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64|回复: 5

走麦城揭密:刘备为何按兵不救关云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1 22: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麦城揭密:刘备为何按兵不救关云长一、责任认定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冬,关羽水淹七军,生擒庞德之后,遭遇江东集团的偷袭,后方的公-安、江陵等重镇瞬间落入敌手。腹背受敌之下,关羽军团迅速土崩瓦解。十二月,关羽及其子关平等于临沮被俘,随后遭到处决,传首于曹操。从大胜到大败,从军锋直逼许都迫使枭雄曹操亦有迁都之意,到全线崩溃军败身亡丢失荆州,前后不过半年。如此短的时间内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在战争史上虽非特例,但也实属罕见。探究关羽覆败之谜遂成后世史家莫大的兴趣所在,各种解释也就应运而生。总结起来,大致有这么三种说法:

关羽负责说。这种说法认为,荆州覆败这件事情乃关羽本人自作孽,不可活。此人 “性妒前”,骄傲自大,又不善于处理内部关系,“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遂致荆州军团的领导班子内部矛盾丛生。同时还拒不执行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已制定了的联吴为盟的基本外交政策,对孙权主动联姻的提议粗暴拒绝,且振振有词,曰“虎女不嫁犬子”。性格决定命运,关羽实际上死在自己这种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性格上面。

诸葛亮负责说。这种论调最近较热。持此观点者认为:从水淹七军到军败身死,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成都方面未出一兵一卒支援荆州,这种现象太反常了。而作为刘备身边的主要智囊,亲自制定了“跨有荆益”的集团版图的诸葛亮,面对发生在荆州上空的风云变幻,竟然没有向刘备提一字半句的判断和建议,这更加反常。持此观点者进一步认为:诸葛亮缄口不言的沉默态度实际上是不负责任,是在玩忽职守,而且是有意为之。原因很简单:诸葛亮胸怀大志,他希望自己不仅仅是刘备的贴身秘书,而且还要成为刘备集团的总经理,但很长时间里都只能屈居第三把交椅。关老二成了他必须逾越却又难以逾越的一道障碍。刘备在世之时,这道障碍已经如此顽固;刘备去世之后,其棱角势必更加锐利与突兀。所以,当荆州上空危机四伏的时候,诸葛亮一反常态地沉默了,他决定见死不救。而他的玩忽职守导致了刘备对荆州局势的恶性发展掉以轻心,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最终铸成恨事。

刘备负责说。这种观点是本文关注的重点。这种观点将成都方面不发一兵一卒救援荆州的主要责任归结到刘备身上,而不是诸葛亮。此观点认为不救关羽是刘备的意思,而不是诸葛亮所能左右的。刘备的用意是欲借江东集团之手除掉关羽,以巩固自己的集权统治,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继承人刘禅扫清障碍(潜在的权臣)。肯定这种观点,直接面临着两个需要解释的难题:第一,设若真相如此,该如何看待刘备和关羽之间所谓的“恩若兄弟”、“名为君臣,实犹父子”的亲密关系?第二,以这种方式除掉关羽,其代价是弃荆州予江东。对这种巨大的代价,该如何理解?

我尝试着就此作出解答:

其一,刘备能够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将“恐易世之后难以制御”的养子刘封处死,可见紧要关头儿女情长坚决地服从于**利益是刘备的基本行事准则。刘封之于刘备是养父子关系,关羽之于刘备是义兄弟关系(当然,他们之间没有举行过桃园结义的结拜仪式),二者具备了相当强的可比性。刘备既然能够忍痛杀掉养子刘封,自然也就具备了借刀杀人除去关羽的可能性。

其二,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刘属荆州的价值。自刘表死后,一直到关羽覆败,这段时间荆州始终处于三足鼎立的局面。最早是刘备、刘琦、刘琮三足鼎立,赤壁之战以后,变成曹操、刘备、孙权之间的三足鼎立。曹操据有荆州北部的整个南阳郡和南郡的一部分及江夏郡的一部分。孙刘双方战后就分赃问题先后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协商与调整(详见本刊上半月《刘备故事》系列),我称之为“第一次荆州之争”、“ 第二次荆州之争”。建安二十年,孙刘双方达成了一个书面协议,“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南郡、零陵、武陵以西 ”这部分地区实际上就是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所丢失掉的那部分荆州。就面积而言,仅占整个荆州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荆襄七郡:南阳郡、江夏郡、南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刘属荆州仅仅拥有半个南郡、一个武陵郡和一个零陵郡)。

