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17|回复: 23

这是什么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7 12: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剪辑.bmp

如题:这是个什么字?请教识字高手教浅龙识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8: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沒音韻、沒字頭
2:⿳?目巾——无此字?
3:目巾?目爪?


難以還原甲骨文,但可以看懂此字的含義。

剝.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8 1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6-4-28 11:31 编辑

以巾遮脸,露目持戟。
打劫切!嘿嘿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2: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翘楚.jpg

淺龍覺得可以這樣理解,自我靈修,以字代考!

因為這一卦中有三個“兇”字,而且都帶“腿”,將證明著正在進行時?!呵呵(表情小標誌現在怎麼不能用了呢?)
但⿱目叉行不行呢?我覺得也可以參考,於是:目擊者被殺。誰呢:貞人?!我戈或土戈為“殺”的意思顯而易見。
下面的“貫魚 食宮人龍” —— 證實了“打劫”成立!誰打劫?“无不利”說明了一切。

在洪荒時代具備金屬刀具和種子的人群是草原白人 —— 利人(群、族)。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8 12: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6-4-28 12:50 编辑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6-4-28 12:18
很好!

淺龍覺得可以這樣理解,自我靈修,以字代考!

只是玩笑话~~
大字我不识几个,就玩的看图识字的把戏。
卦辞不懂,只是囫囵看看。
凶,不利之甚。卦辞基本上是围绕“凶”和“不利”,在叙说“不利”程度的转换,大概与人没什么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8 13: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6-4-28 13:52 编辑

剥,剥落、损减,无益则不利。一般“剥”与无利相关。
减损之甚莫过于被强夺。此为“剥”之大不利“凶”。
自然减损,自是无咎,更准确说无法追咎,勉强也算“无咎”。
小恩广施,虽有减损,此“剥”之损也是“无咎”。
事此,并非所有之“剥”均损无益,谷麦之“剥”,地主车载“谷”以食,民得秸以庐。各有所得,只是得所不同。
这就是“剥”之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8 13:32: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6-4-28 12:18
很好!

淺龍覺得可以這樣理解,自我靈修,以字代考!

以意解,此字该当“被强行剥夺”之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8 13: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意之解也算是自圆其说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7 14: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蔑.gif

——張立文《帛書周易註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7 15: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yangsy 于 2016-5-7 23:16 编辑

《剝》卦初六、六二爻辭斷句應為:
剝初二.gif

蔑字.gif ——以“巾”覆“目”,有“無視、輕視”義。我是通過反推得出字義的,因爲“剝臧以足”與“剝臧以辯”是兩個落後的方法,作者不推薦使用,他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當於今人說:“過!pass!”,不予考慮的意思,呵呵。通行本作“蔑”,未失原意。

那麽,“剝臧以足”、“剝臧以辯”究竟在講什麽呢?容在下日後再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4: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學讀古《易》從識古文字開始。

真言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4: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凶,不利之甚。卦辞基本上是围绕“凶”和“不利”,在叙说“不利”程度的转换,大概与人没什么关系。” —— 50%

1:凶者,是框爻,結構為:凵陷不測也,需被點撥可知。與吉相反,吉者,是確鑿,結構為:士之求證也,已被傳送有知。“吉凶也者,言亓失得也”——帛書《繫辭》。因此,凶:失也;吉:得也。

2:不者,甲骨文象形:弓箭指向天之告示。用意為:特別關注、注視、注意等凝重關切也。

3:利者,擁有金屬刀具和草原物種(種子)之白人也。古白人者,南西伯利亞游牧人族也,是《易》元亨利貞之一人種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5: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6-5-11 15:13 编辑

洋海古墓00.JPG    200642413227617.jpg

洋海古墓02.JPG    洋海古墓63.JPG

洋海古墓51.JPG    洋海古墓64.JPG

史影現於器002.JPG    史影現於器038.JPG

史影現於器040.JPG    史影現於器05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5: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人的墓葬與夏人的墓葬僅間隔在不遠處,很明顯是被掠而俘虜去的。這些墓葬經碳十四鑑定均在距今4500年以前到3500年左右終止。

1:白人的木盆、木碗、木杯是要用刀具刻畫加工製成!
2:其裝飾在盆邊、杯口等是用植物種子加工鑲嵌而成!
3:夏人沒有刀具,因此習慣使用陶土炒製並繪畫而成!

史影現於器012.JPG    史影現於器013.JPG

史影現於器016.JPG    史影現於器017.JPG

墓葬中白人的面具是木質加工的;夏人的面具是陶土製成的。

[面条之路] (2).jpg    Centurion.2010.BluRay.1080p.DTS.x264-CHD[19-02-14].JPG

洋海古墓10.JPG    洋海古墓1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6: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剪辑.bmp

因此這個 ⿳?目帚,古文字是指貞人被刺瞎了眼睛的女人!原來貞人很可能是一群會斷乾坤的女人族。白人的邪惡暴力是害怕被貞人詛咒和洩露出去之,所以要把這一群古東亞的貞人族,砍斷亓雙腿、雙腳;並挖出了眼睛,使其不得逃跑之。

古文字,在造字者手裡也有“體、用”規矩可言。本著這條線索,不用查什麼字典也可閱讀出它的用意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1 22: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6-5-11 14:58
“凶,不利之甚。卦辞基本上是围绕“凶”和“不利”,在叙说“不利”程度的转换,大概与人没什么关系。” — ...

