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4|回复: 0

碗礁1号文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1 22: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10-21 22:48 编辑 ! [5 r1 ]2 Y3 B5 O/ x1 B' j

6 `. t' u# Z1 ]; r碗礁1号文物
9 ~3 m/ u$ N1 \4 \来源:水下考古
. m1 ]" J, ]: Q. e% V( [9 h1 I% k, R1 L8 T, ]0 {( ]
  福建东海平潭碗礁1号沉船遗址是2005年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并且由于出水了大批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生产的外销瓷器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发掘表明,沉船承载物主要以瓷器为主,瓷器为清代康熙中期景德镇民窑产品,累计出水17000余件。主要器型有将军罐、大盘、花觚、尊、香炉、罐、碗、深腹杯、中盘、器盖、浅腹碗、小盘、小碗、小杯、粉盒、笔筒、小瓶、小盏、洗等,另外还发现有石质砚台、铜钱和铜锁等。因沉船遗址埋藏较浅,发现之初遭到的大规模盗掘,使船体本身同样遭受严重破坏。
1 ]8 M3 r% g! ]0 B( i wj2imx.jpg ( {! e* o; A* ^
  中文名:平潭碗礁1号7 \2 N) ^! k  H) K6 o# d
  发现时间:2005年* a( d" [5 A5 b/ l
  类型:沉船遗址3 e2 F" {' G$ }) r3 u
  地处: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
7 e  x% `+ w$ a1 z7 M. K7 f& A+ S4 k5 `; c$ m. }
  出土现场
" M' L; S0 R+ C9 o! c* g3 t  下午1点多,铁船上出现了身穿密闭潜水服的4名考古队员以及水下摄影师、水下记者,他们先后下水。% _5 z  Q! R" [( E$ r7 @: s) G
  下午3点多,一阵刺耳的警笛声突然响起。两艘边防官兵的快艇从远处疾速驶来,开始在沉船区域巡逻、警戒。# N" s" \( y7 g) a5 O1 f
  13:40左右,水下作业正式开始,包括水下勘测和文物发掘两部分。第一位考古人员身着潜水衣下水,很快就浮出水面,用力点了点头,表示水下情况一切正常。接着另一位考古人员下水。船边垂着一条绳子,这是入水绳,起引导作用。水下人员可以顺着绳子找到要探寻的目标,如果水下遗址面积大,入水绳也会相应增加。
0 B2 d& u5 x/ s  前一日碗礁水域情况并不理想,风浪很大,浪头近1米高,水温约22摄氏度,水流速度大约每秒55厘米。流水带来大量泥沙,水下悬浮物多,又适逢阴天,水下光线减弱,水下能见度不够理想,对水下考古造成一定影响。" ~# Z  N+ [- u: ^
  据随考古人员下水的央视记者范伊然介绍,由于水流很快,这使她下水十分艰难,必须紧紧抓住入水绳才能,眼前就是一片漆黑,即使使用特制的水下照明工具,能见度也只有15厘米左右,主要靠感觉和手摸来寻找目标,同时还要注意身上各种缆绳不要纠缠在一起。
7 K, v" d2 d% N  下水之后,考古人员首先报告了所在位置———海底12米,随即对沉船进行绘制,用不同颜色的线描绘探方位置,并且开始发掘沉船上的瓷器。水下泥沙松软,瓷器可以轻巧地取出。完成工作后,考古人员用一个塑料篮子将部分瓷器带上岸。% B0 ^( b  Q- [, `5 F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栗建安介绍说,从水底上升到水面也存在危险,由于压力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深度都要稍作停留,逐渐浮出水面。下水的考古人员表示,这次除了下水比较费力外,出水文物立即清理编号
; M7 P+ L8 K$ A  水下瓷器一出水,立即被逐个放入淡水中清洗,去除其中的泥沙,随后给瓷器贴上小标签,注明出水的位置和时间,然后分类装箱。运到陆地上在室内进行脱盐处理。
+ P+ q+ u3 [* N. S wj1imx.jpg / i& t% a) M* _. Z
  意义
