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9|回复: 22

《至善论集》解读之六: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9 02: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经.系辞传》。这句话很好理解,但这句话的灵魂“简”字却不是很容易理解了。通常的解释是简易,但是已经简易吗?好像没有人能真正懂得。所以,简也许可以有简易的因素,但那绝不是根本。
“简,造字本义:编扎在一起的写字竹片。”——《象形字典》。
“简,牒也。从竹,间声。”——《说文解字》。
两个字典都指向写字的竹片,但竹片却不能表达《易经》之义,所以,简指向的是竹片上的文字。
我们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汉字是对事物的抽象(抽取局部之象)描述,而词句则是对事物或其变化过程的抽象描述。
字词句只是对事物的描述,并不是事物本身。我们知道,已经可以预测未来,让人们知道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为了理解这个,我不得不抛出本人的论断。
1、相同的结构有相同的性质,相同的系统有相同的变化过程。
2、相似的结构有相似的性质,相似的系统有相似的变化过程。
关于这两条论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它们是错的,我们将无法在两个事物中找到规律,也就不会有科学,因为我们的认知结果和事物其实是两个东西,尽管它们有相同、相似的地方,却无法去指代、描述。事实上,我们也做不到让自己的成果和事物有完全相同的结构或体系。
说汉字是抽象描述,也就是不完全描述,汉字只是描述了事物的某层面、部分的结构或系统结构。比如,大字,它描述了人张开双臂双腿的形象,从这个形象中,我们看不到他的眼睛、鼻子,我们也看不到他的五脏,更看不到他在分子、原子层面的组成。所以,大,只是描述了人在张开双臂双腿的所具有的特点。(“大,甲骨文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象形字典》)。
所以,所谓的易简其实是说明,易表达了事物在某层面、某部分的结构、或系统的变化过程。事实上,《易经》本身就是从一而分别出来的具有六十四种不同的结构体系的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所以,每一个事物的抽象描述都会与它的某个结构体系相同或者是近似。那么根据上面的两条论断,《易经》具有预测功能也就有了基础。
预测行为就是所预测行为和《易经》体系的相互作用,预测结果就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
乾是动,坤是静,所以,坤可以指代事物的结构、体系,结构有性质,体系有变化的过程,性质指向功用,过程指向结果,所以《易经.系辞传》中说:“坤以简能” ,“简则易从”,“易从则有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9 05: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与楼主已搁置讨论,看楼主此贴,回一贴,有则加勉,仅此而已。
此贴看出楼主文字功夫深厚,吾不如矣。却又看出楼主义理的逻辑欠缺。请省思。
易简理得,乾易知与坤简能,言的是人事定位的名与实。易简与乾刚健、坤柔顺,心性定命与定性,又是逻辑连贯的不可分割。乾是动,坤是静,尚有更深意蕴。乾健主导,坤顺适从;乾刚质,坤柔质,乾坤气化成互动。坤是静,乃静动,非不动:不动安有变化道。楼主言:“坤可以指代事物的结构、体系”,非独坤,而是乾坤气化的结构与体系。一物两体,气也。阴阳两体,不能独阴失阳;乾坤两气,不能独坤失乾。阴阳物,乾坤气,刚柔质,逻辑连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09: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动静而言,乾动坤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之静为阳中之阴,静中之动为阴中之阳。
结构相对于性质为静,体系相对于变化为静。所以,说坤为结构,相对的是结构的功用,说坤为体系,相对的体系的变化。一阴一阳谓之道,不能脱离了阴说阳,也不能脱离了阳说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0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6-8-19 05:42
本来与楼主已搁置讨论,看楼主此贴,回一贴,有则加勉,仅此而已。
此贴看出楼主文字功夫深厚,吾不如矣。 ...

