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16|回复: 3

清朝大龙邮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5 23: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1-22 20:08 编辑
5 _. q7 Z9 w, V& J( _$ `3 x$ v
+ P( w+ g" I% T7 B5 g" u% {0 F清朝大龙邮票/ T- l) S6 W& c; G
转自:艺海邮缘+ g  Y3 N5 p5 ~, ~/ X: p

" ^; Q% ^5 Q/ W9 h# _3 n; y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云龙。* C4 ^6 ~$ K; Z9 e& s/ o8 V& r
dlyp4048.jpg
1 \7 f& Y' I$ u% c  中文名:大龙邮票
5 i- s7 P  `7 E4 }" @  朝代:清朝
! h9 E1 i3 U/ X  发行时间:1878年8月15日: c% `* ?9 I; `6 W# J
  发行机构:清朝政府海关, G, Y  w8 A- v; E7 _. j! M: M; h
  性质:中国第一套邮票
8 W/ e, P# H# P3 y" p+ K4 @  枚数:3枚
8 q7 f! f6 @/ U8 f3 c
$ J: Y; E2 w5 b6 Z3 }  1.概况( ~6 \) `; H8 y! U: @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B, s/ j, J& q0 p
  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几款邮票草图,即云龙、龙凤戏珠、双龙戏珠、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2 u( o: O$ K) V2 v# L; r6 Z
  发行量:约100万枚。( x2 U$ B$ L8 a* I) {: S
dlyp4668.jpg 5 l" O1 d' o7 K
dlyp4678.jpg
( `5 o" I6 w% F7 m dlyp4688.jpg 0 G- a2 O8 l  G7 E, [3 V
dlyp4698.jpg $ {9 X9 y% l( J) E# g3 `. L+ c
  2.票名
0 F9 P* [, c6 [& d( g2 C  中国第一套邮票,即“大龙”邮票
( f1 Y0 v+ I3 f6 C  b- z$ m; k' v: i9 v/ n1 L9 ?. C
  3.市场价值" q1 m3 v  A, M2 x6 o6 k7 Q1 f! ~2 B2 Y: D
  当时大龙邮票发行量共约100万套,由于时代久远,收藏市场中对于该邮票不同种类、不同版本价值判断说法非常多,例如,在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中,大龙邮票三枚全,中上品以5376元价格成交。
2 |/ T  v  `+ Q9 ?7 Q! o" H& L
! r* a' c. h9 V# ^% V7 e  4.发行背景# a) }: {6 J' @# f3 q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 q$ V8 j2 ~( V& i6 C" _! |4 Q6 G' r3 @3 G5 u
  5.大龙邮票拍卖
. S" m; Y7 I+ q1 m+ p/ |  大龙阔边5分银全张 37.4万英镑(1991年拍卖成交价)# R. R9 K5 V; ^& Z. Z
  大龙1分银直双连中缝漏齿 59.2万港元(1996年拍卖成交价)
8 \) L* I7 U6 U  大龙3分银直双连中缝漏齿旧票 51.5万港元(1996年拍卖成交价)
! E0 w. M+ [( L  g% O" G; Q) t  大龙5分银横双连中缝漏齿旧票 1.1万英镑(1991年拍卖成交价)3 ~$ c, H3 Q5 `7 N+ F; g
  象图母模样票 未见公开成交
7 B1 a& |8 T4 M4 G! O. G4 F; y. z' h  宝塔图母模样票 未见公开成交
- u$ T7 u9 b+ _% Y1 j. m# Y; A( \$ i  龙图母模样票 未见公开成交
6 E  |4 Y3 [1 D4 C$ v  “华邮第一古封” 145万港元(1994年拍卖成交价)
" K. X3 q. E4 _% i
; _% C$ G7 E- |$ G  6.历史
( q" {# i& L& o  p  按照常理,邮票应该由邮政部门发行,但是中国的这第一套邮票却与海关有着不解的渊源。
! L/ p" K+ v0 E# i! c# [" @  1840年鸦片战争后,侵华列强疯狂在中国攫取权利,海关更是被外国人所把持。当时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是英国人赫德(1835-1911)。赫德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邮政大权觊觎已久。赫德与李鸿章(1823-1901)关系密切,便想方设法让清政府同意由海关来试办邮政。0 y4 f' o$ I( `3 S# l$ s
dlyp4448.jpg   ?/ a1 \: r9 p! B* d- o
