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4|回复: 1

清帝退位诏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5 21: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2-10 18:41 编辑 0 d, s7 j, ]- l& i4 J$ a4 e2 l4 F

+ X; ]% o! G$ Q+ ~: M% X9 Z1 g4 v清帝退位诏书
% f3 G" o+ H0 n4 o$ Q# I; m, F2 @来源:国家博物馆
9 i  V/ ^/ L: ?; Q
& i6 b, e; z7 [. U- `8 P  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朝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 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统治之最后结束。
- ^4 r/ x9 R$ ^* d3 ~. v3 ~+ M  溥仪是光绪帝载湉(1871-1908)的异母弟弟载沣(1883-1951)的长子,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1835-1908)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1856-1875),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尊祖母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是日,慈禧太后病逝。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光绪帝的皇后临朝称制,称为隆裕皇太后(孝定景皇后)。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载沣上任后,为加强皇权,任用少壮派贵胄掌控军队。他委派自己的亲弟弟载洵(1885-1949)掌管海军,年仅22岁的载洵成为大清国最后一位筹办海军大臣。' E$ K5 [$ n5 f9 Q: B' N7 |
pucad6dd.jpg
" s# y& @! S" Y, Z9 O8 @ cx641.jpg 3 U- O! p! a3 ?& i
tzgp0.jpg : d1 F7 {2 W: `# P
zf0img.jpg $ K( }3 ~# e% |/ J
zxtim0.jpg
0 m  k8 x$ m; _0 b& B  溥仪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三年皇帝,又糊里糊涂地退了位。辛亥革命后,清朝走向覆灭,隆裕太后代替溥仪下了退位诏书。溥仪清楚地记得,有一天袁世凯(1859-1916)满脸泪痕地跪在他和隆裕面前,直接提出了皇帝退位问题。长大后,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用一个孩童的眼光回忆了这样一幕: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哭。这时,殿里除了我们三个,别无他人。安静得很。胖老头很响地一边抽缩着鼻子,一边说话,说的什么我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是我看见袁世凯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凯最后一次见太后。如果别人没有对我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问题。让小皇帝印象深刻的这一天是1912年1月16日。此时,南北方的议和已经接近完成,袁世凯只要劝退清朝的孤儿寡母,就可以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华盛顿”了。事实上,袁世凯无需多费口舌,他只稍微提及法兰西革命,隆裕就被“吓昏”了:“悔不随先帝早走,免遭这般惨局!再不同意共和,不同意逊位,恐日后我大清宗室皇族,荡然无存。 ”
2 k& @0 [7 b: b6 X7 B; b ys552s.jpg ) L) w0 h) w/ T7 w4 \5 v8 {
  袁世凯逼迫隆裕太后皇帝退位时,隆裕太后把王公大臣们召到跟前,问王公大臣君主好还是共和好,如果跟革命党打仗会是什么情形?大家争辩不休。有主张和的,有主张打的,让隆裕太后拿出自己的首饰珠宝大赏军士,不愁无士气。隆裕太后的眼睛在王公们的脸上扫来扫去,不得要领,就问一直跪着不说话的载涛贝勒(1887-1970):“载涛,你管陆军,你知道咱们的兵怎么样?”“奴才练过兵,没打过仗,不知道。”载涛的话让隆裕太后好生失望,隆裕太后失神地看着载涛半天说不出话,御前会议没滋没味地散了。
# A" I* r- J# l; B z0timg.jpg 0 R) O- b6 R* @9 D) z
  大臣爱新觉罗·良弼(1877-1912)反对与革命军议和,反对清帝退位,组织忠于清室的军队与革命军决战。1912年1月26日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1888-1912)炸伤,而彭家珍被一块从下马石回弹的弹片飞进他的后脑当场殉难。良弼抢救两日后去世,临死前叹言:“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i8 I( M' @, l8 T0 t% U
lb633.jpg
" P" E4 A1 g; X. ]+ Z6 `! Y' o pjze31.jpg 1 e4 ^5 @9 b  l+ i1 Y2 Q
  良弼死后,其下属的主要骨干闻讯惊骇,作鸟兽散,清宗室无人再敢坚持对抗革命政权。
) v8 N$ f# ~* Z5 ]/ I7 Q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里“挥泪对宫娥”,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随后颁布《逊位诏书》。这一天,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告结束。第二天《申报》第二版专电一栏,特别用加粗的字体写道:“清廷逊位诏书今日 (廿五)(注:2月12日)已下。 ”
