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6|回复: 21

[明朝] 绍兴一家谱中发现王阳明散佚之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3 18: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绍兴一家谱中发现王阳明散佚之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篇《王阳明全集》中没有收录的佚文,对研究阳明学颇具价值。而除了南山王氏,新昌不少家族都和王阳明有渊源。王阳明还作了一副对联赞美新昌的石氏四贤。这副对联原先就刻在石大宗庙庆云寺中厅石柱上,可惜后来被毁了。

最近几年,国内很多地方掀起王阳明研究热潮,绍兴的王阳明故居、王阳明墓、阳明洞天、稽山书院4处遗迹已被大家熟知。

“新昌和王阳明也很有渊源!”近日,有新昌读者向记者爆料称:400多年前,在新昌南山村,一对90岁的老夫妻做寿,王阳明特意为他们写了寿序。后来,这篇寿序被保存在《南山王氏宗谱》中,代代相传。

这对老夫妻何许人也?为何王阳明会为他们贺寿?王阳明和新昌又有着什么渊源?记者就此作了采访。

王阳明为一对夫妻贺寿

王阳明写的诗文《赠新昌袭怡处士夫妇九秩庆寿图诗序》,如今就收在《南山王氏宗谱》里,全文700多字。诗文写于明朝嘉靖癸未夏,也就是公元1523年。

一开始,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新昌文史专家的注意,倒是南山村的王氏后人口中时常会提起“阳明山人”王守仁。村里有宗谱的老人都知道王阳明曾为先祖写过文章。

王东惠是新昌县史志办副主任,老家就在南山村。她告诉记者,宗谱里除了有王阳明的诗文,还有文徵明的诗,以及蔡元培写的传记。

最先注意到这篇寿序的是新昌文化名人陈百刚先生。

1988年,新昌县启动重修《县志》工作,陈百刚成为《新昌县志》主编。为收集资料,他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志、宗谱资料,结果在南山村的《南山王氏宗谱》中发现了王阳明写的文章。

“文章不落俗套,又与王阳明思想体系一致,并非一般应景之作。”仔细研究了诗文后,陈百刚又查阅了《王阳明全集》,发现这篇文章并没有被收录其中。

“这篇散佚之作,对研究王学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后来,陈百刚老先生又专门为这篇寿序写过文章。

“王阳明的这篇寿序收录在束景南教授所著的《王阳明全集补编》和《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增订版中。”采访中,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绍兴市王阳明研究院秘书长张炎兴告诉记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6 收起 理由
yong321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介绍,10多年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束景南教授也一直致力于王阳明佚文的辑佚和考订工作,从地方志、石刻、碑拓等材料中,发现了大量佚文佚诗,并对这些文章的真伪和创作时间做了严密考证。

“我也是从《南山王氏宗谱》里发现的这篇寿序。”近日,记者联系上束景南教授,他说,发现寿序后,他根据宗谱和地方志做了一些考证工作,证实文章确实为王阳明所作。

和王阳明有什么渊源?

一个小山村里,一对寻常夫妇做寿,为什么能请当时已名动天下的王阳明贺寿?这个疑问,束景南有,陈百刚和王东惠也有,3个人都就此做了考证。

王东惠介绍,早在元代,南屏王氏的先祖王胜宝就来到南山,并在此卜筑居住下来,至今已繁衍二十余代。南山王氏历来耕读传家,出了不少贤明之士,遂成望族。

“新昌南屏王氏和阳明秘图山王氏同出于王祐三槐堂一门。”束景南介绍,因此,王阳明在诗中会写“予与王君有同宗谊”。

寿序中这位“袭怡”名叫王铨,字以衡,袭怡是他的号。宗谱记载,王铨活到93岁。

1523年5月,王铨和妻子章氏90岁。老先生的子女们决定为父母做90岁大寿。当时,王阳明已因“阳明心学”名动天下,老人的子女便想邀请王阳明给父母写诗贺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8: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过程中,包允诚成为关键人物。