字是用来指代、描述事物的,尤其中国的象形文字,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理解一个字,离不开它所指代、描述的事物,离开了这个事物,由字组成的词句就偏离了实际,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在在现实中行不通,所谓的字义,也就失去了实际的价值。
水在常温下是水,在高温下是汽,在低温下是冰,在天上是云,在地上是河,可以让人喝,可以载舟,可以灭火,可以洗衣服……它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体量下有不同的形态,面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作用。
人们只能从它的形态和作用来认知它、描述它,所以对它的描述也应该是一个集合,否则就是不完整的。比如我们认为水就是一个水滴,那么当它汇聚成河、成海可以载舟的时候,当它因高温变成水蒸气的时候,当云在天上飘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那不是水,水也没有那样的形态和作用。所以,当别人说,水可以喝,水可以载舟,水可以洗衣服,水可以灭火时,我们就会认为这是错误的、可笑的,因为在我们的心里,水就是一个小水滴。
也许有人说,你这样说是没意义的,但是我要说,秦汉尤其是宋明以来,我们对国学实际上是一直在注解、在细化经典,就像把水描述成一个越来越精致的水滴一样,然后又不得不面对经典中水可以洗衣服的困境,于是大量的牵强附会就来了,我们建立了一个精致而缺乏实用的大厦,然后沉迷在这个大厦之中不能自拔,于是我们两次亡国继而受尽欺凌。我们痛定思痛,结果却是抛弃国学,于是我们毫无所谓地尽情放纵,毫无畏惧地相互坑害,我们尝尽了苦头却依然不知悔改。
义理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它的谬误也是相当明显的,社会负面影响是相当巨大的。义理不等于逻辑,逻辑有严密的推理、严格的实验证明,义理没有,它是体悟来的,很多时候只是自己的心通了,道却不通。这一点望仁兄深思,如能劝得仁兄拥抱先秦学说、现代科学,弟荣幸之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1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易经》之惑,解《易经》之密。《至善论集》解读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9 14: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大生与广生,天下万物之化生。逻辑连接是乾易知,坤简能,怎样理解“易简而天下之理得”?“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浅显的义理,呵呵!不记得了,楼主重字义,轻义理。何必言哉?
试探一下,还是不适宜交流。算了,别争了,争来无益。
先秦与现代,时空相隔二千数百年,文化如何接轨?难道先秦后的二千多年文化史,一片空白狼藉?没有值得后人留恋?楼主你就拥抱你的先秦学说,我,初衷依然,什么叫做文化接轨?当然与现代化最靠近的时空接轨,距今三、四百年,孔儒脉理传承的船山学。道不同,不要争论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15: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是以古字义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的方式来证明<易经>的合理性的,这点还希望明察.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20 收起 理由
浅龙勿用 + 10 + 20 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17: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错误,特此致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0 08: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字义,是研究哲学与文化不可缺失之的工具;义理,是研究哲学与文化的灵魂。缺失义理灵魂,是什么性质的哲学与文化?所以,道不同,不要争论了。直率之言,楼主谅解,勿见怪!还是那句话,现在不适宜交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22: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义理需要以文字来表达,与字义相违的义理,只能说是空具其壳,没有实质的理论,灵魂没法依附。
我们的研究是从不同地方开始的,但愿殊途同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1 07: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学问人,谁不是学富五车?若字义基础关过不去,能上台?比如:道,孔老字义一致,路也。如何走这条路?老子是道法自然的物化道,孔儒是民所共由的物物道,你说是字义解,还是义理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1 13: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在论语中出现的很多,但孔子准确定义仁了吗?没有。道,道德经中出现很多,但老子准确定义了吗?没有。在先贤那里,字代表的是所指代、描述的物,准确的定义往往是不完全的,很多还是错位的。所以道德经有名可名非恒名的论述了。后世的注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义理的阐释,可以说离经典的原意相去还是很远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1 14: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自周以來,尤其是“百家爭鳴”時期出現的種種文獻表明,早已脫離了秦嶺以南民間華夏圈的範疇,而自大北方高原地域上所有在洪災後,逃亡至古東亞地域的外族文化勢力,其對淳樸的原住民大華夏文化圈的極大漠視和排斥,原因是失去了對古東亞多次受洪水氾濫後,倔強的原住民產生出了當時全球獨一無二的人類識別地理與光照方向等智慧的記憶,反應出其部分融合在北方地域上的外來民族等文化相盪中全部覆蓋的狀態,引進以宗教、神教等初始的政治模式替代了大北方的傳統文化,造成了與華夏文化在傳承上的大脫節,可以說兩周春秋以來的新興文化與華夏文化毫無任何干系!

