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72|回复: 45

[西周] 有关“生称”与“死谥”的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2 12: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1-1 10:32 编辑

1、《左传隐公八年》
【经】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辛亥,宿男卒。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八月,葬蔡宣公。九月辛卯,公及莒入盟于浮来。螟。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传】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2、利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3、献侯鼎:唯成王大祓在宗周,赏献侯□贝,用作丁侯尊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献侯鼎铭.jpg
4、遹簋:
唯六月既生霸,穆王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京,呼漁于大池。王饗酒,遹御,無譴,穆王親錫遹爵。遹拜手稽首,敢對揚穆王休,用作文考父乙尊彝,其孫孫子子永寶。

5、长甶盉:唯三月初吉丁亥,穆王在下淢□,穆王飨醴,即丼伯、太祝射,穆穆王蔑长甶以逨即丼伯,丼伯是夤不奸,长甶蔑历,敢对扬天子丕□休,用肈作尊彝。

6、懋尊、懋卣爲一組器物,兩器所表現的造型和紋飾風格一致,銘文相同。銘文是:隹(唯)六月既朢(望)丁子(巳),穆王才(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鄭),蔑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曆),易(賜)犬(緄)帶。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稽)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敢)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揚)天子休,用乍(作)文考日丁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尊)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五祀卫鼎:隹(唯)正月初吉庚戌。卫目(以)邦君厉告于井(邢)白(伯)、白(伯)邑父、定白(伯)、黥白(伯)、白(伯)俗父,日:“厉日:‘余执恭王恤功,于邵(昭)大(太)室东逆,营二川’。日:‘余舍女(汝)田五田。”’正乃咝(讯)厉日:“女(汝)寅赎)田不(否)?”厉乃许日:“余窖(审)寅(赎)田五田。”井(邢)白(伯)、白(伯)邑父、定白(伯)、黥白(伯)、白(伯)俗父乃颧(讲)。吏(使)厉誓。乃令参(三)有嗣(司):嗣(司)土邑人越、嗣(司)马婚人邦、嗣(司)工陲(随)矩、内史友寺刍,帅属(履)裘卫厉田三(四)田。乃舍寓(宇)于早(厥)邑:早(厥)逆(朔)强(疆)累厉田、早(厥)东强(疆)累散(散)田,晕(厥)南强(疆)累散(散)田,累政父田,晕(厥)西强(疆)累厉田。邦君厉累付裘卫田。厉吊(叔)子娩(夙)、厉有嗣(司)醒(申)季、庆癸、燹(豳)衷(表)、彻(荆)人烈(敢)、井(邢)人偈犀(辟),卫小子者甘(其)卿(飨)彻。卫用乍(作)觖(朕)文考宝鼎。卫甘(其)万年永宝用。隹(唯)王五祀。
8、十五年趞曹鼎:隹(唯)十又五年五月既生霸壬午,恭王才(在)周新宫,旦,王射于射卢(庐),史趞易(曹锡)弓矢、虎卢、九、胄、毌、殳,趞(曹敢)对,(曹)(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休,用乍(作)宝鼎,永乡倗(飨朋友)。
9、匡卣:隹四月初吉甲午,懿王才射庐,乍象舞。匡甫二。王曰休。匡拜手稽首,对扬王休。
9、内史亳觚:成王賜內史亳豐(酆)祼,弗敢(虒),作祼同。
10、文王玉环:“玟(文)王卜曰:我眔□(唐)人□(弘)□(伐)□(崇)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2: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2-12 15:20 编辑

11、《左传》昭公 昭公二十年
 【经】二十年春王正月。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秋,盗杀卫侯之兄絷。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十有一月辛卯,蔡侯卢卒。

  【传】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今兹宋有乱,国几亡,三年而后弭。蔡有大丧。」叔孙昭子曰:「然则戴、桓也!汏侈无礼已甚,乱所在也。」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何言于谗?」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大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人执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已。」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

  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相从为愈。」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人皆杀之。

  员如吴,言伐楚之利于州于。公子光曰:「是宗为戮而欲反其仇,不可从也。」员曰:「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乃见鱄设诸焉,而耕于鄙。

  宋元公无信多私,而恶华、向。华定、华亥与向宁谋曰:「亡愈于死,先诸?」华亥伪有疾,以诱群公子。公子问之,则执之。夏六月丙申,杀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孙援、公孙丁、拘向胜、向行于其廪。公如华氏请焉,弗许,遂劫之。癸卯,取大子栾与母弟辰、公子地以为质。公亦取华亥之子无戚、向宁之子罗、华定之子启,与华氏盟,以为质。

  卫公孟絷狎齐豹,夺之司寇与鄄,有役则反之,无则取之。公孟恶北宫喜、褚师圃,欲去之。公子朝通于襄夫人宣姜,惧,而欲以作乱。故齐豹、北宫喜、褚师圃、公子朝作乱。

  初,齐豹见宗鲁于公孟,为骖乘焉。将作乱,而谓之曰:「公孟之不善,子所知也。勿与乘,吾将杀之。」对曰:「吾由子事公孟,子假吾名焉,故不吾远也。虽其不善,吾亦知之。抑以利故,不能去,是吾过也。今闻难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将死之,以周事子,而归死于公孟,其可也。」

  丙辰,卫侯在平寿,公孟有事于盖获之门外,齐子氏帷于门外而伏甲焉。使祝蛙置戈于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公孟以出。使华齐御公孟,宗鲁骖乘。及闳中,齐氏用戈击公孟,宗鲁以背蔽之,断肱,以中公孟之肩,皆杀之。