dlyp4458.jpg
8 T% c: D  J; i; B  中国海关试办邮政是首先从天津海关办起的。1878年总税务司赫德就指派天津海关的德璀琳(1842-1913)来筹办中国海关的邮务,他就以天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五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
$ k, U% H: X  @* q( w4 X, ] dlyp4648.jpg ( }4 R/ t0 K" P5 _+ }. D
  1878年3月,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筹备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正式对社会开放,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坐落在海河岸边的老海关大楼,曾是海关的公事房,海关书信馆就设在该楼内,而中国第一套邮票也是从这里发行出去的。0 l# C7 N9 L: i
dlyp4658.jpg
4 l4 C7 w3 W/ T& s3 \  书信馆开办起来以后,为了便利邮件的收送同时也为了规范海关对邮政的管理,德璀琳又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关邮票——就是大龙邮票。0 A* M4 [( B: @1 t8 x
dlyp4659.jpg . a5 \. P1 g; p" S  p/ G6 s& l
  据史书|记载,德璀琳原本早在书信馆开张前一年便向英国寄去定制邮票的订单,但终因时间周期过长而作罢。无奈之中他只好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先行印制一批邮票应急。
% P6 M; i0 A1 |) W8 {! ~: M: ^$ [  虽说是应急之策,但看这些邮票,印刷质量应该还是上乘的, 基本是按照德璀琳当时的设想来完成的,并没有太多将就的痕迹了。
  y4 }- U/ P. N, _! r1 f) R* X- f$ F9 S; }0 u
  7.设计# J3 |% t( G% b$ U* e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人们曾一度认为邮票的设计者是美国人马士(1855-1934),但他本人予以了否认。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是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 r- S) x( H' ^$ s0 C mashi1.jpg
- |3 l, V' |9 Q  8.印制7 f/ [; V# H7 l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为:
0 e3 C  w& `' E  (1)薄纸大龙:1878--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mm,后期全张为25(5*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 Y4 ?# x" C* z
dlyp4148.jpg 4 S/ j, S: t6 t  D, A
  (2)阔边大龙: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5.0mm,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原由米国集邮家施塔收藏,曾被中华邮票会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购藏。/ a2 E( m8 j9 o6 s
dlyp4248.jpg 5 A8 B2 c* a, D& `6 o% M6 h
  (3)厚纸大龙:1883--1885年印制,为第三期。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3.25mm,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4*5或5*4)枚。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
9 z: k0 d( k' a- A: F7 v) e dlyp4250.jpg
* F$ p  \: P( S) x8 o  正因为大龙邮票的印制时间较久,所用纸张来源不一,初期印刷的纸张较薄而透明,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期印刷时间较短,但票与票间距离加大,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期用的纸张较厚,邮票的间距缩小,称为厚纸大龙。第三期刚开始时齿孔光洁,后来成为毛齿,所以可以细分为光齿、毛齿两套。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5分银黄*色,刷色有种种变化,背面涂有胶水。不论哪一时期的大龙邮票,齿孔一律是12.5度,如果不是这个度数,就可判定是伪票或伪造的齿孔。
