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9|回复: 2

贵州石阡城南温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2 16: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石阡城南温泉
3 M% d' @: w- R& Q1 z/ G: I6 V转自:地理中国
* ]5 R/ H3 t" Q- r; t3 Z+ \$ [% a sqwq6401.jpg : P6 ^; D! C; q4 c
sqwq6411.jpg
, k- H/ _6 j5 ~7 B  城南温泉又称“石阡温泉”,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城南端龙川河东岸,去温泉的路十分方便,若乘车去,司机自然会把你带到温泉门口,若有兴致,顺老街信步而去,亦可增添许多情趣。城南温泉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后历经改修,日臻完备。建筑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坐东向西,由大门而进,建有长廊、民塘、官塘和女塘,并以温泉为主体,建成了温泉风景群.石阡地热水资源非常丰富,迄今已知热矿泉有14个,21个出-,总流量为56—65升/秒,平均水温35℃左右,多数以泉群形式出现,城南温泉是县城内最著名的温泉。
) m# E* s! z, q# L3 F' I) g8 z2 }" x1 M  关于温泉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勘舆家由云南驱赶火龙,途经石阡,见石阡山川秀丽,民众勤劳朴实,待人热情真诚,便不忍离去。于是将火龙镇于江底,并利其喷汤,利民洗浴。勘舆家临终前,嘱将其遗体葬于温泉北面小山丛林间,并嘱后人建塔,永镇火龙于其下。火龙被镇江底后,龙头埋在石阡,龙尾却在云南,火龙在江底戏耍,涌出地面如热汤滚滚,便成为温泉。1936年,贺龙率领红二.六军一起长征的还有一位叫R.A勃沙特的外国人,也被城南温泉深深吸引,他回国后,写了《神灵之手》一书,对温泉大加赞叹,石阡城南温泉因此名传西方。
& r3 \* C3 v1 r/ O  石阡温泉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断为石阡人民造福,泉水不仅可以提供洗浴,还可直接饮用,泉水中富含偏硅酸、氡、碘、锌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元素,对治疗皮肤病、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的疗效,还可稳定血压。温泉水质优良,泉水清澈透明,因含化学元素“氡”,因而被为“氡泉”,也是全国仅有一处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含硒指标的温泉。
4 T% q. y' T$ f* R& l: ]  温泉的建筑依山而建,随山造型,浑然一体,既有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雄伟,又有江南园林的秀丽,其主体建筑是一幢三层楼的古代建筑,温泉大门是中国古典园林风格,门呈梅花形,上方嵌着“石阡温泉”匾额,窗上方各有一额,左书“洗心”、右书“涤虑”,皆为前人所提,意喻洗去人间烦恼,荡去尘世忧虑。走进大门,是一条红色的长廊,既是通往澡池的通道,也是人们纳凉休闲的处所,温泉正厅对着长廊,厅内摆放着木床、木椅,供人们浴后休息。正厅下层是密封的蓄水池,池外暗设机关,分流泉水,一部分送去门外的澡堂,一部分流入男女大池。城南温泉于19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修缮开发中,已开发的有温泉度假酒店、露天温泉等。
5 c* d8 T$ k+ d  l/ y# C8 i( |9 v/ r/ w
& I) x$ c& W( T* Y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16: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千年古寨
: J8 y. V' a) W- j0 p4 j sqwq6421.jpg * Y3 V/ l; v! ^3 U* |4 r0 h0 F/ T
sqwq6431.jpg
2 ~  C0 O2 \' n( ?$ y sqwq6441.jpg   L: j& `. M" U. L
  楼上古寨位于石阡县城西南的国荣乡廖贤河畔的楼上村,距县城15公里。距国荣乡政府9公里,从石阡县城出发大约需要45分钟车程,景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现有4个村民组,住户150户,547人,村民皆为侗族,至今仍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俗,如唱山歌、哭丧哭嫁、吹唢等习俗,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民俗采风于一体的民族历史文化古寨。楼上原来不叫“楼上”,而叫“寨纪”,因正楼上一水沟处有一座楼房,下面长长的巷道为过道,便叫“楼巷”,、因“上”与“巷”谐音,久而久之村民便习惯地称之为“楼上”了。楼上居住的村民都姓周,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生生不息,迄今已发展到十九代4000余人。楼上古寨的文化底蕴被“古”字体现,寨中拥有一大片古树,由紫薇、丹桂、红枫、柏树组成,据专家考证,这古树在300年以上。最为奇特的是七株枫树呈“北斗星”形状分布,七株枫树上栖息着上千只白鹤,而白鹤们从不到其它古树上居住。古树林边的高坡上建有梓潼宫和戏楼。