  公闻乱,乘,驱自阅门入,庆比御公,公南楚骖乘,使华寅乘贰车。及公宫,鸿
魋驷乘于公,公载宝以出。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过齐氏,使华寅肉袒,执盖以当其阙。齐氏射公,中南楚之背,公遂出。寅闭郭门,逾而从公。公如死鸟,析朱锄宵从窦出,徒行从公。

  齐侯使公孙青聘于卫。既出,闻卫乱,使请所聘。公曰:「犹在竟内,则卫君也。」乃将事焉。遂从诸死鸟,请将事。辞曰:「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吾子无所辱君命。」宾曰:「寡君命下臣于朝,曰:『阿下执事。』臣不敢贰。」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昭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卫侯以为乘马。宾将掫,主人辞曰:「亡人之忧,不可以及吾子。草莽之中,不足以辱从者。敢辞。」宾曰:「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若不获扞外役,是不有寡君也。臣惧不免于戾,请以除死。」亲执铎,终夕与于燎。

  齐氏之宰渠子召北宫子。北宫氏之宰不与闻谋,杀渠子,遂伐齐氏,灭之。丁巳晦,公入,与北宫喜盟于彭水之上。秋七月戊午朔,遂盟国人。八月辛亥,公子朝、褚师圃、子玉霄、子高鲂出奔晋。闰月戊辰,杀宣姜。卫侯赐北宫喜谥曰贞子,赐析朱锄谥曰成子,而以齐氏之墓予之。

  卫侯告宁于齐,且言子石。齐侯将饮酒,遍赐大夫曰:「二三子之教也。」苑何忌辞,曰:「与于青之赏,必及于其罚。在《康诰》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在群臣?臣敢贪君赐以干先王?」

  琴张闻宗鲁死,将往吊之。仲尼曰:「齐豹之盗,而孟絷之贼,女何吊焉?君子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疚于回,不以回待人,不盖不义,不犯非礼。」

  宋华、向之乱,公子城、公孙忌、乐舍、司马强、向宜、向郑、楚建、郳甲出奔郑。其徒与华氏战于鬼阎,败子城。子城适晋。华亥与其妻必盥而食所质公子者而后食。公与夫人每日必适华氏,食公子而后归。华亥患之,欲归公子。向宁曰:「唯不信,故质其子。若又归之,死无日矣。」公请于华费遂,将攻华氏。对曰:「臣不敢爱死,无乃求去忧而滋长乎!臣是以惧,敢不听命?」公曰:「子死亡有命,余不忍其呴。」冬十月,公杀华、向之质而攻之。戊辰,华、向奔陈,华登奔吴。向宁欲杀大子,华亥曰:「干君而出,又杀其子,其谁纳我?且归之有庸。」使少司寇牼以归,曰:「子之齿长矣,不能事人,以三公子为质,必免。」公子既入,华牼将自门行。公遽见之,执其手曰:「余知而无罪也,入,复而所。」

  齐侯疥,遂痁,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梁丘据与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诸侯不知,其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嚣以辞宾?」公说,告晏子。晏子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赵武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信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语康王,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也。』」公曰:「据与款谓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诛于祝史。子称是语,何故?」对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祝史与焉。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从,肆行非度,无所还忌,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其盖失数美,是矫诬也。进退无辞,则虚以求媚。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之,祝史与焉。所以夭昏孤疾者,为暴君使也。溲再辕稼鬼神。」公曰:「然则若之何?」对曰:「不可为也: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县鄙之人,入从其政。逼介之关,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强易其贿。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人苦病,夫妇皆诅。祝有益也,诅亦有损。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

  十二月,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者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昭公二十七年
【经】二十有七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郓。夏四月,吴弑其君僚。楚杀其大夫郤宛。秋,晋士鞅、宋乐祁犁、卫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会于扈。冬十月,曹伯午卒。邾快来奔。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郓。

【传】二十七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处于郓,言在外也。

吴子欲因楚丧而伐之,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帅师围潜。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遂聘于晋,以观诸侯。楚莠尹然,工尹麇帅师救潜。左司马沈尹戌帅都君子与王马之属以济师,与吴师遇于穷。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左尹郤宛、工尹寿帅师至于潜,吴师不能退。

吴公子光曰:“此时也,弗可失也。”告鱄设诸曰:“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我,王嗣也,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鱄设诸曰:“王可弑也。母老子弱,是无若我何。”光曰:“我,尔身也。”

夏四月,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夹之以铍。羞者献体改服于门外,执羞者坐行而入,执铍者夹承之,及体以相授也。光伪足疾,入于堀室。鱄设诸置剑于鱼中以进,抽剑刺王,铍交于胸,遂弑王。阖庐以其子为卿。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国家无倾,乃吾君也。吾谁敢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复命哭墓,复位而待。吴公子掩余奔徐,公子烛庸奔钟吾。楚师闻吴乱而还。