7 w0 S. e+ l& T, j( d% g* G" q2 n  大龙邮票3枚除面值不同外,仔细观察时可以发现其龙的图案和云图水纹也有种种差别。1分银、3分银和5分银3种邮票先各自雕刻1个母模,然后各翻制成25枚独*立子模(3分银票因印刷过程中不慎损坏了1个子模,因此又翻制了第26枚)。当年印刷的方法相当原始,即印刷前先把25个子模拼成5×5整版,捆紧,然后印刷。印完一批即把子模松开,放置一旁,然后再印刷其他面值的邮票。需要再添印时,找出松散的子模重新拼版印刷,这25枚子模的相对位置当然已有变动。因为从前翻制子模的手段比较粗糙,经过集邮家仔细观察,已发现了这76枚子模的各自特征。根据已有资料,已发现1分银票(包括样票和正式邮票)共印刷过12次(即12个不同版式),3分银票22次,5分银票14次。$ @6 M; @6 a) x+ V1 G
  大龙邮票从最初天津、北京等5个城市使用,以后逐渐扩充到宜昌、厦门、汉口、温州、芜湖、镇江、九江、宁波和大沽共14个城市。中国邮票博物馆藏有1枚大龙5分银票,销有英文朝鲜釜山邮戳,是枚孤品。此外,曾见有1枚大龙3分银票销有清楚的广州海关小圆戳,估计是请求盖销票,因为大龙邮票并未正式发给广州海关。
" I4 g. Y/ K8 H1 R3 n  据在海关工作的西班牙籍集邮家绵加义记载,大龙邮票印刷总数约100万枚,由于已过去了一百多年,绝大部份大龙邮票已经销毁,保存在集邮界的已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各期的大龙邮票中,阔边5分银票印刷数量最少,纸张很薄而极易破损,品相完好的旧票已颇难得,新票属于珍品。普通集邮家收集中国早期票时,不分薄纸、厚纸和阔边,甚至新旧混合(薄纸1分银新票较旧票易得),只要凑齐1分银、3分银、5分银3枚1套即应满足。
# b2 b( V8 m" ^: I; a  在大龙邮票中,首屈一指的要数阔边大龙5分银全张新票。大龙邮票自1878年发行以后,先后共发行三次:第一次印制用薄纸,故称薄纸大龙;第二次印制因印版重新组合,子模之间的距离加大,使邮票图案的边框和齿孔之间的距离加宽,故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次印制因所用纸质较厚,故称为厚纸大龙。
2 u, i: \5 p: B: {1 k. F  其中第二次印制的阔边大龙于1882年2月发行。这时,正赶上邮件猛增,邮票需求量增多。在印制时,首先印制了3分银面值的票,所用纸张为先期印制薄纸大龙邮票时裁剩下的小张纸,全张枚数为15(5×3);随后印制面值1分银邮票时,改用不厚不薄的纸张,全张枚数为25(5×5);最后印的是面值5分银邮票,改用法国产的薄而易脆裂的葱皮纸来印制,全张枚数为25(5×5)。 由于这种纸质不适合印制邮票,但因找不到其他的纸,只好用它暂印了2万枚,仅有800全张。因印量少,仅9个月就销售一空。再之这种邮票纸薄易裂,不易保存,存世的新票仅有百余枚。' H& H' T/ ]6 g3 g% Z
  在这些存世的新票中,留存于世的全张邮票,仅有一件孤品。这件孤品原为米国华邮集邮家吉姆司.施塔所藏,曾被中国著名集邮家周今觉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孤品”。1991年9月,这件孤品在英国苏富比公司拍卖,被香港集邮家林文琰以37.4万英镑买得,使这件流落在外的中国第一珍邮,终于荣归故里。& G% [* k0 [. P7 }& X% C
  在2010年,林文琰把这阔边大龙5分银全张转让给上海集邮家丁劲松。
6 d1 g( X) n; \; E' i! y( {1 z& {% C$ G
  9.悬案
! g. w/ w: L; |1 ?, q  E* w  悬案一 :大龙邮票 谁之手笔2 d. S6 L! i5 ~6 I
  猜测1:费拉尔,上海海关造册处德籍职员。1 [1 b: a/ v8 h1 C, X
  费拉尔(约1860-1904)的确设计过不少邮票,而且最著名的是中国邮政史上第一套纪念邮票、第一套多图邮票、第一套知道设计者的邮票———万寿邮票。这套纪念慈禧老佛爷(1835-1908)60寿辰的邮票,让费拉尔着实在海关风光了一把。当时担任造册处税务司的葛显礼显然很赏识他,故把设计邮票及监制邮票的工作都委托给他。
3 a3 [( Q' g8 U3 w4 O  从1894年发行的慈禧万寿邮票,到以后发行的加盖改值票、蟠龙邮票以及邮资明信片等,几乎全由他一人操持。同时,他还为上海、镇江等地的商埠邮政机构设计、印制过邮票。" ?2 M5 n7 J" ?$ Q( o# I& s
  但是他绝对不是大龙邮票的设计者。7 e) P: W) ~1 D+ ?. n$ L7 e
  排除理由:很简单,没有设计时间。费拉尔是1892年9月进入上海海关的,距离大龙邮票的发行已逾14年。
/ v0 y5 U) h* ?  ]3 n+ j flor0ssb.jpg / @- k. P) s" G1 f7 L% v; U
wsp505.jpg
: ^4 g% \, r8 X7 x cxd418.jpg
- o: l/ Q- U9 W  猜测2:马士,上海海关美籍职员,曾任税务司。* p8 s- z5 U% ~5 ?. u
  至今无法得知“大龙邮票”设计者的姓名,很多集邮家认为是外国人,理由之一是宝塔绘成6层,这位洋人显然不懂佛教。佛教的宝塔,层级都取单数,从七级浮屠到十三层宝塔,从来没有双数的。于是,有人便指出是曾任海关税务司的米国人马士设计的邮票。
