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38|回复: 1

努尔哈赤故里辽宁新宾赫图阿拉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 22: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0-1 22:21 编辑
& B9 W# m( n, B' Y4 n: a4 k) B7 P& k: V# u
努尔哈赤故里辽宁新宾赫图阿拉城
1 O9 Q' ?3 C0 L2 e' }& l来源:抚顺旅游6 j8 }9 Y7 g' _1 H
7 D# B! ?" F! S/ Q8 [& U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的故里——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小山岗,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赫图阿拉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的历史古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1)。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黄衣称朕”,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后金天聪八年(1634),被皇太极(努尔哈赤之子,1592-1643)尊称为“天眷兴京”。赫图阿拉城是后金开国的第一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更是迄今保存最完善的女真族山城。
$ f1 f( E2 g4 Y htal8f90.jpg 5 U% F3 Z) W  \/ r
htal8f96.jpg
1 y6 ]; W3 B" x5 y' Z. L htal8f94.jpg % ]3 z% G( w" A
htal8f92.jpg ' c; J3 I& V* T/ l! d7 M  L. L
htal8f93.jpg 4 @4 m! l! C4 v- F- |
htal8f95.jpg
+ [% q6 V" a; m' ~4 x/ T. W: t, n htal8f91.jpg
' b+ ~: Q6 J5 c6 u  b6 j4 F& R htal8f97.jpg 8 @' H. h- Y1 C+ \) ^$ l2 i
htal8f98.jpg
+ j( b/ o- ?6 t% b& r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11: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1-19 12:07 编辑
% s# v( B# H6 x% o  W  S. {( E/ c  A4 ~# b/ G. Y
萨尔浒之战0 F  t5 ^1 |: E2 R4 r

/ x& e/ C5 i4 K7 L% u) l1 O  从辽宁清原县到六十公里外的抚顺中间有一片山脉,这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还有众多的旅游景点。明末清初,这里是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与明朝的交界处,浑河由东北流淌向西南方的抚顺,浑河南岸有一座萨尔浒山,历史上是女真一个部落的驻地,浑河北岸遥对着一座铁背山,历史上这里也是女真的一个部落界凡城。努尔哈赤为了防御外族的入侵,沿着东去新宾的道路连续修建三道关隘,其中最前面的扎喀关距离此地二十公里,此地距离抚顺也有三十五公里,由于处于建州女真与明朝的抚顺关中间,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行动中,将两个部落迁移到建州辖区内,这里形成了建州女真与明朝抚顺关的缓冲地带。
