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1|回复: 0

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0 23: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7-10 23:40 编辑
; `( o1 q( \3 s* Q
  B6 ^2 c  c, A  \1 y9 }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 |9 e& [# u! Q/ [$ q, [( l# }转自:国之瑰宝4 j, o8 p9 ^- f/ D
  散氏盘(San Family Plate),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k8 t& }4 F6 w3 J8 i/ ^
  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 f& Z5 ?8 K7 h8 l! _& |) v ssp09458.jpg
4 _! B5 t, Y/ |: f* L, Y6 B0 C! @  中文名:散氏盘* w3 C" N: t# h# |) \% |: [$ K% b
  所属年代:西周晚期) N7 i* z" {( y5 `
  出土时间:清乾隆初年
" Y0 P2 n2 H2 V; t8 \/ d  出土地点:陕西宝鸡, H1 \3 ^' U4 ], B5 U
  馆藏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9 e% b, _+ x$ d- m4 D ssp59458.jpg # j) F* K, S7 n  Q' {
  1.流传过程0 Y7 _( i& V8 a" w6 v. C
  散氏盘于乾隆中叶出土至嘉庆十五年一直在民间收藏,先在扬州江翰林家收藏多年,后转手谁家则不详。老古玩界却传说着,阮元(1764-1849)收藏过,并复制铸造出两件。民|国十三年以前,大古董商都说过,遇上散氏盘要格外小心,仔细签定。
6 B( h! ^- k7 I" G* t ssp29458.jpg & Z- E4 C! [4 b7 k4 |( e1 u
  散国约位于陕西宝鸡凤翔一带,西北方与夨国为邻。由铭文内的人物推知,此盘的铸作年代约在西周厉王时期。
' j  b' ~% G7 g  1810年冬,嘉庆皇帝颙琰(1760-1820)50岁的生日,阿林保将散氏盘敬献给皇上做寿礼。皇上给了他两江总督去当。因而在老古玩界中有“阮元定名散氏盘,阿林保献宝祝寿荣升”的口头传说故事。 嘉庆皇帝不像乾隆皇帝那样酷爱古玩字画和美玉。散氏盘入贡内府,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六朝,久藏禁中。因时间太久,六朝皇帝谁也不去鉴赏,以致无人知晓它收藏在什么地方。咸丰十年火烧圆明园后,传出散氏盘在圆明园被烧毁了。于是,从内务府官员口中传到琉璃厂古董商的耳朵里就成了:“散氏盘真的没啦,只有仿铸的那件了。” ' k+ I! g3 p0 J$ g  J- q
ssp39458.jpg ! x5 _2 [4 ?* g" B
  1924年的一天,故宫院长马衡(1881-1955)清查故宫物品时发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箱,箱中装的便是散氏盘。 , n( D3 S8 `  y+ M1 }: m, r
ssp49458.jpg
& F3 s: N( x. V: d  民|国十三年,溥仪出宫前,内务府核查养心殿陈设,发现散氏盘藏在库房。溥仪出宫后,散氏盘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 c; v9 d, L! z0 w+ @, _2 u& q7 R5 e  国之瑰宝散氏盘,在“九一八事变”后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转移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收藏。% ]8 b/ y% o  F% ?0 X  l  K