1 O% R6 _3 e4 ^/ F9 F8 C3 m$ G  碗礁1号沉船遗址地处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北至长江流域和北方各港口,南达泉州、广州等贸易港口远至东南亚地区,是南北海上贸易的必经之路,仍是5000吨级以下船舶的通行航线。碗礁1号出水的文物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这一重要的沉船遗址开展水下考古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以及古代造船史、古陶瓷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 E* B( x2 I4 R

; g" i. {$ n! {  i5 }7 f* R! o  碗礁的由来
% B* ]) y0 N' L  ~' |  “为什么会叫碗礁,就是因为很久以前载着瓷器的船沉在这里,渔民在打鱼时曾意外‘捞上’一些碗。”昨天下午,一名上了年纪的老渔民告诉记者。
5 q) X5 e2 z3 V  这位老渔民说,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沉船的传说:上百年前,这里是一条商船往来频繁的航道。因为暗礁众多、海流变化莫测,一些商船沉没于此。根据沉船上的货物,当地人依次把这里的海域叫碗礁、白糖礁、银珠礁。
* ?" @$ m+ P0 Q6 v, E wj0imx.jpg * K$ A: F8 z2 ^- ?& u3 ?) p  {
  考古' a8 ?1 z5 @* w
  碗礁1号沉船遗址位于福州市平潭县屿头乡北侧五州群礁的中心——碗礁附近。遗物以瓷器占绝大多数,多为远销海外之商品。有青花罐和五彩罐及香炉、碗、盘、碟、杯等小件器物,基本为景德镇民窑产品。依据瓷器的造型、釉色、纹饰图案特征,可推定碗礁一号沉船的年代为清代康熙中期。
/ A% a0 e3 X0 O0 N  沉船点表明,瓷器很可能由赣东南进入闽江水系、顺江而下出闽江入海口,其所行的路线,是景德镇瓷外销的一条重要的传统线路。
8 Q) x) }# a7 R6 U, q+ Z  碗礁1号出水的文物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此次发掘,对于中国航海史、海外交通史、古陶瓷的外销、造船技艺等方面课题的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w+ E- p' Z: m* W' T4 D
3 P* n) j- j* u. m% f  四大迷团
  e  j2 u7 u, Q/ \  “碗礁一号”水下考古有了重大发现:考古人员在东4舱发现大量高价值的大型瓷罐。就在大家兴奋不已的时候,另一个巨大的谜团又让考古人员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300多年前的清代沉船,但舱内一件器物上的“双龙”两字,竟是建国后才有的简体字!
4 }, a% v/ j6 h% ~( @  渔民在碗礁海域无意中发现沉船以来,这艘清代沉船就一直被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考古的深入,它的谜团却越来越多,种种猜测让真相扑朔迷离。* g0 q3 a5 y$ y; X6 g6 n  {
  谜团一- t& R! \  i7 P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栗建安介绍说,“碗礁一号”出水的瓷器,按照制作工艺术判断,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中期,由景德镇制造的外销瓷。6 R+ W& v) ?6 q$ R* O- G5 Y
  但有意思的是,一些瓷器却明显为清康熙早期的,为何同批货物中会有不同年代的瓷器?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华莎认为,这需要专家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谜底。
) D7 B0 f  W$ b0 q) A6 q% V  陈华莎表示,瓷器采用的是高质量的高岭土烧制而成,工艺水平并不亚于官窑。能用被称为“御土”“官土”的高质量的高岭土烧制民窑,陈华莎认为这可以说明当时为出口而开禁“御土”的使用,一个绘着和官窑相似龙纹的瓷器隐约证明着这点。
/ z( L: P7 m6 r+ a  X  谜团二, s- c2 B2 `, k9 i
