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2|回复: 1

千名号兵出陵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7 20: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8-7 20:41 编辑 % A1 j5 k; d( T' e7 R: V) i
' ^) w- K/ ^; o  W4 h# Z& b" @
千名号兵出陵川
+ I& T4 |! p# c1 j来源:太行军人
, {. t" j/ @/ e. |) ^5 q3 v* r3 M6 i% x0 q
  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烈士陵园如利剑高耸的烈士纪念塔顶端之上,昂首挺立着一个目视前方,奋力吹响进军号的号兵。人们在注目凝望间,仿佛听到激越嘹亮的军号声在千山万壑间回响。陵川县之所以将号兵作为革命烈士的形象代表,有其特殊的寓意与纪念意义。4 X- Z3 \' g( S' A6 r+ S
lc690.jpg
0 O1 G4 B1 Y) u2 i& v  1943年10月,随着驻陵“国军”的全面败溃,陵川沦为日占区,新组建的中共陵川县工委(稍后改为县委)和县政府迅速从平顺县寺头村返回陵川,驻扎于古郊附近的南边村。县武委会主任兼任陵川独立营政委的任小凤接到太行第八地委和八军分区指示:随着抗战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无论八路军的正规部队还是地方武装,都缺少司号员,命陵川武委会借助太行山区山大沟深的优势,开办“号兵训练班”,以解抗日作战之燃眉之急。接命令后,陵川武委会迅速行动起来,找了两名老号兵做教官(也叫号长),开始招收学员,筹办开班事宜。
  M* D: Z) v, M. C9 q! ]  号兵招收严格掌握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年龄要小,16至18岁,不招收已婚青年;二是身体要好,能打能跑;三是人要机灵,能够随机应变。学员基本都在本县招收,也有少数由部队选送而来,每期招收20至30人。开班之后,每天夜里鸡鸣头遍时,教官便吹起床号,带领学员到高山之顶,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练习“拔音”,练丹田气。新接触军号的人,吹响号不容易,吹好号更不容易。不得要领者,瞪得眼睛充血,憋得脸红脖子粗,还是光噗噗吹不响号。号谱为5个基准音组成,没有“4”、“7”两个半音符。为了保证基本功,学员从最低一个音符练拔音,直到练得号音饱满扎实了,才准许升级拔第二个音。以此类推,一级一级往上拔。同时,教官根据每个学员的情况,决定练第几音符,升不升级。直到每个学员都拔好了5个音,打硬了基础,才开始背诵和练习代表不同命令的号谱,如起床号、开饭号、集合号、冲锋号、撤退号、防空号、熄灯号,以及专门用作部队互相联络的特殊号谱,以及迎接客人、欢庆场面吹的庆典性曲谱。为了适应不同的作战条件,学员们不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而且专门选择风雨雪天练号,尤其在冬天,专门迎着大风练号。至于搏击后、长跑后、夜里紧急集合练号,更是家常便饭。培训班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就是早晨不准撒尿,再尿急也得憋着,等练完号后方可解手。这是号兵这个特殊兵种的一种传统,据说这样才可以保证气足,而且长时间吹号口中不缺水分。苦练基本功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在将来的战场上,每一名号兵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无论遇到什么特殊情况,都可以把军号吹响,准确无误将指挥员的命令传递出去。到1949年,号兵训练班共举办32期,培养号兵1700多名,其中有700余名政治坚定、技术过硬者参加正规部队,担任连以上战斗单位的司号员,其余都分配至附近几个县和本县地方抗日武装。4 C; t1 j- w' C6 J! N4 v
  军号是部队的特殊武器,司号员在作战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从号兵李忠保和“石头”的事例中,便可窥一斑。0 x4 R* B  N+ A1 m
  李忠保,附城镇西瑶泉村人,是八路军老7团3营7连的司号员。1944年9月在太岳区南的一次阻击战斗中,全连经过反击日军的7次冲锋,连排班干部几乎全部阵亡或负伤,只剩下包括李忠保在内的7名战士,而且枪弹贻尽。眼看日军又发起了攻击,李忠保灵机一动,突然跳上一块巨石之上吹响了冲锋号。响彻山谷的军号声顿时把日军指挥官弄懵了,急忙命令部队撤至山下。就在这时,我方增援部队恰好赶到,大败日军。战斗结束后,李忠保被破格提拔为该团3营7连2排排长。1945年1月,李忠保在垣曲县一次战斗中牺牲。1 W' ?$ V; k, _4 t# F9 [- z
