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1|回复: 0

[思想综合] 人生和人性——《至善论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7 21: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和人性
1、人生走在一条不善不美的路上
人天天坐着地球在宇宙中旅行,绝大多数人却不会也没有必要关注地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人天天吃喝拉撒,绝大多数人却不会也没有必要关注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的物理化学过程……人的生存和延续,依赖于一个常态的、平衡的、和谐的环境,依赖于其中的很多个范围狭窄的常数。
人身上任何一个地方生病,浑身都难受,人就会去看医生;人缺少了必要的、想要的东西,产生了动力,人就会付出言行去得到……人生的一切行为的动力是不满足、不完美的需求,人生一切的行为的目的都是需求的满足,人脑中堆满了不满足、不完美的需求及其满足过程。
人的本性是体会、关注那些变化着的、运动着的不善不美事物,且常常忽略已经进入常态的、平衡的、和谐的事物。所以有句俗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但是人的本性也是不断地实现需要的满足,即由不善不美到既善且美,并且人也依赖于常态的、平衡的、和谐的环境。
人生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境界:一是无喜无悲,幸福康寿常伴的境界;一是起起落落,痛苦欢乐交替的境界。值得一提的是后一个境界,因矫枉必定过正,所以始终陷在大悲大喜的轮回之中,但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
人生本是苦,然无苦境界亦无欢乐;人都求福寿,然欢乐之中并无福寿。
2、人性
一个人饿了就会就会去弄食物吃,吃饱了他才会有舒服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本身就是对他吃到食物的奖励;相反的一个人如果饿了也不去弄食物吃,他就会感到越来越难受,而这种难受本身就是对他不去弄食物吃的惩罚。 进一步说,一个人的生存需要食物的支撑,他需要时常吃到食物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饿死,而生存本身就是奖励,死亡本身就是惩罚。再深一步说,人的生存和幸福需要诸如食物、空气、水、合适的温度、爱、尊重等等支撑,人的生活就是在努力得到这些支撑,使自己能够享受生存和幸福的奖励,而免于遭到难受甚至是死亡的惩罚。其实,世界上的动物、植物甚至于一个团体、一个概念都是如此,都有许多支撑其存在的物事,都有基于这些物事的奖罚机制,都有获得为了获得奖励而免于惩罚的努力。
这种奖罚机制其实构成了基本的人(物)性,它让人们(物、团体)本能地去想办法并做出相应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人说:“为了免受惩罚而去工作的人,都没出息;为了躲避惩罚而委曲求全的人,更加没有出息。”我只能说:“这是人性,是人的本能使然,与人的价值体系、主观意愿、尊严、勇气等关系不大,不管人是否愿意,其实人都是这样做的,每个人都是,甚至是一个物、一个团体、一个概念也都是这样。”
这种奖励机制能够强化人(物)对于需要的事物的感知和处理能力。一只狼经常抓兔子吃,它会越来越会抓兔子;一个认真读书的人,它的学问会越来越高;一个认真欣赏歌曲的人,他会越来越深入到歌曲的意境…可以这样说,有需要就会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有成果。
这种奖罚机制也限制了人(物)的视野、感知,降低了人(物)对于此种需要之外的事物的敏感性。一匹正在追逐兔子的狼,不可能去数天上有几朵白云,也很难听见树上鸟儿的歌唱;一个聚精会神读书的人,很难注意旁人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一个认真欣赏歌曲的人,很难听到旁边人们谈话的内容;一个极寒交迫的人,很难去欣赏鲜花的美艳;一个社会底层的民众,很难精通国家的管理…可以这样说:没有需要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成果。
奖罚机制的发生,是一个一边强化一边削弱的过程,也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过程,它促使了人、物、团体、概念的定向发展。
一个人有自己的奖罚机制,一个物有自己的奖罚机制,一个团体有自己的奖罚机制,一个概念有自己的奖罚机制…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受到自己的奖罚机制的驱使,也要受到形形色色的物、一个个一层层的团体,各种各样的概念的等诸多奖罚机制的奖励、限制、惩罚。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很可能会受到单位的奖励;一个人饿了却发现了地上有一块肉,这时候来了一条饿狗,如果这个人要拿起肉吃,就很可能被狗咬;一个人到了别人家里,人家家里养着一条狗,如果不是经常去,狗就会叫甚至是咬人;一个人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如果不好好干,就很可能被工厂惩罚;一个社会理念,一个人公然反对,就很可能遭到其支持者的反对甚至围攻…
人因自己的需要而作为,在自己的奖罚机制的作用下生存,这是人的本性。那么这种本性究竟是善是恶?