包允诚和王阳明曾是关系不错的同事,和王铨的第五个儿子惟常又是连襟,所以王家人通过包允诚向王阳明发出做寿序的邀请。

除了和包允诚这边的关系,束景南教授在查阅《南山王氏宗谱》和新昌地方志后还发现,王铨的族人和阳明心学本身就有密切联系。

原来,王铨有个兄长叫王镇,王镇的孙子王坦,也就是王铨的侄孙,是一位不一般的人物。

明万历《新昌县志》记载:“王坦,南山人,少有隐智,长好学慕古。”王坦曾“结轩梅园,环以修竹,诵咏其中,陶然自乐”。

“王坦结交的都是当时名重一时的文人。”王东惠说,除了书画家文徵明父子、尚书吕光洵外,还有一位绪山钱德洪。这位钱德洪正是王阳明的学生,也是王阳明之后“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此外,据宗谱记载,王坦的儿子王世仪曾“受业阳明之门,由太学生任四川按察司知事,有清望”。

“嘉靖二年,王阳明住在绍兴,王坦等人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绍兴,请他为王铨做寿序的。”束景南推测说。

“阳明学”影响新昌很深

除了南山王氏,新昌不少家族都和王阳明有渊源。

“王阳明还作了一副对联赞美新昌的石氏四贤。”陈百刚说,这副对联原先就刻在石大宗庙庆云寺中厅石柱上,可惜后来被毁了。

对联的内容为:祖延明道,孙友晦庵,奕世文光凌北斗;兄劾蔡京,弟弹秦桧,塞天浩气镇中州。

查阅宗谱后,陈百刚还发现,和王阳明交往的新昌籍人物有不少,他选取了其中几个有名的人物做了介绍:

俞振强,1523年中二甲进士,官至大理寺副卿,著《四书尚书解义》,曾与王阳明面说《大学》古本,“王先生弗能难也”。

陈大昌,曾受聘于稽山学院,与王阳明同事;陈应奎、陈应璧兄弟是王阳明的学生。陈大昌之弟陈南城精通阳明杂书。

“吕氏家族十六世‘光’之辈中也有不少师从王阳明。”陈百刚说,“阳明学”对当时新昌的士林界影响很深,他觉得这一方面的课题值得好好挖掘、研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8: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阳明散作原文:

赠新昌袭怡处士夫妇

九秩庆寿图诗序

天之寿常清,地之寿常宁,人之寿常生。常清则气化行,常宁则品物亨,常生则事业成。气化行而后天享其高,品物亨而后地享其厚,事业成而后人享其圣且贤。与夫富贵之类,故寿为箕畴五福之宗,而三才所赖不可无者,但有数存焉,非可幸致。

予尝以上寿望世人而不数觏,适山阴包允诚欲寿其娅之父新昌王处士九秩,与内子章氏安人同德同寿,先期绘图,缀以诗歌,乞予文弁其首。予与王君有同宗谊,而允诚在江西宜黄莲幕时,有宦游之素,兼戚里也,不容辞。

窃惟之物理,发源深者其流长,培之固者其植茂。闻公名铨,字以衡,别号袭怡,其先卜居南山之麓,以簪缨世其家,发源深矣,流得无长乎!公倜傥克干,学识宏博,以庠生受恩典,身不尽享家有余积。积金有余,贻子孙以衣食;积书有余,贻子孙以学植;积善有余,贻子孙以福泽。日夕盘旋桑梓间,乐恬旷景与意适,豁如也,是所培者固矣,植岂无茂乎!生六丈夫子,五曰惟常,即允诚之娅也,任凤阳县幕官,以循良称。曾、元数十,辈皆聪明英俊,曰京,藩府引礼舍人;曰香,参从都督府之末;曰世传,充儒学弟子员;曰世相,习举子业,发策抉科,倚马可待。德门袭庆,寿之固宜!

今年夏五月二十三日,乃其悬弧之辰,亲友毕贺,子姓森列,若芝兰玉树,茁秀阶前,而公独翛悠然与乎其间,虽不必诧广成子、安期生与夫商山香山之老,真恍然神仙中人也。所享盛备如此,又岂与世之徒寿者伦哉?