  1946年5月,陵川民兵组成一个团,支援豫北战役。在河南省清化战斗中,团部接到兵团首长命令,用军号袭扰敌营,打乱敌人的部署。团部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一个小名叫“石头”的号兵(陵川人)。石头当时只有十六岁,可人特别机灵。他借助夜色掩护,从田埂潜行至敌人阵地前,突然吹响了冲锋号,敌营顿时大乱。石头趁机转移到另一地方,再次吹响冲锋号。如此三番五次更换地点,用号声构成一座迷魂阵,使敌人因摸不清我军进攻方向而阵脚大乱,战斗很容易便取得胜利。
5 k) _! i" Q$ ^0 a: v# B  在战场上,号兵传递着指挥员的作战命令,是指挥员作战意图与作战意志的表达,因而是指挥员的心和嘴。同时,还有鼓舞部队作战士气不可替代的作用。冲锋号一响,战士们就会热血沸腾,舍生忘死向前冲锋。因此,号兵与指挥员、轻重机枪手,成为敌人的重点狙击目标,牺牲率很高。
4 z& i# O& ~$ u5 B2 p! V  壶陵独立营司号员程保济,1945年在涉县的一次战斗中,刚跳出战壕吹响军号,就被敌人的狙杀射击打中胸部。经抢救,他保住了性命,可因为受伤部位在肺部,不能再吹号,改做了野战士兵。后来,他参加过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1952年又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回国后退伍。据他讲,与他同期参加培训班的号兵,最少有一半人牺牲在战场上。2 {$ k. m' _- }0 N3 m
  陵川县附城区黑土门村人张喜发,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先在陵川独立营任战士,于1946年春参加陵川县号兵培训班。结业后分配于八路军某部46团1营3连任司号员。1947年在解放焦作的战斗中,他在执行首长命令跃起吹号时,一发炮弹带着尖啸声袭来。他因站的位置高,又在执行吹响冲锋号的命令,不容卧倒或闪开进行躲避,在炮弹爆炸声中牺牲,时年20岁。
' I8 L- Q5 \( U# J  陵川太和村人侯国富,1945年加入陵川独立营。后在陵川号兵司培训班受训,结业后分配在13纵队38旅79团2连任司号员,参加过上党战役,长期转战晋冀豫各战场。1948年2月在临汾攻坚战中,他在吹响强行攻城的冲锋号时,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要害而牺牲,年仅19 岁。侯国富担任号兵的时间为一年零九个月。在八路军、解放军部队里,任这么长时间的司号员,很少见。
, x# i. |! t8 d0 F  河北省石家庄市档案馆的太行档案资料“军人花名册”中,记载着900余名陵川籍司号兵。在《陵川县志·烈士英名录》中,记载入册的陵川革命烈士共有2461名,其中有389名烈士是司号员。这仅仅是一个有据可查的数字,实际上,号兵的牺牲人数还要更多一些。他们用青春、用鲜血和生命,吹响了八路军、解放军驱逐日本侵略者、消灭蒋家王朝的冲锋号,也吹响了中华大地欢庆解放、进军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号。7 F) q$ N. X6 |& [6 I6 h
sh0tim.jpg
7 I; ]6 b0 \- R" U7 e8 B- C3 \* O, y- c
: y, Q: r8 @2 K9 H. S" r
* N# i& ?7 e( V4 F9 D5 _  R  C% u5 w# j, ?2 ~3 |% 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陵川一位老号兵的特殊婚礼
! h4 L* ]- Y5 j, a5 l( r, o  1947年4月的一天,在太行山革命老区山西省陵川县平城镇的南坡村正在举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骑马坐轿,放鞭放炮,自不必说。和别人家不同的是,这家人家迎亲的乐器不是用当地普遍使用的“细家伙”,即由锣、鼓、钹、镲、梆、笙、二胡、锁呐等组成的八音会,而是由穿戴得整整齐齐的40多名号兵,手持挽着大红绸布的铮亮军号,依势列队排开,一齐吹响。那军号时而激越,时而平缓,时而热烈,时而欢快,甚至有时吹出象人呐呐对话的声音,他们随婚礼主人把新娘接来,又把一对新人迎进村子,送至家门,一直送进院子,礼毕,道罢喜,这才和主人的父母道别,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离开向驻地走去。. m* U  l( m. R7 P( ~4 D( ]: b
  这家婚礼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能享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和尊荣呢?