# A' |0 G8 l( t# @0 y1 J" E, }7 j( F  但后来马士本人否定了此事。3 c3 U  a- e+ E2 U" I% h, V
  排除理由:给友人的一封信。马士在1929年7月25日,给鲍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柯尔氏邮书中说首次发行的中国邮票的设计出自我的手中,是一个误会。有关此项早期邮票发行与图案情况,你可以在1905年中国贸易报告第一编统计要览内获知一切详情……- [2 L8 e) V3 |: S% u' ~
  猜测3:中国艺术家。: d! w1 |+ ]! z$ Y0 J: `1 H* B# l
  马士告诉朋友去看1905年中国贸易报告第一编统计要览,便知端倪。在他说的这份要览的附录中,有篇《华邮纪要》中写道“第一套邮票计有一、三、五分银三枚,有本国技师镌制铜版……”
. M% {* J5 c) [" [6 K2 A! x$ P) {  以后又有人说是邮票由华人设计极有可能,因为不论是象驮万年青等样票以及后来正式发行的大龙邮票,图案都具浓厚的中国气氛,而且邮票上中文写得很漂亮,而英文和阿拉伯数字则相对显得笨拙。
' k! u  v9 S# [1 q3 c  存疑:镌制铜版就等于设计图案吗?虽然找不出铁证确认,但也举不出反证驳斥。, @3 {4 @6 G/ E. E( I3 w6 `
  悬案二:大龙在天津何日发行) k3 `2 U8 s; ~# p  z7 ~" E- `
  1878年7月18日,赫德向德璀琳发出第68号公函,内称:根据你上月15日第十四号公函提出的印刷面值3分银和5分银邮票各10万枚的要求,我通过上海海关邮局寄上盒子一只,包好的盒子外面有造册处印章加封……内装有500张,共12500枚5分银的邮票。
, R% x/ s5 w, _+ C  关于大龙邮票发行日期之谜,集邮界已经争论了数十年,7月说、8月说、10月说甚至12月说,如今论证得也算有个结果,绝大多数人肯定了7月下旬说,并将上限定在7月24日。
. B' ^! U/ [. j! ]9 S  这一悬案能逐渐拨云见日,归功于上海海关的老专家杜圣余。杜圣余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海关档案中查找到了天津海关邮局于7月24日收到首批大龙邮票的记载,也就是德璀琳的签收单。1940年,老集邮家黎震寰在与天津邮局邮票发行总经办人徐家麟聊天的时候,得知徐的岳父——一名老邮政,在大龙邮票1878年7月24日到达柜上的当天,便随即发售,徐的岳父也买了一枚。之所以记得清清楚楚,是因为这一天是徐家麟岳父的农历生日。* q7 X2 G5 \4 Y( I. D! s5 @
  悬案虽然暂时认定,但人们仍期待着一张尘封已久的1878年7月24日首日封早日现身。
- v% X5 F/ I# K" j- B* g; q) C; X* l. i5 S+ s( U
  10.评价5 s- q7 c# N) E, u! ?
  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大龙邮票的发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邮戳、实寄封等,长期以来都是集邮研究的重要课题。( \/ @; A' i2 m' ~
  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1 M3 \1 W" n. y  y+ c
# D( j( W2 j: x* {  11.专著% _7 N+ Y' ?% K- _; I- A1 h) L
  中国大陆出版过4部大龙邮票专著,其中有一部是与香港合出的。1988年出版了两部,一部是科普出版社出版的《大龙邮票》(刘肇宁著),另一部是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的《大龙邮票纪念专集》(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活动组委会)。前者书中叙述了大龙邮票的设计、发行及使用经过,后者是专门论述大龙邮票的大型综合性、文献性学术书籍。1989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合作出版了精品精装专著《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邮票博物馆编),该书不仅装帧豪华,而且书中重点刊出的大龙邮票实寄封和邮史档案资料也十分珍贵。1994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大龙邮票版模特征专述》,该书由旅法华人留伯先先生编著,书中叙述了大龙邮票的版模特征和基本知识,对大龙邮票76个模号特片做了系统的研究。( z( m, q, K# `  I2 ?1 K
  我国台|湾省共出版过3部较有分量的大龙邮票专著。第一部是1978年出版的《大龙邮票封戳选辑》,该书大部分系选自1978年在台*湾省举办的中国邮票发行100周年邮展中的展品,精选刊出了存世的60件珍贵的大龙邮票实寄封,一枚至今发现最早的1878年10月5日由北京寄上海的大龙实寄封被收入。第二部是《大龙邮票集锦》,该书对大龙邮票的研究深度更高,曾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第三部是《大龙邮票存世考》,这部研究巨著中收录了356件大龙邮票实寄封,并对每枚封的形式、封面、邮资、邮戳和源流进行了细致的记录,书中还刊出了15件集邮品大龙封、8件趣味品大龙封和18件伪制品大龙封。