郤宛直而和,国人说之。鄢将师为右领,与费无极比而恶之。令尹子常贿而信谗,无极谮郤宛焉,谓子常曰:“子恶欲饮子酒。”又谓子恶:“令尹欲饮酒于子氏。”子恶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将必来辱,为惠已甚。吾无以酬之,若何?”无极曰:“令尹好甲兵,子出之,吾择焉。”取五甲五兵,曰:“置诸门,令尹至,必观之,而从以酬之。”及飨日,帷诸门左。无极谓令尹曰:“吾几祸子。子恶将为子不利,甲在门矣,子必无往。且此役也,吴可以得志,子恶取赂焉而还,又误群帅,使退其师,曰:‘乘乱不祥。’吴乘我丧,我乘其乱,不亦可乎?”令尹使视郤氏,则有甲焉。不往,召鄢将师而告之。将师退,遂令攻郤氏,且爇之。子恶闻之,遂自*杀也。国人弗爇,令曰:“不爇郤氏,与之同罪。”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秉秆焉,国人投之,遂弗爇也。令尹炮之,尽灭郤氏之族党,杀阳令终与其弟完及佗与晋陈及其子弟。晋陈之族呼于国曰:“鄢氏、费氏自以为王,专祸楚国,弱寡王室,蒙王与令尹以自利也。令尹尽信之矣,国将如何?”令尹病之。

秋,会于扈,令戍周,且谋纳公也。宋、卫皆利纳公,固请之。范献子取货于季孙,谓司城子梁与北宫贞子曰:“季孙未知其罪,而君伐之,请囚,请亡,于是乎不获。君又弗克,而自出也。夫岂无备而能出君乎?季氏之复,天救之也。休公徒之怒,而启叔孙氏之心。不然,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叔孙氏惧祸之滥,而自同于季氏,天之道也。鲁君守齐,三年而无成。季氏甚得其民,淮夷与之,有十年之备,有齐、楚之援,有天之赞,有民之助,有坚守之心,有列国之权,而弗敢宣也,事君如在国。故鞅以为难。二子皆图国者也,而欲纳鲁君,鞅之愿也,请从二子以围鲁。无成,死之。”二子惧,皆辞。乃辞小国,而以难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2: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成子,名恒,原为陈恒,古音田、陈音近,也称为田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称为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

前485年承袭父亲田乞之位,而后唆使齐国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齐简公。田成子和阚止(又名监止,字子我)任齐国的左右相。

前481年,陈成子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于齐平公直辖的地区。

史称田成子选齐国女子身高七尺以上为姬妾,后宫以百数,而不禁宾客舍人出入后宫。在田恒死的时候,有七十个儿子。

庄子《南华经.胠箧》记载田成子盗齐国之事,指他为诸侯大盗,被称为"田成子取齐"。也是后世常引用之成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由来。

陈恒杀害齐简公,孔子斋戒三日,请求鲁哀公讨伐陈恒,鲁哀公表示鲁国势力弱小,让孔子问季孙肥。

陈恒死后,儿子田盘继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2: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12、《左传·隐公四年》
陈桓公方有宠于王,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
13、《吴越春秋》
报汝平王,欲国不灭,释吾父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2: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2-12 12:53 编辑

14、全祖望


尤有不可解者,王子带而谥曰昭,召伯奂暨其子盈而谥曰庄,曰简,鲁之公子庆父暨其子敖而谥曰共,曰穆,公子牙暨其孙侨如而谥曰僖,曰宣……然犹可曰诸臣虽以罪或死或奔,而业为之置后,故徇其后人之请,得良谥焉,亦已谬矣。晋之狐鞠居而谥曰简……则其爵已剪,其族已绝,谁为赐之,岂其遗臣故吏妄为立议当时,因而传之,而《左氏》亦遂从而载之?则是出于乱贼之徒之口,而竟以登于史乎?……吾以是时诸侯之例考之,唐成公、陈怀公皆弱小亡国之君,顾皆有谥,是其出于遗臣之私谥无疑,诸人殆亦其类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2: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15.南陈开国君主陈霸先侍奉梁朝时被赐予谥号”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2: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16、汉初南越国王曾经生前自称“文帝”“武帝”。
17、宋仁宗晚年生前的时候就阻挡不了群臣给他封为仁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13: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18、乾隆赐谥
乾隆的皇贵妃薨逝,皇帝赐给她的谥号是“慧贤”。皇后知道后,流着泪对乾隆说:“我朝后谥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许他日谥为‘贤’,敬当终身自励,以副此二字。”当乾隆要为皇后上谥号时,突然想起了三年前皇后的这番话,不禁万分伤感,便没有经过大臣拟字,而是直接由自己为其赐谥号为“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2-25 15:00 编辑

班簋
【铭文】隹八月初吉,才(在)宗周,甲戌,王令毛白(伯)更虢城公服,(屏)王立(位),乍(作)四方亟(极),秉緐、蜀、巢令,易(赐)铃(勒)。咸,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土■(徒驭)、呈戈人伐东或(国)■戎。咸,王令吴白(伯)曰:(以)乃师左比毛父;王令吕白(伯)曰:(以)乃师右比毛父;(遣)令曰:(以)乃族从父征,■■(诞城),卫父身。三年静(靖)东或(国),亡不成■(仰)天畏(威),否(畀)屯陟。公告氒(厥)事于上,唯民亡茁(拙)才(在)彝,昧天令,故亡。允才■(哉显),隹苟(唯敬)德,亡(攸)违。班拜稽首曰:乌乎(呜呼),不(丕)丮皇公,受京宗懿,育文王王姒圣孙,隥于大(服),广成氒工(厥功),文王孙亡弗褱井(怀型),亡克竞氒■(厥烈)。班非■(敢)觅,隹乍卲(唯作昭)考爽,益(諡)曰大政,子子孙孙,多世(其)永宝。

