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9|回复: 0

[中国哲学] 【原创】哲学认知三阶段与哲学公式的确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1 07: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哲学认知三阶段与哲学公式的确立% f" A5 o$ c2 o$ T" }, h0 f2 ^
                        & U8 [/ {7 D% q' |7 l
                                                                  高旷
0 n! @9 [8 h- X6 J4 o2 K: S  N6 X2 b8 G) Z9 }6 O: T3 L
       所谓哲学认知,就不是一立场、一角度、一层面的片面感性认知,而是全面、立体、辩证、抽象、系统地认知过程。8 Y( \; e7 ]1 l1 z
      1 人类哲学认知第一个阶段:感性认知阶段。
2 G/ T5 `8 g- L' P6 P7 M      这个阶段分两次认知:(一)  生命之初,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的感知功能,感知什么东西是对自身有益的或是有害的。譬如,通过舌鼻牙齿等感知什么是什么味道(酸甜苦辣咸),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通过全身各部位的神经末梢感知什么可以触摸什么不可以触摸(冷热痛);通过眼分别各种器物与色彩、白昼与黑夜;通过耳辨别各种东西发出的刺耳的或是悦耳的声音。这些认知是生命意识体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原始、最基础的认知,是生物本能意义上的器官感知。8 j+ x- T, i: z: o
      (二)  生命意识体在学会了抽象的语言文字等符号交流之后,也可说是感性认知与符号认知建立了牢固的、被普遍认同的条件反射之后,就可以从他人言语或其它媒体(书本、电视、电脑等)获取关于现象世界的更多知识,并在生产、生活中验证并加以确定。这些认知是器官感知与抽象感知的混合、综合感知。9 C: c4 w) O$ @' \
        2  人类哲学认知第二个阶段:抽象感知与器官感知的对立阶段。' f  a9 s$ N. T9 [; [' B2 g
       人类在与自然、自身、社会的长期博弈中,人类获得了海量的关于自然、自身、社会的抽象(符号)知识。特别是近现代科学的崛起,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她使人类认识和改变自然、自身、社会地能力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在信息量上,超过了人类以往几千年的积累。在这个长期的知识积累过程中,睿智的科学工作者、社会学家、哲学家都曾发现,自然知识(认知)的每一次长足发展与更新,都是对以往的知识(认知)在适用范围上的界定或直接颠覆,而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则一直是矛盾丛丛、是非难辨、混乱不堪。
2 C5 V. [3 G, a7 Z) D0 ]7 l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平面几何中是正确的,在球面几何中则不正确;以光速运动,时间就会等于零,超越光速,时间会变成负数(时光倒退);金属在人的感觉中是致密且坚硬的,但对于某些射线来说,穿梭其间如入无物之境;颜色原本不是颜色,是人对不同光波(电磁波)的定性反映;某种味道对人来说可能是臭的,对其它动物来说可能是香的;硫化氢气体对人来说是剧毒的,对某些海底生物可能等同于人类的氧气;100以上的温度、300个以上的压力,人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对某些海底生物来说不可或缺;鸽子能够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还能够感知磁力线,所以,在鸽子与人类的眼中世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 q# }  o9 w5 I; Y: U2 u6 N4 V& A       而,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相比于自然领域的复杂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 [' v5 a2 c( Z8 J/ j, `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X' N3 ]9 k4 U' Q       3  哲学认知第三个阶段:理性反思与哲学总结阶段2 s1 V( ^) I! |* g" T
      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具体的生命意识体及群体,不管是人或者非人(其形态、智慧高于人或低于人),怎么思维、怎样表达、有着怎样的意识与行为,都有其具体的时空环境,亦即存、活环境(立足处和立场);他或他们的见、闻、觉、知、识,以及由此而建立的各种体系(包括所谓的科学、哲学、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法律典章制度等等),都是建立在他与他们各自相匹配基础上的,都是有局限性的,都不可能是普适的与无限的,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他或他们的权宜、正确而已,而不是绝对的普适与正确。# x9 h4 y% u% Q- a9 {
        器世间(现象世界)的任何物、事、理,都是相对客观、真实、正确;没有任何物、事、理是绝对的、完全的客观、正确与真实;但是,相对正确与真实也不能说是完全错误。一切物、事、理都没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其所谓的特殊属性都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说,一切物、事、理皆无自性,是谓空性;唯有空性才是一切物、事、理的真正属性,这种属性只能哲学、智慧地把握。8 ?( I0 Z) B4 u6 W5 j
      《佛藏经》云:舍利弗,于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根本,悉断一切诸语言道,如虚空中手无触阂,诸沙门法皆应如是。又,《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有所住,即是非住。亦如,香严禅师悟道时说:“去年贫,无立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8 s' {0 _* M0 m1 G( E' K# d0 N
