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8|回复: 0

甘肃镇原境内的秦长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4 13: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5-24 13:38 编辑
7 D3 @! J/ o: _: {
+ D5 L3 g  c6 r5 K甘肃镇原境内的秦长城
) e5 {+ u! Z8 X& o2 N4 }5 R来源:秦汉长城遗址旅游
2 o0 h5 q% d( q" }! |' u
! N. @2 s; _/ P5 q+ {  举世闻名的长城逶迤万里,穿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因而留下了许多与长城有关的地名,如长城原、城墙沟、城墙湾等等。但长城在镇原的源头、走向、里程、建筑特征及其现在遗存、有关传说等,还鲜为人知。3 J8 t1 a3 L% a1 m
  长城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彭阳县孟原乡东部,进入镇原县武沟乡孟庄村的刘家堡子,这就是长城在镇原的源头,甘肃和宁夏的界碑就树立在长城之上。沿镇、固(固原地区)交界横跨孟家原(即长城原)到孟庄的白草洼。此地遗址保存尚好,有残墙、城障、烽墩四处。残墙高达一丈二尺至一丈五尺,宽两丈左右,城障呈长方形,南北长约三丈,东西宽约六丈,中心残墩高达一丈四尺,底径三丈三尺,夯土均匀。左侧有彭阳县立的秦长城遗址混凝土碑一座,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白草洼下沟经彭阳县孟原乡草滩村马崾岘,上大庄原进入镇原县马渠乡三合村的张原畔,越过大庄原到城墙湾,翻沟又进入孟原乡的玉原、张洼山、麻花洼,再进入镇原县马渠乡甘川原的山庄湾、赵渠的油房湾、佛庄、乔岔崾岘、三圪塔峁、墩墩洼、高原头的石咀山,经红光的虎家后沟、寺坪的沟畔,又进入红光的石洼、虎家后沟、水磨渠,顺沟渠而出,经蒲河上游的安家川,折东沿河顺川而下,经三岔镇的庄门、米家川、杨千沟,又折向东北,经三岔街道附近高湾的后河、梁台、虎儿沟畔,沿周家庄的黄坪湾、深渠壕、芦李渠、铁把渠、城墙湾,由胡咀咀进入环县的演武乡。/ R& E1 i% ^  M/ F) H
zy0129.jpg
# k' V0 J. n  p9 H zy0229.jpg 7 d, D' E+ u/ C2 f: G  v! b
zy0239.jpg
9 X- x3 d" W: {9 G3 x% n" W zy0329.jpg ; _% t$ O. \' S; @
zy0429.jpg
& d- I5 v! R' a: {+ @* J/ M6 V zy0529.jpg - q7 T9 w* Y( E+ z- a3 k+ B) m' R
zy0629.jpg
9 L' A( E) }. j  y. V) Z+ { zy0639.jpg
4 c. x' j  D) R5 M  t zy0649.jpg
0 e& _3 b, t9 k, v2 e) m1 ? zy0029.jpg
  a9 p8 t9 t3 R6 k2 y1 {; v- z/ l  长城在镇原境内经过3个乡镇,11个行政村,40多个自然村,长达90华里,东北走向。现有白草洼、大庄原、马渠三合的城墙湾、三岔周家庄的城墙湾、玉原、乔岔崾岘、虎家后沟、梁台等8处遗址较为明显。如白草洼遗址长约6华里,周家庄城墙湾遗址长约两华里,残墙最高处达一丈五尺。马渠三合村城墙湾,因长城在山梁修筑,无人掘土垦种,遗存尚好,残墙高达丈余,数十里外亦朦胧可见。麻花洼遗址,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黄色巨龙,蜿蜒曲折,爬山而上,甚为壮观。千百年来,由于雨水冲刷,变得弯弯扭扭,似油榨的“麻花”,故名麻花洼。长城残墙,有些地段形如巨龙,有些地段宛若驼峰,尽管如此残垣断壁,仍不减当年的雄姿,气势磅礴,雄风犹存。凡有城障烽墩的地方,都有不少的粗绳纹瓦片,可能是当年驻军的地方。这些都是学者们考察的依据。# t1 F! s% `2 \. t9 j5 m
