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5|回复: 0

大明混一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9 1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明混一图
5 [3 l4 \/ K" |3 U9 m# N& s& G+ a- [来源:明史档案9 k: `' P# J* c2 @  Z8 A8 }  G
9 d9 I- g4 l6 e. A4 U5 T) }
  《大明混一图》,现今所存最早的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彩绘绢本。作者与年代不详。依据图上两个关键地名“广元县”和“龙洲”,推定此图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原件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w  V% R, Q& _) @3 X' r' L
dmnyd4c2.jpg # c; R) k# G0 z3 v- H
  中文名:大明混一图/ }0 a, b* |) L! _
  成图年代:明洪武二十二年9 X6 `6 b1 B6 b3 P1 N
  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I' g1 ?5 O" B& p: v- q  材质:彩绘绢本; t4 ]& e" K( G+ W& s+ ~( Z% L
2 S4 H6 D& B% c. |) _6 S7 f/ x! X
  基本信息# B! @, P7 c- |* ?8 m
  大明混一图属行政区域图,成图年代为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彩绘绢本,图幅尺寸为386×456cm,是一幅大挂图,图内主要表示明朝及邻近地区的各级居民地、山形、河流及其相对位置。居民地均以地名加框的方法定位,其框用不同颜色区别内外所属。此图绘制精美,内容丰富,是一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 s6 n1 g; Y5 \# g( M( V  这幅明代世界地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是我国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图。
7 p. @* B/ Y- x/ M  《大明混一图》全图没有明显的疆域界限,仅以地名条块的不同颜色,来区别内外所属。图中着重描绘了明王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 j" \  R4 K; K% H1 N
  在《大明混一图》上,欧洲和非洲地区描绘得都很详细,绘制得也很规整,而且笔法流畅。非洲大陆位于这幅地图的左下方,其中河流的方位非常接近尼罗河和奥兰治河,突出部分的山地与德雷肯斯山脉的位置吻合。地图中还显示在非洲大陆的中心有一个大湖,这可能是根据阿拉伯的传说绘制的。因为在传说中曾写道“撒哈拉沙漠以南更远的地方有一个大湖,其面积远大于里海”。地图上南部非洲的好望角,海陆线条精美,形制一目了然。
# L, u4 @/ e  Y/ Z' k  清初,将图内全部汉字地名按等级贴以大小不同的满文标签。方位为上北下南,未标比例尺,经计算:国内部分纵比例为1:1060000,横比例为1:820000;国外部分变形较大,无法计算比例尺。全图近4米见方,是一巨幅明王朝及其邻近地区全图。所绘地理范围东起日本,西达西欧,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图上没有疆域界线,仅以地名方框的不同颜色区别内外所属。. \! t: X* |0 j" q7 z5 F
  图中中国部分着重描绘明王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边地岛屿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数千处。明初十三布政使司及所属府州县治用粉红长方形书地名表示,其他各类聚集地均直接以地名定位,不设符号。蓝色方块红字书“中都”(今安徽凤阳)、“皇都”(今江苏南京),指出了明初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山脉以工笔青绿山水法描绘,或峰或岭,各有其名。五岳(泰山、恒山、华山、衡山、嵩山)和五镇(霍山、沂山、吴山、无闾山、会稽山)精美醒目,在粉红长方形内注方位及名称。长白山、昆仑山、大小雪山涂以白色,意为终年积雪不消。全图水道纵横,除黄河外,均以灰绿曲线表示,注名者百余条。较大河流标明渊源。长江发源地标在四川松潘(受《禹贡》“岷山导江”影响),入海口在江苏通州(今江苏南通)以东。所系鄱阳、洞庭各湖泊位置准确。黄河以粗黄曲线表示,发源于星宿湖,入山东境内分二支,故道由利津入海,新道则经江苏淮安入海。海洋以鳞状波纹线表示,海岸、岛屿的相对位置基本准确,礁石沙洲分别注明。  b; @( R$ s" o# s) `. g
  我们看这幅地图,感觉与现在最吻合的就是从渤海到海南岛的沿海地形,渤海湾、山东半岛的形状非常接近,水系也很详细。再看长江的位置,也差不多,长江支流水系标示得更详细,鄱阳湖、洞庭湖、太湖三大湖泊清晰可见,这可能跟明王朝初期的统治有很大关系。广东沿海似乎还显示了珠江口的位置,但雷州半岛、海南岛的位置偏西了。台湾岛、澎湖列岛及日本岛的差异较大。1 ]% ]5 D8 n; H/ [6 B8 i) n, x
  图中的河流皆绘以深色,唯黄河以一条黄线绘出,与发黄的图底颜色颇相似,粗看不易识别,故有描述者称“不见黄河。”然细看有一黄色粗线自西向东盘一几字型于后转东南向奔黄海而去,中间深色支流若干注入。图中可见决道后黄河自徐州过新浦出海。( X5 t7 U/ N: P" \. g6 v

