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记住
注册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邮箱
切换到窄版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国学投稿
投稿中心
网站学者
学者频道
国学阅读
读书频道
国学导航
導航頻道
国学复兴
学刊
电子期刊频道
公众号
微博
签到红包
Plugin
每日签到
领取红包
搜索
搜索
热搜:
新唐书
伤寒论校注
易经最新章节
芈这字咋念
史前易学
昆曲
加我数年
周易
洪水发生
道光朝
论语
易经
太平御览
本版
用户
国学复兴网
»
国学复兴
›
國學資源
›
國學圖庫
›
兵器相關
›
法国马其诺防线
返回列表
查看:
2368
|
回复:
1
法国马其诺防线
[复制链接]
好蛋
好蛋
当前离线
积分
227914
发表于 2016-1-27 17: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6-1-28 22:56 编辑
1 @$ j$ v+ e+ Q% r9 j+ F
& A( V( B% z b$ o
法国马其诺防线
( O# M& c, l' j: S8 { i
来源:二战简史
2 i, C- r( m) ]
4 h& r: n2 _8 B) o0 P8 e- H: D/ a# k) s
马其诺防线(Maginot Line),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号称“攻不破的防线”。以法国陆军部长安德烈·马其诺(1877-1932)的姓氏命名。
9 K$ @8 H6 N! o
( P: g' {; p/ l, u9 t* K
8 z8 o# a2 a, p8 \0 L) K6 t
马其诺防线的位置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工程构筑以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最强。萨尔泛滥区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沼泽地构成的,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以莱茵河、罗讷河、菜茵河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在梅斯和劳特尔筑垒地域的最重要地段构筑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其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整个工事可谓是固若金汤。
3 o2 Q& ^7 A! [5 F1 O
( H) R/ E% C: Q3 [, v4 q2 |' u
$ G# F* |3 Q3 e. m% z
v2 J# L2 T" {" ]! W |2 z
4 _6 D2 a- s J8 q: Q
马其诺防线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国|军队不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1940年5~6月,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其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马其诺防线的后方,使防线丧失了作了作用。
& `( Z3 _7 Q. O: ]' B9 D$ r$ k
8 s7 D5 b. M7 Q9 N: \ A7 @4 v6 I1 x! U
二战结束后,法国先后几次重整过马其诺防线以应不时之需。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飞机导弹等技术突飞猛进,马其诺防线的军事意义已丧失殆尽。法国政府通过拍卖的方式将马奇诺防线还之于民。一些工事成了旅游的景点,另一些变成了蘑菇养殖的农场,而其中的大多数则静静地埋伏在法德边境,目睹着历史的变迁。
' k: z: j5 l* h' D4 c0 e1 u
现在用来意指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
1 Z, s1 n3 J0 E* N- s/ e+ [
( N, ^9 B) d6 z" @* f
1 R% X* H2 K3 m
马其诺防线
,
世界大战
,
边境地区
,
电动车
,
混凝土
相关帖子
•
风帆训练舰
•
巴黎大炮
•
陕西引渭渠
•
甘肃镇原境内的秦长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新手指导--帮你快速熟悉论坛
回复
分享到:
举报
好蛋
好蛋
当前离线
积分
227914
楼主
|
发表于 2019-11-21 20: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9-11-21 20:40 编辑
8 W/ D$ N) t9 c
% Y. s% j+ ?+ D& C9 f8 g
齐格菲防线
3 `* ?$ |. g8 f. e: T2 B; W; c
- R! K+ G9 v3 @! O
齐格菲防线(Siegfried Line)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在其西部边境地区构筑的对抗法国马其诺防线的筑垒体系。
: c/ u0 A2 c- m5 Z
