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5|回复: 0

青铜武士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1 17: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铜武士像* W. v( L% k; ?: _
来源:新疆博物馆
, o* z0 w& k' w  a% K3 {* |) q# V. D/ D
  青铜武士像,凝固在欧亚草原上的塞人。
* y4 E9 b, `0 q+ l- B5 y    1983年从伊犁州新源县巩乃斯河南岸出土的青铜武士像。1 |, d* }( c+ B, b$ E
    青铜武士像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展示。# q" i' ]9 M6 z/ o0 ]0 {
tr8b16.jpg 1 _& Z) W) s% Y- [3 d( b! j' h0 i
tr8b26.jpg
. C' l/ k- W& o/ p+ H4 l+ m+ \    很早以前,远古的欧亚草原上,曾经生活着这样一个族群:他们长着深眼窝、高鼻梁,体格健壮、披甲戴器、尚武善战,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
( m9 O  u8 J/ U    历史的车轮已经飞快地转动了2000多年,原以为,他们的形象和生活状态,现代人再也不会看到了。然而,奇迹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1983年8月,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武士像,从伊犁州新源县巩乃斯河南岸出土,人们透过它,终于重新看到这支族群曾经长什么模样,过着怎样的生活,有什么喜好。他们就是最早生活在欧亚草原上的族群——塞人。$ C# n  y$ q" _% a
    塞人是什么模样* ?9 j/ @7 u+ h
    在新疆出土的诸多青铜器中,没有哪件能像这件青铜武士像栩栩如生地体现出塞人的形象。因此,这件青铜武士像不但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是伊犁州历史文化的“形象代言人”。( K! C  C/ [* j% ~
    记者来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展厅,第一眼看到一张大幅图片,上面就是那件青铜武士像。原实物被放在展厅中央,十分显眼。记者还在很多伊犁草原文化的各种画册上,频繁地看到它的形象:头戴尖顶弯钩宽檐帽,上身赤裸,腰间系短裙,全身肌肉发达。他昂首挺胸,双拳紧握放在腿上,似乎手持着武器,两腿一跪一蹲,始终保持着半跪姿势,表情严肃,眼睛凝视着前方,眉宇间显示着威武与自信,好像一位听到号令随时能去冲锋陷阵的武士。3 n5 H) D7 x. M  L  L. D
    再望望四周,馆内还有很多与这件青铜武士像同一时代的青铜器,如翼兽首铜环、人羊纹高足铜盘、虎叼羊纹铜牌饰、虎首铜剑等,它们反映着古代先民们的游牧生活和对青铜器的广泛使用。这些青铜器铸造工艺水平之高、数量之多,堪称全疆青铜器之冠。' ~. i+ q. L: y7 Z- O% s8 h5 N6 g
    而类似这样的青铜武士像,在伊犁草原乃至欧亚草原上,并非只有一件。无独有偶,1999年在巩留县境内,也发现一件青铜武士像,虽说其头上戴着尖顶弯钩宽檐帽,但仅保存了上身及头部。有意思的是,两件青铜武士像的手上,似乎都握着什么东西,是火把还是兵器,不得而知。虽说从巩留县出土的这件青铜武士像表现的是乌孙人的形象,不过,新疆考古专家从他头戴尖顶弯钩宽檐帽的特点上看,认为它更像是古希腊比利乌斯雅典娜像上的铜冠,应该也是塞人。3 M/ K4 {9 f4 i
    这就是曾经生活在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当他们经历了漫漫的历史岁月,从埋藏它们的地下走出来时,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头戴尖顶弯钩宽檐帽、深目高鼻,脸上凝固着武士般的威严和肃穆的塞人形象。% V( V/ @7 S! Y: u5 H
    塞人从哪里来7 L$ B; Y8 s/ P4 N( d
    望着这件青铜武士像,人们首先想知道的是,他们从哪里来到了伊犁草原?为什么来到这里?4 e3 n3 c+ R; |5 D! S: Z6 r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塞种人,简称塞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被认为是现今哈萨克族等使用突厥语民族的祖先之一。他们原是住在中国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游牧民族,后来受大月氏人的驱赶,向南迁徙,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有了最高统治者塞王。这些内容,在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薛宗正主编的《中国新疆古代社会生活史》一书里,有着这样的阐述:“据《史记》、《汉书》记载,战国时期或以前,在北疆草原上,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已进入了阶级社会,建立了国家政权,其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塞王”。大约在公元前177至公元前176年,由于月氏人的西迁,迫使塞人放弃了伊犁河流域,一部分南下,散处帕米尔各地,如史书所记载:“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属,皆故塞种。”以后,他们又东向进入塔里木盆地,即龟兹古国、于阗绿洲、罗布荒原、吐鲁番盆地,这些地方都曾留下过古代塞人活动的痕迹。当然,这里所谓的塞种,与原生活在伊犁河流域的塞种已有区别,实际上它是与当地土著居民结合的民族。”