2 F4 ~0 m/ S# [0 v  英国集邮家P.W.艾尔兰德先生编著出版过两部专著,第一部是在大龙邮票百年诞生之际出版的《中国的大龙邮票》(英文版),该书介绍了中国最早的大龙邮票的设计和产生过程、有关大龙的传说、大龙邮票的设计者等。第二部是1989年出版的《大龙邮票和它们的先驱者》,该书是一部有关大龙邮票艺术鉴赏的图书,并以大量珍贵图片展现了中国大龙邮票的全貌,包括不同版别的四方连、整版大龙邮票、部分单枚票等。该书曾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 b& F) m" i" Q

3 g0 Y6 l0 T; Y6 s; Q( f+ [8 x
& S7 ~" r+ G4 j" b0 G8 t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23: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邮票# S# S+ S) W: `, Y; i) W1 U
dlyx4658.jpg 7 N( Q+ c, H* J8 l7 o$ w- U* p! q2 U
  大龙邮票从1878年开始印刷发行之后,铜质的印模经过多次印刷而逐渐磨损剥蚀,虽然在后期剔去了不堪再用的印模,全张枚数由25枚减为20枚,但是最终因几乎全部子模都有严重磨损无法再用,而不得不重新设计印制新的邮票,即通常所说的小龙票。其实大龙邮票和小龙邮票的名称是集邮家的俗称,过去的邮票目录称之为海关邮政第一次邮票和第二次邮票。有些集邮者将1898年发行的伦敦华德路公司用雕刻版印制的蟠龙邮票称作“小龙邮票”,这是不正确的。8 j& F) ^' W. T! a2 y
  1.小龙票设计
+ u7 [6 ?2 o1 @- |  由于中国海关档案资料的残缺不全,小龙邮票的设计人正如大龙邮票一样,未见记录,成为历史悬案。笔者推测,大龙邮票可能是中国人设计的,而小龙邮票则可能是外国人所设计。请参阅大龙邮票的图案,大龙邮票上的中文“大、清、邮政局、×分银”书写得很流利和漂亮,而英文“CHINA、CANDARINS”和阿拉伯数字“1、2、5”显得比较笨拙,估计是不识英文字母的中国人所描写。相反,小龙邮票上的中文写得弯弯扭扭,而英文和阿拉伯数字就非常整齐美观,很可能是不识中文的外国人所写。! l& |, `# M" J. B! a1 k
  2.印制过程
  W$ C7 I7 U/ H  历来传说,小龙邮票和大龙邮票一样,也是由海关总税务司署驻上海的海关造册处印制。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有一位著名邮学家突然宣称,他有绝对可靠的消息,小龙邮票是在英国华德路公司印制的,这在当时的中国集邮界引起了一场争论。后来有一位集邮家写信去问了该公司,该公司回复说并未承印小龙邮票,而且据他们所知小龙邮票应是中国海关造册处印刷,争论才平息下去。1987年3月瑞士拍卖一部有名的中国邮集,其中有一组是全套小龙黑样票注明来自英国潘京.培根公司档案。潘京.培根公司是世界上颇有名气的制版、印刷商,它曾印制了世界上第一套邮票,即英国黑便士、蓝便士邮票和不少英国属地邮票。
" J* e( b8 s$ S5 B% b/ s- g3 k& V  小龙邮票和大龙邮票比较,有种种差异。邮票图案的布局虽大体相仿,但亦有区别。大龙邮票中心云龙图3种面值各不相同,但小龙邮票则3种面值都采用同一个母模。从全张组成上看,大龙全张不分格,由25个或20个子模拼成(阔边3分票例外,仅15枚);而小龙邮票分为左右两格各20枚,全张共40枚。
3 n9 l* O3 |5 a  x, y3 e; |' i  3.防伪措施: A: W1 j8 R& \- o0 x) F8 l$ y! M
  小龙邮票采用了两种防伪措施。第一是使用了向英国定购的带有太极图的水印纸。纸上水印位置和印版对应,每枚邮票上恰好有一个水印。按照中国古书易经记载,太极图应该是阴阳两鱼平卧合抱组成的圆形。阳鱼在上,白色;阴鱼在下,黑色;阴鱼的头在左方。而英国制造商不懂这个排列法,将阴阳两鱼站立起来了,为适合小龙邮票外形,又将圆形太极图改为椭圆形。造册处印刷工人在印刷机上放置纸张时也未注意,就出现了正放、倒放、反放、倒反放4种情况,专门收集研究小龙邮票的集邮家就可按每种面值收集4种不同的水印式样。第二是使用了易溶解于水的油墨,小龙邮票在水中浸泡较久就会变成一张仅见水印的白纸。也不能受潮,否则纸张会变黄邮票也会褪色。所以泡洗小龙邮票时需十分小心,应将邮票票面向上浮在水面上,待约15分钟票背胶水溶化后,将邮票轻轻取出,票面向下平铺在吸墨水纸上,然后用干的脱脂棉花慢慢擦去胶水。( H8 L( z& C( o! q
  4.分类、变化
$ H8 J" {6 y0 O" p* i7 ?  小龙邮票分两期印刷,第一期自1885年开始,齿孔12.5度,通常是毛齿,其中有少数是光齿。第二期自1888年开始,齿孔11.75度,都是光齿。上述1885年之说是来源于西班牙籍集邮家绵加义的记载,后来有些集邮家曾对此提出怀疑,因直到现在尚未发现小龙邮票有盖销1885年邮戳的。小龙邮票和大龙邮票相似,全版40个子模都是独*立的,印刷时才拼在一起,印完就拆散放置,下次再印时重新拼版,由于子模特征不同,所以也发现了许多不同的版式。
+ H3 V. s/ e, L; {) e3 Z+ H" W7 J7 i  根据绵加义记载,小龙邮票1分银共发行508667枚,3分银共发行850711枚,5分银共发行348161枚。小龙邮票的刷色变化很多,1分银有正绿色、明绿色、暗绿色和深绿色;3分银有紫色、淡紫色和玫紫色;5分银有橄黄*色、蛋黄*色和黄*色。' N- Y& Q0 E0 _8 @% x* a% A
