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0|回复: 1

柯列然医生和他的两位夫人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6 2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1-26 20:54 编辑 $ w6 N( A4 a1 v$ \

- h, Y- H9 Q3 _! @" e! g柯列然医生和他的两位夫人的故事( ~: L# T9 c3 ^# K% B9 `& @& e
来源:世界知识
( u% L# I7 @& |" O) |/ {1 p9 L
# {: E3 m  _% N+ ?$ ~% Y) S  布库尔·柯列然(1904-1975)是原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队队员,罗马尼亚人。
; K$ _8 R3 @  z! r! W  布库尔·柯列然,原名柯让道,国际主义战士,参加国际援华组织。从1939到1948,在华工作9年,与中国有着“战友、亲属、同志”三重关系,把中国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去世后安葬在上海宋庆龄陵园。
6 w& F6 S7 |6 G- z  柯列然于1904年12月26日出生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一个犹太人大家庭,兄妹12人。中学毕业后,他去意大利学医6年。1928年学成回国后开办了一家私人诊所。他同诊所的邻居吉泽娜结婚, 受其家庭影响,接触马克思主义,参与地下活动,并于1932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
2 n2 D# @% p9 O4 f3 |. ^  20世纪30年代中叶的欧洲,法西斯处于上升势头,危及整个欧洲。西班牙佛朗哥独裁背叛西班牙共和制,引发内战。欧洲和美洲各国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 志愿参加国际纵队,前往西班牙声援支持革命共和军。柯列然医生也是其中一员。
/ b3 T3 i: L( Z( u( E' X  1938年春,柯列然告别了妻子,告别了祖国,乘火车离开布加勒斯特,以进修的名义先到法国。由于受到法国军警的百般阻挠,无法直接去西班牙。后来在法共帮助下,同其他几个志愿者一起来到法西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脚下。如何偷渡边界,有关文字是这样写的:“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们跟着接头人偷越边界,一个紧跟一个,不能出声,不能掉队,在山坡上爬行,在树丛中前进,一脚踩空可能滑入深沟,衣服被撕得稀烂,浑身是泥巴和血迹,黎明前终于翻过山顶进入西班牙。”然后他们随同西班牙共和军转战西部,北部战场,常常冒着德意法西斯支持的佛朗哥军队的飞机和大炮的轰炸,高唱着《国际歌》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救治和转运伤员。在战火中他们见缝插针学习西班牙语,并能阅读当地报纸,从中他们了解到卢沟桥七七事变和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消息。在西班牙的比克附近的一家医院,柯列然和另一位罗马尼亚医生扬库首次相遇,结成朋友。1939年1-2月,巴塞罗那陷落,国际纵队志愿者含着泪水,依依不舍地离开为之献出青春和热血的西班牙,同数十万共和军和难民一起撤退到法国。国际志愿者被法国当局没收了武器,先后投入到圣西普里安和戈尔斯集中营。关押期间,他们在地下党的指引下,组织学习政治和文化科学知识。罗马尼亚医生在集中营里开设医务所,为国际纵队的各国难友治病。他们还依靠一台收音机了解欧洲和世界形势,秘密印刷出版《解放》报,介绍集中营内外情况。他们了解到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血醒屠杀中国人的法西斯行径后,编辑出版了一期声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解放》特刊,发出“中国告急,紧急向中国人民支援” 的号召。
' u5 d# F  }; A! L/ e+ ?* F  1939年6月,中国红十字会代表来到集中营招收医务人员。法国政府同意他们去任何其他国家,但不能留在法国。在本国政府不接受这些曾服务于西班牙共和军志愿者回国的情况下,柯列然等不少国际纵队的志愿者响应英国和挪威援华医药会的号召,参加国际援华医疗队。$ V* T6 G* T' ^
  从集中营被保释后,来自罗马尼亚、德国、奥地利、波兰、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苏联等欧洲8个国家的20多名医生一起,获得共产国际同意后,分四批去中国。1939年8月12日,柯列然等在法国马赛登上“安尼亚斯”号客货轮,同先前在英国利物浦上船的医生汇合。