& H5 {3 u# W5 } seh690.jpg
" i6 E9 W4 U2 |& t  明朝万历年间努尔哈赤一度攻陷抚顺关,这使努尔哈赤与明朝的矛盾激化,由此明朝对北方的防御由主要防御蒙古转向防御女真,重点用军事手段打击努尔哈赤部,这就引发了努尔哈赤与明朝的第一次军事较量——萨尔浒战役。
3 _: _+ c  C3 \4 C- {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面临着各种矛盾,用百姓的俗话说是有许多“坎”,伟人与平民的区别就在于平民对这种“坎”产生畏惧,而伟人会将这种“坎”看成某种机遇,会变成对人生的一次升华。7 d8 s$ f. C. a  Q
  努尔哈赤在与明朝叫板的时候,必须要过这个“坎”,而且是关系到努尔哈赤本人乃至部落生死存亡的“大坎”,努尔哈赤在计划偷袭抚顺关的时候就已经预计到必然有这样一次较量,并进行了长期的军事准备。
9 |# g" ~% l2 x  对于这次战役,现在是人云亦云,最流行的是谴责明朝军队的无能,其实不然。萨尔浒战役明朝军队分成四路,其中有两路半是能战斗的,只有一路半草鸡,在明朝那个昏暗的年代,能有半数以上的军人玩命的拼搏,这就不容易了。
0 i7 V5 v% Q' R+ n$ X  抚顺关陷落以后,明朝进行过积极的军事准备,推选时任兵部右侍郎的杨镐(?-1629)担任围剿努尔哈赤的总指挥,这个职位相当于现今的国防部副部长,这有利于指挥战场上的军事将领。所以选中杨镐还因为他有过支援朝鲜的经历,对东北的环境比较熟悉。
$ E3 a$ S8 g% o  n5 e  在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1620)的派遣下,杨镐率大军直扑抚顺。
4 I8 T5 U4 m! `  ^! H wl06fb.jpg
; K5 f6 p- h/ d) d ys0cff59.jpg & _' s) {" E- B% B3 l0 O" F
  会战采取四路合围,向心攻击,意欲使努尔哈赤不能首尾相顾。其主力是出抚顺关的山海关总兵杜松(?-1619)的军队,左翼配合的是开原总兵马林(?-1619),右翼配合的是抚顺总兵李如柏(1553-1620),另有一支奇兵从背后攻击,带队的是辽阳总兵刘铤(1558-1619)。7 Q1 f& I( ^: G  G1 o( w0 @
dsb6e6.jpg
) x% K  E! G9 Q# I4 J+ D  B* r mlh5b9a9.jpg 7 t0 A. f) c8 e, z% ?( C
lt06fb.jpg
$ E! ~% W* V/ k* m lrb6e6.jpg % M8 m- I1 I8 B
  面对强敌压境,努尔哈赤采取的是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0 G$ Y2 W  q3 N$ L+ [2 P
  按照杨镐的设计,四路大军向心攻击,目标对准努尔哈赤的老城赫图阿拉城。按照历史的经验,努尔哈赤所持的就是面对抚顺关的三道关隘,特别是最前面的扎喀关,当年女真内部混战,九部联军携手收拾努尔哈赤,就是折戟于扎喀关下。杨镐基于此,用四路中的两路即抚顺的杜松和开原的马林部联合决战于扎喀关下。如果努尔哈赤守不住扎喀关,失败的命运就不可逆转了。即使守住扎喀关,努尔哈赤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如果两军胶着,扬镐设计的第三路李如柏和第四路刘铤的部队会乘虚而入。李如柏的部队由本溪地区北上出鸦鹞关,这里实在是努尔哈赤的软肋,鸦鹞关距离赫图阿拉城只有四十公里,由鸦鹞关到赫图阿拉居高临下,形成一道曲折的山谷,但总体地势要好于由抚顺到赫图阿拉的道路。& `" ~$ U. H1 _, ~/ A: n, Q2 k3 Z
