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01|回复: 16

转近藤浩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的“首符”与“尾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5 11: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的“首符”与“尾符”
近藤浩之
 
   
由于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的出版,使我们第一次有可能通过照相图版仔细观察到战国时代《周易》的真实面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所收楚竹书《周易》的形致和内容,依据整理者濮茅左先生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可作如下概括。
   所发现的竹简共计58支,涉及34卦的内容,共计1806个字(其中合文3处,重文8处,卦画25个)。长约44厘米的一支竹简上书写的文字在44个左右,记录一卦内容所需竹简为二到三支。从记录形式看,楚竹书《周易》的内容,分为“卦画”、“文字”、“符号”三个部分。“卦画”是用“一” 表示阳爻,用“八”表示阴爻,将六爻构成的一个卦画,有意识地分成上三爻(上卦)和下三爻(下卦)来书写。“文字”由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组成。“符号”是黒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的组合,分别附于首简和末简。为方便起见,将位于首简的“符号”(卦名下的符号)称为“首符”,将位于末简的“符号”(爻辞末尾的符号)称为“尾符”。各卦的书写方式是确定的,按“卦画”、“卦名”、“首符”、“卦辞”、“爻辞”、“尾符”的顺序排列。
  还有,要指出的是,楚竹书《周易》只出土有《周易》的经*文,亦即六十四卦卦画、卦名、卦辞、爻辞的部分,而不见《易》传部分。
  楚竹书《周易》的卦序好像虽然也有与今本《周易》相似的地方,但可能既不同于今本《周易》的卦序,也不同于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的卦序。卦画、卦名、卦爻辞的内容,和今本、帛书本、阜阳汉墓竹简《周易》相比较,虽有一些字句上的异同、脱误、颠到,但其差异总体上在今本、帛书本、阜阳本同一种类(同一系统)经*文范围之内。另外,仅就卦画、卦名而言,包括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在内,目前为止出土的四种《周易》(帛书本、阜阳本、王家台本、楚竹书),均为今本《周易》所继承,属于同一系统的卦画和卦名。
一  符号的三层结构
   如前所述,楚竹书《周易》各卦卦名的下面以及爻辞的末尾,附有使用黒色和红色绘成的独特的符号(首符、尾符)。“说明”将这些符号分为六种。但在仔细观察书中所收照相图版后,我怀疑符号的种类,是否至少可以分为九种。
  楚竹书《周易》首符、尾符所使用方形结构,由内、中、外三层构成,即所谓三层结构(参照图1)。例如,第五十四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涣)卦”的首符、五十五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涣)卦”的尾符、第五十七简“□□(既济)卦”的尾符,其构造都是内为红色、中为黒色、外为红色(参照彩色图版【I】)。内、中、外三层仿佛是将“匚”字相叠套的构造,各层或为红色,或为黒色,或无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  九种符号
   如果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所收楚竹书《周易》58支简照相图版中,仅限于可以确认的符号,依据图1所示三层结构,来分类各卦的首符、尾符,如【A】~【I】所示可分为九种。还有,内、中、外各层中,红色用“红”,黒色用“黒”,无色用“空”来表示。(具体可参照彩色图版【A】~【I】)
【A】(内红、中红、外红)
第二简“(需)卦”的首符、第三简“(需)卦”的尾符
第四简“讼卦”的首符、第六简“讼卦”的尾符
第七简“帀(師)卦”的首符
第九简“比卦”的首符、第十简“比卦”的尾符
【B】(内黒、中黒、外黒)
第十一简“□□(大有)卦”的尾符
第十二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謙)卦”的首符、第十三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謙)卦”的尾符
第十四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豫)卦”的首符、第十五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豫)卦”的尾符
第十六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卦”的首符、第十七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卦”的尾符