客案:此班簋为穆世器,其中出现“昭考”一词,表明其时班的父亲在“昭”辈,表明穆世已施用昭穆制。

伯克尊:隹十又六年二月,既生霸乙未,白太师白克仆卅夫,白克敢对?天右王白友,用乍朕穆考後中?尊享,克用モ□寿无僵,克其子孙(孙)永宝用享。

客案:伯克尊是西周晚期器,其中出现“穆考”。

中山王鼎铭文:
唯十四年,中山王作鼎,于銘曰:嗚呼,語不廢哉!寡人聞之,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昔者,燕君子噲叡弇夫啎,長為人宗,閈於天下之勿糾,猶迷惑於子而亡其邦,為天下戮,而況在於少君乎? 昔者,吾先考成王,早棄羣臣,寡人幼踵,未通智,惟傅姆是從。天降休命于朕邦,有厥忠臣,克順克俾,亡不率夷順敬天德,以左右寡人,使知社稷之任,臣宗之義,夙夜不懈,以誘導寡人。今余方壯,知天若否,論其德,省其行,亡不順道,考宅惟型。嗚呼,哲哉!社稷其庶乎!厥業在袛。寡人聞之,事少如長,事愚如智,此易言而難行也,非信與忠,其誰能之,其誰能之?惟吾老寔克行之。嗚呼,悠哉!天其有幸于宰厥邦。是以寡人耑任之邦而去之游,亡遽惕之慮。昔者,吾先祖桓王,昭考成王,身勤社稷,行四方,以憂勞邦家。今吾老親率三軍之眾,以征不義之邦,奮枹振鐸,闢啓封疆,方數百里,列城數十,克敵大邦。寡人庸其德,嘉其力,是以賜之厥命:雖有死罪,及三世,無不赦,以明其德,庸其功。吾老奔走不聼命,寡人懼其忽然不可得,憚憚𢢜𢢜,恐隕社稷之光,是以寡人許之,謀慮皆從。克有工,智也。辤死罪之有赦,知為人臣之義也,嗚呼,念之哉!後人其庸用之,毋忘爾邦。昔者,吳人並越,越人修教備信,五年覆吳,克並之,至于今尔毋大而㥆,毋富而驕,毋眾而囂。鄰邦難親,仇人在旁。嗚呼,念之哉!子子孫孫永定保之,毋替厥邦。
其中出现“先祖恒王,昭考成王”。中山国原称公,有文公、武公,至桓王世始称王。
 公元前459年,鲜虞先君去世,传位给鲜虞文侯。文侯以黄帝后裔自居,改姓为姬,改国号为中山,立都于中人城(今河北保定市唐县西),自称中山文公。
  中山文公三年(前457年),智伯(荀瑶)率军攻打中人城,中山文公兵败,被迫迁都于顾城(今河北定州市)。
  中山文公在位四十六年(前459——前414),传位于儿子中山武公。
  中山武公六年(前408年),魏文侯派将军乐羊领兵攻打中山国,苦战三年,于公元前406年击败中山,杀中山武公,中山国亡。
  周安王二十四年(前378),中山武公的小儿子姬桓领导中山族人复国,击败魏国驻扎在中山国的军队,攻占顾城,旋即即位称王,自号中山桓王。中山桓王以乐羊之孙乐池为将。
  中山桓王二年(前377),魏武侯复派兵攻打中山,与中山军大战于浍水。魏军再次被中山军击败。魏国损兵折将,从此不敢再犯中山。
  而就在这时,赵国乘中山国全力抗击魏国之机,突然出兵侵占了中山国的房子、灵寿等地。中山军在与魏军作战中损失很大,没有能力与赵国抗争,只好忍气吞声。
  中山桓王五年(前374),中山军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迅速强大起来。桓王派大将乐池领兵反攻赵国,很快夺回了番吾、灵寿等城。
  中山桓王六年(前373),中山国迁都于灵寿,桓王拜大将乐池为相国。
  中山桓王十年(前369),中山国为防赵国偷袭,在边境修筑长城。
  中山桓王晚年时,魏国人司马赒入中山国为官,得到了中山桓王的重用。
  中山桓王在位虚记三十八年(前378——前340)卒,传位于儿子中山成王。
  中山成王即位后,仍以乐池为将,司马赒为宫卫大臣。不久相国乐池去世,中山成王拜司马赒为相,并加封他为蓝诸君。司马赒成为中山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
  中山成王十七年(前323),魏国的公孙衍倡议魏、韩、燕、赵、中山“五国相王”。
  中山成王在位虚记二十年(前340——前321)卒,传位于儿子中山 公元前459年,鲜虞先君去世,传位给鲜虞文侯。文侯以黄帝后裔自居,改姓为姬,改国号为中山,立都于中人城(今河北保定市唐县西),自称中山文公。
  中山文公三年(前457年),智伯(荀瑶)率军攻打中人城,中山文公兵败,被迫迁都于顾城(今河北定州市)。
  中山文公在位四十六年(前459——前414),传位于儿子中山武公。
  中山武公六年(前408年),魏文侯派将军乐羊领兵攻打中山国,苦战三年,于公元前406年击败中山,杀中山武公,中山国亡。
  周安王二十四年(前378),中山武公的小儿子姬桓领导中山族人复国,击败魏国驻扎在中山国的军队,攻占顾城,旋即即位称王,自号中山桓王。中山桓王以乐羊之孙乐池为将。
  中山桓王二年(前377),魏武侯复派兵攻打中山,与中山军大战于浍水。魏军再次被中山军击败。魏国损兵折将,从此不敢再犯中山。
  而就在这时,赵国乘中山国全力抗击魏国之机,突然出兵侵占了中山国的房子、灵寿等地。中山军在与魏军作战中损失很大,没有能力与赵国抗争,只好忍气吞声。
  中山桓王五年(前374),中山军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迅速强大起来。桓王派大将乐池领兵反攻赵国,很快夺回了番吾、灵寿等城。
  中山桓王六年(前373),中山国迁都于灵寿,桓王拜大将乐池为相国。
  中山桓王十年(前369),中山国为防赵国偷袭,在边境修筑长城。
  中山桓王晚年时,魏国人司马赒入中山国为官,得到了中山桓王的重用。
  中山桓王在位虚记三十八年(前378——前340)卒,传位于儿子中山成王。
  中山成王即位后,仍以乐池为将,司马赒为宫卫大臣。不久相国乐池去世,中山成王拜司马赒为相,并加封他为蓝诸君。司马赒成为中山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
  中山成王十七年(前323),魏国的公孙衍倡议魏、韩、燕、赵、中山“五国相王”。
  中山成王在位虚记二十年(前340——前321)卒,传位于儿子中山舋王


