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0|回复: 0

中国古老纪念奖杯——柞伯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9 11: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9-6-29 12:05 编辑
9 p! _* T2 h' W/ r, g4 N
( V' H$ Z4 [. f1 D  d6 h0 S+ [( ]中国古老纪念奖杯——柞伯簋
2 @9 O! V) g' D7 S9 }来源:河南博物院' h0 _& n4 M( |/ F. m
  S" j6 ^& e% E9 C8 C
  说起奖杯,在西方,古希腊的体育精神是强调力量、速度、高度、技巧的竞争,注重体魄强健和雄美,竞技的胜利者就是超群绝伦的英雄,要用饮酒的方式予以奖励,胜利者要为失败者斟酒,失败者要用大杯饮酒,对于胜者,提示他们不得骄综,亦要有敬让之心;对于败者,饮的是罚酒,因为他们无论是技能还是德性都没有达标,需要警示。现在奖杯的形状为放大的酒杯,据说典故正是源于此。
* a" _3 u$ y7 ^! I  另有一说,奖杯源于英国的爱杯。据西方史籍记载,英国有一个叫爱德华的国王有一次坐在马背上,接过别人敬给的一杯酒来喝时,被刺客从背后一刀捅死。从此以后,在英国的宴会上便形成了这样一种礼节:一个很大的酒杯,在来宾中依次传递,环行一周;每当一位宾客接过酒杯时,不仅自己要站起来,而且连在他旁边的人也都要站起来,表示“保护”饮酒者不致像爱德华那样被人暗算。这种礼节中的酒杯,称为爱杯(Loving Cup)。爱杯在当时是奉献给“上等人”的珍贵礼物。后来,人们转将这种“爱杯”赠送给比赛的优胜者,从而演变成如今的奖杯。如今的奖杯就是由这个“爱杯”演变而来。直到现在奖杯还保留着当年“爱杯”的痕迹。如奖杯通常都比较大,多数带有二个长长的耳朵,这些特点都是“爱杯”所遗留下来的。1 o" b9 m, k" Y0 f% n5 J; I
jb0tim.jpg
, N- h+ K% }% D  在中国,目前已知最早与体育赛事有关的“纪念杯”,是一件名叫“柞伯簋”的西周早期青铜器。
/ N, T' S* b( A  柞伯簋,青铜盛食器,1993年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242,河南博物院藏。这件器物,是一名叫柞伯的射手因成绩出众,在收到周王赏赐的铜料后,为纪念此事而铸成的,所以现在的人们戏称其为“中国最早的纪念奖杯”。
4 P( }9 t& s7 L( s zkw20.jpg 3 H6 `% Q& R) S9 R8 l% s8 a
  柞伯簋,通高16.5厘米,连耳通宽24厘米,口径17厘米,支座高6.3厘米,支底直径13.4厘米;重2.15千克;容量1.7升。199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滍阳岭应国墓地242号墓出土。8 J- p3 I3 x6 H( `
zbg0tim0.jpg
0 y' V1 c" h! M  柞伯簋为圆形敞口,斜方唇,短颈内束,浅腹,腹外鼓且略下垂,腹部一对龙首形耳,耳上端位于颈部,下端位于下腹部,耳下垂珥,矮圈足略外撇,内附接一喇叭形支座。颈部饰两组共八个以细雷纹为地纹的夔龙纹,每组的四个夔龙纹各以一浮雕兽首为中心,分列两侧,位于同一侧的夔龙纹前后相从,皆面相兽首。腹部饰两组以细雷纹为地纹的凸目兽面纹,且在每组纹样的左右两侧配以两个相对称的夔龙纹。耳上端饰龙首,下部两侧饰阴线“C”形卷云纹,整耳作龙口吐长舌向下内弯曲状。圈足上饰凸目斜角云纹,喇叭形支座为素面。
; i  D0 s4 f0 ^. x+ g% Q# f/ |  簋体与支座锈色迥然不同,乃是因为簋体与支座的铜材质地有较大差异。发掘者推测该铜簋是预先铸成喇叭形支座,也可能是将铜觚(一种酒器)截去圈足加工而成,然后使用某种工艺使之与簋体铸接成一体。二者的衔接处以四个明显的四瓣花蒂形凸钉作为加强筋。
+ X, a# w$ Y% ?  柞伯簋内底部铸有8行共74字铭文,铭文表明作器者是柞伯,故名柞伯簋。簋内底部铭文为:6 n; |- T. Y- W1 X
  隹(惟)八月辰(晨)才(在)庚申,王大射才(在)周。王令(命)南宫(率)王多士,师父(率)小臣。王徲(遟)赤金十反(钣)。王曰:“小子、小臣,敬又(有)(贤),隻(获)则取。”柞白(伯)十爯(称)弓無(无)灋(废)矢,王则畀柞白(伯)赤金十反(钣),诞易(赐)见。柞白(伯)用乍(作)周公宝尊彝。' K4 c6 u8 v' a& u, W! t
zbgw2.jpg $ J' e9 @3 ]1 g1 V# U2 I& {
  铭文大意是说,在八月庚申日这天早晨,周王在都城镐京举行大射礼。参加比赛的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周王命南宫率领王子弟中得爵之士,师父率领王臣。周王拿出十块红铜板材作为奖品。周王说道:“小子、小臣,你们要谨慎谦恭地进行比赛,射中靶子较多的人可以得到这十块红板。”结果,柞伯十发十中,成绩优秀,周王便把奖品给了他,并且又顺便赐给他其它两件乐器。柞伯为纪念这一殊荣,特用周王赏赐的这些红铜为原料,铸造了用来祭祀周公的铜簋。