/ |; y+ o1 P3 Z$ D: B4 C  退位诏书共三道,图片为辞位正文,现藏国家博物馆。
* J, M, h0 R6 A# v d0timg.jpg
- _) [3 Q1 Q5 w8 U yx1fdb.jpg / W" E* m: `$ A+ k  P+ E
  中文名:清帝退位诏书
9 I" N! h. V& z+ q2 F1 X  时间:1912年2月12日) q% h- G$ T# j. Q4 |
  起草人:张謇; ^4 Z; u) Z& e# \
  地位:中国帝制时代最后一道退位诏书
$ L/ J8 @5 ~! @! W+ ] z0tjmg.jpg 4 h1 {3 b- T3 Q0 r2 W
  全文如下9 G+ p1 S; G9 i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 c: X3 J7 W; ]# o3 L4 D. ^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 H$ ?( d% J9 @/ g* |
: p2 \/ W4 X- {7 b- b  起草人5 H. u4 p# x1 I5 f, @8 |: s4 f
  计自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建国,凡二百九十七年;自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入主,凡二百六十八年,至是而亡。退位诏书起草人为张謇。. F3 E( k; h1 p
n0timg.jpg * ~4 I( j+ r2 Z" n
flx05.jpg
6 |# [6 [# b* x' S; P5 ]0 o  史料记载/ P4 G1 f# u2 y# _  @7 w
  同日,颁布《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优待皇室条件》。《清宣统政纪》记载其主要内容是:
3 d4 O- y: I2 o. A  甲、关于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如左:2 X2 ^7 ~8 g8 ?3 e% K
  一、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e/ _% F7 t! @% Z
  二、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 F' I, L4 b" g$ ^  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 T/ T0 x: d& [- J+ ^3 @, }% J  四、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 {) r" d1 U0 I' a& v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6 y7 z& [6 b4 |+ a& I6 y! s
  六、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5 R2 s1 h/ G2 k: W
  七、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 {7 S' Z# Y7 E  `0 d# j  八、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c1 C" }. N7 u( o1 ?
  乙、关于清族待遇之条件:: [/ ~' T/ e9 E) t
  一、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U9 l& T& E) @
  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
% D( a, `2 T  `4 T& K, X+ b. G  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b. M( k% Y" }- S6 C4 {0 k' U! w
  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 G* z# c; z) V2 F7 T  设在太和殿的隆裕太后灵堂" {3 a& C* n  x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P) N1 ?1 m* B, r0 }  H  ~
  今因满、蒙、回、藏各民族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所以待遇者如左:
' Q& n, p) [. g/ ]3 a& G) K  一、与汉人平等。
; v% U6 k; n+ f2 _6 g; H  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
5 f4 m6 |3 Z5 L  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n6 P2 e: k$ |+ ?
  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
3 K! i) z. N5 Q, v  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
4 l3 P3 g0 F& j% F  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
) F5 b4 {  q6 @  V! \  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A4 \- Y$ S9 Z! I; @1 o( r
  以上条件,列为公文,由两方代表照会各国驻北京公使,转达各国政府。3 b" R7 W) z, ?) h' o

; j+ |* b: y* ]3 u  相关诏书& ~  r" O% @! Y* _; Q. s9 [
  另外又颁布两个相关诏书,全文如下:
