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8|回复: 0

甘肃彩陶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9 10: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肃彩陶王" |) j* P1 F0 w; X3 X
来源:中国古陶, E. F* E4 g" T. v* Q

) m! f% F' i6 D1 v; {1 ^( s1 [  1950年4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区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安集乡的三坪村出土了一件彩陶瓮,其精美绝伦的造型和图案,赢得无数参观者的惊叹,被誉为中国的“彩陶王”,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多次代表国家文物精品赴国外展出。
  D, u* f) C& a/ g ctwe05ce.jpg
- j, Y& l' ^! O  彩陶王的发现% n5 O# r+ _" B0 C
  “彩陶王”的出土颇有点传奇色彩。那是解放前夕,三坪村的群众为了躲避战乱,迁徙到炳灵寺对岸的黄河沿岸居住。永靖解放后,他们又开始举家返乡。“彩陶王”的发现者戚永仁便是返乡者之一。1950年4月的一天,雨过天晴,18岁的戚永仁带着弟弟往家里搬东西。当他们行至三坪地嘴附近的一个土坎下时,忽然发现有一点清水,圆圆的,好像盛在盆里似的,在阳光下闪闪泛光。戚永仁怀着好奇的心情,走上前去,探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扒去周围的泥土,一个橙黄*色的高大彩陶瓮便呈现在他的面前。同年,中国科学院黄河考古队甘肃分队考古专家翟广炜先生进行文物调查时,戚永仁向国家献出了这件珍宝。这便是后来享誉中外的中国“彩陶王”。
3 u! n/ b4 @# t' F' p  据鉴定,这件“彩陶王”属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代表作,被命名为马家窑文化旋涡纹彩陶瓮。瓮高46厘米,口沿有4只提耳,平口,短颈,阔肩,腹部逐渐下收,平底,系泥制红陶。陶器外壁用黑彩绘出上、中、下三层纹饰。上层为花卉纹,中层为旋涡纹,下层为水波纹。其中花卉纹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花卉纹相近,说明马家窑文化受到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上层的花卉纹和下层的水波纹,纹带均窄。中层的旋涡纹纹带最宽,是主体花纹。“彩陶王”通体共有4个波浪式大旋涡纹。每个大旋涡纹都围绕其中一个点旋转,马家窑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这说明当时就有了等分的数学概念。有学者认为,每组旋涡纹各以同心圆为主体,尾随大弧线纹,构成后浪推前浪的卷浪式。三角空间处又补以同心圆纹。上面画变形鸟纹,鸟即凤凰;下面画多足爬虫纹,虫即龙,用于配合凤,以示龙凤兴风作浪。6 B9 O* q8 z' n7 ^
  “彩陶王”是原始先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是新石器时代彩陶的代表作。旋涡纹的绘制,说明先民们对于水流旋转运动的认识,也表明先民在不断地探索旋转的原理,由此又产生一连串玄想,小至一个旋涡的运动,大至天象的旋转,最后构成宇宙本体的旋转,而又抽象化为“太极”。
. `8 _5 ^3 s' |" k# F ctwe25ce.jpg
6 q6 D. v/ k: J0 {; ]3 X  邮票发行. c" u) O& Y' J6 w( c# q: _
  1990年4月10日,邮电部还把这件彩陶瓮图案印制成纪念邮票一枚,发行于国内外,使这一国之瑰宝大放光彩!
2 F- x6 F) ]3 o0 i* N  C' r7 |; [8 h ctwe15ce.jpg
0 r6 c2 E$ S8 f: ^
; Y* A5 y' T" A2 L8 J7 h; Y% c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