0 Z- C: G- D: l    书中还写道,古代塞人入居西域后,曾在新疆历史舞台上,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公元前3世纪,生活在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一带的塞人,在这片土地上策马扬鞭、自由驰骋,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狩猎时代,走入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明时代,为伊犁河谷孕育出了灿烂的草原文化。* `% r5 Z/ O( J% P
    尖顶弯钩宽檐帽的来由
: X, \2 H  I. j9 H    读了这些历史记载和专家分析,还有一个疑问想探寻:生活在伊犁河谷的塞人,为什么喜欢戴尖顶弯钩宽檐帽?- r( `6 K4 J0 j
    《中国新疆古代社会生活史》一书中提到,目前,除了古代希腊作家的笔下,曾留下过有关塞人服饰的记录外,国内外史料,少有对这种尖顶弯钩宽檐帽的记录。而文物遗存,在伊朗境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贝希斯敦古迹的浮雕上,现保存着古代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向萨迦人征战的场景。萨迦人被征服后,缴纳贡赋的形象十分逼真,他们头戴尖顶毡帽,身着长袍、脚穿高靴,低头臣服在大流士一世的面前。书中还写道:“在波斯大流士一世纳黑希鲁斯塔姆的楔形文字石刻上,曾提到古代塞人有三个集团,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地域。其中,提拉豪达萨迦,意为戴尖顶帽子的萨迦人,分布于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即从帕米尔、阿赖岭以北,包括塔什干、天山以至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
0 z" @! l# s/ \6 n4 @0 N+ i    写到这,塞人为什么喜欢戴这种尖顶弯钩宽檐帽的答案渐渐明朗。薛宗正认为,尖顶毡帽是塞人服饰的一个主要特征。一些学者则认为,广阔的欧亚草原上,一支支人数不同的塞人部落,分水塞克、牧地塞克和尖帽塞克,组成了一个个庞大的部落联盟,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而活跃在伊犁河谷一带的塞人,可能是尖帽塞克部落。
" V" J* d' e* U    有意思的是,这种戴尖顶帽的塞人形象,在新疆不少岩画上都有。比如,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画上,那些塞人头戴尖顶高帽,帽上还插着两支翎羽。哈巴河县境内的一处岩画上,两名牧者驱赶畜群,缓慢行走,其中一位塞人,就是头戴尖帽的。还有阿勒泰市的一幅岩画上,一位塞人徒步驾车,头戴尖帽、手执长绳,作吆喝状。可见,古老的西域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塞人曾经的生活足迹。
/ [4 v' U2 k% C& l" a    为什么制作青铜器
/ v+ b1 {. ^) J9 t' D* [2 k    坚硬的青铜武士像,显示着一种威武之气。从中,还让记者看到了古老塞人们当时比较高的青铜器制作技术。
' F9 F& Q* r& Q& n" y" y  g5 l; @    据薛宗正分析,塞人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在那个战争不断、各氏族部落之间时常发生土地和草场纠纷争夺的古老年代,拥有一件铜器,对塞人来说非常重要。当对方来侵略时,当彼此发生纠纷和争夺时,他们最需要一件坚硬的铜器,来抵御外敌或防身。于是,他们慢慢学会了用青铜制作鱼鳞甲,披在人和马身上,用青铜制作成的战斧、矛、剑和弓箭等兵器去打仗,甚至有的地方还用青铜器建筑防御工事。与其说塞人是一个有较高制铜技术水平的氏族部落,还不如说他们是一种军事组织。
& j$ p# z4 }; a4 F! l$ `    更重要的是,这些带着欧罗巴血统的塞人,掌握了制作铜器冶炼的技术后,和中亚地区以及中国北方地区的人来往,通商贸易,彼此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冶炼技术变得越来越高,这些在新疆出土的诸多文物都有证实:上世纪80年代,新疆考古工作者在伊犁河流域,发现了2处古代铜矿遗址,20米左右深的竖井,地下采矿平洞和巷道相互连通,形成了一处较为完整和规模颇大的采矿系统。在竖井内外,考古工作者通过那些大量的矿石和石器、冶炼遗迹,看到塞人当时的冶炼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0 F, m9 C1 l9 _/ a4 J    最有说服力的是,与青铜武士像一起出土的那些青铜大斧、青铜铃、青铜高脚油灯、对虎纹铜器等,还有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的香宝宝古墓群出土的铜镟、铁镟、铜管、铜扣、铜镯、铜耳环、铜指环、小铁刀等,一一都在显示古代西域塞人曾有较高的制铜技术。还有,在乌鲁木齐南山矿区、天山阿拉沟东口发掘的塞人竖穴木椁墓里,曾出土了数量不少的金器,纯度高,带着欧亚地区的文化,很有特色。尤其是有一件青铜双兽承盘方座器,上面的小兽、承盘和方座,都是用铜浇铸而成的,这种高水平的金属加工技艺,为研究我国古代冶铸金属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材料。( p9 p1 ]$ U/ B. z' L# M8 D
    如今,这种古老制铜技术还在草原上延续。塞人,这个古老的族群,正通过这件小小的青铜武士像,将自己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形象,一点点延伸、放大,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在远古时期新疆地区的先民们,曾经是多么勇敢、顽强、智慧而富有生活情趣。% \  A, [: H# n

& w& B, y! ?5 B( P: B9 t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