( N* o8 A3 y, N# Z  轮船穿越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和太平洋,在海上航行6个周期后于9月13日抵达香港,受到当地媒体的热情欢迎。记者搞不清他们的国籍,就把他们统称为“西班牙医生”,因为他们都来自西班牙,并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为西班牙战士提供了医疗服务。其实他们中没有一人是西班牙人。
7 I/ x4 q. u6 W  1939年9月28日,他们应邀参加了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女士的宴请和接见。宋在香港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会,通过该组织帮助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柯列然后来回忆说,“我们荣幸地收到宋庆龄女士的请柬并前往参加宴会,我们见到的宋女士是一位具有非常亲和力,风度翩翩,精力充沛,充满自信的女士”。宴会结束时,应宋的提议,“西班牙医生”用各自的母语合唱了《国际歌》。宋女士怀着极大的兴趣听了他们的合唱。宴会上,“西班牙医生”们了解到中国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深信中国人民一定会取得抗战的胜利。
0 Z: T# l* j8 b4 t  l# I" U: a  由于日本侵占了大陆的许多地方,他们不能从香港直接去广州。这些医生连同带来的医疗物资和药品,只能走海路绕道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 (今越南) 的海防港,然后乘卡车经广西柳州、南宁,于10月16日到达贵阳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总部。: L8 \  i' ^8 D: [
  来到中国的国际志愿者都想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工作,但由于国民党的阻扰,他们的愿望未能实现。1940年夏,“西班牙医生”选派代表到重庆会见中共代表周恩来,要求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服务,周恩来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国共合作的复杂形势和暂时去不了的原因,说“无论在哪里工作,他们都是为中国人民抗战服务,是对中国人民的宝贵支持。”
. T6 X  v- P  t" g/ F" Q; Y  这样他们就留在了国民军队中,分两组被派往湖北和两广前线。他们每一个医生被任命为红十字队队长,下面配备一个不太熟练的专职医生,到部队开设一个带有手术室的医院。主要任务是救治军队和当地百姓的伤病员,防治传染病,培训医务人员,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等工作。柯列然医生先后到过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医院,抢救和治疗染病和负伤的抗日战士和当地百姓。他高超的医疗水平,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病人的一片爱心,赢得了当地军民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L* v5 I# A5 ^
  由于缺少人手,柯列然大夫写信请夫人来中国帮忙。吉泽娜接到信后,冲破罗马尼亚军事独裁当局的百般阻挠,仅凭一张写有中国红十字总会和柯列然名字的纸条,不远万里,经莫斯科和蒙古国,于1941年初来到中国同丈夫团聚,一起并肩作战。丈夫给她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 ”柯芝兰”。柯列然夫妇被派到第65军红十字会383队工作,分别任队长和队员,并肩战斗在云南蒙自和粤北的乐昌等地。
7 r( _# M" L! N) U5 p  当时伤寒、霍乱、疟疾、疥疮、回归热等传染病和流行病肆虐。皮肤科医生柯列然,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硫磺石灰溶液来治疗传染性疥疮,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他让士兵一个个脱*光衣服,每天给他们浑身上下涂刷一遍,十几天就把疥疮彻底根治。
& p; }# O! c8 P# \1 t2 k$ Y3 M& k/ u krlss690.jpg   d5 @5 j* c+ }6 B
  1943年初,伤寒在云南流行,柯列然夫妇在医治和护理伤员患者时先后受到感染。柯列然治愈了,可是,39岁的柯芝兰于1943年3月14日医治无效不幸殉职,为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她所处的第20师官兵,像对待战死在沙场上的英雄一般为她送行, 在挽联上写着“淋惠遽云亡,南国同声失慈母;伤残未尽起,西方何处觅美人。”她被安葬在生前工作了两年多的建水的一所佛教寺庙附近。! Q- ~9 R7 n$ w2 ^% z/ K2 O. z
