqm0a.jpg , ^' H. }: u" b) `
xgqm1a.jpg 6 H0 f* W7 k% R; }2 o
徐光启纪念馆9 g  E: ?  `" V# x4 \
  徐光启纪念馆也坐落在光启公园内,纪念馆的建筑是经抢救性保护、异地搬迁而来、距今500多年的上海最古老民居“南春华堂”。7 C7 ~: e& F0 R" E
  纪念馆展示了11块按照徐光启手迹而携刻的碑文,安放的明代家具是按照徐光启旧居摆设陈列,窗棂均为明式简洁的方格木窗。* s8 |  A. ?' G9 B8 S. [6 W4 u5 @
  纪念馆在陈列中还引入了电脑三维技术和微缩技术,复原了徐光启故居“微缩模型”。整个展览展现了徐光启的生平、科学成就、历史影响、桑梓情结、墓地沿革,以及后人对徐光启的缅怀和尊崇。
7 Z! W+ t/ L) b% p; k4 G9 w; ~ xgqm2a.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2: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南堂1 b- U/ K3 G5 U) d8 C/ L
  北京南堂———“我国历史最久的天主堂” 北京市宣武门内大街的南堂,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创建的,当时乃一间小堂、称“宣武门天主堂”,又称“圣母无染原罪堂”,建造在首善书院内,它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天主堂。9 H6 f9 T5 `$ C
lmdx4336.jpg 9 P. j: w) t- v
利玛窦墓( o7 x: g4 Z- e* G8 C4 }2 o5 Y, S8 c
  在北京市阜成门外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有一座小小的墓园,四周被透花砖墙环绕着,南墙正中有两扇灰色铁花棂门,墓园中植几株青翠的柏树。利玛窦的墓就坐落在这里。
* d2 A( x  k( F' h/ Y! n% _  利玛窦明万历十年(1582年)来华,为天主教耶稣会著名传教士。万历二十九年至北京,进呈自鸣钟、万国舆图等物,并与士大夫交往,以传授西方科学知识为布道手段,同时把我国的科学文化成就介绍到欧洲。死后万历皇帝(1563-1620)“与以陪臣礼葬阜成门外二里沟嘉兴观之右”。墓为土丘形,前立螭首方座石碑一座,碑额十字架纹饰,碑身刻中西文合壁“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墓地以砖砌花墙围绕,左右两侧分别有南怀仁、汤若望二外籍传教士的墓和碑。  R3 |1 H: J) z8 [
lmdx5335.jpg
9 k! @* H& E& J lmdx633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5 15: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