第十八简“蛊(蠱)卦”的首符
【C】(内黒、中空、外空)
第二十一简“亡忘(无妄)卦”的尾符
第二十二简“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畜)卦”的首符
(第二十五简“颐卦”的尾符)
【D】(内空、中黒、外空)
第二十三简“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畜)卦”的尾符
第二十六简“钦(咸)卦”的首符
【E】(内红、中黒、外黒)
第二十七简“钦(咸)卦”的尾符
第二十八简“恒卦”的首符,第二十九简“恒卦”的尾符
第三十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遯)卦”的首符,第三十一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遯)卦”的尾符
第三十二简“楑(睽)卦”的首符,第三十四简“楑(睽)卦”的尾符
第五十六简“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过)卦”的尾符
【F】(内黒、中红、外红)
第三十七简“繲(解)卦”的首符
【G】(内黒、中空、外红)
第三十五简“訐(蹇)卦”的首符,第三十六简“訐(蹇)卦”的尾符
第三十九简“夬卦”的尾符
第四十简“敂(姤)卦”的首符,第四十一简“敂(姤)卦”的尾符
第四十二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萃)卦”的首符
第四十三简“□(困)卦”的尾符
第四十四简“汬(井)卦”的首符,第四十六简“汬(井)卦”的尾符
(第二十四简“颐卦”的首符)
【H】(内红、中空、外黒)
第四十七简“革卦”的首符
第四十八简“艮卦”的首符,第四十九简“艮卦”的尾符
第五十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渐)卦”的首符
第五十二简“丰卦”的尾符
第五十三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旅)卦”的首符
【I】(内红、中黒、外红)
第五十四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涣)卦”的首符,第五十五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涣)卦”的尾符
第五十七简“□□(既济)卦”的尾符,
   要指出的是,“颐卦”的首符、尾符,左肩部分有突起的角(参照“颐卦”首符与尾符的彩色图版)。本文认为,这个角表示的是层次的存在亦即中层和外层的存在,笔者将“颐卦”的首符归为【G】,将“颐卦”的尾符归为【C】。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的“附录二:关于符号的说明”(以下简称为“符号的说明”)之所以将符号的种类分为六类,是因为将【B】和【C】、【E】和【H】、【F】和【G】视为同一个种类。通过观察竹简的实际状况, 将符号种类分为六类的上海博物馆的见解,的确值得充分重视。而本文依据符号纹样的三层结构,将【B】和【C】、【E】和【H】、【F】和【G】区别开来,分为九个种类,目的在于以九种符号的假说为基础,从别的角度讨论楚竹书《周易》的“首符”“尾符”,看看能否读出特别的意义来。
三  六十四卦由三十六卦画构成
今本《周易》的六十四卦,分为上经和下经两篇,上经为三十卦,下经为三十四卦。对于其排列顺序的特征,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卦的题疏)中指出,“二二相耦,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師比之类是也”。也就是说,“覆”者,如将屯卦棉颠倒而为蒙卦綿一样,一个卦画,将其上下颠倒(“表里”)来看,就成为两卦。还有,“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離、大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也就是说,“变”者,如同将乾卦滅颠倒依然为乾卦滅一样,一个卦画,即便上下颠倒(“反覆”),依然只能成为一个卦的场合,使爻的阴阳翻转的卦与之成对(如乾卦的场合就与坤卦免相对)。在今本《周易》中,或为“覆”二卦之对,或为“变”二卦之对,按其中一种方式成列(“相耦”), 排列出六十四卦。
   这里要注意的是,“覆”二卦作为卦画只是一个。如将“覆”二卦看作一个卦画,则上经也是十八卦画,下经也是十八卦画,两篇卦画数是相等的,合计为三十六卦画(参照彩色图版“今本《周易》卦画排列表”)。
   如“符号的说明”所指出的那样,楚竹书《周易》中,“覆”二卦(“符号的说明”称之为“形式对立的相反卦”)是“同类符号”属于“一个重要原则”。换言之,如果卦画相同,附有同种类的首符、尾符就是基本原则。如果将全部三十六卦画,按照九种符号分成九组,推测一组为四卦画。将【A】~【I】的九种符号和“今本《周易》卦画排列表”相对应,我们发现正好可以按四卦画一组,分为九组(按彩色图版“今本《周易》卦画排列表”所记符号的归类法来看,没有超过四卦画形成同一符号的情况)。如果以易学传统用语来描述用某种法则分出的卦组,那就是“宫”。楚竹书《周易》的六十四卦三十六卦画,也许可以分为九宫。
四  一宫四卦画及九宫的意义
   假定楚竹书《周易》是一宫四卦画,由九宫构成的,那么,从中可以读出怎样的意义来呢。