  面对杨镐的攻势,努尔哈赤没有采取以往坚守堡垒、消极防御的战术,而是尽能力集中所有兵力。除安排五百军人在山中砍伐树木,滞阻第四路刘铤的行军速度外,对第三路李如柏努尔哈赤更是不闻不问,只是派出侦察兵随时禀报,其余全部八旗子弟放弃扎喀关,全部前出到萨尔浒区域埋伏,这是杨镐和明朝众将领所没有预料到的。5 W$ L% ]3 _" {7 h1 [2 C- J
  萨尔浒山和铁背山之间是一片平地,所以解放后这里选作为水库。正是由于地势开阔,不易防守,杜松才掉以轻心,他将大战的准备都放到了扎喀关前。
3 C2 X4 w" k5 W: o( G/ P3 O  杜松军经过萨尔浒地域,已经离抚顺关三十公里,按照步兵的生理条件,也应该小憩休整一下。由于杜松盲目乐观,事先也没有进行周密的侦察。按照历史的规律,萨尔浒山知名度大于界凡城,假如努尔哈赤安排兵力的话,也是安排在萨尔浒山,所以杜松大军直扑萨尔浒山,但这里是一座空城。
' _. }0 s8 }. Q4 V  h5 m  此时杜松军侦察得知对岸铁背山上的界凡城有女真军人,事先努尔哈赤在此驻守了四百人。四百人在杜松看来是小菜一碟,为了防止第二天进攻扎喀关时这些人在背后干扰,杜松带领部分部队越过浑河,意欲占领界凡城。7 k9 G7 T( q, d( I  b3 t
  铁背山的形状有如一支乌龟,如果说界凡城在主峰,下山的通道是在主峰下的小峰上,这个小峰远看就像乌龟的脑袋,当地人称呼叫吉林崖。铁背山主体山势陡峭,大部分呈四十五度角,还有一部分呈九十度角,山上森林茂密,空手攀爬困难,上山的通道只有吉林崖。5 r) F6 A$ U/ ]( i% b5 y! W
  战前努尔哈赤在界凡城安排了四百名军人,出此之外,还有一万五千名民夫在修补界凡城堡垒。杜松事前盲目轻敌,即不知道萨尔浒山和铁背山哪山有人,更不知道铁背山还有一万多名民夫。杜松同努尔哈赤军队相遇,杜松军队三万人,而八旗兵有六万人,杜松已经不占优势。为了抢占界凡城,杜松又分兵一万五千人,这错误的决定导致了杜松最后的失败。# y; x" |, V4 M8 I# I7 J
  战场上瞬时万变的形势是对军人的胆略和智慧的考验,努尔哈赤同杜松军相遇,内部对作战方针也有过分歧。皇太极认为界凡城守不住,建议派四旗兵马支援守军。然后分四旗的兵马阻挡萨尔浒山的明军主力进攻。按照皇太极的部署,必然是努尔哈赤的主力同杜松的主力先行决战,但努尔哈赤不这样看。他的计划正好相反,让界凡城的守军坚持住,吸引明军。努尔哈赤命令次子代善(1583-1648)、八子皇太极带领二旗人马牵制进攻界凡城的明军,而努尔哈赤带领其余六旗人马先破萨尔浒山明军大营,此营破,进攻界凡城的敌军丧胆。杜松必败无疑。. I& \+ s- A8 `) D) M# {8 z9 f0 F3 r
ds1283.jpg
  O3 _. g2 V, m. g  }  战场按照努尔哈赤设计的思路发展着,两军在萨尔浒山下列阵,鏖战一天,明军依仗枪炮远射,开始还有优势,但战斗到下午时分,太阳还没有落山,大风突起,风夹着尘土,对面不见人。清军藏在树林中,明军发射的火炮,大多打到树林上,而明军发射的炮火,又暴露了自己的位子,清军用的是弓弩,发射没有亮光,所以明军是以明击暗,清军是以暗击明,明军又缺少主帅,调度失衡,军心浮动,乃至最后溃败。( Z4 f. j5 D' H2 R2 l8 Y
  代善和皇太极这一部监视进攻界凡城的军队也没有闲着,这哥俩先派千人上山,据高临下冲击明军,两人带领二旗人马从背后袭击明军,极力纠缠住杜松,不使他分兵支援萨尔浒明营。傍晚时分,战胜萨尔浒山明军的女真六旗军队返身开始攻击杜松的队伍,这决定了杜松军的灭亡。杜松军由铁背山下且败且退,一直退到两公里外的营盘最终全军覆灭,明军的尸体和军械沿着浑河向下流淌二十里,应当说这路军队虽败犹荣。
) r0 j, C/ r+ w" h  历史的疑点是杜松有无必要分兵攻击界凡城。这里要说明界凡城上努尔哈赤只安排四百军人,但同时在山上还有一万五千人的民夫在修界凡城垒。从努尔哈赤方面说,他对明朝军队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清楚,知道抚顺一路进攻军队必走界凡城,而且大战之前最需要人力,难道他忘记了界凡城的一万多人?
