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5|回复: 1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珍贵海外文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6 22: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珍贵海外文物
1 ?  d. v7 w9 v) t. m9 S2 }来源:《东方收藏》杂志. I) p7 L6 y1 |
$ c' F( d' v9 g* @
  图1 船纹提桶
4 `3 W5 O" S, u6 v3 n1 f, a% V ny0a2a.jpg + F, K1 Q2 Q- P8 u
  图2 船纹摹本
+ T5 a/ o' J' I  I" F1 i ny1a2a.jpg $ b! m& x; H: w# R
  早在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时期,广州就十分重视与海外的交通贸易。史书*记载,南越国的都城广州是西汉早期重要的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据《汉书·地理志》等史料记载和考证,汉武帝时汉使率领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番禺(即今广州)出发到达了东南亚、印度洋南岸和斯里兰卡等地;公元前1世纪,中国的丝绸已成为地中海国家最珍贵的衣料,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奇珍异宝等亦从海路运抵番禺,表明秦汉时期的广州是海外珍品的集散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广州是南海“丝绸之路”的始发大港,唐宋时期广州港逐渐成为海上丝路的第一大港。到了明清,当时的政府实行闭关海禁,广州一度成为全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17世纪到19世纪的历史名埠“十三行”达到海上丝路的高峰。2 z. w5 p1 p2 [; H, }* z. e
  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和专家研究,南越国时期的海外交往情况愈加明晰了。1975年在广州发现的秦代造船遗址,根据这个遗址,专家们估计当时已可造出宽达8米的船只。而广州西汉南越王赵眜墓中出土有一件珍贵的船纹提桶(图1)就是一件实物证明。这件船纹提桶出土于东耳室,复耳,矮圈足,器身有4组纹饰,在它的近口沿处有一组几何形纹饰,近器足处有两组几何形纹饰,器腹中部为船纹。船纹分两组,共4艘船,每艘船的形体大致相同,船上有5个饰羽冠穿羽裙的羽人和一名赤裸的俘虏,船的首尾高高翘起,船首有一只指航的金鸡,船上有几面扬起的风帆,中后部有一把弓形的大橹,船内分舱,均有5或6个船舱,船舱内满载战利品,有一舱内满是铜鼓。船身周围还有海鱼﹑海龟﹑水鸟(图2)。这组图案反映的是海上作战凯旋的情形,这些船应该是用于远航的海船。由此可知,秦汉之际的南越国,广州的确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造船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能造出像这样能经历海上大风大浪的海船。这也为岭南地区与海外的交往提供了基础。8 J/ M1 H6 |; j/ V
  随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许多在当时中原地区极为罕见的物品纷纷从海外传入了广州,使广州成为了犀角、象牙、翡翠、珠玑等奇珍异宝的集散地。至今,广州还保存着许多海贸遗珍,而其中出土于南越王墓中的波斯银盒备受世人瞩目,它被认为是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舶来品”之一。 : u1 e8 K1 w  d. h3 R

0 L3 Y6 Z: ^# h3 |% d$ ^0 J" L9 D' M  图3 银盒+ \* D3 x6 o7 r$ ?
ny2a2a.jpg
) ^+ g. d; E' k0 J% F0 U3 ^  这件银盒造型独特,它出自墓主人棺椁的“足箱”内。整个银盒呈扁球形(图3),通高12.1、盖径14.3、腹径14.8厘米,重572.6克,盖重243.8克。器身有子口,盖与盒身相合之处的上下边缘各饰有一匝穗状纹带,上有谷粒般的凸起,表面有极薄的鎏金。盒身和盒盖上都有对向交错的蒜头形凸纹,纹样是用模子锤而成的。盖面上分立3个后加的小凸榫,分别刻有“Ⅰ”、“Ⅱ”、“Ⅲ”的记号,编号“Ⅱ”的榫旁还有一处铭文:“名曰百卅—”;编号“Ⅰ”的凸榫旁有铭文“一斤四两右游一私官容三升大半口”。银盒器底附近还加了一个鎏金铜圈足,底部原有三处铭文:“之三”、“私官容”、“名曰”。
; J" U4 z& `! e8 p3 f2 Y' e  这件银盒在造型和制造工艺上与同时代的中国银器有着明显差异。首先,银盒从造型到纹饰都与汉代及以前的器皿风格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极为相似的品种。其次,汉代的银器一般是铸模制成的,而这件银盒却是锤制成,这种工艺正是当时西亚普遍流行的技术。锤法是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兴盛起来的,经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塞琉士王朝的统治后,安息人的金银细工,继承和发扬了阿契美尼时代以凸瓣纹为纹饰的作风。第三,经化学分析,银盒的银含量与墓中其他银器的银含量并不相同。由此可知,这件银盒确实是一件舶来品,从西亚经海路传入了南越国后,能工巧匠们根据汉时器皿的特点进行了加工改造,在它的盖上加了三个小钮,又在其底部加一个铜圈足,并在盖面和底部刻上了汉字铭文,使其又具有中国的传统风格。这件银盒实为一件中西合璧的精品,是目前已知广州地区发现最早的一件舶来品。经专家研究,这件银盒很可能是从安息传入的,并进一步推断在丝路开通以前,安息产品要从陆路运到我国困难是很大的,然而从海路运输却完全有可能。因此,这件银盒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好的见证。
% ?( [4 u8 h- n& g
8 g* {  k2 U2 |  图4 金花泡  g6 p) h$ J, S5 {7 F+ z
ny3a2a.jpg