  夫人去世后,柯列然医生忍住巨大的悲痛, 依然留在昆明一所军队医院工作。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受共产国际的重托,转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河南分署工作。转移之前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杰出成员”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为救治中国军民作出的卓越贡献。  ]; r4 Z/ }! c. B- U6 r
  1946年4月柯列然来到联|总河南分署郑州办事处,负责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运送分配救援物资,经常奔走在郑州、开封等地,同时也在郑州红十字医院工作,救治病人。这期间,他同中国共产党的不少干部共事合作。
( H, L, o: @0 s) S8 U$ |  赵婧璞出生在开封的一个贫民家庭,幼年失去父兄,与母亲相依为命。抗战时期在河南重伤医院接受培训,后考入湖南湘雅医学院附属高级护校。1946年4月她离开长沙回到河南,在郑州红十字医院和联*总郑州办事处工作,同柯列然医生相识。赵经常帮助柯翻译文件、病历,撰写报告,填写报表。中国姑娘善解人意的为人,认真负责的工作,助人为乐的精神,柯大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柯列然医生手持的薰黑烟斗、鼻梁上架着的近视眼镜和他铿然的嗓音给姑娘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他知识广博、诚实善良、谦虚乐观、对灾民和病人的真诚同情和关怀,深深地打动了姑娘的心。他们俩人在工作中相知,相爱,并于1946年12月25日圣诞节那天结成伉俪,成为中罗历史上第一对跨国婚姻。
7 |' M: \# o) f2 e; X  柯婧璞在回忆录中是这样写的:“这一天外面大雪纷飞,一间简陋的房里却热闹非凡。这是一场半新半旧,半中半洋,中西结合的婚礼。”婚后柯列然大夫受命到黄河花园口工地去执行任务,他携同夫人柯婧璞(婚后改现名)一起前往,算是度蜜月了。$ P8 h$ }. P+ N* C: J
kelr01.jpg
* I9 L" l, {7 I& G/ O! ?  e  1947年底,内战全面爆发,联|总即将结束在华救济工作,11月柯烈然夫妇一起到上海,12月4日参加联合国红十字医疗队在新亚旅馆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同宋庆龄女士再次见面。柯列然握着宋女士的手,高兴地回忆起8年前香港会面的情形。宋庆龄热情和蔼地对他说:“我代表中国人民谢谢你这些年来给予我们的帮助和为我们作出的牺牲,你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宋邀请他们以后再来中国。
) g/ L5 ^0 h9 p: |+ R  1948年3月16日,柯列然大夫同夫人乘“飞云号”货轮离开上海,离开中国,在海上漂泊了三个月后到意大利。然后从意大利乘火车经南斯拉夫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罗马尼亚。回国后柯列然在罗马尼亚卫生部任职。两年后,柯婧璞的老母亲也被接到罗马尼亚生活。& {2 _/ w$ k6 L& ]0 ^7 O
  柯婧璞母女俩离开祖国来到罗马尼亚后生活上还是不太习惯,身体一直不好。柯列然医生对她们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9 U9 b  s) X  D4 s3 F+ A
  柯婧璞在书中回忆说,“母亲突患脑溢血,半身不遂,闭结闭尿,夜里柯列然夫妇为她导尿,灌肠。在她们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老太太说:“多亏了你们,尤其应该感谢杰克(对柯的昵称),是医生,又有耐心,别说是外国女婿,就是在中国做儿子的,能对自己的妈这样尽心护理,也是很难得的,我没有儿子,你这样的女婿比儿子还强!”但最后老岳母还是离开了人间。
4 K' ]& n. u) X, M0 E/ Y5 }/ d8 w6 g  为了让夫人适应罗马尼亚和欧洲的生活,照顾她的身体,柯列然每年都安排夫人去喀尔巴阡山区度假疗养。有一年夏天,夫人到山区后,连续阴雨,室内很冷,晚间盖两条毯子也不管用,腰部酸痛难忍,于是她电话告诉了远在首都的丈夫。第二天柯列然就给她送去了一床丝棉被。柯婧璞接过被子,感激万分,动情地对他说:“没有人像我这样需要你。”柯列然回答说:“是的,我是你的,有我在,你什么都不要怕。”
, O9 I, ~; y$ T' [  回到罗马尼亚10年后,为了让夫人散散心,欣赏欧洲各国风光,了解风土人情,1958年柯列然医生陪同柯婧璞报名参加旅游团,去匈牙利、南斯拉夫、意大利等国旅游。在意大利小城巴多瓦,有一个下午安排自由活动,柯婧璞执意陪同丈夫走街串巷寻找柯列然当年留学期间的初恋情人。他们去了柯的母校,当年住过的宿舍楼和姑娘的原住地,均毫无音信,走了几个小时无果而归。旅游团的同伴不可思议地问她:“你真是个怪人,一个做妻子的,竟那么热心地陪着丈夫去寻找他从前的女友!”她却回答说:“那是从前的朋友嘛,已过去四十多年了,正如一张不再通行的钞票,不管它的票面价值多高,除了能起勾起一点回忆外,已没有任何价值了。”大家听了都夸她善解人意,心胸豁达。
