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3|回复: 0

杜宇化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2 23: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宇化鵑

望帝與叢帝        望帝、叢帝者,皆古蜀國先王也。
望帝者,本名杜宇。又名杜主、蒲卑。
《蜀王本紀》云: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爲杜宇妻。乃自立爲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復出。
《華陽國志》云: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號杜主。時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悅之,納以爲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爲前門,熊耳、靈關爲後戶,玉壘、峨眉爲城郭,江、潛、綿、洛爲池澤,以汶山爲畜牧,南中爲園苑。
叢帝者,本名鱉靈。又名開明。
《蜀王本紀》云:望帝積百余歲,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爲相。
《華陽國志》云:開明立,號曰叢帝。

杜宇化鵑        杜鵑者,杜宇所化之鳥也。
揚雄《蜀王本紀》、許慎《說文解字》、常璩《華陽國志》,皆載杜宇化鵑之事。
《蜀王本紀》云: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帝生盧保,亦號開明。
《說文解字》巂字下云:周燕也。从隹,屮象其冠也。㕯聲。一曰蜀王望帝,婬其相妻,慙亡去,爲子巂鳥。故蜀人聞子巂鳴,皆起云望帝。
《華陽國志》云: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于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巴亦化其教而力農務,迄今巴、蜀民農時先祀杜主君。
《蜀王本紀》言及,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說文解字》亦言,蜀王望帝,婬其相妻。惟《華陽國志》不涉此事。孰是孰非耶?
揚雄者,本是蜀人,生活于西漢末年。許慎者,東漢時人。常璩者,東晉時人。以常理度之,當以揚雄、許慎之說可信也。

訓詁解密        杜鵑者,本名巂。
巂者,《說文解字》云:巂周,燕也。从隹,屮象其冠也。㕯聲。一曰蜀王望帝,婬其相妻,慙亡去,爲子巂鳥。故蜀人聞子巂鳴,皆起云望帝。
巂者,老貓曰:从隹从㕯。屮者,指其有冠之事也。會意。隹者,象鳥形。短尾鳥也。㕯者,其內有口也。巂者,謂其內有口之鳥也。故,巂者,杜鵑也。
知巂字,必先知㕯字。
㕯者,老貓曰:从內从口。會意。內者,內部也。口者,象人口形。人之口也。㕯者,謂口于其內也。故,㕯者,其內有口也。
李商隱《無題•錦瑟》詩云:望帝春心托杜鵑。
巂者,實謂其爲內有口之鳥也。乃望帝有言于叢帝之妻耶?
巂者,又稱子巂、子規。巂、規,二字,乃同音相假也。
子者,當謂其生子而不養也。
杜甫《杜鵑》詩云: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爲喂其子,禮若奉至尊。
以望帝爲子規者,乃言望帝與叢帝之妻有私,望帝之子實乃叢帝之子耶?

子規,後世稱杜鵑。
鵑者,《老貓字典》云:鵑字,後起字也。然仍从先人造字之法。鵑者,从鳥从肙。會意。鳥者,象飛鳥形。飛禽之緫名也。肙者,細弱之蠶絲也。此肙字之本義也。鵑者,謂鳴聲若細弱蠶絲之鳥也。故,鵑者,杜鵑也。
知鵑字,必先知肙字。
肙者,《老貓字典》云:从口从肉。會意。口者,象人口形。人之口也。肉者,機體之組織器官也。肙者,謂出于肉口者也。肉口者,蠶之口也。肉口乃蠶口之說,从白川靜。故,肙者,細弱之蠶絲也。
然,謂鵑乃因其聲若絲而得名,頗覺牽強。

叢帝者,當即蠶叢也。
蠶叢者,顧名思義,當爲蠶神也。其授川人養蠶。杜宇與其妻有私,乃化鵑而去。蠶叢以蠶絲縛之,令杜鵑啼而嘔血也。
《四川通志》云:望帝自逃之後,欲復位不得,死化爲鵑。
白居易《琵琶行》詩云: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故,鵑者,絲縛之鳥也。
揚雄曾仕于王莽,望帝禪位于叢帝之說,當爲博王莽歡心而已。許慎不言禪讓,亦是在東漢之時,王莽已成國賊,其禪讓得位之事,乃不可說者也。
古人筆下之杜鵑,遠不及後世附會之美好。
司空曙《杜鵑行》詩云: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跳枝竄葉樹木中,搶翔瞥捩雌隨雄。毛衣慘黑自憔悴,眾鳥安肯相尊崇。隳形不敢棲華屋,短翮唯願巢深叢。穿皮啄朽觜欲禿,苦饑始得食一蟲。誰言養雛不自哺,此語亦足爲愚蒙。聲音咽噦若有謂,號啼略與嬰兒同。口幹垂血轉迫促,似欲上訴于蒼穹。蜀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遺風。乃知變化不可窮,豈知昔日居深宮,嬪妃左右如花紅。

蠶叢開國        按《蜀王本紀》、《華陽國志》所載,歷代蜀王依次爲:蠶叢、柏濩(柏灌)、魚鳧、望帝、開明。二書幾無不同。
然言及前三王之業績,則著墨甚少。
是故李白《蜀道難》詩云: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然,相關古蜀先王之傳說,皆未涉及桑蠶,則失矣。

中國種桑養蠶之史可謂久矣。然甲骨文未見蠶字,則中國之桑蠶,始于周人乎?非也。
甲骨文有蠶字,然不寫作蠶,甲骨文之蠶字,乃蜀字也。
蜀者,《說文》云: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蜀者,《老貓字典》云:从目从勹从虫。會意。目者,象眼形。眼也。勹者,象人曲而有所包裹之形。裹也。虫者,象蛇之臥形。蟲蛇之屬也。蜀者,目者,謂其目之巨也。勹者,謂其吐絲結繭也。虫者,謂其爲蟲蛇之屬也。故,蜀者,葵中蠶也。蜀者,或爲蠶之一種,蠶之巨目者也。
蜀字,商人造字也。蜀者,商時之蠶也。或不同于今日之蠶,然當爲蠶字之本字也。
後,蜀字之義別有所專。甲骨文中即用以專指蜀地,而未見其本義之用。
由是,大抵可推知,種桑養蠶者當非始自商人。蠶桑養殖業亦非起源于中原地區,其起源地當在蜀地。故,商人乃名其地曰蜀,稱其人爲蜀人。猶商人稱西北牧羊人爲羌人,名其地爲羌也。

古蜀王,名曰蠶叢。
叢者,《老貓字典》云:从丵从取。會意。丵者,象叢生艸之形。叢生艸也。取者,奪取也。叢者,謂乃聚生乃取之也。故,叢者,聚生也。
故,蠶叢者,蠶之聚生也。蠶之聚生是桑蠶養殖業之始也。
《華陽國志•蜀志》云:有蜀侯蠶叢,其縱目。
今人于三星堆見出土之縱目青銅面具後,始知縱目之義。
所謂縱目者,乃若蠶之目也。故,目乃出于其眶外。縱目青銅面具,實是蜀王蠶叢之頭像也。
望帝與叢帝,或曰蠶叢,之爭,實即古蜀之開國神話也。

詩曰:
杜鵑本是林中鳥,奈何生卵不育雛。
望帝有男叢帝養,始與子規成一族。
妻離子散人亡去,啼血哀鳴月影疏。
可悲後世前人諱,梟雄變身大丈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