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8|回复: 0

广东音乐先驱何博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4 21: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音乐先驱何博众! i# K( w( C/ _/ T& |
来源:广州文史
6 S0 E# `/ [# T) r, O+ b* z# L6 T: }% r, b! t% Z
  何博众(约1820-1881),1833年出生,号仙侪,字博众,广东省番禺县(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北村人。他排行第四,故族人称之为“博众四”,是当时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他以“十指琵琶”著称,演奏技巧灵活,指法变化巧妙,特别是演奏《十面埋伏》音色悦耳动人。曲从情变,情倚曲生,来如千军万马,去若流水行云,技法娴熟,令人神往。他多才多艺,对文学、美术及各种民间艺术亦深有造诣。广东音乐名曲《雨打芭蕉》、《饿马摇铃》、《赛龙夺锦》的初稿均为何博众所作,其后由孙儿何柳堂等整理提高而成,用《何家秘谱》及《古曲》的名义流传于世。
# N+ q' \% D; ~9 l0 q$ F1 B hbozh1.jpg ! n0 c( d- M# q4 a1 d! Y% h
  沙湾古镇中心的三稔厅,当年何博众就是在这里苦练他的琵琶技艺,而在练琴之余,他在这里种下了一棵树,叫‘三稔树’,‘三稔厅’也因这棵树而得名。也许何博众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此后的100多年间,无数的沙湾音乐人,也追随他的脚步来到这里,在这里谱曲、练琴,把广东音乐发扬光大,而这棵树就好比一个历史的见证人,目睹了无数沙湾音乐人在追随音乐的道路上所经历的百年风云。
+ F7 ?+ ]# V- L5 |6 c# i s3ntim.jpg 9 |# ^  Y- Z) I: n
  何博众不仅博学多才,而且诲人不倦,对同辈及后代影响极大。他甘当伯乐善于挖掘人才。他发现少年仆人何章(花旦勾鼻章),是学艺的一块好料,通过他精心培养,何章成为当时走红的名旦。他发现孙儿何柳堂(1872-193)的音乐天赋,进而栽培其走上音乐道路。其他如何与年(1880-1962)、何少霞(1894-1942)两位广东音乐名家亦自幼受到他的音乐教育。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被称为“何氏三杰”。在广东音乐孕育时期,博众为发展广东音乐作出了卓越贡献。
% j% C! f" `9 d, N  l9 {6 ~ hes3j1.jpg
) F8 u% I# Z/ _+ b6 H  这里有他的历史渊源:何博众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故乡沙湾,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地方富庶,文化渊深,而各种民间艺术又相当发达,丰富多彩,如赛龙船、飘色、舞鳌鱼等;工艺美术则有砖雕、木雕、石雕、灰塑等;说唱文艺还有龙舟、木鱼、粤讴、白榄、咸水歌等。这些丰富多姿的民间艺术,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给何氏的音乐创作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作品带上一股清新、刚劲的乡土气息,从名作《赛龙夺锦》也可见一斑。还有一点就是何氏家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音乐渊源。何氏家庭远祖何昶,宋代由中原迁到南雄珠玑巷。南雄与江西相连,江西是“弋阳腔”的发源地。江西喜唱南词,传至粤北,何昶精于音律,将中原昆曲与南词冶于一炉。何昶传礼祖,何礼祖迁居广州。当时兴昆曲,杂以南词、粤曲。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何氏四世祖何德明,由广州清水濠迁到沙湾青萝嶂下,其长子何起龙(甲房、五世)中进士为“太常寺寺卿”,主管宫庭礼乐。何起龙擅音律,集礼乐、南昆、粤曲及渔樵之音于一身,世代相传,一直传至何申锡堂九世孙何志远,再传至廿二世孙何博众。何博众承上启下,将何氏传统的幽雅古朴,委婉柔和的音乐风格发扬光大。博众四正处在广东音乐孕育时期,当时还未自成一体。