2 _: A2 c- I: Q$ t1 t6 H  从杜松方面说,事前的轻敌使杜松并不了解萨尔浒和界凡城两座山中哪座山有军队,如果知道杜松不会先扑到萨尔浒山的空营中,也就没有了二次分兵被各个击破的事实。5 y4 W  }4 R; R2 A, D0 M
  杜松的分兵还是因为得到情报说界凡城只有少数部队,努尔哈赤确实只安排四百人。但界凡城另外还有一万五千的民夫,在女真族,军民是分不清的,八旗中的女真人上马是军人,下马是农民,即使是抓来的民夫,也是这样的编制,这一万多人随时可以转换成战斗力,所以杜松先锋部队迟迟攻不下界凡城山下的吉林崖也就不奇怪了。
) u& \, O5 i7 ^, u5 _  那末杜松放弃界凡城,第二天直接攻击扎喀关如何?事实上也不是万全之策,在杜松军队身后有一支一万多人的力量总是很危险的。% @* T+ B7 d0 C0 ~: p" u8 u
  现在情况很清楚了,杜松的失败完全是没有预料到努尔哈赤会将这片开阔地作为主战场,界凡城是努尔哈赤手中一张王牌,杜松对界凡城是占领还是放弃都将是一颗定时炸弹。7 n1 q% e2 |0 l  {
  杜松军最后失败地在营盘,当时距离左翼的马林军队到达的尚间崖只有十五公里,马林因为什么没有支援上杜松的军队呢?8 x% [. N: [: |3 w; e8 P" I
  首先由开原进攻新宾,也只有走扎喀关这一条道,绕道清原县道路更是崎岖难行。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左翼开原军独立行动有无必要?这个失误是杨镐的指挥责任。
! e; @  |4 n' }; m5 A$ N3 i8 s0 [  另外开原到扎喀关有两条路,南路走松山堡,也就是赵本山拍电视片的月牙山,道路平坦,山路不多,我回哈尔滨经常走这条道。北路走广顺关,我四月份回辽宁特意走了一回此路,要比南路多走几十公里。而马林就是走的广顺关,如果马林走松山堡完全有可能在大战前同杜松军会合,那样历史将改写。
. i6 Y+ {! w! u  处于对历史事件的猎奇,我曾开车几番辗转找到尚间崖遗址,此地在抚顺哈达镇上年马村。来到上年马,看到村中几位老人正在闲谈,其中一位老人说他家就住在尚间崖下,我赶紧将老人搀到车内,一方面老人可以领道,同时还可以了解到这里的历史。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可惜我现在忘记了他的姓名,有趣的是我拉着老人被他的弟弟知道了,也是高龄了,当我开车转到尚间崖山后时,弟弟可能以为我来路不明,或者是劫持人质?就骑着自行车在后面追,使我无限惭愧。
# |/ L, m4 g" s) k  H9 F7 X/ z  尚间崖山不高,山体石质多于土质,树木零落,山旁有一条溪流淌过。历史上这里曾经是高句丽的一座山寨,山上的遗址已经没有了,但在老人住的另一侧,有明显的上山马道,遗迹尚在,老人在马道种上了果树。据老人介绍,山下院内有一口古井,是高句丽时期的原物,现在还在使用。/ q0 p! ]" P  I3 c$ V
  马林军当夜就知道了杜松的败绩,于是将军队分成三处,形成犄角之势,试图相互支援。马林的主力驻扎在尚间崖,另外两地一处在斐芬山,一处在平地斡珲鄂谟。斡珲鄂谟这路军队将大车列于阵外,用砍下的树木横栏结网,防止清军骑兵突击,但皇太极为先锋用骑兵冲开明军阵营,步兵跟进,攻其一角,专门毁坏车辆、盾牌,此路军首先毁灭。女真军队在攻击斡珲鄂谟这路军队的同时,分出部分兵力拖住另两路明军,得手后,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马林的主力部队。