  长城经千年的风雨剥蚀,大部分段落由于放牧践踏、掘土垦种、治理农田、整修道路等,城墙已不明显,仅留痕迹而已。有些段落由于几经沧桑,地震损坏、地貌变迁、山洪冲刷,城墙陷入沟谷,连痕迹也不留了,只能根据它依稀可辨的断断续续的残墙残墩走向寻踪觅迹。6 ]- {0 z6 P6 w, X3 m" D. [
  此段长城修筑于起伏连绵的丛山万壑之中,虽有历经平地之处,但多乘山岭,随山就势而建,下川时则就低修筑,穿崾岘,沿卷草壕进入沟谷。它以黄土夯筑,由城墙、城障、烽墩组成。烽墩多在制高点修筑,可以遥相呼应。有时烽墩城墙在一条线上,有时墩离墙甚远。残墙时有时无,时断时续,隔山远眺才可以模模糊糊看见它的走向,但近去一看却不见长城,因为只剩下三四尺高的土梁。越过原面之处,由于耕种,均夷为平地。有时在长城脚下还找不见长城,使人有点远看似有近去无的感觉。根据长城走向,马渠的油房沟应该是长城经过的地方,但其地却不见长城任何遗迹。原来这里的地貌变化太大,长城的痕迹一点也不曾留下,直到三岔才能看到长城的遗迹。. U* i: J& X7 F% ^6 W
  长城经过的地方还有不少有趣的传闻。比如,孟庄人说孟姜女就是他们孟庄人。这仅是乡老言传,无史料记载,但孟姜女哭长城的事,在镇原却广为流传。孟姜女的历史原型是春秋齐国大夫杞梁之妻,齐庄公(?-前548年)四年,即公元前550年, 齐袭莒 , 杞梁战死,其妻迎丧于郊,哭甚哀,遇者挥涕,城为之崩。
2 p5 ]8 N, R9 |( n, K* p1 w) f ql0ea.jpg 7 {( H; E& ~) i; t2 o
ql1ea.jpg
# o8 B+ r& R7 |9 J/ y  在三岔镇庄门村,有些农民至今还能道出他们的祖先是长城里面人还是长城外面人。因为长城内外习俗不同,原来在长城里面居住的人,为了纪念修筑长城而死去的人,每年十月一日都有烧纸送寒衣的习俗,长城外面的人则无此习俗。这大概是他们的祖先就是匈奴族吧,因为当时“筑长城以拒胡”,故无此习俗。
; w( u+ R6 G% R9 Z8 a5 A- B. w! h  长城是古代边疆的军事屏障,对防御匈奴族的骚扰,保障城内人民生活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据有关史料记载和近年专家学者考察,秦昭襄王灭义渠(国名,都城在今宁县),即“筑长城以拒胡”,并断定这段长城建筑年代当在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甘肃境内设陇西、北地二郡。为防匈奴的侵略,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筑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并派扶苏、蒙恬在这里监督。镇原时属北地郡,这段长城应属北地郡秦长城的一部分。现在,长城沿线遗存有不少粗绳纹板瓦和筒瓦残片,据白草洼原畔一户干部家中保存的专家考察时鉴定过的残瓦标本,属秦瓦。因此,镇原这段长城属秦长城,距今约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J" ~  H" J* J9 L* D: s+ k
  沧桑巨变,时代飞速发展,曾经为边境安全做出过贡献的长城,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但它却成为古老的文化遗产,成为闻名中外的伟大建筑工程,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研究战国时代社会、历史、军事特别是疆域和建筑工程的可靠实物资料。& c3 T5 @; G! L% h: C! k9 ?6 Q

% t  W# ^1 `8 {" e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