虽然,寿之道大矣!无私伪,为守一保真,天地得此而清宁,吾人得此而常生,家国得此而齐治,天下得此而太平,寿之道大矣。允诚方持此以寿王公,而予方欲以公之寿而祈以寿吾民。于是乎序。

嘉靖癸未夏五月吉旦

赐进士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兼南京兵部尚书赞参机务

阳明山人

宗生 守仁

拜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3 23: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科举时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称“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赐同进士出身”.王阳明的赐进士是哪一档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4 銀子 +30 收起 理由
yong321 + 4 + 30 该帖及以下的问题和答复很精彩,多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0: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阳明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入阶进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5 16: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7-3-15 18:07 编辑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7-3-14 10:19
王阳明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入阶进士。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这出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三王守仁(冀元亨)。
他爹状元郎啊。
王守仁弘治十二年二甲第六名,应该是赐进士出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5 18: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俞振强,1523年中二甲进士,官至大理寺副卿,著《四书尚书解义》,曾与王阳明面说《大学》古本,“王先生弗能难也”。
俞振强,1523年中三甲进士,赐同进士出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5 23: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王守仁嘉庆二年时的情况。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会有言国哀未毕,不宜举宴行赏者,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然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诸同事有功者,惟吉安守伍文定至大官,当上赏。其他皆名示迁,而阴绌之,废斥无存者。守仁愤甚。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免丧,亦不召。久之,所善席书及门人方献夫、黄绾以议礼得幸,言于张璁、桂萼,将召用,而费宏故衔守仁,复沮之。屡推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提督团营,皆弗果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00: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7-3-16 00:02 编辑

王守仁的南京兵部尚书受封于正德十六年,正德皇帝明武宗死于该年的三月。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嘉庆皇帝世宗四月即位,“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所封官职就是这个南京兵部尚书一职。根据张德信的 明代职官年表一书,王守仁受封于正德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21年。“守仁不赴,请归省。”受封后王守仁请求归省而不赴任,原因很多:其一就是他父亲王华病重,受封时也是到了王华临终之时,不久就去世了,此时以此为理由多少说得过去。其二就是说不出的理由,王守仁受封的原因是他在正德十四年的平判宁王所立的功劳。平宁王之乱几乎是王守仁一人的功劳。王守仁却无封赏不说“其他皆名示迁,而阴绌之”跟他一起平判的功臣明升暗降,王守仁也是只是“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然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久怀异志、阴谋作乱的江西宁王朱宸濠杀死朝廷命官,率众起兵作乱。朱厚照找到借口,再次御驾亲征。为图个耳根清净,下旨“再言之,极刑”。群臣已经领教了皇帝的执拗,自己也精疲力竭,只好随他去了。明朝皇帝都有御驾亲征的毛病,七十几年前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土木堡之变。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蒙古王子伯颜叩关来袭。朱厚照大为兴奋,火速回京布置御驾亲征瓦剌,此次大胜而归,这就有了正德十四年御驾亲征平判宁王之乱。正德十四年(1519)八月二十六日天后,大军走到涿州,却传来了再坏不过的消息——南赣巡抚王阳明丝毫不懂得体察圣意,居然不等朝廷降旨就率军征讨,三下五去二就把不争气的宁王活捉。厚照闻报跌足不已。叛贼已平,还亲什么征呀?这王守仁不知圣意,可武宗这个“武”谥可不是白来的,明知宁王反叛已平,可武宗继续率领大军南下,并隐瞒了王守仁已平宁王之乱的事实。正德皇帝就是想打仗。将宁王关押与南京的王守仁上书请皇帝到南京受降,武宗不准。不知此时受到哪个高人的指点,上书重新报捷说所有功劳全是大将军朱寿先生的,靠他老人家的威德和方略,以及他身边的一干功臣,才能迅速平乱,自己亲冒矢石、大战鄱阳的事迹自然一字不提。这一本递进去,旋即准奏。
朱寿就是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四年御驾亲征瓦剌时,武宗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名朱寿。回京路上武宗打算放了宁王,然他继续作乱,然后他再去捉。你想想,武宗是多想打仗啊,王守仁败了他的兴致,这评判的功劳自然不得封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01: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守仁不愿受封,请求省亲,未准,但许赴任路中省亲。估计还没赴任,王华去世,接下来就是丁忧,辞职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
从张德信著《明代职官年表》看,所有的南京兵部尚书都列上任期和离任期,唯王守仁有上任期,无卸任期。
王守仁南京兵部尚书继任者是廖纪,任期是嘉庆元年四月至嘉庆元年十一月。廖纪的继任者是陶琰嘉庆元年十一月至嘉庆二年八月。陶琰的继任者是秦金任期嘉庆二年八月至十一月。秦金的继任是李充嗣任期嘉庆二年十一月至嘉庆七年正月。这个明代职官年表的任期是精确到日,每期离任与新上任不过月。
嘉庆元年当是公元1522年,嘉靖癸未是公元1523年应该是嘉庆二年,家庆二年五月时的南京兵部尚书应该是陶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01: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史王守仁列传中“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总督姚镆不能定,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咸报寝。免丧,亦不召”服丧完后,并未重新任职。到了嘉庆六年才起改新职。王守仁服丧应该是在其被任命的正德十六年四月至嘉庆元年四月之间。服丧二十七个月,应该是嘉庆二年七月至嘉庆三年七月。古代服丧二十七个月包括闰月。这里未计闰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01: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该文的落款“赐进士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兼南京兵部尚书赞参机务 阳明山人宗生 守仁”
貌似有些问题。
如何称呼?己称与人称不同,今称与古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12: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昼耕夜读 发表于 2017-3-16 01:26
看看该文的落款“赐进士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兼南京兵部尚书赞参机务 阳明山人宗 ...