+ o2 P" T" P: [9 G  2.文物特征
6 E, e! F7 Q" W# n  造型  G6 k# E- `2 \: ~* ]- M$ I6 U4 j) M
  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盘底直径41.4厘米,重21.312公斤,盘附耳,盘腹有夔纹饰,高圈足上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 _% u' D+ U* `! e9 L* d9 u
ssp19458.jpg
# y/ f) `, U; J8 e  铭文
+ `  I) {6 l1 k% k+ g  用夨践散邑,乃即散用田。履:自瀗涉以南,至于大沽,一奉。以陟,二奉,至于边柳、复涉瀗,陟,。以西,奉于敝城。楮木,奉于刍仇,奉于刍道,内陟刍,登于厂湶,奉诸、陵、刚。奉于单道,奉(封)于原道,奉(封)于周道。以东,奉于棹东强。右还,奉于履道。以南,奉于仇道。以西,至于莫。履井邑田。自桹木道左至于井邑,奉,道以东,一奉,还,以西一奉,陟刚三奉。降以南,奉于同道。陟州刚,登,降棫二奉。夨人有司履田:鲜、且、武父、西宫襄、豆人虞丂、录贞、师氏右眚、小门人、原人虞艿、淮司工虎、孝、丰父、人有司丂,凡十又五夫。正履夨舍散田:司土逆寅、司马单、人司工君、宰德父;散人小子履田:戎、(微)父、教父、襄之有司橐、州就、焂从,凡散有司十夫。唯王九月,辰才乙卯,夨卑鲜、且旅誓,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实余有散氏心贼,则爰千罚千,传弃之。”鲜、且旅则誓。乃卑西宫襄、武父誓,曰:“我既付散氏湿田、畛田,余有爽变,爰千罚千。”西宫襄、武父则誓。厥受图,夨王于豆新宫东廷。厥左执史正中农。   
- h# K; K  C) T6 S, E( N) s
& w$ u% D9 ?1 s3 v5 \4 C7 m0 b4 U  3.文物价值( l/ Z1 o: W* N$ W! W5 j: h5 b# y( h. J
  散氏盘铭文的最大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拙朴、拙实、拙厚、拙劲,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散氏盘铭文的字形构架并非是固定不变、呆板生硬的。它的活气跃然纸上,但却自然浑成。特别是在经过铸冶、捶拓之后,许多长短线条之间,不再呈现对称、均匀、排比的规则,却展现出种种不规则的趣味来。: f5 x7 P) ]$ P* {8 B. s
  圆笔钝笔交叉使用,但圆而不弱,钝而不滞,是散氏盘铭文在技巧上的着重点。在体势上,字型结构避让有趣而不失于轻佻,多变但又不忸怩造作,珠玑罗列,锦绣横陈,在极粗质中见出极精到,这是《散氏盘铭文》的魅力所在。
& J: ~: C( M0 W  G- l' A. E2 N1 h  散氏盘铭文用笔粗放豪犷,但并不粗野,而是凝重含蓄,朴茂豪迈。其线质是能将稚拙与老辣、恣肆与稳健、粗犷与内蕴极为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它既不同于早期以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来华饰其形,呈现出线与块面的结合,也不同于其后的晚周金文刻意整饬,而是于不规整之中见其错落摇曳之趣,给人以欹正相生、自由活泼的艺术美感。可以说《散氏盘》既凝重遒美,又不失潇洒畅达。 + i' j; [/ k1 v8 S4 T; P7 s7 G
  散氏盘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文字,在结构上呈现出蜾扁的风格特征。在方整中含有圆意,就其单字而言无一不打破对称、平正的惯例,不仅呈横向的欹侧之势,而且变通常的右高左低为左高右低,字势向右下倾斜。然姿态自然,变化莫测,字间呼应,随势生发,字形开张,妙趣横生。在朴茂厚重之中,又添加些雄强的意蕴,故而显得博大、宽厚,让人感到一种生气的存在。同时,字的重心都忽左忽右,使每一行的字产生明显的跳跃感。加之其章法错落有致,使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通过变幻多端的下俯、上仰、左顾、右盼联合起来,使人感到行止裕如,气象飘逸。 , S+ j- J& b7 s) c

, O& Y6 G' o: e# I" H  4.文物背景
* x  T! Z  C' ]  西周书法的主要资料当是金文,整个西周可称得上是铜器铭文的鼎盛时期,整个西周金文的发展经历了由谲奇峥嵘、典雅平和而逐渐步入成熟的,这一时期的金文肥笔完全消失,线条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字的造型亦更显得自由活泼。 《散氏盘铭文》 作为西周时期粗犷遒劲的金文书法,是学习大篆的极好范本,与《毛公鼎》 ,《大盂鼎》并称为金文瑰宝。《散氏盘》铭文便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时代书法艺术的高峰之顶的杰出代表之作。它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晚清四大国宝均以长篇铭文和精美的书法著称于世。; }2 T$ f' ]* k% Q

9 j3 `% r; P# G; S( |, K2 ~* A! f' o1 B* R% s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