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7|回复: 0

京剧剧作家罗瘿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6 20: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9-26 20:52 编辑 + |+ A0 o: h; [- d4 v

' Q/ @( D" D3 _4 X" c9 O京剧剧作家罗瘿公! `# [) O) ~* n5 H
来源:中国京剧
1 i) `4 N# i; s6 y" `; N1 l6 ?6 z2 t3 A! f& j3 a( K
  如今世上知道晚清名士罗瘿公(1872-1924)人是越来越少了。6 J' o( I- W/ J% t
lyge02.jpg
/ D8 A" t( A- }* o8 y: M lyge12.jpg , o% l( O9 v1 u
  但回到清末民初的北京,顺德罗瘿公是无人不知的大名士。其人精书法,善诗词,能饮酒,喜交游,乐助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寒士,大凡才通风雅者,都有他的好朋友。
: E, \5 o. [+ F  罗瘿公生于顺德大良一个仕宦世家,名惇曧,字孝遹,号以行,又号瘿庵,晚号瘿公,著名京剧剧作、剧评家。少年时代就读于广州万木草堂,与、梁启超(1873-1929)等人同为康有为(1858-1927)弟子。后转到广雅书院,才华受广东学政张百熙(1847-1907,戊戌因为举荐康有为获罪)的赏识。1899年27岁时获选优贡保送上京,入国子监深造。33岁应考经济特科(清末朝廷用以选拔“洞达中外事务”人才的特设科目),成绩优秀,获授邮传部司官。辛亥革命后,历任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 F. Q. {3 D: o; r7 M  d3 O" g
lqic1.jpg
3 [5 K5 Y) J  J# K' R0 {
$ Y) }  m3 m9 T9 C0 Q5 a kqw9044e.jpg
6 b9 \5 t! g. p! a  S. B zhbxi1.jpg
; E& O2 d$ Z7 `  L' ]* U  《伶人往事》里提及了罗瘿公资助程砚秋(1904-1958)之事,但罗程之间的关系,决不是简单的资助,更多的像是剧作家和演员、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程砚秋后来能够以“四大名旦”之一而名满天下,罗瘿公在其中可谓是功不可没。早年,程砚秋卖身荣蝶仙门下学戏,才资优异,13岁即成名角。但不幸的是,在发育期程砚秋的嗓音发生了“倒嗓”,而师傅兼老板荣蝶仙仍强迫程赴上海演出,眼看一个很有前途的艺术生命就要毁于一旦。当时的京城名士罗瘿公很是欣赏程砚秋,于是将程从荣家赎身出师,并亲自教程砚秋识字、读诗、练习书法,帮助指导程养嗓练功,又请名师梅兰芳(1894-1961)、王瑶卿(1881-1954)、阎岚秋(1882-1930)等教程京剧、昆曲、武功。两年后,程砚秋不仅嗓音恢复,而且创造出程派新腔,风靡一时。罗瘿公不仅极力为程捧场,并且亲自动笔,编写出多种适合程砚秋演唱的京剧剧本,如《龙马姻缘》、《梨花记》、《花舫缘》、《红拂传》、《玉镜台》、《风流棒》、《鸳鸯冢》、《赚文娟》、《玉狮坠》、《孔雀屏》、《青霜剑》、《金锁记》等,多数为程砚秋早年常演剧目。% j# A. C7 s  s2 u2 `2 e
chnyaq1e.jpg & m. L8 [$ k% @* K( [+ `4 c  }
mlf008.jpg ( r( o6 Y3 i5 U" N( V! |6 u

