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4|回复: 0

[常用资源] 江右商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2 19: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右商帮
3 U) M* G% c+ Y. z# B; X" E" ?/ y转自:经济史
; i- U- K0 c% X$ [- Q8 Z! ^$ y% |) b7 {1 u  o, X0 s
  赣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据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遂得此名。江右商帮称雄中华工商业900多年,是中国古代实力最强商帮。& u5 g1 e( @# [' e7 x# w
jysb1363.jpg ' {5 M0 ?$ o1 M; ?
  简介8 G$ M* k6 ~; ]9 R
  江右商帮是中国古代实力最强商帮之一,以讲究贾德著称。江右商帮是中国古代商帮中最早成形的商帮,江右商帮称雄于明清两朝,江右商帮纵横中华工业、金融、盐业、农业产品,江右商帮称雄中华工商业。江西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
( K9 i* w/ }8 v! A  y! q1 v6 a/ a4 n. W9 a1 s, Q, D" g
  历史
8 _# c$ q/ g% \+ U1 P0 F  江右商帮最早兴于北宋时期,当时江西地区人口达44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10,位居全国首位。历元至明,江西的这一经济优势仍继续保持,元初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江西人口达1400万,江西地区在册户、人口数分别占全国的20.2%和23.3%。而江西地窄人稠,故民多弃农经商。 江右商帮以其人数之众、操业之广、实力和渗透力之强称雄中华工商业,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1500多座江西会馆和万寿宫遍布全国。在湖广,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在云贵川“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 江西在两宋以后,由于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历元至明,江西继续保持这一经济文化优势。由于地产丰富,盛产粮食、茶叶、陶瓷、纸张、布匹、木材……缴纳税粮在明孝宗弘治年代直至明神宗万历年代居全国第一。明代江右商帮的兴起是精明的江西人,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利用良好的地理经济环境。江西明代的移民*运动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扩张,使江右商帮在以后的几百年称雄中华工商业。江右商帮的兴起,推动全国和江西经济的繁荣,贸易的繁荣造就了江右商帮的辉煌:“瓷都”景德镇名扬万里;樟树无药,却成为“药都”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九江雄踞长江之滨成为当时极具影响的商埠,在当时江苏一带,市传“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以至于后来九江引起外国列强垂涎;商业繁荣,促进了江西各业的迅速发展,素有“江南粮仓”美名的江西,百业兴旺。
4 u) k8 E! _) ~2 Q$ \* {: A! A- d/ g, d! }
  江右商帮的兴起
$ K/ V* W% b' h+ U& O9 M  唐代以后,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江西成为全国经济重要区域。尤其是五代十国割据时期,危全讽入主抚州数十年,采取了保境安民,劝课农桑,招徕商旅的政策,使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既完且富”的繁荣景象。宋朝时期,经过进一步开发,江西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其人口之众,物产之富,江南西路在宋朝经济居全国各路之首,强大的物资基础为江右商帮的兴起奠定坚实的基础。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 102年),全国在册户口数为2026万余户、4532万余人,其中江西地区达201万余户、446万余人,均占1/10,其中人口为诸路之首。历元至明,江西的这一经济优势仍继续保持,元初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江西人口达1400万,江西在册户、人口数分别占全国的20.2%和23.3%。 