  在大量的出水瓷器中,有许多难解之谜。比如一件瓷器上,绘有骑马狩猎图案,从人物的发型上可以看出,骑马的男子为契丹人,陈华莎表示这是首次在青花瓷器上出现契丹人物,但骑着一匹花马、手持一只“海东青”的女子却身穿汉族服装,难道她就是王昭君?在一个正面绘着梅花的小盘背面,用简体字写着“双龙”,这两个被深深烧入瓷器的文字是工匠的姓名还是装饰图案,为什么在清康熙年间就会出现简体字?专家难以解释,只表示小盘是标准的清康熙中期青花瓷器。. C* c- Z, ~; ?! O7 k* i5 Z  p
  谜团三0 s/ C( a& M  E) i' h. g
  “碗礁一号”因为什么原因沉没在这里也是考古人员感兴趣的一个内容。此前有专家认为沉没有几个可能,一是瓷器上船后从景德镇由水路运至长江出海,而后在到福州途中沉没。另一种可能是景德镇瓷器从陆路运到福州口岸装船,而后在碗礁海域等待船队集结远行时遇难。但是厦门大学教授、原中国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通过比照清代福建港口图后认为,这艘船还没有完全驶出福州港就沉没了,其中是遇到意外还是船只自身原因而沉没还不得而知。; X' C! ~9 N( c$ B4 k1 h
  谜团四$ F, m4 h1 Y$ A' S' j: U
  专家除了关注出水的瓷器和沉船本身以外,另一个关注的焦点就是这艘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是否有关联,沉没地点是否位于“海丝”的航线上。有专家把这次“碗礁一号”沉船与广东、福建一带发现的其他沉船遗址联系起来,希望能从中勾勒出一个比较明晰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海路,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7 Z3 h7 J: u9 t' @  i' w8 y
  专家介绍,在清代,可用“器行天下”来形容当时景德镇瓷器风行的程度。康熙年间,景德镇是外销瓷的主要产地,运输主要走海路,而福建的泉州、福州等地成为重要的出海口。
  J1 D+ K" D6 f5 o2 F  据介绍,目前已知的“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商船由广东、福建等沿海港口码头出发,纵跨南海、横越印度洋,至东南亚,甚至是非洲,将中国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仅有史记载的湮没在这条海道上的沉船事件就有100多宗。但“海上丝绸之路”具体路线、有哪些停泊港口还是一个谜。从“碗礁一号”发现大量外销瓷来看,这里也许能为进一步探索“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帮助。9 x. E. ~0 g2 e- w

$ N/ T9 |; n8 L/ i% ]+ U  相关链接
* }' W. y# p' _# F  C7 y  福建水下沉船不少- E2 d- q3 h* s
  福建海域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3324公里,位居全国第二,地处东海和南海的交通要冲。福建在宋元时期就有发达的海上交通,海上航线四通八达。古代商船从福建等沿海地区出发,穿过南海、印度洋、东南亚、非洲将丝绸、茶叶、瓷器等运往欧洲。而福建运输瓷器的船只因为失事等原因,有部分沉没在海底,给后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
) H6 [) [- g, j5 U/ ~6 A  据了解,在福建省闽南地区(包括泉州、厦门、漳州三市)发现的多达数百处的古代瓷窑遗址,其年代上迄南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反映了福建地区陶瓷器生产的持续发展、长盛不衰,大量产品还远销海外。福建东南沿海古为“海上丝绸之路”(又称“海上陶瓷之路”)。由于种种原因,福建大批输出的陶瓷器有一部分未能到达预定的港口和地点,而是随着失事、遇难的船只沉没于海底。连江县东洛岛与正在沉船考古的平潭县屿头乡碗礁海域,都有运输陶瓷器船只失事、遇难于此。- w/ Z' o  N) D! k; Z  Z% f: o+ J  ?
; i4 v( ~8 {$ r7 U! 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