  小龙邮票3种面值有直双连或横双连中缝漏齿票,5分银的并有横四连中缝漏齿票。此外,3种面值都有左、右边缝漏齿票。属于印刷变体的有3分银和5分银复印票,都极罕少。. {. t7 r; Z5 z8 X/ J- C
  1888年第二期小龙邮票中,3分银和5分银邮票有加盖红色中文[台*湾贴用]或英文[FORMOSA]字样,无水印,分有齿和无齿两种,应属于未发行的样票。
& E' X1 F* s" m, `. ~: L  5.流通使用8 p5 L5 p$ }' n4 j' ?2 s% f% \
  使用过小龙邮票的城市比大龙邮票为多,计有北京、厦门、烟台、镇江、福州、杭州、汉口、宜昌、九江、牛庄、宁波、上海、天津、大沽、温州、芜湖等多外。台*湾省的安平、淡水和打狗在小龙邮票时期设有海关并办理邮政,但盖销在小龙邮票上的邮戳很少见。当时我国在朝鲜汉城、仁川两地设海关和邮政,故在小龙邮票上见盖有两地英文邮戳的。奇怪的是至今尚未发现小龙邮票上盖有广州邮戳的。
2 q0 Y: @6 C8 J8 p' o  集邮家对于大龙邮票时期是否已开办邮件挂号业务尚在争论之中。但从1886年起的小龙实寄封上已发现国内和寄国外邮件上已有挂号的确实证据。
/ L8 `6 M6 L( P2 E/ g  6.收藏价值
$ E% H( s- P/ P2 U/ C& K0 I1 [  小龙邮票发行至今已超过百年,当初总发行量约170万枚,比大龙邮票发行量多了不到一倍,但身价比大龙邮票要差得多。目前国内邮市上一套小龙新票标价不过2千元人民币,旧票约8百余元。存世的小龙实寄封要比大龙封为少,但市价要比大龙封低得多。在国际邮展上,中国大龙邮票邮集或万寿邮票邮集、红印花加盖邮票邮集获金奖的不少,但小龙邮票邮集尚未见得过高奖。是什么原因,值得探讨。4 h) w/ l8 H1 q5 Z) ?8 t
  小龙邮票所以不受集邮家重视,首先是图案太小,花纹刻板,不能引人注目。其次是因使用易褪色的油墨印制,保存不善时邮票就会受损。再者因图案花纹太细,不易辨认子模特征。所以至今大龙邮票全部版模可以逐枚辨认,而小龙邮票3种面值20个子模中,能找出特征的尚不到三分之一,很多集邮家就知难而退了。# N9 u  k7 |+ _9 b4 D) p
  在1994年6月24日中国邮票拍卖会(上海)拍卖中有该票四方连全套,第014号,底价为3.5万元,至7万元成交。中国嘉德03春拍第3181号亦为四方连全套,带中间过桥入上边纸,估价6-7万元,嘉德98春拍亦有一方连全套,估价为6-6.4万元
8 c0 X3 b4 b; m# a1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23: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
1 ^* O. {5 u3 L1 m; h1 Q" [/ r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原定于1840年1月1日启用的邮票因设计的延误,1840年5月6日正式开始使用,与“黑便士”同时使用的还有“蓝便士”(面值两便士的蓝色邮票)。从此,邮票在世界上诞生了。
) d4 t% q" M+ w# V/ A: {" k& Q dlyx4668.jpg + c7 y1 A6 n4 \, T
dlyx4678.jpg 9 `; D9 g6 ~6 w% [
  1.风格! p* y9 p* }" ^8 O
  黑便士邮票之所以采用维多利亚女王头像为图案,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既要代表国家的权威性,又要表现出国家发行的有价票券的严肃性。在印刷上采用了当时欧米国家印制钞票时已普遍采用的最先进的雕刻版印刷工艺,并使用了难以伪造的皇冠水印纸。图案顶部中间有“Postage”(邮资)字样,左右两角是交叉十字图形,底部中间是面值“ONEPENNY”(1便士)。横12枚,竖20枚,一全张240枚,面值恰好1英镑。为防止伪造,除每枚邮票都有一个王冠水印外,邮票的下部左右两角各印一顺序排列。如第一枚是A、A;第二枚是A、B;第三枚是A、C……直至A、L,共12枚。竖行左下角的字母依次为A、B、C……直至T,右下角的字母均相同。由每枚邮票下面两角的两个字母可以准确地判断它在整张邮票中的位置。如一枚邮票左下角的字母是C,右下角的字母是D,那么这枚邮票便是第三行的第四枚。$ X7 |1 t) h, F
  2.故事) ^9 I' f, h  [9 c3 }
  19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伦敦一个中学的校长罗兰.希尔(1795-1879)正在街上散步,他看到一位邮递员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姑娘。姑娘接过信,匆匆瞟了一眼,马上又把信还给了邮递员,不肯收下。希尔十分纳闷。邮递员走后,他好奇地问姑娘为何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诉他,信是她远方的未婚夫寄来的,因为邮资昂贵,她支付不起,所以不能收,不过,她已从信封上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原来,他们约好在信封上作一种只有他俩才懂得的暗记,这样,用不着看信的内容就互通音讯了。希尔深感邮政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决心进行改革。