在明清时期,江西商人称为江右商帮。江西商人活动的地域和范围很广,遍布全国各地。江西商人出现的时间很早,唐宋时期就已见于各种资料之中。 白居易《琵琶行》说江州:“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顾起元《客座赘语》则记载说,唐时南昌人谢某携女小娥行贾历阳(今安徽和县)蓄资甚巨,将小娥嫁与当地段居贞,同舟贸易于江湖间。同乡周迪亦携妻远贾,“往来广陵”。南宋汪肩吾《昌江风土记》说:浮梁之民,“富则为商,巧则为工。… …士与工商,皆出四方以就利。……其货之大者,摘叶为茗,伐楮为纸,坯土为器,自行就荆湖吴越间,为国家利。其余纺织布帛,负贩往来,盖其小者耳”。北宋大文学家曾巩之叔、南丰人曾叔卿,也曾多次前往景德镇贩运陶瓷,销往淮北。 江右商帮的兴起 (1) 江西,唐宋江南西路,江南西路在宋朝经济居全国各路之首,强大的物资基础为江右商帮的兴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元顺帝时,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红巾起义,中原大地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乱之中,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定都南京,第一个设省的地区就是江西。随着明朝对全国的统一,明军不断进兵两湖、两广、云贵,都以江西为基地。明军北伐中原,进军西南,战争连绵不断。相对而言,东南地区则战事缓和,生活较为太平。明朝统一中国的军力虽从南京出发,而军需给养则多依赖于江西供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随着军队的推进,江西人将本地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和生活必需品,行销到战事频仍的中原大地和华南、西南诸省。与此同时,江西也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浩浩荡荡的江右商帮便在这个时期逐渐地形成并迅速扩张至全国各地,占领了广阔的市场,江右商的队伍和经商范围不断地扩大,称雄华夏。 (3)明朝建立后,为防倭寇的侵扰,实行了长时期的禁海政策。国内贸易,甚至对外贸易,都依靠水上通道。运河--长江--赣江--北江这一通道就成了全国贸易的黄金水道。这条通道,长达3000多公里,在江西境内就有1000余公里。江西和江右商在国内、国际贸易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江右商借此全方位铺开,遍布全国各地。社会上也有了“无江(西)不成市”、江西商人“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天下当老板”。 (4)江西人仅从明初到明末近千万江西人移居湖广,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东进福建,北上皖南,南下广东。+ t$ W! B/ f" a6 R

3 p5 V1 ]" Y9 f- H  江右商帮遍天下& H: e1 |1 b6 n$ Y) \/ c  z  l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物产丰富,有瓷器、茶叶、纸张、夏布、大米,药材、木竹、烟草、蓝靛、煤炭、钨砂等等,为江右商帮对外输出经营的产品。据统计:江西每年外输粮食达500万石、茶叶500万斤、夏布230万匹、售纸50万令,均居全国之首。 宋末元初,景德镇瓷业迅猛发展,青花瓷烧造的成功使江西在全国瓷业输出独占鳌头。而进贤毛笔、烟花,广昌白莲,南丰蜜橘,临川西瓜,铅山造纸,宜黄夏布等特产均驰名海内外,并为江右商帮带来巨额利润。 江西人走州过府,随收随卖,操业很广。抚州人艾英南不无自豪地说:“随阳之雁犹不能至,而吾乡之人都成聚于其所。”吉安人彭华也说:“(吉安)商贾负贩遍天下。”江右商帮的一个分支抚州商帮,其经营的产品有粮食、陶瓷、布匹、烟草、蓝靛、药材、木材等。如宋代的抚州布商陈泰,生意做得很大,他在各地雇佣了中间人,协助将资金预先贷给金溪、崇仁、乐安以及吉安等地种麻、织布的农民手中,而后再收购他们的布匹产品。陈泰以预付定金的方式垄断货源,这种经营方式非常具有超前意识。而抚州木材资源十分丰富,商人们就将木材分别从赣江,抚河顺水而下,然后出湖口,入长江,运销到南京、扬州、常州及武汉等地。清代中期以后,乐安县流坑村之所以能在科举衰落之后,仍然延续昔日的繁荣,靠的正是该村拥有数十人之多的木材商人集团和源源不断的商业利润的滋养。 江西会馆很多,遍布全国。湖广是江西人徙居的一个重要地区,因距离不远,来往方便,故“豫章之为商者,其言适楚,犹门庭也。”所以在湖广的江右商很多。云、贵、川也是江右商的汇集区,他们既经商于城市,也商贩于乡村里巷,甚至深入土管辖区,代官府“征输里役”。还有的江西商人定居于山寨少数民族居住地,久而久之成为当地民族的酋长或首领。除两湖、两广、西南边陲外,江右商在福建、江浙、河南等地也很活跃,当地市场上的许多货物都来自江西或出自江右商之手。