我們今天要學習什麼傳統文化?復興什麼樣的傳統文化?這是個問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1 14: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中可以追述华夏先祖的,一个是文字,一个就是《易经》,《易经》的卦象和爻辞还是很久远的。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这样的,我曾经算过一卦,用孔子的解释出现了错误,但用象形字典解释却与事实吻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1 14: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6-8-21 14:40 编辑

周人懂得什麼是甲骨文嗎?懂什麼是夏商時期的語言嗎?這些可都是問題!
而台灣的大學者、考古學家卻給出了答案,又有幾個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有些學人在這裡費勁巴拉地大談特談所謂東方的心性“哲學”,豈知華夏文化是在困苦的災難下,勇於用生命去實踐所換來對大自然處於大變化時期的真知與面對產生智慧的結果!


那些一定要用當代的漢字邏輯去解上古時代的甲骨文象形字義的學人們,那可真是本末倒置,與我華夏文化在歷史的時間段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台灣的大學者、考古學家的名字叫許倬雲,在他著的《西周史》中有他的獨到之處,唯大陸學者尤其是北方的學者們都在其下遜色而齷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1 14: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笔名止于至善 发表于 2016-8-21 14:29
传统文化中可以追述华夏先祖的,一个是文字,一个就是《易经》,《易经》的卦象和爻辞还是很久远的。一个有 ...

“传统文化中可以追述华夏先祖的,一个是文字,一个就是《易经》,《易经》的卦象和爻辞还是很久远的。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这样的,我曾经算过一卦,用孔子的解释出现了错误,但用象形字典解释却与事实吻合。”

翹楚.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1 16: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16-8-22 05:19 编辑

是呀!你们可以沿着华夏先祖,从《易经》到《道德经》这条路走,如老子所说,执古道纪。远离义理,远离文明,不辞长做远古人。我沿着继善成性的心性文化方向走,“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如果文化不具此富有日新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的心性文明,文化何用?文化的本与末又是什么?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搁笔:不通义理,对牛弹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1 19: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6-8-21 14:33
“传统文化中可以追述华夏先祖的,一个是文字,一个就是《易经》,《易经》的卦象和爻辞还是很久远的。一 ...

谢谢浅龙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1 19: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6-8-21 16:08
是呀!你们可以沿着华夏先祖,从《易经》到《道德经》这条路走,如老子所说,执古道纪。远离义理,远离文明 ...

文化再日新,也不能新过科学去,更不能与科学违背。科学拥有最严格的逻辑推理,最严格的实验证明,在符合事实这一块,科学一枝独秀,同时一个人的科学成果,其他人可以复制,可以证实,科学成果是可以共享的,科学是目前研究一切问题的大众道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1 20: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6-8-21 14:30
周人懂得什麼是甲骨文嗎?懂什麼是夏商時期的語言嗎?這些可都是問題!
而台灣的大學者、考古學家卻給出了 ...

潜龙兄,西周史你那里有没?我对这个很感兴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1 20: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笔名止于至善 发表于 2016-8-21 20:06
潜龙兄,西周史你那里有没?我对这个很感兴趣。

孔子是圣人,但也会解错易经,你刚才的论断很重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1 22: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當時的孔子是王的聖人!大華夏圈上古之文化中沒有王的概念,是後人溢美之稱,不符合事實。只有到了商代末期,商朝有稱帝的現象,在帛書《六十四卦·易》中有記載,事出有因,因殷人屢次趕不走先周野人而後手段聯姻,是因帝乙無後即成帝業而讓乙妹與周聯姻,有後繼承殷位,再封周為王位交易...。現已知帝位稱號是西方大羅馬共同圈內的文化習俗,這很顯然是從西方傳入的文化習俗,與之大夏文化是格格不入的!這就是科學考古考證的證據。而孔子極力吹捧外來文化紮根的影響力後,得到周王室的肯定與封號。他自己本身就沒有實踐過的經驗可談,不知古《易》為大夏原住民所見所聞的大歷史,並刪詩稿只剩300冊,是與利人的來歷有關的民間歌謠全部銷毀。帛書《六十四卦·易》中所提到的元、亨、利、貞,全部都是原始人族的稱謂。孔子時代人人皆知古《易》在講的什麼,唯獨周人不懂其中奧秘,而孔子大獻殷勤以古《易》為占卜之工具,誤傳至今,令人憤慨。

只有用古老的甲骨文象形文字知識,才可破譯古《易》內容。北方學界不會不知道這點技術,而是裝作不知道為緣故,固始今人再學時產生異端狹隘的人文判斷,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冤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21: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6-8-21 22:36
當時的孔子是王的聖人!大華夏圈上古之文化中沒有王的概念,是後人溢美之稱,不符合事實。只有到了商代末期 ...

这个解释有点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