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8|回复: 0

中国东风2号导弹第一次发射失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6 20: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1-6 20:35 编辑 : p8 W0 d8 n* i. k
! c* f. u2 A& a
中国东风2号导弹第一次发射失败
3 Q+ o# f, E: h9 x来源:军事前沿
  |% _' [3 I, E8 [" w4 n. Z( R; K4 `8 |/ _7 R7 B& s& w
  仿制的“东风”1号是一枚近程导弹,射程仅600公里,没有实战价值,因而仿制成功后并没有投入生产。当初之所以要仿制一枚没有实战价值的导弹,就是想通过仿制来掌握导弹设计和制造的技术,为日后独立的设计和制造中国自己的导弹、火箭打基础。! Z. J' w6 C8 z* G# h
  随着“东风”1号导弹仿制工作接近完成,独自设计和制造我国自己的导弹就提上了日程。自行设计的第一步怎么走,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型号?五院的科技人员中间出现了争论。有人主张跨大步,直接搞中程。另一种意见则是主张循序渐进,先搞一个中近程,同时做好新型号的技术储备。在仿制P2导弹发动机的时候,五院曾派出一个工作组到生产发动机的沈阳黎明机械厂协助工作。这个工作组提出,可以在“东风”1号的基础上改进一下,使射程达到1200公里。这样做的好处是发动机的基本构件变化不太大,比重新研制、确立新型号要快得多;这个射程有实战价值,可以装备部队,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锻炼技术队伍,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素质。/ U: b5 h* t5 C  ]# M" }3 `0 P2 ?0 r
  有拍板权力的聂荣臻(1899-1992)元帅,在了解双方不同意见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还缺乏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经验,一些关键技术还没有开展预先研究,他表示,赞同自行研制的步子迈得小一些,先对近程地地导弹进行改进设计,研制中近程地地导弹,摸索独立设计的经验,同时抓紧中程、中远程导弹的预先研究,为迈大步奠定基础,逐步建立中国自己的导弹技术发展体系。
/ z7 r6 e. m- o* u8 y; g; Z) G nrz0eb21.jpg * X3 `2 u8 m# i
  1960年6月,聂荣臻向中央军委呈递报告,阐述了关于自行研制地地战略导弹的总体设想。中央军委很快批准了聂荣臻的报告。于是,中国自行研制导弹的第一步,就从中近程这个型号开始了。: v! B2 ]& Q6 [6 Q% c$ Z; d. M
  第一枚中近程导弹的自行研制,可以说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五院在北京的科研基地又正在建设之中,条件非常艰苦。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许多人得了浮肿病,每天拖着病体、忍受着饥饿坚持工作。不少人工作和居住在早年的旧兵营里,那都是一些老平房,阴暗潮湿。有些人甚至连这样的条件也达不到,居住在临时搭起的军用帐篷里,完全是军队野战条件。更有甚者,吃住均在大食堂。这些科技人员,白天去上班,两顿饭回大食堂吃,夜里又住进大食堂。冷、热且不讲,大家一起住大食堂,没法看书学习,对于知识分子来讲也是一件十分苦恼的事。( m& t  y' z' `) y: ?4 C
  对于中国的导弹专家来讲,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技术方面的。首先需要大量的参考资料和试验资料,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任何有关火箭、导弹的标准资料和参考书。由于苏联已经对中国实行全面技术封锁,专家们只能参考可以搜集到的美国公开的资料。没有参考资料,又缺乏设计经验,中国人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7 t& D& ]' ?9 X; C7 T, f( N4 ^! x  缺乏大型试验设施,也是中国专家们面临的技术困难。由于没有专门的静力试验室,导弹的静力试验不得不在旧飞机场改建的临时试验场地进行。至于后来被认为至关重要的动力试验、环境试验和全箭试车的条件更是无从说起。& W7 [3 q6 g7 x& L& z; z6 [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中国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就出厂准备发射了。: z. t' X/ X- I" j) t
  从上到下,中国人对自己第一次自行研制的导弹充满了期待。在1962年的春节招待会上,时任五院院长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把盏畅言:“苏联专家撤走后,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对苏式导弹的仿制任务,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继续前进……苏联人讽刺我们说,‘你们若把导弹造出来,我们买你们的’。听听,这话有多气人!我们中国人就是不信邪,就是要争这口气。现在,我们已经把自行设计的导弹造出来了,很快就要启程到发射场去,我预祝你们发射成功!如果这枚导弹试验成功了,我们将在人民大会堂开庆功会,欢迎你们!”2 o9 P" @# T! r6 g' a" ]- W5 G
  1962年2月20日,第一发“东风”2号导弹总装测试完毕。26日,国防部五院召开“东风”2号首批进场动员大会。会上宣读了《关于“东风”2号首批试验的若干规定》。27日,五院党委常委会突然决定推迟“东风”2号导弹启运时间,再次进行综合检查。3月4日,导弹出厂,装上列车送往西北导弹试验基地,试验队也同车前往。
( B8 p. n6 f" s( H. h  3月21日,导弹矗立在发射台上,宛如一位懵懂纯真的少女,沐浴着曙光,在浩瀚无垠的沙海上亭亭玉立。
; F( T4 J) S* t( g  聂荣臻元帅亲自到现场指挥发射。
) d) H  ]" K: ~2 G* o! ?# S  9时5分53秒,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操作员迅速按下电钮,导弹在烈焰的托举下腾空而起,在场人员禁不住欢呼起来。
6 H+ [- w) M; @" A2 E  突然,人们的欢呼声噎住了。他们发现,导弹在空中摇头摆尾地晃动,飞行极不稳定。中部又冒出火来,导弹出现平躺横飞,忽然又转头向发射场飞来,在弹头猝然下折之后,弹尾喷出黑烟并一头栽入距发射台600米左右的沙滩,爆发出霹雳般的轰响,掀起了漫漫黄沙。, t" v0 s! G! S8 B
  沙滩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坑穴,被炸碎的导弹零件散落在方圆数百米的沙漠之中。
; Z1 R; B) e! B" ^. B9 E3 [3 B df2h01.jpg
2 u$ V, ]; ^8 y9 b: ?) m& ]* ? df2h11.jpg
1 ^: C" c, n9 A df2h12.jpg % a6 a. Y1 K, V2 X- z
  导弹坠毁了!中国人第一次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发射失败了!