" |2 b2 I; T4 E  r3 t  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现将新定国体,无非欲先弭大乱,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数之民心,重启无穷之战祸,则大局决裂,残杀相寻,必演成种族之惨痛。将至九庙震惊,兆民荼毒,后祸何忍复言。两害相形,取其轻者。此正朝廷审时观变,恫?吾民之苦衷。凡尔京、外臣民,务当善体此意,为全局熟权利害,勿得挟虚矫之意气,逞偏激之空言,致国与民两受其害。著民政部、步军统领、姜桂题、冯国璋等严密防范,剀切开导。俾皆晓然于朝廷应天顺人,大公无私之意。至国家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内列阁、府、部、院,外建督、抚、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为一人一家而设。尔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时艰,慎供职守。应即责成各长官敦切诫劝,勿旷厥官,用副予夙昔爱抚庶民之至意。
* B6 K# p0 \. N: |7 E- t/ r  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饬内阁与民军商酌优待皇室各条件,以期和平解决。兹据覆奏,民军所开优礼条件,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先皇陵制如旧妥修各节,均已一律担承。皇帝但卸政权,不废尊号。并议定优待皇室八条,待遇皇族四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览奏尚为周至。特行宣示皇族暨满、蒙、回、藏人等,此后务当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有厚望焉。
4 ]) _4 u% ^: B/ U: Q1 U! d) P, u/ u  r* ]

$ m9 f" C7 \: r* U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17: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2-10 18:39 编辑 7 _7 B  m8 d8 C! J( o: U4 X9 s
# ~  K# [/ {2 C; _8 Q
北京兵变9 X9 Q. U& g$ Z5 N
  北京兵变,又名“京保津兵变”,发生于1912年2月29日的清王朝刚刚宣布逊位的北京。北洋军曹锟(1862-1938)的第三镇(师)下属的军队在东安门附近哗变,一般说法是这是在袁世凯的策划和具体部署下进行,但南京临时政府军令部长的徐永昌(1887-1959)在回忆录中说这是污蔑。也有人认为袁世凯策划“北京兵变”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这次兵变的结果是南方革命党人接受袁世凯在他的根据地北京就职,袁世凯宣布拥立革命,中华民国定都北京。0 s3 H2 ^6 G, s7 l0 V
bj0ti.jpg / v. {7 m" [/ \9 A/ M  c
danm0.jpg   v5 {8 p. t& W( W
ck001082.jpg
( W+ g; @) r$ q1 y1 z7 K" ~ xycsp0.jpg
% i/ a6 G. W7 B4 Z6 z4 b" _
9 Q: U' ~3 E/ G8 e  这以前,1912年1月,刺杀袁世凯案也发生在这里,不到一个月后中国封建社会正式终结。武昌起义后,京津同盟会特设了暗杀部,共有男女同志20余人,并到京西门头沟、十三陵等处荒山演习。1912年1月15日晚,革命党人黄之荫(?-1912)、张先培(1890-1912)、杨禹昌(1885-1912)等十几人,在荆州会馆内举行会议决定刺袁。1月16日上午11时45分,袁世凯退朝,乘马车从东华门驶出,途经东安门来到三顺茶叶店门前时,革命党人扔出的炸弹击中马车车辕,炸弹炸死了护卫管带、排长各1人,亲兵2人,马巡2人。袁世凯被扣在炸翻的车下,狼狈地从车下爬出来,指挥手下军警还击。张先培从茶叶店出来上前追击袁世凯,不幸被袁世凯的卫兵开枪打伤,黄之荫赶过来增援,被当场抓住。杨禹昌躲进小胡同被侦察骑兵抓获。刺袁失败,十多位革命党人被捕,张先培、黄之荫、杨禹昌就义。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签署退位诏书。中国绵延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寿终正寝。三天之后,袁世凯在中华民国参议院选举中,全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0 r! A% A' ]" J zxp4e406.jpg ! x( J6 M/ E- n' B4 Q& x4 _
yyc51d.jpg
6 Y* ]3 s  y$ b& c. h$ ?/ k( n$ e
' J( ?& v, U6 Z0 `  中文名:北京兵变
  ^3 w7 R9 R2 I# r  时间: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五日- H! K% d& v; e% S0 \
  别称:京保津兵变. ?: ?* d) p+ Y2 n
  起因: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 ?. k7 G/ V3 i/ N  e' ~, t: N  涉及城市:北京、保定、天津
# ^3 G- S8 f2 t/ \+ `6 j
: s0 W$ o1 p$ [1 N  起因
: y) J) B' l; f; \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五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 Z8 h  o% d& V) C  孙中山(1866-1925)先生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就考虑到地处长江流域的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均比北京地区要发达。在意识形态上,民主自由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邻近南京的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等省区,均处于革命武装力量的直接控制下。迫使袁世凯离开北洋军和旧的官僚体系,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有利于临时约法的实施,国家也就不易偏离民主共和之轨道。