尚书酒诰: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

康孔颖达传:“父昭子穆,文王第称穆。”

客案:乃言武王之父文王属于穆行

《诗经载见》: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载见》的祭祀对象是武王,《毛诗序》谓“始见乎武王之庙也”,朱熹《诗集传》亦云“昭考,武王也”,后世诸家于此无异辞,因为武王居昭位。

《诗经访落》: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0: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昭三穆指的什么? 昭穆制度是在周朝从天子到庶人普遍采用的一种社会制度。《诗经、周颂、载见》说:“率见昭考,以孝以亨,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毛传》云:“昭考,武王也。”可知武王在周室庙制属于昭行。《尚书、周书、酒诰》说:“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乃言武王之父文王属于穆行。《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国语、魯语》:“工史书世,宗祝书昭穆。”由知周朝王室里不但保持着昭穆观念,而且实际施行在庙制上。许多有关文献记载以外,最近的考古调査报告也证明有关事实;例如在陕西凤翔的马家庄发现的一处宗庙群(第一号建筑群),考察结果是春秋中期秦国建造的庙宇群,整体结构正像“品”字,学者们认为最上面的一栋是始祖庙,两边一排一排列出来的庙宇各为该族群的昭行与穆行庙宇群。这样采用昭穆次序而建造的庙宇或坟墓,从天子到庶人略同而无大别。
周朝时昭穆制度的广泛普及情况,可以从各方面的应用事例充分认知:
(1)应用于邦国之间联系情感的建立
《左传》僖公五年说:“太伯、虞仲,太王(古公亶父)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季历)之穆也。”僖公二十四年说:“管、蔡、郕、霍、魯、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国语、晋语》说:“康叔,文之昭也;唐叔,武之穆也。”有关周朝的文献中,可以找出不少相关内容,而这些内容意味着什么?周朝施行封建制度,王畿小而诸侯众,大部分的土地由诸侯管下,自然需要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密切紐带关系;尤其建国初期分封七十一国,当中王室子孙占五十三国之多,就时时强调互相之间的昭穆关系,企图建立强烈不懈的联系情感。
(2)应用于建庙制度
《礼记、王制》有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
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郑注云:“此周制。七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太祖后稷。殷则六庙,契及汤与二昭二穆。夏则五庙,无太祖,禹与二昭二穆而已。”按此说明,可知各个朝代的庙制有所不同,而周朝从天子到庶人都保持着庙宇,但按其身分高下,庙制也有区别。如其为天子,保持七庙:始祖分一庙,加上三昭与三穆;始祖为后稷,三昭三穆是从文王起算,单数世代属于穆行,双数世代属于昭行。文献考察结果,始祖庙与三昭三穆的安排,并非是一直线上;首先将始祖庙建在中间,而从始祖庙往前看,左边按次建造三昭庙,右边按次建造三穆庙,正如“品”字的形制。
(3)应用于墓葬制度
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査显示,周人还保持着灵魂不灭观念,认为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一样,亲近的关系一定聚在一起,结果施行宗族墓制度。按《周礼、春官》记载,有公墓与邦墓之分,郑玄注有说明:公墓
为王与诸侯以及高官们的葬地,邦墓为“邦中之墓地,万民所葬地。而《周礼、春官、冢人》:“掌公墓之地。……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以其族。”郑注:“先王之造茔也,昭居左,穆居右,夹处东西。”由知公墓按其身分等级区分墓域,设坟一定按照昭穆次序。关于邦墓,《周礼、春官、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数。”郑注:“正其位之位谓昭穆也。”贾疏:“凡万民墓地亦如上文,豫有昭穆为左右。”可知邦墓亦如公墓,一般采用昭穆次序。
(4)应用于祭祀制度
《周礼、夏官、司士》:“掌群臣之版,……凡祭祀,掌士之戒令,诏其法事。及赐爵,呼昭穆而进之。”《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太庙,则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倫。……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群有司皆以齿,此之谓长幼有序。”由知举行祭祀亦甚深反映昭穆观念。
(5)应用于族人宴会
《礼记、大传》:“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可知族人之间的开宴欢乐的场会上,依然不懈昭穆观念。
(6)应用于立尸制度
《仪礼、士虞礼》“祝迎尸”条的郑注云:“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也。”《公羊传》宣公八年“壬午,犹释,万入,去钥”条,何休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徐彦疏:“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以其昭穆同也。”《礼记、曲礼》:“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曾子问》:“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可知立尸也有反映昭穆观念。
(7)应用于命氏制度
《左传》隐公八年:“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引文内容乃说明“氏”。古代姓与氏严格区别,《一切经音义》:“言姓卽在上,言氏卽在下矣。”《白虎通、姓名》:“所以有氏者何? 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卽可知其所以勉人为善也。或氏其王父字者何?所以别诸侯之后,为兴灭国继绝世也。”姓者,本来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多半与族群的图腾有关;氏者,历史转折到父系社会,以男性为主的家系继承观念所产生的名号。周朝的时候为例,一般每人生而得姓;既有姓以后,按照个人的突出功德,再取得氏,所以氏是姓下面的族群分支。特别在国君的家庭里,不得继承父亲的儿孙们,一般沿用祖父之谥号而取氏,以免身分等级的僭越,也免开国或亡国时互相受到影响。后来姓和氏的区分不太明确,多半沿用古代的氏而当作现代概念的姓。故上面故事中,隐公命其儿子无骇,沿
用祖父公子展的谥号为展氏。此外,郑穆公之子騑,字驷,结果騑的孙子沿用祖父之谥号,各为驷带、驷乞。春秋时期,上流阶层社会里,颇为流行从祖之谥号而取氏的风气;取氏从祖者,不外是昭穆相同之缘故。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知道周朝从上到下对昭穆制度非常重视,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次,儒家祖先崇拜礼仪中,迁祧问题非常重要。迁祧是祖先神位的安置和处理方法,历代学者多半讨论在昭穆制度的范围里。《周礼、春官、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辨庙祧之昭穆。”郑注:“祧,迁主所藏之庙。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譬如说是天子,如上所引《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又郑注:“此周制。七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太祖后稷。”(注5)如果说周朝天子保持七庙,而“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的话,其运营方法应为如此:七栋庙宇中前三栋为始祖与文王、武王所固定占领,则三栋庙宇里分别安置后稷、文王、武王的神牌而永远不变,然后其它四栋庙宇里分别安置从现任天子算起世数最亲近的四位祖先的神牌,就是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的神牌。如果新的天子上任,就其父亲的神牌安置在前任天子父亲的庙宇里,而前任天子父亲的神牌调动到前任天子祖父的庙宇里,前任天子祖父的神牌调动到前任天子曾祖父的庙宇里??????,最后前任天子高祖父的神牌搬到后稷的庙宇里。如此下去,搬到后稷庙的祖先神牌越来越多起来,都按照昭穆次序排列。天子为了各占庙宇的祖先们个别举行祭祀,为了安置在太祖庙的祖先们一并祭祀,此所谓祫祭。
“诸侯五庙”,就太祖庙与二昭二穆,比于天子少建文王武王的二庙,但运营方法一无差别;“大夫三庙”,就始祖占一庙,而将四位祖先分于昭穆,则二位属于昭行,二位属于穆行,分别安置在其它两栋庙宇里;“士一庙”,就所有祖先们的神牌都安置在一栋庙宇里;“庶人祭于寝”,就不另建庙宇,屋子里挑选适当地方安置祖先们的神牌。不关身分等级高下,祖先们的神牌都遵照昭穆次序排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8: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2-18 19:03 编辑

