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45|回复: 21

[原创] 道德经中的圣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0 15: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5:34 编辑

《说文》圣,致力于地曰圣。从土从又。。繁体聖,通也。
圣,上部是手,下部是土;人,干部。圣人就是农村母系部落的领导人。
圣字有不少甲骨文,繁体聖字比较年轻。繁体聖字下部为王,应指城堡征府首脑。
以下摘录所有圣人相关的句子,显然指领导人,而不是天然伟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圣人亦不伤人。。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圣被褐怀玉。。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社稷主即农村母系部落的长老,也叫父,皇甫。。王就是诸侯野蛮征府的首脑!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动手做工务农的为左,动口号令的为右。。所以道德经说君子贵左,用兵贵右。

综上,道德经是农耕母系部落的自然教材,后用于教育建立征府的游牧野蛮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0 16: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儒之圣人何解?有别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1 12: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5:34 编辑

圣,从耳,从口。
听取百姓意见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16: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5:34 编辑

那,儒之圣人何解?有别否?[/quote]
不好意思,将别处讨论的内容整理复制过来。儒家以城堡为主宰,道家以农为本以工为主导。
道德经涉及圣人都是以“是以”打头,所以是果还是因为是果?提到圣人前都有事项或榜样,如五色五味五音之害,所以圣人该如何如何,又如天地不仁所以圣人也应不仁。显然,道德经是教导君王(圣人)该如何如何。其中候王确指城堡征府里的君王,如周武王的野蛮践踏,而圣人两者皆指包括农耕母系部落的皇甫。
孔子年轻时当委吏管库房当乘田管牲口地位有了点常出入君王城堡公干看到奢侈豪华就熬不住了要进城当官下海经商,带领学生也要求自强不息鄙视农村民*主宁愿去城里俯首称臣或点头哈腰行贿经商。26岁请教郯子(郯国即后来北上维和南粮北调开挖京杭运河的夫差勾践的地盘)。又去拜访老子就被看出有态色淫志。
帛甲声人即圣人。 知识,知,矢口号令——游牧野蛮人向农耕母系部落征收财物;识,谙戈避乱——看到野蛮人来了要识别它们的武器才决定是抵抗或谈判妥协。。声人,只发号令,表明已经统治该地区,繁体圣人表示统治者愿意听取民*意号令称王。。可想而知,知、声、繁体聖三种人哪个更文明?看来应该是道德经的教育结果吧?
诸侯一箭之地是农村诸夏母系部落对游牧野人妥协的产物,母系部落供应诸侯城堡养兵,诸侯有义务保证诸夏不被其它游牧野人骚扰!诸侯是华人,在草茂盛之地的野(晔、烨)人;诸夏是夏人,夏,大屋也,稻作水利农耕族。游牧野人也是人,是江东稻作水利人口暴涨溢出的,他们到寒冷的北方只能种旱粮,产量低用三牢牛羊猪补充。麦地和三牢地广劳作人数少难免被掠夺,所以北方中原战乱不断。西部地势高低差异大不易水利稻作,麦作也会被草食动物践踏啃食所以畜牧。所以,简体圣人为农耕部落的长老,繁体圣人是诸侯君王。道德经涵盖简繁两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2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
道学中的圣人追求无为之治.
儒学中的圣人追求垂拱之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8: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5:34 编辑