$ S6 E6 d0 ?5 O% T  婚礼的男主人公叫池连喜,当年17岁(2018年4月以90高龄历史)。婚礼的女主人公叫苏银玲,2018年约86岁,当年16岁。苏银玲的娘家住在距南坡村西三四里地的平城镇侍郎岗村。尽管两家相距不远,但是他(她)们两人的认识却是从离开两个村向北同样有三四里地的平城镇北街村开始的。那是1946年3月,陵川县从日本人手中收复将近一年(1945年4月10日解放),已建成稳定的解放区。为了支援全国自卫作战,陵川县各区按照县委和县武委会的指示,普遍开办了号兵培训班。当时平城区的号兵培训班就设在平城镇北街村的一座叫元阳观的大庙里,区委要求所属行政村每大村两人、小村一人参加培训。全区这一期培训班共有42名学员组成。南坡村派两人参加培训。池连喜家庭出身贫农,人又长得精明能干机灵,因此很快被挑选为学号兵的人选。
: q# `7 G! @7 d+ X/ S" i0 b clxp10.jpg ( Z1 a$ V# [# h' S3 A. ~
clxp1.jpg . N" O4 s- O. q: ]* W9 V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每天发生的新鲜事,也时时牵动着另一个人的心——她就是苏银玲。苏银玲是一个聪明美丽又大方的姑娘,时年14岁,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她听说平城办起了个号兵培训班,就心心念念想去看一看学号是怎么一回事。这一天她借故来到平城,终于看到了正在学号的小伙子们。这一看不打紧,她不仅爱上了看吹号这件事,而且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小伙子,经一碰面便再也放不下了。但侍郎岗到平城镇毕竟要有好几里地,没事总是不能经常到那里去的,况且一个小姑娘家,家里总是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出去的。然而事有凑巧,时隔一年,1947年平城区号兵培训班竟然又转移到侍郎岗村来办了,培训班就驻在村里的大庙上,而且池连喜又一次参加了这一期的学习班。这真是天随人愿,柳暗花明又一村。从此苏银玲硬是不隔天地就往庙上跑。久而久之,人们终于是看出了门道,苏银玲不仅是爱看吹号爱听号,而且是爱上了吹得特别好的池连喜;而池连喜对姑娘也是颇有好感,心有所愿。有姑娘能看上自己的得意门生,且如此痴情,作为培训班的老师、领导和号目长的郭小苏自是大喜过望。他不仅为自己的学生高兴,为培训班高兴,更为苏银玲对培训班的热情和支持感到高兴。作为区武委会的成员之一,他深知培养号兵对支前打仗、屯集兵员的重要作用,也深知这两个人如果能够结合,其对全区不断发动的支前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此经过考虑,他不仅将两人的情况及时如实地告知了双方的父母,而且极力为他们周旋,铺平道路,说通双方的父母,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且待到培训班结束,两人举行婚礼这天,郭小苏又破天荒地经请示作出一个决定,他要亲自率领培训班的全体学员,用军号为他的学生、培训班的战友接亲迎亲,于是这才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3 L( [  v5 }+ g& Y1 r  被整个号兵培训班40多号人用军号迎娶成亲这件事温暖了苏银玲老人一辈子,也激励了二老生死相依、甘苦与共、坚心向上、心心相爱以一生。婚后第二年的1948年2月份,象解放区很多人家的媳妇那样,苏银玲既心痛不舍又义无反顾地将丈夫送入解放军部队,而自己则在家担负起了劳作、生产、支前、照顾父母家人的繁重任务。池连喜一入伍,其精湛的技术也立刻得到发挥,很快地由一名响当当的民兵司号员迅速成长为解放军中的一名优秀的号兵。从1948年2月参军开始,池连喜先后担任太行四分区47团二营营部司号员、平原省警三团二营营部司号员、66军197师589团三营营部司号员,冲锋陷阵。此外他还参与了我军训练号兵的工作,1952年他又担任了197师炮兵团重炮营话务员(因朝鲜战争号兵牺牲太大,号兵改为通讯兵。池连喜在归国学习后,二次入朝作战担任话务员),1954年担任四川预三师无线电军士教导连五班班长。就这样,他们一个随部队南征北战开国护国保家卫国,一个在家持家安家生产支前,整整10年分别,直到1957年4月,池连喜复员回家,两人才得以团聚。复员以后,池连喜先后担任过村上的民兵连长、生产队长,又担任过10年村上的党支部书记。无论做什么工作,他们都钟鼓相应,琴瑟相和,互相支持,互相勉励,一心一意,积极向上。1958年池连喜带领群众参加修水库是模范,1959年带领民兵大战太行第一山林场植树造林,至今其名字镌刻在太行第一山造林纪念碑上。如今他们都已是耄耋老人,子孙满堂,仍互敬互谅,体贴有加。2015年10月,陵川电视台报道了陵川号兵英勇战斗的事迹以后,我又跑到池连喜等老号兵家采访他们的一些生活情形,得到池连喜夫妇描述他们当年的婚礼及几十年生活的情况,遂成此文。仅以此文献给当年的那些军中老号兵和参加过培训的民兵老号兵们,衷心地祝愿他们快快乐乐,安安康康,幸幸福福,长命百岁,安度晚年。
& V- x0 ^  x; r! A& v1 i4 m( c" V- z# Z* a3 i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