笔者认为西周昭穆制不是固定的,而是依庙制而言的。
简言之,左昭右穆。
一般而言,周王是父子相及,故有昭左右穆,进而引申为父子为昭穆。实际上,兄终弟及,可能也是一左一右排列的。
庙主和兄终弟及两个原因,是父子为昭穆的规律必然被打破。
周王之庙,由庙主确定昭穆。无论哪一个周王,一旦确定为庙主,即有左右室,左昭右穆。
西周绝无七庙制或五庙之定制,此由金文可以确定。因康宫中有昭宫、穆宫、夷宫、剌宫,引簋中还有恭大室,从康王到 剌王共八世九王,是以周无七庙制。
京宫中一定有文王、武王和成王之庙。而且京宫才是周庙,因康世小盂鼎称周庙,其时未知是否有康宫。假如康宫是康王庙,那么京宫就是周庙。

如果按父子昭穆而不按左昭右穆而言,那么,文王为穆,武王为昭,成王为穆,康王当为昭辈,其子昭王当为穆辈,何以取昭字?昭王穆辈,又子穆王当为昭辈,又何以取穆字?

如按庙制而言,只能说康王立主,故昭宫在左,为昭王庙,穆宫在右,为穆王庙。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30 功勛 +1 收起 理由
yong321 + 10 + 30 + 1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王世有京宫是无疑的,那么康王世在成周的行政办公场所在哪里,是在京宫么,如不在,又该称什么宫呢?肯定应有个宫名的,是否就叫周宫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11: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宫如果是康王庙,且康王为主庙,那么是谁立此庙的呢?自应是其子昭王。可是这要让我们疑惑:昭王为父亲立庙,立主而无祖,似非恰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15: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富祥《昭穆制新探》要点摘录: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邵庭”一词, “邵”当
即“昭”, 周原甲骨文中亦有此字, 然均未见有“穆”字; 西周金文中常见“昭”、“穆”二字,
且有“昭宫”、“穆庙”之名, 是知昭穆制之存在曾无疑问。我们推测“昭穆”之名很可能起于
祖、妣并祀之制。昭者显, 穆者敬, 祖、妣并祀, 在早或各有庙堂, 而以男左女右为习尚, 此
正合于上古左宗庙而右社稷的风俗, 社稷之祀在早亦包含浓厚的祭祀女性祖先的意味。 后来宗
庙制度发生变化, 而昭、穆之名仍被用来沿称宗庙的排列格局, 也就很容易固化为左昭右穆的
观念, 只不过此时昭、穆二字所表示的宗法意义已不同于先前。也就是说, 宗庙制度上的“昭
穆”可能原指男左女右, 后来才被赋予区分行辈的意义。如此说来, “昭穆”虽起于宗庙, 而实
为生人而设, 非是神主之称, 与日名之为代号无异, 只是不能用以命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15: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2-25 16:00 编辑