   第一,楚竹书《周易》无法分为上下两篇。如果楚竹书《周易》每一宫都是不折不扣的四卦画并由九宫构成的话,那除了从第五宫中间分开,没有区分上下两篇的其他方法。但楚竹书《周易》并无区分上下两篇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符号的说明”论述了以【D】的符号为界将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两篇的可能性。但本文假定,楚竹书《周易》所附符号属于九个种类,由一宫四卦画的九宫组成,所以上述推论难以成立。
   第二,楚竹书《周易》按九宫三十六卦画,一宫四卦画分类的方法,与今本《周易》的卦序(尤其是卦画排列)归类法非常相似。顺便指出,杂卦传的排列顺序,也和今本一样具有“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特征,但如果将其卦序(卦画排列)和九种首符、尾符相对照,同一符号的卦画,却是相当分散的。与今本《周易》的卦序(卦画排列)相对照时,虽有例外,但能看出绝大部分同一符号的卦画,彼此相互联接,形成一个系统(参照彩色图版“今本《周易》卦画排列表”)。这反映出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楚竹书《周易》的卦序和今本《周易》的卦序有着密切的继承关系。
   第三,所谓的“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原则并不适用。卦画排列虽然和今本《周易》非常类似,但楚竹书《周易》的卦序,并非按照“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原则来排列。“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原则,只是排列六十四卦的原则。楚竹书《周易》只是以三十六卦画、四卦画一组的排列为基础。举具体之例而言,楚竹书《周易》中,乾、坤,坎、離,大过、颐,中孚、小过等相“变”之卦,并不知道可以是否按“二二相耦”成对排列。因为判明符号的只有颐卦和小过卦,材料不足,乾、坤等并不成对,分別属于他宫之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要之,在今本《周易》中按照“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原则必然成对的乾、坤,坎、離,在楚竹书《周易》中,并无成对的必要性、必然性。乍一看像“二二相耦”,是因为在以卦画为单位的排列中,相“覆”的五十六卦(二十八卦画),以二卦为一卦画,故不得不按“二二相耦”排列起来。相“变”的八卦(八卦画),因为是以一卦为一卦画,就不限于作此类排列。甚至可以说,“非覆即变”正是创作今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时必要的想法,创作楚竹书《周易》的卦画序时就不需要了。
   第四,楚竹书《周易》的卦序,并非以八卦(八经卦)为基础。因为终究是由卦画为单位来考虑的卦序,故由六爻组成的大成卦成为问题,而不是依据由三爻组成的小成卦(上卦、下卦)的组合方法来考虑卦序。现在所知各种《周易》卦序中,有依据八宫的卦序。其卦序具有以下特征,上卦、下卦均以同样的卦,即以所谓八纯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基础,以此八卦为各宫之首,将六十四卦按八宫分开加以排列。依据八卦八宫形成的卦序,其代表作是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的卦序和西汉京房的世卦卦序等。然而,楚竹书《周易》属于九宫,既然以“覆”之二卦为一組,例如,相“覆”的震卦和艮卦,就不可能各自独*立成为一宫之首。兑卦和巽卦的情况也相同。如以八纯卦为基础,像楚竹书《周易》那样分成九宫是不可能的。
五  与各种出土《周易》之比较―符号意味着什么
   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之卦画和卦名与《周易》相同,后面附加有卜辞记事。阜阳汉墓竹简《周易》之卦画、卦名、卦爻辞与《周易》相同,后面也附加有卜辞之类的内容。基于当时《周易》的定形状況(阶段),考虑到都附加有卜辞记事和卜辞类内容,是否可以作如下的分析呢。
   也就是说,《周易》在王家台本形成(战国后期?)以前,首先只有卦画和卦名确定下来,后来,在阜阳本形成(战国末期?)以前,卦爻辞确定下来。因此,第一阶段是卦画和卦名的确定阶段,第二段階是卦爻辞的确定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演进应该是在战国中期到后期这段时间吧。
   楚竹书《周易》所记“首符”和“尾符”这种一卦二处的符号本身,不正是如实地反映了两个阶段吗。在考虑这类符号用黒红二色组合方式区分出各种图案的问題之前,首先不应该忘了这两处符号是所谓的墨钉符号。这个符号所设置的位置,正反映出这样一种认识或意识,即一个卦,是由“卦画、卦名”和“卦辞、爻辞”两个部分构成的。这是不该轻视的。
   “卦画、卦名”可以说是《周易》的核心。王家台本和楚竹书《周易》的“首符”,反映出这一点。后来附加“卦辞、爻辞”,将《周易》的经*文固定下来,这样,“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就可以看作是《周易》的核心。帛书本、阜阳本和楚竹书《周易》的“尾符”, 反映出了这一点。如果这种想法可行,楚竹书《周易》是将当时(战国后期)分別通行的只有“卦画、卦名”的竹简和只有“卦辞、爻辞”的竹简,合并起来编纂的本子。