( W. z+ u& Y5 n8 @. w# W  马林这一路主力在尚间崖有二万人,开始列阵在山脚下,环营三壕,还是将火器列到阵前。努尔哈赤命令士兵先抢占山头,计划占领山头后自上而下攻击。尚间崖并不高,无险可守,马林面对努尔哈赤军队的冲击,手忙脚乱的又试图改变阵营的部署,由原来据守的阵势,改变成进攻的阵势,这样沟壕里的士兵要走出障碍物,准备向女真军阵进行冲击。努尔哈赤见此也急忙改变战术,命令停止抢占山头,山脚处没有回旋余地,骑兵施展不开,就命令下马步战。清兵刚有几十人下马,明军就已经突进了清军阵营。代善着急了,单骑闯进明军阵内,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率领各自二旗兵马跟随代善也冲了过来。身后其他六旗兵马这时已经不能列阵,全部乱了阵形,同明军混在一处。明军的长处在火器,这时亦不停发射,但不久清军开始的两贝勒的兵马贯穿到明军阵底,反过身来由背后冲击明军,而其他六旗人马从正面攻击明军,前后夹击,呼声震天,明军败亡,河水为之赤红,马林逃亡,副将麻岩战死。
7 c. l( d9 e2 e6 O1 o  这路军还剩斐芬山潘宗颜一路据山死守,清军下马仰攻,明军用砍下的横木栏在山上,用火器轰击清军,誓死不退,战斗异常激烈。明军当时依靠的只有火器,但战斗时间一长,火药告罄,这一路也以失败告终。这一路军队马林逃跑,但潘宗颜这一部血战到底,可以说是一半优秀,一半狗熊。& ~4 g4 n* y7 M6 E8 L. r: E6 H' C
  史书上定义马林避战,这是事实,但更深的动机是什么?这要从明朝的体制上去找。开原的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他的任务是面对开原的北面防御。而开原北面的女真族有两支,东北是哈达部,西北是叶赫部,而这两部当时都同明朝相处很好,马林没有什么军事压力。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部面对的是抚顺地区,这与马林没有什么关系。这次围剿努尔哈赤,牺牲战士是本部人马,得了战功却是抚顺军分区的,而且杨镐依靠的是杜松,自己是陪衬,自然促步不前了,就其责任还在杨镐选人不当。
" {) c$ ]$ w3 y) m  杨镐设计刘铤一路的原意,不仅是向心攻击,还有将朝鲜军队拖到与努尔哈赤为敌的处境,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单纯从军事上看,这条路最艰难,根本不适合队伍运动。努尔哈赤深知此况,在这条路上只安排五百军人,只是沿路砍倒大树,形成路障,就阻挡了刘铤军的行军速度,可想其艰难。
% v/ S  b& @5 X, {  刘綎军出宽甸,原来同其他军计划3月1日到新宾会合,但途中朝鲜军拖延,耽误一段时间。杜松军失败,刘綎不知道,努尔哈赤就在降卒中找出亲哥俩,扣下哥哥,威胁弟弟如果不按照命令去办,就杀*死哥哥。降卒无奈,持缴获的杜松令箭,谎称杜松军队已经占领新宾。刘綎本来就误了行期,又担心杜松抢头功,心急火燎。大山中道路不好走,就将军队分为四队,自己率领精锐部队为前队,刚到阿布达里岗,就同皇太极的军队相遇,刘綎指挥军队抢占占领高地,希望登山列阵,但皇太极更快,指挥军队已经占领了山头,居高下击。双方正在僵持,代善引领本旗人马,打着杜松军的旗帜,出自山西,刘綎军猝不及防,军队开始后退。刘綎此时想全身而退,因为后面还有三部分队伍,但清军紧紧缠绕,己方军队已经乱了套,不容刘綎组织队伍,结果力战而死。主将阵亡,其他后进军队相继溃散,这一路也是壮烈。