        笔者因有感于此,也创立了一个哲学公式:一处不立  处处能立' M0 f- g% ]( h) p, @
        事实上,古今中外真正的智者早就给出各自语境下的哲学公式,这个公式,在现代哲学语境下,就是矛盾对立并且动态的统一;在儒学语境下就是“执其两端(矛、盾)而守中间”的中庸之道;在《道德经》语境下,就是为无为的守中之道;在《易经》语境下,就是阴阳两仪互为根本的太极之道;在佛教语境下,就是不堕两边(有无、是非、对错------)、中亦不落的般若中道。究其根本,实则意一名异。" W: x7 [+ [" n2 J
        从哲学史角度上来说,两三千年前的中国和印度,哲学理论的著述与应用已经相当深刻与成熟了。说中国无哲学,纯粹是知瓢不知葫芦的假在行。
3 ^4 ~. K& f+ I. F4 w        4  各自公式的适用范围
0 ]5 \  ~, O- B2 K  u5 ^1 @        矛盾统一法则本身并没有高低深浅,只是证悟、理解和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差别。MKS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笔者补充一下:一切物、事、理兼具矛盾对立统一,也就是说,矛盾对立统一,纵横内外,涵盖无间。
( J, @, i7 A1 N" l         儒学的中庸之道很大程度上只是落脚于人文、伦理,应用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而《道德经》、《易经》、佛经则涵盖天、地、人,乃至于一切的。最圆融、最具代表性的是佛经,例如,《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就是说,现象(物相)、生命意识体的觉受、思维能力、行为、意识分别无不涵盖矛盾统一中,更不用说生命意识体的衍生物,诸如语言文字图形符号、哲理、实践、宗教本身;并且几乎所有的经、论,都贯穿着矛盾统一哲学,是谓般若中道。譬如,《圆觉经》:圆觉非作得非任有,非止非灭;《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e8 W0 [6 N' z7 c* c
        5   矛盾对立动态统一的大起底
/ ]' |+ }" b! n7 [: \' k        5.1   自然物系统之间及物自体内在的哲学关系
$ D+ x2 r1 p7 X3 F       如果把宇宙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基于万有引力与斥力(矛盾对立),太阳系与其它星系保持各自适当的运动与距离(平衡、统一)。
6 u- `' J! U* X* d8 @      太阳与地球之间、地球与月亮之间通过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既保持了各自的运动,也维持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统一)。
; _- m8 B9 e3 v. T: d! [6 h% |* c        物自体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的动态哲学关系。  B4 Z7 G# X3 D
        原子世界里,正电(质子所带)与负电(电子所带)之间的引力为高速运转的电子提供了向心力,从而保持了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维持了原子的整体现象的存在。" V0 p- x8 X* I* \, [' q6 x
       显为阳,密为阴。任何事物表相、功能、特征都与其内部结构之间,都是显与隐的对立统一关系。譬如电脑、手机,表面的特征、传播、运算、显示等功能为阳,而工作原理、软件、机械配置为阴,二者是统一的关系,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
5 ?5 Q) P/ |  i) X6 n+ H. c# }       本质上,任何物、事、理之间的关系、联系都是因为格式化、方便认识与管理化(也就是所谓的科学化),而人为分别、分档、分开、分化的。绝对意义上,一切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4 ^( M# P' I- A0 b" e$ d# @
        5.2  地球与人类的哲学关系
+ z. D& {- x( k3 A        地球因为有适应人类生存的水、光、空气、压力、温度、食物,人类(还有其它生物)才得以在地球上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为地球所生养,地球为人类所依存;人类与地球之间应该是和谐共存、共处(统一)的关系。0 b. S) F& L. N* [5 F# s! L
但是,人类的欲望决定了不会听任地球所提供的自然条件的束缚与选择,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充分利用自己的小智小慧,假(借)于物理知识与工具改造生存环境。
! D' ?4 x: a! ?- |( G) y         但是,始终不要忘了,人类是地球的人类!过度的开发与改造地球资源,必然导致了人类与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对立。维持人类与地球的自然平衡(统一),人类不情愿;那么,打破人类与地球的自然平衡,人类想成为主导方,地球也未必答应,未必不强烈报复!& M, q9 F; v: g  e, m. b
       毕竟,人类的生理、心理承受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环境的恶化,承受不起的最终是人类自己!地球创造了人类,也会毁灭人类;根本上是人类自己毁灭了自己。
+ Z/ {; U/ n, l- Z: X; P1 q5 n       该方面的哲学总结:动则有咎,害益并行;缺乏哲思,科技带来的实惠与灾难将成正比;科学技术不仅仅会制造医药和高明的医疗器械,还会残留各种各样的污染,还能制造骇人听闻的杀伤性武器,乃至毁灭地球,防不胜防;发展不可避免的走向二律反背,而且越来越凸显;物(理)极必反。' Z9 a( E" @, @# R* D) k+ W
        5.3  人与社会的哲学关系3 V6 [+ ~/ k* l4 e5 H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从骨子里来说,是拒绝束缚、约束、制约的,渴望独*立自由乃至无限独*立自由(其实是任性所为),但是,又为什么不得不融入名缰利锁、伦纲法网的大社会呢?