我的看法:
道学中的圣人追求无为之治.
儒学中的圣人追求垂拱之治.[/quote]
《中庸》: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论语·子路》:先有司,举贤才。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有钱的忠臣,从臣(奴才)从忠从貝。才,木质也。在地为木,既伐为才。
垂拱而治无非卿卿我我收取贡物,对道家无为而治的谬解。道家顺势而为儒家任人所为。
先有司,举贤才。则是建立等级尊卑体系,利用愿意忠诚为奴(臣)的土豪而坐享其成。
君子笃恭唯唯诺诺,王者受恭南面而坐。贤才赚多贡多,如英国女王入股海盗团体一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尚书•武成》有“垂拱而天下治”,《传》称“言武王所修皆是,所任得人,故垂拱而天下治”,《正义》则说“《说文》云:‘拱,敛手也。’‘垂拱而天下治’,谓所任得人,人皆称职,手无所营,下垂其拱,故美其‘垂拱而天下治’也”。又《礼记•玉藻》有“凡侍於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垂拱,视下而听上,视带以及袷,听乡任左”,《正义》释说“‘垂拱’者,拱,沓手也。身俯则宜手沓而下垂也”。
     据此看来,“垂拱”应是先秦时期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往来之间的一种礼节仪态,主要表达一种安静、谦逊、恭敬之意,故而在人臣侍立君侧之际必须谨慎遵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2: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尚书•衰毕命》有,“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传》称“公之善功多大先人之美。我小子为王,垂拱仰公成理。言其上显父兄,下施子孙”,《正义》则有“公之善功多於先王,我小子垂衣拱手,仰公成理”。这里的“垂拱”涵义已经从一般的日常生活往来礼节仪态得以引申,强调君主统治只需安静、谦逊、恭敬即可,借助于贤者的辅佐君主就可以在日常生活的闲适状态下统治民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2: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还是儒家的“垂拱而治”,所强调的并不是作为政策的“无为”观念本身,而是对君主个人的要求,而且很大程度上这种要求更强调于君主的人格力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2: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为”思想作为一种上古时期的治道极有可能是存在的,但“无为”思想的实质并不是君主与事的方式,即所谓的无所施为、辅万物之自然、君逸臣劳等等,而是建立在君主作为邦国表率的前提下的。而作为邦国表率的上古君主不但不是无为,而是大有作为。不过要求后世的君主再象其先辈那样发挥表率作用而建立起丰功伟业已经不可能。
      君主对邦国的统治虽然时有更迭,但君主统治权力的意识已经深化并通过神权信仰的鼓吹予以加强,君主对民众生杀予夺的权力通过暴力机构的设置得以维护,君权的恣意滥用也没有因为王朝的更迭而停止。对君权的限制就成为各个时期思想家们所要思考的主题之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3: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秦古籍中还有“恭己”、“共己”的说法,它们也被看成是为政的方式。
      前者如《论语•卫灵公》的记载:“无为而治者,其舜也舆!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
      后者如《荀子•王霸篇》所载:“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摠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已。’”
   《墨子•公孟》亦载:“君子共己以待”。这里的“共己”、“恭己”与“垂拱而治”是什么关系,是否具有相同的内涵后面再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3: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己正南面”或“共己正南面”的说法,并看到二者与"无为之治”的联系。原则上,我们认为“恭己”与“共己”,都是从谦恭和谦虚之礼中引申出来的一种“无为”状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3: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来说老子治道具有深远和广大的来源和背景,从传说的上古之政到三代之政,可以说大都在作为史官的老子的视野之内。但就老子治道(如朴实、宽简、谦恭等)的基本特性而言,它主要属于传说中的上古唐虞和夏代政治文化系统,这一政治文化系统的代表人物是黄帝、尧和舜。“黄老”并称,自有来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统计,《道德经》书中“圣人”一语出现凡三十余次,“侯王”出现数次。
       根据比较,老子意识中的“圣人”和“侯王”,大致有两方面的所指,其一是指历史上实践过“无为而治”的政治人格;其二是指老子所希望的能够重新实践无为而治的理想人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3 13: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道德经》书中“圣人”和“侯王”这两种所指,前者是主要的。虽然老子没有指名道姓指出他所说的圣人、侯王是指“谁”,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该主要是指远古之圣王──黄帝、尧和舜等。从这一侧面,也可以推测老子治道的历史渊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4 00: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5:34 编辑

圣人是不犯错误的人,然而是人就一定有所错误。。。。。
所以我认为老子的“圣人”是目标,是一个可以追求而不可以达到的目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6 23: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1、古文字沒有簡體和繁體之分,只有正體與異體之別,而“圣”與“聖”並非是正體和異體的關係,這兩個字也沒有任何關係。
2、沒有任何一個版本的《老子》或所謂的《道德經》將“聖人”寫作“圣人”,所以,拿“圣人”來解釋“聖人”純屬胡扯。
3、《老子》中的“聖人”概念在文中界說得一清二楚,撇開《老子》文本去解釋《老子》的“聖人”義涵完全是瞎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0: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5:34 编辑

1、古文字沒有簡體和繁體之分,只有正體與異體之別,而“圣”與“聖”並非是正體和異體的關係,這兩個字也沒 ...[/quote]
正体与简体和正体与繁体的问题在汉典争的很充足了,结论是封帖,原因很简单,正体是法定的,而民*国在大陆时是支持简体化的,也就是将逐步简化的当做正体,繁体就是孙中山所言的异体字。民*国落草台*湾后很久,才开始非议大陆简体为法定正体字,繁体为异体字,而强调台*湾繁体为正体,无非强调下台的民*国为法统罢了。
聖人指君王,后人才圣化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7 14: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camel39 发表于 2014-6-27 10:48
正体与简体和正体与繁体的问题在汉典争的很充足了,结论是封帖,原因很简单,正体是法定的,而民*国 ...

本主題與漢字簡化問題無關,青竹只是指出古籍中的“聖人”中的“聖”字與“圣”字毫無關係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22: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5:34 编辑

本主題與漢字簡化問題無關,青竹只是指出古籍中的“聖人”中的“聖”字與“圣”字毫無關係而已。[/quote]
是。。
古代聖字与圣字确实无关,聖字仅指三代之英、倍万人之杰,也即耳听民*意口发号令的君王而已。
而圣字,致力于地曰圣,致力无余功貌。。表明圣的品德,而不是地位。
圣人的圣化本身就是后起义,所以孔子谥为王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2 17:5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5:35 编辑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6-23 12:55
“无为”思想作为一种上古时期的治道极有可能是存在的,但“无为”思想的实质并不是君主与事的方式, ...

支持下古越先生此论。
好久没好好看帖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6 06: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培养圣人,儒家使用圣人。
治理国家第一要在得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