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8|回复: 4

弘历(乾隆)采芝图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7 15: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8-7 15:23 编辑 0 h9 B& v4 U1 k/ [
. y& h: y: Y$ N% N8 L/ D
弘历(乾隆)采芝图轴& }& H5 C$ Y2 H3 a$ k
来源:宫廷书画' ~- s% M" H  {  u/ g: f3 }
7 U: d3 u7 T4 S2 d; r+ y8 U* ]  I
  弘历采芝图轴,画幅右上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自题:“何来潇洒清都客,逍遥为爱云烟碧。筠篮满贮仙岩芝,芒鞋不踏尘寰迹。人世蓬莱镜里天,霞巾彷佛南华仙。谁识当年真面貎,图入生绡属偶然。长春居士自题。”下钤“宝亲王宝”白文方印、“长春居士”朱文方印,迎首钤“乐善堂”白文椭圆形印。& I0 \$ M& v* _: z
qlcz00mg.jpg 0 b% A1 e9 W3 z8 O+ s
  中文名:弘历采芝图轴- R+ v9 Z/ }7 e+ t, D9 E
  绘制时间:清雍正年间0 P( \1 O0 ?6 h5 _+ |4 K3 d* o: O
  纵:204cm/ c9 L- ?6 u3 Q+ x) s3 S; K
  横:131cm: s% F. f* O8 L5 x. h2 G' @
* c: ?5 r7 ?# _/ i8 f9 e+ t  `
  基本信息. d$ D5 E* |" s7 X  N9 l1 h
  《采芝图》轴,清雍正,纸本,水墨,纵204cm,横131cm。% {# i8 S! F! V& W1 o3 q2 x
1 C$ b# O- Q2 ?; B! c+ [
  历史记载
8 l) v5 b: A6 {  画幅左侧梁诗正书长题,落款“雍正甲寅夏四月梁诗正谨题”,下钤“梁”朱文圆形印、“诗正”白文方印。“雍正甲寅”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画幅正上方钤“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等乾隆皇帝玺印。
) t( m" f, p- {! z7 m  v5 h. l2 s1 ~
  U( Q9 R+ {! n% L  形态特征- {0 u, b5 H/ P4 Z) f  G
  图绘身着汉族衣冠的青年男子,一手执如意,一手轻扶梅花鹿,神情淡定的样子。在他身旁站有一位提篮荷锄的少年,从其眉清目秀的五官及瓜子脸的面型上看,与青年人的长相有几分相似,而他们的脸型又与弘历登基时的“朝服像”非常接近。根据图中弘历题诗落款“长春居士自题”的“自题”二字推断,此图应当画的是弘历青年和少年时的画像。又由弘历所钤“宝亲王宝”印文而知,此图应该绘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十三年之间,即弘历被雍正皇帝封为“宝亲王”的23至25岁之间,而根据图中梁诗正墨题落款“雍正甲寅”,可进一步确定此图当表现的是弘历23岁或24岁时的画像。/ U/ j: R! x0 h; v" `* F8 B  |
2 G6 ]" r( K9 w' Z9 l8 {
  创作来源
( w; U4 N) U7 W  y& \  图中人物以白描法造型,面部以淡墨勾描,衣纹以浓墨勒线,线条于轻重虚实、刚柔变化中,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不同体态和相貌特征,由此可见作者较强的以线塑型的功底。1 F0 I6 @6 _$ b: U

2 c. }7 ?- t1 @" b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5: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赏月图》$ ]. y  ]7 V% Q
  乾隆皇帝(1711-1799)表示这是因为他对画中世界十分向往,很想代入体验一番。- ]" Q& w, a- T2 L# p+ L! I* V% ^
  譬如清朝画家冷枚(约1669-1742)的《赏月图》深得乾隆心,他便命画师重新临摹,再将自己放入画中取代主要人物,手持如意坐在树根椅上,抬头45度仰望夜空赏月。取名《乾隆观月图》,乾隆逝世后,又命名为《高宗观月图》。- T# g0 {5 V4 ~: z3 i
qlsyt23g.jpg ) [* h+ M0 H! K* h/ K% P% a+ |
  以下是冷枚的原版《赏月图》。