7 l/ H( f: p; A. i/ r  南越王墓主棺室和西耳室还出土有4枚金花泡(图4),直径1.1、高0.5厘米。泡体为半圆球形,底下焊接一根横梁以供连缀。金花泡的焊花非常复杂,在球面形的泡体上饰有几组图纹,同是用金丝和小金珠焊接而成,以圆圈纹、心形纹和堆珠纹分别构成三等分或四等分。在底口的平沿上还饰有两圈绞索形纹带。这些用金丝组成的图纹,每一圈和每粒小珠都是焊接固定。从传统的金银器加工工艺得知,绞索形纹是用极窄小的薄金片作相对方向搓捻而成,小金珠是用金丝剪成小段高温吹熔凝聚而成。同样的金花泡钉在以细密的小颗粒金珠焊接在金器的表面,是地中海沿岸流行的金工技法,如埃及等地。这种金珠的形制和焊接工艺都不是中国固有的,因此,也可知这些金珠或其制作方法是由海路传入我国的。9 l0 ?5 j4 m% a% N4 S& w. x

. g* y4 c2 n3 u$ Q  图5 四连体熏炉
7 n4 T; t* m  ~- X, A  V+ r ny4a2a.jpg
2 `! v- |6 N" {& _$ W; Y  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乳香和象牙,还反映了罗马商人在广州的贸易。西耳室发现了重21.22克的乳香,是作为熏炉的香料。焚香弄琴,宴乐歌舞,可谓风雅之至。南越王墓出土了11件铜熏炉,分单体和四连体两种,其中四连体铜熏炉有5件。这件四连体铜熏炉(图5),是由4个互不相连的小方炉合铸而成,平面呈“田”字形,有方形的座足,盖有菱形的镂孔,镂刻着星条纹和三角纹。四个小盒互不通连,就可以用不同的香料同时焚烧产生复合香味;菱形的镂孔则是为了便于香味的发散。熏炉在中原汉墓和岭南汉墓中都有许多发现,可以看出,熏香在当时的中国,已成为一种习俗,特别是在当时岭南地区的统治阶级中已经蔚然成风了。此外,在南越王墓的西耳室,还发现有五支原支大象牙,象牙每支长在120厘米以上,经鉴别,它不同于纤细的亚洲象牙,而为非洲象牙(图6)。" p& h7 z6 Z/ _. c2 k3 n
% W% e+ D* z, Y4 S% u: N& U: @
  图6 象牙线图5 I2 y9 _/ o5 K
ny5a2a.jpg + l* W2 k: |2 }7 T
  公元前3世纪中叶通过布匿战争,罗马战胜迦太基争得西部地中海的霸权,当时罗马商人又频繁活动于红海海域,他们可以轻易地得到主要产于红海沿岸的乳香和非洲象牙,并用这些物品与汉人交易。所以这些乳香和象牙完全可能是经罗马商人之手传入广州的。
& R/ @4 a: C& q6 [  这杰出的造船工艺、精美的银盒、华丽的金花泡饰、幽雅的熏香、珍贵的象牙,无不折射出先民们与大海勇猛搏斗,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外来文明的历史画卷,也成为南越国时期,广州与东南亚、南亚印度半岛、西亚及远至非洲沿岸的繁盛海外贸易的有力证明。
5 e  A7 c+ m8 b: m
' O7 \7 X6 [  P" C& `3 K' J. b. L5 E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22: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越王墓博物馆
$ q7 @# w, \; d+ {" Z: ~ nywm0592.jpg   `# c- I! k4 R, n9 J9 z
nywm2592.jpg , a& Q8 j; s* |& u+ c9 x
  南越王墓博物馆坐落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越秀山公园西面的象岗,是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型彩绘石室墓,共7室,深藏于岗顶之下20米,1983年6月被发现,是近年来我国五大考古发现之一。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O- Z' G: X. m* k) R zt0224.jpg
4 u$ Q! ~9 `7 C  Y7 O  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馆以古墓为中心,依山而建,将综合陈列大楼、古墓保护区、主体陈列大楼几个不同序列的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遗址博物馆的群体气派,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个辉煌代表,曾获得六项国内外建筑大奖。0 t8 s( y: y% U3 B! j) r
  博物馆现藏陶瓷枕多达400余件,制作年代由唐迄民*国,以宋、金为主,数量之多、品质之精、窑口之广在国内同类收藏品中均属罕见。% p) Y2 h" v7 M# d+ V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整体布局以古墓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墓的东边为三层的综合陈列楼,北边为两层的主体陈列楼,用环绕的回廊上下沟通将三座建筑物连成整体。
# N% X" ^$ ~0 [$ a# ]4 E" z  博物馆在外型、装饰及用材方面也独具匠心,因陵墓的石室所用石材主要是红色砂岩,所以展馆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外墙,也选用红砂岩作衬面。全馆共有10个展厅,4800多平方米。5 E6 z+ C) G$ E/ D" V
  1988年开馆以来,共接待观众175万人。南越王墓博物馆已被选进世界80个著名博物馆之中。该馆是广州越秀山一象岗文化史迹游览线的主要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路线依山建馆,拾级而上,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该馆作为广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人们了解广州历史的一个重要教育与参观场所。+ `& s  Y, N2 L6 |8 u- `' [
7 Z" ]3 j- N5 w& Q5 A
  丝缕玉衣
$ z4 m: X& C0 U6 m5 m  共用2291块玉片用朱红色丝带穿系而成,是中国发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丝缕玉衣,比河北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还要早10年。
* _9 i" H, R9 C nywm1592.jpg
+ W# U+ k! z( S6 _2 p" t7 f& [5 S  文王行玺金印4 g( G: ~/ u2 L; F2 Z
  由黄金铸成,印钮为盘曲的游龙,印面刻有小篆阴文的“文帝行玺”四字,是中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王印。
7 x1 J& Z$ Q+ d  ~# I9 a nywm159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