周原甲骨之“邵”:

H11:82,王其邵帝。(邵,通昭)

商四祀祕其卣:有“邵大庭”,即“昭大庭”。

乙巳,王曰:”尊文武帝乙,宜在邵大庭“,遘乙翌日;丙午,免言(二字合为一字,应该同下都为祭礼);丁未,煮;己酉,王在杵,必其赐贝,在四月,惟王四祀翌日。

商王说祭文武帝乙,应该在邵大庭。说明帝乙神牌所在位置在邵大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15: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2-25 15:50 编辑

要之,张富祥先生认为,昭穆制起源于两周之际,始于商代之男庙与女庙之并祀,男庙左为显为昭,女庙右为敬为穆,故昭穆代指左右。

周初,有君统与宗统之不同。君统以先后论昭穆,即左右;宗统有大宗和小宗,各宗以父子论昭穆,兄弟同昭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1: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翰林学士范镇,时判太常寺,即率礼官上言:“汉宣帝于昭帝为孙,光武于平帝为祖,则其父容可以称皇考,然议者犹或非之,谓其以小宗而合大宗之统也。今陛下既考仁宗,又考濮安懿王,则其失非特汉宣、光武之比矣。凡称帝若皇若皇考,立寝庙,论昭穆,皆非是。”因具列《仪礼》及《汉书》论议、魏明帝诏为五篇,奏之。执政得奏,怒,召镇责曰:“诏书云当令检详,奈何遽列上邪?”镇曰:“有司得诏书,不敢稽留,即以闻,乃其职也,奈何更以为罪乎!”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六十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2 12: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称死谥考,只能以春秋为据。其他史书不能为据。
为什么?
他类史书经常以是后世叙前世之事,叙事时常用后世称谓称当时之人。后世称谓中最尊称谓当是谥号。就连左传这类可信度较高的史书,也有类似于康熙王朝中,孝庄“我孝庄。。。。。。”之类对话中使用死谥。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30 功勛 +1 收起 理由
yong321 + 10 + 30 + 1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2 12: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只以当时之口,叙当世之事,即无当事之前因,也无今事之后果。称谓规范前后统一。即以当世只口叙当世之事,也只有下葬之时称谓死者谥号,无一例外。谥号是死者下葬前日在祖庙停柩时所宣,下葬时已有谥号。不记前事,也就无称谥号机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8: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4-22 18:32 编辑

昼耕夜读先生:

你可能没注意到我前面的一些资料。

《左传》昭公二十年:卫侯赐北宫喜谥曰贞子,赐析朱锄谥曰成子,而以齐氏之墓予之。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范献子取货于季孙,谓司城子梁与北宫贞子曰:……

北宫喜在活着的时候,甚至在死前至少7年以前,就有了谥号“贞子”,而且连“墓地”都已备下了。

这可是春秋时期典型的“例外”,卫侯提前恩赐其谥,以示恩宠。当然一般情况下可能是人死后,才有谥号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8: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君统与宗统不同。

但是,君统为大宗,在承继中,若君无子,则小宗继君位,小宗则自然为君统,由小宗而为大宗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2 18: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这里实际指出一种谥号命名法:以字为谥。字是生前就有的,是以生称之,死谥之,会有这种情况的。但不是唯一的谥号命名法。但这能让我们想到:有的氏族,其族名可能就是某一先祖的字或谥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9: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4-23 19:34 编辑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熟;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侯为宾,灌用郁鬯。灌用臭也,大飨,尚腶修而已矣。大飨,君三重席而酢焉。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焉。此降尊以就卑也。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阴阳之义也。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故春禘而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其义一也。而食尝无乐。饮,养阳气也,故有乐;食,养阴气也,故无声。凡声,阳也。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笾豆之实,水土之品也。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旦明之义也。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奠酬而工升歌,发德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和而万物得。旅币无方,所以别土地之宜而节远迩之期也。龟为前列,先知也,以钟次之,以和居参之也。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也。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赵文子始也。朝觐,大夫之私觌,非礼也。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觌,所以致敬也;而庭实私觌,何为乎诸侯之庭?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大夫而飨君,非礼也。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也。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焉。君适其臣,升自阼阶,不敢有其室也。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故天子微,诸侯僭;大夫强,诸侯胁。于此相贵以等,相觌以货,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乱矣。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

  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继世。君之南乡,答阳之义也。臣之北面,答君也。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辟君也。大夫有献弗亲,君有赐不面拜,为君之答己也。乡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孔子曰:「射之以乐也,何以听,何以射?」孔子曰:「士,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县弧之义也。」孔子曰:「三日齐,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孔子曰:「绎之于库门内,祊之于东方,朝市之于西方,失之矣。」

  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乡于北墉下,答阴之义也。日用甲,用日之始也。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薄社北牖,使阴明也。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家主中溜而国主社,示本也。唯为社事,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毕作。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季春出火,为焚也。然后简其车赋,而历其卒伍,而君亲誓社,以习军旅。左之右之,坐之起之,以观其习变也;而流示之禽,而盐诸利,以观其不犯命也。求服其志,不贪其得,故以战则克,以祭则受福。