善人或恶人不是自己自封的,它需要团体中、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判定,对大家有利的就是善,对大家不利的就是恶,至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则是善恶对自身作为的反馈。
人活在世界上,受到他人、他物、团体、社会、自然的,各种各样的奖罚机制的奖励、限制、惩罚,而逐渐发现了一条适合自己人生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规则和道德。人的本性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活,而规则和道德却中和了包括自己、他人、他物、团体、社会甚至是自然的需要。规则和道德不是一条能最大化、无限量地满足自身需要的道路,甚至是一条需要克制自己不合理需要的道路,但它却因能保证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和人与他人、他物、团体、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存,而成为一条最合适的人生道路。
人生的驱动力是自己的需要,人生最合适的道路是规则和道德,而规则和道德却不是人生唯一的道路。人生一切的幸福与苦难、离与合、安与危、生与死都与是否遵守规则和道德密切相关。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结果,但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自己的归宿是自己的脚走出来的。
善的另一个境界是善于,即善于遵守规则和道德,走在最合适的道路上,获得尽可能好的结果。
所以,善与恶不是人的属性,但善却是人的需要。
3、人要站得正、立得直
现实是精密的、复杂的,需要人全身心地与之一一对接。
一个合适对接,就会生成一个幸福的水滴,众多幸福的水滴汇成的大海就是幸福。
改变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过程,有新建就有对接的错位,有拆除就有福分的流失。
欲望是一个长得很快的东西,它比人的智商长得快,比人的能力长得更快。
人若自己站不正、立不直,很难想得出、做得到正直的事情。
人若在伸手可及的现实中找不到幸福,很难在遥远虚幻的未来找到幸福。
人生最可悲的莫过于被一些看似美好的理想、道理所绑架,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文字、欲望、幻境的奴隶,怀揣着希望漂泊在无边的苦海,永远也登不上那看似不远的彼岸。
4、城府
万物与我们的关联有层次位置之别,也有远近强弱之别,我们因着这种关联而与万物相生相成、相依相存。
我们待人接物、立身任事要分清远近亲疏、信疑厚薄、轻重缓急、大小圆方、取舍进退,这是物理人性的必然,是天经地义的。
人的一生同什么道得什么德,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人的一生怎样待人也怎样彼待,怎样接物也相应得福。
世界上的物不是同模样等距离地存在,人世间的情不是同方向等强度地产生。物同模样等距离地存在则没有世界,情同方向等强度地产生则没有人生。容得下异同、容得下城府、容得下私心才能容得下自己。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他(她、它)悲催了、失败了,必然是没有善待、厚待、优待他(她、它)应该善待、厚待、优待 的,也必然是善待、厚待、优待了 他(她、它)不应该 善待、厚待、优待 的,即所有的原因都可归结为 他(她、它) 没有“城府”。反之亦然。
5、信任
再不可信的人都有可信之处,再可信的人都有不可信之时。
人的性情有七情六欲,人的关系有远近亲疏,人的事情有轻重缓急……人有人性,事有规律,所以,可信与不可信,不在于评判者的感情与信念,而在于事实的本身。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性的局限,所以信任的危机,往往不在于事实的可信度,而在于曾经的伤害。
你要信我,请用心来看我;要我信你,就不要伤害我。信任,考验的不是人性,而是智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