该项目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工程组织——托德机构负责,德国人称之为“西墙”或“齐格菲阵地”,其他国家多称之为“齐格菲防线”。构筑齐格菲防线的目的是为了掩护德国西线,并作为向西进攻的屯兵场以及支援进攻的重炮阵地。防线工程是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兰之后开始构筑的,至1939 年基本建成。防线从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起,沿着与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延伸至瑞士巴塞尔,全长达630千米。防线由障碍地带、主防御地带和后方阵地三部分组成,纵深35~75千米。障碍地带主要是地雷场、刺铁丝网、防坦克壕以及著名的“龙牙”(多列角锥形钢筋混凝土桩砦)系统。主防御地带的最前缘位于障碍地带后方数十至数百米处,配备钢筋混凝土和钢铁装甲的机枪、火炮工事以及指挥所、观察所、人员掩蔽部、车辆洞库、弹药库、物资库等。后方阵地位于主防御地带后方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处,主要是预备队人员掩蔽部、预备队车辆洞库以及战备物资库,在法德交界地段还配属有170-305mm要塞化远程重炮群(但1940年6月以后被撤出,用于英吉利海峡群岛的要塞)。
$ \( @; q/ o* L( P, d. a6 G* m
3 \( ]* A: l: @# R N
中文名:齐格菲防线
3 O* h$ K7 M6 a7 e# ]2 C9 s$ h& l
别名:西墙,齐格菲阵地
1 M7 q5 A( K& K e6 W0 F0 V1 V8 S2 X
建造时间:1936年-1939年
& W. @- v+ c6 p& o
目的:掩护德国西线、向西进攻的屯兵场
' v* w6 c0 \( v. Y6 H" {/ B
7 I4 i: U$ l; Z2 L
结构特点
- l3 l3 x5 M |& m. _
特点
# M" Y7 d" o. R. y/ V
与马其诺防线相比,齐格菲防线的特点是大部分工事较小,结构较简单,但数量多达11860个,远超马其诺防线。该防线使用混凝土931万吨,是马其诺防线的2.4倍;使用钢铁35万吨,是马其诺防线的2.3倍。
' F: J$ W& P j/ ^
缺陷
5 m: b5 C/ o+ t; |1 v1 d9 K# t' G6 g
该防线的缺陷中,很多工事只有混凝土而缺乏用于防御重型炮弹的装甲钢板,这主要是由于德国当时钢的紧缺造成的。同时,很多战争后期的大型火炮无法安装在较小的炮座上(只能适应战争初期的小口径火炮),无疑进一步削弱了该防线的防御作用。
$ V2 x( p# E5 }3 J
7 w, F" i% D! _8 X) Z4 W
历史沿革
8 B" ]; x1 h* s5 D/ H
二战前期
& `4 p$ Q$ x4 W W
1939年9月德军在东面闪击波兰时,共有46个步兵师(包含预备队)依托该防线防御法军,但法军没有进攻。该防线与对面的马其诺防线,共同促成了德法双方开战后长达8个月时间的著名“静*坐战”。
( H O- q1 m! w6 r) U& {! A( Y# t( y
二战中期
7 j8 e s* u; l5 K0 i* A2 U6 p
1940年西线战役获胜后,齐格菲防线上的许多火炮和可移动武器被拉到了大西洋堡垒上,使这条防线变得有些有名无实,到了1944年,才由部队充实起来。
0 q- w( w& q9 t' o+ D% {
1944年8月24日希特勒曾下达了改造防线的命令,以便应对更强的火力打击,主要工程预计由德国国家劳工组织(RAD)的14到16岁的孩子进行,一些当地人也被拉来参加改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挖掘反坦克壕,但是由于盟军巨大的空军优势,这些努力都失败了。
% g [4 i3 @6 _% r
二战后期
) b, |# ~2 l: a
1944年9月,英、美盟军从西线向德国本土进攻时,德军依托这一防线阻挡了盟军的行动。12月美军以饱和轰炸和炮击支援试图突破,但没有成功。直到1945年2月盟军重新发动进攻时,该防线终被突破。至此,该防线一共阻滞了盟军5个月时间。
4 e4 |& o7 V1 a
% t, o6 c. l s$ S: _
评价
8 ^. X5 E. }; t* l# l, w; V* x3 x3 E' Z
齐格菲防线的宣传意义几乎和它的战略意义一样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都被宣称为一条坚固的防线,一直影响到了1944年。但到了真的面对它的时候,无论是德国人还是盟军,都发现这条防线的大部分设计已经不符合当时的战场形势了,尽管它起到了阻滞盟军的作用,但显然不像德国人声称的那样坚不可摧。
& r' n( \0 q+ i3 L; Y5 v, e# t/ {
值得注意的是,在防线有效抵挡着盟军的同时,希特勒筹备并发动了阿登反击战。这一举动抽调了纳粹德国当时已经捉襟见肘的资源,其中包括部署于齐格菲防线的许多士兵。
8 O' F5 N+ N: ?( _( _- H
阿登反击战虽然对盟军造成了巨大的震撼,但实际的战略意义却非常有限,盟军迅速重整旗鼓,轻而易举的碾过了无人值守的防线。
( F9 b q# N+ t Q- N
可以说,尽管齐格菲防线的设计已经部分落后于当时的战争,但如果不是希特勒无谋的豪赌,它或许还能支持更长的时间,这也证明了战术理论的基本在于不犯错,而非豪赌。
: q7 B& x E9 R# T A6 L; \2 L
3 G# _6 w: c# @; x( Q ~
1945年3月27日,美军第七部队突入卡尔斯鲁尔,齐格菲防线的一个缺口。
r$ g+ \" [0 s# R; e& Z. d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国学复兴网总规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