0 ]) r; i1 T+ X0 O. Y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10月5日中罗建交后,柯列然夫妇为增进中罗两国相互了解和友谊而奔走,为中国在布加勒斯特建立大使馆做了许多工作。使馆缺少罗语翻译,已经学会罗语的柯婧璞前去帮忙,为使馆人员和我国去罗访问的代表团作翻译。1957年,罗马尼亚外文出版社决定出版《今日罗马尼亚》中文版画报,赵婧璞又同北京新华印刷厂排字工一起开展了艰苦的创刊工作。
- Y9 [( n5 E" {3 |, a8 t. @  柯靖璞为人活泼、幽默、善良、热情、好客,随夫来到罗马尼亚后,很快融入到罗马尼亚的社会中,她既会做中国河南特色的家乡菜,也会做罗马尼亚的酸菜卷、玉米糊、蛋糕和小点心招待客人,和同事,邻里的关系十分融洽。- Y2 i, a1 E2 _  z% e8 G
  1972年10月,受重庆的老朋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王炳南会长的邀请,柯列然夫妇和扬库夫妇来到中国访问,参观了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亲眼目睹了这些地方在短短的几年里发展得这么快。( b% Z0 {) k9 k1 x, x: b( {8 O
  1975年1月13日,柯烈然医生在布加勒斯特溘然逝世。) Z; I* N2 c0 U; S% i1 g0 U6 t) y
  1986年,在中国政府的安排下,柯靖璞保留罗马尼亚国籍回到中国上海定居,并把柯列然的骨灰带回他的第二故乡 - 中国。2008年12月26日,柯列然医生诞辰104周年的日子,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骨灰被安葬在上海宋庆龄陵园。7 H& N/ `( V4 |* D
  2005年9月,柯婧璞作为抗日援华医生家属,应邀到北京参加“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并参加签署《北京和平宣言》。9 `% J# W) B: x( e
  2010年9月2日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赵婧璞被罗马尼亚国防部授予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光荣称号。; |6 ~6 X+ I6 Y" [
  2014年9月3日柯婧璞女士走过了人生95个春秋,在上海平静地离去。 2014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罗友好协会,上海市友协和红十字会在上海宋庆龄陵园举行柯列然医生诞辰110周年暨柯婧璞女士追思会并向他们的墓地敬献花篮。
8 f5 O# f+ R. S/ F1 J  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柯列然医生和他的两位夫人的传奇经历,感动着中罗两国人民,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作出的牺牲和杰出贡献,在中罗两国传统友谊史上留下了的光辉一页,将被中国人民世代传颂。0 c5 n" L5 C' l: e" k

5 R( O4 s+ B  u) \# {( S' n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21: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马尼亚医生扬库8 _* P0 F$ ~) B$ n& L
  扬库,1910年生于罗马尼亚文化名城雅西。" U- G' K, z% Z. ]( r
  20世纪30至40年代,扬库和柯列然夫妇不远万里投身于中国反法西斯斗争,他们救死扶伤、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扬库于1939年10月来到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
5 g2 ^! o2 C) t1 M' v  1940年夏,扬库同波兰医生傅拉都和匈牙利医生沈恩作为援华医生代表,在重庆会见中共代表周恩来。同年,扬库和他的医疗队先后被分配到宜昌前线、江西北部和湖南的部队医院工作。+ L( }& @" D: ]0 D/ f& A- K6 ]
  1942年,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安排下,扬库等人,随中国部队离开中国并抵达印度北部,之后进入缅甸北部丛林参加抗战,为当地军队服务,同时,他还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着联系。
$ y  B8 e5 Y0 m7 F  1990年,他因心脏病逝世,享年80岁。: I4 D7 a( V9 Q; r: E. R9 `/ t
yangkul1.jpg
. C2 j  P" V4 S0 |3 b% g  f6 r; S# Q. f& B" x1 v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