  天子适四方,先柴。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扫地而祭,于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于郊,故谓之郊。牲用骍,尚赤也;用犊,贵诚也。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丧者不哭,不敢凶服,汜扫反道,乡为田烛。弗命而民听上。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也。葛带榛杖,丧杀也。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罗氏致鹿与女,而诏客告也。以戒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国。」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八蜡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功。

  恒豆之菹,水草之和气也;其醢,陆产之物也。加豆,陆产也;其醢,水物也。笾豆之荐,水土之品也,不敢用常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神明之义也,非食味之道也。先王之荐,可食也而不可耆也。卷冕路车,可陈也而不可好也。武壮,而不可乐也。宗庙之威,而不可安也。宗庙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也,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以同于所安乐之义也。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黼黻文绣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莞簟之安,而蒲越稿鞂之尚,明之也。大羹不和,贵其质也。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丹漆雕几之美,素车之乘,尊其朴也,贵其质而已矣。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同于所安亵之甚也。如是而后宜。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也,祭天,扫地而祭焉,于其质而已矣。酰醢之美,而煎盐之尚,贵天产也。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也。

  冠义:始冠之,缁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缁之。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闻也。冠而敝之可也。」适子冠于阼,以着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周弁,殷冔,夏收。三王共皮弁素积。无大夫冠礼,而有其昏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诸侯之有冠礼,夏之末造也。天子之元子,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以官爵人,德之杀也。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

  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币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执挚以相见,敬章别也。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婿亲御授绥,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敬而亲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门而先,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玄冕斋戒,鬼神阴阳也。将以为社稷主,为先祖后,而可以不致敬乎?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器用陶匏,尚礼然也。三王作牢用陶匏。厥明,妇盥馈。舅姑卒食,妇馂余,私之也。舅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授之室也。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气;血腥爓祭,用气也。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萧合黍稷;臭,阳达于墙屋。故既奠,然后焫萧合膻芗。凡祭,慎诸此。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殷人先求诸阳,周人先求诸阴。诏祝于室,坐尸于堂,用牲于庭,升首于室。直祭,祝于主;索祭,祝于祊。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诸远人乎?祭于祊,尚曰求诸远者与?祊之为言倞也,肵之为言敬也。富也者福也,首也者,直也。相,飨之也。嘏,长也,大也。尸,陈也。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贵纯之道也。血祭,盛气也。祭肺肝心,贵气主也。祭黍稷加肺,祭齐加明水,报阴也。取膟菺燔燎,升首,报阳也。明水涚齐,贵新也。凡涚,新之也。其谓之明水也,由主人之絜着此水也。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敬之至也,服也。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肉袒,服之尽也。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称曾孙某,谓国家也。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尽其嘉,而无与让也。腥肆爓腍祭,岂知神之所飨也?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举斝角,诏妥尸。古者,尸无事则立,有事而后坐也。尸,神象也。祝,将命也。缩酌用茅,明酌也。醆酒涚于清,汁献涚于醆酒;犹明清与醆酒于旧泽之酒也。祭有祈焉,有报焉,有由辟焉。齐之玄也,以阴幽思也。故君子三日齐,必见其所祭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9: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4-23 19:49 编辑

为什么: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事实上,诸候是可以祭天子的,从文献上看,郑国就以周厉王为祖,祭之。鲁国可以行天子礼,说不定也可以祭天子。但是,因为有君统与宗统之别,宗统不能以君统祖之。因为君统并不一定都是父死子及的,但是君统是一定要祭前辈之先王的,是以,宗统以直系论,君统以世系论,即先后论。

因宫庙不可能均在一地,有异地之庙,异地之庙,往往是远祖庙地域已小,不能再建新庙,不得不另择他处。故异地之庙,往往仅以亲祖或亲父为祖,如此,原庙制之昭穆定制即或有改变,本当为昭者,新庙立为祖,则下一辈为昭矣。如此,则,立祖之庙则无所谓昭穆矣。是以,昭穆制当以庙制论,应为左右代名词矣,生人之昭穆,以考庙论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9: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昭穆葬,仅为七十二葬法之一种,事实上,葬制很多。因此,昭穆制,不能仅从葬法之有无考之,更多地,要从庙制考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3 19: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谥法之昭穆与昭穆制有无关系呢?

应从庙制考之而不能从世系考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3 2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谥与谥称有区别,谥来自于谥法的“字”不是名字的字。
谥称是以谥所称。比如郑庄公,谥为“庄”,伯爵,谥称则为郑庄公。单字不为称呼,加“郑”国别,“公”诸侯统称。春秋中无论什么爵位,谥称都称其“公”无论是公侯伯子男的那个爵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4 00: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贞子之谥是“贞”,子为北宫喜之爵,贞子为谥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3: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太懂先生所说的内容,似有点自相矛盾。

前贴说谥称似乎只能称“某公”,又云“贞子”为谥称。


我以为还是了解一下命制较容易理解这个问题。我以为一般情况下,周王可能对死者增命,是以有的伯因增命而为公。但未必都增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5 16: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6-4-25 13:13
我不太懂先生所说的内容,似有点自相矛盾。

前贴说谥称似乎只能称“某公”,又云“贞子”为谥称。

诸侯谥称“公”,无论他是什么爵位。
北宫喜子爵,他的谥号为“贞”,他的谥称就是“贞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