他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卓越的音乐才华,维系着一大班民间音乐爱好者,把北方的乐曲和本地流行的粤讴、南音及粤剧牌子、杂曲等熟习于心,互相引奏,不仅掌握了娴熟的演奏技法,还培植了丰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这种音乐感受和节奏感受的形成过程,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了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规律;在吸收本地民间艺术营养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其他民间音乐艺术的基础上,以生活体验为依据,运用现实的创作方法,创作了第一批广东音乐作品,如《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等。而且又为后来发展的广东音乐造就了一批人才,使番禺沙湾成为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为广东音乐这一乐种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 e) f: M; d7 C  何博众不愧为广东音乐的先驱者。何博众不单是一位琵琶演奏家,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民间艺术大师。他生前的趣闻轶事不少,而又多与音乐艺术有关,兹录几例,以窥视其人。3 `# \  h/ r% Q. {' |1 X

# h, \' F- ]% X( s8 {+ V  a  (一)赛琵琶,江西高手拜下风& T8 G4 Z- P4 o. ~" J4 @
  同治年间,有一位来自江西的琵琶王,听说十指琵琶厉害,心里不服,想找博众四比高低。他打听到博众四每清明节必到广州小北姑嫂坟扫墓,住在秦来客栈,于是便来广州找他。但因来迟扑空,等了一年,到第二年清明时才见到博众四,便要求与博众四比奏一曲。博众欣然应邀,并让江西琵琶王先奏。琵琶王奏了《贺寿》一曲。果然是音色丽婉,令听众目动神摇。轮到博众四了,他莞尔一笑,接过琵琶,在未奏《贺寿》时,先奏了一段大开门,只见他十个指头如游龙转凤,急雨旋风,那美妙的旋律霎时象瀑布般从手指间溅迸出来,还未奏完,众人已喝起彩来。江西琵琶王面有愧色,遂甘拜下风,离栈而去。9 f3 K( H. a5 k8 H. [
1 Y3 z; T: P1 Q) S
  (二)学七弦琴,广州名师惊奇才3 i) \/ ?" T- v* ]% }2 a8 |: t) _
  何博众为了加深对音乐的造诣,便在广州请了一位有名的琴师教他弹七弦琴。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只好在广州雇了一只紫洞艇从小路往沙湾。此旅途要六、七小时。在船上无聊之际,博众四请师傅演奏七弦琴,船将到沙湾时博众四接过师傅的琴试奏,不奏则已,一奏惊人,不仅指法十分纯熟,而且比师傅更高一筹。师傅以为博众四作弄他,有点气愤地问:“你奏得这样好,怎么还要找我当师傅﹖”博众回答:“师傅请勿见怪,刚才师傅演奏时,我已在旁跟师傅学了,请多多见谅。”师傅大为震惊,觉得博众非等闲之辈,是个音乐奇才,便说:“我的东西你已学尽了,我无法再做你的师傅。”于是让博众上岸,自己便命船家掉头,往广州城急驶而去。
) p- }- @0 g6 |# ~0 X8 M# q$ f
/ m& z% b1 u$ m' Y* B: A& g  (三)慧眼识高徒,花旦章解禁粤剧立头功
% J3 t- F# F: m6 ~1 `' N& p  沙湾大厅(是音乐爱好人聚集的地方),有位年约十二、三岁的少年仆人。那人容貌俊俏,身材苗条,聪明伶俐,酷爱演戏。有一次,他背着主人唱曲,被博众四发现,觉得他嗓音甚好,身材适中,话头醒尾,是一块学艺好料。从那时起博众四不再叫他干杂务,正式收他为徒,专门教他唱戏和弹奏琵琶,还请戏班师傅教他练功。此少年心领神会,上手甚快,能自弹自唱,一出舞台就担任正印花旦。这少年,就是后来成了著名红旦的何章,外号“花旦勾鼻章”。有一时期,在广州海珠戏院与邝新华竞争,其时花旦章拿出博众四教他的看家本领,扮演王昭君,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十指琵琶起落如神,声情并茂,博得观众连声喝彩,斗赢了邝新华。花旦章从此名声鹊起,誉满羊城,连两广总督瑞麟也常来看他表演,还送了一块十分珍贵的“玉白菜”给他。清咸丰年间,因粤剧小武李文茂率领梨园子弟参加太平天国起义,粤剧一度被禁,至同治七年还未解禁,粤剧班全以京班名义演出粤剧。艺人有志恢复粤剧,通过花旦章向两广总督瑞麟恳求,瑞麟终于答应,向清廷奏请获准同意恢复粤剧,客观上何章为解禁粤剧起了关键作用,立下头功。$ b6 g$ d' L4 A1 A# x

& }" a3 |# P! _  e  (四)触景生情,《雨打芭蕉》问世
