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0|回复: 0

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7 07: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 D! y" a# G$ o
来源:雅昌艺术
  `8 ?6 G, d5 d$ v7 a% W, g# L$ n
, e/ F% C9 R: m) Q( I- [# ?  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通体彩绘,女舞俑头上梳着一种复杂而高峻的发髻,名双环望仙髻,是唐代著名发型,该发髻非常高,超过二尺,梳理该复杂的发髻特别费时,大约需六个小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自己的头发不够,就事先做好一个假发髻,到需要的时候再戴到头上。戴假髻的风气在唐代很盛,所戴的假髻叫做“义髻”。
4 z3 U; P4 V) F% w  n: h ww5089.jpg 7 p5 H# A4 r) Z+ y. J
  中文名: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2 w: v8 P) i( S: b; x! w- j- V5 B
  年代:唐朝
7 M8 n9 t* c, S9 ?/ q% u% S! }1 {  收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C/ Z3 }9 L& Y3 t4 B
  出土时间:1985年* {6 P* D4 y5 ?( g, m6 j- U
  出土地点:陕西咸阳市长武县枣元乡郭村
+ o: p1 c) _- e3 R0 g  地址:陕西长武县枣元乡郭村出土) V3 o& |- C# N+ Z; j* z
ww5389.jpg
, I  l8 _9 V9 S3 C  文物鉴赏, C& W, |3 P7 @4 y) F4 z
  唐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女俑身材颀长,削肩蜂腰,头梳双鬟望仙髻,柳眉凤目,高鼻朱唇,颈戴项链。身穿阔袖襦,外罩贡领翘肩半臂,下着曳地长裙,前腰佩绣花蔽膝,臂饰钏镯,双手抬举至胸前,食指伸出,神态虔诚。雕塑家捕捉住了她飞舞游移之中静止的一瞬间加以雕刻,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意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是研究唐代舞蹈艺术和服饰文化的重要资料。
: J: ~; i! W& ?* b/ m  女俑以朱红点唇,白粉涂面,色彩稳定沉着、疏淡自然,衣褶的线条既有雕塑的立体感,又有绘画的平面效果,流动的线条贯通衣裙,使女舞俑呈现出飘逸流畅的气势,如音乐一般富有节奏感,极具东方女性的神韵。
0 P) n5 F4 g; M+ c5 G- k  作为唐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唐代乐舞艺术,以其丰富多彩而著称于世。其乐舞可分宫廷乐舞和非官方乐舞,前者是专为朝廷服务的礼仪性和娱乐性乐舞,演出多在庆典、宴飨、迎宾、节日、祭祀等场合进行,场所多在宫廷殿堂;后者则是在宫禁和官衙之外的士大夫私宅及长安城中市井巷陌里表演的乐舞,一般分为健舞和软舞。官方及非官方乐舞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量地吸收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的成份,并与汉族乐舞融为一体,有的甚至把域外音乐舞蹈直接引进、移植了过来,唐太宗时的十部乐舞中除燕乐、清乐为传统民族乐舞外,其它均为外国和国内少数民族乐舞;而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源自西域“胡腾”和“胡旋”舞,都是由普通百姓的喜好开始,先流传于民间,逐步变成了朝廷内外达官显贵以及文人墨客的共同爱好而风靡一时的。据《新唐书·礼乐志》载:“唐自制乐凡三。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旧唐书·音乐志》载《九功舞》:“舞者六十四人,衣紫大袖裙襦。”此女舞俑即着大袖裙襦,可见其所穿舞服乃是唐代传统舞蹈所服,故其应是一位表演轻柔、温婉、抒情软舞的私宅乐舞伎形象。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位将《霓裳羽衣曲》舞毕,“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的舞娘形象。/ J1 d$ O9 V( A+ ~) o$ N
ww5289.jpg ; z( S, M# a0 x8 `$ A! L1 H
ww5189.jpg
% Y2 L: t8 w5 J" _8 M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