+ e' C3 W) K, g2 [  评价
- {5 w) B0 s7 }5 U  全图以内地较详,边疆略疏。域外地区以描绘西方为详,所列名称几百个,河道湖泊,红海黄沙,一目了然。图中有简要图说卜余处,主要说明特殊地区的自然状况、里程、民情风俗等。该图对于研究明朝时期世界各国政区建制与自然地理、中国的边疆地理与对外关系等均有重要史料价值。* |: c) v2 C: o5 `
  地图的出现,缘于对辽阔世界的探求欲望。地图,是另一种语言和文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明王朝初期能绘制出这样的地图,足见当时的文明程度已非同一般,而沿海地形的准确程度,更说明了明王朝在航海上的探索与成就。. m( y3 B  a/ D
  作者漏绘绝无可能
! R: c: }1 v2 M. O3 E: F6 [( ?  省档案馆保管利用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秦始皇动用30万人建成的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工程,自建造长城后,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抵御外来入侵的边陲防线。洪武二十年辽东全定,南北统一,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的地位由王而帝,所统治的版图由南方扩展到长城一线的大半个中国。这时,宫内奉旨绘制《大明混一图》必有一番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绘制方案也会层层审批,道道把关,绵延万里、旷古绝伦、历朝历代都在植培修葺的长城,怎么可能被轻易忽略掉呢? zhypx0.jpg
$ s0 S; O/ i& w0 U1 S  宫内绘制者一律不留名
7 Q* ^" c2 y  ~  W' ^  专家介绍说,《大明混一图》绘制过程未见档案文献记载,图上没有标注绘制时间和作者,经过多方考证后,具体绘制时间确定为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六月。没有标注作者,因为该图为明太祖朱元璋颁旨绘制,依据明代宫廷禁例,宫内绘制人员不可能将自己的名字留在图上,此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凡皇帝正式颁旨绘制的图册等,都没有绘制作者,就连大名鼎鼎的意大利传教士、宫延御用画师郎世宁也没能例外。它是目前我国现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并由中国人自己绘制的古代世界地图。该图描绘了明王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地、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1000余处,在明朝域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描绘最详。可就是没有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长城。! [/ y7 C! ~' N' o8 g
  同时期朝鲜绘图上清晰标注长城
4 Y$ V% K# u, S$ X' V. ?# f  而与该图绘制同时期的,由朝鲜人金士衡等于1402年绘制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上,中国的长城用写实的手法绘制而成。城墙、城垛,层见迭出,蜿蜒曲折,气势磅礴。在绘制手法上又极为相似,在山脉的形象写意,河流的曲线标示,海洋的鱼鳞状画法,地名的纵向条状标识等方面,特别是非洲部分和中国东南沿海一线宋元时期古地图的传统画技,两图是如出一辙,貌似神合,只是后者尺寸较小。为什么中国自己绘制的世界地图上却没有出现长城,肯定事出有因。0 I+ t7 E/ G6 A
  未绘长城众说纷纭" R6 ~4 E6 }  Y% m# g8 S
  未标注长城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未有定论,根据专家推测有以下三种原因。其一,朱元璋雄才大略、一世英雄,一心要统一中华大地,开创经国大业,不会甘心大明版图北方以长城为界。以前历朝多从北方起事,然后平定南方,而大明王朝恰恰是南方起事,然后向北方发展。南方起事平定北方,只以长城为界,坐守半壁江山,这是朱元璋万不能接受的。如果在图上明显绘制长城,会给人心里造成一种障碍,大明版图会以长城为界,这不符合雄才大略的明开国皇帝一统天下的治国思想。
4 ~+ m" l/ j- q+ ]+ b5 n. Z1 }7 j  其二,长城一线,涉及国防重大问题,军事部署不会暴露给北元残敌。朱元璋称帝后,北伐南征,到洪武二十年辽东全定,但元朝残余势力依然存在。东北、正北和西北,长城以外是北元的势力范围,如不在险要处派驻重兵,一旦北元铁骑南下,黄河以北就很难守住。如果将长城绘制于图上,必然将诸塞和军事存防暴露,为北元残敌入侵制造可乘之机。% @+ N' A8 q) r* S
  其三,明王朝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制度,不相统属,都对皇帝负责。绘图制册当属政事,应归六部管,而涉及军事事物,都归都督府负责。凡涉及军事事物,未经都督府同意,政事部门不可能擅自主张。况且,北元大敌当前,塞北前线驻扎着诸王官属,稍有闪失,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 Q( k  L" |# O6 [0 F; r1 E) H' ^# m+ C
: X5 V, b$ r' ^! 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