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居住在北京的经商、赶考和谋官的江西人很多。当时北京有41所会馆,其中江西会馆就达14所之多,位居第一。全国各地开中药铺的商人,十有八*九来自江西樟树,故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江右商的活动既是明清经济史的重要内容,也对明清时期的江西社会经济和全国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江右商内部也因地域关系分了不少商帮 ,清代的景德镇有“十八省码头”之称,商帮云集,其中较有势力的江西籍商人就有瑞州商人、奉新商人、南昌商人、建昌商人、临江商人、吉安商人、饶州商人、抚州商人、丰城商人、湖口商人和都昌商人。清代的河口镇“富商巨贾,共仰八帮”,其中江西籍商人占了三帮,即抚州商帮、南昌商帮和建昌商帮。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经营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样,于是便有了临清药帮、河口纸帮、吉安布帮、景德镇瓷帮等。2 \- n/ ?6 K: {/ Q0 F4 @
  万寿宫是江西商人设立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之地,供同乡往来中转、歇息、聚散的场所。遍布国内外的万寿宫,纪念的是同一个江西人:许逊。 6 k' c3 i/ Y, I. s% q
jysb0363.jpg 0 D; m4 |( J6 w$ M
  许逊(239-374),字敬之,江西南昌县人。西晋太康年间曾出任四川旌阳(后为表彰许逊的贡献,旌阳被改名为德阳)县令,所以,许逊也被称为许旌阳。许逊精于水利、医术,居官清廉。许逊治理旌阳十年,当时流传的民谣说:“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 ( t4 U  Q3 C8 R% f
jysb2363.jpg
8 a9 r8 {8 L" A) C; H9 C. b( w0 P  许逊至今仍活在四川人的心中。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现存万寿宫1300多座,仅四川一省就有300多座,仅次于万寿宫的发源地江西而居第二。成都洛带万寿宫,是目前国内保存得较为完好的江西会馆之一,也是成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古装剧拍摄基地。 2 ]$ e% R2 D" I
  如果只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许逊很难赢得海内外江西人的共同拥戴。许逊成为江西人心目中的“神”——许真君(许仙),关键在其辞官之后。 8 F  f+ o* d8 @! J
  在旌阳当了十年县令,许逊辞官回乡。适逢江西和两湖各县洪水为患,许逊挺身而出,不辞劳苦,带领乡民四处治水,不仅治理了水患,更用其精湛的医术,灭除了瘟疫。 ' k5 q/ a+ U; p" P* e
  斩蛟除孽,降伏洪水;灭瘟除疫,治病救人。当这二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他也就成了百姓眼中的“神仙”,是“福主”。传说,许逊在136岁时得道成仙,“举家四十余口,拔宅飞升”,连家养禽畜都一并带去了。
# E  _% R; ?: @* g. t  有了神话色彩,如果再添上人格魅力,遥远的神仙立即变得亲近起来。真正确立许逊在江西人心目中地位的,是许逊的人格。许逊融合道家与儒家思想,创立了“净明道”,倡导“孝、悌、忠、信”,并以此教化乡里。这四字真言,后来也成了江右商帮的精神内核。
. o- {( D& ~# E1 L  当江西商人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时,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能把江西商人组织起来,团结协力、互帮互助的网络。于是,各地的江西会馆应运而生。在一个以乡籍为纽带结成的松散的商业联盟里,除了共同的利益关系,最重要的团结手段就是精神力量。 3 B: \& j# C, ]1 k7 [& l7 F
  而充满人格魅力的同乡先贤,往往会被拔高、神化,充当这个网络的精神领袖和保护神。例如,在江右商帮之后兴起的晋商,就把山西人关羽上升为神(关圣帝君),以关公的忠、信精神统领晋商。 ( u. @0 z5 ~! E' e( a! y: z
  统领江右商帮遍布全国商业网络的精神内核,就是许逊倡导的“诚信”、“济民”精神,江右商帮向以“贾德”著称。许逊,是江西人心目中的“人格神”,也是江右商帮的精神领袖和保护神。
, }  B8 u6 M9 k& z7 x  如此,许逊不仅被供奉在了遍布国内外的万寿宫里,也住进了江西商人的心里。 3 E  x$ \1 A2 N4 b
; c! N; E+ [3 r6 |* ]
/ g9 X2 y+ ^  M5 p  c) s, D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