  即便以上推测不准确,说“首符”的目的,是为了区别卦辞和卦名,不会有错。“尾符”起到墨钉的最一般的作用,表示段落的终結。楚竹书《周易》的场合,“尾符”在表示一卦内容之终結的同时,依据二色三层构造的图案,来表示那个卦所属之宫。
六  一卦中首符与尾符不同原因
  如 “符号的说明”中“同卦同类符号”所云,一个卦的首符和尾符属于同一种类之符号最为多见,可能“首符”与“尾符”的一致是基本原则。但也有例外,如“同卦异类符号”所云,一个卦的首符与尾符有时属于不同种类的符号,“符号的说明”,举出了“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畜)卦”、“钦(咸)卦”、“颐卦”三例。但将符号分为九种的本文,认为还可以追加“繲(解)卦”。总之,所谓的“同卦异类符号”卦,有如下四例。
“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畜)卦”首符【C】 尾符【D】
“颐卦”    首符【G】 尾符【C】
“钦(咸)卦” 首符【D】 尾符【E】
“繲(解)卦” 首符【F】 尾符【G】(“覆”卦的“訐(蹇)卦”,首符、尾符均为【G】。)
   这个“同卦异类符号”究竟意味着什么,并不清楚。但它至少表明此卦和两个宫相关。在此,笔者提出以下的假说。
“同卦异类符号”的卦,是所属之宫的最初卦(第一卦),它的“首符”是上一个宫的符号,“尾符”是所属之宫的符号。或者说,“同卦异类符号”的卦是所属之宫的最后卦,“首符”是所属之宫的符号,“尾符”是下一个宫的符号。
   按照这一假定,“同卦异类符号”的卦,反映着宫的顺序。就是【F】→【G】→【C】→【D】→【E】之顺序。九宫之中,如果有五个宫是这样的顺序,那显然不可能和今本卦序相同了。但是,如前所述,看了“今本《周易》卦画排列表”就一目了然,在卦画的组合方式上,今本《周易》的卦序和楚竹书《周易》的卦画序是以某种关系相联接的。
   无用的穿凿,就到此为止吧。
(一)     事实上,在出版以前,上海博物馆在其中国历代书法馆已展出了楚竹书《周易》中两支简(第十四简、第二十二简)的放大照片。这两支简的情况,早在1999年末,曹峰《上海博物馆展示的楚简》(《郭店楚简的思想史研究》第二卷,東京大学郭店楚简研究会,1999年12月)已有详细介绍;其次在2001年,廖名春《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管窥》(廖名春《新出楚简试论》,出土思想文物与文献研究丛书(三),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5月,廖名春《〈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齐鲁书社,2001年8月)有详细论述;后来浅野裕一《关于战国楚简〈周易〉》(《中国研究集刊》岁号(第二十九号),2001年12月)也有论述。
(二)     这一点,在拙论《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的研究》(《楚地出土资料与中国古代文化》,汲古书院,2002年3月)的“结语”已有述及。
(三)讨论楚竹书《周易》的“首符”、“尾符”问题的论文,如下所示。
姜廣輝《上博藏楚竹书〈周易〉中特殊符号的意义》(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5月16日)
李尚信《楚竹书〈周易〉中的特殊符号與卦序問題》(《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2004年6月)
張桂光《楚竹书〈周易〉卦序略議》(張桂光《古文字論集》,中華书局,2004年10月)
王振復《上博馆藏楚竹书〈周易〉初析》(《周易研究》2005年第1期,2005年2月)
房振三《竹书〈周易〉彩色符号初探》(简帛研究網站,2005年5月27日)
   除此之外,论及楚竹书《周易》的論著,如下所示。
李學勤《由楚简〈周易〉看马王堆帛书〈周易〉经*文》(《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1期,2004年)
廖名春《楚简〈周易〉校釋记(一)》(《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2004年6月)
林忠軍《從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價値》(《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2004年6月)
淺野裕一《孔子学过〈周易〉吗》(淺野裕一、湯淺邦弘编《諸子百家的“再發现”——发掘出来的古代中國思想》第七章,岩波书店,2004年8月)
劉大鈞《今、帛、竹书〈周易〉疑難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一)》(《周易研究》2004年第5期,2004年10月)
廖名春《楚简〈周易〉校釋记(二)》(《周易研究》2004年第5期,2004年10月)
王新春《哲學視域中战国楚竹书〈周易〉的文獻價値》(《周易研究》2004年第5期,2004年10月)
淺野裕一《战国楚简與古代中國思想史的再檢討》(淺野裕一著、佐藤將之監譯《战国楚简研究》第一章,萬卷樓,2004年12月)