4 I3 d: @: f% Y7 _$ `       人与社会的最初结合是源于人的生理与自然的关系。原始时期,个人或一个男女组合安然生活的能力非常有限,为了生存与繁衍,不得不与众多的人合作、分工,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 s, q* P; z
       现代人与社会的融合更多的是基于心理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的生存已经不再是最大的威胁。节节攀升的生理欲望(美食、美色)与心理需求(英名、财富、权力)促使人与人之间发生更复杂的社会关系,虽然有时候得不偿失,身心具疲,亦痴之不回。
: S8 n8 n  X5 G; x% c+ {0 h        总起来说,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关系。该方面的哲学总结:欲望与自由自主成反比;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有舍才有得;风险与利益成正比;贬低是买家,褒扬是卖家;溺爱和严惩同样是处于关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利人者利己,害人者害己。! u. S9 K  W5 G. P5 n. g" o
        5.4   人生理、生活的哲学$ X; f* _5 W: X3 V. R  v: f7 G. v
       人(包括其它动物)自身的生理也是一个相当狭窄的动态平衡系统。人体各部分体液的酸碱度必须保持在其适当的范围内,血压也必须相对稳定,体温也必须相对衡定…… 人体才能正常运转,各项指标向任何一端(矛或盾)哪怕是略微倾斜,都是悲催的。
( l" V' x8 q7 h9 n2 Y. w: F       也因此,几乎所有的是非、好坏、善恶等等标准都是围绕是否有益于人类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来界定的。4 ~7 G3 |2 \# M' U( l
       在生活中,一个不懂哲学为何物的人,凭经验也知道:不吃饿死,吃过了撑死;温度高了热死,温度低了冻死;过胖易得病,过瘦营养不良;医药能救人也能杀人;过犹不及等等,这是由人类的感功、生理承受力恒定值所决定的,感觉良好的存在决定着什么是“真道理”、“硬道理”,哪怕是一时的、一息的、短视的。在纯粹生理方面,人与动物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1 F) s+ r9 l2 c! p2 P* B. t       总得说来,生理、生活哲学其实就是把握“度”的经验哲学,当然也符合矛盾对立统一法则。
# D* C2 {3 t6 ^9 D, O& ^. V         5.5  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哲学关系6 j2 p  i& w: _+ [
        草原上的狮子与被捕食者是对立(矛盾)的关系,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同样能在数量上、体能上保持相对的、动态的平衡(统一)。
6 Z5 |' y' L* \; `  m/ T# x        草原上的植物与植食者之间的关系如此,乃至于,植物与自身周边环境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当周围环境干旱时,植株结食少,且提前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当周围环境适宜时,植株高大,结实多,且生命周期延长。在生物学上,这种现象解读为植物的应激性与被动的适应性,在哲学上则解读为二者的此长彼消的阴阳对立统一性。: Y2 T2 x) a$ A$ C, Y* {3 b
       自然界中,微生物与大生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彼此相互依赖,也相互侵蚀。
/ O2 C. ?7 d, v5 S- j) V        5.6   认识论的哲学关系
4 j7 f1 R9 a! @8 M        从拙作《人能否客观、公正地体验、认知世界?》可以看到,一般意义上的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是相当有限与无奈的,因为人类意识都是基于人类感觉器官意义上的认识,都是立处即真的认识,只是相对于人类的“真实”认识,而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认识,即便是有物理技术的帮助也不能改变这个局面。9 ?, \3 v- K+ D9 Z# y/ v2 |" f- W
         5.7   语言文字符号图形概念也是无用性与有用性的统一8 m9 @/ s4 h+ I% }, S) }. B
        宇宙万有不是以语言文字符号图形概念(以下简称语符)的存在而存在的,语符只是人类互通信息的一种工具,是人类现象的衍生物。5 r1 b/ z% ?2 u9 D  p  y, o, m
        创造语符之初的本意就是用它来指代、会意,以便于沟通,也等于说语符本身都是譬喻,所以,语符即使堆积成山也逃不出譬喻的本质,而不会是实质;譬喻永远是在譬喻,真*相永远是真*相。
9 @4 G# a% }6 N: c# z( W       如实、实相与语符之间有两道障碍永远不可逾越:一如实、实相与意识体所处的境界之间的障碍;二意识体所处的境界与语符之间的障碍。, ]$ {) ^2 F% G
     《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 m8 P' f( {* x7 z2 o        又,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最后言一字未说,就是避免众生为语符所误。: _' J3 W6 K9 m' t% T) F+ I6 O
        对于人类而言,道理非语符不便传递,但语符终究非是实相,实相是事实本身、不可言喻。正所谓:以指指月,指终不是月。( f6 F+ G! N5 l& e" r! U- q
        6   总之,一切物、事、理兼具矛盾对立统一,也就是说,矛盾对立统一,纵横内外,涵盖无间。, B$ m; M$ ^# j5 o/ u, A! W
        这也就仅仅是个公式而已!
) D2 ~) j  J/ b1 X0 E        那么,人类真得就不能够获取客观世界的真*相了吗?不,智慧圆融的先哲们早就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与修证方法,只是我们不相信、不愿意如实践行罢了。
' T( |! W# q5 B0 d2 H& U7 f1 P6 r5 [) m8 Y/ O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