除了面积的大小之外,我们还需要从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立体考察刘属荆州的价值的大小。荆州的**中心历来都偏重于北方的襄阳、宛城,这些重镇都被控制在曹操的手里。根据《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南阳郡人口为243万余,长沙郡人口为105万余,这些人口大郡都不归刘备所有(虽然这不是汉末动乱之后的数据,但仍不减其代表性);荆州的文化重心偏北,故而荆北乃荆州人才的渊薮,刘属荆州部分除了零陵郡的开化程度稍高一些外,武陵郡根本就是蛮荒之地。和曹、孙两家相比,刘属荆州在**、文化、人才方面完全处于劣势。更要命的是,刘属荆州在经济上也极其落后。《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长沙)后汉时亦为荆州大郡,吴蜀分荆州,长沙属吴,以是蜀之资粮恒虞不给。”位于洞庭湖平原之上的长沙郡物产富饶、人丁繁庶,乃千年鱼米之乡。建安二十年,孙刘两家二分荆州,将原属刘备集团的长沙郡划归江东。自此之后,荆州军团的后勤补给便不再能够自给自足,相反,需要仰仗成都方面的支援。经济上的不独立,使关羽统率下的荆州军团实际上成了刘备的一大负担、一个包袱。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荆州已经成为他的不能承受之重,成为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扔掉这块“鸡肋”的同时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关羽这个巨大的潜在危险因素,也许,刘备是可以考虑考虑的。

重新评估刘属荆州的价值,对我们重新评估失掉刘属荆州对日后诸葛亮六出祁山问鼎中原无功而返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大小,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这两种解释究竟哪一种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需要我们回过头去全面考察关羽其人,考察他与刘备之间的关系,考察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5 收起 理由
海涛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2 20: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尚且三分,更何况世间的时事,都不是一方所能左右的。江东多谋臣,对隆中战册了解很深,关键时刻钉死荆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2 20: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角度却是很新颖,但是这里的一个假设前提是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实际是这样的吗?关羽的名声确实很高,但是对于刘备集团的发展来说,特别是西蜀的取得和发展是没有实质的贡献,这方面比张飞、法正、魏延、黄忠要少得多,荆州的取得虽不能说是孔明一人之功,但是刘备自己取得荆州所付出的贡献远超过他人,这点在三国志里可略见一斑。
但是整个事态讲来,以及事后的夷陵之战,可以看出,刘备对于荆州还是比较眷恋的,从这点来看,刘备对孔明的隆中对还是有心理共鸣的。之所以未能出兵帮助关羽进军中原或者从汉中出兵分魏国之势,实是蜀中初定,内部依附不一,很多棘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刘备的西蜀治理思路是有问题的,没有迅速的本土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实质上是自己耽搁了自己。而孔明的在刘备去世之前尚没有的到像三国演义里所写的那么重要的地位和话语权。所以孔明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尚且说:“若孝直在,断能止之。”的话,可见孔明在刘备去世前在刘备集团的位置尚没有到达鱼和水的地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 21: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夷陵之战是为了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17: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人物的心理,我们很难推测。其实也无需推测,反正就是这个事实。只强调一种动机,也无法改事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3 14: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飞关羽都横死,五虎将其余三位都寿终正寝。
桃园三结义老板显然是张飞,卖掉庄园率领庄农并招兵买马聘用刘备关羽。
诸葛亮走婚嫁黄氏,黄氏部落迫于荆州战乱而西迁,刘备依傍黄氏诸葛亮。
东吴瞬间统一大江南,并非靠武力,而是循道家“下以取或下而取”之说。
强悍的北方人张飞关羽无道家之心,被刘备诸葛亮出卖后不愿与东吴和谐。

黄氏部落西迁将独轮车技术带入蜀地,即所谓木牛流马。

三国志陈寿没说过“造木牛流马法”,他轻描淡写,似乎木牛流马根本就是熟视无睹的常用工具,奇怪的名称应该是当时的诨名。牛驼物马代步天经地义。实际都是独轮车,木牛运粮,流马运兵。

驮粮食的独轮车载重五百斤,俗称木牛,木牛改进一下用来驮人,称作流马,在轮子上方按个合适的木架子,士兵能趴着瞌睡即可。牛背马背就是独轮车的挡泥板,木牛腹内里放军粮袋,估计十斤一个,可放五十袋米,分发方便,也可以放大的米袋。

两人推的独轮车,急行军时两人推车四人休息,可昼夜不停前进。从斜谷到五丈原两百五十公里一昼夜就能到达。

古文里“足”不用来走路,而是支撑。
足,上面象形,囗【玉篇】古文围字。围,匡郭也。下面是停止的“止”。
木牛载物要有四个短脚,停车时或侧或前后撑一下。而流马却不必,因为人活的,车停了自己会跳下来,车子侧放在路边即可。

蜀书 后主传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
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诸葛亮传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

九年围祁山没有民众基础,必须以木牛运粮,粮尽退兵。
十二年用流马运兵后杂于民间,就地征粮还屯田,无须木牛驼粮,每人背一周或十斤粮食。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9 銀子 +40 功勛 +26 收起 理由
zqc4124 + 29 + 40 + 26 珍贵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