劉大鈞《今、帛、竹书〈周易〉疑難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二)》(《周易研究》2004年第6期,2004年12月)
呉新楚《楚简〈周易〉〝不家而食〟新解》(《周易研究》2004年第6期,2004年12月)
劉保貞《從今、帛、竹书对比解〈易经〉〝亨〟字”(《周易研究》2004年第6期,2004年12月)
李學勤《論战国简的卦画》(《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廖名春《楚简〈周易、豫〉卦再釋》(《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劉大鈞《今、帛、竹书〈周易〉疑難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三)》(《周易研究》2005年第1期,2005年2月)
趙中偉《〈周易〉卦序詮釋意涵的轉化與發展―以今本〈周易〉、〈帛书周易〉及〈战国楚竹书周易〉爲例》(《“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构”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於國立台灣大學,2005年3月25、26日)
    在简帛研究网站(http://www.jianbo.org/)登載的論文,如下所示。
陳偉《楚竹书〈周易〉文字試釋》(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18日)
季旭昇《〈上博三、周易〉简六“朝三褫之”说》(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18日)
季旭昇《〈上博三、周易〉简23“何天之逵”说》(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19日)
廖名春《楚简〈周易〉校釋记(一)》(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3日)
廖名春《楚简〈周易〉校釋记(二)》(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3日)
廖名春《楚简〈周易、颐〉卦再釋》(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4日)
廖名春《楚简〈周易、大畜〉卦再釋》(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4日)
季旭昇《〈上博三、周易〉零釋七则》(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4日)
徐在國《上博竹书(三)〈周易〉釋文補正》(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4日)
楊澤生《竹简〈周易〉剳记一则》(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4日)
趙秋成《關於上海战国竹简〈周易〉》(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4日)
徐在國《上博竹书(三)札记二则》(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6日)
孟蓬生《上博竹书(三)字詞考釋》(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6日)
陳爻《竹书〈周易〉需卦卦名之字試解》(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9日)
楊澤生《上博竹书第三册零釋》(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9日)
周波《楚文字中的〝雺〟》(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9日)
黄錫全《讀上博〈战国楚竹书(三)〉札记六则》(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4月29日)
季旭昇《〈上博三、周易〉“需”卦说》(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5月3日)
楊澤生《竹书〈周易〉剳记(四则)》(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5月8日)
蘇建洲《試論〈上博(三)、周易〉的“融”及相關的幾個字》(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5月8日)
禤健聰《上博简(三)小札》(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5月12日)
何琳儀《滬简〈周易〉選釋》(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5月16日)
季旭昇《〈上博三、周易〉简26“欽其腓”说》(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5月16日)
楊澤生《竹书〈周易〉中的两個异文》(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5月29日)