# j4 x2 v5 o6 r2 C  _$ L qlsyt33g.jpg 9 W- C8 {1 C$ H0 g& }8 Z; e& b
qlsyt43g.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5: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弘历洗象图》" P! x% Y' u( J2 s- s2 ^. ~. G2 _
  此图乃清代画家丁观鹏所绘的乾隆皇帝行乐生活的一个场面。画中乾隆扮作普贤菩萨,高坐莲座。侍者扮作玉女、金童及天王,分立两旁。几位僧侣仆人正在洗刷一头白象,准备搭上毛毡锦垫,以供“菩萨”骑用。画下三位僧人,一位正在清扫,另二位正在传接经书,欲呈献皇帝。画面取云雾缥缈、山泉粼粼、木石山花骨秀清逸之处为背景,突出仙界气氛。人物衣褶皆用战笔流水描,宛转卷曲,古拙奇趣。人物面部用淡色晕染,富有体积感,尤其乾隆的面部,更具有写实的意味。此画将乾隆喻作法力无边、救苦渡难的菩萨,其主旨不言而喻。" h0 i0 I# f" M
qlxxtim5.jpg % Z5 N, D1 `& b
  中文名:弘历洗象图( ?6 Y) P7 T$ g$ \! i/ \
  描绘:乾隆皇帝行乐生活的一个场面
! l* H) A5 j8 O: J* H! A+ f$ |+ E" t  作者:丁观鹏
7 u' o/ l9 m: i; d$ q  画中乾隆:扮作普贤菩萨,高坐莲座。
! W$ S+ g5 C6 {3 \8 Q' d% X& [/ c. V0 o
  这是一幅宗教题材绘画,但是画中的普贤菩萨,却分明是乾隆皇帝的形象。众人正在观看洗刷白象,而那头白象就是普贤菩萨的坐骑。画中除去乾隆皇帝外,另有数人带有肖像特点,当为郎世宁所绘;而人物的衣纹,线条拌动,很有特色,应出自丁观鹏之手笔。画上只署了丁观鹏一个人的名款,其实应当有欧洲画家参与其事。画幅左下角署款:“乾隆十五年六月臣丁观鹏恭绘”。
% s( P; Y/ _% ]3 s( n$ F  纸本设色:纵132.5厘米,横6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5: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帝熏风琴韵图》1 g/ k; l6 ~  Z
  《乾隆帝熏风琴韵图》描绘了身着汉装的乾隆帝在松下抚琴赏花,画中乾隆帝身后的屏风上有“三希堂戏墨”的字样。( H% N9 X: O: |9 i# }& U
qlxfti4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5: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 A7 k: Y2 m7 ~! p
  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在明代文人手中,书房变成了一个兼及修身、怡情和养生的美好天地。明代文人书房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清代文人书房布局略微繁琐,但和明代文人书房保持了一种延续性。( A% c- `+ u4 }( @/ }
  明代画家仇英(约1494-1552)的《临宋人画轴》中,屏风的一边挂有一轴人物像,是图中主人公的写真,与主人公形成一高一低、神情如一的“二我”像。清代乾隆帝大约很欣赏其中的文人雅趣,命宫廷画家以乾隆为模特儿绘制了一幅相似的作品,画中文士变成了方巾道袍的帝王。乾隆题词“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这就是《弘历是一是二图轴》(也称《弘历鉴古图》)。
+ x% ^- C. E& B' C" J8 L2 t sr02h525.jpg & i3 j7 d) v% q$ b8 a# M
qy00timg.jpg 7 n/ Z$ R4 c" H6 s" t
  《弘历是一是二图轴》中的陈设与明代时期在细节方面,有了不小的变化。画中,乾隆帝坐在一个罗汉床上,身后屏风上的《汀洲芦雁图》换作了一幅“四王”风格的山水,靠几换成了如意;纱罩下饮茶用的托盏,变成了玉璧和青铜觚。原图平视的视角也变成了微微的仰视,前朝文士风流逸趣的书房,摇身变作堂皇富丽的宫廷书斋。但是,房中家具摆放的总体格局没有变化,只是画屏对面的小盆景因为视角的关系,湮没在珍稀古董的光芒之中。2 g: _1 m$ p) ~" k! w: J' E/ J1 o. j
ql12timg.jpg ) \$ p8 K2 o7 q% b9 a3 m7 w) p
  明代文人雅士的书房,突出特点就是以文房清玩为点缀,明式家具陈列其间,烘托出和平安宁幽静的气氛,反映出明代文人所追求的是一种与世无争、悠闲安逸的生活状态,即所谓“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书斋平时洁净幽雅,须尘无染。文人雅士在这个属于自已的小天地里,闲倚床榻览古籍,挥毫泼墨绘丹青,或约上三五同好,齐聚雅斋,摩挲古鼎,品鉴古画,或抚琴弹奏清曲一首,逍遥自乐,以终天岁,不虚此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