- O6 T  M) q) }9 y4 S4 N  那时,英国的邮政制度十分繁琐,除了国会议员享受免费邮寄信件的特权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邮递员根据路程远近,信纸页数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费,邮资昂贵,一封普通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8便士。因此,拒付费用、拒收来信的争执时常发生。
6 w7 B; W4 D0 ^; W2 j  在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计算和创新后,罗兰.希尔提出了“降低邮资、统一收费标准、简化邮递手续”的思路。1837年1月,他以上述观点为基础写成了一本题为《邮政改革:重要性及实用性》的小册子,呈递给当时的财政大臣,不料受到冷落。出于无奈,他只得将小册子修改后公开发表。他提出了三项建议:由寄信人在邮局付现金;通过对信封、信纸收费的办法统一邮资;使用“一片只够盖上邮戳即可的纸片,在其背面涂上粘液。这样,其持有者将纸片浸湿后,可将它帖在信封之上”。
0 k3 |$ J) {7 y, R$ q. `) k  这三项建议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这种情况下,1839年8月,维多利亚女王签署法令,决定正式采纳希尔的建议,并调希尔进入财政部负责实施这一计划。1839年9月6日向全国公开征集“标签”(当时尚不叫邮票),在收到的2600多封应征图案中,5位作者的4份作品获奖。罗兰.希尔根据这4份作品,以威廉.维恩所作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的纪念章作原画,用绘画颜料画了两幅邮票画稿,交查尔斯和费雷德里克.希思父子雕刻,邮票由帕金斯.倍根公司承印,以黑色为基调,下方印有“一便士”字样,故称为“黑便士”。1 U# @2 E2 ?# l/ m+ w
  3.产生背景
9 e! C0 W$ x1 e( _5 ~6 T- `  邮政之父——罗兰.希尔爵士的“便士邮政法”,引发了一场世界邮政的重要革命,同时也导致了世界邮票的女皇——“黑便士”的诞生。1839年8月17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实行均一邮资制的1便士邮资法和预付邮资制度。9月6日至10月15日公开征求对邮资凭证已付的意见和设计图稿。正是由于确认了这枚图稿而产生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面值以便士计量,用黑色油墨印制,故称黑便士邮票。
! Y/ T/ ?/ [( X9 K" ~ dlyx4688.jpg
& k' [4 g5 X; P- A4 X  英国“黑便士”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原定于1840年元旦问世,但因未准备就绪,邮票到5月1日出售,5月6日才正式启用。1840年5月6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边的邮政总局热闹异常。浓雾散去,阳光和煦,人们兴致勃勃地赶到宽敞的工农业大厅,围挤在桃花心木的柜台前,用一枚枚金光闪闪的英镑,争相换购一张张新问世的“黑便士”邮票。一连两天,柜台里总能见到一位身材魁梧、长着络腮胡子的职员在细心地观察邮票出售的情况。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邮票第一次在伦敦问世,邮局喧闹异常。”第二天他继续写道:“昨天售出了价值2500英镑的邮票。”他就是罗兰.希尔,由于他对邮政改革的贡献,并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而名垂青史。女王赐给他伯爵称号,国际集邮协会尊称他为“邮票之父”,许多国家还发行了纪念罗兰.希尔的邮票。在邮票诞生之前,邮政收费是按照信件用纸的张数和投递路程的远近逐件计算的,而且是由收件人支付邮资,收费的标准也很高。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8世纪到19世纪进行了工业革命。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促进了邮政改革。1837年,罗兰.希尔发表了那篇有名的论文《邮政制度的改革──其重要性与实用性》。他的改革建议简称为“一便士均一邮资法”,主要内容是,在英国本土对二分之一盎司以内的信件统一收取一便士的邮资,邮资必须预付。英国政府最终采纳了这一提案,罗兰.希尔被聘为财政部职员。1839年,英国财政部公开悬赏征求邮票设计图案,收到了大约2100多件作品,对其中4件设计颁发了一等奖,但没有一件被采用。于是,罗兰.希尔亲自动手设计。他以威廉.韦恩精刻的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纪念章作原图,画了两幅邮票图稿。邮票由雕刻家希恩兄弟雕刻版模,帕金斯.信有限公司承印。在白色无底纹纸上,对着阳光一照,可以看到每枚邮票的正中有一小皇冠水印,这样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就诞生了。
, k7 k, I4 }( O5 T: E* g6 B  4.发行