何有祖《竹书〈周易〉補證一则》(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6月6日)
周波《竹书〈周易〉考釋三则》(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6月6日)
林詳褀《上博三〈周易〉〝乂〟字與〈楚帛书〉韵讀》(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6月13日)
黄錫全《讀上博〈战国楚竹书(三)〉札记數则》(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6月22日)
呉辛丑《楚简〈周易〉〝不家而食〟新解》(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7月18日)
趙秋成《上博楚简〈讼〉卦輯釋》(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7月25日)
呉辛丑《楚简〈周易〉〝而〟字非衍文補證》(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8月1日)
秦樺林《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8月17日)
趙秋成《上博楚竹书〈易〉第二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卦卦名釋》(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9月10日)
蕭汉明《釋豐卦》(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9月20日)
蕭汉明《釋蠱卦》(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11月14日)
陳仁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研究綜述》(简帛研究網站,2004年12月19日)
陳耀森《〈周易 艮卦〉经、传义理的探討與新釋》(简帛研究網站,2005年2月15日)
孟蓬生《上博竹书〈周易〉的两個雙聲符字》(简帛研究網站,2005年3月31日)
鄭玉姗《讀〈上博(三)〉札记》(简帛研究網站,2005年4月15日)
(四)既然将“覆”二卦作为同样卦画来看待,在楚竹书《周易》中,显然各爻不是一或八等數字,应将各爻视为象征阴、阳或奇數、偶數的符号。
(五)京房的世卦卦序中,“八宫”的排列顺序为乾、震、坎、艮、坤、巽、離、兑。这个顺序,由来于说卦传,以乾坤为父母卦,各自统率三男三女。在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的卦序中,“八宫”的顺序为乾、艮、坎、震、坤、兑、離、巽,虽由乾坤父母统率三男三女,但其顺序为少男少女在先,即“先少后长”。将每一上卦(上三爻)和下卦(下三爻)按乾、坤、艮、兑、坎、離、震、巽的顺序组合起来排列六十四卦。但是八纯卦是放在“宫”(其上卦皆相同的一组)的前头。不管京房还是帛书,由作为八纯卦的各宫卦统率其它七卦,这一点是相同的。参照韩仲民《卦序试析》(韩仲民《帛易说略》中《〈易〉说八篇》之(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关于京房的八宫卦说,可参照朱伯昆《易学哲学史》第三章第一节二之“(1)八宫卦说”(华夏出版社,1995年,第一卷127页以后)。
“关于彩色图版”
本文的彩色图版所使用楚竹书《周易》的照相图版,均依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此外,“今本《周易》卦画排列表”以韩仲民前引书81页“通行本《周易》卦序”表为基准作成。
“附记”
本文以第十三次上海博楚简研究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215教室,2004年11月20日)上所作研究报告《〈周易〉研读》,及台*湾的楚简研读会(于国立台*湾大学,2005年1月30日)上所作研究报告《关于上博简〈周易〉的首符与尾符》的内容为基础,经増补修改后完成的,有的地方和作研究报告时的见解有所不同。还有,本文是平成十六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青年学者研究(B))“关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之占术及汉代易学之发展的研究”之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编者按:该文已发表于《周易研究》2006年6期,曹峰译。这里增加了《周易研究》所没有的两幅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5 15: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乾坤客先生,转来这么好的文章。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8: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4-5-5 18:57 编辑