我不知道“持有种子”与你的观点有何关系。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不同,农耕民族持种带来年播种,而游牧民族无种植行为,不需要持种。
“不利”怎么也联系不上“利人”。
葱岭以西远古有有一群白人,雅利安人就来源与此,西域也有墓群考古发现白种人的遗迹。可“利人”之说来源何处,不知浅龙兄有何指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1 22: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洪荒时代就具有冶炼金属能力恐怕也很难找出证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1 23: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海古墓群埋葬着一群明显有欧罗巴人种特点的人。他们不应该是欧洲人,他们是中亚人。
现在的突厥语族基本上是白人和黄种人的混合人种。交混区应该在中亚和西域。伊朗人多数属于白人,印度很大部分是白种人。
最典型的是塔吉克人。我国唯一世居白人只有塔吉克族。该族属于高山塔吉克人,白人的特征比较明显。还有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人属于平原塔吉克人,属于严重突厥化的白人。塔吉克人从伊朗高原之北迁徙新疆不会超过千年历史,各种的白人出现在西域,没听说“利人”。
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不会是中国传统文献做依据的研究结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2 17: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6-5-11 16:07
因此這個 ⿳目帚,古文字是指貞人被刺瞎了眼睛的女人!原來貞人很可能是一群會斷乾 ...

掳掠人口是为了获得劳力。砍断双腿双脚这不整废了吗?还怎么干活儿啊?
完全不合理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6: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海古墓群埋葬着一群明显有欧罗巴人种特点的人。他们不应该是欧洲人,他们是中亚人。
现在的突厥语族基本上是白人和黄种人的混合人种。交混区应该在中亚和西域。伊朗人多数属于白人,印度很大部分是白种人。
最典型的是塔吉克人。我国唯一世居白人只有塔吉克族。该族属于高山塔吉克人,白人的特征比较明显。还有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人属于平原塔吉克人,属于严重突厥化的白人。塔吉克人从伊朗高原之北迁徙新疆不会超过千年历史,各种的白人出现在西域,没听说“利人”。
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不会是中国传统文献做依据的研究结果。


基本同意你的白人在西域的观点,但《鄯善洋海古墓群之谜》公开发表的纪录片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是白人,有欧罗巴和雅利安人种的特征。也有混血的黑人、蒙古人、黄种人和白人的血缘等。其纪录片中有位德国考古人员认证了我东北部地区出土的周人墓葬刀具上有西方塞人族的族徽。他们叫“斯基泰”人——塞人;我汉书中也表明有塞人的称谓。原始的尼安达特人确实未在我古东亚登录过,他们沿海岸线去了南亚等地。这些都是来自境内、境外考古视频纪录片中学到的知识。

谢谢回复


浅龙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5 17:3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6-5-15 17:44 编辑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6-5-15 16:54
洋海古墓群埋葬着一群明显有欧罗巴人种特点的人。他们不应该是欧洲人,他们是中亚人。
现在的 ...


中国的“塞人”,出现在汉书里。与外国文献说的saka“萨迦”人或斯基泰人是不是一回事儿那是两说的,仅仅大区域相同,以对音方式确定确实毫无道理。民族之称有自称或他称,而民族也是现代概念,古文献所提到的“人”大多数是国家之内的“人”,而非现代的“民族”之意。中国古文献中的“某人”大多数是指被称作“某”国家之人。而一个国家之内只有一种民族的可能性很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8: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剪辑.bmp

是比蔑视之“蔑”现代字更加准确细致的形象描写。古象形文字根本不可能有“形容+动+名+副词”等的定义逻辑。因为它们是古文字,所以惜墨如金地缺少更多定义字、词的发明!古文字带有古老时代的气息,并不适用当代用汉字来描述那个时期的古气息,应当还原到它应有时代里去才能读懂。

什么TMD 的劳动力?这是当代人的意识形态下意识,你的那些注释作者还TMD用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来著述着《周易》。当时的利人根本就是跑出来的白人奴隶,打猎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掠夺妇幼完全是淫威式的暴虐和杀戮,在当时的全世界都没想到会发生人种变迁的混血事件。但这的确是发展人口的绝佳时机,因大水期间全世界损失人口竟然只有一万人左右,所以帛书《系辞》中说到“川者广生矣”!

夏朝万邦社会的诞生是以洪水自然灾害为契机的历史事实,就此结束了母系氏族社会;利人生前周混血人是古老东亚迅速进入努力社会的开始,把白人的野蛮行径和各种宗教人为神化论带入了古老的东亚。因此奴隶制社会是中亚和草原文化的介入时代,延续到战国时期,直到秦人的奋起开启了统一区域之先,亦就进入封建化时代。

奴隶社会之先的原始人靠邦族中的“朋”女来完成人种间隔的传宗接代的人口发展!因此全世界都在“朋”组女性人族中争夺生育地位。“朋”这一稀少的族群是各人族相互争夺的目标直至周朝覆灭,原因之一是没有任何其它民族愿意再与周人提亲或联姻。《左传》中描写周天子与宫女乱淫而无“朋”女前往再生后代可言,于是把自己封闭于屋宇之中孤僻中死去。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一语道破了天机,可国人注释者根本不懂还原时代的大气息而妄加汉化继续篡改古东亚之史实,令人愤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8: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周人刀具上的斯基泰人族的族徽,是德国人考证的依据。这一点不能狭隘地想问题了,你说是不是呢?

好了不说不论了。毕竟有问题的推论和想象,当后学者解决吧。目前浅龙只能完成要提出自己这部分的想象与推论。确实别人替代不了我的脑袋。

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6 09:0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