" H$ u5 O3 s+ p. [' D+ A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时革命党人主张建都南京,一方面作为革命胜利纪念,另一方面防止国家受制于北洋军阀。孙中山当时也承诺在袁世凯劝服清帝退位后将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他,定都南京也能使袁世凯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受革命党人的监督。但袁世凯不愿意离开北京,他表面上答应孙中山南下,又以整顿军务为理由暂时留在北京。2月16日,袁世凯致电孙中山,正式表态拒绝南下,理由为“北方军民,尚多分歧,隐患实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潜长,北京外交团向以凯离此为虑,屡经言及。奉、江两省,时有动摇,外蒙各盟,迭来警告,内讧外患,递引互牵,若因凯一走,一切变端立见,殊非爱国救世之素志;若举人自代,实无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然长此不能统一,外人无可承认,险象环集,大局益危”。+ K' v0 N1 O% M" a8 Z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当年2月2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7日,临时参议会、临时政府派蔡元培(1868-1940)为专使,宋教仁(1882-1913)、汪精卫(1883-1944)为专员,到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蔡元培一行于2月27日抵达北京,当天下午会见袁世凯表明来意,袁世凯表示愿意南下。2月29日袁世凯与专使团举行茶话会
( }* t2 P' \) W. b3 P% } szs0ti.jpg
' L( o; P; ^/ b cyp9841s.jpg
7 b+ U( i( h3 f" F sjr0xb.jpg 8 `; ^* r! \7 D9 l
wangjwx1.jpg
& i8 _$ _' @% K+ Y  经过
, r& ]* E8 a) y/ P4 j  专使到达北京之日,全城遍悬五色国旗。
7 Y( k( K* ?' C. U1 y  主要路口均搭起了彩牌楼,并大开中华门,请专使由中门而入。中华门是清代的“大清门”,平时关闭着中门,只有皇帝出入时才大开中门。袁世凯“开中门迎客”,可谓给专使以极高的礼遇。在欢迎专使的宴会上,袁世凯“诚恳”地表示:“一俟北京局势稳定,立即南下就职”。可是,二月二十九日晚六时,北京就发生了“兵变”。兵变的结果是商民遭抢劫者四千余家,京奉、京汉铁路局,大清、交通、直隶三银行以及制币厂亦遭劫掠,损失白银九百多万两。专使住所被洗劫一空,蔡元培等人避入东交民巷内的六国饭店,仅以身免。帝国主义国家驻华公使根据辛丑条约,纷纷调集军队进入北京保护使馆的“安全”,北京的政局大有内忧外患双临并至之势。于是商界人士吁请袁世凯“万勿南下”,北洋将领通电全国主张“大总统在北京就职”。在这种情况下,南京方面被迫让步,同意袁世凯于三月十日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5 K7 G+ y+ O* f  M  29日晚8时,北洋陆军第三镇以索饷为名发动了兵变。叛乱部队打到专使团的住所,蔡元培等人在表明身份无效后逃出,避入东交民巷内的六国饭店。下半夜西城、北城也发生骚乱,土匪和部分巡警加入抢劫。当晚袁世凯亲信并未阻止兵变,陆建章(1862-1918)的执法处并无干预,掌管警政的赵秉钧(1859-1914)当晚传令全城巡警一律撤岗。# v/ j1 O* W2 z+ b+ I# i
ljzgp0.jpg
9 r7 c3 r# V9 u7 H- m zbju01.jpg
& T: H. M' P9 [& ~" N, I" ?! j: `  各国驻华公使根据《辛丑条约》,纷纷调集军队进入北京保护使馆的安全,并威胁袁世凯如不尽快稳定局势就调集更多的兵力进入北京。兵变也蔓延到了保定和天津地区。5 y$ j0 H$ o- i# l4 l) p
  据唐绍仪(1862-1938)回忆,蔡元培专使团当时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找他与袁世凯商讨。他到了袁世凯家,正好北洋军第三镇师长曹锟前来报告称“报告大总统,昨夜奉大总统密令,兵变之事,已办到矣。”袁世凯说:“胡说,滚出去!”唐绍仪的个人回忆是唯一的孤证,从而遭到质疑,南京国民政府军令部长的徐永昌在回忆录中称“正月十二第三镇在北京兵变,初非袁世凯所主使,有些人委称系袁世凯指使,以抗议南方代表要求迁都南京者,实乃诬传。”( b6 |8 T) j. a( o# J+ N
tsysy0.jpg
; n; s& t# h; D/ P6 Z0 b3 m' |  事后统计,京奉、京汉铁路局,大清、交通、直隶三银行以及制币厂遭劫掠,商民遭抢劫者四千余家。
) ^0 M1 L8 ]# W  “北京兵变”是在袁世凯精心策划和具体部署下进行的,“哗变”的部队是袁世凯的嫡系亲军北洋第三镇(师)。兵变的总体计划是“兵变”开始后,如果南京方面做出让步,“兵变”就嗄然而止。南京方面如果仍然坚持袁世凯必须南下就职,就把“兵变”扩大化。“变兵”进入紫禁城杀掉宣统和隆裕,然后宣称“兵变”系专使所指使。于是,清帝退位的诏书自然失效。袁世凯则拥立庆亲王奕劻(1838-1917)之子载振(1876-1947)为帝,联合北方的一切反动势力和南京临时政府相抗争。如果把革命镇压下去,袁世凯也就以大清再造者的身份“登台受禅”,变“大清国”为“大袁国”。袁世凯在登上总统宝座之前,就已经窥视皇帝的宝座了。+ s- g1 a( O$ O0 B& ?; [
qingqw01.jpg 4 W9 E$ j6 r. Q
qingqw11.jpg
' C4 ]1 [  r! r9 w/ k9 q8 \/ F( A
( r- A( ?/ R9 H( W2 ^9 R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