以前楚竹书周易整理者整理的结果,我分析过,与我的研究相关,后来,又看到其它学者的研究看法,感觉楚竹书的卦序与通行本相关,这是随后几乎所有的发表过楚简易相关文章的学者的观点。

但由其符号来看,这个卦序与通行本有差别,与我的“原始卦序”也不相同,但是,就其“大畜”与“咸”两卦的符号,整理者认为是上、下经的区别点,这一点,与我的原始卦序初构序一致。

是以,似乎多少能佐证,卦序在同一原始卦序之后,有了多个不同卦序的版本,其中,像楚竹书,可能是某个人重新整理卦序的作品,原因,不明,散简是可能性原因之一。

这些符号表明了这个人的整理思路。至少,在大畜与咸两卦的思路与我的是一致的,我的思路不是那么孤立了,也有与古人会心处。这是我对楚简周易特感兴趣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符号也很有意思:颐的符号,与”川“的符号。我曾推导这两卦是由下经调到上经的,它的符号也很特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5 2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楚简还没有做系统的研究。只是看看。
现在看来,六十四卦做三十六个符号(体),好像早于通行本周易卦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22: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4-5-5 22:23 编辑

设想一下,为什么楚简周易的作者在抄写时,要加符号呢?原因何在?难道其所抄写之《周易》也有这样的符号?几乎不可能。

原因只能有二:

1、原简散乱,重排之。

2、原简未乱,找其规则。

第一个原因,不说了。

第二个原因,佐证该抄写者所抄写的原本分上下经,但上下经分界与通行本不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05: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深入研究的好素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05: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志成 发表于 2014-5-5 20:45
对楚简还没有做系统的研究。只是看看。
现在看来,六十四卦做三十六个符号(体),好像早于通行本周易卦序 ...

这就是概念问题了。三十六体是六十四卦的自然属性,与周易卦序没有关系。周易卦序分上下篇,上下篇各十八体才是它们的结合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06: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先生好!
我最近看归藏易序(郭顺红提供),楚简,都有覆卦现象存在。联想,古人对三十六体的认识可能很早。中国古人是先认识三十六体,还是先认识六十四卦,还真是需要探讨一下的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06: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4-5-6 06:25 编辑
郭志成 发表于 2014-5-6 06:13
江先生好!
我最近看归藏易序(郭顺红提供),楚简,都有覆卦现象存在。联想,古人对三十六体的认识可能很 ...

郭先生好,没有六十四卦何来三十六体?至少三十六体与六十四卦的边界和包容是一致的。
三十六体是对六十四卦的提炼、归纳、抽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06: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4-5-6 07:06 编辑

郭先生,有几天没见着你。发一点感慨,帮助斟酌一下。
近期的研究,越来越觉着通行本序的根本问题是综卦问题。通行本序是对综卦在六十四卦中分布的透彻认识结果,用特定卦序将综卦卦对对于错卦卦对的不对称性巧妙地化解了。
这是一点很重要的提示,只有明白作者的意图,才会使研究有正确的方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07: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近想沉下来。
通行本卦序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一个卦序,必须了解作者的思想。这是一个很困难的工作。没有别的途径可走,只能从分析卦序本身入手。分析卦序,找到我们还不认识的卦学材料。数学材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07: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在看几位先生的讨论。只是还说不出什么来。
综卦即孔说的覆,他看到了,很了不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07: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还忽视了一点,孔说的对的问题。我过去只侧重在综覆,三十六体数上去了,还没有认真地研究对的问题。这是需要补上的。希望有易友能捷足先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08: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4-5-8 12:06 编辑
郭志成 发表于 2014-5-6 07:48
我一直在看几位先生的讨论。只是还说不出什么来。
综卦即孔说的覆,他看到了,很了不起。

最近的讨论虽然还是些老话题,但是梳理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感觉快要接近收官。
几幅新图可以说前进了一大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将图按上下经区分着色、按序号考察,可以看出很多规律性的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20: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楚竹書上的符號可能只是後人研究卦序的筆記,不一定有太大意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6 20: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卦序的問題,現在發現到,局部的問題,其實是整體的問題,近來很忙,有空把文章好好寫一寫再發表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22: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下《周易》成书与上博楚简的抄写年代:

《周易》成书在公元前759年-720年之间,上博楚简的抄写年代不敢确定,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二者相差400余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