5 g; C2 {4 u. s% m  ^  l0 ?- P  “黑便士”邮票使邮政工作大大前进了步,标志着世界近代邮政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黑便士”是颜色和面值的合称。它采用黑色雕刻版印刷的无齿孔,不标国名,只有女王的肖像,这一传统一直沿袭至今。图案上方有“邮资”字样,下方是表示面值的“一便士”字样,印张每行由12枚邮票组成,共20行邮票组成,共20行,每张240枚。这是因为英国当时币制为1镑=12先令=240便士,一个全印张正好一英镑。特别有趣的是邮票的下面两角都各有一个英文字母,同一行上的每枚邮票图案左下角的字母相同。第一行A,第二行是B,以下按字母顺序类推;在图案的右下角的字母则表示邮票印在张中的位置,从左向右按字母的顺序排列,如第一横排从左至右为AA、AB、AC直至AI,第二横排依次为BA、BB、BC、直至BI……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仿造。尽管1840年的邮票现存数量相当可观,但要复原原来的一个完整的印张却是非常困难的。由于邮票刚刚问世,人们还不大懂得邮票是什么,所以每整张“黑便士”的纸边上者印有说明文字:“每一枚邮票是一便士,每行十二枚售一先令,每全张售一英榜。把邮票贴在收信地址右上方,涂湿标签时,请勿擦掉背胶。”邮票原定于1840年元旦向世,但因未准备就绪,邮票到5月6日才正式启用,但不知哪个邮局提前售出了一些邮票,迄今已发现有3枚黑便士票是1840年5月2日在英国南部城市巴斯盖销的,被集邮家视为珍宝,标价很高。从1840年5月6日起,黑便士邮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重印十一次,有30万全张计7200万枚。其中第十一次即最后一次印量最少,只印了700全张16800枚。在此期间共售出68158000枚。与黑便士邮票同时发行的还有图案相同的蓝色二便士邮票,俗称“蓝便士”。据说是在印制时误将邮票印成了蓝色。邮票的版式和黑便士完全一样,它的发行量比黑便士票少,珍贵程度超过黑便士,但闻名程度却远不及前者。有的蓝便士的印刷透过纸背,背面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到女王的肖像,这种透印票尤其难得。目前存世的蓝便士邮票只有两种:一种是一组八方连邮票。票上盖有英国最早使用的“马耳他十字戳”;另一种是一枚信封残片,残片上贴有半枚蓝便士邮票,是用二便士邮票对剖使用的。戳上的日期1841年3月27日,是世界珍邮之一。黑便士面世九个月后,即1841年开始发行红便士邮票。改色的原因是因为黑色邮票上盖销黑色邮戳不易看清,有人将盖  有黑色戳的邮票揭下来重复使用,于是就用同一版模将邮票印成棕红色的了。
9 A) S5 }1 g; E/ h/ c7 B/ q  5.评价
5 x# q. ~( z$ w! C# ?4 s  黑便士邮票几乎具备了现代邮票的所有特点,具有科学性和使用性,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开创了邮票发行的纪元。0 a9 y! }3 o% d: t; r/ I8 y* t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5 23: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便士邮票
9 X$ t7 d5 r! z/ ?! }) `- L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1840年5月诞生在英国的“黑便士”,是有背胶、没齿孔的。发行之后发现,在黑色邮票上盖销黑色邮戳不便识别,容易被重复贴用。英邮政当局决定终止印制和使用已经面世九个月的“黑便士邮票;而于1841年2月利用“黑便士邮票的原印版,改换红色油墨重新印制邮票,习称“红便士”。它的票幅(19x23毫米)和邮局版张(12x20=240枚)与“黑便士一样,自1841年2月10日开始正式发行使用,以此取代了发行量为6800万枚的“黑便士”邮票。
1 K! a/ r2 X* i9 g+ U: E/ I& `6 N  早期的“红便士与“黑便士一样,也是没有齿孔的。寄信时要用剪刀将邮票一枚一枚地从版张上剪下来贴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据史料记载,在1848年,一位记者急于往外寄发稿件,在往信封上粘贴邮票时,身边却找不到剪刀来剪开邮票。他急中生智,用领带上的别针在两枚邮票的间隔处先扎出一排小孔,然后再撕开贴用。一名爱尔兰籍年轻人亨利?阿切尔,目睹了此情景后受到启发。他经过反复研究、实验,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经过一番斡旋,邮局采纳了他的为邮票打孔的建议。从1854年1月28日开始,“红便士邮票就开始“长牙齿”了。这就成了世界上最早有齿孔的邮票。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邮需求,“红便士邮票在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期间,曾反复再版加印了一百多次,累计发行了210亿枚!/ W8 G3 I( t1 F
dlyx4698.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