& S& F- E) {" d' F  初秋的一个夜晚,博众四到芭蕉园的茅厕大便,不料风起雨至,雨借风势,点点滴滴打在芭蕉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阵阵急风把芭蕉叶吹得沙沙作响。博众四静心听着大自然奏出的优美乐章,美妙的大自然奇观触发起博众四的音乐灵感,他回去即谱成脍灸人口的《雨打芭蕉》一曲。这道曲一开始使用一个强音符来描绘一阵强风,随后用渐快的节奏来表达风后的阵雨,其后雨点渐小,紧接着用强音乐句来描绘第二翻阵雨。整首乐曲形象细致地把大自然景象再现,乐句精练高雅。《雨打芭蕉》问世后,广为流传,成为广东音乐的珍品。
# W5 b# z  p$ F, u* P( ~
) F4 B+ Z. g! P  (五)一河“三岸”《赛龙夺锦》
) \  N* d% W) ^7 V# T3 w  端午节赛龙船是民间一大盛事。番禺县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龙船盛景比比皆是。唯独渡头北海龙船景与别不同,独具一格,它是一河“三岸”。本来是一河两岸,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沙湾龙船决定与市桥龙船在北海比赛。消息传开,四乡哄动,北海地处沙湾、市桥两地中间。每逢龙船赛事,北海两岸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这次沙湾与市桥龙船大赛,观看人群必定剧增。当时乡民为策安全,防止外来船只进入比赛水域,用大木船连环锁起,搭上木板,用人工做成一条水上堤岸,一可以防止外来船只进入赛区,二可以解决两岸人群涌挤,让船民、船家及有关人等在水上堤岸观看盛景,两全其美。因此,产生了“一河三岸”的壮观。当天,沙湾龙船与市桥龙船竞赛,由市桥西炮台起赛至北海,全程近四华里。双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赛事十分激烈,拼搏向上,你追我赶,场面壮观,震人心弦。炮竹喧天,三岸人群连声喝彩,最后沙湾夺得锦标获胜。何博众亲历其景,深受龙舟竞渡中人们齐心协力、拼搏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所感染,因而激发起灵感,回家之后,一气呵成,写出了后来成为“广东音乐”不朽之作的《赛龙夺锦》的初稿。0 J, v0 ^$ f/ g. R5 u/ b) ]$ \
: U  D8 f9 T+ g3 O
  (六)即兴挥毫,水墨牡丹生辉
8 R- A# O$ O0 K% Y6 \( N4 B  博众四不仅精通音律,而且对绘画也颇有研究。他擅长水墨画,逢场作庆,即席挥毫,都以画水墨牡丹为主。他画画豪放、潇洒,运笔精练,构图严谨,有独特的风格。他的画落款“仙侪”。建国初期,他还有一幅水墨牡丹真迹挂在何与年之弟何儒之家中,土改时失落。此外,博众四还喜欢沙湾的飘色艺术。他设计过一板很有特点的名为“白鹤拉竿”的飘色,技巧奇高,可惜现已失传。8 y8 I6 }$ F  @) e5 S6 n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何博众正处在中国人民深受重重压迫,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革命浪潮的年代。他目睹同辈兄弟何博份参加红巾军起义的壮举,也知道三元里乡民抗英斗争的伟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励了何博众的民族自信心,所以,他能写出赛龙夺锦那种奋发向前、不甘落后的精神。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同心协力,奋发向前,正是龙的传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3 P2 a8 B4 e/ V7 Y; \
  何博众以大量的艺术活动为“广东音乐”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对广东音乐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sw014.jpg
( L6 q4 s1 ?( `6 j+ B sw214.jpg , ?  U8 X0 U3 K
hs0ims.jpg
! ]; `  V) @* U# t) G lg0tim.jpg ! S/ C3 ?% F1 t
sw114.jpg
% q2 {3 t" ?3 S1 j- z& F6 C# L, D& W: {% B; @6 h
( g  L: B8 k! F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