9 \1 ~2 W( s4 b9 }  人们静静地伫立在大深坑的边上,痛苦不堪,有人流下了眼泪,甚至有人放声痛哭。3 ^! k  ~5 P( C) A
  发射之前,试验基地的伙房准备好了丰盛的酒菜,准备发射成功后举杯庆贺。现在,导弹坠毁了,大家对着满桌酒菜,谁也没心思动筷子,气氛异常沉闷。这时聂荣臻讲话了:“导弹坠毁了,大家心情都很沉重,我也一样。但是,我们做试验就有可能失败。希望大家不要灰心,下一步要很好地总结经验,争取第二次发射成功。”: Y+ z3 g: v/ |7 v7 m( x, k
  聂帅这番不同寻常的祝酒辞给在场的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多年之后,任新民都还清楚记得聂荣臻讲话时的语气和神态。
$ {! H% {$ z/ ]6 \- K' q# W6 i) Y/ q% w  聂荣臻在3月21日当天主持召开了现场会,对导弹坠毁进行分析研究。他明确指出:“这次导弹坠毁不要追查任何人的责任,吃一堑,长一智,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会议直到深夜才结束。
- }0 x$ s' K8 k9 i$ I  y  3月21日的夜晚,酒泉发射场的许多人都通宵未眠。第二天,大家在食堂相遇,也都默默无语,神态黯然。一声爆炸,断送了大家几年的奋斗,几年的心血,特别是想到国家在承受着巨大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制出来的导弹一瞬间坠毁了,中国的科学家、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参与试验的人们,都感到心头分外沉重。任新民自责说:“聂帅不追查责任,是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爱护,但不等于没有责任。我作为三部的主任,负责发动机的研制,我当然是有责任的。试验既有失败的可能,也有成功的可能,问题是我们没有争取到成功的可能。”航天专家敢于担当的精神掷地有声,令人敬佩。
+ j5 D, {1 O( v, B  五院领导作出决定,迅速寻找散落的导弹零部件,查明事故原因。
% w* Y5 b) O  \2 T' F1 ^5 P# |  于是,大家都分头寻找散失的零件。残骸陆陆续续从沙漠中挖了出来,按着原来的结构部位拼凑起来,摆放在发射场的空场上。全体科技人员们天天围着这堆残骸分析研究。张爱萍(1910-2003)将军专门来到发射场听取汇报。3 A: H, A8 T9 y, y8 R0 j
zap25a3d.jpg
+ [: S  \" d! o2 _) r" H  在具体原因没有查找出来之前,钱学森(1911-2009)等专家都认为,地面试验不充分是这次坠毁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在发射之前必须经过全弹试验。
  d0 Q! E- r  ^/ u; h* U. d$ f qxs08452.jpg
- B* k; k( q8 [  要进行全弹试验,仅有的2号试车台只能试发动机,如果试全弹,必须建专门的全弹试车台。张爱萍接受钱学森的建议,将一部分人抽调回北京紧急设计建设全弹试车台,其余的人员留在基地继续查明坠毁原因。直到5月,发射试验队才风尘仆仆地回到北京。$ \7 w. }# R( |1 d: ~* T  [6 P# j
  经过反复研究查找,故障原因终于逐渐明晰。钱学森认为,我们在仿制中并没吃透和消化近程导弹所采用的每个技术方案和要求,也没有完全掌握导弹设计规范和方法,没有把导弹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失败支付了一笔学费,也悟出了仿制中难以悟出来的道理。有时候,失败的教训比成功更重要。- i5 w' G7 |% n7 i' H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