这个落款也许掺入了后世族人的感情文饰,但正文内容应是原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20: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守仁的最高爵位是建宁侯。建宁侯是嘉庆以后的明朝皇帝追封的。该家谱是编于明国年间,后改其文也是应该名正言顺的用建宁侯,但未改,这就看的象很像当时的称呼。其实不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21: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落款第一个有问题的就是“赐进士”,当时所赐一定是“进士及第”、“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科举就是混个当官的出身,进士,晋升为士,进士的前身是贡生,只是个“生员”,生员虽可能做官但路途遥远升迁艰难。所赐身份虽然到以后不太重要,但对当时升为进士却十分重要。进士及第,正儿八经的考成进士,可立即做官,“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则需要培训后方可做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21: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者,有官职者也就不太在意出身,出身也没什么可显耀的。王守仁的那些官职都很高,就那个所兼的“南京兵部尚书”一职就是正二品,前面的散阶、勋爵及加官,也绝不比正二品低。若无官爵坠个进士倒也显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21: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7-3-16 21:27 编辑

刚查到,特进光绿大夫散阶正一品。
落款中“兼”字,也似有不妥。双职官才有一兼。王守仁前面的官阶没一个是职官的,怎么会有兼南京兵部尚书一说?兼职不兼官。他前面的那些官虽多但散官、勋官、加官没有相兼的说法。职官才有“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21: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不是最大的问题,都是一些可有可无似是而非的纠缠。
可以证明这个落款肯定不真的是那个“南京兵部尚书”之职。
落款时王守仁已不是南京兵部尚书,而南京兵部尚书另有其人陶琰。这种情况下王守仁会称自己为兵部尚书?谁会离任后还挂坠曾任官职?提到自己曾任某职也是会加个“前”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21: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泽民、胡锦*涛还会用总书记国家主席四处招摇?
毛主席、周总理那是后世之称。
该文落款也是后世之称的形式,但又不是特别完全像后世之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22: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7-3-20 10:20 编辑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7-3-16 12:13
这个落款也许掺入了后世族人的感情文饰,但正文内容应是原文。

你这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
明阳山人 宗生守仁很可能是这篇文章的落款。
这种落款更像王守仁。当时王守仁的状态是不可能用“ 兼南京兵部尚书”的称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