# R  l5 p7 Q- y* ^- H  历史上争论最多的是右翼李如柏的部队,这支部队距离努尔哈赤的老巢赫图阿拉最近,道路最平坦。明末辽东山区的关隘通常是建立在山脉的险要之处,最典型的是扎喀关,而鸦鹞关则不同。鸦鹞关地处新宾县苇子峪镇境内,当地现在的名称叫三道关,这座关不是建立在山峰险处,而是建立在河谷之中,两山夹峙,中间建立一道城墙,现在这里的城墙已经不存在了,但墙基的遗迹尚在,我开车由赫图阿拉城到此也就半个多小时,如果骑兵突击不会用多少时间。可惜当李如柏听到其它三路军队失败后,急忙撤兵,成为一个可耻的逃兵。
3 ]) ?6 S% Q% ?" _) U  李如柏是明朝辽东名将李成梁(1526-1615)的次子,本来他是抚顺总兵,由抚顺进攻赫图阿拉的任务应当由他来完成,但杨镐却选择了杜松,从战斗力上比较,杜松超过李如柏百倍,这是毋庸置疑的了,但奇怪的是将右翼军安排给李如柏肯定是杨镐最大的失策。如果换一种兵力配置方案,由刘铤兵出鸦鹞关,努尔哈赤肯定不敢倾其所有,将兵力都压在萨尔浒,那样的话,历史还将改写。8 v; F; a- D) C
lcl05590.jpg
  O3 s6 I1 O0 D& _4 h8 M: X  回过头来说,杨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原来李如柏由于他父亲的关系,已经成了辽东的大户,杨镐要想在辽东立住脚,就需要当地望族的支持,杨镐有意将出鸦鹞关的美差交给李如柏,就是希望拼命由杜松去干,而占领赫图阿拉的功绩由李如柏来领取。这样投之以李,必然得到辽东望族的报之以怀,对巩固自己在辽东的地位大有益处。4 t5 N; o+ M" s# o3 a" K4 v1 i
  可叹!人生有时如同赌博,机遇稍纵即逝,在天堂里如果王侯与贼相遇,再赌一次,贼是否能成为王侯呢?- N5 j3 T! Y5 l( ]$ x% W/ b5 g
  萨尔浒战役发生在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年),是明清之际重要战役,是明与后金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萨尔浒之战本由明方发动,后金处于防守地位,然而该役竟以明军之惨败而告终,并由此成为了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在二十多年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明军还击败侵朝的日军,彰显强劲的军事实力,虽然明军实力下降,主要还是没有真正的军事统帅,让努尔哈赤这个军事天才成就了伟业。努尔哈赤制订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大败明军。萨尔浒战役使努尔哈赤鲤鱼翻身,使攻防双方发生了转换,此后从总体力量上虽然明朝还占优势,但国内农民起义的大火已经燃起,消灭努尔哈赤的最佳机遇已经过去。此役之后明朝对后金之战略态势由主动变为被动,明帝国于东北地区的藩篱逐渐丧失,日后虽调兵谴将、征加粮饷却再也无法获得对后金的战略主动权。历史必定将明朝逐步走向衰败,并直至王朝覆灭。% S  k2 V7 _& C, t& Q
lcl05591.jpg " j# [/ k2 Z8 t% A% K' o
lcl05592.jpg
7 K5 Y/ t: P4 C+ Y+ D2 ]1 i: Q  t5 w  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弘历(1711-1799)为颂扬先祖努尔哈赤的历史功绩,亲自撰写了《御制萨尔浒山之战书事》,记述了萨尔浒战役的经过,并特质了镶嵌着珠玉的金书匣来收藏,这个金镂花嵌松石碧玺方盒的盒上写着“御制萨尔浒山之战书事”。
* k) R8 j9 `4 a6 f seh5b9a8.jpg ' {' {" d$ |2 X) e, f3 L1 L
seh5b9a9.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