$ E' V- w: }4 P. {; G' ?" ^ wyqjz008.jpg 4 O* q: t9 O& r( L- Q* P
yanlq1.jpg   e+ M4 z4 @3 T, e# ]
  后人常记瘿公菊园之事,却不知才华横溢,诗词书法,历史掌故,无所不通。罗瘿公被称为晚清名士,与其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他精通京剧门径,善于编剧度曲,现存的《菊部丛谈》,不仅是介绍京剧变迁和艺人生活的随笔结集,对京剧研究也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而瘿公本人最重视的,还在于诗歌。他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与梁鼎芬(1859-1919)、黄节(1873-1935)、曾习经(1867-1926)合称“岭南近代四家”,有《瘿庵诗集》行世。他的诗早年学李商隐,后来又参以白居易和陆游的风格,造境冲淡潇洒,别具韵致。 : b. o+ N; ]$ \9 P/ ]9 |
ldf50389.jpg
$ u+ I* E  O; p6 z hj1055.jpg % q( H  F& l$ q8 A/ n) _0 C4 T5 o9 n
b5mwbr.jpg + H+ z& V: a/ t8 Y$ V4 V
  其书法,亦负重名,字体从唐人碑帖化出,参以宋人米芾(1051-1107)的神韵,劲气内敛,章法、行气雄阔不羁,一反长期流行的“馆阁体”拘谨呆板的书风,深受艺界爱重。齐白石(1864-1957)诗句“天马无羁勒,惊蛇入草芜”,正生动形象地道出瘿公行草的特色。
% F, p6 q: ]) J2 S2 e mf1566.jpg
. w6 H$ i# O0 H0 n& ]  瘿公还留心搜集辑存当代史料。他在梁启超主编的《庸言报》上开设一个专栏,发表有关近世掌故的文字。专著《庚子国变记》、《德宗承统私记》、《中日兵事本末》、《割台湾记》、《拳变余闻》、《中俄伊犁交涉始末》、《太平天国战纪》等,均以文笔雅洁、材料翔实、论说清晰著称,如今均收入这本笔记,且受到近代史研究学者的重视。瘿公笔记偏重于史事而不是逸闻趣事,所述大多为晚清的国变余闻,多为其亲历亲闻,因而出语沉痛,特别《太平天国战记》、《庚子国变记》、《割台记》《拳变余闻》诸篇,简直就是一部满清衰亡史。
2 G/ U3 q, j7 F8 q3 Z  瘿公性情风雅,性喜交游,到北京后,才艺很快脱颖而出,誉满京华,其长年出入名流聚会场所,人称“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他无分贵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特别热心扶持青年才俊,时人有“名士经纪”之誉。除了程砚秋,齐白石与徐悲鸿(1895-1953)都得到过他的帮助。0 Q9 w& c! d" {+ I. S  O; Y4 d
qbsxbh35.jpg & i1 @% ^$ G3 A2 z! z' J/ R
  齐白石民国初年由湖南入京,知名度还不高,瘿公十分欣赏他的画艺,缔结为知交,四处代为扬名,并经常为白石的画作题诗。在题白石花鸟画册的诗中,有“青藤雪个皆神笔,三百年还见此人”之句,比之为徐渭和八大山人,备极推崇。齐白石亦赞其书法,在《得瘿公所书扇面喜赋》中写道:“破愁开口笑,喜得故人书。天马无羁勒,惊蛇入草芜。”罗、齐二人的交游,也算得近代艺术史的一段佳话。
! x& V1 S1 c  a9 H3 L( Y  徐悲鸿22岁时,持康有为的荐信到北京求助,瘿公见起画作,大为赞赏,立即致函教育总长傅增湘,称道徐为可造之材,建议批准他官费留学法国。傅增湘相信瘿公的眼力,亦深谙其爱才如命的性格,亲自接见了徐悲鸿,经考核后同意了徐的申请。在徐悲鸿留京等候出国期间,瘿公还经常邀请他听戏谈艺,并作诗为他扬名。3 u' R0 M; b9 g  K* C
  民国后,瘿公耻称遗老,虽与袁世凯(1859-1916)是旧交,但绝不肯在北洋正式为官,只是做做参议、秘书,拿拿干薪而已。袁世凯称帝前夕,瘿公退出官场,卖文卖字为生。瘿公晚年贫困潦倒,后事由义子兼学生程砚秋独力料理承担,最后穷困而终,1924年深秋辞世,年仅52岁。病笃前,立下遗嘱不许家人把自己生平所任官职写入墓志铭,墓碑只写“诗人罗瘿公之墓”。; T- O7 h( E2 A3 R( _
ysk256.jpg ! q# j! Q0 m# \1 q) b
  据说瘿公希望死后墓碑由陈散原(1853-1937)书写,于是程砚秋于罗死后第二年,前往拜见散原老人,乞书“诗人罗瘿公之墓”七字,并酬以润笔五百金,散原老人感其风谊,拒收润金并赠诗一首:“湖曲犹留病起身,日飘咳唾杂流尘。斯须培我凌云气,屋底初看绝代人。绝耳秦青暗断肠,故人题品费思量。终存风谊全生死,为放西山涕数行。”所记即为罗程的一段情谊,谁又堪说戏子无情!
- E+ E5 b2 _5 s& c( q csy02lw1.jpg   K  h2 J! D& \8 A* U
lyg69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