0 M6 b1 I& t5 A! K! S" K8 A: x  柞伯簋的铭文记录了周康王姬钊在周都举行大射礼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贵族教育制度。# v3 x- ~7 R# N0 b3 i9 U
  柞伯簋造型别致,敞口、卷沿、束颈、垂腹、斜直矮圈足并配以喇叭形支座的造型,在目前已发现的商周铜簋中绝无仅有。簋体制作精细,装饰纹样布局合理,对称庄重,主体为纤细的凸线,又用细如发丝的雷纹衬地,线条自然流畅,轻盈飘逸。铭文字体秀丽而又不显孱弱,布局紧凑却又不显拘谨,堪称早期书法珍品。
' L9 J+ h# z! L1 e9 Z4 p$ z  柞伯簋的铭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记叙文,短短七十四字,阐明了“大射礼”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事件经过和结尾等各个方面,言简意赅,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它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射礼制度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 w5 U: i2 O4 q9 B) M  在远古时期,射箭可以用来征服野兽、抵御外敌;从现有的甲骨文和金文资料来看,射礼形成于晚商时期;西周时期是古代射礼最为盛行的时代,是贵族必须掌握的礼仪技能;东周时期的镶嵌青铜壶等实物资料上,仍可以见到贵族举行射礼的图像;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现在所能见到的实物资料非常少,表明射礼这种礼仪也逐渐消失。西周的射礼是通过射箭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礼仪,按照参与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射祀。第二种是“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第三种是“燕射”,是天子与群臣燕息之射。第四种是“乡射”(飨射),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四种射礼,礼节有别,所用弓、箭、侯(箭靶)、乐舞等都相应而异。
4 Q  A! F; K2 @: ~: S* g6 r  在金文(青铜器上铸刻的铭文称为“金文”,因青铜器又称“吉金”,故名)中射礼的举行时间并不固定,大多是在周王巡狩四方或出于其他目的而随时随地举行,规模都不很大。据文献记载,每年的大射礼和乡射礼大都在春秋两季进行,柞伯簋铭文中记载这次大射礼是在八月举行,应该就是“秋射”。
+ {  u/ M8 U0 d& ~  射礼的形式大致分为射牲和射侯,其射中者称为“获”;射侯是一种射艺比赛,文献称“礼射”。除天子巡狩四方而临时举行的某些射礼外,射侯的地点一般设在学校。其中由天子或诸侯举行的大射礼一般在贵族大学的射宫(或称射庐)内举行。举行射礼的目的大约有四种:一是鼓励倡导演练射技以备狩猎与战争。二是天子在大祭之前挑选参与祭祀的人。三是周天子与诸侯加强联系、联络感情的手段之一。四是对贵族大学以及乡学学生所学射艺水平的检阅与考核,及文献记载的“视学”。+ E- M) P# N" f! v
  柞伯簋铭文中记载的这次大射礼的主持人是周王(“王大射在周”),但周王本人并没有参与比赛。而有些青铜器,比如义盉器盖(《殷周金文集成》9453)上的铭文就记载周王亲自参与比赛,看来周王有时候仅仅主持比赛,有时候也会亲自参与比赛。; ]3 O3 E* g3 U; \7 F
  柞伯簋铭文中有一句夸赞柞伯射箭技术高超的赞语“无废矢”,意思是说箭无虚发,而这样的评语在另外一件青铜器上也出现过,这件铜器就是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征集的作册般黿,这是一件鳖造型的青铜器,造型非常罕见,铭文记载丙申日商王行至洹水,射鼋,商王射1箭,作册般佐射3箭,全部命中,商王将射获的鼋赐给作册般。铭文里有一句“亡废矢”,很显然,“柞伯”簋的“无废矢”是从作册般黿的“亡废矢”延续而来,是当时通用的记射礼术语,说明西周时期的射礼对商代射礼虽有革替,但也有所继承。
$ ^) F0 k3 X* _) Z' h
! y, z3 N. Q, c0 K3 ]; t4 T& 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