梓潼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供奉圣像四尊。戏楼始建于清朝末年,专演木偶戏。古寨坐东北面西南,依山而建,其整体布局为“寿”字形结构,所有巷道均为青石铺就。青石板两旁,是清一色的青瓦木屋,且都是明清建筑。家家户户的木窗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或梅花、或蜻蜓、或蝴蝶、或喜鹊,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寨的前面是波平如镜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廖贤河边。顺着小沟坎上的小路去廖贤河边,必经一座桥,桥名楠桂桥,建于明末崇祯二年(1629)。寨中古墓众多,值得一提的是文林郎古墓。楼上古寨是中国乡村历史文化的缩影,流传了数百年至今保存完好,没有缺角少页的版本,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 ~6 J6 D, ?! U4 j& ^8 e& ]. ?( a/ w2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16: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5-12 16:55 编辑
* |* n" i3 W: K
* _2 P, O1 s! N$ u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 Z( u# R1 ~  @/ Y2 h1 `
- A& W8 Y: a- a( X) z
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敬雀节
% x5 y) Y" s! K$ T* i sq0532.jpg
0 O* Y" \) K8 Y6 h- S" `' M! g& ~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尧上仡佬族村寨全貌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尧上仡佬族村寨全貌
% }* E7 F6 R0 S/ ? sq1532.jpg ) i* x  W0 r' U. p
  佛顶山村坐落在佛顶山脚下包溪河畔,距县城36公里、镇远古城65公里、思剑高速路匝道口13公里,区位优势突出,气候温和,环境宜人,全年无霜期304天,平均海拔700米。全村国土面积46.8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303户,135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31人。
& o" H9 T. x5 L0 `8 n  自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以来,该村对古朴厚重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收集、整理,挖掘了一大批民族民间物质文化,成立了民族民间物质文化陈列馆,展出民族服饰、民俗工艺品等350余件。编排、创作了一大批仡佬民歌、仡佬民族舞蹈,其中起源于佛顶山尧上民族文化村原滋原味的“蹦蹦鼓”更是敲响国内外。* D/ I# U9 a% I1 y( j. o7 H0 z
  自发展乡村旅游以来,该村群众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无乱砍滥伐现象,森防措施到位;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四项整治”;在景区扎实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对河道进行定期整治,积极改造了景区内人畜饮水、协会厨房、民居厕所、养殖圈舍等设施,切实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0 `: p. d3 J1 b# A
; h4 r- j1 x5 ?9 k) |+ G
石阡蹦蹦鼓) w) I6 I. H2 S$ Q, z, v" R
  蹦蹦鼓又称仡蹦鼓,因仡佬族人长期生活在大山里,每到庄稼成熟时节,为防止野兽对劳动成果的侵害,他们常常夜晚在野兽出没的庄稼地里燃起篝火,唱起民歌、敲打蹦蹦鼓驱赶野兽,解除寂寞。后来,每遇重大节日,他们都边敲蹦蹦鼓边跳舞,边唱歌,以乞求祖先保佑。于是,仡佬蹦蹦鼓舞蹈流传至今。如今,舞蹈作品《仡佬蹦蹦鼓》的身影已逐渐走出了贵州、走向了全国。9 `8 k0 n$ j  H$ f  A
  鼓舞一般由青年男女搭配表演,舞姿轻盈欢快,节奏浑厚,气势磅礴。仡佬蹦蹦鼓的制作材料取于千百年生长在我县山间田野的棕树,做工精致,用木棒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犹如从群山静静地来,余音悄悄而去,意境悠远、深邃。
3 X! @" o' I3 d' U  ^& A  仡佬蹦蹦鼓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广受外界欢迎,多次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演出,受邀参加过上海世博会、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等重大活动。. e+ z2 G' }, Q
sq1533.jpg
( y8 H) I$ }) @/ q$ Y2 Z  仡佬族篝火晚会, C0 R! Y* X, u2 n; n
ghb0a06.jpg
, t& u4 O+ t' S' W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